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设计
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设计篇1
【导学目标】
1.掌握作者游览的行踪,了解游记的一般特点。
2.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
3.通过朗读课文,体验这滴水的奇幻生命旅程。
4.体会作者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的感情。
【课时计划】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步骤一、二,第二课时完成步骤三、四、五。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水是生命之源。一滴水,带着夙愿,经历了漫长的黑暗与等待,经历了水车上的眺望,经历了玉河中的徘徊,终于来到丽,来到常年鲜花点缀、垂枊依依、小河潺潺的四方街,从悠闲恬淡的白天到灯火阑珊的夜晚。这滴水为什么会有这么奇幻的生命旅程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阿来的《一滴水经过丽》。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矗立(chù)目眩(xuàn)开闸(zhá)
徘徊(huái)翡翠(fěi)砚池(yàn)
蘸到(zhàn)擦拭(shì)
2.记住重点词的意思
矗立:高耸直立。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的走。
苍劲:指老练刚劲。
五彩斑斓:指颜色非常好看,色彩相当丰富,多种颜色错杂繁多耀眼。
目眩神迷:眼花缭乱,心神摇荡。多形容所见情景令人惊异。
3.走近作者
阿来,藏族,1959年出生于四川省马尔康县,当代作家,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80年代中后期转向小说创作,主要作品有诗集《棱磨河》,小说集《旧年的血迹》《月光下的银匠》,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空山》,长篇地理散文《大地的阶梯》,散文集《就这样日益在丰盈》。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听录音范读课文(多媒休播放),思考:一滴水的夙愿是什么?
【交流点拨】跃入流,奔向大海。
2.简要写出一滴水的经历。
【交流点拨】全文以“一滴水”的身份,讲述自己由雪变成冰川,再变成一滴水,再由一滴水经过驿道、纳西族村庄、草甸、落水洞、黑龙潭、四方街、街道店面、纳西人院子,最后奔流到金沙边的经历。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步骤三精读课文把握情感
1.纵观全文,如果把一滴水旅行绘成几幅不同的画卷,那应该是什么样的画呢?
【交流点拨】“一滴水”将自己的所见娓娓道来,浪漫而富有童趣,全文所展示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风土人情如同风景画、建筑画、民俗画,美不胜收。
2.欣赏“风景画”,它美在何处?
【交流点拨】这篇散文所描画的风景——“丽古城”作为画面的中心,再以玉龙雪山为背景,以玉河街道为线索,以四方街小广场为梯形,构成丽古城风景画,并用水的流动为画面增加运动感。整个画面有层次感,从高到低,由远到近,景致分明。
3.继续欣赏“建筑画”,它的美又体现在何处?
【交流点拨】丽古城是一座风景秀丽、历史悠久和文化灿烂的名城,也是少数民族古镇,城里的街道、宫殿、水车、小桥都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四方街,丽古城中心、交通四通八达、周围小巷通幽。街道:依山势而建,顺水流而设,开闸放水,以水洗尽街道,地域特色明显。水车:大水车是丽古城的标志性建筑。小桥:历史悠久、数量大、形式多。
4.再来欣赏“民俗画”,它的美美在丰富而融合。具体体现在哪儿?
【交流点拨】文中所写的民众活动,前文少后文多,赶路、建设、放牧、经商、拉琴、浇花、闲聊、畅游、聚集、唱歌构成了丽民俗画。
步骤四品味语言探究写法
1.文章采用第一人称,从一滴水的角度,从不同视角去描述丽,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交流点拨】亲切、自然。不矫揉造作,清新自然,像从玉龙雪山上飘下来的风,里面还夹着冰冷却动人的温柔。有感同身受、如临其境的意味。
2.从写景中,可体会作者所饱含着什么样的情感?
【交流点拨】热爱丽、热爱美、更热爱给予美的大自然。
3.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独到之处?
