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格五年级电子版教案
编写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这里提供优秀的表格五年级电子版教案,方便大家写表格五年级电子版教案参考。
表格五年级电子版教案篇1
【教学内容】
浙教版小学语文第9册第15课《古诗四首》之《山行》与《枫桥夜泊》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理解诗义。
2、透过意象,感受诗情。
3、比较阅读,体验意境。
【课前准备】
搜集秋诗、秋词。
【设计意图】
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古诗以其凝练的语言,生动的意象,真挚的情感,优美的意境为教师与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而富有意趣的对话空间。本课试图利用诗歌文本特点,搭建师生对话平台,引领学生走进诗人内心深处,进行一次充满情趣和美的对话。
【教学流程】
一、诵秋感愁,渲染气氛。
师生交流秋诗、秋词,这些诗词中弥漫着一种较为普遍的悲秋情绪。学生写“愁”字,说说“愁”字上头为何是个“秋”字的理解,建立秋景与秋思之间的联系。
二、《枫桥夜泊》,品悲秋滋味。
1、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2、展开想象:诗人是怎样通过景物来表现愁思的。大胆猜想:诗人为什么而愁。意象统整: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朗读感悟:情境描绘中朗读,诗歌朗读中悟境。
三、《山行》,悟秋色可爱。
1、描绘诗人眼中的秋色。
2、比:杜牧的心境跟张继是否一样。赏:欣赏红叶图片,谈感受,诵诗句。悟:从一、二两句诗中体悟诗人的爱秋情怀。
四、整合拓展,升华诗意。
1、同样处在深秋,同样不得志,为何心境会如此迥然相异。
2、假如杜牧遇上张继,会对张继说些什么。
3、补充一些爱秋诗,如,《赠刘景文》、《秋词二首》等。
表格五年级电子版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计算梯形面积的必要性。2.在自主探索活动中,经历推导梯形面积公式的过程。3.能运用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具准备:各种梯形各两份,剪刀,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明确主题
1.生活中我们能找到许多平面图形,这个教室里有吗?
2.请大家看看这组图片,看看你发现了谁?找到了就立刻喊出它名字!出现次数最多的是……?(梯形)板书2.梯形,四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认识它了,谁来介绍一下它。
3.今天,我们来更深入地了解这位朋友,研究梯形的面积。(板书)
二、回忆旧知,建立联系
1.面积,我们现在已经会计算哪些图形的面积了?他们计算方法你们还记得吗?(课件)
2.回忆一下,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我们是怎样推导出来的?还记得吗?
3.同学们,我们在研究它们面积的计算时候,都用到了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转化。(板书)把要研究的图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来发现他们之间的联系,进而推导出面积计算的公式.这种思想,这节课我们也要用到。
三、转化梯形,推导公式
(一)应用的需要引出猜想1.同学们喜欢什么体育运动?喜欢篮球吗?(课件出示篮球场地)你们知道这一处是什么区域吗?这是3秒钟限制区,是限制对方队员在这个区域内停留不能超过3秒钟。
2.但是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我们还没有学过,你猜想梯形的面积可能与什么有关?你想怎样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呢?
3.同学们都很有想法,那到底是不是像同学们想的那样呢?让我们来动手验证一下。在动手操作之前,老师提出三点建议:(1)想想能把梯形转化成学过的什么图形。
(2)根据转化图形与梯形的关系,推导出梯形面积计算的方法。
(3)填写好汇报单,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动作快。明白了吗?开始吧!
(二)小组活动十分钟
(三)汇报
1.刚刚同学们把梯形转化成了多种图形!现在让我们请这几个小组的同学说说他们的想法。大家注意听,你们的意见相同吗?你还有补充吗?汇报:平行四边形:两个怎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还有的同学拼成的是长方形,让我们来看看他们是怎么拼的。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那你们的推导的结果应当是一样的。是吗?
2.师:同学们,观察这些图形,无论长方形还是正方形,都是……。再看,(移动图形)你发现什么了?过渡:看来,只要是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就能拼成一个…….(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我们学过:……(板书)然后我们就可以根据两种图形间的联系来推导梯形的面积了。谁来帮老师梳理一下。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梯形的……….,平形四边形的高就是……,所以梯形的面积……为什么除以2?
3.刚才展示的都是拼组的方法,还有些同学只用一个梯形就完成了任务,他们用了分割的方法。你们都看懂了吗?请这个小组的同学来简单说说你们是怎么推导的。你们小组的方法真独特!方法不同,那你们推导的结论呢?
4.总结:同学们真爱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不同的方法。但这些方法都有共同点。谁来说说?
5.是不是这样啊?那大家就一起把我们用“转化”的方法推导出的梯形面积公式读一读吧!(课件)如果用字母表示你会吗?
6.在这个公式中,哪里应该引起我们注意呢?在计算的时候一定不要忘记。四、加深理解,巩固新知。
1.总结:好了,同学们,刚刚大家用学过的知识,通过拼合,分割,旋转,平移等方法,把梯形转化成了学过的图形,根据图形间的联系就推导出了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这个方法你们记住了吗?那老师可要考考你了!(判断题)
3.通过刚刚的研究和辨析,相信大家对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一定有了深刻的理解吧!这个三秒限制区到底多大呢?你会求吗?需要什么条件?(课件出示)动笔试试吧。
4.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在生活中经常用到,你们想用新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吗?
5.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在生活中还有更广泛的应用,小到…..大到…..都会用到它。
五、结语
转化在数学当中是一种非常重要而又常用的思想。在图形的学习中,同学们多次用到了转化的策略,(课件)其实在学习计算时我们也用到了。那我们转化的目就是化未知为已知。以后你再遇到一个未知的新问题,你会怎样想呢?是不是任何未知的问题都可以转化呢?这个问题留给同学们去思考。
表格五年级电子版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四字词语感受大象的勇猛、温和、聪明而有灵气。
2、了解泰国独特的风情与文化,感受泰国人与大象和谐相处的境界。
3、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学着写一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段落。
教学重点:
了解人与大象的亲密关系,感受人象之间的和谐融洽。
教学难点:
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初识泰象
1、显示大象图片,这是什么动物?板书象,你在哪里看到过它们?看到它,你想到哪些词语来形容?(庞然大物,巨大无比,力大无穷等)
2、板书与象共舞,谁与象共舞?一看到这四个字时,你有什么感觉?
可是,真的就有这样的事情,它就发生在我国南面的泰国。
3、简介泰国。问:你对泰国了解多少?
师补充:泰国是一个风光美丽、文化独特的国家。它素有“万象之国”的美称!腿粗如柱,身似城墙的庞然大象,在泰国人民的心目中是吉祥的象征。每年11月的第三个周末,都要在产象最多的素辇市举行盛大的象节。今天,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泰国,“与象共舞”!
二、词语引路,初步感知
1、以课件展示如下词语
(1)朗读这些词语。
(2)读了这些词语你们发现了什么?
(3)咱们给这些词语归归类?
大象勇猛的词语:冲锋陷阵、攻城守垒、以一当十、以一抵百;
大象神态的词语:熟视无睹、 不慌不忙、悠闲沉着、 晶莹温和;
大象动作的词语:小心翼翼、悠然而去、屈膝点头、彬彬有礼、
翩翩起舞、舞之蹈之、摇头晃脑、踮脚抬腿;
词语朗读指导。第一组:读出大象的勇猛来。指读,齐读。
第二组:这样的大象你还害怕吗?读出大象的种.种神态,仿佛大象就在眼前。
第三组:读到这些词语,你的眼前就会浮现出怎样的画面?词语里面隐含着一幅幅画面,一边读词语,一边想象画面,你就会读出词语含着的意思与感情,现在我们试试,一边想象画面,一边读。
现在叫你用几个词语来形容大象,你脑中积累的词语是否比刚才更多了。
2、读了这些词语,大家又读了五遍书,说说你对泰国的大象留下什么印象?
