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活动简单教案
幼儿园科学活动简单教案篇1
活动设计背景
由于工厂每天都排放出大量的废气,学校周边都能闻到难闻的气味。通过活动,让幼儿知道空气是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在我们周围到处都有。同时让幼儿懂得我们人类生存需要的是清新的空气,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家园。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空气的形态和用途。
2、培养幼儿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空气的形态和用途
教学难点:培养幼儿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塑料袋、小气筒、小气球若干、蜡烛、打火机、玻璃杯
2、每个幼儿《我爱学科学》(学前班秋季)1册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1、出示袋口密封、装满空气的透明塑料袋,让幼儿观察袋子里装了什么,给幼儿打开袋子摸一摸、闻一闻,说说发现了什么。
2、教师做深呼吸,幼儿也模仿着做深呼吸。提问:我们用鼻子吸到了什么?空气在哪儿?能用眼睛看到吗?
小结:塑料袋里装着空气,空气无色无味,我们看不见摸不着。
二、找一找空气在哪里
(1)用小气筒给气球充气
(2)每人拿一个塑料袋自由地抓空气。(告诉幼儿先张开塑料袋口,然后再捏紧袋口)
(3)对着气球吹气,尽量不让气球落地
提问:
(1)你们在什么地方抓到了空气?引导幼儿感知空气在我们周围,到处都有。
三、我们需要空气
(1)启发幼儿想象:如果没有空气,人、动物、植物会有什么感觉和变化?提示幼儿闭上嘴巴,用手指捏着鼻子片刻,然后说出自己的感受。
(2)给幼儿做实验:点燃蜡烛后用透明的玻璃杯将蜡烛罩住,火苗慢慢熄灭。请幼儿想一想火为什么灭了。
(3)引导幼儿想一想:潜水员和宇航员的服装为什么是密封的,还要带着氧气筒?小结:人、动物、植物都需要空气才能生存》
(4)出示课本画图,让幼儿说说人们为什么喜欢在空气好的地方休息或游泳,有什么办法可以把空气变好?
师小结:不在公共场所吸烟,尽量使用交通工具和没有污染的交通工具,不随地乱扔垃圾,减少工厂的废水污染,多种树木花草,就能是我们周围的空气更清新,身体更健康。
教学反思
本活动我让幼儿在多次的实验当中感受空气的存在,使得幼儿一直处于兴奋,积极的探索过程中。
活动开始,我首先出示一个装满空气的密封塑料带让幼儿进行摸一摸,闻一闻塑料袋里装的是什么,接着又让幼儿跟着我进行深呼吸,用鼻子吸,使得他们知道袋子里装的是空气,鼻子吸得也是空气,空气是无色无味,看不着也摸不着,对我们特别重要。在幼儿找一找空气在哪里环节,我让幼儿用袋子捕捉空气、用小气筒给气球充气、对着气球吹气,尽量不让气球落地,一系列活动让幼儿充分感受到空气的无处不在。活动中我亲自试验操作:点燃蜡烛后用透明的玻璃杯将蜡烛罩住,火苗慢慢熄灭。让幼儿明白燃烧也需要空气。让幼儿屏住呼吸,尝试没有空气的.感觉;然后深呼吸,感受有空气的好处。在通过屏息让幼儿感受到空气的重要。通过多次的实验探索活动使得幼儿了解了空气的无处不在以及空气的重要性。最后在让幼儿感受了空气的重要性之后树立幼儿环保的意识,并让幼儿自己说说怎么保护环境。
总之,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感觉我的言语比较多,导致了活动没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应该让幼儿自己多发挥自己的想象,多动手,尽量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每个幼儿都能参与学习、参与活动,参与讨论、参与发言,增强了幼儿学习科学的信心,满足幼儿探索欲望。
幼儿园科学活动简单教案篇2
一、活动由来及设计思路:
每次到户外游戏,孩子们对吊绳总是百玩不倦,想方设法用吊绳去击打前方的攀登架,虽然总是打不到,但他们还是乐此不疲,每经过都想尝试一下。于是我就在教室的天花板上垂吊了不同绳子,引导孩子探究绳摆的活动。
我先请孩子随意摆动系有瓶子的绳子,来感受绳子摆动的现象,并收集孩子的问题和已有经验。在孩子们了解什么是摆动后,我们进行了物体摆动条件的.探究——物体重量对绳摆的影响。在过程中,我给孩子们提供了i种绳摆(没有水、半瓶水、装满水的瓶子),引导孩子通过用绳摆击打前方固定距离的“怪兽”,发现了i种水瓶摆动结果不同,孩子们能发现其中的原因——重量不同。“那如果重量一样,绳子长短不同会怎么样呢?”便成为我们此次活动探究的出发点。
二、活动目标:
1、进一步观察绳子摆动的现象,探究长短不同的绳子摆动的距离不同。
2、能够用简单的语言对活动中的发现进行描述。
3、对“绳摆”科学现象产生兴趣,并能积极参与探索活动。
三、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天花板上垂下的长短不同的彩色绳子、相同的瓶子、被击打物若干个(相同距离)、记纸若干、幼儿姓名卡。
2、经验准备:有对物体摆动的经验。
四、重点、难点:
了解绳子长短不同是影响摆动远近的重要因素。
五、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绳摆和以往的不同。
教师:仔细观察一下这些绳摆,和昨天相比,你有什么发现?