【交流点拨】构思新颖,视角独特,行文如诗,美不胜收。
当堂演练达成目标
步骤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总结全文
纵观《一滴水经过丽》全文,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写了风景如画的丽和丽富有地域特色的建筑,用生动、精美的语言介绍了丽民俗民风,给人以无限的美感。
2.拓展延伸
写游记的“技巧点拨”。
【交流点拨】①最需:线索明朗清淅;②最宜:只抓重点;③:突出感受;④最美:语言灵动。
【板书设计】
一滴水经,过丽)风景画:丽、玉龙雪山、玉河建筑画:四方街、宫殿、水车、小桥风俗画:赶路、放牧、经商、浇花自然美,无限美)
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设计篇2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勃朗峰景色的奇异特点,体会作者的游踪的顺序。
2.了解旅途中的所见所遇之事。
过程与方法
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运用优美和幽默的语言描写眼前景物、记叙所遇人物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热爱大自然,以积极美好的心态面对生活。
重点体会作者以游踪和观察点的变化描写眼前景物。
难点体会作者优美和风趣的语言风格。
教法朗读法,讨论法
教具有关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要问西欧最雄伟的山脉是什么山脉,那就是阿尔卑斯山脉;要问阿尔卑斯山脉上峻的山峰是哪座山峰,那就是勃朗峰。今天,我们将穿越到一个世纪以前,跟随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去登游勃朗峰,这必定会是一次轻松愉快的旅行。
马克·吐温(1835-1910),美国幽默大师、小说家,19世纪后期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作品风格以幽默和讽刺为主,既富于独特的个人机智与妙语,又不乏深刻的社会洞察与剖析。主要的代表作品有《百万英镑》(短篇)等。此外,马克·吐温还有自己的四大名著:《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苦行记》等。
勃朗峰是阿尔卑斯山脉峰,也是西欧第一高峰,海拔4807米,法语意为“银白色山峰”,位于法国和意大利边境。勃朗峰地势高耸,常年受西风影响,降水丰富。冬季积雪,夏不融化,白雪皑皑,山体约有200平方公里为冰川覆盖。勃朗峰设有空中缆车和冬季体育设施,为登山运动胜地;山峰雄伟,风光旖旎,为阿尔卑斯山旅游中心。勃朗峰下筑有公路隧道,起自法国的沙漠尼山谷到意大利的库马约尔,长11.6公里,1965年建成通车,使巴黎到罗马的里程缩短了约220公里。
1.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填表格
方式所见所遇感慨
上山徒步登山
(1-6)勃朗峰美丽景色惊叹
美好联想
下山雇车旅行
(7-11)幽默风趣的“车夫”幸运
轻松愉快
2.找一找地名,看一看作者的行踪怎样,体会本文行文顺序。
马蒂尼→阿冉提村→勃朗峰→沙蒙尼旅馆
可见,本文以作者的行踪到展现作者旅行的所见所遇。
1.作者登山时是徒步进行,为什么认为乘车骑骡的游客“可怜可悯”呢?
见课文第1段,采用了对比的写法。
因为路都是山坡,陡峭难行;天气又灼热难当,焦炙于火辣辣的艳阳下,乘车骑骡反而极不方便,所以显得“可怜可悯”。
2.作者怎样描绘勃朗峰的?
(1)远望勃朗峰:穹山顶呈V字形,耸入蓝天,巍峨壮观;
(2)登山勃朗峰:望周围的峰奇形怪状,侧面衬托了勃朗峰的雄伟。
(3)逗留高地:仰面遥望美景独特,满目华彩,变幻无穷,如同肥皂泡(仙境)。
3.作者由勃朗峰奇幻的景象联想到什么?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作者由勃朗峰美丽景色,尤其是神奇变幻无穷的云彩联想到肥皂泡。
肥皂泡的色彩也是变幻无穷的,且转瞬即逝,这和作者在勃朗峰上见到的奇美景象相似。作者这种特别联想,一方面表达了对大自然创造如勃朗峰神奇美丽一般景观的赞叹;一方面也感慨如此的美景转瞬即逝,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人们应好好珍惜吉时美景,人们也应积极投身大自然,纵享大自然的馈赠。
4.下山作者写的是遇“车夫”一事,怎样理解作者的安排,这一内容和题目“登勃朗峰”有联系吗?