3、老师有个问题:在泰国,人和大象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这也是导读中的问题。板书:人 象 (和谐,亲密)
大家都有这样的感受吗?你有什么理由来证明?
三、整体研读,感受和谐
1、默读课文,在每段中找到能说明人象和谐亲密关系的句子,画上波浪线。等下把理由说给同学和老师听。
2、交流句子。
预设
①大象对人群已经熟视无睹。板书:熟视无睹
点拨:(熟视无睹)什么意思?熟视无睹到何种程度?为什么这样熟视无睹。(不再害怕,戒备,而是对人产生了信任的感情)
②象是泰国的国宝。
点拨:泰国人对大象存有亲切的感情,一点儿也不奇怪,为什么不奇怪?大象为这个国家,为人民做了哪些事情?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象是泰国的国宝从国宝这个词,就可以知道泰国人对大象的喜欢,尊重。 板书:国宝
③在泰国,人和象之间没有距离。
点拨:没有距离到何种程度?这个人包括哪些人?
泰国人对于大象是
板书:平静坦然
④大象为游客表演,最有意思的是大象为人作按摩,(信任大象。)
有趣的是,它偶尔也会和人开开玩笑。(多么可爱顽皮的大象,给游客带来多大的快乐呀,从中我们也感受到人和大象是多么亲密和谐)
板书:(表演、按摩、开玩笑)
⑤表演的尾声,也是最____……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四、重点研读,“与象共舞”
1、课文写了这么多内容,为什么题目单单叫做“与象共舞”?(因为与象共舞最能体现人和象的和谐与亲密关系。)在板书中做上箭头。
2、好,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一段。课件出示这一段句子:最使人难以忘怀的……在欢乐的音乐声中,象群翩翩起舞……如果大象会笑,此刻所展示的便是它们独特的笑颜。
3、哪一句最能体现人和象之间的亲密,和谐?(指一生朗读,用黄色字样标出)
说说你的感受。(随即点拨)
人群和象群,这个人群包括哪些人?为什么大家都要上去和象一起跳舞?
(被欢乐的气氛感染,看到翩翩起舞的大象,产生对大象由衷的喜爱,情不自禁想亲近大象,远远看着不过瘾,只有和它一起跳舞才能充分表达对它的喜爱)
此时,在游客的眼中,一只只大象就像( )
4、指导朗读: 把你的感受带进去,再读这个句子。
而翩翩起舞的大象,有了人群的加入,显得更加的——兴奋、高兴。从哪里看出?此时在大象的眼中,舞动着的人们就像( )
5、让我们走进人和象的内心,出示填空题,训练说话。
此刻,如果你就是与象共舞的游客,你会激动地想
如果你就是在舞动的大象,你可能会想
师:这一舞,舞出了快乐,舞出了信任,舞出了和谐,舞出了融洽。
6、带着各种感受,有滋有味地再读这一段。
7、这一段主要写什么?哪一句话概括了主要意思?课件显示句子。你发现这个段落的结构特点了吗?先概括再具体。(板书)先概括地写最难忘的是看大象跳舞,再具体地写大象怎样跳舞,人和大象怎样共舞。这就是先概括再具体的写法。我们回到上文看看哪些段落也是这样的结构?找出来
课件一句一句出示概括的句子:象是泰国的国宝。
在泰国,人和象之间没有距离。
据说象是一种聪明而有灵气的动物。
有四段都是采用先概括再具体的写法。使条理非常清楚。
五、总结课文,迁移写法
1、老师小结课文。
这节课我们细细研读了课文,深深感受到了泰国独特的风情:人象共舞,和谐融洽的场面。想看看这些画面吗?老师找了几张,让我们细细地欣赏,静静地感受着。可能你对人和大象的和谐亲密会有更深的感受。
2、这节课我们还学到了一种写法:先概括介绍后具体描写。如课文的2-5小节。
3、课堂练习
人和大象的关系是多么和谐融洽啊!
板书设计:
与象共舞
↓
和谐亲密
人←———→象
平静坦然 熟视无睹
国宝 表演、按摩、开玩笑
表格五年级电子版教案篇4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精彩、糟糕、誊写、敬仰、出版、谨慎、迫不及待、一如既往、引入歧途。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从父母亲对孩子的评价中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
过程与方法
在阅读中重点体会描写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的语句,体会作者父母的两种不同评价,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母亲的慈祥和善良、体会父爱的深沉。
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父母亲对孩子各自不同的评价中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难点:为什么巴迪觉得自己是幸运的,特别是父亲对自己的批评为什么是要感谢的。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查阅作者巴德·舒尔伯格的资料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身上都有过表扬和批评,对吗?今天我们学习
一篇文章小主人公巴迪做了一件事情却同时受到表扬和批评,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的——(学生齐读课题:《“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让我们一探究竟!(板书课题)
引导语:课题是文章的眼睛和向导,仔细看课题,你有什么发现?(一组反义词、引号,分别为母亲和父亲的评价)
过渡语:
再读课题
现在带上你们刚刚的发现,再读读课题。
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引导语:“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究竟在童年的小巴迪身上发生了什么事情让他得到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小巴迪反应如何?
1、出示速读要求:带着刚刚的问题读1-14自然段,对自己读懂的地方用笔作标注圈点。
2、学生自由朗读
3、交流
(巴迪写的第一首诗,母亲说“精彩极了”,巴迪听后得意扬扬;而父亲给他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巴迪听后很伤心。)
三、品读课文,体会感情
1、体会母亲的评价和“我”的表现
①当看到我的第一首诗,母亲是怎么表现的?
◆母亲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道:“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
◆“亲爱的,发生了一件美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母亲上前说道。
②引导: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体会出母亲对巴迪的爱)
你能给同学们读一读吗?(朗读指导:注意母亲这时的表情,“眼睛发亮,兴奋地嚷着”)
③齐读(从语气、表情、动作中体会母亲的兴奋)
④引导:小巴迪面对母亲由衷的赞美,心情如何?(结合书中句子:我很得意,我很高兴)
过渡语:这么好的诗,当然要拿给“我”所敬仰的父亲看了,小巴迪满怀信心盼着,可父亲的评价仍是“精彩极了”吗?
2、体会父亲的评价和“我”的反应
①找出父亲评价的相关句子,自由读读。
◆“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
◆“我不明白,”父亲并不退让,“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
②朗读指导:指名读,读完问: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父亲,(严厉)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扔”,你真仔细,能从一个动词(一个反问的符号)看到人物的特点,就这样细细品味才能读出文章的滋味来。)③引导:当巴迪听了父亲的评价后,他——(学生读)
出示句子:◆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
◆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
齐读,用一个词概括小巴迪此时的心情?
(难过、失望、伤心、沮丧??)
四、结合体验,体悟爱的不同
过渡语:面对父亲如此严厉的批评,七八岁的小巴迪如何承受得了,他不能理解父亲,为什么同一首诗在母亲和父亲这里却得到了差别如此大的不同评价?
1、同桌之间相互讨论
2、交流
(注意引导:母亲表扬是因为这是孩子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父亲严厉批评,他针对这首诗本身,理性地评价。)
3、长大后的巴迪说:(出示句子)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源泉。但是仅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①读一读,想想为什么长大后的巴迪说自己是幸运的?把你读后的体会和感受和大家分享。
②学生分享交流
③教师小结:是啊,巴迪毕竟还是个孩子,他需要爱的鼓励,也需要警告和提醒。长大了的小巴迪回过头来看看自己童年所走过的路程使他更清醒,更正确的认识到了那份爱的珍贵,现在让我们充满感情的读一读这段蕴涵深刻哲理的话吧!
