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教学设计 >

小学四年级数学的教案

时间: 新华 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数学的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会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2、能正确读写小数,并能对小数大小进行比较。

3、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能进行两位小数的加减及其混合加减运算。

4、能运用小数加减运算的知识,解决相关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读写小数,并能对小数大小进行比较。

2、能进行两位小数的加减及其混合加减运算。

3、能运用小数加减运算的知识,解决相关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课时:

11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小数的意义(第2-5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

2、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准备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生活中的小数

(事先布置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让学生说说生活中除了某些商品的价格用到小数外,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小数。

结合书上的例子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在每个情境中消失表示的是什么,由此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小数意义的兴趣。

二、小数的意义

1、自学小数的意义(看书第3页)

2、小组交流

3、汇报:出示正方形,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1;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01。

4、以1米为例结合具体的数量理解小数

把一米长的线段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1米;把这条线段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01米。

5、归纳小数的意义

通过学生的讨论归纳出小数的意义。

三、运用拓展

1、出示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是1,请你表示0.01可以吗?小组讨在此处键入公式。论一下,你打算怎么样表示?为什么?

1、阅读书上P2的生活中的小数。

2、学生试着解释这些小数的意义。

3、一同探究小数意义。从长度单位“米”来研究小数产生的必要性。用1米的尺子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有诸多不便。有时不足1米,因此我们可以把1米怎么样?

小学四年级数学的教案篇2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第七册第二单元《画角》。

教材分析:本教材是在学习了量角器使用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使学生认识到量角器不光能量角,而且还能帮助我们画角。

本班情况及学生特点分析:本班有学生19名,其中男生有12名,女生有7名,班上学习风气比较正,大多数学生能自觉学习,只有两名学生因年龄小有些吃力,学生合作意识比较强。

教学目标:

1、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2、会用三角板画一些特殊度数的角。

教学重点: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教学难点:在使用量角器画角时,内外圈不分。

设计思路:

通过回忆量角器的使用方法,激励学生,量角器不光能量角,还能帮助我们准确地画角,你们愿意试试吗?自然地过渡到今天的知识点。之后给学生宽松的环境,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取有用的技能和方法。同时边画边说基本步骤,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用三角板画一些特殊度数的角。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学生任意画角,并量出自己所画角的度数。

教师巡视,发现问题。

2、展示量角中读错的度数,巩固量角方法,引起学生注意

二、新课学习

1、师:刚才画的角度数不一,小组能不能想办法让组内每个同学所画角的度数都相等?

师巡视,发现:

有的小组同学没有按要讲求去做,仍“各自为政”,自画自角。

2、教师再次强调要求:

个别小组:在组长建议下,画相同度数的角:35度、50度。但画的方法不一,且部分同学方法错误

大多组:由小组同学发现直接用三角板画比较快,统一采用此方法

3、画角方法

(1)以50度为例:

生1:错误画法

生2:展示正确画法!

纠正画角中的问题:

A.点顶点。

B.画其中一条边。

C.确定另一条边另一条边如何确定?自学书本:P58页

(2)展示借助三角板画角的方法

4、小组再次画同样的角

要求:不画直角、平角、周角这类特殊角

5、巩固练习:

(1)画出下列度数的角:

40度140度

(2)在点和射线上分别画出70度、120度角:

三、在教师要求下画角:

1、画60度角(你想怎么画?)

(一般会出现有的用三角板画,有的同学用量角器画。)

说一说,哪种更方便。

2、画75度角

(你想怎么画?)

(一般会出现有的用三角板画,有的同学用量角器画。)

说一说,哪种更方便。

画150度角

3、画15度角

在发现用两个三角板拼不出来后,学生们都用量角器画角,只有一个学生采用展示量角器画15度角的方法。

展示用三角板“减角”的方法画。

4、画100度角

看到100度角很多学生采用三角板拼的方法,短暂时间后放弃三角板用量角器画。

师:三角板只能拼(减)特殊角,很多角需要用量角器画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小学四年级数学的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

2、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重点难点:

1、体会直线、线段与射线的区别与联系,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与线段、射线,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2、理解三种线的特征,掌握三种线的读法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谁能说一说生活中哪里有线吗?(黑板边、书本边、铅笔盒的边……)很好,看来你们观察的非常仔细,在我们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线,刚才同学们说的这些线中,有直的线也有弯的线,在数学中也一样,有直的线也有弯的线,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研究直的线。(板书:线的认识)

二、探索活动,获取新知

1、认识直线

同学们,笔直的线里也学问!