作者下山写雇车去旅馆,塑造了一位车技娴熟、幽默风趣的车夫,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一内容和前文登勃朗峰紧密相连,展现了旅行的另一面。写美景,令人陶醉留恋;写人,风趣幽默,让人倍感轻松愉快。这样的旅程真是一个完美的身心之旅。
5.细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语言特点。
(1)“有些顶端尖峭,并微微倾向一旁,宛如美女的纤指;有一怪峰,形如塔糖。”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山峰或比作“美女的纤指”,或比作“塔糖”,形象地写出了山峰的形状,突出了勃朗峰周围山峰奇形怪状、千姿百态的特点。
(2)“我们曾仰面遥望附近的一座峰巅,但见色彩斑斓,彩霞满天,白云缭绕,轻歌曼舞,那朵朵白云精美柔细,宛如游丝蛛网一般。”
描写峰巅的奇幻色彩和白云姿态,从侧面反映了勃朗峰景色的美丽壮观,如梦似幻。
(3)“自然界中最美丽最精致的造物,莫过于肥皂泡泡了:刚才空中的华丽色彩,天衣云锦,恰如那在阳光下破裂并蔓延开去的肥皂泡。”
把眼前勃朗峰的美景——这个大自然精美的杰作比作色彩华丽、奇幻无比的肥皂泡泡,联想丰富、独特,也赞美了勃朗峰的景观真是如梦似幻,可望不可久留。
(4)“他说的是法语,还不时地打嗝,像是在加标点符号。”
生动描写出车夫说话的特点。语言幽默风趣,气氛轻松愉快。
本文记叙了与友人游览勃朗峰的一次经历,描绘了山中奇景、嶙峋怪石、变换光影,叙述了奇人奇事、惊险旅程、怪异车夫,表现了旅途的无限趣味,表达了对世事人生的无限感慨,抒发了对奇山异景的赞美之情。
1.全文以作者的行踪和观察点的移动为线索,描述了作者游勃朗峰的所见和所遇之事。
2.作者笔法多变。写上山,用散文笔法,描绘山中奇景,嶙峋的怪石,变幻的光影,引出无限感慨;写下山,以小说笔法,叙述奇人奇事,惊险的旅途,怪异的车夫,富有传奇色彩。
3.文中语言优美又不乏幽默风趣。马克·吐温是语言大师。即使本篇文章是篇游记散文,也体现了他语言精美又不失幽默的语言风格。如“有些顶端尖峭……只能在分野处才得以偶见几堆”一组句子,就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勃朗峰周围山峰多样的形状;而所选的喻体都来自生活,以小喻大,不失幽默,能使读者阅读后产生轻松愉悦之感。
登勃朗峰上山观峰远望:V字形壮观周围山峰形状多样美景独特:华彩变幻,如肥皂泡(联想)下山遇车夫车技娴熟说话风趣轻松愉快
读马克·吐温的《登勃朗峰》,我们丝毫不觉得作者同他朋友一道登山旅行的劳顿之苦,有的只是观赏美景,享受旅行的轻松愉快。那么,我在教授这一课时,力求也能让同学们轻松地读,愉快地学。学习的过程也好比旅行的过程,只要我们抓住主要目标,端正我们的心态,运用恰当的方法,就能像作者游勃朗峰一样,既能观赏沿途的美景,又能享受出行的乐趣,从身和心都能得到美的享受。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都要力求贯彻这一教学理念。
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设计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丽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
2.体会作者以一滴水的视角去游览丽的新颖构思
3.抓住作者重点介绍丽四方街的景物特征,感受它的魅力所在。(重点)
4.体会作者化身一滴水经过丽,介绍丽的新颖构思。(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我国的西南边陲,有一座美丽的城市,她的名字叫丽,因其独特的人文和自然景观,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喜聚的地方。作者阿来以一滴水的独特视角,带领我们去游览这座古城,更增添了一份新奇的美感。今天就让我们来赏读这篇佳作。
二.作者简介
三.关于丽
四.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初步理解文章的内容
1.文章标题有什么意义?
