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教学设计 >

幼儿园音乐反思教案

时间: 新华 教学设计

幼儿园音乐反思教案篇1

一、活动目标:

1、学习用自然的噪音,愉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2、学习创编新的角色和洗身体的不同部位,来替换原有歌词,并完整演唱歌曲

3、体验自编歌曲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布袋木偶――小鸭

三、活动过程:

1、通过木偶演示,引导幼儿理解歌曲情境。

(1)教师出示木偶小鸭,以小鸭的身份向幼儿问好。

(2)教师讲述小鸭跌倒寻脏衣服的事,引导幼儿想出帮助小鸭洗澡的办法。

2、教师范唱歌曲,引导幼儿熟悉歌词,学唱歌曲。

(1)教师以小鸭的身份范唱歌曲,并引导幼儿说出歌词内容。

(2)教师以帮助小鸭子洗澡的故事情节,引导幼儿学唱歌曲。

(3)教师带领幼儿边做洗澡的动作,边演唱。

(4)用另一个形象替换歌词中小鸭的形象,创编新歌词,继续演唱。

3、结伴表演唱:幼儿两两结伴,用互相帮助洗澡的办法,边表演边唱歌。

幼儿园音乐反思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语词与律动感应曲式。

2、初步学习看曲式图谱,运用乐器敲奏。

3、运用塑料袋进行音色探索。

4、能根据音乐的速度,变换动作速度。

5、在对唱的过程中注意倾听同伴的声音,及时接唱。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感应曲式。

活动难点:音效探索活动。

活动准备

奥尔夫音乐VCD碟一张、挂图P2、鼓和吊镲各一个、水中生物图卡若干、铜碰钟、飘带、啦啦彩球、纱巾、水袖、塑料袋(均与幼儿人数相等)。

音乐分析:

这首乐曲选自《动物狂欢节》中的水族馆。整首乐曲优美惬意,曲式为A间A间B尾。在主奏乐器——钢片琴晶莹剔透如流水般的音色中,犹如许多海洋生物在游泳、嬉戏。间奏是一组渐渐下行的音阶,犹如鱼儿在吐着泡泡玩耍。

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导:正当玩得开心时,滋滋小蜜蜂飞来了,他也想玩泡泡。

(二)肢体造型:泡泡造型

幼儿发表各种泡泡的造型,老师伴奏幼儿随音乐做泡泡造型的律动。

1、鼓声:泡泡造型律动/泡泡房子、泡泡车、泡泡蝴蝶、泡泡鱼……

2、吊镲:变换泡泡造型。

(三)故事引入:水族馆里,鱼儿也吐着泡泡玩游戏……

(四)语词与律动:水底世界

1、水底生物律动模仿扮演。

全班分四组,以各式道具装扮。如:飘带章鱼、啦啦球水草、沙巾水母、水袖金鱼……

2、语词与律动

(1)各组随音乐扮演水中生物练习。

(2)配词律动:学水中生物游泳、吹泡泡。

①A段语词:我是一条金鱼,我是一条金鱼,水中世界多么美丽实在真有趣

②间奏:下行律动/由上而下滚转双手。

③B段语词:泡泡吹得好高,泡泡吹得好高,吸,吹,吸,吹,拍拍,拍拍×2次。

④最后一句:下行律动/由上而下,站起转圈,拍泡泡结束。

(五)图形感应曲式:A—间奏—A—间奏—B—尾奏

1、老师画出曲式图谱,并教唱语词。

(1)A段:画乐句/随音乐唱词画出短、短、长线条。

(2)间奏:下行泡泡。

(3)B段:旋律高低泡泡。

(4)尾奏:下行泡泡。

2、依序排列图卡出现顺序。

3、铜碰钟

(1)A段语词:唱词并用铜碰钟敲奏语词节奏。

(2)B段语词:同上。

(3)间奏和尾奏:铜碰钟随音乐强弱演奏拍子。

(六)音色探索:小鱼吹泡泡

1、塑料袋音色探索。如:揉、捏、抓、拍……

2、塑料袋气球

(1)音乐A段:以塑料袋当鱼,舞动游泳。

(2)音乐B段:转紧封口,以泡泡鱼做律动。

(3)间奏和尾奏:模仿小鱼游泳律动,感应高低旋律。

活动反思:

在暖身部分的泡泡造型环节中,我利用故事引导来激发孩子的创造欲。故事情节设计故事引导:出示挂图P1、P2,引导孩子们讲述—:“宝宝吹了泡泡耳环、泡泡水晶床送给了蝴蝶小姐,蝴蝶小姐很开心。小蜜蜂滋滋听说了这事儿,让也想拥有一件泡泡礼物。你们猜,小蜜蜂滋滋喜欢怎样的泡泡礼物呢?”

