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创意科学教案
中班创意科学教案篇1
设计意图:
《纲要》中明确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爱跳舞的葡萄干》活动中所需的材料简单:是生活中常见、小朋友爱吃的一些零食;步骤简单,适合幼儿操作;现象易于观察,神奇,能充分激发幼儿的兴趣。通过本活动能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感受科学的奇妙。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葡萄在汽水中浮沉的原理。
2、激发对科学游戏的兴趣,并提高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
3、引导幼儿学习科学活动的记录方法。
活动重点及难点:
让幼儿认真观察活动操作及产生的现象,主动地参与活动;让幼儿对最后产生的结果及现象有初步理解。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对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的初步经验。
2、环境准备:椅子、实验操作台、黑板
3、教具准备:轻音乐、课件、4个小杯子、各种零食、大雪碧4瓶
4、学具准备:透明小水杯12个、4种不同的零食(QQ糖、花生米、黄豆、葡萄)、幼儿记录表12张、笔12支、托盘12个
活动过程:
一、回忆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的初步经验进行导入:
1、试一试:初步感知物体的大小和重量。
幼儿思考问题
(1)比较大小和相应的重量?
(2)属于记录表中的哪种食物?
2、尝一尝:请幼儿尝试一下几种不同食物,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3、看一看:老师示范将葡萄放在汽水中,让幼儿仔细观察现象。
幼儿思考问题
(1)幼儿猜测哪些会和葡萄一样“跳舞”(一会沉一会浮)呢?
(2)引导幼儿与同伴讲述、交流想法。
二、探究不同食物在汽水里的浮沉
1、做一做:幼儿实验不同食物在汽水里的浮沉
(1)教师讲解实验要求。
(2)教师介绍科学实验记录方法。
(3)幼儿实验操作,探索各种食物在汽水中的浮沉,并记录。
2、说一说:实验结果交流与验证
(1)结合实验记录表,与同伴进行实验结果交流。
(2)结合大记录表的统计结果,教师与幼儿进行实验结果验证,帮助幼儿发现汽水里气泡的作用。
三、教师小结:浮沉现象原理在现实科技中的运用。
活动延伸:
科学区:请幼儿回家和家长一起探索其他食物(小番茄、李子、蒜头等)会不会也在汽水里跳舞。
中班创意科学教案篇2
帮小金鱼换水
【活动目标】
1、透过动手操作、探索等方式来了解虹吸原理,尝试利用虹吸原理帮鱼缸换水。
2、尝试根据猜测和实践填写记录表,学习表述自己的实验结果。
3、乐意参与实验,对虹吸原理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吸管,酸奶勺子,一次性盒子,金鱼缸,针筒一次性杯子,一次性杯子。
【活动过程】
一、视频导入(教师拿好吸管两头,放进鱼缸里,开始往下流水)
师:小朋友,我们人类生存都离不开呼吸,那小金鱼是怎样在水里是怎样呼吸的呢?
师:小金鱼在水里是靠腮呼吸的。
二、视频停止(小金鱼生活在很脏的水里)
师:看这画面上的小金鱼怎样了?(水很脏,需要换水)
师:那你有什么办法帮小金鱼换水,能够让小金鱼不从鱼缸里出来?
幼儿讲述。
教师小结:小朋友想了很多办法,那我们来看看视频里的老师是怎样帮小金鱼换水的?
幼儿观看视频,教师捏住吸管两头,一头先放进鱼缸里,另一头再放进一次性的盒子里,水开始流动。
三、探索让吸管满水的方法。
师: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他是怎样换水的?
师:谁愿意来试一试?
师:为什么视频中的老师和你用同样的材料,她能够让鱼缸的水流下来,你不能够呢?
小结:让我们一齐来看看老师的吸管中有什么秘密。
观看视频,教师捏住吸管之后,放开一头,里面有水流出来。
师:老师的吸管里又什么秘密啊?
小结:原先老师的吸管里有水啊!那有水的吸管就能给鱼缸换水吗?
