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教案模板 > 优秀教案 >

六年级语文教案2023

时间: 新华 优秀教案

六年级语文教案2023篇1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你到过草原吗?在电影、电视中见过草原吗?作者用他的亲身经历,向我们介绍了草原的天,草原的地,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们。读读课文,想想作者笔下的草原是怎样的景象?(让学生初步感知)

二、检查预习

1、读生字词: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学生互相提示易读错和易写错的字。

3、学生互相解词:

渲染: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涂抹画面,使它分出层次,以加强艺术效果。

拘束:过分拘束自己,显得不自然。

襟飘带舞:衣襟和裙带迎风飘动。

三、默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1、读课文,按照作者进入草原的顺序,说说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板书:初见草原——迎客——待客——话别

2、小声读课文,想象作者笔下的草原是怎样的景象?

3、默读课文,画出你认为写得美的句子和不理解的句子。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熟读课文,思考课后问题。

六年级语文教案2023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文中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结合学生亲身经历,体会“我”童年生活的有趣与快乐。

4、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我”童年生活的有趣与快乐,感受少年真挚的情怀。

2、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积累好词佳句。

【设计理念】:

教学时,让学生通过“读”、“想”、“品”、“悟”,感受“我”童年跟祖父学诗的快乐时光。首先让学生默读静思,在文字中找出能体验“我”快乐的语句,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来体会“我”的童真、顽皮、可爱与快乐。再读课文,找出“我”跟祖父学诗感觉如此快乐、有趣的原因,经教师指导朗读体会后,在说说你觉得爷爷是一个怎样的人?最后回到本文作者萧红身边,了解她的经历,体会她今天能走上文学之路,是与祖父教她吟诵古诗有着密切联系的。以此激发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瑰宝——————古诗,自觉在课外多读、多积累古诗。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学习文中生字词。了解作者萧红,初步感受文中的“我”跟祖父学诗的有趣与快乐。练写文章中的生字,提醒学生写字姿势要正确,养成好的写字习惯。)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上文,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了解到“我”跟祖父学诗很开心,快乐。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近祖父身边,和萧红一起跟祖父学诗吧!

二、感悟快乐

1、请大家默读全文,思考:你从哪儿体会到我的快乐?用笔勾画出相关语句,并写下自己的点滴感受。

2、引导学生抓住以下片段去理解体会。

预设:

师:谁愿意把你体会到的快乐和大家交流交流?

生:我从“早上念诗,晚上念诗,半夜醒了也是念诗……念困了再睡去。”体会到了“我”学诗的快乐。

师:能说说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吗?

生:我从“早上”、“晚上”、“半夜”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体会到作者很爱念诗,而且很勤学。

师:请你想象一下,小萧红在“早上”“晚上”“半夜”念诗时,她会想些什么?又会做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想象萧红的内心,她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生:我还从“念困了再睡去”可以看出作者是多么喜欢念诗。

师:你们很会读书,能通过你的朗读把作者学诗的快乐表达出来吗?

(生朗读此部分)

师:同学们,听了他的朗读,你想说点什么呢?(生评价)

师:你来试试,读出你的体会吧。(生读)

师:让我们一起来朗读这一段,看看老师能不能从你们的朗读体会到作者很爱诗、勤念诗。(生齐读)

师:你还从哪可以体会到“我”的快乐呢?

生:我还从文中的“我”大声喊诗体会到作者的快乐。

师:她为什么要大声喊?

生:因为她觉得那诗念起来很好听,所以很高兴地跟着祖父大声喊。

师:请默读课文,找出能表现“我”大声喊的关键词句,读一读,体会“我”的快乐

(引导学生找出“跟着喊”、“比祖父声音大”、“房盖被你抬走了”、“照样地喊”、“乱叫”、“瞎念”等体会“我”大声喊诗的自在与快乐。)

生:我还从“很好听”、“真好听”、“多好听”、“越念越觉得好听,越念越有趣味”这些词句中体会到“我”喜欢听,而且,觉得好听就学,不好听则不学。

师:诗读起来真的有这么好听吗?想想你们平时是怎样学诗的?有这样的感受吗?

师:怎样读诗才好听呢?让我们也像小萧红那样好听地读读这两首诗吧!

生:我还觉得文中的“我”跟祖父学诗时心情很好?

师:你怎么体会到的?

