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一年级上册
小学数学教案一年级上册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及性质.
2.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教学重点
整理比和比例、求比值及比例尺.
教学难点
正、反比例概念和判断及应用.
教学步骤
一、基本训练.
43-27
5.65+0.5 4.8÷0.4 1.25÷ 100×1%
0.25×40 2-
二、归纳整理.
(一)比和比例的意义及性质.
1.回忆所学知识,填写表格【演示课件“比和比例”】
2.分组讨论:
比和分数、除法有什么联系?
比的基本性质有什么作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呢?
3.总结几种比的化简方法.【继续演示课件“比和比例”】
比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除法
分数
(1)整数比化简,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
(2)小数比化简,一般是把前项、后项的小数点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位数不够补零),使它成为整数比,再用第一种方法化简.
(3)分数比化简,一般先把比的前项、后项同时乘上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使它成为整数比,再用第一种方法化简.
(4)用求比值的方法化简,求出比值后再写成比的形式.
解比例:12 :x=8 :2
4.巩固练习.
(1)李师傅昨天6小时做了72个零件,今天8小时做了96个零件.写出李师傅昨天和今天所做零件个数的比和所用时间的比.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2)甲数除以乙数的商是1.4,甲数和乙数的比是多少?
(3)解比例: ∶ =8∶2
(二)求比值和化简比.【继续演示课件“比和比例”】
1.求比值:4∶
化简比:4∶
2.比较求比值和化简比的区别.
一般方法
结果
求比值
根据比值的意义,用前项除以后项
是一个商,可以是整数、小数或分数
化简比
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把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
是一个比,它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
3.巩固练习.
(1)求比值.
45∶72 ∶3
(2)化简比.
∶ 0.7∶0.25
(三)比例尺.【继续演示课件“比和比例”】
1.出示中国地图.
教师提问:
(1)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比例尺是 )
(2)什么叫做比例尺?这个比例尺的含义是什么?(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6000000倍)
(3)比例尺除了写成 ,以外,还可以怎样表示?
2.巩固练习.
在一幅地图上,用3厘米长的线段表示实际距离900千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在这幅图上量得A、B两地的距离是2.5厘米,A、B两地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一条长480千米的高速公路,在这幅地图上是多少厘米?
(四)正比例和反比例.【继续演示课件“比和比例”】
1.回忆正、反比例意义.
2.巩固练习.
(1)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比例.如果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①收入一定,支出和结余
②出米率一定,稻谷的重量和大米的重量.
③圆柱的侧面积一定,它的底面周长和高.
(2)木料总量、每件家具的用料和制成家具的件数这三种量
当( )一定时,( )和( )成正比例;
当( )一定时,( )和( )成正比例;
当( )一定时,( )和( )成反比例.
(3)如果 =8 , 和 成( )比例.
如果 = , 和 成( )比例.
(4)在一幅地图上,比例尺一定,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是不是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不清楚的
问题?
四、课堂练习.
1.填空.
(l)根据右面的线段图,写出下面的比.
①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 甲数:
②乙数与甲数的比是( ). 乙数:
③甲数与甲乙两数和的.比是( ).
④乙数与甲乙两数和的比是( ).
(2)( )24= =24 ∶( )=( )%.
(3) ∶6的比值是( ).如果前项乘上3,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该( ).如果前项和后项都除以2,比值是( ).
(4)把(1吨):(250千克)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它的比值是( ).
(5) 与3.6的最简整数比是( ),比值是( ).
(6)如果a×3=b×5,那么a∶b=( )∶( ).
(7)如果a∶4=0.2∶7,那么a=( ).
(8)把线段比例尺 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是( ).
(9)甲数乙数的比是4∶5,甲数就是乙数的( ).
(10)甲数的 等于乙数的 ,甲乙两数的比是( ).
2.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里.
(1)1克药放入100克水中,药与药水的比是( ).
