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教案模板 > 优秀教案 >

数学主题活动设计教案

时间: 新华 优秀教案

数学主题活动设计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尺子画角。

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

3、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

重点难点:

学生对于角的认识往往只是借助于实物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对角缺乏系统的认识,所以本课时的重点是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难点是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1、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数学王国图形家族成员中的几个成员,大家还认识它们吗?黑板上画的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学生回答)今天我们来认识图形家族中的另一个新成员:角,引入课题“角的初步认识”。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角的初步认识”。

2、老师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联系实际,引导探究

1、师:同学们对角一定都非常熟悉,(放PPT)让学生看图,这几个图形里都有角,同学们睁大你的眼睛看,这就是角。

放有关学校的情景图的幻灯片让学生找角。学生一一做答。

2、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找到了这么多角。

3、师:那么,我们现在身边是不是也有很多角呢?同学们找找看,(请学生来指一指。)学生回答:课桌的角、课本的角、门和窗的角等等。

4、师:同学们找了那么多角,那么角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呢?(放PPT)边放边说,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再放一遍,老师说顶点,边,边。然后板书:顶点、边、边。

5、师:我们都知道什么是角,也知道角的各个部分,那么角是怎么画出来的呢?同学们看大屏幕(放PPT),同学们看懂了吗?画角时,要先定顶点再画两条边。老师在黑板上再演示一遍。

6、仔细观察,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组成?(生答)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我们在表示角的时候,不能就这么点一下。看老师是怎么表示角的。(教师动作演示:一个顶点,两条边,再用手画)拿起你的小手,我们一起来指一指。现在,谁用这种方法来指一指这把尺上的角?(还有其他的角吗?)

7、师:想一想看,角可以怎么画?要注意什么?(学生回答)先画一个点,从这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成了一个角。请同学们照这个方法画一个,试试。把你画的角的顶点与边指给同桌看。(一生板演,反馈时指出顶点和边即可。)

8、比较角的大小,放两个同样大小的角,但是边不一样长,提问学生,哪个角大,同学可能要说,边长的那个角大(放幻灯片),老师问学生是不是边越长角就越大哪?同学们看到了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它开口的大小有关。

9、师:再画一个和刚才大小不一样的角。请你为自己画的角打分。

10、折角:让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纸折几个角,同桌比较一下大小。再用一张圆形纸折,看学生能否折出角,老师巡视、指导。

三、巩固拓展,课外延伸

1、师:刚才画了一个角,老师在这里再添一条线,现在这里有几个角了?(学生指,教师画弧。)

2、师:我这里还有一个长方形的图形,如果剪去一个角,请你猜猜还剩几个角?

3、师:你能告诉同伴们,今天你有哪些收获吗?

数学主题活动设计教案篇2

设计意图

最近我们班小朋友们对“比较”的游戏很感兴趣,比如在加餐的时候他们会说:“老师你看,我杯子里剩的牛奶比他的少,我快要喝光光了……”可以看出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比较”有了一定的认知,但是小班幼儿对于数量的比较,没有一定的方法,多数是通过直观的观察得来的。而一一对应的排序方法是比较物体多少的最简便、最直接的方式。结合小班幼儿“一日生活游戏化”的特点,奶牛和牛奶又都是孩子们所熟悉的事物,因此设计了“奶牛工厂”的游戏情境,引导幼儿通过游戏化的学习方式,初步感知“将两组物品变成一样多”和“一一对应比较两组物体多少”的方法。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将两组物品变成一样多的方法。

2.能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3.愿意玩“比较”游戏,感受数学游戏的乐趣。

重点难点

1.重点:能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与少。

2.难点:尝试想办法将两组物品变成一样多。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对奶牛的生活习性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奶牛吃草、产奶。对量的比较有初步的认知。

2.物质准备:奶牛、小草、栅栏图片、围裙、瓶子、盒子、盖子、音乐、黑板。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游戏引入活动。

教师扮演牛奶工厂的工人,说:我是牛奶工厂的工人,我们工厂制作牛奶,现在,许多的人都喜欢喝我们的牛奶,我都忙不过来了,邀请你们和我一起做牛奶,你们愿意么?