4、和巴迪一样,我们也伴随着父母的爱成长起来,父母的爱似春风,滋润着我们的心田,父母的爱如良药,虽然苦口却有利于我们的成长。生活中,你一定得到过表扬或者受到过批评。就把这些事,和同学们分享交流一下吧。
表格五年级电子版教案篇5
教材分析:《地震中的父与子》是小学语文人教版教五年级上册第六组的第一篇课文,课文写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一位年轻的父亲奋不顾身夜以继日地挖了38小时,救出了儿子和他的同学的事,课文内容浅显,但内容深刻;语言平实,但令人震撼。全文中没有出现一个爱,可就在这这扣人心弦的故事、朴实无华的文字中,我们能看到父与子之间浓浓的爱,体会到字里行间浸润的父与子之间那难以割断的情怀。本单元训练主题——父母之爱。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读中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
设计理念:读中悟写,读写结合。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混乱昔日废墟瓦砾疾步开辟颤抖绝望”等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把相关的句子、图片制作成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本单元的的一篇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板书课题。出示地震图片,学生谈感受。面临大地震这样的灾难,人类如同蚂蚁般渺小,生命在弹指间灰飞烟灭。可就是在这样的一场灾难中,这对父子创造了如此神话般的奇迹。
2、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思考: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地震?地震中父与子之间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2、教师检测学生生字的掌握情况。
三、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1、读课文,从哪里可以看出这对父子了不起,找到相关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读懂了什么?把自己的感受写在书的旁边。
2、汇报交流:重点引导学生从下面句子中理解和感悟父亲和儿子的了不起,并带着自己的感受练习朗读。
父亲了不起:
(1)他猛然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过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了什么事,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指导学生读出坚定的语气。)
(2)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这位父亲“直直”的双眼中,你看出他在想什么?)
(3)“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挡他。”(作者为什么不说挖了很长时间,而是把时间一一罗列出来,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4)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四、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课文,画出令自己感动的句子读一读,并做批注写出自己的感受。
2、汇报交流读书体会,随机指导学生朗读。
五、布置作业,预留问题
1、想一想文章哪些地方描写了儿子了不起,这些句子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为什么文中反复三次出现“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回顾课文内容。上节课我们知道,父亲苦苦挖了36个小时儿子生死未卜,今天让我们跟随作者去看看,这位了不起的父亲救了一位什么样的儿子。
2、再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描写儿子了不起的句子,读一读写写自己的体会。
二、抓细节描写品读,体会情感。
(1)“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或者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2)“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在长达38个小时的漆黑的瓦砾堆下,没有水没有食物,只有恐惧和危险,七岁的阿曼达不光安慰同伴坚持生的希望,而且在得到父亲的救援时,首先想到的是“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正是来自对父亲承诺的信赖。”)
(3)父亲的承诺是什么?文中出现了几次?为什么多次出现呢?(三次,表现了父亲的责任感和儿子对父亲的承诺深信不疑,再次说明了父子情深。)
三、感悟写法,读写结合
1.课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出父爱的伟大,却让我们体会的很深刻,你又是从哪些地方知道的呢?(从对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中体会父子情深、父爱的伟大,这正是作者的表达方法,希望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也能运用和掌握这种方法。)
2、今天我们从课文中体会到了伟大无私的父爱,可是生活中不是每个人都能经历这种惊心动魄的事。父母的爱啊就是早起为我们热好的牛奶,就是上学路上一声声的叮咛,就是风雨中加在我们身上的棉衣……每一天我们都感受着父母那种无微不至、体贴入微的深深的爱,浓浓的情。请把这些生活中的小事选一件写下来,送给你的父母吧!
四、课外延伸,升华情感
同学们,在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之后,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团聚了,请大家看大屏幕,这是课文中的插图,父子俩紧紧地抱在一起,幼小的儿子阿曼达笑得那么开心,这位可敬的父亲却哭了。巨大的喜悦占据了他的心,这个时候,笑和哭都表达着一种同样的感情,都表达着这位父与子之间的浓浓的亲情啊!同学们我想此时此刻,我们每个人都会由衷地对这对父与子发出祝福的?此时此刻,你会说些什么呢?想一想,同桌之间先互相说一说。
五、板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亲
了不起
儿子
表格五年级电子版教案篇6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教学重点
认识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和呵护下发生变化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理解词语意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准备珍珠鸟一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哪些小朋友家里养了小动物?谁来说说你和家中的小动物是怎样相处的?
2、老师给你们带来一只珍珠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珍珠鸟》,你知道本文的作者是谁吗?
(冯骥才。)
冯骥才既是作家,又是一个画家。他的每一篇文章都好象是一幅美丽的画。冯骥才也曾经养过鸟,他和鸟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呢?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朗读课文。
(表扬采用默读方式的学生。)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质疑
在初读课文的过程中你觉得有哪些地方不理解可以提出来。
(为什么这只怕人的鸟能和作者相处得那么好?文章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
四、根据导读交流讨论,理解课文内容
1、出示导读要求:
认真读读课文,想一想,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和呵护下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从哪里体现了“我”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
2、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讨论研究。
3、交流讨论:
⑴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呵护下发生了哪些变化?找出有关语句,仔细体会交流,指导朗读。
⑵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
⑶从哪里体现了“我”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指导朗读:
①当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时,作者是怎样照料它们的?
②三个月后这一对珍珠鸟有了雏儿,作者对它更是疼爱有加,把它当作了一个活泼调皮的小孩,称它“小家伙”。快速默读课文,找找看,课文几次出现了“小家伙”,哪些字词体现了作者对这个小家伙的喜爱之情?
第一次:作者对它观察仔细,“好肥”。
第二次:小鸟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胆子越来越大,而“我”不管它,不伤害它,微微一笑
第三次:重点体会“摸、啄”。
第四次:小鸟对作者非常信赖,把他的肩头当成最安全的地方。
4、课文读到此时,看了这张人鸟相依图,你有什么想法呢?是啊,作者此时的内心感受和我们是一样的: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5、你能举出生活中“信赖创造美好的境界”这样的例子来吗?
五、作业
1、从以下题目中选择一个写一段话:
⑴温暖舒适的巢。
⑵可爱的小红嘴。
⑶淘气的小家伙。
⑷人鸟相依图。
2、这篇文章一个自然段就是一幅画,喜欢画画的同学可以挑一个喜欢的自然段画下来。
板书
珍珠鸟
怕人的鸟──亲近人──信赖人
表格五年级电子版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新词,读准字音“鲍、仲”,理解“形影不离、真心待友、管鲍之交、鲍子遗风”词语的意思,并积累有关朋友之间友情的成语和名言。
2.学习用小标题的方法复述三件事的主要内容。
3.通过课文学习,懂得与人交往要以诚相待,要真诚地帮助他人。
教学重难点:
1.学习用小标题的方法复述三件事的主要内容。
2.通过课文学习,懂得与人交往要以诚相待,要真诚地帮助他人。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用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记得上学期我们感受了马克思和恩格斯伟大的友谊,他们真心对待彼此,无私地为对方付出,让我们的心灵为之震撼。今天这节课,让我们回到春秋时期,认识一对朋友,感受另外一种友情。板书课题27鲍叔牙真心待友学习生字鲍
2、齐读课题,真心待友什么意思?(真心诚意对待朋友)
3、文中鲍叔牙的朋友是谁?简介鲍叔牙和管仲管仲和鲍叔牙都是生活在2650多年前春秋时期,两人都是齐国的贤臣良将。他们年轻时就结为好友,一向交情深厚。
4、师:认识了这一对朋友,我们一起看看文中哪个词语来鲍叔牙和管仲之间的关系密切?(形影不离)
5、还有哪些词语也是形容朋友之间关系密切的,谁能说一说?情同手足亲如兄弟生死相随休戚与共肝胆相照同舟共济
二、初学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写了鲍叔牙真心待管仲几件事?快速读文,等会儿请你来介绍一下这几件事情,可以用什么情况下,鲍叔牙怎么样的句式来说。
出示:管仲家境贫困时,鲍叔牙出钱帮助做买卖。打仗时,鲍叔牙为保护管仲而受伤。做官后,鲍叔牙为成全管仲而辞官。
三、品读课文,学习鲍叔牙真心待友的三件事。细读第一件事
1、哪些语句能看出鲍叔牙真心待友?
