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教案设计
高三历史教案设计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识记:浪漫主义音乐、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及其杰作,爵士乐和摇滚乐是二战前后流行音乐的主流。音乐的大众化、多元化趋势。电影的诞生;电视的出现。
2.理解:19世纪音乐发展的社会背景;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特点,结合时代的变化理解20世纪的音乐流派及发展方向。影视艺术兴起和发展的条件、作用。
3.运用: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原理认识音乐的发展与时代变迁间的关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全面评价摇滚乐。
过程与方法
1.介绍有关书目、曲目,请学生在课外阅读、欣赏。
2.通过音乐再现参与音乐作品的赏析,加深对作品的理解。通过对重要艺术家及其代表作的回顾,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原理认识音乐的发展与时代变迁间的关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全面评价摇滚乐。通过欣赏音乐名作提高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学习音乐家执著追求、热爱生活的精神和爱国情操。通过这一回顾,使学生珍惜并努力继承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以提高自身素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与难点
重点
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特点。
难点
现代主义音乐的发展反映了时代的变化。
教学过程
讲授新课
一、19世纪的音乐流派与杰作
问题:18世纪在欧洲占主要地位的音乐是什么?19世纪欧洲音乐又有哪些发展?发展的背景是什么?
1.时代背景
(1)19世纪,欧洲各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
(2)音乐艺术逐渐从封建主义束缚和教会压抑下解放出来,开始走向更广阔的社会阶层,更深刻地表现人性,反映更加丰富的社会生活。
(3)由于各国面临的社会问题不同,音乐呈现出的多样性、民族性表现得更为明显。
2.音乐成就
(1)欧洲浪漫主义
多媒体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和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学生欣赏。
问题:以上音乐作品有什么特点?
特点:注重抒情性、自传性和个人心理刻画的形式,以突出个人感受。
(3)主要表现形式及代表
①乐(交响)曲:德意志的贝多芬是连接古典主义音乐和浪漫主义音乐的桥梁,被称为“乐圣”,他的《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合唱交响曲》历久弥新;奥地利的舒伯特创作出《小夜曲》,被称为“歌曲之王”。小约翰o施特劳斯被称为“圆舞曲之王”,以《蓝色的多瑙河》最为著名;②演奏艺术: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被誉为“钢琴之王”;③歌剧:威尔第是意大利歌剧的代表人物,威尔第创作了《茶花女》等作品。法国歌剧家比才的作品是《卡门》;④芭蕾舞剧:俄国最为著名的音乐家柴可夫斯基创作的《天鹅湖》《胡桃夹子》等,表现了俄罗斯音乐的幽深沉静。
[感受贝多芬]
课件展示
贝多芬(1770~1827),诞生于德意志波恩市一个音乐世家,是西方世界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作曲家(“乐圣”),1802年以后,他的耳疾日益严重,以致1809年以后最终失聪,他非常痛苦,一度想自杀,但他以惊人的毅力,战胜了耳聋带来的巨大困难,创作了大量不朽的音乐作品,以此来同命运抗争。
第三交响曲《英雄》:此曲完成于1804年春,本欲献给拿破仑,但当得知拿破仑将于五月十八日即位皇帝时,贝多芬立刻将总谱写有题词的封面撕下,并愤怒地高喊:“这是一个独裁者!”后来出版时他将标题改为“为纪念一位死去的英雄而作”。
这部作品是第一部打破维也纳交响乐模式,完全体现英雄性格的作品。作品贯穿着严肃和欢乐的情绪,始终保持着深沉、真挚的感情,呈现出强烈的浪漫主义气氛。贝多芬本人曾声称他最喜欢的交响乐就是这部第三交响曲。
(1)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贝多芬具有怎样的思想特点?
