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教案模板 > 科学教案 >

优秀的小学科学公开课教案

时间: 晓晴2 科学教案

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是一种积累,需要教师的引导,需要学生的合作,更需要师生的合作。你知道优秀的小学科学公开课教案怎么写吗?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小学科学公开课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优秀的小学科学公开课教案

优秀的小学科学公开课教案1

地图

教学目标

1.看地图,明确地图的含义,了解地图的主要标识和功用。

2.会从地图上获取所需信息,解决具体的问题,具备一定的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意识到地图的重要性,体会地图在生活实践中的作用。

4.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5.得交流与讨论可以引发新的想法。

6.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语言、文字、图表、模型等)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7.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

8.愿意合作与交流。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挂图(中国地形图,中国行政区划图,世界地图等)或课件。

学生准备:收集各种地图及麦哲伦环球航行船队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谈话:你知道有哪些类型的地图吗?它们有什么作用?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地图。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学生读图,收集标识的信息,初步了解地图标识的意义。

(1)谈话:请同学们拿出自己收集到的地图,四人小组互相说说自己的发现。

(2)学生分组读图,收集信息。

(3)学生汇报交流收集到的信息,发现地图上有很多标识帮助人们读懂地图。

(4)出示书上地图,小组展开比赛,收集有关标识的信息,并把观察到的标识记录下来,看哪个小组找到的标识多。

(5)学生汇报交流,说一说常见标识的意义。

2.阅读资料,知道地图的三要素,进一步了解地图标识的功用。

三、综合运用。

1.读青藏高原地形图和长江水系图,获得这两地的信息,体会地图在生活实践中的作用。

(1)出示青藏高原地形图和长江水系图,小组说一说从图上了解青藏高原和长江流域的哪些信息。

(2)通过交流汇报,体会地图在生活实践中的作用,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思想。同时使学生的知识再次迁移,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逐步深入,促进了学生知识的迁移和发展。

2.学生在世界地图上画出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进一步了解地球是球形的。

在人类的探索过程中,麦哲伦的航行无疑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因为他第一次用实践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形。

课前教师和学生都要收集麦哲伦环球航行船队的有关资料。在这次活动中,首先要学生联系前面关于地球仪的有关知识,看懂世界主要国家分布图,弄清楚各个大洲、大洋在平面图中的位置关系,然后大致画出麦哲伦航行路线图,学生通过地图知识进一步了解地球是球形的。

四、课堂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你还有什么问题?

优秀的小学科学公开课教案2

怎样控制电路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经历查找故障的活动,训练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制作开关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与同学交流遇到的问题,并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2.意识到开关是安全用电的有力保障。

科学知识

了解开关的作用。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小灯泡、导线、电池;图钉2个、小木块1块(可用泡沫板、曲别针一个。

教师准备:

为各组准备有故障的电路,用硬纸板托着;绘有完整电路的图纸一张(所以部件都是简笔画而非图形符号);

演示材料一份;解决故障、制作开关的材料各两份(学生实验出现意外可给予支援);

幻灯片:各种电器开关图片;空气开关、光控开关和声控开关的简单介绍;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

教学重点:理解开关工作原理,制作小开关

教学难点:组织教学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出示干电池、小灯泡(灯丝已断)、导线:怎样连接小灯泡才会发亮?(学生口述)

教师出示电池盒、灯座,边演示边讲述它们的用途和用法。按照大家认可的方法将电池、小灯泡用导线连接起来。

电路中的小灯泡不亮!这是怎么回事,可能是哪些因素造成的?

二、新授

㈠、查找故障

1.独立思考小灯泡不亮的可能原因,再与小组交流,并记录下来。(课本66页)

2.下面,请各组同学来领取本组电路,仔细观察,找出并排除故障。完成后迅速送到讲台前的空桌上,我们比一比,哪个小组完成最快。(这样可以避免下面讲授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停留在电路上)

3.分组活动,教师巡视,提供必要的支援(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可在一个小组完成后立即通报:灯泡最先亮起来的X小组!并示意该组同学坐端正。若有小组最后还没有完成,可让他们送到前面大家一起排除。)

4.小结:电路断开灯就灭了,电路通了灯就亮了。

㈡、认识开关

1.人们根据以上规律,设计了开关,用它来控制电路的通与断两种状态。

2.出示幻灯片,观察各种开关图片:他们是如何控制电路的通与断的。(两个连接点、可以活动的接触点)

㈢、制作小开关

1.出示材料:图钉2个、小木块1块、曲别针一个,你能用这些材料制成一个小开关吗?