二、能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一)游戏情境一:牛奶工厂游戏背景

师:这里是农场,农场里有许多奶牛呢,奶牛最喜欢吃什么?一头奶牛吃一颗草,你发现了什么?奶牛和草比较,谁多?谁少?怎样变成一样多呢?

小结:我们增加一颗草,奶牛和草就变成一样多了。

师:这些小栅栏就是奶牛的家,一头奶牛住一间房子,奶牛和房子比较,谁多?谁少?怎么变成一样多?

(二)游戏情境二:小工人挤牛奶并拧上瓶盖1.师:快来,快来,小工人要去挤牛奶了

游戏规则:一头奶牛需要一个小工人帮忙挤奶

2.跟随音乐幼儿集体操作挤奶和拧瓶盖。

3.发现问题

师:小工人你们发现了什么?牛奶瓶都有盖子么?奶瓶和瓶盖比较,谁多?谁少?怎样做才能变成一样多了呢?

4.给“瓶盖厂”打电话增加瓶盖,牛奶瓶和瓶盖就变成一样多了。

(三)游戏情境三:将牛奶装入牛奶盒

1.出示牛奶盒,请幼儿将牛奶一一对应装入牛奶盒。

2.引导幼儿发现多出一瓶牛奶或者少一个牛奶盒,思考将两组物品变成一样多的方法。

三、幼儿之间相互送牛奶,将牛奶和包装盒一一对应变成一样多。

活动总结

对实现教学活动目标及幼儿发展的反思:孩子们在牛奶工厂的游戏中,通过由浅入深的三个游戏,逐步感知了一一对应比较多少的方法,并学习了通过这种方法去解决现实问题。

对教学方法和活动特色的反思:游戏法;通过“牛奶工厂”游戏情境,幼儿扮演小工人角色,在游戏操作中亲身感知、体验、尝试,最后解决问题,获得“一一对应”比较多少的数学经验,活动内容来源于幼儿生活,游戏情节贯穿整个教学活动,幼儿在游戏中感知、游戏中学习、游戏中发展。

对游戏情境及游戏材料投放的反思:

1.游戏背景创设:通过一系列连贯的情节和操作材料,为幼儿创设“牛奶工厂”的情境。

2.游戏氛围创设:角色扮演;教师和孩子们扮演小工人,教师通过夸张的语言和肢体动作营造游戏氛围。

3.游戏材料创设:为幼儿提供人手一份的游戏操作材料,孩子们在游戏中亲身感知、尝试、操作,学到“一一对应”比较多少的方法。

过程反思:在拧瓶盖的环节中,由于幼儿之前没有足够的经验准备,导致孩子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操作起来稍有难度,因此要求老师在活动开始前充分了解幼儿的能力水平,做好前期经验的准备。有个别孩子在一一对应比较多少的时候,会直接用看的方式,很快速的说出答案,幼儿在铺垫前期经验的时候,教师要着重引导幼儿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玩游戏比较物体的多少。

数学主题活动设计教案篇3

活动准备

1、每人一套操作材料(大矿泉水瓶、小矿泉水瓶、椰奶瓶、旺仔牛奶瓶)。

2、事先设置好表演情境。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学习在同一平面上比较两个物体的高矮。

设置表演情境。请两个小朋友比高矮,甲站在地板上,乙站在椅子上,问:他们俩究竟谁高,谁矮呢?这样能比出高矮来吗?为什么?鼓励幼儿充分讨论。

教师小结:比较高矮时,俩人必须都站在同一平面、同一高度上,这样才能比较出谁高谁矮。

幼儿示范正确的比高矮方法。

2、引导幼儿发现高矮是通过比较而来的。

请一个比前面二个小朋友更矮的小朋友上来与他们比高矮,问:怎么一会儿说这个小朋友矮,一会儿又说这个小朋友高,到底他是矮还是高呢?