(2)他最重要的代表作是什么?试举三例。
答案:(1)向往民主,追求自由、平等,反对专制的革命精神。(2)《第三(英雄)交响曲>《第五(命运)交响曲》和《第九(合唱)交响曲》。
二、20世纪世界音乐的发展变化
问题:什么是现代主义音乐?现代主义音乐兴起的原因是什么?流行音乐的发展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1.现代主义音乐
(1)原因:20世纪世界经济的迅速增长;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2)特点:在各流派中,流行音乐脱颖而出。流行音乐是通俗易懂、轻松活泼,拥有广大听众的通俗音乐。
(3)兴起和发展:
①一战后至二战前流行音乐的主流是爵士乐。
②二战后的流行音乐中有摇滚乐、蓝调和新的爵士乐“比博普”,其中摇滚乐成为主流。
③20世纪70年代以后,音乐风格更加多样,表现在具有即兴性,强调借助和运用电子手段,注重话筒的操纵技术,商业化倾向日趋明显。
[合作探究]
课件展示下列材料:
摇滚乐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的世界刚刚经历了二战。战争给人类的心灵带来了严重的摧残;同时,冷战的梦魇和核战争的阴影让世界忍受着极限的煎熬与折磨。而摇滚乐正是对紧张战争状态的模拟与揭示,以此来对心灵的紧张状态进行舒解和缓冲,进而表达对战争和残酷政治的反抗与颠覆。
问题:你认为摇滚乐之所以能风靡的原因是什么?
[合作探究]
有人称赞摇滚乐有时代气息,有人反对摇滚乐,说它给青年人带来不良影响。你怎么看?说说理由。
提示:两种说法都有道理。一方面摇滚乐直白的内容、强烈的节奏中蕴涵着永恒的力量、激情和信念,反映了二战后美国青年的情绪追求,带有时代性。另一方面摇滚乐的演奏者有些着装奇特、行为怪异、吸毒等生活方式使摇滚乐有着享乐、自我膨胀和堕落的一面,给青年人带来不良的影响。
2.当代音乐发展的趋势
(1)经典精华与大众化、多元化并存。
(2)民族特色与跨国交流、共同繁荣。
三、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1.电影的起源与发展
(1)条件
①19世纪晚期,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科学技术和生产力迅猛发展(提供技术和物质基础)。
②社会大变化,人类新的精神需求和商业利润的驱动(动力)。
(2)发展过程
①发明诞生(19世纪末):
19世纪末,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制成兼有拍摄和放映功能的活动电影机,1895年在巴黎首次向公众放映自己拍摄的短片,标志着电影诞生。
②无声片(又称“默片”)——20世纪初至1927年。
③电影艺术的成熟期——20世纪20至40年代。
④二战后,电影艺术发展更为迅速(1945年后)。
2.电视的起源与发展
(1)产生:20世纪20年代中期,电视机出现。
(2)发展:30年代播出世界上第一部电视剧040年代初,美国开始试播彩色电视节目。
(3)普及:二次大战后,电视进入大规模的普及运用阶段。
3.影视与人类生活
影视艺术既反映人类在科学技术方面的进步,又直接敏锐地回应、影响文明的发展和社会风尚的变化,满足人们各式各样的审美需要和精神追求,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深刻和广泛。
[合作探究]
影视艺术对社会生活有哪些影响?