2.思考,然后参考教材67页下图所示完成制作。

3.我们的小开关可以实现开关功能吗?只有连接到电路中才能检验开关的作用。小开关该放在电路的什么位置呢?

4.教师拿着电路图纸,说:请同学们先分小组讨论,各小组设计好后,在图纸上标出来,带上图纸到讲台前领取本组电路,然后按照图纸,把开关连接在电路中检验。

5.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6.收集各组设计图纸,小结实验情况,指导学生了解“一个完整的电路应该由电源、用电器、导线、开关4部分组成”。

7.生活中的开关还有很多种,课件出示:路灯(光控开关)楼梯灯(声控开关)家庭漏电保护(空气开关)

三、拓展:

今天各小组都成功的利用自己制作的小开关控制了小灯泡的亮和灭,你们知道电灯是谁发明的吗?

阅读教材68页故事。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爱迪生的事迹?

课后继续收集爱迪生的事迹,做一份小小光明报。

优秀的小学科学公开课教案3

我们的小缆车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

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过程与方法:

安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做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的实验;用实验数据验证自己的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注重获取证据,用证据来证明观点。

【教学重点】做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的实验。

【教学难点】用实验数据验证推测。

【教学准备】实验小车一辆、粗线一根、挂铁垫圈的小钩子一个、铁垫圈若干、秒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小车,提问:你有哪些方法让这辆小车动起来?

(推、用绳子拉••••••)

2、揭题:那我们今天就来研究研究用绳子拉的小车,

板书:我们的小缆车

二、安装小缆车

1、提问:要把这辆小车改装成小缆车,能改装吗?

说说看怎么改?

2、学生动手操作:将粗线绑在小车上。

3、提问:这样的小缆车需要什么力量才能把它拉动?

4、提问:请你仔细想一想,可以用其它力量代替人的力量吗?说说为什么。

5、学生交流讨论:在绳子上挂重物,让重物拉动小车。

6、出示挂铁垫片的钩子和垫片,让学生安装小车。

三、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关系

1、提问:刚才大家在用垫圈的力量拉动小车,发现用了几个垫圈可以拉动小车?

学生说出不同的个数

2、很多小组的数据都不一样,为什么?可能哪些地方存在问题。

3、学生交流讨论:①可能每个垫圈有点差别。②放垫圈要一个一个放上去,直到小车动起来为止。

4、学生实验,获得数据。

5、提问:刚才我们已经用实验获得了数据,知道用多少个垫圈的力能使小车动起来,那你认为拉力的大小和小车运动有什么样的关系,如何用实验证明?

学生交流讨论,推测:拉力越大,小车的运动速度越快,拉力越小,小车的运动速度越慢

提示:

(1)、标明小车运动的起点和终点,每次实验都要从起点开始,终点结束

(2)、每次多个多个增加垫圈,观察和记录小车的运动是怎样变化的。

6、指导学生看71页记录表

7、学生实验

8、交流汇报

四、小结

1、拉力越大小车运动的速度越快,拉力越小小车运动的速度越慢

2、要获得准确的数据需要多次重复实验。

优秀的小学科学公开课教案4

比较柔韧性

【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

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柔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度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

流程与方法:

1.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3.增强材料循环使用,节约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

【学习重点】

用简单测量方法比较材料的柔韧性。

【学习难点】

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金属的特征。

【学习准备】

学生(每小组):

1.一套宽度、厚度一样的塑料、不锈钢、木头尺(每种材料的一端打一个孔)

2.一套宽度、厚度不一样的塑料、不锈钢、木头做成的物品。

3.测量弯曲度的"T字"尺一把。

4.50克钩码一个,回形针一个。

老师:同样宽度、厚度的粗塑料条、木条各一根,两桶水。

【学习流程】

一、柔韧性的认识

出示两根长度、厚度和宽度一样的塑料条和木条。

师:请两位同学上来各取一根,分别去取同样重的两桶水,观察塑料条、木条的变化情况。

两名学生上来演示,其它同学观察,然后汇报观察到的情况(木条断,料条没有断;塑料变了,没有断,木条先是弯了,最后断了)

