免费四年级教案
编写教案的过程也是教师学习和成长的过程,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这里提供优秀的免费四年级教案,方便大家写免费四年级教案参考。
免费四年级教案篇1
一、目标与要求
1.了解钱塘江潮雄伟壮观的景象。
2.了解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及吴中健儿高超的弄潮技术。
3.体会文中自然美与人文美相融合的特点。
4.学习文中精彩生动的语言描写。
二、教与导设计
学法指导
这篇的语言描写既简洁又生动,学习时要体会这一特点。从形、声等不同角度由远及近描摹钱搪江潮的壮观,非常形象准确,表现了其雄豪的气势。接着对水军操练及吴中健儿的描写,更令读者如身临其境。
在阅读本文时,要求在疏通字句的基础上领会这些内容及特点。
重点与难点
1.的脉络。
第一段:从视觉与听觉两方面描写钱塘江潮的雷霆之势。
第二段:写教阅水军的奔腾分合之势。
第三段:描写吴中健儿迷人的弄潮身姿。
第四段:描写观潮者之多。
2.本文的语言特色。
本文语言之所以生动而形象,主要在于:
能准确地运用动词,如“披发文身”中的“披文”,‘净先鼓勇”中的“争、鼓’等。
文中善用比喻张等修辞方法。如“玉城雪岭际天而来中,“玉城雪岭”是比喻,“际天’则是夸张,“大声如雷霆”用了比喻,“吞天沃日’则用夸张,使读者对钱塘江潮的气势如同亲见,感受很深。
3.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课文前三段分别描写了钱塘江潮的气势。操练水军的情况及吴中健儿的突出表现,这些都是正面直接描写。最后一段则是从侧面描写,观潮的人越多,越是说明钱塘江潮气势的壮观,越是说明水军操练及吴中健儿的本领高强,人人都想一睹为快。这样,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对正面描写起了衬托的作用,使中心更突出,更具有表现力。
免费四年级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注意积累材料的习惯。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有关”潮来时”的描写。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录像机、鹏博士教学软件、液晶投影仪、大屏幕、录像带、多媒体电子教室。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观潮》。(齐读课题)教师提问课文写的是什么潮呢?(板书:钱塘江潮)
教师介绍:钱塘江是浙江省最长的一条河流,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板书:天下奇观)(解释“观潮”与“天下奇观”中的“观”有什么不同)。
(二)汇报交流
1.请同学们谈一谈通过预习对这”天下奇观”有何初步的了解?
2.请同学们打开书,看看课本,说说预习时你是怎样给课文分段的?能说出为什么要这样分吗?(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
(三)放录像(潮来时一段)。初步感知“天下奇观”的壮丽与雄奇。
1.过渡:钱塘江大潮气势非凡,那奔腾咆哮的壮丽图景让人惊心动魄。难怪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日,在海宁县盐官镇的海塘大堤上汇集了成千上万来自世界各地的中外游客,他们争先恐后地早早赶到,盼望一度钱塘江大潮的风采。同学们,你们见过那种景象吗?想不想亲眼看一看?老师这里有一段录像,请同学们戴上耳机,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来初步感受一下这“天下奇观”。
2.学生谈看录像后的感受。
第二课时
(四)理解课文内容
过渡:刚才我们在录像上看到的景象书上也有,同学们看看是哪一段?(学生通过看书找出是3、4自然段)
1.学生自读3、4自然段。划出能写出潮来时气势的语句,把不明白的问题用问号标出,对特别喜欢的句子就努力读精彩些。
2.学生质疑。(根据学生的提问随即板书关键词语)
(1)教师通过视听教学帮助学生解疑。
课件出示:①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a.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b.怎么会出现“一条白线”?看到白线人们怎样沸腾的,学学看,就这种场面可以用文中的哪个词来形容?
c.齐读这句话,读出那种沸腾的场面。
②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a.怎么会形成“白色城墙”呢?因为大潮由远而近,远看像白线的白浪越变越大,越涨越高,看上去就像一道白色城墙。)
3.交流学生喜欢的句子。(根据学生的交流随即通过大屏幕展示写潮水的句子,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重点语句,想象录像上的景象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加深理解体验大潮的奇特。)
课件出示:
①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a.潮来时是什么样的声音?谁能学学看?
b.就这种声音作者用什么词来形容的?
②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a.师:看到白线拉长变粗,潮水很快地占满江面,迅速向我们奔涌而来,那气势越来越雄伟,你的心情也会随之越来越激动,谁能读出这种感觉来?
b.指读。
c.男女同学比赛读。
③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象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a.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如果这句话换成“浪潮越来越近,气势越来越雄伟,声音越来越大。”你觉得怎么样?
b.如果换成原来的内容,又觉得怎样?怎样才能读出那种气势来?
c.指读、师读、齐读
4.教师小结:作者把大潮到来时的气势写得多形象,正如预习提示中所说的,把大潮写得有声有色,雄伟壮观,使人如临其境。(板书:有声有色、雄伟壮观)
5.学生将3、4自然段连起来,有感情得边读边想象,再次体会潮来时的雄伟气势。
6.学生通过访问教师计算机,调做“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教师在网上查看学生练习情况)
7.调一学生的练习作示范,投影到屏幕集体订正。
(1)作者按什么顺序写潮水变化的?(教师指屏幕启发学生说出由远而近)(板书:远近)
(2)师小结:作者随着时间的推移、位置的变化,按由远及近的顺序写潮水变化,使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听到声音越来越大,看到潮水越来越近,浪头越来越高,使我们感受到大潮滚滚而来,奔腾咆哮的非凡气势。我们为在祖国大地上有如此壮观的景象而自豪、而骄傲。
(3)让学生带着无限赞叹之情大声朗读这段话
课件出示:根据课文内容填空一段话)。
(4)师生接读(教师说括号中的词,学生接读余下的内容)
(5)小结: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潮来时”一段,通过学习了解到钱塘江大潮来势凶猛,气势非凡,那么“潮来前”、“潮过后”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8.学生自学余下的几段。
(五)学生质疑。
(六)学生通过网上查阅,自己解疑。
(七)学生通过网上访问教师计算机。调作鹏博士软件中《观潮》一课的练习,据自己情况自由选择,自我检测(教师网上查看,个别辅导)。
(八)课堂总结。
(九)放录像(让学生整体领略“天下奇观”的非凡气势)
(十)布置作业。
附:板书设计:
免费四年级教案篇3
教学内容:
国土面积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认识有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
2.掌握数据改写的方法。
3.引导学生关注较大数据的实际意义。
教学重点:体会某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1.教学时师可以出示一组改写的实例,让学生比较、讨论同样的数据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方法表示?以让学生体验到数据改写的必要性,体会数据单位的改写是为了数据记录的方便。
2.出示一幅中国地图,并逐步引出一些各省市国土的面积,让学生读一读。
(1)将上面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2)如果要记录方便,这些数据可以怎样进行改写?
(3)可能学生会改写成以“百”、“千”、或“万”作单位,只要学生能改写得正确,教师都应充分地肯定。
(4)将一些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据放在一起,让学生观察这些数据改写中的基本特点,从中发现改写的基本方法。
3.对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在改写中逐步发现改写的方法。
二、实践练习。
第10页“练一练”中第1题,数据单位的改写是实际生活中记录方便的需要,可以多选择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实例,而不要将数据单位的改写成为单纯的为改写而改写的局面。
练习本题时,先请学生说一说我国西部各省市的情况以及它们的地理位置,然后出示具体的各地区土地面积,在学生读一读的基础上再请学生改写成以“万”作单位。收集一些西部地区的其他信息,以供学生间互相进行改写。
第2题,在练习“海洋资源”时,先让学生了解一些海洋的知识,特别是我国海洋的区域等。接着出示有关的数据,让学生读一读。然后讨论这些数据如何进行改写?在此基础上,学生会体会到这些数据改写成以“亿”作单位比较方便。
板书设计:
大数的改写
为了读数、写数方便,有时需要把整万、整亿数
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
9600000=960万
10000000000=100亿
免费四年级教案篇4
一、教学要求:
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理清课文的条理。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
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从外洞入内洞。
2、练习理清课文的条理。
三、教学难点:
1、通读全文,了解游览顺序,理清文章条理。
2、了解路上景物的特色。
四、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2、同桌两人轮流读文,议自然段意。
3、指名说说作者按什么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板书: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二)学习游览路上看到的景色。
1、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路上景色的?