积极影响:①社会进步的产物。
②引领文明的发展趋势和社会风尚,满足精神追求。
③娱乐性强、艺术鉴赏性强。通过特有的技术手段,使人感到视觉的冲击和心灵启迪。
④对人类影响无处不在。以独特的魅力,丰富和充实人们的精神生活。
⑤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改变生活方式,艺术走进千家万户。迅速反映生活,具有艺术欣赏的便利性。扩大了人们的视野,提高了人们的素质。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及时跟踪世界各个角落发生的重大事件;接受空中课堂教育,欣赏影视节目,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难以割舍的重要部分。
消极影响:
①导致肥胖症、视力障碍、抑郁症等心理疾病。
②电视中来自传统的价值观、暴力渲染和消费主义产生负面影响。
③电视视听影响人的左脑发展,特别对在读书时所必需的分析性思维过程起了消极的作用,电视会降低读书能力,少数青少年沉溺于电视,影响学业。
[课堂小结]
19世纪欧洲兴起的各种音乐流派,反映了资本主义的时代精神和日益增强的民族性。20世纪,现代主义音乐兴起。它日益通俗化、大众化,轻松活泼,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影视艺术有很强的娱乐性和艺术鉴赏性,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无处不在。
高三历史教案设计篇2
改革迫在眉睫
1、课前导学
[课程标准]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一、北魏的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
1.崛起
(1)北魏是源于我国东北的鲜卑族________建立的政权。
(2)东晋时建立代国,不久被前秦所灭,____________后,再度崛起。
2.发展
(1)386年,________重建代国,改国号为魏,史称______。
(2)398年,拓跋珪迁都______,北魏历史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3.统一
(1)完成:439年,北魏统一____________,初步结束了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2)影响
①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②推动了____________向____________的转变。
③国家机构日益完备。
二、社会改革迫在眉睫
1.阶级矛盾激化
(1)北魏靠武力统一北方,各种制度建设不够完善。
(2)宗主督护制影响了国家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也激化了阶级矛盾。
2.民族矛盾激化:北魏统治者没有处理好与其他民族的关系,激化了矛盾。
3.社会危机严重:由于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激化,各地起义不断。
三、冯太后和孝文帝
1.冯太后
(1)积极推动北魏统治者学-_______________。
(2)亲自督促孝文帝自幼学-___________,使其接受汉文化。
2.孝文帝
(1)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借鉴汉族封建国家的____________,改革______落后的统治方式。
(2)和______一起掀起改革运动。
2、课堂识真
知识点一北魏的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
1.关于北魏政权的发展史,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统一黄河流域后建立
B.曾被其他政权吞并
C.曾多次迁都
D.统一北方后社会环境较为安定
2.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初步结束西晋灭亡以来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是在()
A.386年B.398年C.439年D.471年
3.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开始采用汉族的先进文化进行统治,其措施主要有()
①参照汉族封建政权的一些统治方式②推行发展农业的经济政策③重用汉族儒生④兴办太学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知识点二社会改革迫在眉睫
4.北魏太武帝在一次攻城时曾给守城主将写信说:“我今所遣战士,尽非鲜卑人。你杀了他们等于替我清除内部隐患,对我们有利无害。”以上言论本质上反映了()
A.北魏统治者实行民族歧视和压迫的政策
B.太武帝在战斗中采取了正确的战略战术
C.北魏统治者实行民族平等团结的政策
D.太武帝在战斗中采取了迷惑敌人的手段
5.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导致北方社会矛盾不断激化的主要原因有()
①鲜卑贵族推行民族歧视政策②鲜卑贵族对百姓巧取豪夺③都城偏远④南朝政权的威胁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6.北魏统一黄河流域之后,面临着尖锐复杂的矛盾,这些矛盾的产生大多由于()
A.鲜卑族的落后B.统治者的残暴
C.战争不断发生D.汉族不断反抗
知识点三冯太后和孝文帝
7.使孝文帝对汉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最终推动其进行汉化改革的是()
A.拓跋珪B.道武帝C.冯太后D.拓跋宏
8.据史书记载,北魏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这表明孝文帝()
A.摒弃了鲜卑族的传统习俗
B.注重对汉文化的研习
C.改革了鲜卑族传统教育方式
D.重视推广先进的文化
3、课后见功
图二太武帝拓跋焘(423~452年在位)
图三冯太后(441~490年)
(1)简述北魏道武帝和太武帝对北魏发展所作的重大贡献。
(2)冯太后辅佐孝文帝执政时,面临着哪些重大的社会问题?她所选择的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是什么?
(3)你认为应该如何评价冯太后?