电脑出示铁轨图,引导学生观察

师:图中画的是铁轨,铁轨很长,笔直的铁轨,一眼望不到头,像这样两端可以无限延长,没有端点的线,就叫做直线。

(1)画一画让学生用直尺画一条直线

(2)说一说(直线有什么特征?直没有端点无限)

2、认识线段

电脑出示马路中的斑马线,引导学生观察

马路中的斑马线大约有多长?(师:不管是几米,他都有一定的长度,都可以度量出来,像这样的线叫做线段,它是直线上两点之间的一段。你能不能画一条线来表示它?

(1)画一画

(2)说一说(线段有什么特征?直两个端点有限)

3、认识射线

电脑出示夜景图,学生观察

师:这是一条什么线?你什么时候见过?它有什么特点?(让学生自由的说说)

你能画一画吗?

(1)画一画

让学生尝试画射线

(2)说一说(射线有什么特征?直有一个端点无限)

4、比较三种线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图形端点个数延长情况与直线的关系

直线没有端点向两端无限延长

线段两个端点不能延长是直线的一部分

射线一个端点向一端无限延长是直线的一部分

5、认一认、说一说

(电脑出示各种直线、线段、射线)

6、线的读法

(1)直线一条直线有两种读法,可以读作直线AB,也可以把字母倒过来读作直线BA。如果用一个小写字母l表示直线,它还可以读作:直线l

(2)线段请你猜一猜,这条线段该怎么读?AB

(3)射线谁来试一试,读出这条射线(射线只有一种读法,它的读法是从端点读起。)

思考:“射线BA”和“射线AB”有什么不同?(射线AB:端点是A,向B点无限延伸射线BA:端点是B,向A点无限延伸)

三、课堂活动

1、完成课本第17页的试一试第一题(小结:经过一点能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2、闯三关

第一关:填空

(1)______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它没有端点

(2)直线上两点之间的一段叫做______

(3)_______只有一个端点,它可以向一端无限延长。

第二关:数线段

第三关:从A点到B点,哪条路线最近?(课本试一试第2题)

(小结:两点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四、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线的知识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小学四年级数学的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加法结合律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能用字母式子表示加法结合律,初步学会应用结合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成功的愉悦,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初步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含义。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加法结合律。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多媒体展示:李叔叔三天骑车的路程统计。

(1)找出信息解决问题。问:你能解决李叔叔提出的问题吗?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多媒体展示线段图:根据学生列出的不同算式,表示三天路程的线段先后出现。

问:通过线段图的演示,你们发现什么?(不论哪两天的'路程先相加,总长度不变。)

我们来研究把三天所行路程依次连加的算式,可以怎样计算:

比较88+104+9688+104+96

=192+96=88+200

=288=288

为什么要先算104+96呢?(后两个加数先相加,正好能凑成整百数。)

出示(88+104)+96○88+(104+96),怎么填?

(2)你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问:观察、比较这些算式,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秘密?(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3)揭示规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就是加法结合律。

(4)用符号表示。(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核对。)

(▲+)+●=____+(____+____)

(a+b)+c=____+(____+____)

(5)问:①用语言表达与用字母表示,哪一种更一目了然?

②这里的a、b、c可以表示哪些数?

二、练习练习

1、完成P18做一做2。

2、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里填上适当的数。

287+129+118=287+(+118)(32+47)+65=32+(+)

3、教材练习五

三、小结

1.今天我们发现了哪些数学规律?

2.这些运算定律是怎样发现、归纳的?

板书设计加法结合律

88+104+9688+104+96

=192+96=88+(104+96)

=288=88+200

=288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四年级数学的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分配律。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借助实际问题体会、认识乘法乘法律。

教学难点: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算式。

预设过程

一、引入

1、学校要买25副乒乓球,每个乒乓球4元,每个乒乓球板9元,一共要多少元?

2、理解题意

二、探新

1、学生独自列式

2、小组交流想法

3、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5×(4+9)=25×4+25×9=325

25×(4+9)=25×4+25×9

指名学生说出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4+9)×25=4×25+9×25=325

(4+9)×25=4×25+9×25

4、改题:如果改为买45副,你又可以怎样算?

45×(4+9)=45×4+45×9

(4+9)×45=4×45+9×45

5、观察:请你们仔细观察上面这几题,

6、你们发现了什么?

相同点:左边都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右边都是两个数和这个数相乘再相加。

不同点:算式左边和右边有什么不同?

联系:算式左边和算式右边有什么联系?

6、举例:这样的算式你能再举出一些吗?

7、概括:你们能把上面的规律概括成一句话吗?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你能用字母表示吗?(a+b)×c=a×c+b×c

a×(b+c)=a×b+a×c

8、质疑:还有什么问题?

三、巩固

1、做一做

判断并说明理由

2、第5题:下面哪些算式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3、第6题

103×1220×5524×20525×24

四、:你们还有什么问题?