(2——3)
2、自由朗读第二三段,想想路上景色有什么特点。
3、讨论。
(1)“新绿”“映山红”什么意思?
(2)“或浓或淡”什么意思?
(3)“明艳”什么意思?你从哪些语句体会出来?
(4)“时而”什么意思?
(三)练习朗读第二三段。
1、各人自由读,想象景色。
2、指名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布置自学
1、提出自学要求:
认真读读下面的课文,想一想,外洞和内洞各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2、学生按要求自学,可在书上圈圈画画,同桌也可讨论讨论。
(五)讨论外洞特点。
1、课文中怎样介绍外洞的?谁能把有关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
2、外洞的主要特点?(大)从哪儿体会到的?
(六)讨论内洞的特点。
1、课文怎样介绍内洞的?
2、从刚才读的语句,可以看出内洞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变化多端”什么意思?“颜色各异”什么意思?
3、为什么说“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4、你知道它为什么叫双龙洞吗?
“蜿蜒”什么意思?
(七)讨论作者是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1、课文哪一部分写的?
2、这一段讲了哪几层意思?
3、作者进洞时的感受是怎样的?
从作者的感受中,你体会到什么?
(八)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边读边想象外洞、内洞的特点,想象乘船进入内洞的情景。
(九)理解泉水流经的路线。
1、启发思考:
溶洞都是由于流水的常年冲刷而形成的,有洞就必然有水。本文作者不仅写了洞,而且写了水。请同学们把课文中写水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再想一想泉水是从哪儿流到哪儿的。
2、学生阅读思考,同桌互相讨论。
3、集体讨论。
板书:深黑的石洞——内洞——外洞——洞口——流下山
五、作业:
布置作业:背诵从外洞进内洞的那一段。
免费四年级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搓、葵”等7个生字。
2.了解用空行标示长文章各部分的方法,为每个部分列出小标题,把握主要内容,把其中印象最深的内容和同学交流。
3.运用边读边想、前后联系的方法,感悟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学习阅读长文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张图片,一起来欣赏一下吧。(出示课文插图)
2.在这张图片中,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分享)
3.这张图片的主人公叫青铜,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解决字词。
1.提出读书要求:尝试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查阅字典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雪屑”——“屑”的读音。
教师出示生字新词,全班齐读,读中巩固掌握。
三、整体感知。
1.简介作者:先让学生介绍自己对作者的认知,教师再补充。
2.你能用简短的语言为每部分拟写小标题吗?
第一部分:青铜一家做了一百零一双鞋
第二部分:青铜冒雪去卖鞋
第三部分:青铜卖鞋给城里人
第四部分:青铜准备卖掉自己的鞋
3.结合小标题,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冬季快要来了,青铜和妹妹葵花去采芦花,他们一家子为了生计,要做一百双芦花鞋来卖钱。有一天下着鹅毛大雪,青铜为了家里生计,冒雪到镇上去卖鞋。幸运的是,有几个城里人把剩下的十双芦花鞋全部买去了。最后青铜甚至连自己脚上的鞋子也要卖出去。
四、品读文本。
免费四年级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自主阅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维也纳的音乐之美。
3、体会作者对音乐的热爱,对音乐圣殿的向往。
4、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5、感受维也纳的美,激发对音乐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学会自主阅读。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或教学挂图。
学生:搜集一些有关维也纳的资料、图片等。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音乐,感受维也纳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音乐,看你是否能说出这些名曲的名字或创作者。
(出示:《命运交响曲》、《月光曲》……)
二、自读提示,自主阅读
1、出示“自读提示”:
(1)画出生字多读两遍,遇到长句子、难读的词再多读两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试着读出韵味,读出感情。
(3)不理解的地方,运用学过的符号画出来。尝试边读边批注,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
(4)勾画下你认为文中最美的句子。
(5)思考《音乐之乡》一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自由读文。
3、小组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自己喜欢的语句。
4、全班交流,评价朗读。
三、学习词语,积累好词
1、出示本课的词语,指名学生朗读。
恬静而神秘 动人的旋律 悠扬的乐声
郁郁葱葱的森林 蜿蜒 多姿的多瑙河
2、勾画出你自己找到的好词佳句,小组交流。
3、将收集到的好词佳句摘录到“采蜜集”中。
四、提出问题,自主学习
1、讨论:维也纳为什么被称为“音乐之乡”?
(1)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边读边体会情趣。
(2)小组讨论,自主解决。
(3)小组反馈:读读认为能回答这个问题的句子或段落,并说说为什么。同学互相评价、补充。
(4)齐读找到的段落或句子。
(5)比赛读。
2、小组交流:你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3、小组交流反馈,同学互相补充、解决。
五、记忆背诵,感悟积累
1、再读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与同桌、好友交流学习。
2、背背喜欢的段落或句子。
3、指名背诵。
六、拓展迁移,热情献艺
1、学生在小组内自由介绍自己的音乐特长,并推荐一人上台表演。
2、想对“音乐之乡”说点什么?
七、总结
师:真是太棒了!相信你们经过不懈的努力,一定能在这音乐的圣殿中去演奏出你们的精彩!
免费四年级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让每位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经历给三角形分类的过程,认识并识别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了解各种类型三角形的特点。
2.通过观察、比较、归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充分地、主动地进行思考、归纳和相互讨论,激发其更加积极主动学习的精神和探索的勇气;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
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体会每一类三角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
教学关键:
学会根据事物的某一特征对其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三角形卡片若干张
在上课前的几分钟内,带领学生对屋子里的人进行分类,学生们想到按性别分、按发型分、按年龄分、按视力分、按身份分等多种不同的分类标准,既活跃了现场气氛,也为教学三角形的分类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一、复习导入
复习三角形各部分名称。
二、探究新知
(一)出示主题图
1.导入
2.研究分类标准
(二)三角形的分类
1.三角形的分类
2.学生汇报
①将研究的分类结果展示到黑板上。
②学生汇报如何根据角的特征将三角形分类
3.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①学习定义
什么叫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呢?请你练习说一说。
②做一做
依次出示一个直角三角形、一个锐角三角形、一个钝角三角形,请学生判断是什么三角形。
③认识三种三角形的特点
a. 三种三角形角的特点
④做一做
请同学们拿出题卡,完成第一题(根据角的特征对三角形分类)。
⑤小结,板书韦恩图。
4.学生汇报
5.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①认识等腰三角形
②学习各部分名称
③做一做
出示等腰直角三角板、红领巾、底角为75度的等腰三角形和底角为60度的等腰三角形,让学生逐一判断是否是等腰三角形。
④认识等边三角形,了解它的特点
谁能完整地说说等边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⑤做一做
三、看书质疑
四、反馈练习,巩固提高
(一)填空
1.( )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 )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 )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
2.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 )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 )三角形。
(二)判断下面说法正确吗
1.一个三角形里有一个锐角,必定是锐角三角形。( )
2.所有的等腰三角形都是锐角三角形。( )
3.一个三角形里至少有两个锐角。( )
4.等腰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边三角形。( )
(三)信封游戏
猜猜看,信封里藏的是什么三角形?
(四)折纸游戏
你能用长方形纸折出一个等腰三角形吗?
五、全课总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
免费四年级教案篇8
目标分析:
1、体会科普文用词准确的特点。
2、感受科学家的辛苦研究的过程。
3、读准凶猛、笨重、迟钝、凌空、不仅、顿时、描绘、鸽子等词语。区分顿钝的写法,明白凌空的含义。
教学难点:感受科学家的辛苦研究的过程。
教学重点:体会科普文用词准确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辨析导入
1、出示恐龙和鸟的图片,说起恐龙,说起鸟类,你想到了什么?