4、拾遗补缺(学习交流展示即效果展示)
5、拓展空间
10.阅读下列材料:
北魏初期,在地方上实行宗主督护制。地主豪强把宗族、佃客组织起来,修筑坞堡,割据一方。许多逃避战乱的农民投奔他们,成为坞堡中的一员。坞堡主又称为宗主,与堡户结成牢固的依附关系。北魏统一北方后,无力消灭遍及大河南北的坞堡,被迫承认坞堡组织的合法性。北魏政府任命这些坞堡主为地方行政官员,由他们代管征收赋税和徭役。这就是宗主督护制。宗主督护制作为地方基层政权,有许多的弊端,宗主往往隐冒户籍,“五十、三十家为一户”,借此逃避赋役。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可知,北魏的基层政权实行何种制度?
(2)该制度的推行有何危害?
(3)它的推行与孝文帝改革有何关系?
参考答案(第7课改革迫在眉睫)
1、课前导学
一、1.(1)拓跋部(2)淝水之战2.(1)拓跋珪北魏(2)平城
3.(1)黄河流域(2)②畜牧经济农业经济
二、1.(2)赋税收入徭役征发3.阶级矛盾民族矛盾
三、1.(1)汉族先进文化(2)儒家经典2.(1)统治经验鲜卑族(2)冯太后
2、课堂识真
1-8ACDAAACB
3、课后见功
9.(1)386年,拓跋珪重新建立了鲜卑族的代国,并改国号为魏;398年,他迁都平城,并于第二年称帝。拓跋珪为北魏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拓跋焘最重大的贡献在于统一了黄河流域,拓展了北魏的疆域。
(2)问题:阶级矛盾、民族矛盾错综复杂,社会动荡不安。方式:改革鲜卑族落后的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促进鲜卑族的封建化。
(3)冯太后能在北魏发展的历史关头,积极辅佐孝文帝进行改革,顺应民族融合发展的潮流,不愧是我国历的女改革家。
5、拓展空间
10.(1)宗主督护制。
(2)剥削农民,隐冒户籍,逃避赋税,造成国家税收的减少,也造成地方割据势力。
(3)它的推行激化了矛盾,改革迫在眉睫,导致孝文帝进行改革。
高三历史教案设计篇3
一、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
1.了解"工农武装割据"、红军战略转移等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
2.体会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与时俱进的革命品质和为人民解放事业不懈奋斗的精神,培养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感情。
【考试说明】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土地革命;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
二、教学过程
(一)南昌起义
1.原因:中共认识到掌握军队的重要性。(大革命失败的教训)
2.概况: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等领导发动。
3.意义:①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②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土地革命
1.背景:
(1)"八七会议"的召开(内容:清算错误、确定总方针、决定起义;意义:指明方向)
(2)秋收起义进攻受挫,改向山区进军。
▲开展以城市为中心武装斗争失败的教训
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1)建立: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部队到达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2)意义:开创了一条有别于"城市中心论"的革命道路,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3.土地革命:
(1)方针:"八七会议"上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2)内容:在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开展土地革命。
(3)意义:广大贫苦农民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了土地,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
4.根据地建设:(只作了解)
(1)指导思想:毛泽东的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即"工农武装割据"思想,(2)表现:①经济建设(作用);②武装斗争(反"围剿"斗争):从1930年10月起,蒋介石接连向各根据地发动三次大规模"围剿"。毛泽东、朱德领导红军粉碎了敌人的"围剿",使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和发展。③政权建设: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会议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制定了宪法大纲,定都瑞金;选举毛泽东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朱德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
(三)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
1.红军长征:
(1)原因:"左倾"错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2)进程:1934年10月开始→1935年1月召开遵义会议→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何地?)→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何地?),长征胜利结束。
(3)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长征中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成为激励党和人民继续前进的巨大动力。
★长征精神的主要内涵是: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着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2.遵义会议:
(1)背景:党内"左"的错误占据统治地位,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进行长征。
(2)时间、地点:1935年1月。
(3)内容: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的"左"倾军事路线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
(4)意义: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共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高三历史教案设计篇4
【知识梳理】
一.人是万物的尺度
1.智者学派兴起的原因
(1)自然条件优越,对外交流频繁;文化多元化为其提供重要前提。(2)希腊工商业的发展、平民地位的提高及由此产生的个人主义的成长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等因素的推动。(3)古希腊社会经济发达,政治制度先进,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4)先哲们勇于探索、思辨。
2.智者学派研究的主题:以人和人类社会为研究主题,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组织、风俗习惯和伦理道德。
3.思想主张:(1)特别强调人的价值。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他的思想概括了智者学派的主要思想,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2)智者学派反对迷信,强调自由,认为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为的产物,因此约束力是相对的,其兴废都要以人为尺度。(3)在社会道德上每个人都应该自己判断,不应强求一律。
4.地位:(1)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2)过分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但忽视了伦理道德。
二.美德即知识
1.苏格拉底研究的主题:认识人,重视人的伦理道德,追求人生真谛。
2.思想主张:(1)"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2)"知德合一"。(3)善是人内在灵魂。(4)教育与美德同样重要。
3.地位: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1.柏拉图的思想主张:提出"理想国"的学说。地位:他鼓励人们独立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亚里士多德思想主张:(1)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级的。(2)创建了逻辑学。
【要点透析】
1.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产生的条件
(1)经济基础:古希腊奴隶制经济工商业的兴起和繁荣。(2)政治条件:雅典奴隶制城邦形成和发展,民主政治活跃。(3)人才结构:各地学者云集雅典城邦,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
2.古希腊时期的人文精神智者学派对雅典民众的思想启蒙和解放起了积极作用。它的某些思想是西方思想人文精神的最初体现。例如,"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主张,它一下子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这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我们有理由把智者运动看作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而把普罗泰格拉视为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
3.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思想观点的异同。相同点:都把人类及其环境作为探究的课题。不同点:①智者学派强调人的价值、人的作用、人是万物的尺度,各种知识是提高人的能力的基础;苏格拉底更重视人的伦理道德,主张知德合一;②智者学派主张民主政治,所有人都是平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主张有知识、有德性的少数人治国,对民主政体特别是雅典后期的激进民主派,不遗余力的加以攻击。
4.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关于人的价值异同。相同点: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都以人为研究对象,肯定人的价值,都在人的价值方面强调理性、否定绝对。不同点:但是智者学派片面强调人的需要,否认对人的约束,苏格拉底强调个人的需要必须满足一定的道德规范,强调美德对于人的重要性。智者学派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限定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5.比较孔子与苏格拉底。纵观中西哲学史,中国哲学以人为本位,表现出"重伦理"的倾向;西方哲学以自然为本位,表现出"重认识"的倾向。这种"重人"和"重知"的基本分歧可以一直追溯到孔子和苏格拉底。二者的比较如下:(1)从二人所处的时代上看,前者是诸侯争霸,分封制宗法制瓦解;铁农具、牛耕出现,井田制瓦解;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后者是雅典民主制度全胜,奴隶制经济繁荣(或工商业繁荣),人文主义思想萌芽。(2)从思想观点上看,前者的主要观点有仁,仁者爱人;礼,克己复礼;敬鬼神而远之。后者的主要观点有知识即美德;"认识你自己"。(3)从评价上看,前者创立的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其博大的精神称为圣人。后者开创了古希腊哲学的新方向,使哲学真正成为研究"人"的学问。他的思想对后世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6.古代中国儒家思想与古希腊人文精神异同。相同点:都注重人与人类社会;都将道德看作政治的基础,认为匡正道德是振邦救国繁荣的根本。不同点:(1)对人的属性的关注点不同。儒家思想强调"社会"的人,而古希腊思想家们则特别强调"个体"的人。(2)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着眼点不同。儒家思想强调社会的等级秩序,而古希腊思想家强调人的平等。(3)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态度不同。儒家思想注重将社会和人文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忽视对自然科学的探究。古希腊思想界比较关注的是自然界和人类生活,在对自然的研究中讲究实事求是的科学思维方法,体现了人类不断追求真理、了解未知世界的人文精神。