①1∶99 ②1∶100 ③1∶101 ④100∶101
(2)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要10天,乙队单独做要8天.甲队和乙队工作效率的最简整数比是( ).
①10∶8 ② 5∶4 ③4、∶5 ④ ∶
(3)在下面各比中,与 ∶ 能组成比例的是( ).
①4∶3 ②3∶4 ③ ∶3 ④ ∶
(4)有一无,某班的出勤率是90%,出勤人数和缺勤人数的比是( ).
①9∶10 ②10∶9 ③1∶9 ④9∶1
(5)在一幅地图上用1厘米的线段表示5千米的实际距离,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
①1∶5 ②1∶5000 ③1∶500000
(6)用3、5、9、15这四个数组成的比例式是( ).
①15∶3=5∶9 ②3∶15 ③15∶9=5∶3 ④9∶3=5∶15
(7)在比例尺 的地图上,2厘米表示( ).
①0.4千米 ②4千米 ③40千米
(8)大小两圆半径的比是3∶2,它们的面积的比是( ).
①3∶2 ②6∶4 ③9∶4
五、布置作业 .
1.化简下面各比.
0.12∶56 ∶
2.写出两个比值都是3的比,并组成比例
3.写出一个比例,使它两个内项的积是12.
4.如图是用1∶20的比例尺画的一个机器零件的截面图,量出图中两个圆的半径,并计算这个零件截面的实际面积.
六、板书设计
比和比例
小学数学教案一年级上册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将物品按用途分类。
2.根据物品的共同特征设计标记。
3.在活动中学习,能够有条理的对物品进行收拾和整理。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PPT图片、幼儿之前要有按标记分类的知识积累、黑色水笔、白纸。
活动过程:
1.首先以圣诞节到了,帮助托板的小朋友整理收到的礼物为情景展开活动,出示图片,让幼儿知有 哪些礼物。
2.首先让幼儿自主分类(有的按形状、有的按颜色、有的'按质量的软硬等等),并让幼儿说出为什么这样分。
3.以托班只有三个箱子为由,引导幼儿按物品的用途分三类,把那个问他们为什么这样分?(引导幼儿说出吃的、用的、玩的)
4.分好后,为了让托班的小朋友更容易的辨认箱子里的东西是什么,引导幼儿说出做标记,并在纸上画出来。
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在这个活动中,我并没有用实物而是用的图片,因为出示得实物都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东西,会分散幼儿的注意力,课程就不容易继续下去了。采用图片的形式既能提起幼儿的兴趣,又不会分散幼儿的注意力。一节课的活动下来,总体上的还是不错的。老师的建议是:应该多加一些家具类的或者幼儿部常见的物品进行分类,这样加大了难度,拓展了幼儿的认知面,如果仅限于幼儿常见的物品的话,拓展的部分就无法显现。
小百科:分类,是指按照种类、等级或性质分别归类。
小学数学教案一年级上册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使学生在活动中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领会左右的意义.
教学重点
使学生在活动中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教学难点
在活动中体会左右的相对性.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通过学生已有的经验认识左右
(一)教师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左右吗?哪是左,哪是右?
1.学生:左右手;左右眼;我写字的手是右手.……
2.引入课题:你们说的真好,说明你们对左右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左右.
教师板书:左右
(二)在游戏中初步认识左右
教师:我们来一起做个游戏好不好?
1.游戏(师说生做)
(1)请举起你的.左手,右手……
(2)谁愿意和大家一起做?(指名做:举左手、右手、左手摸左耳、左手摸右耳)
(3)快请你们看一看挨着你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
2.教师提问:不知你们看出没有,这个同学怎么一会儿在左,一会儿在右呢?
二、活动二:动手摆(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左右)
(一)情境引入
今天,一些同学要去看电影,他们准备带上一些水果,我们快看看他们都带了哪些水果,并把水果摆整齐.(小组拿出水果图片)
(二)老师说,小组合作摆.