本次活动,我设置了悬念,引导孩子们由猜测过度到表演,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随着老师的琴声做各种泡泡造型的律动。这样一来,活动气氛热烈了,孩子们进入了玩音乐的状态。(引导语:宝宝吹了许多会变魔术的泡泡,有的变成泡泡房子、泡泡蝴蝶……)在听鼓声和吊镲声玩泡泡造型时,孩子的经验就第一个环节来说,有所提升。孩子的造型变换无穷,创造欲望被充分激发。

暖身活动的泡泡造型让孩子们在热身的同时,也为“水底生物律动模仿”环节做铺垫。律动模仿让孩子们又掀起一个创造的小高潮,(第一遍音乐)海星、海马、鲨鱼、螃蟹、金鱼、海蛇、水母等海洋生物在海底开舞会,孩子们都用肢体动作表演自己喜欢的海底生物。

配词律动环节(幼儿围圈坐)

第一小组按备课环节进行:三遍音乐完成。第一遍音乐,老师边做律动边默唱;第二遍音乐,幼儿起立随音乐边唱语词边做律动;第三遍音乐,是加强第二遍音乐的内容。出现情况:默唱时,老师夸张的表情和嘴型十分吸引幼儿,可是第二遍音乐就让孩子们边唱边玩有点牵强,因为孩子们还没有掌握语词,使得孩子们只顾做律动而不注意语词了。与我设想的效果有所出入。第二小组活动时,我在第二遍音乐的形式上做了调整:幼儿坐着,随音乐跟着老师边唱语词边做律动。这样一来,孩子们有了第一遍音乐的仔细倾听、观察和第二遍音乐的配词、律动,幼儿对整首乐曲的曲式有了大概的了解。第三遍音乐的律动表演就顺手多了。

由于配词律动环节孩子已经初步熟悉语词,所以在图形感应曲式环节,孩子们边跟老师唱边看老师画图谱,对曲式的掌握上就事半功倍了。

幼儿园音乐反思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感知音乐的性质,初步学会做游戏。

2、培养幼儿听音乐的兴趣和习惯,遵守游戏规则。

活动准备:

兔子、大灰狼头饰若干、歌曲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律动:小兔跳

兔宝宝们,今天天气多好啊,妈妈要带上宝宝们去游玩啦!跟着妈妈一边念着儿歌一边出发吧!(念儿歌2遍:小小兔子跳跳跳,跳到树林里,竖起耳朵仔细听,风儿呼呼吹,树叶沙沙响,嘿呀,小心狼来了。)

二、熟悉旋律,学唱歌曲。

1、啊!我们到了,宝宝们,森林美丽吗?(出示大森林图片)

2、妈妈把刚才念的儿歌编成了一首歌曲呢!宝宝想不想听?

3、妈妈清唱一遍,宝宝竖着耳朵仔细听妈妈是怎样唱的。

4、宝宝跟着妈妈一起在座位上唱2遍(可以配上动作)。

5、在草地上一边做动作一边唱歌(幼儿即兴随机做动作)。

6、宝宝,听!什么音乐?谁要来了?(弹奏2句狼的音乐)

7、狼的音乐听上去是快的还是慢的?是粗的还是细的?(让幼儿感知狼的可怕)

8、听着音乐学做狼的动作,启发幼儿做出狼可怕、凶狠的样子。

三、游戏《小兔和狼》。

1、妈妈和宝宝玩《小兔和狼》的游戏,注意!当听到狼来了,宝宝要想个办法不让狼发现,宝宝不能发出声音。

2、教师扮演狼,幼儿扮演兔子玩游戏(2遍)。

3、幼儿戴上头饰扮狼玩游戏2遍。

四、启发幼儿想出躲避狼的不同方法:

刚才宝宝用了逃跑、躲起来的方法对付老狼的,你还能再想想,还能用什么方法对付老狼?

五、结束部分。

宝宝们真聪明,狼啊!没捉着一只小兔,灰溜溜的走了,我们又可以高高兴兴的到别的地方去玩了!

