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教学设计 >

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时间: 新华 教学设计

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篇1

教材分析:

“旅游中的数学”实践活动是由三部分组成的系列活动。在“租车”的活动中,通过解决40人如何安排车辆的问题,渗透列表解决问题的策略。在“用餐”活动中,通过搭配快餐,让学生懂得合理选择的重要性。同时,通过计算用餐的费用,复习、应用小数的加减法。在旅游计划中,通过让学生了解旅游的路线、景点、费用等活动,提高他们收集与处理数据的能力。

学情分析:

由于本课之前,教材已有类似内容分别编排在其他各册中,学生已有初步的活动经历、体验。加之我班学生经济条件有限,外出旅游的机会少,要体会旅游中的情境稍有困难。但学校处在旅游之地,离旅游景地较近,对旅游有所了解,因此,我在创设情境时,选择了带领同学们去模拟旅游。将租车、买门票、参观、用餐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发展数学思维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在模拟旅游情境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旅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过程方法目标:在解决如何合理“租车”的活动中,渗透列表解决问题的策略。经历观察、思考,运算等数学练习过程,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活动中感悟数学的价值,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渗透列表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们都去过那些美丽的地方?谁来告诉老师。(指名学生回答)

2、师:同学们都知道我们临潼也是一座旅游名城,著名的旅游景点有华清池、骊山、鸿门宴遗址、西安事变蜡像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等,你们最想去哪旅游呢?(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这节课老师将带领同学们去兵马俑博物馆旅游,去探究旅游中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旅游中的数学)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唤起学生对以前旅游美好经历的回忆,为后面旅游活动作铺垫;接着利用临潼丰富的旅游资源, ,创设去临潼兵马俑博物馆参观的情境,使学生自主参与到模拟旅游的活动中。创设这样的旅游情境,有利于引发学生强烈地学习兴趣,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

二、合作探究。

活动一:租车

1、师:那么,我们要想去旅游,该怎么去呢?(乘车)让我们一起去租车吧!请大家看,从屏幕中你发现了哪些信息呢?(课件出示情境信息)

(1)共有40人去参观。

(2)有两种型号的车可以租:大车限乘18人,每辆160元;小车限乘12人,每辆120元。

2、提出问题:我们怎样租车呢?

(1)同桌讨论租车方法,指名口答。

①可以租大车。大车坐的人多。②可以租小车,小车花的钱少。

③我觉得两种车都可以租……

3、教师总结:同学们的想法很好,我们租车时不仅考虑怎样租车比较省钱,还要考虑让车的座位尽量坐满,如果不可能坐满,空位必须尽可能少。

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篇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6~97页,练习十八第5~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能真确计算。

2、使学生在练习中感受商的一些变化规律,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除法计算的实用价值,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

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

1、完成第5题。

集体口答,说说0.1÷0.05、0÷0.24的思考过程。

2、完成第6题。

独立完成,比一比每组中的三道算式和结果,说说有什么发现?

引起商的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完成第7题。

独立计算,按要求比较。

什么情况下,商比被除数小?什么情况下,商比被除数大?

4、完成第8题。

你根据什么判断的?

二、提高训练

1、独立完成第(1)题的计算。

你还能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怎么解决呢?

2、完成第10题。

先计算每组中的两题,再比价,说说有什么发现?

哪一道题计算比较简便?

3、完成第11题。

每一题应该先算哪一步呢?

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相同吗?

4、完成第12题。

你怎样理解“层高”的意思的?

你是怎样想的?怎样列式呢?

每一步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加1?

独立完成计算。

5、完成第13题。

你能列表整理条件和问题吗?

