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教案
高考教案篇1
【学习目标】:1.了解复合函数的概念,理解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能求简单的复合函数(仅限于形如f(ax+b))的导数.
2.会用复合函数的导数研究函数图像或曲线的特征.
3.会用复合函数的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极值、最值.
【知识复习与自学质疑】
1.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是什么?
2.(1)若,则________.(2)若,则_____.(3)若,则___________.(4)若,则___________.
3.函数在区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是增函数,在区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是减函数.
4.函数的单调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函数的极大值是___________.
6.函数的值,最小值分别是______,_________.
【例题精讲】
1.求下列函数的导数(1);(2).
2.已知曲线在点处的切线与曲线在点处的切线相同,求的值.
【矫正反馈】
1.与曲线在点处的切线垂直的一条直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函数的极大值点是_______,极小值点是__________.
(不好解)3.设曲线在点处的切线斜率为,若,则函数的周期是____________.
4.已知曲线在点处的切线与曲线在点处的切线互相垂直,为原点,且,则的面积为______________.
5.曲线上的点到直线的最短距离是___________.
【迁移应用】
1.设,,若存在,使得,求的取值范围.
2.已知,,若对任意都有,试求的取值范围.
【概率统计复习】
一、知识梳理
1.三种抽样方法的联系与区别:
类别共同点不同点相互联系适用范围
简单随机抽样都是等概率抽样从总体中逐个抽取总体中个体比较少
系统抽样将总体均匀分成若干部分;按事先确定的规则在各部分抽取在起始部分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总体中个体比较多
分层抽样将总体分成若干层,按个体个数的比例抽取在各层抽样时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总体中个体有明显差异
(1)从含有N个个体的总体中抽取n个个体的样本,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为
(2)系统抽样的步骤:①将总体中的个体随机编号;②将编号分段;③在第1段中用简单随机抽样确定起始的个体编号;④按照事先研究的规则抽取样本.
(3)分层抽样的步骤:①分层;②按比例确定每层抽取个体的个数;③各层抽样;④汇合成样本.
(4)要懂得从图表中提取有用信息
如: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①小矩形的面积=组距=频率②众数是矩形的中点的横坐标③中位数的左边与右边的直方图的面积相等,可以由此估计中位数的值
2.方差和标准差都是刻画数据波动大小的数字特征,一般地,设一组样本数据,,…,,其平均数为则方差,标准差
3.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如果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的结果有个,而且所有结果都是等可能的,如果事件包含个结果,那么事件的概率P=
特别提醒:古典概型的两个共同特点:
○1,即试中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即样本空间Ω中的元素个数是有限的;
○2,即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4.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P(A)=
特别提醒:几何概型的特点:试验的结果是无限不可数的;○2每个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二、夯实基础
(1)某单位有职工160名,其中业务人员120名,管理人员16名,后勤人员24名.为了解职工的某种情况,要从中抽取一个容量为20的样本.若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的业务人员、管理人员、后勤人员的人数应分别为____________.
(2)某赛季,甲、乙两名篮球运动员都参加了
11场比赛,他们所有比赛得分的情况用如图2所示的茎叶图表示,
则甲、乙两名运动员得分的中位数分别为()
A.19、13B.13、19C.20、18D.18、20
(3)统计某校1000名学生的数学会考成绩,
得到样本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右图示,规定不低于60分为
及格,不低于80分为优秀,则及格人数是;
优秀率为。
(4)在一次歌手大奖赛上,七位评委为歌手打出的分数如下:
9.48.49.49.99.69.49.7
去掉一个分和一个最低分后,所剩数据的平均值
和方差分别为()
A.9.4,0.484B.9.4,0.016C.9.5,0.04D.9.5,0.016
(5)将一颗骰子先后抛掷2次,观察向上的点数,则以第一次向上点数为横坐标x,第二次向上的点数为纵坐标y的点(x,y)在圆x2+y2=27的内部的概率________.
