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创新教案范文大全四年级
优秀的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下面是一些教师创新教案范文大全四年级免费阅读下载,希望对大家写教师创新教案范文大全四年级有用。
教师创新教案范文大全四年级篇1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新教材四年级第一学期(试用本)P74~76。
教学目标:
⒈从生活中感知圆,并抽象出圆。
⒉通过不同办法画圆,建立圆的初步概念并认识圆心、半径。
⒊认识圆规并会用圆规按要求画圆。
⒋通过认识圆、画圆和欣赏圆,感受圆的美。
教学重点:
通过各种学习活动,认识圆并建立圆的初步概念,认识圆心、半径。
教学难点:
用圆规画圆。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PPT)提问:在这些物体中,你都发现了哪个图形?
2。揭题:生活中我们到处都可以见到圆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圆
(贴:圆的初步认识)
二、探究新知
1、尝试用简单工具画圆。
(1)你会画圆吗?你准备怎样画圆?
问:工人师傅是怎样画圆的?
也就是工人师傅把绳子的一端固定在一点上,另一端绕着固定点旋转一周就画成一个圆。
问: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这根绳子用女同学的橡皮筋行吗?为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师说也就是绳子的长度要相等
(2)学生尝试画圆。
你会像工人师傅那样的方法画圆吗?
要求: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图钉和短线,同桌两人合作,一人先画,一人帮忙,开始!
展示学生作品
小结:原来一定要拉紧这根绳子。没拉紧绳子,也就是长度不相等。
(3)老师画圆
老师也来画画看,你有什么要提醒我的?
(4)认识圆心和半径
认识半径:绳子的长度在圆中有个名字,我们叫它半径。
用英文字母r来表示。
问:我们画圆是不是只要定好半径就可以了?
认识圆心:这个固定点叫做圆心用英文字母O来表示。
提问:这个圆中有几条半径?
小结:一个圆中有无数条半径
2.认识圆规,学会用圆规画圆
(1)认识圆规
刚才我们小组合作才画了一个圆,用绳子控制不好,效率比较低。聪明的工人师傅发明了这个工具来画圆,它叫圆规。
(2)尝试用圆规画圆
下面请你用这个圆规来画画看,想想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学生自己尝试画
圆规的两只脚有什么作用?
小结:我们用圆规画圆时首先要定圆心,也就是把圆心固定好;还要确定长度,也就是半径的长度不能有变化;最后绕着圆心旋转一周。
三.巩固练习
1、画圆
(1)随机选取两位学生的作品提问:
小结:原来半径不一样圆的大小也不一样。
(2)现在老师规定好半径的大小为2厘米,你会画吗?
请你画一个半径是2厘米的圆,标上圆心和半径
交流:你是怎么画的?
2.画一个半径为3cm的圆,标上圆心和半径。
3.接下来,老师请你在刚刚画的那个圆上,或者圆的边上任意画圆,看谁画得又快又好!。
展示学生作品,如果涂上颜色的话会更漂亮
4.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圆组成的美丽图案(出示媒体)
四.小结
今天你学习了新知识有什么收获?
教师创新教案范文大全四年级篇2
一、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读书记号学习课文的方法。
2、学会15个生字,理解20个词语的意思。
3、能按课后作业中提示的主要意思给课文分段。
4、懂得“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
二、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1、谈话揭题,质疑问难。
(1)出示二、三张人民币,问:这是什么?它有什么用?
(2)钱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但它并不是的,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揭题)
(3)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什么比金钱更重要?为什么?)
2、自学课文。(运用读书记号自学课文,)质疑。
3、交流反馈。
(1)出示生字新词,让学生自主地读读,议议,写写。
(2)课文告诉我们什么比金钱更重要?(理解“诚实、信任”的意思。)
4、再读课文,什么地方是你最感动?于现实生活向对照。
5、学习第2、3自然段。
(1)默读第2、3自然段,根据课后思考题2(1)做好读书记号,想想“我”是怎样一个人?
(2)交流,理解重点词句,相机指导朗读。
A、虽然这辆车的车头超出停车线二三十厘米,但是毕竟是停着的,事故的责任应该在我。(“我”既不怨天,更不愿过多指责别人,勇敢地承担了一切责任。
B、我环顾四周,不见一人,便在路灯下写了一张纸条,压在这辆车的雨刷下。(“环顾”是什么意思?“我”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6、一段内容,用上“尽管……还是……”赞一赞作者的所作所为。如:
尽管红色小汽车超出停车线二三十厘米,作者还是主动承担了事故的责任。
尽管事故发生时四周不见一人,作者还是主动留下纸条,写明自己的姓名和电话。
第2课时
一、复习。
二、继续讨论:什么地方令你很感动?
1、自由朗读第二段。
(1)分角色读4——10自然段,思考:红色小汽车的主人打电话找我干什么?他为什么向“我”表示感谢?
(2)用“——”划出重要词句,理解重要词句。
(我打电话是向你表示感谢的。)
“你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主动给我留了条,这使我很感动。”“不,人和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你给我留下了诚实和信任,这比金钱更重要。我再一次谢谢你!”
(理解词语:知晓、主动、诚实、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的是什么?
红色小汽车的主人为什么向“我”表示感谢?
(3)思考:红色小汽车的主人是怎样的人?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要求读出“我”的歉意、诚实、恳切的语气语调;读出车主的坦诚、信任、感谢的语气语调,采用多种形式进行。
三、讲读最后一段。
1、默读思考:这一段讲什么?
2、讨论为什么说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
(1)分四人小组讨论。
(2)交流汇报。
(3)小结。这原本是一起比较麻烦的交通事故,然而“我”不怨天,不尤人,主动承担责任,坚持赔偿;红色小汽车车主自己出钱买反光镜,不但不要求赔偿,还对“我”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留条表示感谢。这种建立在诚实和信任基础上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友好和谐,是金钱买不来的。
四、朗读全文,明白道理
1、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2、学了课文后,你有什么想法?
五、完成课堂作业。
教师创新教案范文大全四年级篇3
本册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4.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5.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6.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及以上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数位顺序表,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大数,会比较大数的大小,会将整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和“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大数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3.在认数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教案
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例1)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知道生活中有比万大的数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类推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知道数级、数位。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揭示各计数单位间的关系的过程,掌握数位顺序表,理解位值的概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大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数学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
教学难点掌握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图片和计数器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我们以前都认识过哪些数?
2、数数:
1)从689一个一个的数到712。2)从420一十一十的数到540
3)从910一十一十的数到10004)从200一十一十的数到1000
3、在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比较大的数?
4、出示图片: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
北京市人口:13819000人
请学生试着读一读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更大的数,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请学生拿出计数器,一千一千地数,当数到10个一千时问: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多少?
强调:千位上的10个珠子怎么办?
2、请学生10个10个地数,当数到10个一万时问:是多少
利用计数器问:怎么表示10个一万?
3、照这样继续数下去
10个十万是多少?
10个一百万是多少
10个一千万是多少
学生在计数器上数数。
师:一、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都是计数单位。
想一想: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是什么关系?
4、把所学数位按数位顺序表排列起来
亿级万级个级
亿千百十万千百十个
万万万
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
13819000
↑
表示8个十万
每个计数单位都要占一个位置,按照我国计数的习惯,每4个数位是一级。
说一说其他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多少?
三、巩固新知
1、做一做的1题数数
2、做一做的2题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万以上的数。
3、练习一的第1题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五、作业:做一个数位顺序表
板书设计
亿以内数的认识
亿级万级个级
亿千百十万千百十个
万万万
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
13819000
↑
表示8个十万
个人修改
让学生写出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数
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千万位左边一位是什么位?它的计数单位是多少?老师明确说明:千万位左一位是亿位,它的计数单位是亿。在计数器上显示“亿”。
教后反思:
教学效果不错,绝大多数学生已掌握
教案
课题亿以内数的读写法(例2、例3)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亿以内数的读写法,概括出读写的方法。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根据以有的知识,通过合作、讨论探究,学会读写亿以内的数。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亿以内数的读写方法
教学难点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
教具准备卡片和计数器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
1、看卡片,读数,说组成
3564、407、1000、570、603、7216、10000、3003、5400、4009、5800、6040、5708、40009
读数的方法是什么?