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得出结论:说一个人是高还是矮要看他和谁比。

3、引导幼儿不受物体大小、形状的影响,按高矮给物体排序。

指导语:一天,几只瓶子在一起吵吵嚷嚷,它们想出去走走,可是不知道该

怎么排队,现在请小朋友都来帮它们排排队,排好以后要说说你们是怎么给它们排的队。

4、幼儿通过自身参与,进一步体验物体的高矮是比较出来的。

玩游戏《比高矮》:将幼儿分成几个小组,选出每组最高的小朋友,再派出来比赛,选出全班最高的小朋友,颁发奖牌,并鼓励小朋友,多吃饭菜、多运动,才长得高。

活动延伸

带领幼儿观察幼儿园的房屋、树木、运动器械等,并比较它们的高矮。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及比较判断的能力。

3、引导幼儿学习比较高矮,知道高矮是通过比较而来的,学习在同一高度平面上比较高矮,并能按高矮给物体排序。

数学主题活动设计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感知4以内的数量,能手口一致地点数数量4的实物。

2、能认真观察、寻找事物中有关4的数量3、能大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PPT《小熊的生日宴会》

操作材料:每人一个礼物盒图片,苹果、花、气球大图片。每人一件参加生日会服装,配饰(纽扣,口袋,小花若干)活动过程:

一、导入:

讲述故事,引出主题数量--4师:教师出示课件,你看到了什么?蛋糕,原来今天有人过生日呀,是谁呢,一起来看看。小熊几岁生日呢,你怎么知道的。

2、数蜡烛,(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手举起来)1、2、3、4,4支蜡烛

二、一起帮助小动物寻找数量为4个的物品,进一步感知数量4师:(小兔子、小老鼠、小牛、小猪)好多小动物们都想参加小熊的生日宴会,小熊对大家提出了个要求,我们来听一听小熊是怎么说的。

1、寻找小牛身上的数量4师:发现小牛手上有4个气球

2、寻找小老鼠身上的数量4师:发现小老鼠手上有4朵鲜花

3、寻找隐含在小兔子的数量4,蝴蝶结上有4个蓝色的小圆点小结:这些小动物身上都有数量4。瞧,小牛手上有4个气球,小老鼠手上有4朵鲜花,小兔子身上有4个蓝圆点。所以他们都能去参加小熊的生日宴会。

三、帮助小猪准备数量为4的礼物

1、为小猪解决困难师:你们看小猪它也很想去,可是它身上没有数量4,怎么办呢?

2、师:猪妈妈帮小猪想了一个好办法,可以给小熊送礼物,猪妈妈帮小猪准备了3个礼物,苹果,香蕉,西红柿自己来数一数找礼物,按小熊的要求,挑选数量为4的礼物,将手中的礼物盒贴在数量为4的礼物下(苹果2个,花3朵,气球4个)

3、与幼儿一起手口一致的数,苹果,花,气球的个数、检查幼儿有没有将礼物盒贴对,并纠正。

师:小猪很高兴的带着礼物去参加生日会,谢谢小朋友们的帮忙四、参加小熊的生日聚会,进行装扮师:小熊看到自己的好朋友们都来了,非常高兴,你们想不想参加小熊的生日宴会?老师为你们准备了漂亮的服装,可这些衣服上都是空空的,我为女孩子准备了贴在裙子上的小花图案,为男孩准备了贴在马甲上的纽扣或者口袋,你们还记得小熊的要求吗?要贴几个才能参加生日宴会呀?我们一起来装饰衣服吧!

五、结束:参加小熊的生日宴会

1、让我来看看你们打扮的漂不漂亮,我请小朋友来介绍一下,你给自己装扮了什么,请你数一数有几个。起立,转身给后面的爸爸妈妈看看,我们能不能去参加小熊生日聚会呢?