高三历史教案设计篇5
【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2、教材建议
本专题是“思想史”的第一专题,教师要帮助学生逐句分析教科书正文前面的__,向学生交代两点:
第一、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
第二、要从四个阶段认识儒家思想形成与发展演变的脉络。
第三、儒家思想充分吸取众家之长,经孔子创立、孟子和荀子继承发展,西汉发挥。最终成为中国传统思想的主流思想。
第四、对道家、墨家、法家思想简要分析并指出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本目教材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
第一,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第二,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重要意义。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和墨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
其中重点讲述儒家思想。掌握诸子百家的思想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主张;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
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推理分析,主动探究
概念解释
“百家”指数量多
“争鸣”指争论和批判兴起原因
经济:井田制瓦解政治:分封制崩溃
阶级关系上士阶级的崛起思想文化上学在民间派别代表及观点
儒家:孔子、孟子、荀子及观点
墨家:墨子及观点
法家:韩非子及观点
“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体系
奠定中国文化基础
历史影响
中国历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道家:老子、庄子子及观点
问题的答案,并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等方法学习有关问题。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教师应该注重运用“抗震救灾”素材启发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活跃而繁荣的文化盛况的学习,使学生对祖国文化有深入的认识,从而更加热爱祖国历史与文化,有志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逐步培育起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难点分析】
本课重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和历史意义;孔子、孟子、荀子、老子、韩非子思想的主要内容。
本课难点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的思想及对他们的评价
【设计思路】围绕“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各家思想观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进行教学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
【问题研讨】本节是中国古代思想的第一个专题内容,内容丰富,但在备课中对查阅资料不够完整,教学中对诸子百家思想观点的深入讲解度把握不够准,课题之间的过渡还需要流畅,课堂气氛不活跃,问题设计缺乏新颖。但个人认为在教学导入中结合现实生活。课堂总结感染力度强,激起学生爱国热情,弘扬民族文化。争取更大进步。
高三历史教案设计篇6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基础知识目标:汉武帝实现大一统的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措施。理解其内容、作用、影响。
能力培养目标:培养历史人物评价能力,初步掌握历史人物的评价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维护国家统一观念的教育。通过汉武帝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其相互关系的教学,进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
教学重点:尊儒术兴太学、开发边疆。
教学难点:“大一统”的含义、“推恩令的内容和作用
一、导入新课:
放电视剧《大汉天子》的主题曲,创设历史情景,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并引发思考,问:
1、讲的是汉朝哪个皇帝的故事?
2、你知道关于汉武帝的哪些故事?
历的汉武帝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今天穿越时空,置身西汉,走近大汉天子——汉武帝。
二、教授新课:
歌中唱到“守业更比创业难”,西汉自高祖刘邦建立以来,历经惠、文、景帝几代人努力,到武帝时,他不但守住这份业,而且还发扬光大,今天把中国人称为“汉人”,把我们的语言叫“汉语”,就是因为汉朝的强盛对后世影响深远。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汉武帝是如何守住这份业的?
(展示)汉武帝在文治方面做的`如何?
用5分钟的时间,学生阅读课文,自主学习。分为3组,分别找政治、思想、经济面临的问题?有什么措施?起什么作用?各组学生相互提问、解答。
政治:王国问题→颁布“推恩令”→内容→作用:政治上一统于皇帝,加强中央集权。
(问)与景帝的“削藩”有何不同?(景帝用武力“硬”的,武帝用“软”的,手段更高明、更巧妙)。
(过渡)但是,削弱王国实力的做法,在当时招来了诸子百家的责难,他们由于立场不同,议论纷纷,甚至朝廷,谩皇帝,面对这种局面,汉武帝怎么处理?