3、计数器上显示数,学生写出来。
五千零四八千九百六千三百四十三、八千零六十八,九千零一
写数的方法是什么?
4、这节课我们赖学习:亿以内数的读写法(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例2读出下面各数
千百十万千百十个
万万万
位位位位位位位位
2496
24960000
6407000
85000300
读作:_______
学生自己试读,讨论怎么读?
问:1)含两极的数怎么读?
2)万级数的读法与个级数的读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3)数位上出现0有该怎么读?
师归纳:个级的数表示的是多少“个”,万级的数表示多少“万”
4)问:怎么读亿以内的数?
师总结归纳:先度完级,再读个级,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05)完成做一做
2、例3
2000年有六千八百五十万少先队员参加了“手拉手”活动,三千零八十万人参加了“保护母亲河”行动。
千百十万千百十个
万万万
位位位位位位位位
六千八百五十万:
三千零八十万:
一千五百六十九万三千
六百七十二万三千一百一十三
四万零九十
学生试着写数
讨论:含有两级的数怎么写?先写哪一级,什么时候写0?
完成做一做写数
问:怎么写亿以内的数?
师归纳:先写万级,再写个级,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写0占位。
三、巩固新知
1、练习一的2、3读出数
2、练习一的第7题写数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五、作业:练习一5、6、9个人修改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经过学生的回答,教师简明概括,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亿以内的数的读法
教学效果不错,绝大多数学生已掌握
教案
课题亿以内数的读写法练习课型练习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练习,巩固亿以内数的读写数的方法,使学生能正确地读写数。2、培养学生对大数的数感和分析判断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巩固亿以内读数和写数方法的过程,提高学生正确读写数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能正确地读写亿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能正确地读写亿以内的数
教具准备题卡b
1、你们都想当小老师吧!今天我们就比一比谁是“优秀小教师”。
每人发一张学生课前做的练习卡。
2、内容:判断题:
(1)万级的计数单位是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
2)读出下面数
4872530100031680000
8600009012000605
(3)写出下面各数
四千二百七十万一百万七千
七万零九十一千零五十万零三十
二、判断反思:
(1)请小老师判断第一题。
反思:
①第一题涉及哪些数学概念?
②谈谈你对数位的认识。
③谈谈你对计数单位的认识。
④谈谈你对数级的认识。
(四位一分级,分为个级、万级、亿级)
⑤你对这三个数学概念还有什么疑问吗?
⑥提问: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2)请小老师判断第二题。
①观察第一、二小题你有什么想法吗
②观察第三、四小题你觉得应该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
③谁能对亿以内数的读法进行总结?
(3)请小老师判断第三题。
①想一想怎样写出亿以内数?
②有什么需要提醒同学注意的地方吗?
(4)就亿以内数的读写法你有什么建设性的意见?也就是怎样能迅速、快捷、避免错误。
(5)请你对自己评价一下,是否是一个好老师。
三、巩固练习:
要想当一个好老师光给别人挑出问题是不够的,自己必须概念清晰。下面请你们自己测试一下自己。
1、出示书中的图片练习P94题,P108题,P1111题。
2、通过这组练习请你为自己打分。来读
判断下面那些说法不合理。
珠穆朗玛峰高8848米;
我今天卖出二千万根冰棍;
我们学校有500多人;
我们学校有十万人。
3、用0、0、0、1、2、3、4这七个数字按要求组成七位数。
读两个0;读一个0;所有的0都不读;读三个0。
4.第12页第12题;第14题;
5、合作小组用自己做的转盘练习读、写数。
四总结:请你谈谈当一名好老师的感受。
五、作业:第12页的13题
转盘练习读、写数。个人修改
教师创新教案范文大全四年级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6个生字,掌握11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山里人”热情、淳朴的性格,初步学习作者运用语言、动作描写人物的方法。
3、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你们去过山里吗?感受过山里人的热情、淳朴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有关山里人的文章:《炊烟》。
师板书课题。
看到题目,你想到了什么?想知道什么?学生说一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字字入眼、句句入心,把句子读准确、读通顺。不认识的生字可以查字典解决。
2、检查朗读情况。指明分段读,纠正错误的字音。
3、理解词语。在小组里交流,不懂的词语小组成员通过联系上下文或差字典、词典解决,再有不懂的词语全班一起交流解决。
4、再读课文,思考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木屋主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出示问题:木屋的主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结合人物有关的语言、动作谈一谈。
2、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给自己印象最深的语句,体会着认真有感情地读一读,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
3、小组交流。学生把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在小组里读,并谈自己的感受。小组评价。
4、全班交流。由小组代表读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并谈感受。全班同学各抒己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理解人物性格,让学生体会如何通过语言文字抓住人物的精神品质。
二、角色朗读,积累语言。
三、通读全文,深化理解。
读了《炊烟》,木屋主人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请同学再次快速通读全文,看还有什么疑问,提出来一块儿解决。
四、自拟题目,感悟中心。
文章写“我”在山里感受的温暖,为什么以“炊烟”为题?如果是你来写,你会以什么为题目?和原题比较一下,哪个更好?
板书设计
炊烟
我又累又饿感受温暖感动留恋
木屋主人热情好客豪爽勤快淳朴善良
教师创新教案范文大全四年级篇5
【教学内容】教材第75~78页
【教学要求】
使学生知道统计图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比较形象具体,便于分析研究问题,学会整理出数据制成的统计图。
【重点难点】
学会制作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⒈谈话导入
介绍上海世博会。
2、出示书73页的统计图和照片。
介绍:世界五大城市申办20_年世博会,最终我国上海获得了胜出。这是大家欢庆的场面。
(1这是第一轮投票的情况(出示统计表)
20_年世界博览会申办城市第一轮得票情况统计表
20_年12月
申办城市波兰
弗洛兹瓦夫俄罗斯
莫斯科韩国
丽水墨西哥
克雷塔鲁中国
上海
所得票数21228636
提问:有哪五个城市参加申办投票?哪个国家的城市得票最多?你是如何知道的?
(2)出示第73页统计图。
提问:从这张统计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是如何知道中国上海在第一轮投票中得票最多的?
比一比:这幅统计图与统计表相比有什么优点?
说明:整理出的数据除了可以制成统计表之外,还可以制成统计图,用统计图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比较形象具体,还有利于分析和研究问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条形统计图。
二、教学新课
⒈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结构。
提问:这个统计图包括哪些部分?
引导学生从上向下有序地观察:包括图名、日期、单位、竖轴、横轴。
提:纵轴上又有哪些内容。
⒉教学制作条形统计图。
(1)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相互垂直的射线,即横轴与纵轴。
(2)在横轴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
(3)在纵轴上,根据数据的大小,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数量。
(4)标上统计图名称、日期、单位。
3、提:纵轴上1格长度表示?哪个国家的得票最多,是多少票?哪具国家的得票最少是多少票?
三、组织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如何制作条形统计图。
教师创新教案范文大全四年级篇6
教学目标:
1、研读课文,培养学生研究、交流的能力。
2、有感情地朗读“我”与车主的对话,倡导个性化朗读。
3、懂得“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友好。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图片出示“钱”。钱有什么作用?(学生说话交流)
2、在学习、生活上,钱的作用的确很大,但是什么东西比金钱更重要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等我们学习课文以后,大家就明白了。揭题(板书课题)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悬念式的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鼓励性的语言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插图质疑,学生第一次与文本对话
1、插图出示,看这幅图,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自由表述)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一环节的设计,巧妙地利用插图,注意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2、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注意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3、交流反馈: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初读课文,而不是教师一味地灌输,这样学生不但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生字新词,、读懂故事,而且还培养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感悟品味,学生第二次与文本对话
导入: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新问题产生了吗?(学生回答,进行取舍)
[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思想的余地,体现教师引领者、组织者的地位。充分让学生参与交流、讨论,创设一种自主、合作、互动的教学氛围。]
问题一:为什么会发生交通事故?