白色奶油 5.6 ?克

彩色奶油 2.5克 100克

在小组中列表整理并交流方法。

6、完成第14题。

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

还有其它的方法吗?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同学们的计算又有了进步,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

发现了小数除法中的规律,并且能把这些规律应用在计算上,在后面的学习中,还要多思考,多练。

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篇3

一 、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本学期的学习,能够: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7.在对简单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行探索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的教学内容:

1、数与代数: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即教材的第一、三、五、七单元;

2、统计与概率:包括分类比较和简单统计图表,即教材的第二、八单元;

3、空间与图形:包括立体图形认识、方位与图形即教材的第四、六单元;

4、实践活动:“找找周围的数”和“大蒜有几瓣”。

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20以内数的认识以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这两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本册教材的难点教学内容是: 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三、学生分析

一年级新生刚步入校园,基本上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而且生源情况复杂。因此,我们要在学习习惯的培养上下功夫,采取各种方法和手段,完成从幼儿向小学生转轨,使他们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求难、求广。应该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少一些呆板的练习,适当布置有趣的作业,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提高其学习的兴趣。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教学进度表

准备课“海底世界”——数数 1课时

第一单元:快乐的校园——10以内数的认识 9课时

找找周围的数 1课时

第二单元:妈妈的小帮手——分类与比较 3课时

第三单元:走进花果山——10以内的加减法 18课时

第四单元:有趣的游戏——认识位置 2课时

智慧广场 2课时

第五单元:海鸥回来了——11-20各数的认识 5课时

智慧广场 2课时

第六单元:谁的手儿巧——认识图形 3课时

分积木 1课时

第七单元:小小运动会——20以内的进位加法 9课时

第八单元:雪山乐园——总复习 5课时

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知道用文字叙述的应用题也有2个已知条件和1个问题.

2.掌握求总数和求剩余的加、减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3.能正确解答求总数和求剩余的加减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会口述答话.

教学重点

掌握解答求总数和求剩余的加减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

读懂题意,正确地分析解答应用题.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口算卡片、投影片.

学生准备10个圆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口算 8+3= 9-7= 8+5= 10-8= 10+5=

9+4= 10-7= 7+7= 7-4= 10-5=

二、探究新知.

1.导入.

以表格的形式出示例4的内容.

指名读题.引导学生分析,这道题已知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怎样解答?

引导学生分析解答,这道题有2个已知条件,一个是草地上有8只羊,另一个是又来了3只羊,问题是一共有多少只羊?求一共有多少只羊就是把草地上的8只羊和又来的3只羊合起来,8和3合起来用加法算,算式是8+3=11.

教师把表格去掉,把条件和问题连接起来成为例4.同时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用文字叙述的应用题.(板书:应用题)

2.教学例4.

(1)引导学生读题,找已知条件和问题.

这道题告诉我们几个已知条件?分别是什么?问题是什么?引导学生明确:这道题也有2个已知条件,一个是草地上有8只羊,另一个是又来了3只羊,问题是一共有多少只羊?

(2)引导学生列式计算.

要求一共有多少只羊,应怎样列式?

引导学生回答,要求一共有多少只羊?就是把草地上的8只羊和又来的3只羊合起来,也就是把8和3合起来,用加法算,列式为 8+3=11.(教师板书)

(3)学写单位名称并口述答话.

算式中的8、3和11分别表示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8表示草地上有8只羊,3表示又来了3只羊,11表示一共有11只羊.

教师说明,为了看清楚算出的是羊的只数,我们要在得数11的后边写上只字并且把只字用括号括起来,表示求出的一共有11只羊.这个只字叫做单位名称.(教师板书)

题中问我们一共有多少只羊,我们要给予回答.我们求出的共有11只羊,我们就回答:一共有11只羊.这叫答话,答话时要把我们算出的得数说出来.现在我们做完题后先不用写答话,说出来就可以了.

请同学们一起口述答话,

(4)请同学们读一读例4的算式,说出单位名称,并且口述答话.

3.反馈学习.

山上有8只猴,又跑来5只,一共有多少只?

先让学生自己读一读题,读懂之后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再让学生写到练习本上,提醒学生写出单位名称并且口述答话.