生:我从“高高兴兴跟着喊”、“笑了一会儿”、“我很喜欢”、“更喜欢的”、“满口的大叫”、“得意极了”这些词句中体会到“我”学诗时心情非常好。

师:你来读读这两首诗,读出“我”的喜欢、开心、得意之情。(练读、指名读、分组赛读、齐读)

(教师在引导学生交流体会时,可引导学生联系自己学诗时的情景,想想自己是怎样学诗的,有什么样的体会来进行朗读指导。)

师:从你们找出的语句和从你们的朗读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儿时萧红跟祖父学诗是多么有趣,多么快乐啊!学到这,儿时的萧红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你能用恰当的词语来形容形容吗?(天真、顽皮、可爱、爱学习、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等)

三、感悟宽容与慈爱

1、认真再读课文,想想:“我”跟祖父学诗为什么会觉得如此有趣,如此快乐呢?

2、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边读边做记号。然后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体会。

预设:

生:“我”念诗大声喊时,母亲要打我,而祖父只是很幽默地警告我说:“房盖被你抬走了”。虽然祖父实际上也是在批评,但是我还是觉得很开心。所以“我”跟祖父学诗觉得很有趣。

生:跟祖父学诗“我”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每当祖父教我一首新诗,开头我觉得好听,我就学,不好听,就不学,祖父总是依着我,直到我满意为止。

生:当“我”不高兴时,祖父就赶紧让“我”念“我”最喜欢的诗,一念,“我”又高兴起来了。所以“我”跟祖父学诗是快乐的。

师:你们很会读书。你觉得“祖父”是个怎样的人?(幽默、宽容、慈爱……)

(抓住“常常警告我说……”“每当祖父教我一首新诗,开头我若听了不好听……我还是不要”“祖父一听就笑了”“看我还是不高兴,他又赶快说……”等体会祖父对“我”的宽容与慈爱。)

师:因为祖父的幽默、宽容、慈爱,让“我”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全凭“我”的兴趣去快乐地学诗。现在我们来读一读“我”与“祖父”的对话部分,选择你喜欢的角色,在小组里练习读一读,联系你们平时学诗的经历,读出“我”学诗过程中的特别感受和“祖父”的宽容与慈爱、风趣与幽默。(分角色读)

4、读读这些句子,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出示句子:

“祖父念一句,我就念一句”

“念了几十首后,祖父开讲了”

“但从此再读新诗,一定要先讲的,没有讲过的也要重讲。”

通过这些句子,让学生体会到祖父教诗的方法是不断变化的,以“我”的兴趣为主,用他的宽容与慈爱,幽默与风趣引导“我”,启发“我”学习《千家诗》,让“我”的童年生活充满快乐。

5、教师小结学习内容

四、拓展:积累诗句,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1、古诗文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请把我们课文中涉及到的诗句完整地读一读,让我们也读得越来越好听,越来越有趣吧。

2、学生比赛诵读平时积累的诗句。

3、联系实际,说说你平时是怎么学诗的?与文中“我”学诗经历作比较,有什么体会?

师小结:萧红现在走上文学之路,与儿时跟祖父念诗、诵诗是有着密切关系的。让我们课外也多读一些诗句,多积累一些诗句,让我们的童年充满诗情画意,让我们的童年更丰富、更快乐,而且这样会让我们受益终身的。

六年级语文教案2023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懂得与其他生命互爱互助,和睦相处。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揣摩作者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懂得与其他生命互爱互助,和睦相处。

教学难点

揣摩作者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教学准备:收集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发生的真情故事。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在以往的文学作品以及你的生活经验中,狐狸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学生简单谈对狐狸的印象。)

那么,通过昨天对24课的预习,狐狸又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请用一两个词或一句话说一说。

2、是什么让同学们对狐狸的印象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我们一起学习课文《金色的脚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声自读课文及阅读提示,读准字音,读通语句,了解故事大意,并勾画出重要提示。

2、认读生字词,检查预习情况。

3、汇报初读情况

(1)本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2)“阅读提示”对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

(出示要求1、快速阅读课文,思考①老狐狸为了救小狐狸都做了些什么?②狐狸一家和正太郎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交流读后的感受。)

三、自主探究,讨论交流

1、根据自学要求独立思考,勾画圈点作批注;思考完毕可与小组同学交流。

2、集体讨论交流:

(1)狐狸为了救小狐狸都做了些什么?(老狐狸—俩设“调虎离山”之计营救小狐狸;老狐狸深入“虎—”做窝喂养、营救小狐狸。)

老狐狸营救小狐狸的过程中,哪些情景最让你感动?(通过交流,朗读,体会动物之间

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歌颂爱的伟大。)

(2)狐狸一家和正太郎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脚印”为题?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进行探讨。

“金色的脚印”表面意思是阳光照耀下,印在雪地上狐狸的脚印。

深层次看,“金色”一般用来形容那些十分珍贵、有意义或值得纪念的东西,在这里指狐狸一家得到人们的关心而团聚,又开始了它们美好的生活;这脚印,不仅包含着狐狸一家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以及它们对人类的友善,也包含着人类对其他生命的珍重与爱护。

3、教师小结:动物是可爱的,友好的,更有感情的。当人类施惠与它们时,它们会全力报答人类对它们的爱护和尊重。当动物对人类流路感情时,一点也不亚于人类对人类流露的感情,而这份感情更让人感动和珍惜。

四、课外延伸,升华主题

六年级语文教案2023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及新词。

2.能给课文划分段落,列出简要提纲。

3.知道课文是怎样写出黄河象骨骼化石完整的特点的。

4.了解科学家假想的黄河象骨骼化石的形成过程及假想的根据,激发想象力,产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提高保护国家文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科学家假想的黄河象骨骼化石的形成过程及假想的根据,激发想象力,产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提高保护国家文物的意识。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第四部分,发掘时人们看到的和想到的。

教学方法:自学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布置学生按照要求预习,收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去过北京自然博物馆吗?那里有一具古代黄河象的骨骼化石。那么这具象化石到底什么样?它的来历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来一起学习第16课“黄河象”。(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自读生字新词,从音形义三方面说说应该注意的问题。

2.投影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1)字音易错的:

蒿草末端椭圆砾石扑踏扑踏折磨

(2)说说怎样记住下面的字:

炙(上面是“月”的变形,用火烤肉就是“炙”)

蒿(与草有关系,是草字头。)

椭(不要把三部分的顺序搞错。)

(3)区分字义:

“趾”和“指”。“鸵”和“驼”。

3.检查读书情况。

(1)两人一组轮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要求读正确、流利,然后互评。

(2)指名读课文,学生从正确、流利两方面评议。

三、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科学家假想黄河象骨骼化石的来历。)

2.课文可以分为哪几部分呢?默读标画。

第一部分(1):写黄河象骨骼化石的样子或特点。

第二部分(2-8):写科学家假想了黄河象骨骼化石形成的过程。

第三部分(9):简要地写出地壳的变化。

第四部分(10):写发现和发掘黄河象骨骼化石时人们看到的情景以及科学家的想象和推想。

3.课文分成了这四部分,这四部分又组成了这样一篇结构完整的课文。这几部分;也就形成了文章的框架。如果将每部分内容再精简一下,就可以列出课文的提纲了。

4.学生尝试自列提纲。

5.互相修改。

6.集体交流。

第一部分:陈列化石

第二部分:假想来历

第三部分:地壳变化

第四部分:发掘化石

列提纲能够帮助我们理清文章的脉络,培养我们的理解概括能力。

四、学习第一段。

1.课文的第一段向我们介绍了黄河象骨骼化石的样子。想看看吗?

2.投影出示:请看图,站在面前的这个黄河象化石给你怎么样的印象?(高大)仅仅是高大吗?(完整)

3.黄河象的骨骼化石是怎样高大完整呢?读读书。

a.这具大象骨架高4米,长8米,除了尾椎以外,全部是由骨骼化石安装起来的。(结合生活实际想象。可与教室的长、高进行比较。)

b.前端是三米多长的大象牙,接着是头骨和下颌,甚至连很难发现的舌骨也保存着。

c.在100多块脚趾骨中,连三四厘米长的末端趾骨也没有失掉。

d.古代黄河象的骨架能够这样完整地保存下来,在象化石的发现是很少见的。

理解之后对照书中插图,找一找,指一指。

4.课文是怎样写出黄河象骨骼化石完整的特点的呢?再读一读你找到的句子。

学生很容易发现运用数字说明的方法。但运用逐层递进的关联词语来介绍特点这种方法不容易发现。可以出示投影:

读下面的句子,想想括号中的词语有什么作用?