重点推敲:句1:天很黑,又有雾,尽管有路灯,还是看不清。(天气原因)
句2:这辆车的车头超出停车线二三十厘米……(车主违章停车的原因)
句3:快到家时,汽车刚从快车道进入慢车道……我往回走了五六十米……(归心似箭,车速过快的原因)
问题二:为什么要留纸条?
重点推敲:句1:虽然这辆……但它毕竟是停着的,事故的责任应该在我。
句2:我环顾四周,不见一人,便在路灯下写了一张纸条,压在这辆车的雨刷下。
问题三:纸条上会写些什么?
1、讨论,各抒已见,这张留言条该怎么写。
2、悟出作者为什么不写事故原因。(表现了“我”不怨天,不尤人,敢于承担责任的可贵精神。)
[重在自主感悟,鼓励自由表达,学生在品读中有了自己的看法,对他们个性的形成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四、情境再现,学生第三次与文本对话导入:我给他留了纸条,他会给我来电话吗?红色小汽车的主人是否会让我承担这一笔损失呢?再次自由读课文,他们是怎么对话的?应该怎么读?
1、自由读他们的对话,想想你认为该怎么读?你读懂了什么?
2、分角色朗读——学生点评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这一环节为学生提供了这个机会,让学生相互之间点评,又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和体验,让学生受到了情感熏陶。]
3、情境再现——模拟通话(可以自由发挥)
如果你是红色小汽车的主人你会给他打电话吗?两个学生模拟通话,情境再现。演后评议。
[先让学生品读文中的对话,然后让他们在此基础上进行表演(模拟通话),在表演时,以文本内容为基础,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发挥。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为学生的知识内化和情感升华创设一个空间,也为学生的语言实践提供一个条件,增强学生的生活体验。]
五、再读再悟,想像练笔
1、导入:作者为什么后悔,如果是你,你会有这样的感受吗?
2、如果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们相遇了,他们又将会怎样说,怎样做?展开想像,把它写下来,相互交流。
[启发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让学生设身处地地畅想,很好地做到读写结合。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创新精神。]
六、课内外链接
1、交流:你对“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有什么新的认识?除了诚实和信任,你认为还有什么也比金钱更重要?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对课时目标3的检查,是为学生创设交流机会,使学生获得成就感,使学生的思想得到提高,情感得到净化,个性得到张扬。使课堂教学充溢着人文魅力。]
2、找一找,在我们身边,哪些小朋友在诚实、信任等方面做得比较好的,或者做得不够好的,请你举例说说,并且谈谈自己的看法。
语文的综合性学习其中一点是:结合语文学习,观察社会,观察生活,发现学习与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这是一篇思想性很强的文章。诚实和信任是我们生活中的一种美,类似这种美还有很多,如宽容、友爱、互助等等。也许,学生已经做了,只是觉得这很平常,其实这就是美,只是他们没有发现罢了。通过学习课文以后,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走进多元复杂的生活,去反思他们的生活,让学生回归到自己的实际生活。让他们举例说说在现实生活中哪些同学这方面做得好,哪些同学做得不够好,并谈谈自己的看法。让他们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在生活中创造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这也是这课的情感目标的最终归宿。
教师创新教案范文大全四年级篇7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义。
2、了解游览顺序,感受双龙洞景象的奇异,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了解按一定顺序阅读的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
5、培养搜集材料、丰富课外知识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溶洞的奇观,学习按游览顺序的记叙方式和运用恰当的词句描绘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了解游览顺序,自学生字、词,理解课文第一二自然段,体会路上景色)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初识课文:
你喜欢旅游吗?都游览过哪些地方?你到过浙江金华吗?那里有一个的溶洞,叫双龙洞。去过溶洞的学生说说自己的见闻。读读课文,今天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观光游览。
听朗读录音。
说说跟着作者游了一趟双龙洞,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有很多孩子没有去过溶洞,对溶洞不了解,让去过溶洞的学生说说自己的见闻,师生之间相互补充,自然而然地拉近了与文本的距离。)
二、引导细读,了解游览顺序
1、导语:“就听一遍,大家肯定觉得不过瘾,现在我们来细细学习。”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努力把课文读通顺。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要注意读准生字、理解新词,用“…”画出提示作者游览顺序的有关词句。
教师巡视,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2、指名回答,师生共同讨论。
学生总结游览顺序时,有不少学生会忽略由外洞进入内洞的过程,对此教师可设计提问:作者是由外洞直接进入内洞的吗?以引导学生注意从孔隙进入内洞的过程。并随机让学生读读这一段,注意正音,指导读顺,引导学生理解词义,如:仰卧、臀部、水程等词语。
教师根据学生描述的游览顺序,板书画一幅简单的示意图。
3、指导学生按游览顺序理清课文脉络。
按游览顺序可分六段。(分别请6名学生来读对应的段落,注意不多读也不少读)
4、随机利用搜集的资料介绍双龙洞的石灰质岩石及其形成的石钟乳、石笋。
(设计意图: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可以通过画示意图的方法,理清作者游览的顺序。让学生按示意图说一说作者的游踪。)
三、引导学习第一、二自然段,阅读,体会路上景色
读课文。按照游览路程来欣赏景点、品读文章。
1、引导学生读中感受。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这位同学读出作者的心情了吗?”
学生自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作者所看到的景物、当时的心情。再让学生个别展示朗读,点评中体会作者是怎样描述这些景物的。
2、放映课件,辅助感受。
配音:春末的一天,作者踏上了去双龙洞的路途。一路上,春末的景致不断扑入作者的眼帘。我们也来感受一下山中的春色吧!
这是映山红,花大多是红色的,也有红紫色和白色的;油桐的花朵较大,白色带有黄红色斑点和条纹……色彩多明艳啊。
(设计意图:在深入研读时,要求学生找到途中的特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清楚的,引导学生对文中的重点词句反复揣摩、品味,体会其用词选句的准确与实在。)
3、感悟课文写溪流的匠心。
山中有花也有水。谁来读一读一路迎接游客的溪流。(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你觉得作者对溪流的描写很有情趣,对吗?你从哪里感觉到的?
(品味“时而……时而……”一句,体会几对反义词的妙用)
(设计意图:引导发现这句话的特点。如有两对反义词,用拟人手法,写溪水的声音。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体会句子中的因果关系,音韵节奏感,和作者当时的心情等。学生读懂课文以后,可设计一些语言运用的训练,如用“时而……时而……”句式造句。)
四、课堂小结
附:课堂检测:
相关链接,资料平台:
溶洞地下水沿着可溶岩层层面,节理或裂缝进行溶蚀,坍陷扩大而成的洞穴。洞体大小不一,形态多样。洞内有各种碳酸钙的化学沉淀物,如钟乳石、石笋、石柱。并常有地下河通过,洞内温度变化小,冬暖夏凉。溶洞分两大类型:水平型溶洞和垂直型溶洞。
映山红映山红是半常绿或落叶灌木,生长在浅山丘陵中,花开时满山遍坡呈现玫瑰红色,故得名。又名“山石榴”、“杜鹃花”,属杜鹃花科。春季或夏季开花,花冠呈阔漏斗形,多朵簇生于顶端。除红、白、黄色外,还有砖红色、粉红色、紫色等多种颜色,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主要分布于亚、欧和北美洲。全世界杜鹃花有八百多种,我国是世界杜鹃花的分布中心,有六百多种,四川峨眉山和云南的玉龙山是我国杜鹃花的盛产地。杜鹃花与报春花、龙胆花是我国的“三大名花”。杜鹃花的根很奇特,形状多样,姿态各异,将其挖出后稍加雕琢,就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杜鹃花喜欢温暖而潮湿的地方,在酸性土壤中生长尤为茂盛。在园艺工作者的培育下,杜鹃花不仅能在春夏开花,在秋冬两季也能开花。
第二课时
(欣赏景点,品读文章,体会洞口、外洞、孔隙、内洞的特点和作者怎样把特点写清楚的)
一、复习导入:
1、认读词语:浙江、油桐、拥挤、孔隙、仰卧、臀部、稍微、额角、擦伤、蜿蜒、依据、石钟乳、突兀森郁乳汁收据河源
2、如果说沿途的风光可用“春光美”来概括,那么洞口和外洞你会怎么来概括呢?