(6)在长为12cm的线段AB上任取一点M,并且以线段AM为边的正方形,则这正方形的面积介于36cm2与81cm2之间的概率为()
高考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掌握复数的加减法及乘法运算法则及意义;理解共轭复数的概念。
2、理解并掌握实数进行四则运算的规律。
教学重点:
复数乘法运算
教学难点:
复数运算法则在计算中的熟练应用
教学方法:
类比探究法
教学过程:
复习复数的定义,复数的分类及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等上节课所学内容
一、问题情境
问题1:化简:,类比你能计算吗?
问题2:化简:多项式,类比你能计算吗?
问题3:两个复数a+bi,a-bi有什么联系?
二、学生活动
1、由多项式的加法类比猜想=1+4i,进而猜想。若,根据复数相等的定义,得?
2、由多项式的乘法类比猜想(2+3i)(-1+i)=-5-i,进而猜想(a+bi)(c+di)=(ac-bd)+(bc+ad)i。
3、两个复数a+bi,a-bi实部相等,虚部互为相反数。
三、建构数学
复数z1=a+bi,z2=c+di
复数和的定义:z1+z2=(a+c)+(b+d)i
复数差的定义:z1-z2=(a-c)+(b-d)i
复数积的定义:z1z2=(ac-bd)+(bc+ad)i
性质:z2z1=z1z2;(z1z2)z3=z1(z2z3);z1(z2+z3)=z1z2+z1z3
共轭复数:与互为共轭复数;实数的共轭复数是它本身
四、数学应用
解a2+b2
思考1当a>0时,方程x2+a=0的根是什么?
解x=±i
思考2设x,y∈R,在复数集内,能将x2+y2分解因式吗?
解x2+y2=(x+yi)(x-yi)
五、巩固练习
课本P115练习第3,4,5题。
六、拓展训练
例4已知复数z满足:求复数z?
七、要点归纳与方法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
1、复数的加减法法则和运算律。
2、复数的乘法法则和运算律。
3、共轭复数的有关概念。
高考教案篇3
教学目的:掌握古典诗歌的最基本的常识,为阅读古典诗歌作准备。
教学时数:一节
教学内容和过程:
区别古体诗和近体诗
阅读下面的两首诗,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译文】远远的牵牛星
远远的牵牛星,灿烂的织女星。举起柔美雪白的双手,札札地穿梭织布。一整天也织不成布,哭得泪如雨下。河汉又清又浅,相隔又有多远呢?只隔一条又清又浅的河,含情脉脉而不能相互说话。
《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注解:周郎:三国时东吴的大将周瑜。
铜雀:即铜雀台,故地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
二乔:东吴的美女大乔和小乔
诗意: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那时假如不是强劲的东风帮助周瑜实行火攻,打败了曹军,东吴的美女大乔和小乔就要被掳去,关在铜雀台上为曹操所霸占。
古体诗:亦称“古诗”、“古风”,是和近体诗相对称的诗体,产生较早,每篇字数可多可少,每句字数不拘。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各体,后世使用五、七言的较多。例: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首联)
(对仗)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颔联)
(对仗)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颈联)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末联)
越中览古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
律诗的格律要求首先是诗句字数要整齐划一。每首分为五言、六言和七言。
其次队诗句数量有不同限制。通常为八句。
第三是特定的对偶要求。通常以八句完篇的律诗,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其中中间两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
绝句,也称截句、断句、绝诗。每首仅有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也偶有六言绝句。唐以后盛行近体绝句,格律相同于八句律诗中的前、后或中间两句。这一诗体灵活轻便,适意于表现生活中一瞬即逝的意念和感受,因而为诗人普遍使用,创作之繁荣超过了其他各体诗。宋代洪迈辑录唐人绝句万首之多,约占现存唐诗总数五分之一。
小结
古体诗
古体诗
乐府诗
律诗
近体诗
绝句
高考教案篇4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熟悉两角和与差的正、余公式的推导过程,提高逻辑推理能力。
掌握两角和与差的正、余弦公式,能用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难点
熟练两角和与差的正、余弦公式的正用、逆用和变用技巧。
教学过程
复习
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用-B代替B看看有什么结果?