A.这具大象骨架高4米,长8米,(除了)尾椎以外,(全部)是由骨骼化石安装起来的。

B.前端是三米多长的大象牙,接着是头骨和下颌,(甚至)连很难发现的舌骨也保存着。

C.在100多块脚趾骨中,(连)三四厘米长的末端趾骨也没有失掉。

5.黄河象的骨骼化石如此高大、完整,请你们有语气地读一读。

6.(再看图片)看着这具化石的样子,你有什么想了解的?

7.学生自由提问。师引导提出:黄河象化石是怎样被挖掘出来的?为什么能被保存得这样完整?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学习第一自然段的环节安排在第二课时的学习最后两个自然段之后)

第二课时

一、回顾质疑,导入新课:

古代黄河象的化石能够这样完整地保存下来,在象化石的发现是罕见的,人们是怎样发掘的呢?请快速、轻声地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找出答案。

二、学习最后两个自然段

1.生回答怎样发掘的。

2.象化石被挖掘出来时是什么样子的,请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

3.待学生找到后,师出示句子,生齐读这句话。

师板书:斜插沙土脚踩砾石。

4.师提问:文章开头向我们介绍了象化石的特点和样子,结尾介绍了象化石的发掘和刚发掘出来时的样子,那么中间部分介绍了什么呢?

5.生答:科学家假想黄河象化石的来历。板书:假想来历。

三、学习第2—7自然段

1.师问:什么是假想?(假设、想象)

2.师:对于发生在几百万年前事,我们现代人根本不可能亲眼所见,也不可能找到现成的资料查询,人们只能根据一些历史性的东西来进行想象、假设。那么,科学家是根据什么来想象、假设黄河象化石的来历的?

3.科学家们是依据什么假想的?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默读全文,找出科学家假想的依据并画出来。(从它站立的姿势……保存得这样完整。)

4.再读读这些句子,想象科学家依据发掘场地及黄河象骨架站立姿势,是怎样假想的?为什么这样假想?

A.有沙土和砾石,假想到什么?(此处曾经是河;脚踩砾石说明是失足落水。)

B.大象为什么会失足落水、陷进淤泥里呢?科学家们又是怎样假想的?(大象干渴,到此处找水喝。)

C.大象是耐渴的动物。由大象干渴又推想到什么?(天气极为炎热。)

5.科学家是这样假想的,文章又是怎样写的呢?(天热——干渴——喝水——失足落水)

6.指导细读:科学家们是怎样假想黄河象“热”、“渴”、“陷”的呢?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认真读第二段。

重点点拨:

(1)热:

投影:一条弯弯的小河缓缓地向东南流去。

由这句话大家想到了什么?(水流缓,有淤泥沉积)

(2)渴:

从老象走路的样子、神态动作看出大象极其干渴。

(3)陷:看看这一部分用了几个“陷”字?

石头往下陷(大象体重,承受不住)

淤泥陷(重心前倾,淤泥承受不住)

挣扎陷(疲劳干渴,没有力气挣扎。)

为什么写它脚踩砾石,抬头呼救,结合上文理解。

四、引导推想、创新:

科学家们依据这具高大、完整的化石姿态以及出土时看到的样子,进行了科学的推测。大家同意这种推想吗?对这种推想的每一个情节你有不同意见吗?如果有,说说看,说出这样推测的依据。

五、了解文章记叙顺序:

1.看看这篇文章是怎样连段成篇的?

2.还可以怎样连段成篇?(发掘——样子——假想——变化)(按事情发展顺序)

3.本文的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连段成篇?(引人入胜、激发读者兴趣)

六、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有关黄河象的文章。科学家们即生动又合理的想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说每一个古生物化石中,都蕴含着深奥的科学道理。如果你感兴趣可以找来这方面的资料读读,也可以推荐给老师和同学。

板书设计:

16黄河象

骨架的样子---假想来历---发掘化石

炙烤

高大↓斜插沙土

完整干渴脚踩石头

陷进

化石

六年级语文教案2023篇5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会认4个生字,会写8个字,掌握难认难写字。查阅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词章《清平乐·六盘山》,体会这首词饱含的革命豪情。

4.通过学习课文,体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使命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生活和学习心态。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会认4个生字,会写8个字,掌握难认难写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体会《清平乐·六盘山》这首词饱含的革命豪情。体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使命感。

教学难点:

理解词章《清平乐·六盘山》。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生活和学习心态。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词语卡片、课文朗读录音、课文插图、红军长征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课题。

1.还记得第九课辛弃疾写的那首《清平乐》吗?我们一起来背一背:“茅檐低小……”

2.“清平乐”是个词牌名,它表示填词的平仄、韵律、节奏格式。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也是这样的词牌。

3.板书课题:21.清平乐·六盘山

4.读课题。你明白了什么?《清平乐·六盘山》是一首词。以“清平乐”为词牌名,“六盘山”是这首词的题目。

5.这首词是谁在什么时候写的?是什么意思呢?六盘山又在哪里?学了这篇课文,同学们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一边看课文一边听课文录音。

2.听了这篇课文,你了解了些什么?(《清平乐·六盘山》是毛泽东在1935年9月带领红军第一方面军翻越六盘山时的有感之作。正式书写是在1935年12月。)

3.自由读课文。

4.自学生字及词语。可边读课文边将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画记出来,借助课后的生字表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也可以先读课后的生字,读准字音,再读课文。如果课文中除了生字还有不认识的字,可请教同学或老师。

5.同桌互相听读课文,将课文读准读通,交流对课文中词语的理解。

6.检查生字读音。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缨、缚、梁、眺、陕、诵

(2)交流难点字的识记方法。“缨、缚、梁、眺、陕、诵”六个字可以用与形近字相比较的方法识记。

缨——樱缚——搏梁——粱

眺——跳陕——峡诵——通

读准后鼻音字:缨、梁

三、再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

1.将生字放回到课文中,读一读课文中的词语。

长缨山梁陕北缚住

谈古论今天高云淡红旗漫卷瓦窑堡不朽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3.检查评价,请学生朗读这篇课文,引导学生适时评价。

4.多读几遍,讨论疏通词句。

在黑板上画简笔画帮助理解“山梁”。

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眺望、吟诵。

交流搜集的长征资料,理解“第一方面军”“六盘山”“会师”“瓦窑堡”“陕北革命根据地”等词。

5.课文有几个部分,主要写了什么?(第一部分是毛泽东写的词《清平乐·六盘山》,第二部分是介绍这首词产生的过程。)

四、指导学生写字。

1.观察本课要求会写的8个字,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梁”字上部的点画较多,注意写好。

眺:左边是“目字旁”,不要写成“日”。

朽:与“巧”比较识记。

2.自由书空写一写。

3.将每个字描红一个,临写两个。写完后,同桌互相评价。

五、作业设计。

1.把这篇课文读流利,读给家人听。

2.用本课的生字做词语卡片。

3.找找长征的故事,读一读。

六年级语文教案2023篇6

《一个这样的老师》教案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2、理解课文中怀特森老师的做法,懂得在学习中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要有科学的怀疑精神。

3、学会“觑、黠、抿”3个会认字和“凯、觑、黠、抿、轿、惕”6个会写字,掌握“面面相觑、狡黠、抿嘴、小轿车、警惕”等词语。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学习中要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要有科学的怀疑精神,用事实,用科学的方法纠正错误,坚持真理。

教学难点:理解怀特森老师的做法,并认识到其中的价值。

教学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易读错的音:“觑”读“qù”,不要读成“xū”或“qū”;“抿”字读三声,不能读成二声。

﹡易写错的字:“觑”字,书写时,左边的“虚”字下面的“业”字,最后一笔“横”改成“提”;“黠”字左边的“黑”字也有变化;“凯”字右边的“几”不要写成“凡”。

﹡理解字词:

二、通读全文,了解主要内容。

怀特森老师在第一节科学课上,给“我们”讲了一种叫凯蒂旺普斯的动物。第二天测验,每一个同学的试卷都不及格。老师给“我们”解释了不及格的原因,并希望“我们”从这件事上学到点什么。逐渐地“我们”在怀特森老师的课上学会了探索,学会了“新怀疑主义”的学习方法。

三、理清文章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1——11):怀特森老师给“我们”上课。

第二部分(12——14):怀特森老师给“我们”带来的影响。

四、默读全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预设:

1、怀特森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他与别的老师有什么不一样?

2、我们测验不及格的原因是什么?

3、怀特森老师介绍的“凯蒂旺普斯”哪些地方有疑问?

4、怀特森老师希望我们从这件事上学到点什么呢?