一滴水实际上是指作者自己。题目的含义是作者以“一滴水”的身份游历丽,向人们介绍丽这座古城。
2.文章标题中“经过丽”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
具体体现是,顺着玉河,我来到了四方街前”,“我成水车转轮慢慢升高,看到了古城------”,“从水车上哗然一声跌落下来,回到了玉河”,“我穿过一道又一道小桥”,“我经过-----经过-----经过-----经过-----进了纳西人三坊一照壁的院子”,“黄昏时,三人再去打水浇花时,我又回到了穿城而过的水流中”,“很快,我就和更多的水一起出了古城,来到了城外的果园和田地里”,“黎明时,作为一滴水,我来到了喧腾奔流的金沙边,跃入流,奔向大海。”这些语句实际上交代了作者的行踪,可见文章的内容是按作者的游踪来安排的。
3.再读课文,画出文中重点词句,搞清作者在文中介绍了丽哪些景观?作者介绍了丽的四方街。
五.课文精读
1.文章的这一滴水在形体上有什么变化?
开始是玉龙雪山上的一片雪,又化成冰成为冰川的一部分,然后融化成一滴水。作者开始交代一滴水的来源,实际上是介绍丽源头及地理位置------玉龙雪山
2.这一滴水到丽经历了哪些曲折?
先是玉龙雪山顶上的形体的演变,再是奔入丽却跌入水洞中,经历漫长黑暗与等待才冒出来,后又经历水车上的眺望和玉河中的徘徊,最终来到丽,穿行于最美丽的四方街。
3.作者以一滴水的身份怎样介绍四方街的?作者在文中对它进行了三处介绍。
一是第三自然段,简单介绍了四方街的历史沿革,因徐霞客扬名天下。二是第十自然段,作者化作一滴水在水车上眺望,苍劲的老柏树,重重房屋,蜿蜒老街,自然美丽。三是第十三,十四自然段具体而详细的介绍,有银器小店,玉器店,字画店,纳西人家以及黄昏时的茶楼酒吧,喧哗的夜景,等等。
4.第8段有什么作用?
5.第13段中作者为什么介绍东巴文的水字?
6.作者在文中是如何安排时间这一线索的?
7.作者为什么让自己化作一滴水游历丽?
8我们能否以其他身份介绍自己曾游览的地方?
六.据以上问题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1—2):写自己是玉龙雪山的雪化成一滴水。
第二部分(3---15):具体介绍自己以一滴水的身份游览丽的经过,重点是四方街。
七.拓展延伸
八.教学后记
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设计篇4
【目标导航】
1.掌握即席发言的要领和表达技巧。
2.通过情境创设的训练,克服发言时的紧张心理,学习即席发言的快速构思方法,提高瞬时应变和即席发言能力。
3.进行即席发言的初步尝试,充分调动课堂参与的热情,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表现出较高的文化素养和气质风度。
【课时安排】1课时
自由分成学习小组,做好活动计划,分配小组成员交际任务,围绕“即席讲话”的这个交际主题,做好本次口语交际。
【新课导入】
即席讲话,也叫即兴发言,是指在某个特定场合,临时受到邀请,由他人提议或自己认为有必要而作的简短讲话。
【交际技巧】
即席发言有三个特点:
一、临场性
即席发言既不能事先拟就讲稿,也不能进行试讲,它必须靠临时准备、临场发挥,因此临场性就成了即席发言最主要的特征。
二、针对性
由于即席发言一般都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对现实话题作出迅速反应,这就使话题的内容被限制在特定的范围内,显示出鲜明的针对性,所以即席发言选取的角度宜小,内容宜集中,要力求说在点子上。
三、简洁性
即席发言常以简明扼要显出其力度,以亲切生动的表述给听者留下深刻印象。但是短小并不是空洞无物,而是要言之有物,言简意赅。优秀的即席发言常常以简练、含蓄而抒情的语言取胜。
即席发言的基本要求是:
一、沉着冷静,克服紧张情绪
从某种程度上讲,当众说话成功与否的关键不在于讲话的内容,而在于发言者的心理素质。如果情绪过于紧张,即使准备好的内容,也不能很好地表达出来。克服人前讲话紧张心理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加强当众说话的训练。只要持之以恒,随着讲话次数的增加,你的自信心会越来越强,效果会越来越好。
二、边想边说,反应迅速敏捷