1.中间摆一个梨,梨的左边摆一个苹果,梨的右边摆一个草莓,在这三个水果的最右边摆一根香蕉.
(1)出示图片:水果图片1
2.桃子摆在从左数的第二个.
(1)出示图片:水果图片2
(2)观察这五个水果的左右的位置,你们都知道了什么?
3.把糖摆在梨的左边(体验不同的摆法)
(1)出示图片:水果图片3
(2)出示图片:水果图片4
(3)出示图片:水果图片5
4.讨论:为什么这三种摆法都对?
(三)练习
1.教师:观察你座位的左边都有谁?右边都有谁?
2.自由活动
还有一块饼干,请你们把饼干摆个位置,摆好后说一说饼干的位置在哪.
三、活动三:在生活中进一步认识左右,体会左右的相对性.
(一)出示图片:找朋友
1.教师:我们帮同学们整理好水果,准备出发了,可是一检查还少小明没有来,于是
就派小刚去请,但小刚却忘记小明家是几号房间了,只知道是在一上楼的左边,我们快帮助小刚找一找吧!
2.集体反馈
3.拍一拍、想一想
(1)教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左右,下面我们做个游戏好吗?
(2)拍手游戏
小组两人相对,用自己的右手拍对方同学的右手,用自己的左手拍对方同学的左手.
(3)提出问题:通过刚才的游戏,你发现了什么?
4.做一做,动动脑
(1)教师:认识左右,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许多实际问题.
(2)出示图片:练习3
(3)小结:由于方向不同,左右就不同,判断时应把自己当作走路的人.平时我们上
下楼时,都要向这些小朋友一样靠右走,按次序走.
(4)出示图片:练习4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度过了愉快的40分钟,你们喜欢这节课吗?在我们的生活中,认识左右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多帮助,就让我们在生活中去体会吧!
探究活动
拍手游戏
游戏目的
1.通过游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体会前、后、左、右、上、下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反应能力.
游戏歌词
冰板、冰板,冰冰板板,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前前后后,骨碌骨碌锤,骨碌骨碌叉,骨碌骨碌一个还剩三,看谁能得大红花.
游戏过程
1.教师介绍拍手游戏的歌词,并教会学生.
2.要求学生根据歌词加上手上的动作.
3.学生以两人为一小组,分组进行表演.
4.选出最好的一组作为班级课间休息的游戏.
听反话
游戏目的
1.通过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领会左右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反应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
游戏规则
1.学生要根据教师的口令做出相反的动作.
2.做错动作的学生要为其他学生表演节目.
游戏过程
1.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纵队),面向教师站好.
2.教师发出口令,学生做出相反动作.如:教师说:“向左看”,学生就把头转向右边;教师说:“向前一步”,学生就向后一步;教师说:“摸左耳”,学生就摸自己的右耳.
游戏说明
1.这个游戏可以在教室中进行,也可以在操场上进行.
2.在操场上活动时,可以增加一些内容.比如“向上跳”“向前跑”“蹲下”等等.
小学数学教案一年级上册篇4
教学内容:苏教版教材第十一册98-99页例1以及“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九第1—3题。
教材分析:认识百分数是在学生认识整数、小数,特别是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十分重视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关注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努力揭示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教材创设了“谁投篮准一些 ”的主题情境,让学生了解百分数产生的过程。在认识百分数以后,教材安排了“读一读,说一说”的活动,目的是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百分数的含义,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百分数的意义。本课内容的学习是学生学习小数、百分数、分数之间的互化,以及百分数的实际应用作了充分的知识准备。
学习目标:
1.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初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2.通过学生自主经历百分数意义的探索过程,体会百分数与分数与分数、比的联系和区别,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进一步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教学设想:
如何根据新教材的编写理念与意图设计教学、开展有效教学?在这节课上我尝试 让学生先预习,再做了以下的教学尝试。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现状出发,设计课前的学习指导。学习指导是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而设计的指导学生自学文本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学习指导编写是把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作为基础的。
2.从学生生活实际和预习后的现状入手,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该是生活中的数学,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充满活力和灵性。所以,数学的教与学应该联系生活,注重学生的现实体验,变传统的“书本中学数学”为“生活中做数学”,建立以预习为基础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
3.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结合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的知识储备,采用了讨论、交流、互助解决问题、自主探索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体现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真切关注。学生在获得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数学思维不断发展,同时也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教师谈话:课前老师要求大家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你们收集了吗?谁来汇报?(学生教师指名学生上讲台在展台上展出收集的百分数)汇报时,教师:你收集的确实是百分数。你怎么知道这里的数就是百分数的?你怎样理解的?