4.教学例5.

(1)出示例5:学校里有9个足球,借走7个,还剩多少个?

引导学生读题,找出两个已知条件和所求的问题.

引导学生明确,第一个已知条件是学校有9个足球,第二个已知条件是借走了7个足球,问题是还剩多少个足球.

(2)引导学生列式计算.

想一想,要求还剩多少个用什么方法计算?

启发学生得出,求还剩多少个,就是从9个足球中去掉借走的7个足球,从9里面去掉7用减法算,列式为9-7=2

若学生列式计算有困难,可以引导学生用圆片代替足球摆一摆,先摆9个圆片,从9个圆片中拿走7个,表示借走了7个,还剩2个,然后再让学生列式计算.

(3)引导学生写出单位名称和答话.

算式中的9、7、2各表示什么?单位名称是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9表示有9个足球,7表示借走了7个足球,得数2表示还剩下2个足球,单位名称是个.(板书:个)

指定2~3名同学口述答话.

5.反馈练习.

小华有10本练习本,用了8本,还剩多少本?

先让学生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然后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出算式,写上单位名称,并且口述答话.

6.阅读教科书例4、例5.

引导学生归纳,例4、例5是用文字叙述的应用题,它们都有2个已知条件和1个问题,如果把两个数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算.从一个数里面去掉另一个数,求还剩多少,用减法算.注意得数的后面要写上单位名称,还要口述答话.

三、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用文字叙述的应用题,做这样的题要认真读题,看清已知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再列式计算,最后写上单位名称,口述答话.

四、随堂练习.

1.按要求填空.

(1)教室里有8个小朋友,又进来4个,现在教室里有多少个小朋友?

这道题求现在有多少个小朋友,就是把教室里的小朋友和又进来的小朋友合起来,列式为□○□=□( ),答:现在教室里有______个小朋友.

(2)教室里有8个小朋友,出去了4个小朋友,现在教室里有多少个小朋友?

这道题求现在有多少个小朋友,就是从教室里的小朋友里面去掉出去的小朋友,列式为□○□=□( ),答,现在教室里有______个小朋友.

2.(1)小云有9个纸飞机,又做了4个,现在有多少个?

(2)学校有10只兔子,卖了7只,现在有多少只?

先让学生读懂题意,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然后再列式计算.

3.选择正确答案.

从树上飞走9只小鸟,又飞走了4只小鸟,两次共飞走了多少只小鸟?

小云这样做 9+4=13

小明这样做 9-4=5

小华这样做 9+4=13(只)

小林这样做 9-4=5(只)

他们4个人中谁做得对?为什么?

4.让学生自己编题练习.

五、布置作业.

1.爸爸买了8个苹果,妈妈买了7个,一共买了多少个?

2.小丽家里有10个桃,吃了7个,还剩几个?

板书设计

应用题

④草地上有8只 又来了3只羊,一共有多少只羊?

8+3=11(只)

答:一共有11只羊.

⑤学校里有9个 ,借走7个,还剩多少个?

9-7=2(个)

答:还剩2个.

探究活动

找朋友

活动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7加几的计算.

活动准备

写有算式和答案的卡片若干张

活动过程

1.将卡片分发给学生(每人一张).

2.教师说得数,持有等于该得数算式的学生起立,同时高举卡片,让全班学生判断是否等于教师手中的得数.

3.教师说算式,持有该算式得数的学生起立,同时高举卡片,让全班学生判断是否为教师手中算式的得数.

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篇5

教学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七单元加减法二的第二课时《跳伞表演》一课。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十几减9、8 的退位减法后,进一步学习十几减7、6、5 等数退位的减法。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20以内退位减法的思维方法和计算方法,但学生掌握20 以内的退位减法比10 以内的减法要困难一些,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计算十几减

7、6、5 等数的退位减法。

2、在探索退位减法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解题的多种方法。

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难点:

学会计算退位减法的方法?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

学具: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喜欢看特技表演吗?