即席发言前,可以利用短暂的时间打一下腹稿,构想自己发言的主题、主要内容、开头等,但大部分情况是没有准备时间的,大脑是在临时组织说话的内容,因此,无法将所有的内容都有条不紊地安放在大脑中,这就要求发言者在说当前句的同时,还要斟酌后面要讲的内容,边讲话,边构思,根据主旨的需要,提取、筛选信息,组织语言。只有思维敏捷,反应迅速,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三、有的放矢,切合环境对象
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即席发言要注意环境、场合和对象,比如,环境有室内与室外、安静与杂乱之分,场合有严肃与随意、正式与非正式之分,对象有身份、年龄之分。面对不同的环境、场合和对象,我们发言的内容、语气、风格也应有所区别。越是有针对性的发言,越能得到听众的欢迎。
四、掌握分寸,语言简短明晰
掌握分寸,就是要使讲话恰到好处,不说空洞无物的话,不说过头话,不说伤人的话,不自我吹嘘。同时,即席发言务求简短精练,因为观众都喜欢短小精悍、言简意赅的发言,即席发言时要尽量长话短说,克服口头禅,少用无关紧要的喻例、资料等,让每句话融入较多的信息。
即席发言也如唱戏一样,“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它靠的是平时的口头练习,多方面的知识积累,敏捷、清晰的思维能力和富于亲和力的人格魅力。因此,我们一定要把即席发言练习和提高个人整体素质相结合,让即席发言成为展现个人风采的重要手段。
题一: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在括号内打“√”或“×”。
1.许多同学当众说话时过分紧张。要消除这种心理状态并不难。主要是应有自信心,即使自己没有做充分准备,只要有胆子,就可以理直气壮的讲。()
2.说话怎样才能做到清楚呢?答案是要“多思”。说话前要认真想一想,自己为什么要说,说给谁听,说的重点是什么,怎样去说,先说什么,后说什么。重点和非重点都要详细说。()
3.说话要简洁,就要去掉不必要的重复,去掉与中心关系不大的枝蔓。()
4.要使说话中心突出,条理清楚,一是要求材料全而多,二是要理清思路和线索,三是要把材料的先后安排好,力求层次清晰,眉目分明。()
5.说话连贯,是指句与句之间连接得上。说话严密,是指说话有逻辑性。要做到这两点,在平时要养成多思考的习惯。()
6.在和别人交谈时,说话人不能我行我素,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而要看对象,从对象的不同特点出发,说不同的话,达到说话的目的。但说话看对象,不是说要“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7.说话要讲究方式。直言不讳充满刺激性,容易伤害对方的感情,造成抵触情绪。所以,无论在什么场合,都要尽量避免用直言,而采用委婉含蓄的语言形成。()
8.停顿的一般规律是:一个意思说完要有较小的停顿,一句话说完要有较大的停顿。()
9.无论是说还是听,都应当适度的看着对方的眼睛和面部。还要善于用眼神表现出自己的喜怒哀乐。()
10.要“形于外”必须“诚于中”,这是做到语言美的关键。()
题二:根据提供的情境,在“______________”上填充恰当的即席讲话。
1.1935年,高尔基参加苏联作协理事会第二次全体会议时,代表们要求他讲话。当他上台时,与会者长时间鼓掌。高尔基灵机一动借题发挥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下子使全场活跃,讲话就在这样融洽的气氛中开场了。
2.《正大综艺》的节目主持人杨澜,9月19日晚在广州市天河体育中心演出时,戏到中途,她在下台阶时摔了下来。出现这种情况,的确令人难堪。但杨澜非常沉着地爬了起来,凭着她主持人特有的口才,对台下的观众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杨澜这段非常成功的即兴演讲,不仅为她自己摆脱了难堪,更显示出她非凡的口才。以致她话音刚落,会场就立刻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有的观众还大声说:“广州欢迎你!”