2、教师导入:同学们收集的百分数真不少,说明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经常要用到百分数。为什么会经常用到百分数呢?用百分数有什么好处?什么叫百分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百分数。(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借助学生已有的数学学习经验,去感受,去经历,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有效激发了探究新知的积极性,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引导探究,认识百分数
1、教学例1
(1)出示例1的部分内容:
教师:你们喜欢打篮球吗?这里是我们学校六年级篮球队训练时记录的一些数据。
出示:六年级篮球练习数据统计
姓名 投中的次数
李星明 16
张小华 13
吴力军 18
教师:根据表中的的数据,你知道了什么?
提问:谁投的准一些呢?
(教师引导:如果他们投篮的次数相同,吴力军投的准一些;因为这是投篮的练习,而不是比赛,有可能他们投篮的次数不相同,如果投篮的次数不相同,还会是吴力军投的准吗?并相机引出下面的表格)
(2)教师将表格完整
姓名 投篮次数 投中次数
李星明 25 16
张小华 20 13
吴力军 30 18
提问:现在可以知道谁投的准吗?你打算怎样比较?
教师:(接学生回答)对,我们比投中的次数占投篮次数的几分之几。
(3)学生回答后教师完成出示例1的表格,教师问:李星明投中次数占投篮次数的几分之几?
在表格中依次出现表示三位同学投中次数是投篮次数的几分之几的分数。
教师解释我们把“投中的次数占投篮次数的几分之几”也叫着“投中的比率”。
教师问:谁投的准一些,就看谁的投中比率高一些。谁的投中比率高一些呢?请同学们算一算,比一比。
让学生交流课前预习得到的结果。并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想法和结果,
全班交流:引导得出不同的比较方法。
(教师肯定用小数的方法是可以的,两个两个比也是合理的。)
板书通分的结果。
教师:像这样的数也可以表示成百分数的形式。
2、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
(1)师:(接上面)到底什么叫做百分数?百分数又怎样读和写呢?
(2)全班交流:
教师提问:什么叫百分数?(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百分数的意义)
百分数的概念中提到了几个数?百分数表示它们之间的一种什么关系?
例题中应把什么看成“一个数”,什么看成“另一个数”?谁能说一说64/100表示的意义?65/100、60/100呢?
让学生说三个百分数的所表示的意思。
(4)你会写和读百分数吗?指名说怎样读。教师板书。请同学们把例题中的数写成百分数,并读一读。
教师:现在你觉得表示投中的比率用什么数来表示比较好呢?分数、小数还是百分数?这样表示有什么好处?为什么能看出? 3、教学“试一试”。
完成“试一试”题目。
(1)学生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第(1)题。
引导:根据“男生人数是女生的45%,如果把女生人数看作100份,那么男生人数相当于这样的多少份?
指名回答男生人数是女生的几分之几,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是几比几?
交流第(2)题时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什么是优秀率?
教师:优秀率就是优秀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
交流第(3)题,先让学生说一说近视率的含义是什么。
提问:通过上面的练习,你知道“百分数为什么又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吗?
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后,在班级里说一说。
教师:看来,大家对百分数都有了比较深刻地认识,现在你知道课前收集的百分数表示的具体含义吗?