五、布置作业:

1、口算

2、作业本

3、寻找生活中乘法分配律的例子。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课堂作业本P15

口算训练P16

教学反思

课后反思:在第一个班上课,我是运用以上的情境情境进行教学,但是题意不是很清楚,学生在这个地方也浪费了许多时间,而后面探究规律的顺序是这样的:先根据情境列式计算,再引导学生观察以上习题,再让学生相关的规律,但是这样下来感觉学生学得非常被动,对规律的概括非常困难,学生理解不够深入,也难以用语言表达出来。

在第二个班上课时,就做了如下的调整:情境改为学校要买25套衣服,每件上衣要20元,每件裤子要10元,一共要多少元?这样的情境比较清晰,学生列出算式后再让学生说一说:

生1:我觉得这样的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这两个数与这一个数相乘,再相加。

生2:是呀,一个数好像是公共财产,都是它们共有的。

这样学生对这个因数理解起来就比较简单,也觉得比较有意思。再让学生举例,举例时再让学生说明这样写的理由,这样学生对于乘法分配律的理解比较轻松。

小学四年级数学的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图形先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再沿竖直(或水平)方向平移。

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平移的学习经验,更充分地感受观察、操作、实验、探索等活动本身的独特价值,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

3、让学生在认识平移的过程中,产生对图形与变换的兴趣。

教学重点:

将图形分两次沿不同的方向进行平移。

教学难点:

认识沿斜线方向平移的困难

教学方法:

观察、课件演示、讲授等方法

教学准备:

方格纸、课件

教学程序:

一、导入

1、出示一组生活中常见的现象(雪橇、滴水、缆车等),回忆是什么数学知识。

2、说说下图分别是怎样平移的。

(1)、重点解决平移的方向

(2)、重点让学生回顾平移的距离是怎样确定的。

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以课件演示。

(3)、说说火箭图是怎样平移的?

小结:在平移时要考虑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并板书

二、新知探究

1、出示下图

(1)、先指导学生认清原来的位置和最后的位置。

(2)、思考,可以怎样移动,沿什么方向?

学生汇报,使学生认识到可以向下移动,再向右移动,也可以向右移动,再向下移动。

(3)、学生在方格纸上尝试平移。

教师巡视指导,并了解情况。

(4)、学生汇报

在实物投影上展示部分学生的作品,并请他们结合作品进行介绍(注意体现不同的方法)

(5)、了解全班学生完成的情况。

教师小结,并以电脑演示:可以先确定一个点,接着将这个点向右平移6格,连成图形,再用同样的方法把第一次移动后的图形向下平移4格。

(6)、思考除了以上两种平移的方法外,还有别的平移方法吗?

教师在图上介绍沿斜线方向平移,使学生感受到这种方法的困难。

三、操作深化

1、判断平移的方向和距离(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先观察,认清原来与后来的位置,然后尝试解决。

反馈交流,你是怎样数的?

教师根据学生介绍的`方法,进行演示。

再让学生说说还可以怎样平移?

2、画出平移后的图形(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先独立画图,然后请学生在电脑上介绍方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介绍做必要的补充和指导。

核对答案,并进行订正。

3、解决实际问题

(1)、思考,在我们的数学学习中什么地方用到过平移的知识?

引导学生回忆平行线的画法。

让学生根据的平移的知识画出指定距离的平行线。

思考,在画的过程中,谁在平移?

(2)、先指导学生认识必要的方向、路名,然后请学生思考可以怎样平移才能回家?

哪一条路线,老师会走的多一些呢?请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猜测。

四、小结

在今天的学习中,对于平移,你有什么新的认识,掌握的怎样?

小学四年级数学的教案篇7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15—16页内容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线与角》这一单元的第一节课,主要帮助学生认识直线、射线、线段,并会用字母表示。本节课的学习将为后面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材处理:

直线、射线、线段这些都是比较抽象的平面图形,个别学生在生活中有所接触,但还不曾深入了解,鉴于学生的思维依赖于直观形象的特点,我充分运用教具,在实验、演示、操作、观察、练习等师生共同活动中启发学生的思维,以学生活动为主要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模式,边设疑边探索;边实验边总结,最后由学生在探究中感悟到直线、射线、线段的特点。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线段。

2.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3.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教学准备:

每小组准备一对带线的盒子(即一根长长的线由两头向中间缠起,然后将两团先分别放在两个封闭的盒子里,)、剪刀、手电筒、尺。

教学过程:

一、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

师:“你们在生活中见过那些线?”(直线、线段、射线,还有学生回答为毛线、白线等等)

师:同学们回答得不错,但毛线和白线是一种生活中的实物,而直线、射线、线段是将生活中的线抽象出来的一种表达形式。今天我们就具体来研究它们。

板书:直线射线线段

【设计意图: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有利于帮助学生找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连接点,使学生的原认知结构对新知的学习具有某种“召唤力”,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了解程度。】