5、为什么说上怀特森老师的课,每一节课都是不寻常的探索?

6、“新怀疑主义”指什么?我们是怎样学会“新怀疑主义”的?

7、文中两次提到“正视”有什么含义?

8、怀特森老师给学生带来怎样的影响?

9、“我们”对怀特森老师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

1、上节课我们结识了一位极有个性的科学课老师──怀特森先生,你们喜欢他吗?简单谈谈理由。

2、他的学生们对他的认识和理解是逐步加深的,这其中对他的情感也发生过一些转变,你能从文中找到“我”评价怀特森先生的句子吗?

3、学生默读全文,找句子,之后交流。

(1)我心中暗想,这回我遇到一位博学的老师了。——直接评价,表达了对老师的满意和喜爱;

(2)这种老师算什么老师?——间接评价,言外之意是他不配做老师,更不是一个好老师,表达了对老师的不满;[小精灵儿童网站]

(3)我正视着他的眼睛,告诉他:“不,你错了。”——间接评价,表达对老师的崇拜和敬佩。

4、怀特森先生做了什么,让“我们”那么气恼?后来怎么又由衷地对他产生了敬佩之情呢?要解开心中的迷团,就需要我们去认真地读书,细细地琢磨。

二、深入学习,理解怀特森先生的做法。

1、假如你就是怀特森先生班中的一员,他的哪些做法让你觉得“这种老师算什么老师?”让你们大家那么气恼?默读课文,找到相关内容来回答——

“怀特森先生编造上课内容,有关凯蒂旺普斯的一切都是他编造出来的。这种动物从来没有存在过。”

“我是完完全全按照怀特森先生所说的写却得了个大大的红叉。测验不及格。”

“班里的每个人都没有及格,如果有一两个有困难的同学是正常的,但全班都不合格就说明老师的教学有问题了”

“我们试卷的零分是要登记在他的成绩记录簿上的。”

“开始老师的表现让我们都喜欢上了他,即使都得了零分也没对老师产生怀疑,可一切都是老师编造的,感觉老师是在捉弄我们。

2、怀特森先生是怎么对大家进行解释的?从他的言谈话语中你懂得了什么?出示文字,指读:

“难道你们没有想过吗?既然已经‘绝迹’了,我怎么可能那么详尽地描述它的夜间视力、皮毛的颜色,以及许多根本不存在的现象,还给它起了个可笑的名字,你们竟一点儿也没有起疑心,这就是你们不及格的原因。”

听了老师的一席话,你心里是怎么想的?——明白了老师为什么这么做……

3、经历了怀特森先生不同寻常的科学课,不仅对老师的认识加深了,情感变化了,还带给了我们怎样的变化?——

“新怀疑主义”

循规蹈矩潜心探索

绝对相信书本和持有怀疑态度用事实和科学的方法解决疑问,探索真理

4、这种变化是思想和意识上的巨大转变,它给带来的是什么?——

捍卫真理的勇气、探索真理的信心、独立思考的能力、对待学习和生活的态度……

5、大家是从哪感受到的?回到课文当中,把带给我们这么多思考和启迪的语句找出来,好好读一读吧!——自读,指读,齐读。

6、当我们能够对所讲的内容产生怀疑,当我们能够正视着老师们的眼睛,说出自己怀疑的理由,当我们能够潜心钻研,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阐述自己的观点,当我们探索中学习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之时,我们一定会想起曾经“捉弄”过我们的怀特森先生,那位与众不同的老师。在回忆当中,我们感受到了什么?——

感受到了老师的用心良苦,感受到了老师教学思想的独特。他是在用一种特别的方式教育我们,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都要有一种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科学的怀疑精神,并要学会用事实,用科学的方法纠正错误,坚持真理。

7、因此,当我的邻居惊讶地说:“那位老师不该这样捉弄你们”时,我正视着他的眼睛,告诉他:“不,你错了。”此时此刻,我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心里是一种怎样的情感?——被怀特森先生独特的教学方法所折服,对老师由衷的崇敬。

请大家带着这种情感说这句话。

8、学完这篇课文,不仅怀疑精神根植于我们的心中,怀特森先生——这样一位老师的高大形象,也在我们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这就是这篇课文带给我们的价值。

三、小练笔:选择其一写出自己的感受。

1、《我看怀特森先生》

2、《假如我是怀特森先生的学生》

6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