高考教案篇5
一、目标要求:
1.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实验能力,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
2.更新教学观念,钻研教材教法,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继续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
二、教材分析:
八年级物理下册主要学习电学、磁学,带有一部分和电磁学有关的信息传递知识。本册共分五章。第六章电压和电阻第七章欧姆定律第八章电功率第九章电和磁第十章信息的传递。每章的导入提起了学生对本章的兴趣,每章的阅读指导突出了本章的重难点。本书在每章安排了大量的探究性实验,充分体现了探究性学习的新教学理念。
三、学生情况分析;
物理是学生刚接触的一门学科,一些基础较好、思维灵活、接受性强、自学能力强的学生能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任务成绩较好。另一些学生在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上有很大的差距。有的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上课不专心听讲,不认真做笔记,课前没预习,课后没有按时复习,结果不能按时按量的独立完成作业;有的学生对物理这门学科没有兴趣,这方面女同学较多;还有的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方法上不正确,死记硬背不利于学生在各方面的提高。针对以上各种情况教师要认真制定措施并督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自己的成绩。
四、措施: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分析学生不能学好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就无法形成系统的物理知识结构,久而久之学生就失去了信心。因此,本学期开学起,就要很下功夫培养学生良好好的学习习惯。
2、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常言道“兴趣是的老师”,有了兴趣就可以变苦学为乐学。其中多做有趣的物理实验和多讲物理科学故事一定程度上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平时教学语言要多变和适当增加幽默感,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3、加大备课力度。备课备得好与否,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好不好,关系到学生能否学好那堂课教师所授知识。
4、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才能应对复杂多变的新问题。
5、想法解决计算题丢分大的问题。
6、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
五、教学进度表
略
高考教案篇6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的变法
1、课前导学
[课程标准]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一、社会变化的新气象
1.特征: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大动荡、________的重要时期。
2.表现
(1)经济上
①农业:________和______出现并逐步推广,大量荒地得到开垦。②手工业:技术日益进步。③商业:邯郸、______、宛、陶等城市成为繁华的商业中心。
(2)政治上
①社会的发展要求逐步废除奴隶主贵族政治制度,建立和强化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封邑制局面需要打破。
(3)军事上:战争更加频繁,春秋以____________为主,战国以____________为主。
(4)文化上
①____________风气兴起,民间办学兴盛,思想文化呈现出繁荣景象。②____________成为各国推行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
二、风起云涌的改革和变法
国别主持者内容目的性质
春秋齐管仲①发展____________
②整顿和发展军备
③改革赋税制度,______________富国强兵奴隶主阶级进行的改革
鲁初税亩
战国魏李悝①发展农业生产,“____________”
②稳定经济,推行“________”
③制定《法经》,加强法制地主阶级进行的改革
楚吴起①限制贵族权力,改变世袭的______
②变相没收________的土地
③裁官、削俸、养兵和奖励军功
④要求官吏秉公执法,严禁私门请托
三、处在十字路口的秦国
1.不利形势
(1)秦国偏居______,比中原各国都要落后。
(2)初步改革成效不大。
2.有利条件
(1)国君权力比较集中,旧贵族势力相对较弱。
(2)____________受到秦国君臣民众的认同。
(3)民风质朴,____________充斥。
3.历史机遇
(1)长期扼制秦国发展的晋国力量削弱。
(2)中原士人游说各国,追求建功立业。
(3)秦孝公决心发愤图强,进行改革。
4.直接原因:商鞅来到秦国,受到________重用。