二、实验验证探索真理

(一)分组活动

活动1:(将学生分成4人一组)

1、选两名学生每人拿一个盒子分别向两边拉,但要保证线是直的,要求四名学生认真观察整个过程。

2、汇报观察到的结果

生:我发现盒里的线怎么拉也拉不完。

生:我发现线是直的。

生:我想我继续拉一定会到头。

师:根据观察到的这些你们认为它属于你们说的哪种线呢?(有的说直线、有的说是射线)

师:它是直线,今天我只拿来直线的一部分让大家观察。一会你们就会知道他为什么不是射线了。

师:你们观察到直线具有什么特点呢?

生:两端都可以不停的拉长。

师:能用一个词来表达吗?

生:直线是无限延长的。

教师板书直线的特点:直直的、无限延长

活动2

1、师:请同学们用剪刀将这根线剪断,然后一名学生将线头固定不动,另一生将线继续拉长。共同观察其特点。

2、汇报观察到的结果

生:我发现只有一段可以拉长。

生:这一端也是可以无限延长,另一端固定不动的。

生:这条线也是直的。

生:固定不动的那一端是端点。

师:哪是它的端点呢?用手指一指。

生:那个线头就是

教师板书:一个端点、直直的、一端可无限延长

活动3

师:请同学们用剪刀将这根线的另一端剪断,然后两名学生再向两端拉。共同观察其特点。

汇报观察到的结果

生:线的两头不能延长了。

生:它有两个端点。

生:它也是直直的。

教师板书:直直的、两个端点

【设计意图:合理的设计实验过程,创造良好的探究情境,能引出学生探究心理,迅速集中注意力,使其带着浓厚的兴趣开始积极探索思考。在操作的过程中不断地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思考、探索,使学生感到自己就象科学家那样在实验、探索中去发现直线、射线、线段的特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科学的研究方法、实事求是的态度。】

(二)手势表示法: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手势表示三种线的特点。

学生表示的方法为:直线——两手相向向水平方向不停运动,射线——一手固定,另一只手水平方向运动,线段——两手相向向水平方向运动,然后停止运动。

【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直线、射线、线段的特征的理解。】

(三)介绍线的读法

三、联系生活实践应用

1、寻找生活中有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实体。

生:太阳光线是射线。

生:视线是线段。

生:我觉得视线就像手电筒发出的光线一样,是射线。

师:如果从人的眼睛到所看到的物体,你认为这一段视线是什么?(线段)

生:火车道是直线。我的课桌的边是线段。

生:……

2、完成书中画一画、练一练中的内容。

【设计意图:实际应用充分体现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数学修养。】

四、总结

谁想当小老师,总结一下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兴趣,通过自己的总结即起到了巩固新知的作用,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五、评价

说一说老师今天的表现怎样?再说说你的表现怎样?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下节课哪方面你会表现的更好!

【设计意图:通过课时的总结评价可以使大家及时地认识自己,找到优点和不足;同时也能使大家取长补短,共同勉励,共同进步。】

小学四年级数学的教案篇8

教学内容:

根据测量的有关内容,自行设计的综合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

1、学会步测、目测等测量方法,了解光侧、影测、绳测等测量方法,进行实际测量。

2、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发展空间观念和抽象概括能力。

3、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4、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

课件、米尺、卷尺、等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师: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和厘米,并且知道了它们大概的长度,那么今天我们就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来进行实际测量。在进行测量前,我们要了解哪些测量知识呢?例如:测量工具、测量单位、测量对象、测量方法等等。

(学生提到了进行测量的时候,要使用尺子,记录测量结果的时候要用到米、分米、厘米等长度单位。)

二、活动程序

1、准备活动:展示人们测量一些建筑物的课件。

2、布置活动

师:我们已经掌握了测量的相关知识,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实际生活,选择一个你想测量的对象,选用适当的测量方法进行实际测量。

测量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际测量。

(2)每小组要在活动卡片上做好记录。

3、提供给学生“实际测量活动”卡片。

卡片上记录了关于测量内容和测量方法的一些建议,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选择的测量对象和测量方法,填好上面的表格。

4、活动开始

每个小组选择1—2个测量对象进行实际测量,小组内进行归纳总结,并分析不同测量方法的优缺点。

全班交流总结:首先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对测量结果进行汇报。其次每个小组发言之后,其他小组进行评议。鼓励学生指出发言小组的不足与错误,并给予补充或更正。最后,教师针对全班的汇报结果进行总结。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实际测量的方法,我们要注意这些方法的实用性和合理性。在遇到实际测量问题时,我们应该选择适当的测量方法,简单、巧妙地解决实际问题。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57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