孩子们很快就回答了,这些绳子刷上了漂亮的颜色,绳子有长有短,绳摆下面挂的都是满瓶水。
幼儿1:红色的绳子长,绿色的绳子短。
幼儿2:瓶子是一样的,都是满瓶水。
幼儿3:昨天我们玩的,有的是半瓶水,有的重的是满瓶水,有的很轻,没有水。今天都是满瓶水,都是重的。
2、探究不同长短绳子的摆动情况。
(1)引导幼儿操作绳摆。
教师:我们上次是怎么让瓶子动起来的?
幼儿:把瓶子拉起来,再松手就动起来了。
妞妞上前演示,将瓶子稍稍拉起,再松手,瓶子小范围来回摆动。
周皓辰马上说:往后推,瓶子就摆动得更远了。
一帆:绳子拉得越远,瓶子荡得越高。
教师:那绳子拉得近一些呢?
幼儿:荡得可能就近一些吧。(一副得意的样子)
安全提示:幼儿在绳子摆动的过程中注意摆动方向,幼儿站在一边进行实验,另外一边不要站人,不要从中间穿行。
(2)请幼儿猜想:这些长短不同的绳摆都能打到前面的“怪兽”吗?
(绳摆前面放有纸盒做的“怪兽”教具)
孩子们你一句,我一句,有的说“可以”,有的说“不行”。
(3)请幼儿验证:摆动长短不同的绳摆,来击打前方距离相等的“怪兽”。提示幼儿站在起始线后,手臂伸直,自然松手,让绳摆自然摆动。
小朋友开始依次用两种长短的绳摆,击打前面的“怪兽”。
芳芳用短绳尝试了三次都没成功,绳子末端系的瓶子始终够不到“怪兽”。于是,她又尝试用旁边的长绳子,这回成功了。她重新回到短绳子处,试了两次,还是够不到(怪兽)。这时教师问:“芳芳,你刚才用两根绳摆试了几次,有什么发现吗?”
芳芳:“我用这个绳摆(指着短的绳摆)瓶子怎么也打不到怪兽。用那根(较长的绳摆)就成功了。”
教师:“为什么会这样呢?”
旁边的几个小朋友说:“因为这根绳子太短了,那根比较长。”
佳依:“长绳子打得远,所以就够得到。”
教师:“请把你们的结果记下来吧。”
(4)及时记:请幼儿把自己的发现记在集体用的大表中,在可以击中目标的绳摆标记中贴上自己的名字。
3、分享及经验总结。
(1)幼儿根据记的结果进行统计、分享。
给幼儿充分的发言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及自己的实验过程。
教师:“刚才辰辰第一个打倒。陉兽’,我们先请他来说说。”
辰辰手指长绳:“我是用这个瓶子打倒的。”
教师:“为什么这个瓶子能打打倒‘怪兽’?”
辰辰:“因为这个水装满了,它很重。”
教师指短绳子:“那这个瓶子也是装满水的,为什么它没有打倒‘怪兽’呢?”
辰辰恍然火悟:“哦!我知道了,因为这根绳子长,所以能打倒(怪兽)。那根绳子太短了,所以就够不着(怪兽)。”
(2)通过记表帮助幼儿小结“今天的新发现——绳子长短影响摆动”。
教师:“绳子的长短不一样,你们发现摆动有什么不一样呢?”
言言:“长绳子摆动得远,短绳子近。”
辰辰:“短绳子摆得太近了,够不到‘怪兽’。”
教师:“哦,小朋友发现绳子的长短不同,所以摆动的远近也不一样,长绳子摆动的距离——”孩子齐声说:“长。”
教师:“短绳子摆动的距离——”孩子齐声说:“短。”
4、延伸活动。
提供长短和重量相同的绳摆,请孩子自由探究,看看会有什么新发现?