2、课堂识真
知识点一社会变化的新气象
1.“画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A.生产力的发展B.争霸战争频繁
C.思想文化繁荣D.社会动荡变革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化出现新气象,其中在经济方面的表现有()
①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②出现了邯郸、临淄等较为繁华的商业中心③封建土地日益私有化④人身依附关系日趋强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3.春秋时期的下列现象不能反映社会转型的是()
A.“礼乐征伐自诸侯出”B.“相地而衰征”
C.生产力的提高D.井田制瓦解
知识点二风起云涌的改革和变法
4.春秋前期齐国的管仲改革产生的社会效果不包括()
A.经济实力增强B.军事力量加强
C.社会性质变化D.实现称霸目标
5.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胜利完成长征。吴起镇的得名与古代的改革家吴起相关,在吴起镇至今还有吴起的雕像(如图)。吴起改革的措施不可能包括()
A.强化“世卿世禄制”B.限制贵族的权力
C.奖励军功D.严禁私门请托
6.战国时期战争连绵不断,但社会经济却得到相当大的发展,其根本原因是()
A.封建制度的确立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
B.各诸侯国为争霸注重生产
C.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D.农民对土地的依附关系减轻
知识点三处在十字路口的秦国
7.《诗经》中描写秦国,“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这反映出当时的秦国()
A.政治清明B.经济发达C.民风强悍D.矛盾重重
8.从地理位置分析,春秋时期秦国争霸中原的障碍是()
A.晋国B.齐国C.楚国D.宋国
3、课后见功
材料二“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
——《孟子•梁惠王》
请完成:
(1)根据材料概括墨子和孟子的用人标准。
(2)上述用人标准的提出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
(3)分析发生上述变化的社会根源。
4、拾遗补缺(学习交流展示即效果展示)
5、拓展空间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季康子欲以田赋(以田出赋),使冉有访诸仲尼,仲尼不对。私于冉有曰:“求(冉有名)来,汝不闻乎?先王制土,籍田以力……先王以为足。若子季欲其法也,测有周公之籍(指籍田之法)矣;若欲犯法,则苟(苟:急)而赋,又何访焉!”——《国语•鲁语下》
材料二周室既衰,暴君污吏,慢其经界,徭役横作,政令不信,上下相诈,公田不治。故鲁宣公“初税亩”,《春秋》谶焉。
——《汉书•食货志》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先王制土,籍田以力”实行的是什么土地制度?仲尼对季康子主张的态度如何?
(2)简释材料二中“初税亩”的含义。出现这一赋税政策的原因是什么?
(3)“初税亩”最初在哪里实行?实施“初税亩”的目的是什么?带来的客观后果是什么?
参考答案(第4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1、课前导学
一、1.大变革2.(1)①铁农具牛耕③临淄(2)①封建专制统治②世卿世禄(3)争霸战争兼并战争(4)①私人讲学②法家学说
二、①农工商业③“相地而衰征”①尽地力之教②平籴法①分封制②旧贵族
三、1.(1)关中2.(2)法家学说(3)尚武精神4.秦孝公
2、课堂识真
1-8DACCAACA
3、课后见功
9.(1)墨子:选举贤能,根据才干来确定爵位、俸禄及其任免。孟子:根据国人的评价,并结合考察进行推举。
(2)旧有的世卿世禄制受到冲击,选贤任能成为时代的要求。
(3)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新的生产关系正在逐步形成,阶级关系发生新的变动。新兴地主阶级和广大自耕农要求进行上层领域的变革,解除封建束缚。
解析回答第(1)问,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即可。回答第(2)问,要说明春秋战国时期,人才的选拔对诸侯国的重要性。回答第(3)问,要结合当时经济基础和上层领域的重大变化进行分析。
5、拓展空间
10.(1)西周实行的井田制。反对按田亩多少征收田赋的办法。
(2)含义:“履亩而税”,即按亩收税。原因:周王室衰微,吏治败坏;私田大量出现;为增强鲁国的实力。
(3)鲁国。目的: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客观后果:承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有利于封建剥削方式的出现,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解析第(1)问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进行分析回答。第(2)、(3)问考查“初税亩”实施的背景、含义、目的、后果,要结合教材内容和材料分析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