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动物们正在做什么?(课件出示)(板书课题——跳伞表演)?

2、边观察边思考?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一共有几只小动物呢?

生2:蚂蚁比蜗牛多几只?

二、探究新知。

1、理解题意。

刚才同学们说得非常棒?参加表演的蚂蚁和蜗牛它们的.只数谁多?多几只?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谁多、多几及退位减法。(板书——谁多、多几及退位减法)?

请同学们继续看屏幕,(课件出示)蚂蚁有11 只可以用11 个圆圈来表示?蜗牛有7 只可以用7 个圆圈来表示。通过这个图我们一下就能看出谁比谁多呢?生:蚂蚁比蜗牛多。是的,蚂蚁比蜗牛多,那多多少呢?你能列个算式吗?

根据同学们的回答?师板书?11-7

提问:11 表示什么?7 表示什么?11-7 又表示什么?

()“11”表示11 只蚂蚁;“7”表示7 只蜗牛;“11-7”表示蚂蚁比蜗牛多几只。

2、学习计算方法。

(1)自主探索,小组交流。

“11-7”到底等于多少、可以怎样算、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交流,有困难的同学也可以利用学具摆一摆。

(2) 全班交流。

谁能来说说你是怎样做得?

方法1:我们再来看刚才这个图。(课件出示)上下圆圈一一对应,这样从图中一下就能看出蚂蚁比蜗牛多4 只。

方法2:摆小棒。11 只蚂蚁可以用这11 根小棒来表示,从这11根小棒当中减去和蜗牛只数相同的7 根,还剩4 根。

方法3:可以根据加法来算减法,想一想7+11 因为7+4=11 所以11-7=4。

方法4:把11 拆成10 和1 10-7=3 3+1=4 ……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板书)

(3)小结。

刚才同学们说了很多计算的方法,你最喜欢哪种方法呢?

老师认为在实际计算中用把11 拆成10 和1,先算10-7=3 再用3+1=4 这种方法比较方便快捷。

3、小练。

猴子摘桃。(课件出示)

11-2=9 11-3=8 11-4=7 11-5=6 11-6=5 指名回答。同学们请观察这几道题,你发现了什么?

【相同点:都是减法,并且是11-几的退位减法。不同点:它们的减数在依次变大,而差在依次变小。】

三、巩固练习。

小朋友们学得真快、我们再来算几道题。

1、看图列式。

请同学们把书打开、看81 页第2 题。谁来读题?你会做吗?

全班交流:

(1)小鸡和小鸭的只数,谁多?多几只?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学生回答,教师课件演示。)

(2)小松鼠和小兔子的只数,谁多?多几只?(同上)

2、12-几的退位减法。

12-6= 12-5= 12-8= 12-4= 12-9= 12-7=

自由练习,指名回答。同桌互相说说计算方法。

3、口算。(摘苹果)?

16-9= 12-4= 14-8= 14-7= 15-9= 16-8=

你能摘到苹果吗?谁来试一试?

4、看图列式。

(1)(出示课件)你能给这道题提个问题吗?(麻雀比小燕子多几只?)你会做吗?在本上写出答案。

(2)鸭梨比草莓多几个?(同上)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已经学完了,想一想你学会了什么??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多种方法来计算十几减7、6、5 等数的退位减法,我们也发现在实际计算中把十几分成10 和几,先用10 减这个数,再加上剩下的数,这种方法计算起来非常方便。老师希望课后同学们要多加练习,使我们的计算能更加快速和准确。

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篇6

设计说明  

“几个”和“第几”的知识学生并不陌生,因为生活情境中经常用到它们。几个和第几是基数和序数的浅显说法,“几”表示事物有多少,“第几”是事物排列的顺序号。对于刚入学的学生,对“几个”和“第几个”区别起来还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本节课的设计重在指导学生区分“几个”和“第几”。