2、听,宴会就要开始了,我们一起跟着音乐跳起来,去参加宴会吧

数学活动:《我会收玩具》

设计意图:

遵循幼儿教育"玩中学,学中玩"的教育理念,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兴趣需要我选择以玩具来贯穿本次活动。玩具是幼儿非常喜欢、熟悉的物品,直观形象,幼儿又乐于操作。将数学抽象的分类概念通过玩具变得形象、具体。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认识各种玩具,感受玩具带来的乐趣。

2.根据图标将相同名称的玩具摆放在一起,初步感知物体的共同属性,尝试将玩具进行分类。

3.培养幼儿学习收拾整理的习惯。

活动准备:

布娃娃、积木、汽车玩具若干(幼儿人手一份),三个大小不一的礼盒,小兔头饰1个,布娃娃、积木、汽车标记卡各一张活动过程:

一、手指游戏。集中幼儿注意力,让幼儿感受活动氛围。

二、情景表演:小兔送礼物,认识各种玩具。

1.好朋友来电话了,教师接电话:"喂,你好,什么?你要给我们小二班能干的宝宝送礼物啊?······好,谢谢,再见!"手机铃声、打电话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及好奇心,也给幼儿带来一种真实感。

2.小兔出场,送礼物-玩具。

这个环节主要是激发幼儿的兴趣,体验收到礼物的快乐心情及培养幼儿学会友好、懂礼貌的习惯,渗透了语言领域及常规教学。遵循幼儿教育"玩中学,学中玩"的教育理念,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兴趣需要我选择以玩具来贯穿本次活动。玩具是幼儿非常喜欢、熟悉的物品,直观形象,幼儿又乐于操作。将数学抽象的分类概念通过玩具变得形象、具体。

3.揭示礼盒秘密,认识各种玩具。

师:"小兔送来了几盒礼物啊?""这三个漂亮的盒子里面放的是什么礼物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为了激发幼儿的兴趣,我将三个大小不一的礼盒装饰的非常美观、漂亮。既要发展感知觉又要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探索能力,所以我特意设计第一个盒子里放布娃娃,通过触摸觉让幼儿具体感受并说出"软软的",同时也让幼儿产生探究事物的兴趣及想像力。而第二个盒子我是请幼儿直燥,注意力很集中,兴趣浓厚。

4.小结:三种玩具,三个盒子,同一种玩具都是放在同一个盒子里。为后面的玩具分类作铺垫。

三、游戏:玩具好朋友。请幼儿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做好朋友,玩耍。这个环节充分尊重幼儿的自主性,满足了幼儿的兴趣需要,贯穿了"幼儿是活动的主体,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玩耍"的理念。、四、送玩具宝宝回家1.教师边伸懒腰边说:"啊!好累啊!我们的玩具宝宝有点累了想回家休息了,请你们根据标记卡找到玩具朋友的家并送回去,好吗?"整个活动过程循序渐进,水到渠成。将生硬的直接教变为幼儿自主的发现式学习,知道玩具玩过之后要收拾整理,让幼儿了解拿过的东西用过之后要放回原处。

2.检查并小结:"今天,小朋友真能干,将玩具宝宝都送回了他们的家。玩具宝宝希望你们以后不管是在幼儿园还是在家里也要学会自己收拾,好吗?你看爸爸妈妈每天早上送我们来园,到下午,也要把我们接回家里,是不是?"抓住新生幼儿对家的依恋,体验自身感受,从而激发提升幼儿学会收拾,整理物品的良好习惯。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的设计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兴趣需要为出发点,以幼儿为主体。教师教态自然亲切、语言精练、主题突出、目标明确、流程清晰连贯、过渡自然。整个活动过程不管是幼儿还是教师都沉浸在快乐中是活动的成功之处。

数学主题活动设计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物体的大小顺序及排列关系。

2、能将5个物体按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排序。

3、体验操作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5条泡沫纸做的鱼;纸做的大盘子。

2、学具准备:“小熊的一家”。

3、《操作册》第2册第7-8页。

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

导入语。

教师:小朋友排好队,看看老师的脚和你们的脚有什么不同呢?

幼儿:老师的脚大,我们的脚小。

幼儿:还有老师穿的是绿鞋子,我穿的不是绿鞋子。

教师:嗯,你看得很仔细,请你来说一说,我和你的鞋谁的大谁的小呢?