幼儿园音乐反思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能以情带声地演唱,注意歌曲连贯,断顿的变化。

2、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妈妈的辛苦,增进母子亲情。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钢琴。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律动《挤奶》、《采茶》、《北京的金山上》。

2、练声《小动物的叫声》、《国旗红红的哩》、《山谷回音真好听》。

二、基本部分。

1、复习乐曲旋律。

——教师弹奏乐曲旋律,引导幼儿回忆歌曲的名称和旋律。

——提问:刚刚老师弹的这首歌曲的名字叫什么?歌曲的名字叫《雨中接妈妈》

2、教师和幼儿一起演唱歌曲:小朋友记不记得这首歌怎么唱的,我们一起来唱一唱。提醒幼儿注意唱准字音。

3、歌曲里面都唱了些什么?。

4、教师引导幼儿以情带声地演唱歌曲,并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1)提示幼儿注意歌曲连贯、断顿的变化。

师:这是一首孩子关心妈妈的歌,怎样唱,才能唱出你对妈妈的爱呢?听听老师是怎么唱的?

(2)教师带领幼儿有感情地演唱歌曲2—3遍。提示幼儿注意情绪的表达。

5、创编歌词

(1)、妈妈已经接回来了,可是爸爸还没有回来,我们一起去接爸爸吧!(幼儿跟随教师创编演唱)

(2)、你还想去接谁?到哪去接?请你也把它们唱到歌曲里面吧!

(3)将幼儿创编的歌词唱出来。

三、结束部分。

复习歌表演《让座》。

幼儿园音乐反思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AB段的欢快气氛,随音乐大胆创编村民劳动的动作。

2.在故事情境中熟悉游戏规则,体验音乐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音乐、手花

活动过程:

一、感受AB段乐曲,大胆创编动作。

1.完整欣赏音乐,结合故事情境了解“木头人”的含义。

2.随音乐节奏,大胆创编村民劳动的动作。

二、了解游戏规则,探索游戏玩法。

1.欣赏A段音乐,玩游戏“木头人”。

(1)幼儿随音乐自编动作,进行“木头人”游戏。

(2)配班老师做“熊”,师生一起玩木头人游戏。

(3)一幼儿做“熊”,再次游戏。

2.欣赏B段音乐,探索选“聪明人”。

(1)讨论:怎样把熊引开?

(2)和配班老师合作随音乐表演选“聪明人”。

(3)提问:村长是怎样选“聪明人”的?“聪明人”往哪里跑?

三、集体游戏“熊和木头人”。

1.师生合作:配班老师做熊,老师做村长,幼儿当村民完整游戏。

2.生生合作:两名幼儿分别做熊和村长,其他做村民进行游戏。

幼儿园音乐反思教案篇6

一、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活泼欢快的情绪,学习《拨浪鼓》中前半段的二声部轮唱。

2、在教师指挥动作和图谱的提示下,迁移原有歌曲中回声经验学习演唱第二声部。

3、愿意控制自己的音量,感受与同伴合作演唱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会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

2、已学会歌曲《拨浪鼓》后半段。

3、原声和回声。

三、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

1、教师和幼儿合作演唱歌曲。

2、引导幼儿回忆《山谷回音真好听》中原声和回声的关系。

(二)欣赏歌曲《拨浪鼓》前半段,初步感受二声部轮唱的形式。

1、教师和配班教师合作二声部轮唱《拨浪鼓》,幼儿初步感受二声部轮唱。

2、教师再次合作演唱,引导幼儿说出二声部轮唱的方式并尝试演唱。

3、教师范唱第一声部,帮助幼儿了解歌曲内容。

(三)教师逐步出示图谱,引导幼儿学习二声部轮唱。

1、根据幼儿所听到的歌曲内容,教师逐步出示图谱并练习。

2、引导幼儿观察图谱,了解每个乐句的音值并正确演唱。

(三)幼儿尝试演唱《拨浪鼓》,体验合作演唱的乐趣。

1、教师与幼儿合作轮唱歌曲前半段。

2、教师指挥,幼儿与幼儿合作轮唱歌曲前半段。

3、教师指图,幼儿与幼儿合作轮唱歌曲前半段。

4、幼儿看图谱轮唱歌曲前半段。

(四)完整演唱表演歌曲

幼儿自由选择原声或回声,加入歌曲后半段,完整演唱歌曲。

53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