思想: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废除诸子百家的学说,惟独推崇儒家学说。)兴办太学,推行儒家教育。看图观察太学的基本情况。从此,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经济:措施:(统一铸币、盐铁官营)→原因→作用:经济上一统于皇帝。
(展示)感受探究,讨论“五铢钱”为什么是天圆地方的形状?
这样子就从政治、思想、经济等各方面将权力一统于大汉天子手中,这就是大一统。董仲舒宣称天是万物的主宰,皇帝是上天的儿子,是人间的主宰。“天子”一词由此而来。
(过渡)看了武帝在文治方面的作为后,感到他确实是有勇有谋的政治家,那么,武功方面又如何呢?
文治上的大一统为武功提供了坚实的政治、经济基础,国力强盛后打败了匈奴,开始了开疆拓土的征战,请认真观察比较一下:秦、汉的疆域对比;汉朝管辖范围大大扩张,奠定了祖国地大物博的基础。
回顾总结:复习本课线索、内容.
高三历史教案设计篇7
考纲展示复习向导
1、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1)夏朝的建立;(2)商朝的兴衰;(3)武王伐纣和西周的强盛;(4)国人_和西周灭亡;(5)井田制和分封制。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了解其重要制度。
2、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①农业和畜牧业;②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③商业交通和城市。了解夏商西周时期的社会救济发展状况,运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的原理,分析井田制和分封制的关系
3、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①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②民族融合分析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战争的原因、性质和作用;理解民族融合的含义及影响,认识中华民族历史的源远流长。
4、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①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城市;②土地所有制的变迁③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和变法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及原因;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和变法运动,理解奴隶制瓦解、封建制确立的原因
5、先秦时期的文化
①老子和孔子②百家争鸣③文学和艺术④天文和物理⑤扁鹊掌握春秋战国时期文学、艺术及科技成就;分析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诸子百家的思想。
高三历史教案设计篇8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过程(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的地理大发现)和影响(包括欧洲的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对美洲和欧洲思想文化的影响等)。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世界地图,了解古代文明区域的分布以及新航路开辟的路线并绘制出各航海家的航线和所到达的地区。
2.采用历史、地理和政治相结合的手段来全方位的把握世界文明由独立、分散走向联结的过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组织形式的形成以及商业革命、价格革命的原理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开辟文明交往航线的看似偶然实则必然,不仅要认识开辟文明交往航线之前世界的状态,了解开辟的原因和过程,也要认识开辟后世界的格局和变化,养成联系地看待历史发展的能力,树立面向世界的眼光。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新航路的开辟及其影响。
难点:地理大发现使世界联结成一个整体。
三、教学方法
(一)教师通过提问、举例、图片和实物的展示、纪录片或书籍的介绍等方式来多角度进行知识讲授。
(二)学生参与问题的回答,材料的阅读,课堂趣味测试、小组讨论等多方式的对知识进行学习和把握。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为纪念新航路的开辟,人们在葡萄牙里斯本塔古斯河口矗立了一个纪念碑。十五、十六世纪之交,西欧各国都想探寻通往东方的航线,经过一系列航海探险活动,终于开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这些航路通常被叫做新航路。西方史学界在欧洲中心论的影响下,一般将这一过程称为“地理大发现”。地理大发现改变了世界各大陆和各大洋的分割孤立状态,加强了世界范围的联系,为世界市场的开始形成准备了条件。新航路的开辟也是充满血腥事件的近代殖民地掠夺和殖民地瓜分的开始。那么,新航路的开辟具体是怎样的.一个背景和过程,又产生了哪些影响,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进入今天的新课。
(二)新课讲授
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1)根本原因(经济原因):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2)社会原因:欧洲人狂热的追求作为货币的黄金、白银,特别是《马可·波罗行记》的流传,诱使人们到东方“寻金”。
(3)直接原因(商业危机):引起商业危机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意大利人和阿拉伯商人居间垄断贸易,使欧洲获利甚少;二是15世纪中叶以后,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传统商路,导致商路不通,引发商业危机。