幼儿:你的大,我的小一些。

教师:小朋友们观察的真仔细。请小朋友们站到线上来,跟老师一起脚跟挨着脚尖走线吧。老师说“大脚大”,你们就说“小脚小”,然后我们一起说“小脚跟着大脚走。”

2、集体活动。

(1)学习3以内物品按从大到小排序。

教师:猫妈妈今天要带领猫宝宝去河边钓鱼,看,猫妈妈真厉害,一会儿功夫就钓了这么多鱼。

教师拿出大小不同的3条鱼,提问:猫妈妈想把这3条鱼从大到小的顺序放在盘子里,小朋友一起来想一想,应该怎样放?

部分幼儿开始跃跃欲试,教师请个别幼儿到黑板前试一试。

幼儿甲采用实验的方法,第一次把最大的放在了前面,可是最小的放在了中间,看看发现不对,又调整为将最小的放在了后面。

教师:甲排得对不对?

幼儿:排对了。

教师: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能一次就成功把它们排好队?

幼儿开始在下面小声议论,有几个小朋友开始举手。

幼儿乙:可以先找最大的,再找最小的,把不大不小的放在中间。

教师:好,请你也到前面来试一试。

教师请幼儿乙到黑板前来用刚才说的方法排了一下,果然比刚才那位小朋友更快。

教师:按大小排队时,可以先找最大的和最小的,这样排起来更快些。

(2)学习5以内物品按从大到小排序。

教师:这时,小花猫也钓到了2条鱼,它也想把鱼放在这个盘子里,要把鱼放进去,鱼儿还是要按从大到小排队,这次要怎么排呢?我请小朋友来试一试。

幼儿丙到黑板前,分别把这两条鱼和前面的三条鱼比大小,然后放在盘子里。可是发现总是有一条鱼她不知道放在什么位置好。

教师:谁能帮助她?

幼儿丁到黑板前,把所有的鱼全放在一起,然后找出最大的,再找出最小的,但很快,剩下的三条他又不知道放在那里了。

教师:再请一位小朋友帮帮忙吧。

幼儿戊把剩下的三条又按先找最大的,再找最小的,最后放中间的排好队。这时幼儿丁把5条中最大的放在了最前面,最小的放在了最后面。

教师:小小鱼儿终于排好队了呢!你们看,这些鱼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排队的呢?

幼儿:从大到小。

教师:对,这5条鱼是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前面的总比后面的大,后面的总比前面的鱼儿小。

(3)学习5以内物品按从小到大排序。

教师:可这时候,那条最小的鱼儿不干了,它说它也要排在前面。

教师:现在我还是请小朋友来试一试,帮最小的鱼排在最前面,我们来一起把它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再排排队。

幼儿:好。

教师请幼儿到黑板前面来操作教具,这一次幼儿根据前面从大到小的经验,顺利地完成了排队的任务。

教师;按大小排队的时候,我们可以先找出最大的和最小的.,再找出剩下中最大和最小的,这样就能按顺序把物品排好队了。

教师:小熊看到小朋友帮猫妈妈排物品,他拿来了自己的手套、袜子还有鞋子,它也想请小朋友来帮忙把这些物品按大到小的顺序排一排。

3分组活动。

第一组:请将“小熊的一家”中的鞋子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第二组:请将“小熊的一家”中的袜子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第三组:请将“小熊的一家”中的鞋子按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的顺序排列。

4、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猫妈妈夸我们小朋友真能干,帮助她和猫宝宝做了这么多事。不过我们也很有收获,因为我们学会了两种排列顺序的方法:一种是从大到小,一种是从小到大。真棒!让我们伸出大拇指鼓励鼓励自己!小朋友回家后,也赶紧将家里的物品按大小排排队吧。

数学主题活动设计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进一步理解10以内数字的加减法的运算。

2、能准确地进行运算并能正确写出算式。

3、体验动脑筋思考解题的乐趣。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5、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城堡场景插图,车的图片,蝴蝶关相关图片,蚂蚁关相关图片,小白兔关相关图片,国王关相关图片,终极挑战关相关图片。

材料准备:画板、画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观察图片,引起幼儿的好奇。

这个城堡的名字叫快乐城堡,它里面有好多神奇的地方,小朋友们想进去看看吗?