2、科学家告诉我们,齐读出示但近年来发现的大量化石显示: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你读懂科学家的话了吗?一位朋友转述了科学家的话,我们一块来看一看。你认为有什么不妥吗?出示:但近年来发现的大量化石显示: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经过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学生发现一支漫长的不能少,谈为什么。
瞧,科学家用词多准确啊!科学家们无论在研究工作中还是在文字表达中,都严格遵循着认真、准确的原则。真值得我们学习。
3、今天,我们也要遵循这个原则一块跟着科学家们探索恐龙世界的一个秘密。(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大声朗读全文,把字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2、出示词语:
凶猛笨重迟钝茹毛饮血轻灵五彩斑斓凌空翱翔敏捷轻盈
师:读着这两类词语,你发现了什么?第一自然段中就有一个词能概括两者的不同。
出示二者似乎毫不相干,结合这些词语你能说说,恐龙和鸟在哪些方面二者似乎毫不相干?
三、细读课文
1、刚才我们说到科学家们得到一个推论近年来发现的大量化石显示: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一想科学家们是怎样一步一步深入研究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交流:记录科学家研究的过程:(板书)
早在19世纪引起注意
之后研究大量化石
提出假说
3、围绕假说,质疑理解。
(1)科学家们提出了什么假说?出示句子:
在研究了大量恐龙和鸟类化石后,科学家们提出,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
理解血缘关系和后裔的区别,从很可能体会用词准确。
(2)为什么这个假说在科学界立不住脚?到文中找一找相关的话。
(3)这种还未得到证实,未找到证据的理论就叫假说
4、继续交流:记录科学家研究的过程(板书)
20世纪末期首次发现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
这次发现意义重大,科学家们更是欣喜若狂,你能理解科学家的心情吗?如果你是科学家,面对这次重大发现,你想说些什么?
5、交流,创设情境,师引读:
师:持续了一个多世纪的研究终于得到了同行们的认可。
师:几代科学家们风餐露宿,上山入地,多少年来一直在世界各地寻找这样的一块化石,如同大海捞针。
师:这枚小小的化石带人们到了一个不为人知的世界,大大加快了科学家们研究的步伐。
6、如果你是科学家,你会如何通过朗读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
出示句子: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点睛之笔本来指什么?点睛之笔在文中又指什么?
7、看了科学家们的研究过程,你体会到了什么?
正像同学们说的那样,在这漫长的研究过程中,科学家们可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有生活上的困难,有技术上的困难,有资金上的困难,但他们从没有放弃过。而今他们的研究有了这么重大的突破,你想对科学家们说些什么?请你写下来。
四、小结提升,质疑引出下节课内容。
1、今天这节课,我们不仅目睹了科学家们孜孜不倦地探求真理的过程,还领略了他们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我们再来看看这凝聚了科学家心血的研究成果吧,齐读第二段。
2、如果参与这项研究的科学家今天来到我们的课堂,你想向他了解什么?
小结: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让我们下节课穿越时空隧道,访问中生代的地球,看看这一演化过程吧!
3.布置课外作业:同学们可以通过网络、书本等渠道了解一下恐龙的一些知识。
免费四年级教案篇9
教学内容
角的分类,教科书第42~45页的例2、例3,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七中的第4、5、6题。
教材分析
“角的分类”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四年级第一学期的学内容,本课的重点是知道周角、平角、直角的度数和锐角、钝角的度数范围,能识别这些角;通对角的分类,能准确地认识直角、平角、周角、锐角、钝角。考虑到分类这一现象生活中到处可见,把学习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生活和经验基础上,让数学带上生活味,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渗透分类的思想;同时通过问题模块,为学生的思维提供了时间和空间,充分展示和发展他们的思维与语言达能力。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之前已经接触过角的概念,在掌握锐角、直角和钝角的基础上来学习两种特殊的角,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上会比较轻松。在根据平角和周角的特点来解决只知一个角的度数求另外几个角的度数的问题,可能会比较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角的度数区分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并知道直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
2.学会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和步骤。
3.会画指定度数的角。
4.初步学会用一副三角板画特殊角。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和观察比较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锐角、钝角、直角、平角、周角的概念的形成过程,获得学习经验,体会角的特征,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周角的概念。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掌握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会画指定角的度数。
教法
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揭示规律,建立概念,通过尝试操作,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学法
学生在活动中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动脑思考、合作交流,获得知识和锻炼能力。
教学准备
教具:教师准备课件、量角器、三角板、每人一张打印好的题卡。
学具:三角板、直尺、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课题
1.出示大小不同的角,课件出示。
激趣设问:我们已经学会了怎样度量的角的度数,但是这些角度数不一,你们能把这些角分分类吗?
请同学们四人为一组先试着把这些角进行分类。
教师巡视,看看学生在分类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
2.在分类过程中你有什么疑难问题吗?
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有关角的知识:角的分类。(板书课题:角的分类)。
二、探究新知
(一)学习角的分类
里是各种角,请大家仔细观察。那现在就请你们用量角器测量出各个角的度数。(完成后同桌交流)
现在我们来根据角的度数分类,请分别找出:
等于90度的角有________
等于180度的角有________
小于90度的角有________
大于90度小于180度的角有________
1.讲解90度角叫做直角,直角要用直角号表示。让学生说说我们教室里面有哪些角是直角。
2.接着讲解180度的角叫平角,用课件演示一个直角等于两个直角,谁来说说生活中有哪些平角?
3.你们知道比90度小的角叫什么角吗?比90度大的但比180度小的角?
4.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锐角、钝角、直角和平角。那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请大家6拿出活动角,听老师的要求,组成各种不同的角。
5.认识周角。利用活动角,还能组成哪些特殊的角呢?课件出示角的变化图。
(1)这条边刚好转了一周,我们就把它叫做周角。
(2)那么周角有几度呢?1周角=360度=2平角=4直角,课件演示。
6.我们今天一共认识了几个角?你们能把这些角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吗?马上动手。
(1)刚才我们把角分成了哪几类?
(2)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应怎样排列?
用“>”“<”表示这些角之间的关系
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3)它们分别有什么特征?
7.现在谁能说出这几个角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的形式,帮助学生记忆角的分类,既容易记,又富有乐趣,双倍作用。
(二)巩固练习,加深认识:
1.比眼力:看图说一说下面各角属于哪一类角?
课件出示图片,分别指名答出。
2.看度数,说出这个角属于哪一类。
79度150度180度90度91度1度163度360度51度91度89度+1度
3.辩一辩:
(1)小于180度的角是钝角。()
(2)小于90度的角是锐角。()
(3)平角是一条直线。()
(4)两个锐角的和一定是个钝角。()
(5)钝角的一半一定是锐角。()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比眼力游戏,在游戏中进一步巩固新知,这样的形式学生也乐于参与。
四、全课小结,提升认识
通过刚才的检测,同学们学得真不错。其实,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角:家里学校及生活中到处可见到各种各样的角,角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角的知识是奥妙无穷的,它就像大海,我们学习的这些知识也只是大海里的一滴水。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发奋努力,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吧!
五、布置作业
课本第42页1、2题。
板书设计:
角的分类
锐角小于90度
直角等于90度
钝角大于90度小于180度
平角等于180度的角
周角等于360度
免费四年级教案篇10
教学目的:
1、教育学生要遵守交通规则。
2、使学生平安上学和放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已经上四年级了,有的同学能够独自一个人或者和小伙伴上学、回家了,但是从家到学校的路上会有很多的危险,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安全,做一个让爸爸妈妈放心的好孩子。
二、教授新课
1、要遵守交通规则
(1)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交通规则?
(2)看来同学们知道的还不少,老师总结一些交通规则。
(3)齐背“红灯停、绿灯行”的安全儿歌。同学们一定要记住,千万不要抢红灯。
2、坐车时不要抢座位
(1)你们每天是怎么上学来的?有几个同学使自己坐公共汽车上学来的,你们能说说坐车时要注意什吗?
(2)师生共同总结坐车时应该注意的安全。
(3)分组表演“坐车上学的路上”
3、不要在街上打闹或者游玩
(1)我们中午或者晚上排队回家,在路上除了遵守交通规则,还要注意些什么呢?
(2)有的同学比较贪玩,看见街上很热闹,就想去玩一会儿,你们说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
(3)为了减少发生危险的可能,放学后一定要早早回家,不要在街上游玩。
(4)如果家里没有人,也要在家的附近等爸爸妈妈回来,不要离家太远。
4、要远离高空危险物行走
(1)我们在上、下学的路上,经常看到一些广告牌、电线等,这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2)为了防止砸伤,我们一定要远离这些高空危险物,尤其是在刮风下雨的天气,能绕行。
三、师生共同总结
为了我们的安全,我们一定要远离危险,高高兴兴上学来,平平安安回家去。
免费四年级教案篇11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六年制第八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和学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认识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方法上的联系。
2、能力目标:通过自主探究,比较归纳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和抽象概括能力。
3、德育目标: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注意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和计算法则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体育比赛吗?