二、按照游览路程来欣赏景点、品读文章
1、讨论外洞特点,体会双龙洞的“雄”
1)请一名学生朗读第四自然段,洞口和外洞你会怎么来概括呢?
(洞口可用“宽”“高”来概括,外洞可用“大”字来概括,在简图上补板书:宽、高、大)
2)洞口外的景色使你产生什么感觉?
理解“突兀”:高耸,指山势高耸。“森郁”:树木茂盛繁密。文中指山上草木生长得茂盛繁密。
高山之上,树木繁密,很有气势,不禁使人对双龙洞产生一种神秘感。
3)作者的哪些描写让你体会到外洞的大?(仿佛到了个大会堂,高高的石顶,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4)这里作者又一次提到“泉水”,下一句也是,读一读,你有什么想法?
(它仿佛是向导,作者顺着溪流游览。现在迎着溪流入洞──乘船通过泉水流出的孔隙进出内洞)
2、了解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体会双龙洞的“险”
1)乘船从孔隙中穿过是什么滋味,我们也来试试。齐读。
2)说到“孔隙”我们就会想到很小的窟窿或很细的缝儿,而这个孔隙却可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那么作者为什么不称之为水洞却还要称为孔隙呢?
看课件外洞由近及远的镜头,让学生懂得因为外洞面积太大了,水洞相对就显得很小,所以作者用孔隙一词是恰当的。
3)默读第五自然段,想一想;作者乘船通过孔隙是怎样的情形、怎样的心情?
谁来读读,读出作者的感觉、心情。
你觉得哪些语句真切地写出了作者这种紧张的心情,能把它背出来吗?
复述或者背诵这一自然段。
3、了解内洞特点,感受内洞的“奇”
1)请一名学生朗读第六自然段,学生边听边画出描写洞中双龙的句子。
“蜿蜒”是怎样的?据字形释义,再观看课件,让学生作描述。
2)结合课件讨论学习:内洞的景象是怎样的,给你的感觉是什么?除了课文写到的,你还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a.学生小组内交流评议,互相启发,开阔思路。
内洞有很多石钟乳和石笋,它们形状变化多端,颜色也各不相同。有的像龙,有的像神仙,有的像动物……给人的感觉是神奇而有趣。内洞比外洞还要大得多。
洞内景物的描写,也是有顺序的,文中用了“首先、其次”来表明观看顺序,读一读,感觉这样写条理就比较清楚了。
b.指名看着图像,试着给图配音,描述洞内景象。
有感情地分组读课文。
(设计意图:为切实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在教学中采用自主学习、感情朗读、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抓住“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等重点句子,注重加强听、说、读、写等能力的综合训练,力求全面、综合地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在听、说、读、写训练中促进语言和精神的同构共生的能力。)
三、复述
要求学生任选双龙洞其中一个景点进行复述。可采用导游介绍等形式进行。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启发学生谈谈学了本文后的收获,在相互交流对话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教师小结。作者乘船出洞,结出了双龙洞之游。我们同作者一道感受了双龙洞的雄伟、惊险与神奇。面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们不禁折服于自然之伟大、自然之神奇。
3、推荐课外阅读,背诵、摘录精彩语句。
像这样的课文,记录了作者游览过的地方,你读了,仿佛跟着作者在游览观光,这就是游记,你喜欢读吗?都读过哪些游记?你都摘记了精彩语段吗?能背记这些精彩语段吗?
(设计意图: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多种对话形式,使学生个体之间、学生个体与群体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学生和文本之间产生思维的碰撞和交融,来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情感、
教师创新教案范文大全四年级篇8
教材分析
课文按游览顺序写的,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
教学目标
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要求学生以小导游的身份来介绍景物,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注重评价过程。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体会作者是怎样把从外洞到内洞的过程写具体的。要求学生画出自己喜爱的景点,培养想象力。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教学构想
由导读引入,先引导学生自学课文,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然后以小导游的身份去介绍自己喜欢的景点,然后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自己做出解答。最后由录像引导学生理顺课文,并总结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录音带、投影片、录像带。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理清作者的游览路线,学习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提出问题,深入学习课文内容,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
学生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喜欢旅游吗?你跟爸爸妈妈去哪里旅游过?你在旅游中有什么感受呢?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十九课《记金华的双龙洞》。
3、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开火车按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读音。
2、自由小声读课文,思考每一自然段的意思。
3、指名说说作者的游览顺序。(板书:路上---洞口---外洞---内洞---出洞)
三、读懂课文,学习游览路上看到的景色。
1、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路上看到的景色的?
2、自由读,思考:路上的景色有哪些特点?
3、在这一自然段中,你读懂了哪些知识?着重理解:“映山红”“新绿”“或浓或淡的新绿”“明艳”“眼前一片明艳”“时而”“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随着山势……”
四、练习朗读第二、三自然段。
1、个人自由读,边读边想路上看到的景色。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五、学习外洞、内洞的特点。
1、默读,想想外洞和内洞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2、在这些自然段中,你读懂了哪些知识?着重理解:
(1)外洞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大)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
(2)内洞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理解“变化多端”和“形状各异”
(3)为什么说:“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4)你知道为什么这个洞叫做双龙洞吗?(因为内洞有两条龙。)
(5)这两条龙实际上是什么?(石钟乳)理解“蜿蜒”
3、课文哪一部分是讲作者由外洞进入内洞?
(1)这一段讲了哪几层意思?
(2)作者进洞时的感受是什么?从作者的感受中,你体会到什么?
六、熟读课文,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边读边想象外洞、内洞的特点,想象乘船进入内洞的情景。
作业设计
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板书设计
19记金华的双龙洞
作者游览路线:
路上---洞口---外洞---内洞—--出洞[明线]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加深学生印象。理出泉水流经的路线,归纳文章的写作特点。要求学生画出自己喜爱的景点,培养想象力。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1、你喜欢哪个自然段?能给同学们背诵一下吗?
2、指明说说外洞和内洞的特点。
二、理解泉水流经的路线。
1、启发思考。找出课文中写水的句子读一读,再想一想泉水是从哪儿流到哪儿的?
2、学生讨论,巡视指导。
3、集体讨论。板书:深黑的石洞---内洞---外洞---洞口---随着山势流下山
三、教师小结。
课文把双龙洞的特点写得很具体,我们读了,仿佛身临其境。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把游洞的过程和泉水流经的路线结合起来写,条理很清楚。
四、画图,发挥想象力。
1、同学们,你喜欢双龙洞的哪处景点呢?当一次小导游,跟着录像向同学们介绍一下好吗?
2、同学们说得真好,能把你喜欢的景点画出来吗?
作业设计
1、把你喜欢的景点画出来。
2、根据画面,把自己喜欢的景点介绍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19记金华的双龙洞
泉水流经的路线:
深黑的山洞--内洞--外洞--洞口--随着山势流下山[暗线]
教师创新教案范文大全四年级篇9
【教学内容】:教材第43页例3。
【教学目标】:
让学生掌握画角的方法,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画指定度数角的方法。
难点:对准相应的刻度画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用一副三角尺画出下面的角,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
30°、90°
2.你能画出任意度数的角吗?
教师引出课题。
(板书:画角)
二、自主探究
教学例3。出示例3。
1.怎样画一个60°的角?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相互发表意见,并动手试一试。
指名说一说画角的方法、步骤。
2.用课件演示画角的.方法和步骤,师生共同归纳:
板书:
(1)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0°刻度线和射线重合。
(2)在量角器60°刻度线的地方点一个点。
(3)以画出的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一点,再画一条射线。
(4)让学生试着画出60°的角。
想一想:量角器上两处都标了60°,这个点应点在哪里呢?为什么?