2、反馈;交流句子,说说理由。※鲍叔牙掰着手指算了算,说:“钱由我出,你就想想怎样做生意吧。”※每次赚了钱,鲍叔牙总是把大部分给管仲,自己只留一小半。(鲍叔牙出钱出力,但赚了钱却将大部分给管仲。(毫无私心)※鲍叔牙诚恳地说:“我们是朋友,你家有困难,我理应帮助。你就收下吧!”(鲍叔牙把帮助管仲看作是理所应当的事情,真是情同手足啊)
3、师引读:鲍叔牙提议要与管仲合伙做生意,管仲觉得很为难,可是鲍叔牙却这样说——在分金时,鲍叔牙总是——,管仲有些过意不去,可鲍叔牙却告诉他——
4、你能不能用一组关联词说说鲍叔牙是如何真心对待管仲。
5、鲍叔牙为了帮助管仲不仅出钱出力,而且还将赚了钱却将大部分给管仲。老师将这个小故事概括了小标题呢:出资助友(板)
第二课时
一、小组学习第二件事情
1、小组学习,找一找哪些语句能看出鲍叔牙真心待友?读一读这些句子,哪些词语最能表现出鲍叔牙真心对待管仲?尝试列小标题,注意要抓住要点,简明醒目,形式尽量保持一致。
2、反馈※每次打仗,鲍叔牙都紧紧跟在管仲身边。冲锋时,他跑到管仲的前头;后退时,他又走在管仲的后边。遇到危险,鲍叔牙都毫不犹豫地用自己的身体去保护管仲。
在一次战斗中,鲍叔牙受了伤,管仲急忙为他包扎伤口。管仲看到流血的伤口,难过地说:“你是为了我才受了伤的啊!”鲍叔牙笑了笑,说:“没关系!没关系!”(这真是危难之中见真情啊!)
1、哪些词语最能表现出鲍叔牙真心对待管仲?
2、排比句的运用在这里有什么好处?指导朗读排比句。
3、你能不能也仿照刚才的小标题说说看呢?以身护友(板)
四、研读第三件事情
1、齐读:后来,他们在齐国做了官,都是很有才华的政治家。管仲在鲍叔牙支持下成功地进行了改革,使齐国成为当时大的国家。不久,管仲的官职超过了鲍叔牙。这时,一些大臣议论纷纷,替鲍叔牙抱不平。
2、大臣们为什么要为鲍叔牙打抱不平呢?大臣们会说些什么呢?有的说()有的说()
3、鲍叔牙自身很有贤能,但是他却举荐管仲让他当丞相,并且管仲的官职超过了他。难怪有人要非议管仲,鲍叔牙知道自己如果继续做官,可能对管仲不利,于是就毅然决定向齐桓公辞官回乡。这可以概括出:辞官为友(板书)
4、师:面对鲍叔牙的辞官,齐桓公挽留他,说:“你是一位品德高尚的人呀!管仲就是您推荐给我的。现在为了他,你要辞官了。我要管仲,也需要你。你留下吧。”鲍叔牙内心产生了强烈的斗争,请你设身处地思考一下,他会如何想?鲍叔牙()
5、师:于是就在第二天,鲍叔牙还是悄悄地离去了。鲍叔牙为了朋友的前途,更是为了国家的利益,甘愿放弃自己的官职。管仲果然没有辜负好友的一片真心。
6、补充资料:为了达到民足、国富、兵强,管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齐国由于管仲实行改革,很快强盛起来,他还辅助齐桓公做了诸侯霸主,为齐桓公创立霸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被齐桓公尊为仲父。鲍叔牙也因此被后人称为历一个大贤大智之人。
五、复述“真心待友”的事。
1、鲍叔牙与管仲亲密无间,并如此真心对待管仲。鲍叔牙为了资助管仲,出钱帮助他做买卖,为了保全管仲,用自己的身体保护他;为成全管仲,辞官力荐。
2、同学们一定被鲍叔牙真心待友而感动,正因为鲍叔牙真心诚意地对待管仲,所以——出示:管仲逢人就说:“生我的是父母,而真心待我的是鲍叔牙!”
3、管仲十分动情,饱含着对鲍叔牙的感激,洋溢着对真挚友情的礼赞。知己之人、知遇之情的难能可贵。4、后来人们把管仲与鲍叔牙之间的友谊称为“管鲍之交”,管鲍之交,也成为交友的典范,流传千古。这种交情的基础不是利害关系,不是互相借重、互相吹捧,而是真心相助,不图回报。用来形容自己与好朋友之间亲密无间,彼此信任的关系。
作业设计:
1、听写27课9个词语,家长听写并签字。
2、完成27课上海作业。
3、积累关于友谊的名言。
4、预习28课(听录音,熟读课文,解决不懂的字和词语)。
表格五年级电子版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赏识、脚力”等词语。
3、默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田忌赛马的故事,说说田忌获胜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赏识、脚力”等词语。
2、默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田忌赛马的故事,说说田忌获胜的原因。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讨论探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上课前老师想到一个词:赛马(板书)。看到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预设:马场上奔腾的赛马,场下呐喊的场景······)。同学们不仅阅历丰富,用词也是非常丰富得当。那你们知道:田忌赛马(板书)的故事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看一看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读要求:
(1)大声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圈出标注不理解的词。
(2)小组朗读互相纠正、交流词语的含义。
(3)用自己的话说说田忌与齐威王赛马的经过。
(4)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出示生字促成的词。采用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等方式进行朗读。
(2)朗读中,重点指导“输赢、出谋划策、推荐”等词语的读音。
(3)指导“赢”的写法和笔顺。
(4)课文写了齐国大将田忌跟齐威王赛马,在孙膑的帮助下取得胜利。
(5)说说你最喜欢那部分内容,简介原因。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田忌赛马为什么会获胜?孙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在有感受的地方做上标注。
1、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并作简单的批注。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小组交流,取长补短
4、全班交流,引导提升。
预设一:田忌有意改变赛马的顺序,最终取得胜利。
出示赛马对阵图,你发现了什么?(马匹的脚力相当,出场顺序一致)
如果让你来做,你会怎么赢得比赛?看来,大家都和田忌一样有智慧。
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赛马的过程。
这样的赛马出场顺序,齐威王想到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齐威王好奇的问田忌)
预设二:孙膑田忌足智多谋。
出示孙膑相关资料(孙膑,战国中期一位出色的军事家。他在魏国遭受陷害,遭受酷刑——挖去双膝,脸上刺字。后来被齐国人救走,齐国大将田忌用门客之礼接待了他)
从这些资料,田忌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知恩图报、胸怀宽广)
理解“门客、赏识”,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
指导朗读,抓住重点词语“门客、脚力、放心”等。
5、面对这样的比赛,孙膑有把握赢得比赛吗?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预设三:胸有成竹、微微一笑。
边读边想象画面,理解词语“胸有成竹”,造句。
6、采用范读、齐读等形式进行朗读,走进文本与作者产生共鸣。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田忌赛马》这篇课文,知道了田忌在孙膑的帮助下,与齐威王赛马取得了胜利。那孙膑又是如何想到这一办法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讨论。
五.作业
1、熟读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
六.板书
田忌赛马
田忌识人善用
孙膑足智多谋
表格五年级电子版教案篇9
一、教材简析
当今世界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和我们息息相关。现代社会信息量越来越大,信息传递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广。学会搜集和处理信息,对社会和个人的发展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本组教材通过这次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信息世界,感受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体会信息在人们生活、工作和学的作用,学习搜集和处理信息,初步学会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走进信息世界”分成“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两大板块。每个板块的主体是“活动建议”,教师可以根据这些建议,引导学生根据学校、家庭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活动。“阅读材料”供学生在开展活动时阅读,学生可以从中获得信息的有关知识。开展活动的材料不止于上述这些,学生还可以自己去搜集,教师也可以提供。这是继五年级上册《遨游汉字王国》之后又一次课内外一体的、规模较大的综合性学习。目前,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综合性学习的基础,教学中要进一步使学生熟悉综合性学习的学习方式,比如,活动前要制订计划,活动中要发扬合作和主动探究的精神,活动后要展示和交流成果。每个板块后一些要求认读的字,可以让学生结合阅读认读,并在活动结束时盘点巩固。
这次综合性学习建议开展的活动有:
(1)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资料,了解信息传递的方式及其变化。
(2)开展调查,了解现在主要是通过哪些途径来获取信息,认识信息与我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密切关系。
(3)通过讨论或辩论,能够正确使用媒体,辨别信息的良莠,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4)选择感兴趣的话题,搜集和处理相关信息,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及这些变化对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影响。
2.了解现代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能正确利用媒体,学会选择信息,趋利避害。
3.初步养成留心信息的好习惯,逐步学会搜集信息、运用信息,善于和别人交流信息。
4.初步学会有目的地搜集和处理信息,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5.认识19个生字。
三、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
2、善于和别人交流信息,能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四、课时安排
1、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6课时
2、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6课时教案
表格五年级电子版教案篇10
教学目标
1、运用本单元学习的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学写一篇说明文,
2、能生动形象地把物品特点、用途、好处、使用方法等介绍清楚。
3、按说明文的&39;一定顺序写作,将说明文的表达方法恰当运用到习作中去,使学生在习作实践中不断提高表达能力,受到热爱科学的教育,陶冶热爱生活的情趣。
教学习作重点
按说明文的一定顺序把特点、用途、好处、使用方法、生活习性等介绍清楚。
课前准备
每人准备一两件“小商品”,可以是吃的、玩的、用的……如果有产品说
明书也可以带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我们这单元学习的是什么体裁的课文啊?