让我来试一试。
教师示范,我先捏住吸管的两头,不能让水流出来啊,要不然可能会失败,一头放进鱼缸里,必须要让它进入水里之后才能放手,另一头对准接水的容器之后就能够放手,看看,我成功了吗?
师:那么问题来了,怎样让你的吸管满水,而且没有空气?
师:老师那里有几种材料,猜猜看,什么材料能够让吸管满水没有空气,什么不能够?猜好之后把你的猜想结果记在记录表上。
幼儿填写记录表。
师:谁来说说你的猜想结果,如果你觉得它能够,你准备怎样做?
师:你们的想法会不会成功呢?我们一齐到后面去试一试,试一试之前,我有几个操作要求,
记录表放回凳子后面,4个小朋友一组,每种材料都要试一下,尽量不要让你的水漏在桌子上,因为我们每个小朋友都就应节约用水,试完之后,要回来把你的记录表填写完整,你的实验结果是不是和你猜的一样,开始行动吧!
四、幼儿操作。
师:谁来说一说,你的实验结果。
师:结果已经出来了,看来用针筒来给吸管吸满水是最可行的,那么怎样正确的让你的吸管吸满水,而没有空气呢?这个需要两个小朋友一齐合作完成。那我也要请张老师来帮我一下。
两位教师示范:首先,一位小朋友,吸管两头手中拿,对对齐,另一位小朋友,小针筒,手中拿,吸满水,慢慢对准吸管口,轻轻按下小针筒,小眼睛,看看好,吸管满水针筒就停止,两手捏住吸管头,留意别让水流走。然后就是我们刚才看的视频,一头放进鱼缸里,到了水里之后,手再放开,另一头再放进一次性的盒子里,手再放开,水开始流动。
师:这个方法学会了吗?那你们能够和视频中的老师一样合作给小金鱼换水吗?
幼儿给金鱼缸换水,教师巡回指导。
五、教师总结,讲述虹吸原理
师:小金鱼说,谢谢你们帮它们换水,刚才我们做的这个换水实验运用了一种科学原理,叫“虹吸原理”,它是利用大气对水的压力把水从高的容器导入到低的容器里,所以你们明白刚才为什么要把鱼缸放在高一点的小椅子上了吧!你们回去后,和爸爸妈妈一齐找一找,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事情用到了这个虹吸原理。
中班创意科学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乐于探索相似图形的异同,体验其中的乐趣。
2.了解圆形和椭圆形的异同,并能正确区分圆形和椭圆形,善于发现生活中像圆形和椭圆形的物品。
3.知道圆形和椭圆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活动准备】
教师:PPT、圆形和椭圆形图片各1张。
幼儿:每人1根毛根、圆形模板纸1张、圆形和椭圆形卡片人手1套、操作纸1份、彩笔。
【活动过程】
一、谜语激趣,引出活动主题
谜语:形状有点怪,像圆不是圆,肚圆两头尖,样子像鸡蛋。
打一图形:椭圆形。
二、认识椭圆形,观察圆形和椭圆形的异同
1.出示PPT,请幼儿观察椭圆形西瓜和圆形西瓜的不同。
2.教师出示与西瓜相对应的椭圆形和圆形的图片,观察椭圆形和圆形的异同。
提问:圆形和椭圆形有什么相同与不同呢?
小结:相同点:圆形和椭圆形的边缘都没有棱角。
不同点:椭圆形比圆形长一些、扁一些。
三、幼儿操作,由圆形变椭圆形,体验两种图形的不同
请小朋友们每人拿一张圆形模板纸,选一根毛根,把毛根两端交叉拧一下,然后把毛根撑开,调整成圆形,和模板纸上的圆形的边缘重叠。
现在请小朋友想想办法,把圆形变成椭圆形。
提问:用什么方法可以将圆形变成椭圆形呢?(拉一拉、压一压)
小结:通过这个方法,我们知道了椭圆形比圆形扁一些、长一些。
3.讨论:那椭圆形可以做轮子吗?为什么?