生:喜欢!
师:其实在比赛过程中也有许多关于数学的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像。
[课件播放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决赛第一轮录像]
师: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生:第一轮中国队的劳丽诗、李婷获得了53.40分,意大利的哈特利、海曼斯获得了49.80分。
生:中国队比分高一些。
师:不错,那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中国队比意大利队多得多少分?
师:求“中国队比意大利队多得多少分”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该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生:求“中国队比意大利队多得多少分”就是看53.40比49.80多多少,应该用减法计算。列式:53.40-49.80=
师板书:53.40-49.80=
师:计算这道题用我们以前所学习的知识能解决吗?怎样摆竖式?请大家小组讨论一下。
……
二 、循序渐进,探究新知
(课件继续播放第二轮比赛画面)
师:你又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1:第二轮比赛中国队获得58.20分,意大利队获得49.20分。
生2:中国队的比分又比意大利队的比分高。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1:第二轮中国队比意大利队领先多少分?
生2:第一轮和第二轮中国队一共获得多少分?
生3:第一轮和第二轮意大利队一共获得多少分?
生4:第二轮比赛完成后,中国队比意大利队领先多少分?
……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真多,这些问题的解答方法一样吗?竖式该怎样写?请同学们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问题和同桌讨论讨论,看看该怎样解答。
生汇报:
生1:我算的是“第二轮中国队比意大利队领先多少分?”用减法计算,列式: 58.20-49.20=9.00
58.20
-49.20
9.00
生2:我算的是“第一轮和第二轮中国队一共获得多少分?”用加法计算,列式: 53.40+58.20=111.60
53.40
+58.20
111.60
生3:我算的是“第一轮和第二轮意大利队一共获得多少分?”,用加法计算,列式: 49.80+49.20=99.00
49.80
+ 49.20
99.00
生4:我算的是“第二轮比赛完成后,中国队比意大利队领先多少分?”要用两队的成绩相减……
投影展示学生计算方法。
师:大家算得都很好,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样对位?
生1:为了相同数位对齐。
生2:……
师:“同数位对齐”也就是把小数的小数点对齐。
师:计算结果末尾有0,是否可以把0去掉?为什么?(生讨论)
……
生1:把0去掉,因为这些0都在小数末尾。
生2:根据小数的性质: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师:看来大家学的都不错。那上面的计算结果还可以怎样写?
(生试做)
三、深化练习、巩固新知
1、完成“练习十六” 第1题。说一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完成“做一做”第1题。
重点交流第1、3题怎样算
2、完成“做一做”第2题。问:还有别的计算方法吗?
3、作业:练习十六第2题。
:
教学伊始,教师运用回放录像与解说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创设了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情境,真实、亲切,很容易把学生引入情境中,促使学生进入学习活动。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充分地欣赏中国跳水运动员在比赛中珠联璧合的完美发挥,回味雅典奥运会上中国体育健儿创造的辉煌成绩,感受竞技运动带给人类的无穷乐趣。同时体会小数加减计算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体会到若不学好会影响我们的生活,不学不行。有了这种感受,学生才会将“要我学”转换为“我要学”,才会积极主动,兴趣盎然地加入到学习中去。
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所有信息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在众多信息中选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并按自己的意愿提出问题,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处理信息的过程,也是一个学生自主思考,学习的过程。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的知识做铺垫,教师就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尝试,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在课堂上创设交往、互动的协作学习环境,有利于群体智慧共享。学生在这种人格平等的环境中,自发释放自己的生命活力,享受快乐的学习生活,从而更自觉地承担学习任务。
由前后两次讲课对比来看,使我深刻认识到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应当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合作交流,互争论、共探究,同发展的过程。教学方法的研究,应该着眼于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具有好奇心,并能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并用数学方法加以探索研究和解决。在活动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动探索能力、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及责任感、终身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鉴于此需要我们重新审视数学课堂教学,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流程。在全面发展的教育观下,构建一个以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现象为切入点,以促使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为核心,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主要特征的数学课堂教学程序和策略。
免费四年级教案篇12
教材分析:
本文是根据汉代史学家褚少孙补写的《史记滑稽列传》中相关章节改写,讲述了战国时期政治家西门豹管理邺地时,惩治恶人、破除迷信、造福百姓的故事。全文结构清晰,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分为三个部分:摸清底细,惩治巫婆和官绅,兴修水利。三个环节环环相扣,通过对人物言行的描写,表现了西门豹的智慧,巫婆、官绅的奸诈。
教学目标:
1、能根据提示梳理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2、能借助第10~14自然段中描写西门豹言行的句子,说出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的办法好在哪里?感受他的智慧。
教学重难点:
1、能根据提示梳理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2、从西门豹的言行中,感受他的智慧。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智慧课堂
教学时间:
一课时
一、课前检测,检查效果
出示检测习题:(具体见课件)
二、复习导入,整体感知
1、引出课题: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和西门豹一起到了民间去调查,从老大爷的口中我们知道了邺这个地方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谁能向大家交代一下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请学生回答:a河伯娶媳妇给闹的;b巫婆官绅骗钱害人;c有女儿又没钱的人家都逃到外地去了;d年年闹旱灾。板书:人祸天灾)看来同学们都明白了事情的真相,西门豹明白吗?西门豹是如何去应对的,他是怎样巧妙地惩治巫婆、官绅,为民除害的,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看看。
三、精读课文,朗读感悟
1、出示自读提示:自由朗读第10--14自然段,西门豹先后惩治了那些人?用“——”画出描写西门豹西门豹言行的句子。
(根据学生反馈,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1)。惩治巫婆的巧妙之处:课件出示:“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
首先:让学生朗读句子,潜心思考:西门豹为什么说姑娘不漂亮?预设学生能说出:这是西门豹救出姑娘的一个借口。
然后,引导学生质疑:同学们,如果你是西门豹,会不会对巫婆客气?(学生一定会说:当然不客气。)
我再问:那他为什么跟巫婆说话的时候,还用“麻烦”这个词呢?仔细想一想,看谁能想到西门豹的心里去。估计学生无法一下子就体会出来,我会提示:在平时的生活中,你会在什么时候用上“麻烦”一词?学生肯定能说出:是在请求别人做某事的时候。对方也是可以拒绝的。我顺势引导:西门豹是在请求巫婆吗?巫婆可以拒绝西门豹吗?相信引到这儿,学生一定恍然大悟,原来西门豹的话是话中有话,话外有意,这正是他将计就计,惩治巫婆的巧妙所在。(板书:将计就计)
最后,演读这句话:如果你就是西门豹,你会怎样说这句话呢?(请生读,评价: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他把三个“不:读得特别坚决)通过自由读,小组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读出西门豹态度强硬。不置分辩而没有商量余地的语气。
(2)。体会惩治官绅头子的巧妙,课件出示:“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
我是这样引导的:西门豹,你已经把巫婆投进漳河了,为什么要把官绅头子也投进漳河里?你能联系前面的课文,说说你的理由吗?
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再在学生充分自主探究的基础上,交流,预计学生可能会说:(①他和巫婆勾结骗钱害人。②不投官绅头子,就不能吓唬别的官绅,逼他们说出真相。③不杀他,他又会叫别的巫婆来骗钱害人。
老师小结:原来,西门豹叫官绅头子去催一催,这样实际上就非常巧妙地铲除了官绅头子。这真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啊。指导朗读:把你的巧妙读出来吧!朗读体会惩治官绅头子的巧妙。(教师指导:“巫婆怎么还不回来”还可以读的再急一点,“麻烦”一词还可以读得更客气些。西门豹本来就要严惩官绅头子,但是要不露声色,这样才更能体现西门豹做法的巧妙。生读生评再齐读。)
(3)。学习教育官绅和百姓,体会西门豹得饶人处且饶人:就这样,西门豹借着送新娘,不费口舌、不动声色、不露痕迹地当众处死了“人祸”的首恶分子。作为县官的西门豹的根本目的是要改变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状况,仅仅这样做够不够?(学生说:不够)对!他并没有就此罢休,而是面对漳河站了很久。惩治巫婆后西门豹是等了一会再惩治官绅头子,现在面对漳何站了很久,此时此刻,官绅们怎样呢?