(4)宗教原因:教会鼓励人们到东方传播天主教。
2.新航路开辟的条件
(1)主观条件:
①14、15世纪欧洲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其主流社会思潮是人文主义,提倡肯定人的作用和价值,鼓励人们敢于冒险、勇于开拓进取去挑战并征服自然,大胆地追求财富并实现个人价值;
②西班牙、葡萄牙统治者的支持。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君主希望通过海外探险获得财富,以巩固并加强自己的统治。
(2)客观条件:
①欧洲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的发展,为远航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②物质条件:包括海船、物资和资金;
③地理知识:当时,欧洲已经开始流行地圆学说,绘制地图的技术也已很先进。
3.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1)向东航行
①1487年,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沿着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抵达非洲西南端的好望角;
②1497年,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沿着迪亚士开辟的航路,终于到达了印度。
(2)向西航行
①1492年,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意大利人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
②1519~1522年,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葡萄牙人麦哲伦率领的船队绕过了美洲南端的海峡,横渡太平洋,完成了环球航行。
4.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消极影响
①对印第安人__,把美洲纳入征服和血腥掠夺的对象。此后,西班牙、葡萄牙占据了美洲大部分地区。在殖民者的__。
②欧洲殖民者对亚洲、非洲和美洲进行殖民活动,将大量财富运回欧洲并转化为资本,造成殖民地人民的极端贫困和落后。
(2)积极影响
①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会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新航路发现以后,世界上原来相互隔绝的地区沟通起来,这可以说是世界各地区之间联系加强的第一步,也可以说是新航路开辟的最重大影响。正是由于世界走向会合,人类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这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人类历史的转折点;
②引发了“商业革命”: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商品种类日益增多,商业经营方式也发生变化(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贸易中心也由原来的地中海区域转到大西洋沿岸;
③加速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等国从殖民地掠回大量金银,西欧贵金属增加了3倍多,引起金银价格下跌,物价高涨,货币购买力降低。自16世纪30年代至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上涨4倍多,英法等国上涨2倍至2倍
半。资产阶级一面付出贬值的货币工资,一面以高价出售商品,牟取暴利。封建地主收取的定额货币地租,也受到价格革命的影响。价格革命是原始积累的因素之一,它帮助了西欧资本主义的成长。
(三)巩固提高
理解“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1.“商业革命”表现为:
(1)世界市场的扩大。新航路开辟后,世界上原本相互隔绝的地区沟通起来,欧洲同美洲、亚洲之间的贸易日益发展,世界市场扩大了;
(2)流通商品的种类增多。世界市场扩大意味着产品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各国的市场上。美洲的许多农产品,如马铃薯、玉米等传到欧洲,非洲的咖啡传到欧美;
(3)商路贸易中心的转移。世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4)人类眼界扩大,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
2.“价格革命”表现为:
美洲的白银流向欧洲,使欧洲物价上涨,货币迅速贬值,传统的经济关系受到冲击,这对欧洲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称为“价格革命”。受价格革命的影响,各阶级间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
(1)制造商品和销售商品的新兴的工商业资产阶级一方面付出贬值的货币工资,另一方面高价售出商品,获得暴利;
(2)按传统方式收取货币地租的封建主,因货币贬值而使实际收入减少,日益衰落;
(3)靠土地收入的农民和固定工资收入的雇佣工人,因通货膨胀日益贫困化。这一切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四)课后作业
比较郑和的航行同迪亚士、哥伦布的航行,并做出评价。
五、板书设计
新航路的开辟
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2.开辟新航路的条件
3.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4.新航路开辟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