老师指出:我们把像刚才这样塑料条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的特点叫做柔韧性。

二、比较3种不同材料的柔韧性

1.提供三种物体,找一找它们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木头、塑料、不锈钢)

2.用自己的方法来比较它们的柔韧性,并把比较的结果排一排序(提示学生材料不要弄断)

3.学生汇报比较结果,当各组意见分歧时,引导学生发现:比较的材料由于宽度、厚度、用力大小不同,这样比较它们的柔韧性是不公平的。

4.教师出示宽度、厚度相同的木条、塑料条、不锈钢条,问:可以怎样研究它们的柔韧性?

5.学生小组讨论、汇报,教师引导,最后边小结边演示操作步骤:

⑴把木条、金属条、塑料条放在桌面上,一端用手压住,另一端伸出桌面1厘米,用回形针挂上钩码,观察它们的前端弯下去了多少。测量材料前端弯下的距离时,眼睛要平视。

⑵分别测量木条、金属条、塑料条伸出桌面5厘米、10厘米和15厘米后前端弯下的距离,把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6.学生分组实验后汇报实验情况。

三、认识塑料

1.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哪些塑料制品?

2.出示各种塑料制成的物品图片,观察后思考:这些塑料制品分别是利用了塑料的什么特性,并把观察和思考的结果记录在气泡图上。

四、讨论了解塑料的循环使用

1.阅读教科书,说说你了解了些什么?

2.出示"可回收标志",认识可回收标志。

3.讨论:我们以后在使用塑料制品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优秀的小学科学公开课教案5

把光请进来

教学目标:

1、能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设计方案,能分析、评价并试图改进自己的设计方案。

2、能在研究过程中提出新的问题。

教学重点:能在研究过程中提出新的问题。

教学难点:能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设计方案,能分析、评价并试图改进自己的设计方案。

教学准备:手电筒、大小不同的纸盒、实验记录表。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我们前面的设计是否成功呢?用什么办法检验最有效?(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教师引导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把光请进来》

二、实验与验证。

1、制作模型,验证自己的设计方案。

学生分组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2、小组交流,发现设计中的不足。

3、再次修改完善自己的设计方案。

教师指导。(重点是让学生体验模拟实验这个科学研究过程)

三、整理与分析。

1、学生小组分析实验结果,提出评估和改进,并进行反复实验验证。

教师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分析实验信息,寻找新的问题。

四、反思与总结。

根据第二次实验中发现的问题完善自己的设计方案。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进行改进,不一定设计都能变成现实。

第二课时

一、实验与验证:制作模型,验证自己的设计方案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学生提出的改进方案到底是否能够成功呢?这就需要用实践去检验一下。而大多数科学研究都是先在实验室里进行模拟实验来进行检验的。这个环节就是要让学生体验到模拟实验这个科学研究过程。

这个过程可以让学生继续利用第二课时用来观察采光不足现象时制作的模型,把自己的改进方案在模型中进行实验观察。

教材中的实验图分别是设想了两组同学分别在做自己的模拟实验,两幅图没有必然的联系。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做不同的模拟实验,而不能教条的要求学生按教材图示进行实验。

二、整理与分析:分析实验结果,提出评估和改进,并进行反复实验验证

证实和证伪都是科学研究本质属性。因此,我们应当正视学生模拟实验的成与败,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分析实验信息,寻找新的问题。

教材中的分析样表旨在给学生一种分析研究思路上的参考,不是教学的必然内容。教学中不要把它作为科学知识内容去传授。

三、反思与总结:根据新的问题,完善自己的设计方案

这个环节是科学研究不断延续和进步的关键环节。教材设计这一环节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并不懈探索的科学研究精神。因为考虑到小学生能力和知识是有限,他们并没有能力把自己的很多美好的想法都变成现实。因此,教学时,我们应把握好“度”,对学生要求不要太高。应该大胆鼓励学生能提出一些大胆的改进想法,而不必要求每一个学生都把自己的想法变成现实。

5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