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并出示句子“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看图想象官绅求饶的神态、动作、语言进行说话训练。西门豹为什么不把其他官绅都投到河里去?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明确:(①其他官绅不是首恶;②这样可以逼他们说出真相;③表现西门豹惩罚有度,方法巧妙。)
看到此情此景,老百姓明白了什么?(齐读句子:老百姓都明白了,巫婆和官绅都是骗钱害人的。)小结:西门豹就这样巧妙地破除了迷信。(板书:破除迷信)
2、拓展延伸,感受“巧妙”
同学们体会得真不错,西门豹不仅巧妙地惩治了巫婆和官绅头子,而且还教育了老百姓,让大家都明白了巫婆和官绅是骗钱害人的。文中说,这一天,漳河边上站满了老百姓,设想一下,岸上的人们看了事情的经过会说些什么?请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对象说一说,然后写下来。(官绅、乡里的书生、老百姓、小孩,你可以写一句话,也可以写几句话)
小结:同学们说的真好,看来大伙都在赞扬西门豹,只不过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说法。由此可见他的做法的确很巧妙啊!
3、解决天灾
这以后为官的好好做官,老百姓呢,也不再迷信,人祸解决了,那么天灾呢?课文写到了吗?请同学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板书:兴修水利)
小结:日久天长,背井离乡的人们陆续回到这里安居乐业、辛勤耕耘,人们逐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四、感受人物形象
你觉得西门豹是个什么样的人?你最佩服他的什么?
五、布置作业
1、根据提示,复述课文,把故事讲给父母听。
2、去读一读与西门豹有关的故事。
六、板书设计
26、西门豹治邺
巧妙
人祸——将计就计破除迷信
天灾——兴修水利
免费四年级教案篇13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学会与他人分享自身的感受,学会与他人共处
2、知识目标:
①巩固运用英文写明信片、书信和电子邮件的基本格式
②掌握单词:bottom、computer、corner、
e-mail、envelope、left、letter、postcard、
right、stamp、top、send
3、能力目标:
①学会运用已掌握的单词造句
②会用写明信片、书信和电子邮件的基本格式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A掌握单词:bottom、computer、corner、e-mail、envelope、left、letter、postcard、right、stamp、top、send。
B运用英文写明信片、书信和电子邮件的基本格式
2、难点:
运用英文写明信片、书信和电子邮件的基本格式
教具学具:
单词卡、录音机、明信片、信纸、信封
优秀教案:
CLASSOPENINGANDREVIEW(5分钟)
1、Greeting
2、Review(复习23课英文歌曲:齐唱-----分唱)
NEWCONCEPTS(15分钟)
A:Reviewwords:bottom、computer、corner、e-mail、envelope、left、letter、postcard、right、stamp、top、send(可以运用“Whatismissing?”游戏,复习单词的发音;用单词造句子竞赛;单词听写)
B:用“penpal”游戏的变化形式做游戏。找十名左右自告奋勇的同学扮作“电子邮件信使”。用油彩或水彩笔在每位同学前额上(或手上)涂上一道“电光”。(老师也可以用黄色的纸剪出“电光”,给每名同学戴一个)要求每个同学在一张纸上画一幅电脑屏幕的图画,在图画下面写上单词computer。然后让同学在这个屏幕上给自身笔友写一封电子邮件,同时要求他们写下笔友的地址。假如他们写好了,喊一声send那些自告奋勇者便马上取走邮件并且传送给该生的笔友。那些自告奋勇者也写邮件并且亲自将邮件给自身的笔友。
C:Writing
做“SimonSays”游戏来复习top,bottom,right和left。告诉同学向上指表示top,指下面表示bottom。找一名自告奋勇的同学来指挥此游戏。这名同学需要背对全班,这样,左和右的命令就不会混淆。教师观看全班扮演。
要求同学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同学在小组内说一说“Howtowriteapostcardoralettertoyourfriend?”接着写一份明信片或信件给同班的同学,并送到同学的手上;收到的同学负责检查是否有写得正确,并进行评价。写作过程中教师注意和时纠正同学的错误。
D:小组内互查课文的朗读,并评价,教师抽查。
E:Activitybook(5分钟)
完成活动手册55——56页练习
板书:
bottom、computer、corner、e-mail、
envelope、left、letter、postcard、
right、stamp、top、send
免费四年级教案篇14
一、复习
1、口算:
54+26= 88-12= 75+15= 100-68= 38+12= 12+45= 33+57=
18+35= 66+41= 98-64= 35+25= 69-45= 100-25= 36+54=
2、计算
235+516= 8695-4687= 561+687= 1357-898
3、小结笔算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二、目标实施
1、教师引出课题:三年级时我们学习了小数的初步认识,对小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循序渐进,探究新知: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A、学生自己想一想,在生活中我们在哪些地方经常与小数打交道。(抽几名学生回答)
B、师出示超市价目表,请一名学生来做“服务员”为大家介绍一下商品价格。
2)、请同学们选择两种自己喜欢的商品写在购物单上,算一算一共要花多少钱?并写出计算方法,写完以后同桌之间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
3)、抽两名学生到讲台上板书他们的购物单,并说一说他们的计算方法。
4)、学生总结小数的加法的计算方法。
5)、老师总结小数的加法的计算方法,并板书:小数的加法的计算方法: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再相加。
6)比一比:同桌之间互相比较,看看谁用的钱多?多多少?
7)、抽两名学生上台板书自己的计算方法,并讲一讲。
8)、学生总结小数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9)、老师总结小数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板书:小数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再相减。
10)、学生总结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点?(都是先要小数点对齐)
8.课堂练习
深化练习,巩固新知:
“小小采购员”:老师准备用50元班费来布置教室,你们能帮助我想一想该买些什么?算一算一共要花多少钱?还剩多少钱?
9,布置作业:完成课后联系1、2题
10. 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
(1)口算卡片
(2)、超市购物小票。
(3)、一些物品如文具类(作为商品)
11、自我问答
小数加减法的教学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合作交流获得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在教学设计上主要体现以下三点:
第一,紧密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借助学生熟悉的超市购物设置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与兴趣。让学生从超市购物入手,自由选取物品以激发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的兴趣。顺理成章地引入小数加减法,使学生以状态进入解决问题的活动,主动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在巩固提高环节设置买教室装饰物的问题情境。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基本理念。在这样的背景下学习,学生更能体会出学习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意义,感受数学的价值。
第二,教师大胆放手,学生自主探索
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知识经验,由学生自己收集有用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这一系列学习活动中,教师不给学生任何提示,促使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去解决问题,尝试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在探索中感悟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活动将初步的感悟上升到新的高度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进一步理解列竖式时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第三,重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前提是,使学生逐渐形成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教学时充分利用超市购物的情境,为学生提供各种素材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空间。首先根据购物单寻找信息,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因为这些问题是学生提出的,所以学生想方设法解决问题的动力也就更大。
免费四年级教案篇15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和字、词典自主识字,读准“见”在文中的读音,理解“从”、“遇”、“云”、“岁”等词的意思,积累古文中表示“说”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文,借助译文了解全文的意思。
3、理解“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意思。体会“余日勤读”的意思。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借助注释和字、词典以及译文了解全文的意思。
2、理解“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意思,体会“余日勤读”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
2、你是怎样理解这两个词的?
3、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课文的题目。看看课文,谁知道这篇课文选自于哪?
4、董遇是三国时期魏国有名的大学者,可谓学富五车。这段古文写的是他劝人勤学的内容。
二、初读课文
1、范读全文。认真听我读课文。
2、自渎全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指导难读句;
三、再读懂意思
1、课文读通了。能否借助注释,根据译文内容,一句一句对照着理解古文的意思呢?
2、交流。
(1)“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者:的人遇:董遇云:说。古文中表示说的字还有哪些?
(2)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言:说见:现。出现,明白
(3)从学者云“苦渴无日”苦于没有时间干什么?
(4)遇言“当以三余。”“当以三余。”干什么?
