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科学领域的教案
设计科学领域的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知道动物会用保护色、盔甲、逃跑、硬刺等方法保护自己,初步理解"仿生学"的含义。(活动重点)
2、在交流、分享动物自我保护本领的基础上,能知道人类从动物的一些特征中获得启发进行的发明创造。(活动难点)
3、萌发对动物奇特的保护自己方法的好奇心,体验探索动物世界奥妙的乐趣。
4、进一步培养幼儿大胆表达及探索动物秘密的兴趣。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利用保护色、盔甲、硬刺等方法保护自己的动物图片。
(2)动物和由其得到启示所发明物品的操作卡片,每两个个幼儿一份:鸟、刺猬、公鸡;飞机、叉子、乌龟、坦克、闹钟、鲨鱼、潜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交流活动,了解动物自我保护的方法。
1、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你和家人都一起观察了哪些小动物,它们都有哪些特殊的本领呢?遇到危险的时候它们会怎样保护自己?(谁大胆起来说一下)
2、幼:我知道乌龟的本领,它遇到危险可以把头缩到龟壳里……
3、集体交流。教师根据幼儿所知道的动物出示相应的图片,师幼一起观察。
二、出示常见动物的图片,了解动物自我保护的本领。
1、教师分别出示(蝴蝶、青蛙)的图片,并提出问题:小朋友们,蝴蝶和青蛙平时都生活在哪里啊?(花丛、陆地)它们会用什么方法保护自己呢?(身体的颜色)师:宝贝们说的真不错,它们身体的这种颜色叫保护色,蝴蝶很漂亮,它身上的颜色飞在花丛中就像花儿的颜色比较相似;青蛙身体上是绿色的,它在陆地上抓害虫时不易被敌人发现;所以说蝴蝶和青蛙的自我保护方法就是利用保护色,用自己身体上的颜色来保护自己不被伤害。
2、教师依次出示乌龟、兔子、刺猬等动物图片,让幼儿了解它们可以用盔甲、逃跑、硬刺的方法保护自己。(教师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语言大胆发表见解)
3、教师小结:在大自然中,无论是生活在哪里的动物它们都有保护自己的本领,有的动物油保护色,有的动物有盔甲、硬刺等,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自我保护的方法。
三、通过联想、操作,知道人类可以从动物身上得到发明创造。
1、教师出示坦克图片,引导幼儿猜测这是根据什么动物设计的,并说出理由。师:宝贝们,它是根据什么动物设计的?(乌龟)为什么?
2、再次出示潜艇和装甲车等的图片,让幼儿想象:根据这些小动物的本领,人们可以发明什么?(鼓励幼儿大胆交流猜想)小结:原来在动物界中,它们有这么多的特殊本领啊!人们通过乌龟的硬壳发从制造出坦克,装甲车。蝶的保护色中发明创造了迷彩服,这样迷彩服颜色与周围环境相似,就不易被敌人发现了;从青蛙游泳的姿势中,发明了蛙泳,成就了很多运动健儿的蛙泳技能。
3、幼儿每人一盒操作盒,盒里装有小动物和根据动物本身发明的物品,请幼儿帮它们配对,并大胆说明配对理由。
(公鸡-闹钟,鸟-飞机,刺猬-叉子)小结:让幼儿理解"仿生学"的含义,人们看到了会飞的鸟,发明了飞机;根据蝴蝶的颜色,发明了迷彩服;根据刺猬坚硬的刺,发明了叉子;这些发明创造都是模仿了动物本身特殊本领发明的,这种技术就叫"仿生学"。所以说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动物,动物的存在给人类很多启发,才能发明出这些对人们有用的东西。让人们的生活很方便、很快乐,我们也要爱护这些小动物。
四、引导幼儿想象还有哪些动物有特殊本领学习,结合"仿生学"的含义大胆猜想可以发明什么物品,并讨论交流自己该如何保护动物。(体现情感目标)
1、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知道了这么多小动物的特殊本领,除了这几种常见的你还知道哪些?它们可以启发人们发明什么呢?
2、师;小动物这么有用处,那你该如何保护它们呢?(教师可随时引导)3、教师小结:我们人类从动物身上学到了这么多本领,发明了这么多有用的东西,我们应该更加珍惜它们,保护它们,和小动物和谐相处,不去伤害它们。
活动延伸:
活动区时,请幼儿在美工区将认识的动物及根据它们本领发明的东西用表征的方式画下来,张贴到主题墙上。
教学反思:
幼儿的兴趣非常浓,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在幼儿讨论的这个阶段,我应该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我会多看看多学学,让以后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
设计科学领域的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放大镜观察西瓜虫,感知西瓜虫的主要外型特性及其生活习性。
2、对小虫子产生探索的兴趣。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放大镜、画纸、笔、塑料透明小瓶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论西瓜虫
1、教师出示西瓜虫的图片,引出话题:
“你们认识西瓜虫吗?”“你知道西瓜虫哪些有趣的事?“你知道西瓜虫喜欢生活在什么地方?