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的对应练习。
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是锻炼学生口语表达和与人交往的一节课,通过本节课,让学生学习到了灵活地运用语言,让自己的即席讲话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课下同学们可以多尝试着练习。
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设计篇5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清写作思路,领略美景与趣事。
2.学习本文散文笔法与小说笔法并用的写法。
3.感受文章语言略带幽默与书卷气息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前朗读古诗词)阅读的方式有很多种,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行也是一种阅读,在旅行中去认识未知的这个世界,去探索这个世界的绚烂。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爬山,我们可以领略无限风光在险峰的绮丽。登顶,可以感受一览众山小的壮阔。今天,我们随着马克吐温的脚步,去勃朗峰来一次绮丽之旅。
二、预习反馈
1、说一说,交流你所知道的作者和勃朗峰
(1)马克•吐温
马克•吐温,美国作家、演说家。代表作品有小说《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马克•吐温一生写了大量作品,有小说、剧本、散文、诗歌等各种体裁。他的作品批判了不合理现象或人性的丑恶之处,表达了强烈的正义感和对普通人民的关心,具有幽默和讽刺的特点。他经历了美国从初期资本主义到帝国主义的发展过程,其思想和创作也表现为从轻快调笑到辛辣讽刺再到悲观厌世的发展阶段,前期以辛辣的讽刺见长,到了后期语言更为激烈。
(2)勃郎峰
勃朗峰,阿尔卑斯山脉峰,也是西欧第一高峰,海拔4807米,法语意为“银白色山峰”,位于法国和意大利边境。勃朗峰地势高耸,常年受西风影响,降水丰富。冬季积雪,夏不融化,白雪皑皑,冰川发育,约有200平方公里为冰川覆盖,顺坡下滑,西北坡法国一侧有的梅德冰川,东南坡意大利一侧有米阿杰和布伦瓦等大冰川。建有科学研究实验站。勃朗峰设有空中缆车和冬季体育设施,为登山运动胜地;山峰雄伟,风光旖旎,为阿尔卑斯山的旅游中心。
2、写一写,你所掌握的字音
字词注音,抽生到黑板上完成。
翌日(yì)辚辚(lín)巉峻(chán)拾级(shè)霓裳(ní)隧道(suì)
俯瞰(kàn)穹顶(qióng)皑皑(ái)缭绕(liáo)沟壑(hè)打嗝(gé)纷至沓来(tà)
3、考一考,词语正确的一项
三、交流展示
1、跳读课文,理清思路。
过渡语:可怜可悯,教师引导为什么说乘客可怜可悯呢?物有所值的旅行是什么样的呢?请跳读课文,找一找这一路写了哪些景色,各有什么特点?又在这一路遇到了什么人和事?梳理课文之后,用一个词概括你读完文章后最突出的印象。
预设(奇),沿途奇美,主峰奇伟,山峰奇险,云朵奇幻;车夫“奇人”经历“奇遇”
2、品读语言
(1)这一路奇丽的风景,经历的奇人奇事,都被我们的作者写进了精彩的文字里。下面请同学们划出文中你觉得最精彩的句子,品读分析说说你的阅读感受。(分组合作,一大组风景,二大组人物)
【交流点拨】①取道黑首欣赏瀑布,“清流急湍,环顾四周,岩壁巉峻,丘岗葱绿,美不胜收”一连串四字词语,语言整齐,极富文学意味;②向山下的阿冉提村进发之前仰面遥望附近的一座峰巅时,用了“色彩斑斓,彩霞满天,白云缭绕,轻歌曼舞”,四字词语连用,词藻华丽且用词准确,令人耳目一新。③“车王”赶马车“什么乱石废物,沟壑旷野,一概不顾——有时一两个轮子着地,但大多数时候腾空而起”“每当我们险遭不测时,他总是面不改色,和颜悦色地说:‘只当是种乐趣吧……能坐上车王的车的人,可是少之又少啊——看到了吧,真如我说的,我就是车王。’”等句子,无不暗含着诙谐与幽默,读来饶有兴味,让读者感受到奇人及奇事之乐。
(2)揣摩文中“车王”和“勃郎队长”的说话语气,用自己的方式读出来,抓描写,品性格和生活态度。
四、质疑辅正
为什么用了一整段文字描写肥皂泡?