(5)或问“三余”之意。或:有的人。回顾“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中“或”的含义,进行比较。
(6)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这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日:一天。时:时令岁:年。还有哪些词或者诗句中“岁“有年的意思?岁月、年年岁岁花相似、守岁句意解释:古时候下雨就没法下田地干活,所以也是空余时间。冬天,不种庄稼也有时间读书,晚上在家没有现代的娱乐活动,有多余时间读书了。
3、看了注释,读了译文,了解了古文,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4、谁能连起来说说这段古文的意思。
四、三读明道理
1、读通了古文,了解了意思,再认真读读这段古文,边读边想:关于“勤读”,你知道了些什么?明白了什么道理?
2、交流。老师点拨。
(1)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书读得次数多了,它的意思自然就明白了,不能只简单地读一、两遍。书读得次数多,这就是“勤读”啊!
(2)苦渴无日——不要总是“苦渴无日”,要善于挤时间读书。
(3)冬者岁之余,夜者这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这里的“冬者、夜者、阴雨者”就是董遇说的“三余”。这些剩下的时间用来干什么?(古时候,人们趁农闲的时间,一天中休息的时间来读书。)闲时读书,这也是“勤读”啊!董遇建议我们用“三余”来读书,而宋朝的大文学家欧阳修是利用“三上”来写课文。他们“勤读”“勤写”出示:余平生所作课文,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读句、理解、简单讲解。
五、拓展
1、董遇有“三余”,欧阳修有“三上”,同学们想想,你有没有“一余”“多余”可以用来看书呢?
2、小结:学了这篇课文后,希望你们不要以“苦渴无日”为借口不读书,而要借用你的“余日”或者片刻之时来读书。同时书需要反复阅读,才能理解。这也需要你善于挤时间来读啊!这就是“勤读”,也是课文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3、在古人勤读的名言中结束本课。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三国志的作者)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免费四年级教案篇16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培养学生筛选信息能力,了解纳米的有关知识和应用前景。
3.激发科学兴趣,培养学生勇于大胆想象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培养筛选信息能力。
2.激发大胆想象的精神。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纳米知识的课外阅读材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纳米和纳米技术都很微观,对学生来说很陌生、很抽象。教师出示关于纳米和纳米技术的图片,可以增加直观感,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导语:大家是否还记得在科幻世界里那些随意消逝变化的人吗?还记得在神话世界里,孙悟空的七十二变吗?现在所有这一切都不是在疯狂的科幻世界里,不是在神奇的神话里,而是在离我们也许只有几年之遥的纳米时代!那么什么是纳米?什么是纳米技术?大家想不想了解有关这方面的知识?
2.展示图片:
图1.纳米机器人(描述的是一个纳米机器人在清理血管中的有害堆积物。由于纳米机器人可以小到在人的血管中自由的游动,对于像脑血栓、动脉硬化等病灶,它们可以非常容易的予以清理,而不再用进行危险的开颅、开胸手术。)
图2.纳米技术制作的中国地图。(这是中国科学院化学所的科技人员,利用纳米加工技术在石墨表面,通过搬迁碳原子而绘制出的世界上最小的中国地图。这幅地图到底有多小呢?打个比方吧,如果把这幅图放大到一张一米见方的中国地图大小的尺寸,就相当于把该幅地图放大到中国辽阔的领土的面积。)
3.板书课题:简述:这篇科学小品文向我们简单而准确地介绍了纳米,纳米技术等科学知识,展示了纳米技术美妙的前景。
4.出示目标。
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本文通俗生动,层次分明。在指导阅读时可抓住文中关键词句理清思路,把握说明内容。通过讨论交流,体会深入浅出,生动有趣的说明方法。本环节旨在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并锻炼学生快速阅读、筛选信息的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并培养圈点批注的自学能力。]
1.听范读,教师出示“自学指导”。(大屏幕显示“自学指导”内容)
A.用笔勾画关键词句(领起句,关键句,总结句)
B.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内容,理清思路。
C.探究不惜笔墨描述外科手术情景的原因。
2.小组讨论。(围绕“自学指导”中涉及的问题,交流意见,讨论解决。)
3.师小结。
明确:
A.关键词句:切除脑垂体瘤,该如何进行呢?脑垂体小手术刀大,那该怎么办呢?医生是如何完成不流血的外科手术呢?什么是纳米机器人,什么又叫纳米?不仅仅是外科手术,总有一天,你会发现……当这一天到来时,你就会发现,在某一方面最小的的确是最好的。
B.思路:传统的外科手术——无血外科手术——纳米机器人工作——纳米及纳米技术——应用前景——改变人类生活思想的科技。(层层设疑,结构精巧)
C.因为这些细致的描写,颇有点科幻小说的味道,增强了本文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三.研读课文,筛选信息。
[科技说明文的阅读要突出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重点围绕具体问题进行筛选信息。要让学生学会从文本中找寻信息点,学会提取和概括,力求准确、全面把相关信息制作成读书卡。]
1.教师导学,展示读书卡的制作要求:卡片体例要一致;出处时间要清楚;规格大小要适当;抄写剪贴可灵活。
2.根据下列提示,学生筛选信息,制作读书卡。
A.什么是纳米?B.什么是纳米技术?C.什么是纳米机器人?D.纳米神奇在哪些方面?E.纳米技术对于人类的发展前景如何?
3.展示读书卡。
4、师小结。本文的信息量相当大,有的是明示信息,有的是隐含信息。明示信息容易筛选,隐含信息则有一定难度,但仍能从课文内容看出纳米是神奇的,即:纳米本身的微小,纳米技术本身微观和精确,纳米技术未来应用前景广阔——彻底改变人类生活和思想。在某一方面,最小的的确是最好的。
四.借助网络,想象探究。
[对于纳米技术的应用问题,除了引导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外,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然后讨论交流。老师要积极给予评价,提醒学生想象与科学依据相符,也可展示自己收集的有关纳米的阅读材料。文中纳米技术应用创造的奇迹都是科技工作者大胆想象的结果,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他们探究的精神。]
1.结合课文有关内容,想象纳米时代的产品。
①提示,课文中说纳米材料制作的纱窗会根据你的需要自动送入新鲜空气,自动调节室内的亮度,纳米陶瓷材料制成的杯子掉在地上会蹦。想象一下,纳米材料还会给你带来哪些变化?
②讨论交流,学生互评。
2.利用网络,收集资料。
①教师导学:资料的积累和使用一般有这样的过程,收集——筛选——贮存——编序——提取。
②展示收集的信息。(用“我了解到……,我查到了……”的句式说话。)
3.拟定课题,筛选信息。(根据教师提供的课题,筛选相关信息)
参考课题:A.纳米技术的前景。B.纳米产品奇妙的特点。C.纳米技术发展的报道。
参考资料:
①用纳米材料制成的自行车,重量只有几公斤;将防水防油的纳米材料涂在大楼表面或窗玻璃上,大楼不会沾油污,玻璃也会永远透亮。用防污的纳米材料织成的免洗涤衣物。纳米技术用于制药,可以制成导弹型药物,循着导引的方面直达病灶部位,疗效大大提高。
②是由碳纳米管制作的纳米齿轮模型。纳米齿轮上的原子清晰可见。最异想天开的用途莫过于将碳纳米管做成太空升降机的缆绳。由于碳纳米管的强度高、重量轻,如果把它做成缆绳,即使缆绳的长度是从太空下垂到地面的距离,它也完全可以经得住自身的重量。到那个时候,人类到外太空旅行将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免费四年级教案篇17
一、单元教学内容分析
1、单元教学内容:本单元重点学习学校科室及功能室的名称、分布和不同的功能。要求学生能够听说认读这些课室的单词,说出每个科室的不同功用,并简单介绍学校校舍的分布情况。重点学习的句型是:Thisis……..Thatis……….Isthis…….?.Isthat…….?Yes,itis./No,itisn’t.同时渗透了序数词的运用以及字母组合er在单词中的最基本的发音。
2、单元教学重点:掌握学校中的一些功能室。例如:playground,garden,teacher’soffice,library,canteen,artroom,computerroom,washroom,musicroom,gym,andTVroom.掌握句型This/Thatisthe…及Isthis/thatthe…?Yes,itis./No,itisn’t.在实际情境中的运用。
3、单元教学难点:字母组合er在单词中的发音;序数词和基数词的区分及如何正确使用序数词。
二、单元教学目标:
认读PartAandPartB中的单词;实际情景中灵活运用Let’stalk中的重要句型This/Thatisthe(a)…Isthis/thatthe(a)…?Yes,itis.No,itisn’t.