学生在画角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动脑筋想一想,并相互交流。使学生明确:如果与量角器0°刻度线重合的那条边向右就在内圈60°刻度处点上点;如果是向左,就在外圈60°刻度处点上点。
3.画一个100°的角。
指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同学独立画一画,然后集体订正。
三、实践应用
1.教材第43页“做一做”第2题。
先让学生用量角器画出这些角,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比一比谁画得好。
2.教材“练习七”第5题。
先量一量∠1和∠2有多大,把角的度数写在角上,再用量角器画出与∠1和∠2同样大的角。画完后,同桌互相验证,看谁画得标准。
3.教材“练习七”第6题。
小组内议一议,再说一说这些角用三角尺怎样画的。教师归纳,再让学生独立拼一拼、画一画,然后用量角器检验。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学到了什么本领?
【教学反思】:
让学生通过自学,动手操作,主动去发现找到画角的方法,进一步巩固了角的有关知识,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分析推理能力。
教师创新教案范文大全四年级篇10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掌握本单元中多音字的正确读音,并能根据拼音写出已学的汉字。
2、复习掌握本单元所学的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复习辨析同音字和形近字,进一步培养正确使用汉字的能力。
4、复习掌握本单元《词语表》中的词语,能写出部分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能按要求正确搭配词语和将词语分类。
5、复习巩固对句子的认识,会把不完整的句子补充完整和把句子写具体。
6、复习学过的各种句式,初步认识比喻句和学会改写反问句。
7、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
1、理解句、段、篇之间的关系,概括段意和主要内容。
2、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和自己的作文。
教学难点:
能围绕中心,具体地叙述一件事。
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总课时)
主题“观察和发现方面的趣事”
第1课
《观潮》
1、读课文,记生字。注意“蒙、雾、昂、贯”的写法,注意多音字的读音:薄,号,度、称了解课文大意:课文写的是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到近、奔腾而去的全过程,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奇观”指的是什么?你从课文哪些词句感受到了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2、第3、4自然段重点朗读,要求背诵的。是从远到近的顺序写的,先闻其声,再观其形,思其序。
大潮来之前,钱塘江将面很平静,观潮的人们急切地昂首东望。大潮终于来了,开始只是一条白线;近些,只见白浪翻滚;浪潮越来越近,气势磅礴,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两丈有多高,从中你感受到什么?潮头很高,范围很宽,感受到潮水来势汹涌澎湃。
3、找出课文中写得具体形象的句子。
《教参》P3.4
4、造句:依旧、犹如、好象
第二课时(总课时)
第3课《鸟的天堂》
1、读课文,记生字。注意“茫,规律”的写法。
多音字:乐、干、数、泊、应、盛。区分“陆续、继续”感知全文大意:课文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第一次经过时,只看到生长茂盛的大榕树,却不见一只鸟的影儿,产生了“鸟的天堂”没有一只鸟儿的想法。第二次再去时,见到了鸟飞鸟鸣的热闹景象。见《教参》P14
课文第7、8、12自然段要求背诵
2、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加了引号,有的没有加呢?
“鸟的天堂”指的是天马河上的一株榕树。
鸟的天堂指的是鸟儿生活在那株榕树上十分自由幸福,真像在天堂中一样。
3、“枝干的树木不可计数”的原因是什么?(枝上又生根……)
4、课后第3题,见《教参》P15
5、课堂第5题照样子写句子,意思不变。
课堂第7题读一读写一写。
教师创新教案范文大全四年级篇11
教学目标:
1.了解“造诣、私塾、心领神会、铭记”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讲述这个故事。
3.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用心去感悟,用心去领会,这样才能有较快进步。
4.学习细致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明白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用心去感悟,用心去领会,这样才能有较快进步。
难点: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结合实际谈谈所受启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书法家,米芾(板书),谁能通过课前预习简要介绍一下他?(生简要介绍米芾)
2.(出示米芾字画)米芾的书画20_年在拍卖会上拍出了2999万元的中国书画最高纪录,可见他在书法方面的成就之高。可是他天生就是一位书法家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米芾小时候的故事(板书学书)学书的意思是(学习书法,学写字)
二、交流字词
1.在预习过程中,你有哪些生词想和大家分享?(生交流)
2.了解生词对我们读通文章很有帮助,现在请大家快速默读文章,思考文章讲述了什么事?思考后小组交换意见,争取概括得简洁完整。
3.全班交流概括
三、自主质疑,小组交流
1.通过预习,你觉得这篇课文中有哪些问题值得我们研究?
预设:1.米芾是什么样的人?
2.米芾写好字的诀窍是什么?
3.这篇课文给我们什么启示?
2.请大家带着这三个问题快读默读课文,勾画出相关语句并批注,之后小组交流,分享你们的想法。
3.全班交流
4.师总结:米芾能够写好字的诀窍其实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心领神会,就像课文20自然段秀才的话一样,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读20段秀才的话)其实不单是写字,学习任何本领和技巧,做什么事情都要用心去领悟,这样才能有较快的进步。
四、自我提升
同学们,课文学完了,你能结合你的实际生活说说学完这课后你的收获吗?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都像米芾一样,勤奋,用心,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师创新教案范文大全四年级篇12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扫除字词读音障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文中描写的几幅画面感受乡村自然和谐的生活,体会作者对乡村的热爱之情。
3、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感情的表达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欣赏乡村风光,初步感受乡下人家的生活。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特别的礼物,请大家看屏幕。
师:这些风景美吗?它们全都出自乡下人家,今天大家可有眼福了,因为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这美丽的《乡下人家》,请大家翻开课本,跟随陈醉云爷爷的脚步一起去欣赏这些美丽的乡村风景。
二、齐读课文,整体把握。
1、师:请大家一起来朗读这篇文章,在朗读的时候思考乡下人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预设:纠正个别读音:冠①guān树冠;②guàn冠军扎zhā进)
2、师:那我们再来看,作者眼中的乡下人家又是怎样的呢?在课文中有一句话写出了作者的感受,你们知道在哪里吗?
●明确: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最后一段)
3、师:从这句话中我们知道了在作者眼中乡下人家的风景是怎样的呢?
●明确、并板书:独特迷人
三、合作探究,找出画面。
师:作者笔下的乡下人家,到处都藏着一道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1、那作者都描绘了乡下人家哪些风景呢?请前后同学组成四人小组讨论一下,并给每处景物起个小标题。
●明确并板书:瓜腾攀檐图
鲜花轮绽图
雨后春笋图
鸡鸭觅食图
院落晚餐图
月夜睡梦图
四、结合课件,赏析画面。
师:接下来我们就跟随作者陈醉云一起来欣赏这些独特、迷人的景色。
(结合课件一一讲解)
(一)、瓜腾攀檐图
1、齐读第一段。有哪些同学被这一段所描述的景物吸引了啊?那你们觉得这段画中哪些景物最能体现出乡下人家的独特、迷人。
(师对学生的回答做简单点评,并引导学生去感受画面。)
●攀、爬写出瓜腾特别有活力,有生命力。
●请大家看这句话:
“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2、这句话中别有风趣的装饰是什么?
明确: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
3、作者为什么要写“高楼门前的石狮子和旗杆呢?”
(过课件中的图片让学生感受。)
●看这幅图,瓜藤给你们什么感觉?(别致生动、色彩明丽、有亲切感)
那石狮子给你们什么感觉呢?(威严、呆板难亲近)
引导:前面的瓜、腾都是有生命里的东西,而石狮子和旗杆都是呆板的,严肃的物体。这两样东西你们愿意亲近那样啊?(生:瓜藤)
所以,作者写石狮子和旗杆是为了突出瓜藤的质朴自然,石狮子和旗杆与瓜藤形成了鲜明的
生接:对比。
师:对了这句话就是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今天学了这篇课文之后,以后你们要想突出什么东西的时候,就可以选择一件和它差别较大的东西来做对比。
4、我们再来把这个对比读一下,女生读前半句,男生读后半句,在读的过程中再次体会这个对比。
5、你们体会到了什么啊?(瓜藤的可爱)
师:对,这就是对比的好处了。
(二)、鲜花轮绽图
师过度:乡下人家的房前除了绿绿的瓜架还有什么?