生:说明文!
师:说明文有哪些说明方法?那些地方值得你借鉴呢?
师:说明文是一种说明性很强的文章,比如我们刚学习的《鲸》、《松鼠》等等,想我们说明、介绍某种事物。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怎么写说明文。
二、指导观察
1、师:首先你要向别人说明你要介绍的是什么事物,它可以是?
生自由回答:家用电器、玩具、水果、蔬菜等等的东西。
2、师:首先不管你介绍什么,要把他们的特点介绍出来,比如文具有什么?玩具呢?男生喜欢的玩具有变形金刚,女生喜欢的有什么?布娃娃?
师:讲到玩具每个人都很兴奋。确定了我们要写的东西后,然后用到我们学过的方法,有哪些?
(生答:下定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分类别、作比较)
3、师:如果你选择的是文具,那你要怎么写?例如铅笔盒,它看起来不起眼,确实文具中最有内涵的。(教师拿起一个铅笔盒向大家展示)
4、我们可以从他的外形特点,使用方法来写。
长有多长?高有多高?宽有多宽?然后介绍它的颜色,打开来,我们可以介绍一下它的功能。
5、师:假如是家用电器的话,我们经常接触的又有什么?
(学生回答:洗衣机、冰箱……)
首先我们要先介绍它的外形,比如微波炉,“妈妈给我家买了一个格兰仕的微波炉,它……”(教师读范文。)这一段介绍的是它的外形。
紧接着我们可以写它的内部构造,……(读范文)
作用,对人类的贡献,……(读范文)
举个小事例,“有一次……”(读范文)
6、(接下来,以同样的方法分别介绍玩具、水果、蔬菜的写法)
三、师生合作,探索表达方法
1、交流网上、作文书上、教科书中同类文章的表达方法(开头、结尾、精彩片断、说明方法)。例文
2、你准备从哪些方面介绍物品,用上哪些说明方法?(如外形、质量、用途、价格等突出的特点,用数字、举例、对比、打比方、生动描写等方法,具体描述物品特点。)
3、说说自己文章的开头、结尾及写作思路
四、确定习作内容
1、默读本次习作的要求,和同学交流一下。
2、确定习作内容列提纲
五、起草
六、板书
写一物品
1确定物品名称,总印象。
2按一定顺序写。
3表达喜爱之情。
表格五年级电子版教案篇11
教材简析课文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读后使我们也产生了探究的愿望,激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强烈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3、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教师准备(包括媒体):准备教学挂图,将读文与看图结合起来。
学生准备:
做好预习:
预习生字朗读课文回答问题提出质疑。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挂图:爬山虎
2、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墙壁上爬着的一种绿色的植物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你能用一两句话把这些特点连起来说吗?
3、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爬山虎
二、初读感知3、
1、读课文,学生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爬山虎的?
2、学生交流,教师归纳出本篇课文的两个探究点(多媒体显示):
a、爬山虎的叶子是怎样的?
b.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的,又是怎样爬的?
小结过渡: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是什么样子的?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三、理解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提问: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哪些地方写得美?你喜欢哪些句子?
3、自己感受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想欣赏一下风吹爬山虎的样子吗?
4、老师指导读出美感来。可以采取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补充后半句。
5、拓展
为什么作者能把爬山虎的叶子写得这么美呢?思考:光光的墙上为什么能铺满生机勃勃的叶子呢?
6、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爬满墙,这跟它的什么有关系呢?下节课再来学习。
【学法指导】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激发学生兴趣。
四、学习本课生字。
1、读生字词。
2、注意易错的字。
表格五年级电子版教案篇12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感情。
2、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学习并掌握。体会“既……也……”的用法并造句。
重点难点:
1、了解神鸟是怎样一次又一次地从依尔特戈尔可汗那里逃脱的。
2、从神鸟讲的三个小故事中体会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的感情和善良愿望表达出来的。
学习过程:
一、自主探究
1、默读课文,找到描写神鸟的语段,想一想:神鸟的神奇之处体现
在哪儿?新课标第一
2、神鸟是怎样一次又一次地从依尔特戈尔可汗那里逃脱的?
(用“_”标画出依尔特戈尔可汗叹气的三句话)
二、合作学习
1、学习1-3自然段:找关键词句,说说神鸟的神奇之处体现在哪儿?
2、学习4-16自然段:神鸟是怎样一次又一次地从依尔特戈尔那里逃脱的?为什么能一次又一次的从可汗手中逃脱?(抓要点:有约定。故事中的动物遭遇。可汗叹气。)
3、你对这些小故事里的人物和动物是什么?通过读这些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4、文章表达了人们怎样的心愿?
5、回顾全文,说说神鸟的聪明表现在哪儿?作者采用了怎样的方法?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6、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将感受表达出来:对聪明伶俐的神鸟的喜爱之情,可汗叹气话语里的同情与善良,对狗、猫、乌鸦忠于职守、勇于救人品质的赞美。
三、汇报展示
小组按合作学习中的问题汇报交流,老师相机点拨。
四、达标检测
1、给下列句子加上合适的关联词。
(1)、他们()派出很多人捉神鸟,()谁也没捉到。
(2)、狗()对猎人很忠心,()猎人却将它打死了。
(3)、乌鸦()牺牲自己,()让阿尔拜被毒蛇的口水毒死。
2、修改病句。
(1)、发现前边不远处有一个石崖裂缝。
(2)、读了《神鸟》这课文,使我深受教育。
3、拓展延伸。
《神鸟》这课文,小故事里的一个个动物品质高尚,可都被错杀了,令人痛惜。请你参照故事,结合自己的感受,为其中一只动物写一悼词。
表格五年级电子版教案篇1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8页例4和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会归纳总结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2、能根据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进行验算,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3、养成良好的计算、验算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你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特殊情况的小数除以整数的算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2。4÷24。8÷69。09÷9
8。24÷86÷51÷5
2、填空,并说出为什么?
(复习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为下面学习验算做好准备)
3、列竖式计算(生板演)
(1)7。44÷4(2)7。44÷8
(3)102÷24(4)4。551÷5
四道逐渐变难
二、探究新知
1、在评价学生的计算结果中帮助学生学会归纳和总结。
师:通过刚才的解题,你能说出小数除以整数是怎么除的吗?