三、单元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图片、声音、课件,以及本单元的单词卡。
2、准备一些教师的照片或图片。
3、教师准备录音机及录音带。
四、单元教学措施:
1、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可通过请学生复述老师的话或是复述同学的回答,让学生对老师和同学的发言引起注意,让学生意识到要仔细听别人的说话。
2、对于学习还不错,但是不愿或害怕发言的学生,课堂中教师主动请他们表达其意见,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
3、充分运用英语名、英文歌、儿歌、绕口令、顺口溜、谜语等,给予小学生语言感染的机会。还可开展各种活动,鼓励学生交际。
五、单元教学反思: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听懂、会说:“Whereistheteachers’office?Isthistheteachersoffice?Theteachersofficeisnexttothelibrary.”并能在实际情景中进行运用。
2、了解英美国家关于楼层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具准备:教学光盘、单词卡片。
教学重点:本课对话及其在实际情景中的运用。
教学难点:认读对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题
1、教师播放本单元歌曲“Ourschool”,先让学生听然后鼓励学生跟唱。
2、教师慢慢出示teachers’office等词的图卡,让学生猜出该单词。
二、教学新课
1、教师和学生进行freetalk,话题是Whydoyoulikeourschool?鼓励学生用简单的句子做出回答,即使只能说出只言片语,教师也要给予表扬。
2、播放本课课件Let’stalk部分。教师可以就对话内容提一些问题,如:HowmanyAmericanfriendsarethere?Whatdoyoudointheplayground?在提问与回答的过程中,将难点各个击破。
3、进行模仿或跟读练习,注意提醒学生this和that中“th”的发音要咬舌头。
4、first和second的操练可以在排列卡片、复习单词的过程中渗透,如:T:What’sinthefirst/secondpicture?Ss:It’salibrary/ateacher’soffice.也可以让学生听指令排列卡片,如:T:Thefirstcard,playground;thesecondcard,…然后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挂图,正确理解和运用短语onthefirstfloor和onthesecondfloor。
5、分角色朗读与表演:教师先与一些学习程度较好的学生进行示范性表演,以降低完全由学生自己表演的难度。然后请学生小组练习和表演。
三、巩固练习
1、一学生手举起图片背对其他学生面向黑板站立,另一学生依照图的提示做出动作,其余的学生猜测图上表示的是什么课室或学校场馆,用句型“Isthis...?Yes,itis./No,itisnt.”作答。
2、做本单元ALet’stalk部分的作业本练习。
四、布置作业
1、听Let’stalk部分的录音,读给同伴、朋友或家长听。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听、说、认读本课时的主要单词。
2、听懂指示语,并按要求做出相应的动作,如:Gotothegarden.Watertheflowers.
教具准备:
1、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课件、声音、图片等媒体素材。
2、教师准备一幅本单元的校园分布图。
3、教师准备本课时的单词卡。
教学重点:掌握有关学校设施的四个单词,并了解它们的功能。
教学难点:单词library中辅音连缀的发音。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题
1、教师播放本单元歌曲“Ourschool”,先让学生听然后鼓励学生跟唱。
2、播放第三册第一单元课件Let’slearnA,回顾句型:“What’sintheclassroom?Aboard,twolights,manydesksandchairs.”自然过度到学习学校各课室的名称。
二、教学新课
1、教师指着教室问学生:Thisisournewclassroom.Doyoulikeourclassroom?What’sintheclassroom?学生做出相应的回答。教师接着问:Howmanyclassroomsarethereinourschool?Doyoulikeourschool?Whatelsecanyouseeintheschool?Look!Thisisamapofourschool.
2、播放本课的声音Let’slearnA,教读生词。教师可引入句型“It’sonthefirstfloor.,为下一课时进一步学习序数词做铺垫。通过教师领读和听音跟读,让学生掌握本课时五个生词的正确读音。在练习library的发音时,可复习已学过的含辅音连缀的单词,如ice-cream,brother,friend,hungry。
三、巩固练习
1、小组比赛。教师出示一张词卡,如garden,组内学生依次说出与该词有关的其它单词,如:flowers,red,colour,trees等,这样既复习了学过的单词,也为继续学习Let’sdo打下基础。
2、看Let’sdo的图片(没有文字),让学生仔细看动作,然后跟着声音做动作。播放声音,教师指导学生做出正确的动作。然后分组进行练习,采用组与组竞赛的方式,可以是做动作猜句子并说出单词,也可以是听声音,做动作。让其他的组的学生进行评价。评价包括动作是否准确、到位、优雅等。
四、布置作业
1、读课文第5页并背诵Letsdo。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含有字母组合er的单词发音和认读书写。
2、能听、说、读、写water,tiger,sister,dinner,computer五个词语。
教具准备:教学光盘、单词卡片。
教学重点:能听、说、读、写water,tiger,sister,dinner,computer五个词语。
教学难点:正确书写water,tiger,sister,dinner,computer五个词语。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题
1、师生做日常口语练习:
A:Whereistheteachersoffice?
B:Its...
A:Isthis...?
B:Yes,itis./No,itisnt.
2、请学生表演A部分Let’stalk的对话。
二、教学新课
1、播放Read,listenandchant的录音,让学生听歌谣。
2、让学生跟着动画学说歌谣,同时可用手打节奏。
3、播放Read,underlineandsay的录音,让学生划出字母组合er。
4、听音后反复读五个单词,在此基础上进行描红,达到书写格式正确的目的。
三、巩固练习
1、完成Look,listenandwrite部分的练习。
四、布置作业
1、抄本课单词4+1模式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能够识别句型“Isthisthe…?和Isthatthe…”的不同用法并在真实情景中正确使用。
教具准备:教学光盘、单词卡片。
教学重点:“Isthis…?/Isthat…?”的用法。建议教师在真实的情景中对this和that在距离上的区别进行比较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教学难点:“Isthis…?/Isthat…?”的用法。建议教师在真实的情景中对this和that在距离上的区别进行比较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题
1、学生表演A部分Let’sdo的内容。
2、教师和学生进行主题讨论:What’sinourschool?鼓励学生用新学的单词来交谈。
二、教学新课
1、教师和学生进行freetalk,话题是Whydoyoulikeourschool?鼓励学生用简单的句子做出回答,即使只能说出只言片语,教师也要给予表扬。顺着这一话题。教师说:“Yes,ourschoolisreallyverynice.TodayafriendfromAmericaiscomingtoseeourschool.ChenJieisshowingthemaroundschool.Let’swatch.由此导入新课。
2、学生观看课件后,回答教师提出的理解性问题。在问答的过程中重点理解与操练句型:Isthisthe…?和Isthatthe…?
3、学生听录音跟读对话。
4、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
三、巩固练习
1、做本单元B部分作业本上Let’stalk的练习。
四、布置作业
1、听Let’stalk部分的录音,读给同伴、朋友或家长听。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听、说、认读本课时的主要单词:gym,artroom,computerroom,playground,musicroom.
2、能够完成Look,askandanswer部分中的活动。
3、能够理解Storytime中故事的大意并跟录音朗读。
教具准备:教学光盘、单词卡片。
教学重点:五个生词的正确发音以及序数first,second的用法。
教学难点:理解Storytime中的故事大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题
1、师生齐唱本单元的Let’tchantB部分的歌谣。
2、学生起立边跳边唱歌曲《Ourschool》。
3、教师说一个句子,如:Icanseemanyflowersinit.Whereisit?让学生判断是什么单词,然后做出正确的回答。
4、请学生模仿教师说句子,其他学生判断说单词,说一说校园里还有些什么设施和课室等。
二、教学新课
1、教师播放A部分Let’sdo的声音,学生表演“听听做做”活动。
2、教师提问:Wheredowewatertheflowers?学生回答:Inthegarden.教师再问:Wheredowereadstory-books?学生回答:Inthelibrary.然后教师继续提问:Wheredowehavecomputerclasses?引导学生说出:Inthecomputerroom。
3、教师出示本单元的图片,说,Thisisthecomputerroom.教授其余五个生词。
4、听录音,跟读、模仿。
三、巩固练习
教师把贴在黑板上的五张图卡分别翻过来并打乱顺序,用手盖住单词,然后向学生提问:Whereisthemusicroom?或者指着某张图卡问学生:Isthisthemusicroom?让学生回答,借此铺垫新句型:Isthis/thatthe…?