二、讨论怎样去捉西瓜虫
1、教师:“幼儿园里什么地方有西瓜虫?我们到什么样的地方才能捉到西瓜虫?
2、教师:“我们捉西瓜虫需要哪些工具?捉西瓜虫时需要注意什么?
三、幼儿在园内自由寻找西瓜虫
教师鼓励幼儿结伴去找西瓜虫,并提醒幼儿听到信号就结合。
四、交流捉西瓜虫的经历
1、教师“你们找到西瓜虫了吗?怎么发现的?是在哪里找到的?
2、教师小结:西瓜虫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
五、观察西瓜虫并进行交流
1、引导幼儿借助放大镜观察西瓜虫。
教师:“西瓜虫这么小,我们能看的清吗?可以用什么工具让我们看清它?
2、引导幼儿自由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3、教师带领幼儿自由观察“西瓜虫的头上有什么?是什么样的?西瓜虫的身体是什么样的?(教师可让幼儿自由说)
六、引导幼儿画西瓜虫,并记录自己的观察发现
教师:“今天西瓜虫跟我们一起玩,我们给这位小客人画个像吧!
活动反思:
让他们了解它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并让他们知道泥土有很多的养分,是许多动植物生存的基础,活动中幼儿乐于发现、主动参加科学活动,学会运用各种感官观察、比较。幼儿对本次活动充满了积极探索的乐趣。
关注幼儿的兴趣与需要,教学活动中也体现幼儿的经验。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体现教学目标的适宜性、个性化。依据本班幼儿的实际,在研究和把握本班幼儿身心发展的实际水平、发展需要和可能性的基础上,确定幼儿进一步发展的潜力、方向和步伐。同时,老师们关注本领域的核心价值,给孩子们一个最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设计科学领域的教案篇3
设计意图: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孩子年龄小,知识经验贫乏,往往通过感知和依靠表象认识事物,幼儿的科学活动也是在与周围的事物的互动中完成的。科学教育生活化,生活问题科学化已成为现代科学教育改革的方向。本次活动正是选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一些现象一些问题。科学现象五彩缤纷,神奇有趣,最能引起幼儿的好奇和探索求知的欲望。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兴趣,鼓励和培养幼儿对科学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望。因此,选择了这节幼儿感兴趣的现象来进行探索,并从中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能力。幼儿科学活动中探索能力的培养,也就是通过幼儿的观察、操作、讨论等实践活动,让幼儿自主活动,主动地进行探索活动,从而来培养和发展幼儿的探索能力。
活动目标:
1.运用太阳镜感知周围事物的变化。
2.激发幼儿积极探索的兴趣
3.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4.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活动准备:
各色儿童太阳镜,成人太阳镜,各色玻璃纸,纸制镜框,双面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展开,直接导入。
1.讲一讲太阳镜的作用。天气越来越热了,很多人都戴上了太阳镜,太阳镜有什么用呀?
2.示范正确的戴法。(教师可以故意戴错,请幼儿纠正正确的戴法:两只弯弯的钩是挂在耳朵上的。还可以引导幼儿打开眼镜和收起时的方法,轻拿轻放,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幼儿选眼镜。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款太阳镜戴上
(二)幼儿探索:戴着太阳镜去旅游。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到各个地方去走一走,看一看。感受戴上太阳镜后不同的变化。探索过程中和幼儿个别指导交流。
(三)交流。一起休息:你带上眼镜后有什么发现?
师生总结:原来太阳眼镜可以把周围的东西变成和它一样的颜色呀。(诗歌出示)"我带上了红色的太阳镜,小草变成了红色,小亭子变成了红色……,老师的脸变成了红色,一切都变成了红色,太阳镜呀真好玩。请幼儿用诗歌的语言表述自己戴上太阳镜的发现。
(四)交换太阳镜再探索。
1.呀!怎么你的太阳镜和我们的不一样呀?引导孩子和同伴交流太阳镜的不同。(颜色多样:红、黄、蓝、绿、紫、咖啡等;款式不同: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小动物造型;大小不同:成人的和儿童的)
2.交换太阳镜再探索,和好朋友交换不一样的太阳镜,我们再去旅游了!
延伸活动:
自制太阳镜。教师做好的框架,请幼儿用透明彩色玻璃制粘贴镜片。
教学反思: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设计科学领域的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认真细致做一件事,并把事情做完的态度。
2、鼓励幼儿尝试用各种方法堆高,激发幼儿对尝试活动的兴趣。
3、通过操作,让幼儿懂得运用各种材料来堆高,堆稳。
4、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5、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活动准备:
1、挂图:图一,小长颈鹿开心地住在小房子里;图二,小长颈鹿没房子住哭了。
2、大小各不同的积塑,纸筒,纸盒(大小不同),小篮子,托盘,各种罐子和瓶子,纸杯,纸皮……
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活动,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故事内容:小长颈鹿住在小房子里很快乐,后来小长颈鹿长大了,小房子住不下了,没有房子住哭了。
1)小长颈鹿没房子住哭了,你们说怎么办呢?