引导幼儿比一比、滚一滚的方法,感受圆形和椭圆形的异同。
小结:虽然说圆的物品能滚,比如圆形图形、圆的球、椭圆的橄榄球都能滚,但它们是立体物品,而作为平面图形的椭圆形则不能滚动了。
四、找找生活中的椭圆形
提问:我们周围有哪些东西像椭圆形?
小结:生活中有很多物品都很像椭圆形,如操场跑道、鼠标、橄榄球、哈蜜瓜、柠檬、鸡蛋、土豆等。
五、幼儿通过操作纸,再次区分圆形和椭圆形的异同
请小朋友看看操作纸上都有什么图形?请将里面的圆形(打对号)和椭圆形(划横线)进行分类。
【活动延伸】
教师将生活中像椭圆形、圆形的东西投放入益智区,让孩子再次区分,并在记录纸上记录下来。
中班创意科学教案篇4
学习目标:
1.通过对园内各种树木的观察、探索、发现和了解,使幼儿产生保护树的欲望,说出为何喜欢它。
2.学会主动关心照顾小树或大树。
3.在活动中增长幼儿对文学作品的爱好和对大自然的爱。
4.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培养幼儿初步的审美能力。
学习准备:
1.活动前对园内树木进行观察,不同树上都挂有树牌(树的名称、树龄及生活习性)及编号(以便幼儿记录)。
2.彩笔、图画纸、铅笔。
3.幼儿卡(幼儿姓名、性别、年龄)。
4.小桶。
学习过程:
1.在观察了解园内不同树种的情况下,开展自由讨论:你看到哪些树?它是什么样子的?叫什么名字?教师用幼儿已有的经验描述不同树的外形特征并提问:你喜欢什么树,它是什么样子?
2.通过老师的提问和讨论再次带幼儿去室外观察,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从下到上,从树根到树冠、树叶及不同部位的粗细高矮、大小、长短、形状、颜色等。讨论提问:你喜欢哪些树?为什么喜欢?你如何对待它?
3.领养小树或大树活动,让幼儿把自己的卡片挂到自己喜欢的树上,与大树拥抱感知粗细,与小树牵手,给小树浇水。
4.观察记录:用不同方式记录所观察到的树种(根据树叶的不同形状、高矮、粗细、是否开花);记录小树家的路线图。
5.让幼儿说出树的种类,老师用图表示出数量,让幼儿学习点数。
6.把自己喜欢的树画下来,并画上它的邻居,组成一幅完整的图画,放在展区展览。
7.总结分享:请幼儿谈谈对园内春天树木千姿百态的感受。
中班创意科学教案篇5
可爱的瓢虫
活动目标:
1、了解瓢虫的外形特征,初步了解瓢虫的命名方式。
2、学习用目测撕的方法撕出瓢虫的外形特征,锻炼手部动作的灵活性。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各色手工纸,糨糊,抹布,瓢虫图片若干。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学习制作瓢虫。
活动难点:瓢虫的命名方式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
出示图片
1、提问:你们看,今天老师请来了谁(瓢虫,先出示7星,介绍完之后再引出它还有很多朋友,我们来看看它们长的什么样?)
2、你们仔细看看,他们长得哪些地方是一样的,哪些地方是不一样的?(形状一样,背上的花纹不一样)
3、小结:瓢虫是一类非常漂亮的甲虫,圆圆的身体,鞘翅光滑或有绒毛,通常黑色的鞘翅上有红色或黄色的斑纹,或红色、黄色的鞘翅上有黑色的斑纹,但有些瓢虫,鞘翅黄色、红色或棕色,没有斑点;体长通常在1-15毫米之间。
4、逐一介绍瓢虫:这只背上的花纹是怎么样的----它叫__瓢虫(7星是益虫,其它都是害虫)。
5、教师小结:我们见到或捉到瓢虫时,往往会数一数鞘翅上的斑点数,随后会说几星瓢虫,有时这种方法真的管用。因为瓢虫的种类很多,不易记住名字。一般只要数一数鞘翅上的斑点或条纹,说几星或几条瓢虫就可以对69.2%。不管怎么样,我们看到瓢虫时,还是要数一数它的星点数。
(二)制作瓢虫
1、讲解方法:
(1)教师出示范例作品:
――“看看这只是什么瓢虫?”