四、布置作业
1、读课文第8页。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让学生运用This/Thatis…写句子。
2、能听懂录音。
3、会唱Let’ssing的歌曲。
4、能听懂Storytime的内容。
教具准备:教学光盘、单词卡片。
教学重点:掌握两个重点句子:“Thisisthelibrary.Thatistheplayground.”的正确书写。
教学难点:在四线格中的正确书写Thisisthelibrary.Thatistheplayground.。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题
1、日常口语交流。
2、Review:A、B两部分的词语及对话。
二、教学新课
1、让学生练习运用This/Thatis…练习说句子。
2、在学生能说的基础上在让学生书写这样的句子。
三、巩固练习
1、读一读并填空。
2、听录音并排序。
3、看一看并画圈。
4、唱Let’ssing的歌曲。
5、听录音看动画理解Storytime的内容。
四、布置作业
1、唱第10页的歌曲给家长听;
2、听录音并跟读Storytime。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免费四年级教案篇18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荚、僵、苔”等8个生字,会写“豌、按、适”等12个生字。
2.采取多种方法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并能灵活运用。
3.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1.识记、积累生字新词。
2.结合具体语句理解词语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谜语,请学生猜猜谜底。
教案 导语: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吗?这是一种很有趣的活动,不仅能拓宽我们的思维,还能让我们学到很多有益的东西。请同学们看看PPT中给出的谜语,跟老师一起读读——两头尖尖,肚儿圆圆,脾气不小,内藏元宝。谁能告诉我谜底是什么。(学生答:豌豆)
2.出示豌豆花和豌豆荚,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
过渡:同学们真聪明,一下子就猜出来了。不错,正是豌豆。请看看老师给出的豌豆荚的图片,谁能给我们描述一下?
生1:豌豆荚像翡翠,碧绿碧绿的。
生2:豌豆荚弯弯的,像绿色的小船。
生3:豌豆荚像小豌豆的摇篮,小豌豆待在里面真舒服。
3.总结学生的表现,引出新课。
小结: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你们知道吗?伟大的童话作家安徒生也曾写过几粒小豌豆,在他的笔下,豌豆们不仅有思想,有行动,其中的一粒还给一个生病的小女孩带去了希望。在这些小豌豆身上究竟发生了哪些有趣的故事?这节课我们就随安徒生一起去体验一下豌豆的生活,看看它们别样的人生。
4.出示课题,理解课题。(板书: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明确:“五粒豆”是本文的主角,在这五粒豆身上发生了什么故事呢?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介绍作者及相关的创作情况。
安徒生(1805—1875)丹麦19世纪童话作家,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出生于欧登塞城一个贫穷的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苦。早期写有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即兴诗人》等。1835年开始写童话,共写了160多篇。安徒生的童话创作分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童话多充满绮丽的幻想、乐观的精神,体现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特点。中期童话,幻想成分减弱,现实成分相对增强。在鞭挞丑恶、歌颂善良中,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也流露了缺乏信心的忧郁情绪。晚期童话比中期更加面对现实,着力描写底层民众的悲苦命运,揭露社会生活的阴冷、黑暗和人间的不平,作品基调低沉。其代表作有《小锡兵》《海的女儿》《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皇帝的新装》等。
2.教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要求边读边做记号,画出生字新词以及感受深刻的句子、没有读懂的句子。
3.小组内交流,说说用什么办法来识记生字。
4.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并圈画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交流圈画内容,教师点拨理解重点词语。
(1)老这样坐下去,我恐怕会变得(僵硬)起来。
预设:可以先向学生出示“僵硬”的词典义——(肢体)不能活动,然后引导学生想象在哪些情况下手、脚等会变得僵硬,比如冬天手被冻僵、登山后两条腿僵硬等,这样结合生活场景理解词语,才能加深印象。
(2)她从窗台上牵了一根绳子到窗框的上端去,使这棵豌豆苗可以(盘绕)着它向上生长。
预设:理解这个词语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如,情境体验法,结合词语所在的句子,引导学生想象豌豆苗沿着绳子向上生长的情景,从而理解词义;寻找近义词法,引导学生说出“盘绕”的近义词,如围绕、环绕等,通过比较近义词把握词语含义。
(3)她的脸上(洋溢)着健康的光彩。
预设:这个词语比较抽象,学生可能比较难以把握。教师在讲解时,不妨引导学生用这个词语造句,如“读者们热情洋溢”“大街上洋溢着新年的气氛”等,通过造句,想象情景,或者用相近的词语替代所造句子中的“洋溢”一词,这样也能加深理解。
小结:同学们,理解词语不能只依靠词典。要想正确、深刻地理解词语的含义,我们需要根据实际采用各种方法,使词语真正与生活联系起来,力争做到学语文,用语文。
3.指导词语归类。
暖洋洋、金灿灿、白茫茫、亮晶晶、明晃晃、孤零零
4.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阅读与思考。
A.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豌豆)
B.小豌豆们都有怎样的愿望和理想?(第一粒:飞向广大的世界里去;第二粒:飞进太阳里去;另外两粒:飞得更高更远;最后一粒:随遇而安)
C.最后一粒豌豆生长的环境怎样?(长满了青苔的裂缝,环境艰苦)
D.最后一粒豌豆带给生病的小女孩怎样的变化?(豌豆生根、发芽、开花,给小女孩带来了快乐和希望,小女孩的病渐渐好起来)
E.从几粒豌豆的不同态度和命运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悟?(对他人要有爱心,不能无所作为)
预设:引导学生整体阅读课文,结合文中重要句子概括回答。
F.出示课件,填空并齐读:豆荚成熟了,里面的五粒豌豆怀着不同的打算和愿望,落到了不同的地方:有的落到,结果;有的落到,结果;有的落到,结果;只有那个落到的那粒豌豆,顽强地生根、发芽、开花,生病的小女孩看到了,受到鼓舞,渐渐地好起来了。作者通过几粒豌豆不同的态度和命运告诉我们:。
预设:以填空的形式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2)合作与交流。
A.给课文段落标上序号,划分层次,指名学生说出每一层次的大意,并说说划分依据。
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第1~12自然段):写豆荚里的五粒豌豆各有不同的打算。
第二部分(第13~21自然段):写最后一粒豌豆落到窗子下面的裂缝里,顽强地生长,最终开出了漂亮的豌豆花,给生病的小女孩带来了希望。
第三部分(第22~24自然段):交代其他几粒豌豆的命运,表达作者对不同的生活态度的看法。
B.引导学生根据阅读理解,补全下面的结构图。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第一粒——
第二粒——毫无作为
第三粒——
第四粒——
第五粒——敬重生命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并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过渡:同学们,人生在世,总要有理想支撑。理想可大可小,不同的理想决定了不同的生活态度,不同的生活态度又会带来不同的命运。一个豆荚里的五粒小豌豆怀抱着不同的理想出发了。这些理想能实现吗?它们又将面临怎样不同的命运?下节课上我们再深入课文,随五粒小豌豆去广大世界体验一番。
小结:今天这节课上,我们学习了生字,了解了生字的音义以及相关的词语,并结合具体语句理解了重点词语的意思。同时在整体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还给课文划分了层次,弄清了每一部分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这节课的内容可真丰富,同学们的表现真是不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很善于总结,找到了一些特殊笔顺的书写规则;通过顺口溜的形式记住了这个生字,很生动;进入文中的角色朗读课文,确实是下了一番功夫的;在划分课文的层次时有自己的见解,虽然不完全正确,但这种认真对待学习的态度是值得表扬的。同学们都很善于思考,老师感到很欣慰。希望大家能继续保持,也希望对待学习不太认真的同学能向刚才这几位同学学习,在以后的课堂上积极踊跃地发言。这样,大家的进步肯定会越来越大的。)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自由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
(2)摘抄文中的重要词句,并相互说说感受。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高。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