4、再次交流课前收集的百分数:说意义和从中知道的信息。
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你收集的百分数的意思
全班交流:让在黑板上交流的同学先发言。。
教师:同学们刚才你们说的真好,不仅会读会写还知道了很多百分数的意思。接下来,我们来进行一些练习。
【设计意图:因为有了课前的预习,因此在课堂中充分让学生展示自我,展示自主学习所获得的成果。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进行科学合理的对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获得在集体中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体会学习的快乐,同时又使得这一难点得以突破。】
三、练习巩固,拓展延伸。
1、完成“练一练”1
学生练习,组织反馈。让学生用百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及空白部分分别是“1”的( )%,交流时说情每个百分数所表示的具体含义。
问:你能用一个百分数表示我们全班同学的解答情况吗?
教师:有方格的我们会用百分数表示,没有方格的你会表示吗?
出示:
引导学生用百分数表示。
教师:是不是生活中所有能用分数的地方都能用百分数表示呢?
2、完成“练一练”
让学生说说分数与百分数的区别,整理成下表。
分 数 百 分 数
意义 (1)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
(2)还可以表示某个具体量 只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
3、做游戏
教师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写10自己收集到的百分数,要求写的认真。教师记时(时间不是很长)
教师:你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描述一下你完成的情况吗?
你能只告诉你完成情况的百分数,让我们猜猜你写了几个吗?
你还能用百分数来描述没有完成的情况吗?
【设计意图:从我们生活中取材不仅能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还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体会百分数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无处不有,真正感受百分数给生活带来的方便。】
四、回顾总结,质疑问难。
提问: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对百分数有哪些认识?(百分数是特殊的分数,特殊在哪里呢?)还有什么问题吗?
课外实践:同学们,不仅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经常用到百分数,有些成语也和百分数有关呢。比如:十拿九稳,百发百中(举一些例子让生说一说什么意思)。课后就请同学们继续收集与百分数有关的信息和成语。
附板书设计:
认识百分数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百分之几的数叫百分数,百分数又叫百分比或百分率。
64100 =64% 读作:百分之六十四
65100 =65%
60100 =60%
小学数学教案一年级上册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解比例的意义.
2.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会解比例.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改写成两个内项积等于两个外项积的形式,即已
学过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一)解下列简易方程,并口述过程.
2 =8×9
(二)什么叫做比例?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三)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10和9∶15 20∶5和4∶1 5∶1和6∶2
(四)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下列各比例改写成其他等式.
3∶8=15∶40
二、新授教学
(一)揭示解比例的意义.
1.将上述两题中的任意一项用 来代替(可任意改换一项),讨论:如果已知任何三项,可不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说明理由.
2.学生交流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把它改写成内项积等于外项积的形式,通过解已学过的方程,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
3.教师明确: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二)教学例2.
例2.解比例 3∶8=15∶
1.讨论:如何把这个比例式变为已学过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并求出未知数的解.
2.组织学生交流并明确.
(1)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例改写为:3 =8×15.
(2)改写时,含有未知项的积一般要写在等号的左边,再根据以前学过的解简易方程的方法求解.
(3)规范并板书解比例的过程.
解:3=8×15
=40
(三)教学例3
例3.解比例
1.组织学生独立解答.
2.学生汇报
3.练习:解下面的比例.
= ∶ =∶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解比例.想一想,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式转化成已学过的简易方程),然后再解简易方程即可.
四、巩固练习
(一)解下面的比例.
1. 2. 3.
(二)根据下面的条件列出比例,并且解比例.
1.5和8的比等于40与 的比.
2. 和 的比等于 和 的比.
3.等号左端的比是1.5∶ ,等号右端比的前项和后项分别是3.6和4.8.
五、布置作业
(一)解比例.
= = ∶ =3∶12
(二)商店有一种衣服,售价是24元,比原来定价便宜25%.现在售价比原来定价便宜多少元?