【交流点拨】眼前的绚丽色彩,正像人们透过肥皂泡看到的世界,那样精彩,色彩斑斓,但却转瞬即逝,它们又在无穷地变幻着,不能长久,不能永恒,作者感悟到历史变迁,人世沧桑,个人在时光的长河中非常渺小。
五、拓展延伸
1、国学经典诵读,谈启示
2.小练笔,说感悟
你一定也登临过很多山,也一定遇到过人生中的一座座“山”,也曾生发出无数的感慨吧!请打开记忆的匣子,选择你所遇到的“山”,把你登山的感悟写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设计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把握游记的选材角度,掌握抓特点,重描绘的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翻看照片,观看视频,阅读名家游记,写出让你感受最深的一次游记,抓特点,感人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现美、捕捉美、表达美,培养学生独特的性情,陶冶情操。
教学用具:PPT
课前导学案:
哪一次外出游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了捕捉对这次游玩的特别记忆,你可以用一张照片或画个草图,你还可以用几个词语来勾勒那一次的出游。
准备写作:
1、选择哪一次的游玩。使用下列方法可能有助于你确定。
①看相册或家庭录像带,边看边想,这几次出游中,哪一次游玩最能唤起你的记忆。
②填写下面的问卷调查:
哪一次游玩曾使你高兴或很惆怅?
哪一次游玩让你大开眼界,增长了见识?
哪一次游玩给你留下极深刻的印象?
哪一次游玩能引发你长时间的思考?
让你高兴、惆怅,让你大开眼界、让你增长见识、给你留下极深刻印象的分别是什么?引发你思考的是什么问题?
2.搜集素材。你需要大量的、描述性的词语去写你的出游,下面的头脑风暴板对你可能会有些帮助。思考什么让你的这次游玩与众不同,是景,是风土人情还是文化气息。教学过程:
课前ppt
美景、美食:西湾、百丈漈、平阳炒粉干、钱承恩馄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在之前跟大家的交流中,我知道我们班级80%以上的同学在写周记或随笔的时候都会想要去写自己游玩、游览的经历,然而这其中有接近70%的同学又苦于不知道如何去写而最终放弃。其实,这种记述游览经历的文章,就是我们所说的游记。怎样写游记,怎样才能写好游记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游记写作。
2、要写好游记,我们必需对他有所了解。游记可以分为很多种。以记录行程为主的是记叙型游记;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是抒情型游记;以描绘景物、景观为主的是写景型游记;通过游记来说明一个道理的,是说理型游记。
在昨天我们做的课前调查中,很多同学希望老师来谈谈写景型的游记。如何写好风景?如何生动、形象、具体地去写景?
今天我们就一起探讨一下,这些问题。
二、抓特点,重描绘
1、师:看梅雨潭的图片,如果你游到此地,你会如何来写这里的风景呢?
生:略(你们觉得他的介绍怎么样?)