请小朋友们坐着老师的车进去看看吧。

播放课件,理解10以内数字的加减法的运算。

1、指导幼儿进行闯关游戏:第一关“蝴蝶关”。

蝴蝶姐姐的花园里有什么?有多少只呢?一会又飞来了4只,现在有多少只?

小结:花园里原来有3只蝴蝶,飞来4只后,一共有7只蝴蝶。用算式表示是3+4=7。

2、指导幼儿进行闯关游戏:第二关“蚂蚁关”

小蚂蚁的小草坪上有什么啊?一共几块呢?可是吃了3块,还剩几块呢?用算式表示是什么?

小蚂蚁说要分给大家4块,那它还剩几块呢,用算式又怎么表示?

3、指导幼儿进行闯关游戏:第三关“小白兔关”

小白兔的园里种了什么?有几朵?可是采了3朵还有几朵呢,用算式怎么表示?

4、指导幼儿进行闯关游戏:第四关“国王关”

国王很高兴大家都来看他的城堡,他说成功通关会奖励我们好多礼品哦!

国王的城堡有6面小红旗,可是他想要9面,谁知道还要加几面才是9面小红旗呢?

5、指导幼儿进行闯关游戏:第五关“终极挑战”

看苹果对着的数字来写等式,请小朋友把答案写在纸上。

6、闯关结束

小朋友们都通过了全部的关,国王奖励大家很多礼物都放在了汽车上,我们一起开着汽车回家吧!

教学反思

在学习完10以内的加减法后,孩子们已对教材丰富多彩的知识呈现方式越来越熟悉,越来越喜欢了。我深深认识到把生活带进课堂,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能激起学习的兴趣,扩展思维的空间,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注意问题呈现多样性,激起挑战的欲望

解决问题,是课程标准提出的重要学习目标,怎样才能更好的落实教学目标,在教学中也作了深深的思考,真诚的感谢实验教材的编委,教材本身与安排上都注意了有层次的创设问题情境,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以教材为依托。平时教学中注意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问题呈现的多样化,例本案例的教学中,由学生创设情境后自主提出问题,创设一种游戏、挑战性的问题情境,生问、生答,更能激起学生的解决欲望。平时课堂上“你难不倒我”“我来考考你”都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问题解决的表现,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大家解决后,也注意人际化的情感教育。“对同学们的解答你满意吗?”“谢谢大家”,无一不透露出浓浓的情。平时结合课本的实际情景,常以第三人称的方式请小朋友帮助解决。

二、紧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供思维发展的空间

低年龄儿童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数学中的计算教学,以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这种过渡不能是跳跃式的,应该给孩子一根拐杖扶持。在低年级教学中,这根拐杖是十分有必要的,即创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相关的问题情境,通过直观的操作、观察,过渡到抽象的算式表达。有了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们才会更清晰地了解算式的计算过程,依次运算、条理清晰。所以低年级的教学中把数学还源于生活,在生活中找数学是十分有必要的。

三、计算教学中渗透实际问题,改变问题呈现方式

解决问题教学长久以来一直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项目,教材的精心编排我深深认识到虽只涉及到10以内的加、减教学,然而每一课的计算教学无一不渗透着应用教学,所以在课的设计上,尽力挖掘计算教学中的应用素材,不仅有利于计算教学中算理的讲清、讲透,更是渗透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生活的思想。

数学主题活动设计教案篇7

活动设计背景:

最近我们班有两个小朋友搬进了新家,他们特别喜欢用积木在搭建楼房,还把搭好的楼房当成自己的家向小朋友介绍,他的家住在某某家园,某某层,家里的新变化等等,我发现孩子在描述家住第几层时总是说:“我家住五层、我家住三层”,通过孩子们的谈话交流,我了解到孩子对楼房有一定的正确感知,知道楼层是从下往上数的,但缺乏对楼层的正确认知,只知道是妈妈告诉我的住几层,并不知道序数与数字的关系,对“第几第几”没有正确的认知,因此我就根据我们班近期发现的问题设计了这次活动,想通过这次活动使幼儿对序数有一个正确的认知,让孩子了解生活中的序数。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及操作活动,让幼儿从不同方向准确感知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并能用序数词表达出来。