六、个人反思:
1、活动中的优点:
从最初的“随意摆弄绳摆”再到了解什么是“摆动”到后来的了解“影响物体摆动的条件”。孩子们积累了许多的知识和经验。在孩子猜想和验证、分享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孩子原有经验是解决新问题的基础。
活动充分调动了每位幼儿的积极性,甚至连平时不爱说话的幼儿也积极参与了活动并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2、活动中的不足:
在结束部分,我感觉应把发言的机会交给幼儿,帮助幼儿自己归纳总结,这样有助于幼儿梳理自己的经验。
七、主要内容:
1、活动设计新颖、有创意,在活动过程中处处体现了幼儿的积极参与。材料准备很细致,老师将每一条绳子都刷上了颜色,这样很清楚、直观发现规律。非常方便幼儿记与表达。
2、和绳子颜色相对应的记纸、幼儿通过粘贴自己的名字进行记,这些都适合中班幼儿,方便他们将自己的操作结果进行记以及在后面的分享活动中清楚、正确地表达自己的实验结果。
3、老师充分地利用教室空间,大胆地在吊顶上垂下绳摆,创设的学习环境适宜进行小组探究。如果在室外环境中进行,幼儿注意力容易分散。
4、建议最后环节把总结的机会让给幼儿,可以让他们完整地表述自己的发现和结论。
八、综合评析: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去发现、思考,并及时让幼儿表达、总结新的发现,在此基础上捕捉幼儿遇到的困惑和关键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将幼儿主体地位的发挥和教师的有效指导结合。如教师先让幼儿操作摆弄不同长度的绳摆,然后请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发现,个别幼儿认为是瓶子重量不同导致的,在此基础上教师给予提示,“两个瓶子里的水满满的,重量一样”,最后引导幼儿明白是因为绳子长短不同所致的。
对“绳子”的教育价值进行了深入挖掘,对关键经验进行详细梳理和准备,这是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必做的经验准备。从整个过程来看,是师幼相互激发共同建构课程的过程。
从小组反思水平看,小组成员能紧紧为同绕教师开展的活动进行深入细致的研讨,主要针对教师再材料提供、环境创设、记方式等几个方面如何支持幼儿主动探究、自主学习进行了深入探讨,不仅研讨了活动的优点,同时也为教师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小组反思的内容较细、较全面、表现出了较高的反思水平。
幼儿园科学活动简单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能够根据提供的线索进行观察、分析,正确找到藏宝地点。
2、尝试用科技产品和软件功能共同合作、沟通解决遇到的困难。
3、愿意与同伴分工合作,体验共同完成任务的快乐。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能够根据提供的线索进行观察、分析,正确找到藏宝地点。
活动难点:尝试用科技产品和软件功能共同合作、沟通解决遇到的困难。
活动准备
物质:一体机、IPAD、希沃白板、希沃授课助手、网络、拼图碎片。
经验:幼儿对幼儿园环境熟悉、会使用iPad拍照功能和微信的一些基本功能、能够进行九宫格拼图。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引入,激发幼儿兴趣。
1、利用希沃白板创设和朵拉去寻宝的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1)白板蒙层功能与朵拉捉迷藏。
——小朋友们,今天咱们大二班来了位老朋友,我们来看看是谁?
聚光灯到朵拉时幼儿说出名字。
(2)播放《爱探险的朵拉》动画片片段,引出朵拉的任务。
——还记得上次我们帮朵拉解决了什么难题吗?在上次的挑战中我们大二班团结合作帮助朵拉找到了捣蛋鬼藏在幼儿园的宝箱钥匙,所以这次朵拉又来到大二班请我们一起去寻宝了,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二)出示三条线索,发布任务。
1、线索一:语音每组幼儿根据语音线索的提示,正确找到藏宝地点。将找到的拼图碎片使用iPad拍照功能拍下通过微信回传班内,留在班级的幼儿使用iPad的希沃授课助手将拼图碎片上传到希沃白板中。
线索二:图片每组幼儿根据图片线索的提示,正确找到藏宝地点。将找到的拼图碎片使用iPad拍照功能拍下通过微信回传班内,留在班级的幼儿使用iPad的希沃授课助手将拼图碎片上传到希沃白板中。
线索三:平面图每组幼儿根据平面图线索的提示,正确找到藏宝地点。将找到的拼图碎片使用iPad拍照功能拍下通过微信回传班内,留在班级的幼儿使用iPad的希沃授课助手将拼图碎片上传到希沃白板中。