学情预设:学生有的会把步骤在说一遍,有的会讲出前面“被除数的整数部分不够除”和“除到被除数的小数末尾还有余数”两种特殊情况的小数除以整数的算法,教师一一给与肯定。
师:做小数除以整数还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四人小组讨论并归纳
学情预设:生根据小数乘法经验说出转化乘整数除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哪一位不够商1就商0,然后继续除。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然有余数,要添0后再除。
课件出示补充。
2、在暴露计算错误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验算。
(1)师:为了保证我们的计算正确,怎么办?——验算
验算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怎样验算黑板上面的小数除法呢?
学情预设:生根据整数除法经验能说出用乘法验算除法,或估算一下,或用被除数除以商等。
师:四人小组,一人选一道进行验算,算完在组内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门诊台
课件出示。
小结:用估算能知道计算有没有错;用乘法或再除一遍的方法能保证计算正确
三、巩固练习
1、小马虎也做了两道题,请同学们看看他做对了吗?如果不对应该怎么订正?
37。8÷6=637。4÷5=1。4……4
2、计算并验算
43。5÷2918。9÷27
1。35÷15207÷45
3、书第20页:7、8题
四、课堂小结
说说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表格五年级电子版教案篇14
教学内容:
《落花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巩固所学字词,通过朗读课文,抓重点语句分析、补充留白等方式,从浅显的文字当中,跟随作者体会深刻的人生哲理。另外从具体的语境中学习作者详略得当、以物喻人的写法特点。
2、过程与方法: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有主有次展开学习,历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在课文“种花生”与“收花生”、“吃花生”与“谈花生”的不同内容的篇幅比较中,直观感知主详次略的写法优势;抓重点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花生的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好品质,进而接受以物喻人的写法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落花生与石榴、苹果、桃子的对比,理解父亲话的含义,与作者一起深受启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从而落实自己行动,做一个对他人有用的人。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给生字组词。(读音节并组词,发现特点。)
2、本文作者是谁?(板书)
3、本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在课文的那些段落当中?观察段落的分布,你有什么发现呢?(大家真是火眼金睛,议花生有好几个段落,而其他只有一段,主次分明)(板书: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4、本节继续学习课文《落花生》
二、学习课文
1、(课件展示课文第一自然段,请个人读文,同学们思考问题)课文中哪些词语写了种花生的经过?这些词语能颠倒吗?为什么?(买种、翻地、播种、浇水;这些词语是按种花生的顺序排列的,不能颠倒位置)(板书:买、翻、播、浇)
2、课文中收花生时用了一个很特别的词是什么?(板书:居然)“居然”是什么意思?体现出作者当时什么样的心情?为什么这么说?谁能用“居然”造句?(“居然”写出了种花生的结果,也写出了获得收获时大家出乎意料地高兴的心清。因为大家没有种花生的经验,又是在荒地上种的,对能否收获没有把握。没过几个月收获了,真是喜出望外。用“居然”一词强调了大家那种惊喜的心情。)
3、(过渡正是花生获得了丰收,才有了母亲的提议,现在我们一起回到那个谈花生的夜晚吧。一家人过一个花生收获节,课件展示文中对话的一部分)学生先自由朗读,然后与老师分角色朗读展示,提问从对话中你知道了花生的哪些好处?(味美、榨油、价钱便宜)除此之外,花生还有很多好处呢,你了解到了吗?(课件展示)
的确花生全身是宝,可父亲说的与我们不一样,请默读这段话。(用不同符号做出花生与桃子石榴的生长特点;正是父亲细心观察,发现了这些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展示句子,再比比朗读,体会不同表现的语气)
4、课件展示花生与桃子石榴的不同
的确他们之间存在天壤之别,但对人类的贡献却是一致的
5、你体会到花生可贵的一面了吗?正是父亲看到了这一面才说出这样一句话:(不图虚名、默默奉献。课件展示父亲的话,学生齐读)思考:怎样才算有用?(放眼生活这样的事例谈太多了,生活事例列举)
所以你们要想花生一样,它虽然——但——(学生自由填空)
6、父亲的话使我深受启发(课件展示我的话)
⑴、“体面”是什么意思?“讲体面”是什么意思?我们要不要讲体面?“只讲体面”是什么意思?我们要不要只讲体面?
2、联系生活实际,小组讨论:人应该做什么样的人,不应该做什么样的人。(它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做人的道理,赞扬了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谦逊朴实、不计名利、有真才实学而不炫耀自己的人;赞扬了一切默默无闻,为人民多做好事,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批判了那些只求表面,贪图虚名,不学无术,对社会没有用的人。)
3、这篇课文借写花生,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谁来说一下?(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种写法就叫做“借物喻人”。(板书:借物喻人)在我们的周围也有许多事物能给我们以启迪,让我们懂得深刻的道理。谁能试着举一些例子(如:粉笔这个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小东西,为了让同学们获得知识,不惜牺牲自己;蜡烛,照亮了别人而毁灭了自己……)我们在写作时可以学习本课“借物喻人”的写法。
7、齐读全文最后一节。
思考:⑴把“印在”改为“记在”行不行?为什么?
说明了父亲的话给“我”的印象之深,说明了作者在收获节上的收获之大,也可见母亲安排这一活动约用意和父亲参加这一活动的目的。这样的结尾深化了主题。)
8、作者资料补充
五、结束全文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落花生》这篇课文,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六、作业
小练笔。下面咱们试着用“借物喻人”的写法来写一段话,不用多四五十字便可以。
板书:15落花生
种花生收花生
尝花生议花生
主次分明以物喻人
不图虚名默默奉献
表格五年级电子版教案篇15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六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海豚是怎样救人的,它为什么能够救人?
3、领会作者运用的表达方法。
4.受到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人文教育。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海豚是怎样救人的,它为什么能够救人?
教学难点
领会作者运用的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
有关海豚的资料录像
导学过程二次备课
预习题纲
1、初读课文,画出文中的生字,并借助工具书扫除阅读障碍
2、自由读课文,想一想,海豚是怎样救人的,它为什么能够救人。
第一课时
一、观看录像,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看过海豚的表演吗?谁来谈谈?想不想再次亲眼目睹一下海豚的绝技?播放海豚表演的录像。
2.海豚可真能干,它们不仅是水族馆里的“表演明星”,更让人惊奇的是,它们还是“见义勇为”的海上救生员呢.在这节课,我们讲一起研究“海豚救人”这种不可思议的现象。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意
1、归疑并导入初读课文
海豚怎么救人,为什么救人,请你读一读课文,相信你会了解到许多有趣的知识。(生自由读课文,交流信息)
2.交流读书的收获
同过刚才的阅读,你了解到那些知识。(学生交流阅读所得)
三、再读课文,尝试研读
1、小结引入深究部分,鼓励用不同的学习方法。
大家一下子就抓住了问题,明白了海豚之所以能够救人,是它对子女的“照料天性”。不过,读书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我建议大家(出示)小组里合作学习课文中提供的海豚救人的三个事例,共同探究海豚为什么能够救人。可以自由运用我们以前学习课文的方法。
2、学生分组学习,商议学习方法,并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分工合作。教师巡视,了解学法,并作指导和点拨。
3、归纳学法,互相启智。
师梳理具有代表性的学法组织交流。
学法A:表演讲故事。
学生运用拟人的方法,将海豚救人的三个事例娓娓道来,第四位同学得出海豚救人的美德,于海豚对其子女的“照料天性”这一结论。
点拨:组织学生评议这种学法;鼓励其他学生加以补充完善。
学法B:读一读、画一画、想一想、说一说。
学生画出若干句子品读:
①就在他们求生无望之际……营救它们。
②不料,海豚却把身子往下沉……背上了”。
③“她拼命往岸边游……护送她到靠近港口的安全地带。”④“海豚救人的美德……‘照料天性’”
点拨:抓住有价值的句子带领全班感悟,美美地品读,感受海豚救人及时、动作灵巧、聪明伶俐及其照料天性等。
学法C:列表方法
学生将海豚救人的三个事例列表归纳。
4、殊途同归,融汇理解。
(1)出示句子:海豚救人的美德,于海豚对其子女的“照料天性”。
读中感悟:海豚照料子女的天性是怎样转变为救人的行为呢?