明确:有花。
师:都有些什么花啊?
明确: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
师:你们见过这些花吗?请大家看屏幕。(展示花的图片)
师:门前种上这些花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作者是怎么描述的?
明确: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师:为什么作者说这些花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呢?朴素指的是什么?华丽指的是什么?
明确:朴素――这些花都很普通,华丽――这些花都很鲜艳夺目。
师:那乡下人家的院子在这些鲜艳夺目的花的装饰下,是不是显得格外迷人。请大家看屏幕上的图片,感受一下这种独特的风光。
(三)、雨后春笋图
师过渡:让我们继续跟随作者的脚步从门前走到屋后,你们发现了什么景色?
生:竹子、春笋
师:这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请一个同学把这读一下。
●“探”的妙处
师:我觉得这段文字中有一个字用得特别妙,你们知道是哪个字吗?(探)
师:我请一个男同学起来做一下“探”这个动作。
师:同学们有什么感觉?是不是觉得他刚刚做那个动作特别淘气,顽皮呢?
师:而作者在这里写的是谁探出头来啊?
生:笋
师:笋能探头吗?这里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
明确:拟人。
师:那从这个“探”字,你们能告诉我春笋给你的感觉吗?
生:可爱,活泼,有生命力。
师:对,这就是乡下人家的风景,充满生机与活力。(结合课件)
●空间顺序:
师:我们的目光跟随作者从乡下人家房前院子里的瓜架,到门前的花,再到屋后的竹笋。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用了什么样的顺序去介绍乡下人家迷人的风景的?
师:那学了这篇文章以后,我们要写一处美景的时候,是不是也可以根据空间顺序来写啊?
(四)、鸡鸭觅食图
师过度:我们乡下的植物生机勃勃,富有情趣,动物也不甘示弱。
●鸡觅食
读:请一个同学起来读一下第三段。
看图:(结合课件)
提问:谁能探谈看到这个画面的感受?
明确:温馨,(母鸡率领用拟人的手法),威武(大踏步→犹如斗志昂扬的将军在阅兵;丈夫保护家人)。整幅画面给人弄厚的人情味。
●鸭觅食
师过渡:那河中的鸭子呢?谁来读一下这段话。
看图:(结合课件)
提问:这幅画面给你们什么感觉,你们觉得鸭子的生活怎样?
明确:悠闲自在,自由快活。
师: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前面的景色,有生机勃勃的瓜藤,鲜花,竹笋,也有活泼的鸡鸭。这些植物和动物一起构成了一幅和谐自然的农村风光图。
师:像这样的画面在城市里面看得到吗?
(六)、院落晚餐图
师过渡:欣赏完我们乡下白天独特迷人的美景,其实夏天的傍晚同样令人陶醉。
●齐读第五段
提问:从这段话中你们能看出乡下人怎样的特点?从哪里可以看出?
明确:质朴与爽快,从“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的吃起来。”可以看出。
提问:他们在怎样的环境下吃饭呢?
明确:“天边的田园风景画。”
看图片:师:请大家看看(结合课件)
师:那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请大家看屏幕。
师总结:我们乡下人家的生活就是这么平淡,但平淡中带有和谐甜美,
(七)、月夜睡梦图
师:同学们都生活在城市,谁能说说城市里的夜晚是怎么样的情景呢?
生:
师:是的,城市的夜晚灯火辉煌,车水马龙,人声鼎沸,一派热闹景象。
师:那乡下的夜晚又是怎样的呢?请大家一起读第6段。
提问:谁能告诉我乡下的夜晚是怎样的?作者是怎样描写乡下夜晚的景色的?写了哪些景物?
明确:安静,和谐。写了纺织娘的叫声。通过纺织娘(一种昆虫)的叫声衬托乡间夜晚的静。因为乡村的夜晚很安静才可能听到纺织娘的叫声,如果再喧闹的城市,能听见吗?纺织娘的叫声把乡下人家带入梦乡。
五、再读课文,体会乡下美景。
总结:现在我们已经欣赏完了乡下人家的七幅风景图,现在我们再一起来有感情得读一遍课文。并仔细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六、写法探讨。
师:我有个问题“学了这篇文章,你们觉得作者对乡下人家是一种怎样的感情呢?”
生:喜欢,热爱
师:那作者是怎样表达他对乡下人家的热爱之情的呢?
明确:作者通过描写与乡下人密切相关的景和物,将自己的感情融入景、物之中,表现出了对乡村生活无限的热爱。这种手法叫借景抒情。
七、总结
今天我们跟着陈醉云爷爷一起感受了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风光。来到了乡村,我们既看到了屋前可爱的瓜架,门前遍地的鲜花,屋后富有勃勃生机的竹林,又见识了鸡鸭成群的欢乐场面,还享受了夏日独特的晚餐,听到了纺织娘的催眠曲。而且还知道了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希望以后大家写作文的时候把这个方法用进去。
八、背诵课文。
今天欣赏了那么多美景,你们一定也有自己喜欢的,现在就把你们喜欢的画面背一背。
教师创新教案范文大全四年级篇1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第27页例2及练习四的3、4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数字编码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初步学会对身边的事物进行编码。
2.培养合作意识、实践意识,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兴趣。
3.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这是重庆市高新区歇台子片区的邮政编码400041。你知道这个编码中各个数字表示的意思吗?
学生:我知道,40代表重庆市,00代表市中心的几个区,41代表歇台子片区。
教师:这是老师的身份证,从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1:我知道老师来自×地方。
学生2:我知道老师出生于×年×月×日……[点评:复习邮政编码、身份证的编排规律为本节课自己设计编码做好了铺垫。]
二、编排学号
教师:生活中除了这些,还有很多地方用到了数字编码。希望小学给每位学生编学号时,设定末尾用1表示男生,用2表示女生。如20_年入学的5年级10班的24号男同学的学号就是0310241。
教师:学号0310241的各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吗?
学生1:03表示入学年份;10表示班级,24表示所在班内学号;末尾的1表示男生。
学生2:为什么5年级的5没有编入学号呢?
学生3:我知道,因为年级每年都会发生改变,可我们学号为了方便统一管理,从入学时就应该是不变的,要是编入年级号,那么每人每年学号都要修改,就很麻烦。
教师:从0502402这个学号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学生1:这是20_年入学的2班40号同学。
学生2:并且还是一个女生。
教师:这个班有45人,并且最后一位是男同学,你能编出他的学号吗?
学生:能,前两位表示入学年份05,第3、4位表示班级02,第5、6位表示班内学号45,末尾表示男生1,连起来就是0502451。
教师:那你们可以按上面的方法给自己编一个学号吗?试一试。
学生尝试,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点评:本环节通过分析学号的编排方法,让学生初步学会自主设计学号。]
三、课堂活动
1.教师:我们这两天学的知识能帮助我们解决许多问题,你们能否自己设计一个编学号的方案,给组内同学编学号?
学生1:我打算一个数字编年级,一个数字编班级,一个数字编组号,还有一个数字编组内同学。
学生2:……
学生确定方案后,完成自我设计,展示并进行交流。
2.教师:同学们想给自己编一个身份证号码吗?
学生:想。
教师:好,我们就给自己编一个身份证号码。
学生动手尝试,选1~2人上台展示并说说是怎么编的。
教师小结并指出:其实在你们的户口簿上已经预留了一个身份证号码,回家去核对一下,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3.完成练习四第3题。
教师创新教案范文大全四年级篇14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与分析,了解近似数和精确数的意义,感受近似数和精确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借助数线,较直观地感知“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道理,知道近似数的书写格式,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经历探索求近似数的过程,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培养数感。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求近似数的过程,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
经历探索求近似数的过程。
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法分析归纳法
教学策略:
小组合作情境创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分类感受精确数和近似数。
1、观看一段国庆60周年阅兵视频,说一说有什么感受?