师:“一个好的文本可以给我们提供写作能量”,我们一起来看朱自清游览梅雨潭后,写下的一段文字。
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站在水边,望到那面,居然觉着有些远呢!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
生:抓住“绿”这个特点。
师:看来要写好游记,我们要抓住这个地方的特点,写出你的独特感受。
3、如何写得更加生动呢?我们再一起来看。
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站在水边,望到那面,居然觉着有些远呢!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她又不杂些儿法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指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重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又太暗了。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
生:巧用拟人、比喻等修辞……
生:运用对比的写法,巧妙烘托……
生:展开联想、想象……
生:诗意的语言
生:使用恰当的抒情方式,融情于景,巧用第二人称,直抒胸臆……
5、师:看来要写好游记,我们还要抓住特点,细致描写。
6、师:在游玩的过程中,除了写你看到的美景之外,还可以写些什么来凸显景之美呢?
三、感人情
7、我们在一起来看一段文字,他写美食还写什么?
常听人说,到西北最难适应的是食物。但我对兰州印象最深的却是两宗美食:牛肉面与白兰瓜。
因此,这座黄河上游边的狭长古城,留给我两种风韵:浓厚与清甜。
兰州牛肉面取料十分讲究,一定要是上好黄牛腿肉,精工烹煮,然后切成细丁,拌上香葱、干椒和花椒;面条粗细随客,地道的做法要一碗碗分开煮,然后浇上适量牛肉汤汁,盖上刚刚炒好的主料。满满一大碗,端上来面条清齐、油光闪闪、浓香扑鼻。一上口味重不腻,爽滑麻烫。另递鲜汤一小碗,如若还需牛肉,则另盘切送,片片干挺而柔酥,佐蒜泥辣酱。在兰州吃牛肉面,一般人都会超过平时的食量。
我兰州的朋友范克峻先生是一位历尽磨难之人,经常带我到一家铺子吃牛肉面。掌勺的马师傅年事已高,见范先生来便亲自料理一切,不容有半点差池。范先生轻声告诉我,这位马师傅实在是一位侠义之士,别看他每天只是切肉煮面,你完全可以把一切信托于他。30多年前,一位每天到这儿吃面的演员突然遭冤被捕,关在监狱里,判刑不轻。妻子亲朋都离他而去,过年过节时也没人来探望。他万万没有想到,竟然是这位马师傅出现在铁窗之前,手提一包干切牛肉,无言捧上。如此者每年不断,一直延续整整20年之久。20年后,演员的冤案昭雪平反,他又重登舞台,名震全城。不管他用什么方式来邀请和感谢,马师傅全不接受,只在他每天早晨来吃牛肉面时,投以轻轻一笑。
正说着,马师傅的牛肉面已经煮好端来,只一口,我就品出兰州的厚味来了。
生:马师傅的一些事。
师:这是否多余,能不能去掉?
生:不能,牛肉面本身的味道美,但马师傅浓浓的人情味,让牛肉面更有味道。
师:在介绍了游玩中的美食之外,他还写了人情美,来凸显美食之美味。那么写风景,我们还可以写什么呢?
8、看一段视频《童话世界九寨沟》
生:还可以写人。
生:九寨沟的景美,人更美。
生:条件如此艰辛,依然执着守护
生:人的质朴
生:因为有这些护林员的守护,九寨沟才更美。
师总:看来写游记,我们还可以当地让你印象深刻的人情。正如卞之琳所认为的:人是“风景”(即大自然)的组成部分,而且是“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风景”里有了“人”,“风景”才会有灵气,才会生动。
师:写游记还可以写人情。
9、再练笔,旅游中哪些人情触人心弦,让你印象深刻?
生:略
四、总结
师:余秋雨说过:我发现自己特别想去的地方,总是古代文化和文人留下较深脚印的所在,说明我心底的山水并不完全是自然山水,而是一种“人文山水”。
在写人文景观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去体会其中的文化和人文历史。
多接触,多感受,相信我们的文章会更厚重。
欧阳修说:作文无它术,唯勤读书多为之自工。要写好游记,我们行万里路,还要读万卷书!
五、作业
1、阅读余秋雨《文化苦旅》,体会他写游记的方法。
2、写一篇游记《那时,游》,要求字数不少于600字。
六、板书
畅游心中的胜地
巧抓特点
具体描绘
体察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