生用书中的语言组织表达。
(2)师小结:海豚出于母爱,照料幼豚浮出水面呼吸,年深日久。这种母爱得到了升华,成了一种见义勇为的救人行为。让我们一齐读读第7自然段,体会体会吧!
四、激活文本,丰富认识
1、师启发开拓思路:
海豚除了救人,还能为我们做什么呢?大家课前搜集出不少资料,能选择有价值的与小伙伴分享交流,更是其乐无穷。
2、生简述资料,进一步感受“海豚是人类的好朋友”的丰富内涵。
五、激发情感,升华认识
1、师述:这一路学来,我们逐渐了解海豚,(点击海豚图片)它会表演,能救人,会领航,老师忍不住想对它们说:“海豚,你们这群可爱的海中精灵,你们永远是我们的好朋友!”同学们,你们又想对海豚说些什么呢?同桌之间说一说吧!
2、请若干学生畅所欲言。
3.师点拨:是啊!海豚爱人类,我们也爱海豚啊!正如同学们所说,我们应该富有爱心,保护地球,让海豚救人的美丽源远流传,让人类与动物友好相处的故事绵延不绝!
板书设计
8.海豚救人
1966年韩国海船
1972年南非姑娘
1992年印尼货轮
救人原因:照料天性
表格五年级电子版教案篇16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的园子里的生活情景,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2.认识8个生字及“蚂蚱、樱桃、蚌壳”等词语,摘录描写优美的句子。
课时安排
1课时
A案
教学过程
一、读诗导入,揭示课题
童年是最纯真、最令人难忘的岁月。上一篇课文,冬阳下的一队队骆驼,给作者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今天,我们要走进《祖父园子里》,与作者一同感受童年在园子里的心情。
二、初读课文
扫清文字障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按阅读提示再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文。
2.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先自己练读,再读给同伴听。
3.想一想,你什么喜欢自己读的段落?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四、汇报交流
1.文章开头的描写:“我家有一个大花园……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1)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预设的答案可能有:祖父的园子里昆虫丰富多彩;昆虫非常可爱;“我”对它们非常喜爱;作者描写这么细致,说明祖父的园子给了“我”一个美好的童年,让“我”对那里的一切都难以忘怀。等等。学生回答后,追问从哪些句中体会到的。)
(2)有感情地读这几句话,要求通过适当的语气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2.你觉得“我”在祖父园子里做的事情哪一件最有趣?说说为什么?
(1)预设学生喜欢的事情可能有:
①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有的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踢飞了。
理由是多元的,可以是:“我”爱祖父的模仿行为;“我”的举止很天真、幼稚;“我”的举止很可爱;等等。
②其实哪里是铲;……把狗尾巴当做谷穗留着。
理由可以是:“伏在”“乱勾”,说明“我”的举止很天真可爱;把“谷穗”割掉,把“狗尾巴”留着,这样的举止让我想起自己小时候干的傻事;等等。
③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于是丢下黄瓜追蜻蜓了。
理由可以是:“我”“见异思迁”,是“我”对园子里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都非常喜爱的缘故,这样的事情,在孩子中间是经常发生,读了这样的句子,能引起我们的共鸣;“我”在园子里的生活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快快乐乐,等等。
④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
理由可以是:“我”很天真、顽皮;祖父对我十分宽容、喜爱和呵护;“我”在园子里十分自由快乐;等等。
(2)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样有趣?
在学生充分发表见解的过程中相机归纳:作者把“我”──一个小孩做的、想的、说的,如实地写下来;哪些事,只有小孩会这样做,这样说,把孩子的天真、顽皮写出来,具有真情实感。作者写得很具体,用了一系列的动作、语言,描写的具体生动,使我们好像就看到“我”一样。等等。
3.文章后面的几段话:“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1)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预设的答案可能有:写园子里植物和动物的自由自在,表达“我”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快快乐乐的心情;“我”内心充满了快乐和自由,所以,在“我”的眼里,园子里一切都是自由、快乐,都是那样美好,充满活力。
(2)有感情地读课文的后面三段话,要求通过适当的语气把“我”的快乐心情读出来。
五、朗读全文,布置作业
1.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童年的纯真和美好。童年是一幅画,绚丽多彩;童年是一首诗,耐人寻味。让我们齐声有感情地朗读这篇文章,再次感受童年的美好。
2.摘抄课文能体现童真童趣的句段。
表格五年级电子版教案篇17
1.读懂课文,弄清“最后的辉煌”指的是什么。
2.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描写诺贝尔的两件事之间的联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能力训练点
l.继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分析概括能力。
2.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诺贝尔对科学事业的执著追求,教育学生学习诺贝尔的爱国情感以及对全世界、全人类的无私的爱和奉献精神,激发学生对科学、对和平的热爱。
(四)美育渗透点
诺贝尔将自己的巨大财富贡献给全人类,引导学生体会其心灵之美。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课外,鼓励学生搜集资料阅读以了解诺贝尔本人;课外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并通过感情朗读以完成本课的教学。
(二)学生学法
自学、自悟、讨论、交流。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理解“最后的辉煌”的意思,体会诺贝尔对祖国、对世界、对全人类的无私的爱和奉献精神。
(二)难点
了解描写诺贝尔的两件事及其两件事之间的联系。
(三)解决办法
通过自学、感悟、讨论、交流,教师点拨及感情朗读突破重、难点。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创设情境,学生自学、自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教师点拨。
五、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同学们,课前老师让你们搜集有关诺贝尔的故事和图片,都有谁带来了?
(教师鼓励搜集资料的同学,请他们介绍自已搜集到的资料,也可通过实物投影将搜集到的资料展示给大家看。)
教师总结并导入:那么诺贝尔在他临终之际又为人类做出了什么贡献?(揭示课题并板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要求读准字音,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生词。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
(1)拿不准的字音和生词提出来请其他组同学帮助或教师指导。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可先请一个小组汇报,其他小组补充。
(三)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
(1)“最后的辉煌”指的是什么?
(2)课文是通过哪两件事来描写诺贝尔的?这两件事有什么联系?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议答。
(l)“最后的辉煌”指的是诺贝尔在他临终之际将他的巨额财产捐助给祖国及全人类,对人类科学与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2)课文写了诺贝尔两件事。一是写诺贝尔是伟大的发明家和举世闻名的企业家,拥有巨额的财产;二是写诺贝尔临终之际将所有财产捐助给祖国及全人类,做为医学教育事业及奖励基金。
这两件事之间是因果关系。正因为诺贝尔创造了将近二百万英磅的财产,才为晚年的捐助创造了条件。
(学生汇报时,教师随机点拨,引导其他小组补充。)
4.你觉得诺贝尔是一个怎样的人?是从哪儿体会出来的?
(l)学生默读勾画理解。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
(学生采用读句子、抓词语、谈理解的方法汇报交流,彼此相互补充,教师适时点拨。)
(4)指导朗读。朗读时重点指导学生抓句子,以体会诺贝尔对事业的执著以及对祖国、对全人类的无私的爱。
(四)学生质疑,谈感受
学了课文,你有什么启发?