“这张作品看上去和平时的剪纸作品有什么不一样?”
(2)幼儿议论,教师告诉答案是用目测徒手撕的作品,所以瓢虫的边线不像用剪刀剪出那样光滑。
2、尝试新方法:
(1)教师讲解目测徒手撕瓢虫的方法:
可以将纸对折撕出完整瓢虫身体。
可以将瓢虫的身体分开表示在飞。
撕贴完成后,添上瓢虫的花纹、眼睛、触角。
(在粘贴瓢虫时,要呈现瓢虫的不同方向,使画面生动。为表示瓢虫在飞时,可以粘住瓢虫一半的翅膀,另一半翅膀向外翻折。)
(2)幼儿操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展示欣赏
幼儿介绍自己作品,欣赏同伴作品。
(这只是谁做的,这叫什么瓢虫,哪里最可爱,我们给他取个好听的名字)
中班创意科学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在吸吸玩玩的过程中,了解磁铁,感受磁铁吸铁的特性;
2、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体验成功快乐。
活动准备:人手一份的操作材料(磁铁和内装各种制品的封套)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变个魔术。(事先准备好的一张公园图片放在桌子上,图片上放着磁铁小人)老师操控磁铁在下面移动,带领磁铁小人游公园。 操控磁铁使小人翻滚跳跃,表现出小人游公园的快乐心情。
2、师:小朋友,你们想想看,老师是怎样变的魔术呢?到底是谁在帮助小人游公园呢?(出示磁铁)
3、介绍磁铁的特性,结合实例讲解什么叫“吸引”。
4、“小朋友,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用过磁铁,用来做什么?
5、产生问题:磁铁能吸引住哪些东西?(幼儿假想猜测)
(二)操作探索
1、吸各种制品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很多磁铁和装着各种小东西的封袋。假如你们想知道磁铁能吸引住哪些东西,就用磁铁吸吸看,然后互相说一说,吸住了哪些东西?”
幼儿玩磁铁,老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每样都去吸一吸。
提问:磁铁吸住了哪些东西?
小结:原来磁铁吸住了钢笔、铁钉、针……
2、归类
师:小朋友用磁铁吸住了很多东西,也有很多东西没被吸住,小朋友能不能把它们分开来放?
请幼儿将磁铁能吸住的和不能吸住的分开摆放。
(三)讨论活动
1、为什么有的东西能被吸住,有的东西不能被吸住?
2、被吸住的东西是什么做的?
3、小结:铁制品能被磁铁吸住。
(四)磁铁游戏
1、师:“磁铁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大的用处,它还能变魔术呢。今天就让它带着小朋友们玩魔术好吗?”
2、让幼儿玩磁铁,让磁铁贴着桌子下面移动,看桌子上的铁制品也会跟着移动。
(五)延伸活动
1、在科技操作区提供磁铁及各种制品,鼓励幼儿进一步操作探索。
中班创意科学教案篇7
活动背景
中班幼儿的好奇心强,喜欢对新鲜的、感兴趣的事物询问、探索,特别喜欢寻找草丛里的小虫子、小动物。在一次散步的时候,幼儿无意中在围墙的草坪里发现了一只小小的蜗牛,就大声喊:“快来看,小蜗牛。”大家都围过去:“真的是蜗牛呀!”“小蜗牛身上有壳!”“小蜗牛的身子一爬一爬的。”于是这个有关蜗牛的话题引起了大家的兴趣。我们发动幼儿、家长一起寻找蜗牛,并搜集关于蜗牛的一些资料,为了让幼儿对蜗牛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我们设计了这一活动方案。
活动目标
1.认识蜗牛,初步了解蜗牛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
2.萌发对事物的探究兴趣。
3.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有关蜗牛的图片、VCD、录像、放大镜等;
2.课前捕捉蜗牛。
活动过程
1.了解蜗牛的外形特征。师:蜗牛的身体是怎样的?
幼A:蜗牛的背上有壳,像小房子。
幼B:它的壳是一圈一圈的。
幼C:蜗牛还有两根细细的脚呢?