师:这么大的场面中一定蕴涵着许多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这些数学问题。
2、课件出示整理的一段文字,让学生默读其中的数字两遍,初步感知数据。
3、仔细观察这些数,有没有什么共同特点,能不能把它们分一分类?
组织学生讨论,学生可能会按数据的大小来分,一些按单位分,如60,169,56,66都是以个为单位的,20万、2万是以万为单位的。或者学生将60、169、56分为一类,66、20万、2万分为一类。
师:为什么将60、169、56分为一类,66、20万、2万分为一类呢?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可能会说是准确的数,估出来的数。
师:是的,在数学上,像60、169、56这样准确的数、不多不少正好的数,是精确数;而66、20万、2万是大概的,大约的,差不多的,与实际数接近的数,是近似数。
4、读一读以下的数据,哪些是精确数,哪些是近似数吗?
小明身高130,2cm,就说约130cm;小红从家里到学校走了395米,就说大约走了400米。
5、你能说说生活中哪些事物的数量一般用精确数来表示,哪些事物的数量一般用近似数来表示?了解近似数的作用。
师:有些情况下,我们没有必要用准确的数据来描述,只要知道一定的范围就足够了,这时用近似数来表示就比较方便。看来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应用还是相当广泛的。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国庆60周年情境引入,出示一些感性材料,通过分类,帮助学生在比较和辨别中体会哪些是实际的、精确的,哪些数是模糊、大约的,从而认识精确数和近似数;又通过列举活动,深化理解,了解近似数在实际中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一)借助数线,直观感受“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道理。
1、师:巨幅国画《江山如此多娇》的实际面积是18000平方米,但报道中称“近2万平方米”,这里的“2万”是如何得到的?
同桌交流,指名说说想法,学生可能会说18000接近2万,所以用2万来表示。
2、结合直观的数线图,分析“18000平方米”称为“近2万平方米”的原因。
师:18000介于整万数1万和2万之间,由于18000千位上是“8”,所以可以把千位上8直接去掉变成0后向万位进1,就得到了近似数“2万”。
介绍18000约等于2万,用“≈”表示,写作:18000≈2万全班读一读。
3、在数线上标出11000,120__,13000,14000,15000,16000,17000,19000这几个数,请学生尝试分别说出它们的近似数及想法。
师:15000这个数约等于多少呢?
学生可能觉得1万可以,2万也可以,因外它刚好在中间。
师:15000离1万和离2万的距离是一样的,但为了方便记录,我们认为规定15000≈2万。
课件上将约等于1万和约等于2万的数进行对比,让学生观察,分析归纳。
师:请同学们对比两组数据,仔细观察,说说你有什么发现,能得到什么结论?请同桌互相讨论,教师巡视指导了解情况。
学生汇报交流,学生可能会发现以15000为分界线,11000,120__,13000,14000接近1万,16000,17000,18000,19000接近2万。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千万上的数,当千位上的数是1、2、3、4时,近似数是1万,当千位上的数是5、6、7、8、9时,近似数是2万。
教师借机在黑板上板书:0、1、2、3、4舍;5、6、7、8、9入,介绍“四舍五入”法。
【设计意图:结合数线图,分析“18000平方米”称为“近2万平方米”的原因。数与形结合,将四舍五入的本质清晰地展现出来,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合作学习,探究“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1、参加国庆阅兵的精确人数是233482人,在下图中找到这个数的大致位置,说一说“约20万人”,这个数是怎样得到的?
合作要求:
1、同桌2人一起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学习时,每人都要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并将讨论的结果填在学习卡上。3
、组织简单、清晰的语言准备全班汇报。
教师巡视,了解小组讨论的情况,并对有困难的小组给予指导。
2、全班交流。生可能想法:在数线图上标出,发现233482接近20万,;或者233482比25000小,所以近似于20万;直接用四舍五入法,看万位上的数是3,小于5,所以直接把十万后面的尾数“33482”舍去变成5个0,得到近似数20万。
请多组的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只要说得有道理,给予鼓励。
3、教师小结:四舍五入到十万位,关键看万位。
4、如果将233482四舍五人到万位、千位、百位、十位,近似数分别是多少,怎样得到的?小组内讨论,再全班交流,帮助直观感知求近似数的方法。
5、引导学生初步概括方法,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怎样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与空间经历探索的过程,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三、巩固练习
1、读一读下面的数据,哪些是精确数,哪些是近似数?(教材第11页练一练第一题)
鼓励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与分析,找出精确数和近似数,加深认识,并感受到近似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华山是我国的五岳之一,海拔约2155米,在下图上标一标,四舍五入到百位大约是多少米?
学生独立完成,有些学生在数线上找点时会遇到困难,教师适时指导,帮助学生通过数线进一步感受四舍五入到百位,要看十位上的数。
3、按要求填表。
提醒学生认真看要求,仔细数数位。特别对29957四舍五入到百位、千位、万位重点指导。
【设计意图:巩固练习是帮助学生掌握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三道练习题,加深对近似数的认识,感受近似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能用所学的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请学生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师:这节课我们经历了探索求近似数的过程,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同时知道近似数的书写格式。希望同学们能留意生活,去感受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板书设计:
近似数
0、1、2、3、4舍18000≈20000
四舍五入法
5、6、7、8、9入233482≈200000
教师创新教案范文大全四年级篇15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乘法,教材安排了复习积变化的规律。通过例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之后安排了一些练习巩固。所以,我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安排
1、突出积变化的规律
在教材中积变化的规律是复习,在教学中却将它当新知,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体验发现的乐趣。充分理解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以(除以)多少,积就会乘以(除以)相同的数这样一个变化规律,引导学生直接运用这个规律计算出1、5×5,同时运用小数乘整数的意义进行验证,感受规律的正确性。
2、突出竖式的书写格式
有了前面对算理的理解,当遇到用竖式计算0.72×5时,学生不会感到困难,但要他们说出为什么,一些孩子还是不能理解,所以抓住小数点为什么不对齐来引导学生思考,推导出应根据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最后还有将积缩小相应的倍数。
3、突出小数位数变化
小数位数的变化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因此安排了两个练习,一个是推算小数的位数,另一个是判断小数的位数,通过用两道练习来让学生认识到并不是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都是一样的。
在课的结尾还安排了头脑风暴,填写()×()=3、6,让学生体会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扩散学生思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去主动思考,激励探究。
4、突出口算
教材中并没有安排小数乘整数的口算,而在实际学习中,口算由于数目比较小,计算结果可以比较快速地反馈,易于检验学生计算的正确与否,同时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计算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思路,所以在计算中增加了口算练习,让学生主动说出自己的想法,同时用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检验方法的正确性。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还有一些做得不足的地方
学生开始对学习充满兴趣,积极地思考,运用发现发现的规律去解决问题,能正确计算小数乘整数,而让我困惑的是,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都很流畅,顺利的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扩展,学生掌握情况也良好,但并没有化的去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并没有意识去倡导小组合作学习,没有让学生在质疑,讨论,交流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再去解决问题,真正去经历探究的过程,所以到后面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略显疲态,所以这节课让我意识到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是学生学,师生合作探究,发现的过程。
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活动为主线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再质疑的过程,才能真正实现高效的课堂。
教师创新教案范文大全四年级篇16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情感经历。
2、邻居母鸡的生活习性及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体现。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导入新课
1、猫是十分平凡的动物,但在热爱生活的老舍先生的笔下,它如同一个既淘气又可爱的孩子。他笔下的母鸡又是什么样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篇文章《母鸡》。(板书课题,齐读。)
2、你对母鸡的印象如何?(指名回答)作者对母鸡的态度又是如何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读课文时注意读准生字新词,有困难的词语多读几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读后检查生字新词。
出示新词:如怨如诉反抗欺侮成绩凄惨慈爱辛苦
师:刚才我看到很多同学都读得很认真,现在老师来检查一下你们的自学情况。这些词语你能读准吗?谁愿意来挑战一下?(指名读)还有谁想来试试?(指名读)随机正音,理解词语。重点:如怨如诉、欺侮、凄惨。(评价:嗯,掌握得不错!)