2)我们一起建一间高高的房子让小长颈鹿住好吗?
2、介绍游戏材料,鼓励幼儿尝试用各种材料堆高。
⑴你们看老师这里有很多可以建房子的东西,它们有什么?
⑵你们能用这些东西建一间高高的房子吗?那我们现在就一起做好吗?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幼儿可以自己建房子也可以几个小朋友一起做。
2)注意拿了材料找个舒服的地方去建房子,不要都挤在一起。
4、小结。
1)刚才你是用什么东西来建房子的?
2)老师刚才看到有个小朋友怎么也建不成高高的房子,他是这样建的,你们看房子为什么会倒?(楼底部太小,不平。)
3)我们怎样建房子才又高又稳?(楼底要平和宽,建的时候要轻拿轻放。)
启发幼儿用托盘,纸皮等辅助材料来建房子。
5、鼓励幼儿再一次进行尝试,并用多种材料来建房子。
1)提醒幼儿行走时要注意,手脚放轻点,以免碰到房子而使其到掉。
2)重点引导幼儿如何利用辅助材料建高楼
6、评价结束活动。
请幼儿比比谁的房子又高又稳,请他说说他建楼的方法。
设计科学领域的教案篇5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学前教育
开课单位:幼特音乐教育系
备选教材:赵娟主编:《幼儿园环境布置与教玩具制作》
二、课程性质和目标
《幼儿园环境布置与教玩具制作》是学前教育专业(专科)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它全面、系统、科学地阐述了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的基本理论、幼儿园各种教育环境设计的主要内容、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包括幼儿园室内外空间环境及区域环境的创设、幼儿园各类墙饰的设计与制作等内容。
它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是:
1.使学生了解幼儿园环境创设工作的主要内容,充分认识创设幼儿园教育环境的意义,理解环境创设与幼儿园课程的关系,深刻认识环境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意义,树立正确的学前教育观念。
2.使学生掌握幼儿园各类教育环境创设的要点,能根据各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并能合理利用
设计科学领域的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能自己探索制作“小鸟进笼”游戏,能正确把握小鸟身体的比例。
2.会玩小鸟进笼游戏,发现转动速度与小鸟入笼的关系。
3.体验自制玩具的快乐,感受视觉暂留现象的奇妙。
【活动准备】
白色硬卡纸、小木棍、水彩笔、双面胶、剪刀
【活动重点】
掌握自制游戏的做法。
【活动难点】
知道“视觉暂留”现象的原理。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给小朋友变个魔术,吸引幼儿探索制作兴趣。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展示“小鸟进笼”游戏用具,请幼儿自由探索制作方法。
(1)在一张硬卡纸上画上小鸟,重点指导幼儿画小鸟时要掌握身体的比例。提醒幼儿给小鸟图上漂亮的颜色。
(2)在另一张纸上画鸟笼,在两张纸的中间夹上小木棍粘贴在一起即可。
2.引导幼儿玩游戏,双手来回搓动小木棍,即会出现小鸟入笼现象。
三、结束部分:
在玩的过程中发现手的转动速度与小鸟入笼的关系,体验视觉暂留现象的奇妙感受。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在美工区寻找材料,制作更多的同原理游戏,投放到益智区,探索不同游戏转动的秘密。
设计科学领域的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进一步感知橘子宝宝的内外特征。
2、体验剥橘子、吃橘子的快乐。
活动准备:
布袋一个,内装有橘子,每组一盆橘子,毛巾每组一块
活动过程:
(一)神秘礼物导入
1、教师出示布袋,以神秘的口吻,请幼儿猜猜布袋里装的是什么。
2、请个别幼儿上来摸摸、说说是什么礼物?结论:是橘子宝宝。
(二)、感知橘子宝宝的外形特征
1、橘子宝宝长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从颜色、形状等观察)
2、这么多的橘子宝宝都一样吗?
结论:橘子宝宝有的大、有的小,有的圆、有的扁、有黄黄的,有绿绿的等。
3、圆圆的橘子宝宝像什么呢?
4、请小朋友摸一摸、捏一捏橘子宝宝,感觉怎么样?
(三)、体验剥橘子、吃橘子的快乐。
1、老师把橘子宝宝剥开来,看看橘子宝宝里面的秘密。
老师把橘子皮剥掉,里面是什么样子的?
2、你吃过橘子吗?是什么味道呢?
小结:橘子宝宝酸酸的、甜甜的、冷冷的、
3、幼儿尝试自己剥橘子、吃橘子。
4、你吃的橘子是什么味道的?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围绕主题《秋天的水果》,选取橘子这个农村自然物开展了这次小班科学活动。活动中能够使幼儿对生活中最常见的橘子有进一步认识,对橘子的内外特征有了较深的感知和了解。活动中通过看一看、说一说、摸一摸、猜一猜、做一做、尝一尝等活动方式不仅锻炼了幼儿动脑、动口、动手能力的培养促进了幼儿语言表达的完整和规范,同时也激发了幼儿大胆表达的欲望,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思维的活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