2、提出寻宝要求:
(1)每组4-5名幼儿中,一人留在班内操作iPad与同伴沟通,一人使用iPad接收线索、对拼图碎片拍照并随时和班内幼儿沟通。其余幼儿根据线索进行寻宝。
(2)在楼道内轻声交谈、注意安全,不打扰其他班级活动。
(3)小组教师负责幼儿安全和发布线索。
(4)拍照幼儿要注意将拼图占满屏幕,以免在班内的幼儿无法拼图。
(5)每个小组要一起行动,不能单独行动。
(三)寻宝开始。
1、幼儿分三组,每组一人留在班内操作iPad与同伴沟通,其余幼儿根据线索出发寻宝,一人使用iPad接收线索、对拼图碎片拍照并随时和班内幼儿沟通。
2、寻宝正式开始,幼儿按照线索指示寻找正确位置。教师作为辅助跟随,当幼儿寻找到藏宝地点并成功拍照回传后,发布下一条线索,直至三条线索全部完成。
3、班内幼儿使用微信与小组同伴沟通,等待接收拼图碎片。使用希沃授课助手将拼图碎片上传到希沃白板中,三小组班内成员共同拼图。
(四)拼图成功,小组分享成功体验。
1、播放朵拉感谢小朋友的视频,体验成功的快乐。
2、各小组分享寻宝过程和感受。
3、科技在生活中的应用与便捷:沟通方便、开阔眼界、网络支付更安全、二维码直接扫描读取等。
(五)教师小结,活动结束。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每个小组通过三条线索的提示收集拼图碎片,并及时传给班内的小朋友进行拼图,最后找到了朵拉送给我们的礼物。每个小组有沟通、有合作,共同完成了朵拉带给我们的新挑战,你们真的太棒了。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及时的沟通很重要,使用一些科技产品和功能很方便、很便捷,但是为了保护眼睛也不要长时间使用。希望咱们继续加油,期待下次朵拉再来邀请咱们继续去探险吧!
活动总结
如今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方式越来越便捷,一些高科技软件在生活也增添了乐趣为人们提供方便。《纲要》中指出:大班幼儿要认识常见科技生活用品,初步知道其功能及用途,能对简单的用品进行操作,并能初步理解科技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正面影响。本次活动中的三条线索分别为语音线索(简单、直接传递讯息)、图片线索(三张图片,范围逐渐缩小)、平面图线索(需要分析思考)。朵拉情境贯穿始终,利用希沃白板、授课助手、微信的功能使幼儿通过iPad之间沟通完成挑战。整体完成了目标,但活动时间较长、拼图环节不易操作需要再思考。
幼儿园科学活动简单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知道轮子是圆的,会滚动,了解轮子在生活中的用途。
2.尝试用简单的语言交流自己轮子的特点、用途等的认识。
3.产生对轮子探究的欲望。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
知道轮子是圆的.,会滚动,了解轮子在生活中的用途。
活动难点:
尝试用简单的语言交流自己轮子的特点、用途等的认识,产生对轮子探究的欲望。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请幼儿和爸爸、妈妈一起搜集玩具小汽车、拉杆箱、婴儿车、扭扭车等物品并喜欢玩带轮子的玩具;有轮子和没轮子的整理箱各一个,水桶。
2.每人一个轮胎。
3.ppt:各种带轮子的物体图片,如钢琴、购物车、轮椅、火车、飞机等。
活动过程:
一、幼儿玩轮胎,感知轮子是圆的、会滚动。
1.鼓励幼儿用多种方法运轮胎,发现滚轮胎最省力指导语:你是用什么方法运轮胎的?哪个办法最省力?小结:运轮胎的方法很多,可以搬、可以抬、可以拖,还可以滚,我们发现滚轮胎的方法最省力。
2.幼儿都尝试滚轮胎,感知轮子会滚动这种有趣的现象。指导语:轮子为什么会滚动?(轮子是圆圆的,圆圆的轮子会滚动。)看一看、摸一摸,轮子上面有什么?(感知轮子上面的花纹)轮子上为什么有花纹?
二、游戏:“运玩具”,进一步感知轮子省力的特点。请两组幼儿分别用大小相同的整理箱运玩具,一个有轮子,一个没有轮子,比比看哪组运得快,游戏后请幼儿交流自己的体验,进一步感知轮子省力的特点。
三、结合课件引导幼儿了解轮子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指导语:你玩过什么带轮子的玩具?生活中你还见过什么带轮子的物品?它们为什么要安上轮子?(结合课件引导幼儿观察讨论)小结:生活中很多东西上都安装了轮子,轮子的作用很大,有了轮子,物体移动可以更快、更方便、更省力。
幼儿园科学活动简单教案篇5
科学活动:
身体部位的转动活动的生成:这些天,孩子们一直在讨论生活中的转动,电风扇、车轮、时钟、地球仪……答案声此起彼伏,突然有个小朋友告诉我:“老师,我的眼睛也会转!”