师:蜗牛头上的角叫触角,那蜗牛的眼睛长在哪里呢?
幼A:不知道。师:就长在触角上。师:蜗牛是怎样走路的呢?它有脚吗?
幼A:蜗牛没有脚,它身体一动一动的就是在走路。
幼B:蜗牛没有脚也能走路,它本领真大。
幼C:不是,蜗牛有脚的。师:你怎么看见蜗牛有脚的?
幼D:反正我看见的。
师:蜗牛到底有没有脚,让我们一起去找找,仔细地看一下。
评析:通过观察,幼儿发现蜗牛真的有脚,而且是一只脚,就像鞋底一样,大家为这惊人的发现而欢呼。幼儿通过共同探索活动,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
2.观察蜗牛,观看VCD,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
幼:(观察)蜗牛爬行。
师:刚才你们发现了什么?蜗牛走过的地方会留下什么?
幼A:蜗牛走过的地方有一根白线。
幼B:这白白的东西是什么?
幼C:是小蜗牛的唾沫。师:这可不是唾液沫,你们看,小蜗牛在爬的时候身体在蠕动,它的腹部就会分泌出这种白色的沾液,看上去就像白线一样。
幼A:那为什么要分泌这种白色的东西呢?
师:让小蜗牛自己来告诉你们吧。(观看VCD“趣味动物小百科)师:原来蜗牛是靠身体蠕动来爬行的,它分泌这种白色的沾液,是为了让身体更润滑,这样在爬行的时候就不会擦伤皮肤了,而且前进的更快。
3.交流信息,继续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在前一次“蜗牛大搜索”活动中,孩子们都产生了一个问题。师:最近我们怎么找也找不到蜗牛?
幼B:蜗牛是不是都躲起来了。
幼C:蜗牛怎么老喜欢睡觉,它冬眠了吗?师:老师也觉的奇怪,蜗牛好像很少,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个秘密。
幼A:我爸爸帮我去图书馆查了,蜗牛要冬眠的。
幼B:我妈妈对我说,她在网络上看到的,蜗牛不但要冬眠,还要夏眠。师:蜗牛真有趣,我们观察很仔细,了解的也很多。让我们再到自然角去看看螺蛳,跟蜗牛相比,有什么相同或不同的地方?
活动延伸
用橡皮泥做蜗牛。
活动反思
在这次活动中,幼儿自己去寻找问题的答案,而不是大人灌输。出一个问题,然后让孩子自己去图书馆找书、上网查资料,这样孩子获得的知识更系统、全面、深刻,学习能力由此增强。无疑,网络是一本大百科全书,提供知识更为快捷、方便。在这次活动中,幼儿还初步了解到网络给学习带来的好处,这为他们成为信息时代的合格人才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中班创意科学教案篇8
有趣的飞盘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探索飞“飞盘”的不同方法,以及探索不同形状的飞盘与距离远近的关系。
2、培养幼儿勤于探索、乐于发现的科学精神,激发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重难点:
探索飞飞盘的方法、不同形状的飞盘与距离远近的关系
活动准备:
三角形、圆形、长方形飞盘各8个、装饰好的飞盘3个、黑板、活动场地安排
活动过程:
一、玩飞盘
1、出示3种形状的飞盘,鼓励孩子自由玩
2、小结玩的多种方法,引出方法――飞飞盘
二、探索飞的方法
1、同种形状两两结对飞飞盘,比一比谁飞的远
2、小结飞飞盘的多种方法
三、探索谁飞的远
1、3人一组(三角形、圆形、长方形)用科学的方法飞飞盘,比一比谁飞的最远
2、集中交流:哪个飞盘飞的最远,为什么?
3、小结:圆形飞盘在飞的时候转的很快,空气宝宝推它的力量就很小,飞的也就远了。长方形、三角形飞盘在飞的时候转的比较慢,空气宝宝推它的力量就比较大,所以就飞的近了。
四、活动延伸
看老师的飞盘漂亮吗?请你们也给飞盘打扮一下,再来玩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