2、掌握第几的概念,并能用完整的语句来表达。

3、感知10以内序数的含义及在生活中的意义,培养幼儿记忆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游戏及操作活动,掌握第几的概念,能用完整的语句来表达,并能运用到生活中。

活动准备:

教师演示板、动物卡、数卡、幼儿学具、小鼓。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随音乐有秩序的进入活动室。

二、感知活动。

1、幼儿报数落座。

2、听口令做动作。(如请第一排的小朋友起立,请第二排的小朋友拍手等。)

三、探索学习活动,从不同角度准确感知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一)游戏:小动物来排队。

教师:森林了举行运动会,一起来看看由谁来参加。

1、依次出示10只小动物,请幼儿分别说出是哪个小动物,排在第几?

2、个别提问:请幼儿分别说出从前向后数、从后向前数,小动物排在第几?

教师:跑步比赛开始了,请小朋友们看看你们的小动物谁跑在第一?

3、幼儿自己操作学具,教师巡视提问。

(二)游戏:搭高楼。

教师:比赛结束了,小动物要休息,我们来给小动物大哥高楼吧!

1、教师在演示板上从下到上依次出示数字1—10,请幼儿说出:1楼——10楼。

2、请幼儿为小动物安排房间,并说出如:小猴住在三楼第二个房间。

四、巩固活动

1、听力游戏:小猴翻跟斗。

请幼儿在自己的学具上操作,取出一摞小猴摆在第一行,教师敲小鼓,如:教师敲3下,就请幼儿把第3只小猴翻过来。(反复几次,敲小鼓的数量要不一样。)

2、趣味互动游戏:大家来排队。

邀请家长和幼儿一起随音乐自由展示,音乐停时迅速站队,教师提问如:从前向后数你站在第几,你的前面是谁?(反复几次。)

五、活动延伸。

回家后观察每个楼层有几个门,分别用数字几来表示。

教学反思:

生活中的数学学习是幼儿园数学教育的主要途径。序数是幼儿生活、游戏中经常接触的概念,但儿童对数感念的理解往往是零散的、经验化的,需要教师的梳理和提升。

本活动在幼儿生活中积累的数学经验基础上,充分利用游戏的动力性、趣味性,帮助幼儿理解序数的方向性,强化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活动设计操作性强,注重动静结合;儿童相关经验较为丰富,教学准备充分;在关注幼儿数学概念建立的同时,渗透语言教育、自我保护教育,突出融合课程的理念,注重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在组织过程中,我尽量用生动、活泼,富有儿童情趣的语言表达,密切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给与积极应答。幼儿学习常规良好,能有序的参与教育活动,效果良好。

这也是一节邀请家长来观摩的数学活动,所以我尽量让每个孩子都展示他们的优点,对每个孩子也都给予了一定的评价,并让家长也参与进来,让孩子在鼓励、游戏的氛围中不知不觉的学习,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动性。但仍有个别幼儿表达不够完整,需要继续锻炼。

数学主题活动设计教案篇8

大班数学活动:关系对应

教学准备:幼儿用书彩色笔

教学目标:

1.知道同一起点可以到达不同的路,同一条路可以有不同的起点和终点。

2.培养幼儿从不同方向思考同一问题的思维习惯。

教学过程:

1.生活经验

在日常生活和游戏活动中引导幼儿从不同方向描述路径,如:从家到幼儿园经过哪?从幼儿园到家经过哪?从家到幼儿园可以走哪几条路?

2.学习经验

引导幼儿看情境主题图“小红帽”观察路径,引导幼儿充分利用情境图。理解起点到终点所经过的路。

3.让幼儿翻开幼儿用书。

4.看上图,图上有那些小动物,每条路上有什么东西。

5.找找看,贝贝羊到邻居家去,路上有什么?

6.其他小动物到邻居家去,路上会有什么?

7.根据上图,让幼儿再下图找出每条路上分别有什么实物,将正确的答案圈起来。

结束活动:幼儿有序收书,整理自己的物品。

6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