活动目标:
1、身体不同部位的转动感兴趣,了解身体哪些部位会转动,并能大胆地用语言、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2、能利用水笔在图片的相应的位置作标记。
3、体验转动的快乐。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5、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活动准备:
人体图片、水笔、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由风车的转动引出身体部位的转动
二、探索身体部位的转动
1、请幼儿在人体图上将会转动的地方画上标记。
2、鼓励幼儿与周围同伴进行交流。
3、集体交流。鼓励幼儿大胆说说并进行演示。
三、讨论:为什么这些可以转动,为什么要转动?
四、游戏“闯关”请幼儿根据标记一下子说出4个能转动的部位,若闯关成功将得到一件小礼物。
五、随音乐放松地做身体转动动作
幼儿园科学活动简单教案篇6
意图:我在科学区投放了一些直管玩具,孩子们用沙子、小石子、小珠子等做实验,发现它们有的能通过直管,有的不能,从而产生了一个个的“为什么”。我抓住孩子们的这一兴趣点和探究点,在玩直管的基础上增加难度,引导孩子进一步探究哪些材料能穿越弯管,意在通过操作活动和观察活动激发孩子们对科学活动的探索兴趣,感知到身边一些科学现象的基本原理。由此初步培养正确的科学态度,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活动目标
1.在猜想、操作验证活动中体验探索与分享成功的乐趣。
2.能动手操作验证哪些物体能通过弯管,懂得实验是验证猜想的方法。
3.喜欢动手操作,会观察记录实验结果,乐意将操作结果告诉同伴。
活动重点:探究哪些物体能通过弯管,懂得实验是验证猜想的方法。
活动难点:想办法让毛线快速通过弯管。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观察生活中有哪些管子,是用来干什么的;活动前带幼儿一起玩钻管道的游戏。
2.物质准备:人手一份记录表、笔、弯管,每组一筐操作材料(铅笔、石子、木棍、毛线、螺丝帽、打气筒等),手电筒一个。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起幼儿讨论的兴趣,了解管子的多样性
1.师:刚才我们一起玩钻管道的游戏,小朋友们走得很快,可是老师觉得弯腰在管道里面走很慢,这是为什么?
2.你在生活中见过什么样的管子?是干什么用的?
二、猜想并记录哪些物体能通过弯管
1.出示弯管,引导幼儿观察、猜测:这个管子是什么样的?猜一猜哪些物体能通过弯管。
2.引导幼儿认识准备好的各种材料。猜想并记录:你们觉得哪些材料能通过弯管?请把你的猜想结果记录在这张表格上。(引导幼儿用对错号等方式记录自己的猜想结果)
3.幼儿猜想并记录。
4.幼儿交流自己的`猜想结果,教师根据情况提出问题:你为什么觉得螺丝帽(毛线)能(不能)通过弯管?还有谁的猜想结果跟他的不一样?
5.小结:有的小朋友认为能通过,有的小朋友认为不能,这些物品到底能不能通过弯管?用什么办法来验证一下你们的结果呢?
三、幼儿操作,验证哪些物品能通过弯管,哪些不能,并记录交流实验结果
1.教师提出操作要求:每一种提供的物品都要实验,并把操作结果记录在表格上。
2.幼儿利用弯管和各种材料做实验。
3.鼓励幼儿大胆实验并做好记录。教师指导。
4.请两三个幼儿交流实验结果,教师根据结果引导幼儿小结:螺丝帽、石头为什么能通过去呢?(小、硬)木棍为什么不能通过去?(比管子粗)铅笔为什么不能通过弯管?(又长又直又硬)打气筒打出来的空气看不见,你是怎么知道它通过弯管了呢?毛线为什么不容易通过弯管?
5.出示毛线:谁能想办法让毛线快速穿越弯管?幼儿讨论并示范帮助毛线通过弯管的办法。(把毛线系在螺丝帽上;用嘴吹;打气筒打气等)
四、引导幼儿明白“实验是验证猜想”的方法
1.提问:我们每个人的猜想和实验结果是一样的吗?要想知道结果究竟怎样。应该怎么做?
2.师:一些东西不容易通过管道,容易堵塞,生活中要注意什么?
3.出示手电筒:手电筒发出的光能通过弯管吗?我们到科学区里再去实验探索吧!
活动延伸
在活动区投放手电筒、铁丝、弹簧等材料,引导幼儿迁移经验,进一步深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