三、把握整体结构,深入领会课文
(一)感知母鸡特点,明白讨厌原因。
读了课文,你觉得作者对母鸡的态度如何?(指名回答)(一开始讨厌,后来不敢讨厌)根据回答板书:讨厌不敢讨厌
1、作者讨厌母鸡,课文哪几个小节写了这部分内容?(1—3)请你默读课文的1-3段,找一找作者讨厌母鸡的原因。
2、读后交流:找到了吗?把你找到的读一读。
第一小节:抓住“没完没了,没什么理由,细声细气,颤颤巍巍,如怨如诉”这些词语来体会作者对母鸡的讨厌。你能用自己的朗读把作者对母鸡的讨厌表现出来吗?试一试。(随机指导朗读)
师:作者的描述,让我们看到了一只怎样的母鸡?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吗?(板书:无病呻吟)
第二小节:抓住“不反抗,欺侮,趁其不备,狠狠”这些词语来体会。随机指导朗读,这会你看到的又是怎样的一只母鸡?你讨厌它吗?试着读一读。(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欺软怕硬)
第三小节:抓住“差不多,恨不能,就是……也……”来体会,读了这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作者用夸张的写法讽刺了母鸡的爱炫耀,表达了自己讨厌母鸡的情绪。你能把这种讨厌的情绪表达出来吗?随机指导朗读。作者讨厌母鸡,还因为它——(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爱炫耀)
(二)体会作者对母鸡尊敬之情。
1、过渡:正因为这只母鸡无病呻吟、欺软怕硬、爱炫耀,所以作者对它心生讨厌。让人如此讨厌的母鸡,等到它有了鸡雏之后,作者为什么又不敢再讨厌它了?
2、课文中有一段话已经明确告诉我们了,看谁能以最快的速度找到?指名说。(第9段)
出示第9段:
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3、齐读第9段。读后思考:作者用哪些词来评价母鸡?把这些词语圈出来,读一读。(交流后板书:负责、慈爱、勇敢、辛苦。)
小结:是啊!这是一只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母鸡。
4、请你从课文5至8自然段中,重点选择其中一个自然段,细细地品读,找一找文中的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了母鸡的这些特点?待会儿咱们一起交流。
5、指名学生交流:你选择了哪个自然段?你找到了哪些词语?从这些词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6、是呀“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就必定是一位英雄。”所以——学生接读: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7、老舍先生不敢再讨厌母鸡的背后,正是对这只鸡母亲的敬重。因为: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四、引导学生感受母爱,学会感恩。
是啊,母爱是伟大的,母爱永远不会枯竭,它永远陪伴在我们身边。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
1、在平时的生活中,妈妈是怎么关心、照顾你的?你又是如何报答妈妈的?
小结:这就是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动物如此,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同学们,其实你们的母亲也都是英雄。让我们全体起立,怀着敬意一起读读这一段话吧!齐读第9段。
应山小学赵文燕
课后反思:
教完这节课,我感觉很成功。
(一)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这篇课文分为两大部分,一是作者讨厌母鸡,二是作者不感再讨厌母鸡了。课文脉络十分清晰。让学生紧紧围绕课文中的这两句话,自读课文,划出课文中的相关语句,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如在感受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特点时,学生找到“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的身边来。”感受到母鸡的负责。“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似的,他自己却消瘦了许多。”感受到母鸡对鸡雏的关心。“假若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把他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感受到母鸡很勇敢……这样的学习,谁能说学生不是在进行自主学习?
(二)和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进行母爱教育。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母爱的伟大。
教师创新教案范文大全四年级篇17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数游戏等活动,学会用方程解答简单的应用题。
2.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教学重点
学会用方程解答简单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
学会用方程解答简单的应用题。
教学步骤
活动:创设情境,建立模型。
1.猜数游戏。
今天我们来做游戏,把你心里想的数乘2,再加上20,等于多少?
通过做猜数游戏,引起用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
2.等于80。猜猜我想的数是多少?
3.你想的数是30。
4.你是怎么猜到的?
5.学生交流,解决。
6.学生汇报。
7.如果淘气想的数为x,那么
2x+20=80
2x+20-20=80
2x=60
2x÷2=60÷2
x=30
引导学生解方程与等式性质结合。
8.同桌共同玩猜数游戏。列方程并解答。
9.通过刚才游戏,你们有什么收获?
练一练。
1.按照笑笑的规则和同伴做猜数游戏,并列方程解答。
解:设这个数是x
4×x+10=90
4x=80
x=20
心里这个数是20。
生独立完成。
2.列方程。
(1)3x+6=15
解:3x+6=15
3x=9
x=3
(2)4x-2=26
解:4x-2=26
4x=28
x=7
(3)8+x=20
解:8+x=20
x=12
3.看图说一说等量关系,再列方程解决问题。
解:3x+48=234
3x=186
x=62(元)
课外拓展。
每天修x米,
5x+500=2500
x=400
教师创新教案范文大全四年级篇18
学习目标:
1、正确书写“肺”;理解积累“撕心裂肺”
2、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联系已有经验,针对重点词句提问。
3、能独立简要概括华佗行医过程中的两件事;通过研读描写华佗心理活动的内容感受他时时处处为病人的疾苦着想,感受他高尚的医德。
4、了解文章选材、详略安排与所要表达的主旨之间的关系;初步感受文章段落衔接的上的特点。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预习:
1、针对课题进行提问,带着问题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读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说说你对华佗有了哪些了解。
教学过程:
一、揭题,检查预习,疏通课文大意,初步了解文章人物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检查预习
(1)出示预习要求1生根据对课题所提的问题,说说读文后了解到的内容。
师结合板书:华佗正音华
(2)出示预习题2生交流师板书:神医医术高超指导朗读课文第一节、最后一节二、学习课文所写两件事例,品读人物心理活动,感受人物精神,体会作者选材用意。
1、联系旧知,质疑师:《起死回生》这篇课文是通过一件什么事情来使我们感受到扁鹊的医术高明?这篇课文一开头也告诉我们华佗医术高明,被人们称为“神医”,可下文呢?你有什么疑问?
学生质疑,教师归结为:作者为什么选取这个材料?
2、学习课文重点段落,练习根据表格简述主要内容,感受人物精神。
(1)默读课文2—7节,对照表格,概括两件事主要内容。
(2)交流,师指导书写“肺”,理解“撕心裂肺”
(3)指导学生将心理活动的句子改为间接叙述
(4)学习写心理活动的句子,感受人物精神板书:医德高尚想着病人的疾苦
3、引读2—7节,加深认识
4、体会文章选材用意,释疑。
(表面上看文章所选的材料与“神医”没有什么关系,其实,从更深层次上来说他告诉了我们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神医”。因为他医德高尚,时时刻刻想着病人的疾苦,所以才会不断钻研,使自己的医术越来越高超,他的名字才会刻在老百姓的心中,老百姓才会敬佩地称他为——“神医”。)
三、学习课文第8小节,体会“处处、时时”等词语作用,进一步感受人物精神
1、引读课文第八节,引导质疑引导归结为:课文为什么详写发明麻醉剂的原因,却把事情的经过部分一笔带过?
2、出示华佗麻沸散药方,感受发明麻醉剂艰辛
3、讨论、释疑师小结: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写人的文章重在表现人物的特点。人物形象已经树立,在篇幅有限的情况下,作者就把经过部分略写了。
四、总结全文、了解文章上下文连接上的特点
1、师总结全文
2、出示“然而”,引导学生关注文章节与节之间连接上的特点师小结: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可以使文章的结构更紧凑,上下文的连接更顺畅、更自然。
板书设计:
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
华佗“神医”医术高超医德高尚时时处处想着病人的疾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