1.从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引入。

以去动物园为情境,在门口排队买票为主线,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使学生在情境中感知“几个”和“第几”的含义,并了解“第几”的相对性。

2.重视小组合作的探究式学习。

本节课每个环节的设计都是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开展的,通过小组成员不断发现,知道了“几个”表示物体数量的多少,而“第几”是其中的一个,明确了基数和序数的含义,能区别“几个”和“第几”,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的作用。

3.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课堂更应关注学生的数学思考,在本节课中教师设计了一些有层次、针对性强的问题,让学生在观察、思考、比较的过程中自然地训练了思维,并掌握所学知识。如课件演示排在第1位的阿姨买完票走了,后面的人依次走上前来的动画。现在有几人在排队?谁排第1?那位叔叔现在排第几?军人阿姨呢?让学生体会第几的相对性。这些问题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后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在不断的辨析比较中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课堂活动卡

学生准备 学具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看哪位同学反应最快!听好了,请同学们举起自己的右手,听口令,好,开始,左边的眼睛在哪里?(学生指自己的左眼)右边的耳朵在哪里?(学生指自己的右耳)轻拍你的前胸3下,轻拍你的左肩5下……

师:同学们真聪明,为了奖赏你们,老师要带同学们去动物园参观,你们想去吗?(想)

课件出示动物园的售票处。

师: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有哪些人?他们在做什么?(动物园的售票处,人们井然有序地在排队买票)

设计意图:由教师与同学们做口令游戏导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使学生明确前、后、左、右、这几个准确方位,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

⊙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学习第几。

(1)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图中的情境。

(学生描述)

(2)说一说,有几个人在排队买票?

请大家猜一猜,谁最先进入动物园,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

小朋友排在第几?排在他后面的两位阿姨呢?后面的那位叔叔呢?小朋友前面有几人?后面呢?小组讨论一下。(学生再次在具体情境中明确第几,先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3)说一说军人阿姨排在第4的理由。

(4)看到小朋友买票的情境,同学们除了知道一共有5人在排队买票以及每人的位置,你们还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教育学生自己已经是小学生了,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在公共场所应当自觉排队,遵守公共秩序)

设计意图:模拟现实情境,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感知第几的含义,深化了学生对序数含义的理解。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更好地渗透了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

2.区分“几个”和“第几”。

(1)请同学们再数一数,一共有几人在排队买票?排在第5位的是谁?有谁愿意上台前数一数,指一指。

(学生上台前数一数,指一指)

同学们已经明确一共有5人在排队买票,排在第5位的是一位叔叔,同样都是“5”,它们表示的意义相同吗?你是怎样理解的?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

(2)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明确:图中有5人,这里的“5人”表示事物的数量,叔叔排在第5,这里的“第5”表示的是其中的一人,同样是“5”,意义不同。

(3)讨论图中的两个“5”分别表示什么。(学生明确:“5人”表示购票的人数,“第5”表示买票的叔叔所在的位置)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情境图让学生感知自然数的两个含义。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对比“5”和“第5”两个数所表示的意义,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自然数基数和序数含义的理解。

3.感知“第几”的相对性。课件演示排在第1位的阿姨买完票走了,后面的人依次走上前来的动画。(出示课堂活动卡)

(1)让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在具体的情境中区分“几个”与“第几”。

(2)教师操作课件,出示正确答案,强调观察的顺序和方向。

设计意图:通过动态演示第一人买完票走了,后面的4人前移一步,使学生感受到:排队的位置变了,顺序也发生了变化。让学生感受序数的相对性,突破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请几位同学上台前。

数一数,一共有几人?从左数第2位是谁?A同学从右数排第几?从左数排第几?她的右边有几人?左边有几人?

5.分小组做排队游戏。

设计意图:通过排队游戏,使学生明确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数起,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进一步体会“第几”的相对性。

58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