(学生谈感受后,教师总结。)
表格五年级电子版教案篇18
教学目标
1、认识“茧、栈”等14个生字,会写“蚕、考”等14个生字,会写“渔船、报考”等19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说出“我”梦中出现的难忘的场景。
3、理解课文题目和句子的含义,体会深切的父爱。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通过抓重点词句,研读“我”梦中的种种场景,领悟以小见大的写法,学习通过小事来反映人物情感。
2、通过理解“父爱之舟”的含义,体会文中表达的深厚的父子之情。培养学生知恩、感恩的情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名画导入,激发兴趣
1、课件播放吴冠中的绘画作品,学生欣赏。
2、你发现这些作品有什么共同点?(都有小船、水道、房子……)请你给这组画取个合适的名字。(江南水乡)
3、介绍作者吴冠中。
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1919年生于江苏省宜兴县一个乡村教师家庭。油画代表作有《长江三峡》、《北国风光》、《黄山松》等。
4、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的散文《父爱之舟》,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设计意图:欣赏作者的绘画作品既让学生放松了心情,又知道了作者是画家,再引导学生结合画的内容命名,进行语言训练,同时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二、交流预学,检查字词
1、借助预学单,小组分享重点字词。
2、指导书写:考、疼、席、暑四个生字。
3、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渔船报考教训心疼席子庙会彩排糖果抽象
启迪毕业寄宿师范路费轮换领略意境磨灭
4、出示句子,朗读体会。
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酸的哭,与在家里撒娇的哭、发脾气的哭、打架的哭都不大一样,是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了。
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
……醒来,枕边一片湿。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和预习方法。
三、初读课文,理清场景
1、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在我的梦中出现了哪些难忘的画面?试着给它们起个小标题。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引导。
卖茧子;住客栈;送“我”考学;看庙会;背“我”上学;铺床被;在船里食宿;缝补棉被。
3、这一个个画面,有时间、有地点、有人物、有活动,这就是——场景。总结概括场景的方法。
阅读相关段落,抓住关键词句,联系整段内容进行简要概括。
设计意图:阅读中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本文描写的场景,通过起小标题,训练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和概括能力。
四、再读课文,梳理结构
1、学生浏览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课文的开头和结尾分别写了什么?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2)整篇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2、全班交流。
开头写“是昨夜梦中的经历”,结尾写“醒来,枕边一片湿”,这样写属于首尾呼应;本文是按照倒叙的方法叙述的。
3、思考文章可以分为哪几部分?小组内讨论,概括段意。
4、学生汇报交流。
第一部分(1)以梦境开始,引入往事的回忆。
第二部分(2~9)以小舟为线索,写了父亲对“我”满满的爱。
第三部分(10)以梦结尾,首尾呼应,表现出作者对父亲深深的爱意。
5、作者为什么要以梦境的形式回忆往事。
这些场景能进入梦乡,说明这些往事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这样的写法更容易表现父爱的真挚和深沉,能更好地表达主题,也更容易组织情节。
设计意图:从整体把握课文,明确课文的表达顺序,梳理文章结构,为下一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体会深切的父爱做准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听写生字、新词。
2、回顾上节课内容,说说在“我”的梦境中出现了哪些难忘的场景?
设计意图:复习回顾,唤醒学生记忆,把握课文内容,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聚焦场景,体会父爱
小组合作学习:选择两三处印象深刻的场景,把感触最深的语句画出来,并做简单批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学生印象深刻的场景可能是两年一度的庙会、小渔船上、背“我”上学、送“我”入学的场景。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重点交流以下三个场景,其余场景的体会依据学情简要处理。
(一)置身庙会中的.场景
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对“我”的爱?学生结合文中语句谈理解。
2、教师相机补充当时的社会背景材料。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农村地区,丰年都吃不饱饭,穿不暖衣,荒年就得卖儿卖女。中原地区多次爆发大饥荒,饿死的人不计其数,逃荒的农民上百万。
3、学生结合资料谈理解。
教师相机采访: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是小冠中,爸爸带你参加两年一度的庙会,你是什么感受?
预设:学生可能谈到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能够去庙会,对“我”来说是十分新奇和激动的,以及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4、朗读中感受父爱。
小冠中们,你们能把自己的感受用朗读表现出来吗?读出印象最深、感受最深的地方。随机提问:通过朗读想表达什么?听朗读听出了什么?
(二)凑钱上学的场景
1、学生自读,从哪些语句中可以感受到父亲对“我”的爱?
预设:学生比较容易结合“愿意把钱都花在我身上”、“替我铺好床”等句子体会父爱。在交流中,进一步引导学生结合“家里粜稻、卖猪……”以及“平时节省到极点”等词句来感受。
2、相机出示家庭背景材料。
吴冠中是家中长子。母亲生过九个孩子,成群的兄弟姐妹日渐长大,生活越来越困难。母亲常年患病,要不断服汤药。父亲不仅要上班,还要种田、养桑贴补家用。
3、结合资料,说说自己有什么新的感受?
预设:学生可以感受到读鹅山高小要凑一笔不少的钱,对于小冠中这样的家庭太难了,但父亲却愿意克服一切困难,凑钱花到“我”身上,父亲的爱是多么令人感动啊!
4、交流理解“新滋味”,解决学生认知难点。
为什么“我”感到“十分心酸”?“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指的是什么?
5、这是“我”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也是“我”逐渐成熟的标志,带着这样的情感,再来读一读这几句话。
(三)低头缝补的场景
1、聚焦“永难磨灭的背影”谈感受。
课件出示:我从舱里往外看,父亲那弯腰低头缝补的背影挡住了我的视线,这个船舱里的背影也就分外明显,永难磨灭了!
(1)看着父亲的背景,小冠中会想到什么?相机出示前文情境图。
预设:父亲太辛苦了!您快休息一会儿吧!我一定好好学习!万花筒那千变万化的图案包含您多少爱啊!
(2)为什么船舱里的背影分外明显,永难磨灭了呢?
预设:学生可以结合原文、朱自清的《背影》等谈理解,感受作者对父亲深深的爱……
2、讨论能否画出“载着父爱的小船”。
课件出示:不仅是背影时时在我眼前显现……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
(1)小组讨论:你们觉得作者能画出这只小船来吗?为什么?
预设:答案是开放的,讲出理由即可。比如:能画出,文章中出现了多处描写小舟的场景;不能,小舟载着多少父爱呢,是画不出来的……
(2)再次出示吴冠中的绘画作品,你有什么新的感悟?
预设:一弯小船承载了吴冠中先生太多的童年记忆。可以说,他对父亲的依恋便是从这一条小小的船牵萦开去的。
设计意图:以学生印象深刻的场景组织交流,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补充必要的资料,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在疑难处交流解惑,在关键处深层感悟,体会细节中蕴含的深情,发展学生语言,激活学生思维。
三、揭示写法,迁移运用
1、结合小冠中梦中的这些场景,思考父亲为“我”做的这些事算不算大?为什么?
2、既然父亲为“我”做的这些都是小事,为什么却让“我”永生难忘呢?
课件再次复现两份补充资料,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作者的家庭状况以及课文中的相关内容谈体会。
3、揭示文章的写法,迁移运用。
(1)小结写法:这篇文章选取的都是生活中的小事,但这些琐碎的小事中蕴含着父亲对儿子深切的爱,这种写法叫作“以小见大”。
(2)小贴士:一是所选素材小事件、小片段、小镜头和生活细节等必须是最典型、最能突出主题的;二是要找准小中的大,挖掘其蕴含的深刻意义。
(3)小练笔:请同学们试着运用以小见大的写法,描写母亲的一个片断。
(学生完成练笔后,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学生在交流中逐步体会“以小见大”这一写法对刻画人物和表达主题的作用,并尝试运用这种写法进行练笔,将学到的方法迁移运用,巩固内化。
四、拓展材料,升华情感
1、理解课题“父爱之舟”。
作者为什么以“父爱之舟”为题呢?结合课文说说你的理解。
2、拓展阅读诗歌《孩子啊,我是多么爱你》。
全篇文章1500余字,却不见一处对父亲的语言描写。冰心老人说父亲的爱如果说出来,那就不叫父爱了。但是想听听父亲内心的声音吗?
教师配乐朗诵:《孩子啊,我是多么爱你》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阅读,丰富学生的体验,提升学生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