(三)一个梯形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它的上底是3厘米,下底是5厘米,高是多少厘米?(列方程解答)
六、板书设计
小学数学教案一年级上册篇6
内容分析: 空间与图形在生活中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准》指出: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转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在生活中,学生对这些内容并不陌生,为了便于掌握这一工具,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教材在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就编排了认识物体是在学生初步学习了数数比较,1到10的认识与相应加减法及分类,位置与顺序导知识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端,目的.是通过有趣的活动和具体情境,让学生经历一个观察和摆弄实物,感知并抽象出四种基本几何体的过程,着重感知这些立体图形的形状特征,再给出它们的名称,并能辨别与直观归类,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身边的几何体。在进行数学交流中体会生活中有数学,为后继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与活动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能辩认出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通过动手操作和认真观察等活动,体会物体的形状特征,并初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3、通过一系列学习活动,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敢于探索,敢于交流的意识。
教学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几何形体;送礼物的包装盒;实物展示平台、多媒体课件。
学生每组一盒礼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导语:同学们,你们喜欢礼物吗?这是智慧爷爷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倒出来看看吧,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礼物?
2、学生交流
3、这么多的礼物你能给分一分类吗?
4、小组合作分类
5、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分的。
6、小结引导出按形状相同分类。
二、体验探索、合作交流
1、分一分,揭示概念
a、小组活动,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师巡视。
b、小组汇报(说说是怎样分开的,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可能会说: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方方正正,一组是像柱子一样的,两头圆的,一组是圆的球。)
c、提示概念(多媒体从实物中抽象出立体图形)。
2、摸一摸,感知特点
a、动手摸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然后说说自己的感受,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b、师概括,同学们说得真不错,老师真佩服你们,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新朋友的名字吧!
3、说一说
你还知道生活中哪些物品形状也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或球的吗?
4、猜一猜:a:师说特点,生猜几何体的名称
b、小组内成员互猜。
5、找一找:在自己的物品中找两件与老师讲台上几何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6、请大家翻开课本,把今天学的这几种物体认一认,读一读。
三、巩固练习
1、做课本上练习1、2
2、小小设计师:学生用各种形状物品搭一件自己喜欢的东西(一边搭一边说用什么形状做什么)并玩一玩。
一年级学生喜爱卡通人物智慧爷爷,抓住学生特点,创设情境导入,易于激发学生兴趣。
在情境中操作,能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充分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是活动的体现。
学生亲历操作过程,能加深学生的理解。
各种感官充分利用,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增强理性的理解。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加强交流。
在活动中感知,小组成员充分参与,做到面向全体。
在玩中说,既独立又自主。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小学数学教案一年级上册篇7
位置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数学》六年级上册第2~3页。
【教学目标】
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会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2.通过形式多样的游戏与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发展其空间观念,初步体会到数行结合的思想,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确定位置的全过程,从而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
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过程】
一、从实际情景入手,引入新知,使学生学会在具体情景中用数对确定位置
1.谈话引入。
今天有这么多老师和我们一起上课,同学们欢迎吗?
老师们都很想认识你们。咱们先来给他们介绍一下我们班的班长,可以吗?
2.合作交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探究新知。
(1)出示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表示出班长的位置,把你的方法写或画在纸上。
汇报:班长的位置在第4组的第三个,他在从右边数第二组的第三排…
哪个小组也用语言描述出了班长的位置?
请班长起立,他们的描述准确吗?
刚才同学们的`描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都表示的是班长的位置,有的同学说第几组,第几行,第几排……)
看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组、排、行、等多种方式,还可以从不同的方位来描述物体的位置。为了我们在确定位置的时候语言达成一致,一般规定:竖排叫列,横排叫行。
板书:列 行
老师左手起第一组就是第一列…,横排就是第一行…
班长的位置在第4列、第3行。
还有其他的表示方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