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教案模板 > 优秀教案 >

四年级课件上册数学教案

时间: 新华 优秀教案

四年级课件上册数学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2、让学生在比较中学会观察,学会总结。

3、渗透科学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探索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探索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教学设计

一、创设问题情境:

1、出示一张测量表:这是小强学习测量以后,课外测量的几组数据。你能根据这些数据算出它们的面积吗?

街心广场 长30米宽20米

花 坛长3米宽2米

地板砖 长0.3米宽0.2米

(1)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后,汇报。

(2)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出3个算式:

街心广场: 30×20=600(平方米)

花坛: 3×2=6(平方米)

地板砖: 0.3×0.2=?

二、探索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位数之间的关系。

1、讨论:街心广场和花坛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它们的长与宽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总结:长与宽都扩大到原来10倍,面积扩大——100倍;长与宽都缩小到原来10倍,它的面积就缩小到原来的100倍。缩小到原来的100倍也可以说是缩小到原数的1/100,小数点向左移动2位。

2、小组讨论:我们应用刚才发现的现象,来比较花坛和地板砖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地板砖与屏幕相比,长和宽都缩小到原来的10倍,它的面积也就缩小到原来的100倍。所以它的积也会缩小到原来的100倍。结果是0.06平方米。

3、这种方法得出来的结果是否正确?你能用其它的方法验证吗?(可以引导学生从直观涂一涂的方法来验证刚材的结论是否正确。)

4、引导学生总结:在小数乘法中,我们可以先把它们看成是整数来算,然后再看乘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位小数,就在积的末尾数出几位小数点上小数点。

三、尝试练习,再探规律。

1、试一试:根据第一算式求下面2个算式的积。让学生说说怎样算的。

2、填一填:将上一题的计算结果填入表格中。然后观察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小组讨论)

汇报交流:第一个小数的位数与第二个小数位数加起来等于积的小数位数。

根据上面的规律,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第2题。

四、全课小结。

板书设计

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街心广场: 30×20=600(平方米)

花 坛: 3×2=6(平方米)

地 板 砖: 0.3×0.2=0.06(平方米)

四年级课件上册数学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小数点搬家”这一童话故事,使学生探索出小数点向左、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2、能灵活运用探索出的规律。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探索、概括出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学具:数字卡片。

一、导入课题:

导语: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有关小数的知识。小数中一个最重要的符号是什么?(板书:.)今天,我把这位客人请进了课堂,看看它会给我们带来什么?

小数点可真是个调皮的小家伙,它告诉同学们,今天,小数点要搬家了,这是怎么回事了,同学们想知道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课件播放童话故事)

二、童话激趣,发现变化。

1、动画:

2、(flash动画)小数点来到森林里玩,看见山羊开了一家快餐店,山羊愁眉苦脸地坐在窗前。小数点看见快餐店门前的价格牌(¥288),上面有它的好朋友数字,就跳了上去(¥288.)过了一会儿,小数点觉得很奇怪“没有顾客?为什么会这样呢?”小数点想了想,说:“我要搬家了!”于是小数点搬到了8和8的中间(¥28.8)。这时就有一些动物来快餐店了。

师:为什么会这样呢?(价格便宜了。)

3、(flash动画)小数点笑着地说:“看来我搬家很值得,那我再搬一次吧!”(¥2.88)。不多久,山羊的快餐店生意好极了。小数点开心极了,想着“我真是个天才!”

师:山羊的快餐店,原来是一个客人都没有,可是现在生意兴隆。这又是为什么呢?你能再用一句话来说一说吗?(生说)

那么从原来的288到28。8再到现在的2.88又是怎样变化的呢?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吗?(生说)

假如小数点再往左搬一次家成为0.288,与原来的288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生说)

这些变化是不是有一定的规律呢?请同学们在组内探讨。

4、小组汇报:

汇报交流,在得出大致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老师总结一下。

5、是不是对所有的数都适用呢,我们能想法验证吗?小组交流

来了这么多客人,山羊真开心呀,可月底一算,亏本了,热心的小数点知道自己闯祸了,赶紧往右搬,根据刚才的故事,你能猜出小数点右移的变化规律吗?你来验证想法严整自己的猜测。

小结:现在我们又知道了小数点右移,原来的数就会扩大。(板书:右移扩大)

小数点这样跳来跳去,严重的影响了山羊的生意,我们把它放在一个合适的地方。(结合生活实际,数学与生活相结合)

通过刚才小数点搬家,大家探索出了小数点移动引起数的大小的变化规律,小数点真是个神奇的小家伙,这个规律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以“神奇的小数点”或“小数点的自述”说一说。(通过学生构思数学作文,整理变化规律)

三、初步应用。

你想试试吗?(游戏)

拿出你的数字卡片,摆一个的三位小数(9。879)扩大10倍,100倍 1000倍。1000倍(引导学生在缺的数位上补0)

摆一个最小的两位小数(0。12)缩小10倍。20倍(学具袋里的0不够用,引导学生几人合作,共同完成)

四、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1、我做小法官

(1)0.8的小数点向右移动3位,原数就缩小了1000倍( )

(2)3.69扩大2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 )

(3)把23。05的小数点向左移动5位后,再向右移动三位,这个数就变成了230。5

(4)去掉1。04的小数点,这个数就扩大100倍( )

2、下面的数与0。285比,扩大或缩小了多少倍。

3、小花猫要去水果店买水果,可不会做题,过不了河,你能帮助它吗?

4、小花猫说谢谢,可到了水果店一看,水果店的标价有点奇怪?你都知道这是多少钱吗?你能找出最贵的两种水果吗?

五.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四年级课件上册数学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学习连除计算题中的简便算法。

2.能让学生灵活的计算试题,养成灵活的解题技巧。

3.培养学生对数的感悟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连除式题中的简便计算方法。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对于加法、减法、乘法计算的题目,找到了一些简便算法,对于除法式题,有没有简便算法呢?有,是怎样的?想知道吗?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教学例3。

(1)出示植树画面。

师:植树需要买什么?

生:买树苗。

师:一共有25个小组,每个小组种了5棵树苗。购买树苗花了1250元,你会算出每棵树苗多少钱吗?

(2)生小组里交流。生汇报。

生甲:1250÷25÷5    生乙:1250÷25÷5

=50÷5        =1250÷(25×5)

=10(元)       =1250÷125

=10(元)

(3)师:说说,你们先算什么?

生甲:我先算每个小组种的树苗花多少钱。

生乙:我先算25个小组一共种了多少棵树苗。

师:你们说得很好,也算得对。从这里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小组里交流。

(4)生汇报。

生丙:我发现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

(5)师:你说得真棒!小组里互相说一说。有几道题你想做吗?

2.试做教材第43页“做一做”第1,2题。

出示:2000÷125÷8 1280÷16÷8

生汇报。

生甲:2000÷125÷8    生乙:1280÷16÷8

=2000-(125×8)  =1280÷(16×8)

=2000-1000     =1280÷128

=2         =10

师:你们同意这样做吗?你是这样做的吗?

大家都很聪明,老师非常高兴。

三、巩固运用,深化提高。

1.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①1280÷16÷8 25×(4+8) 5×99+5

2.小明用3个星期把一本习字本写字,一共写了420个毛笔字。他平均每天写多少个毛笔字?

你能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吗?

四、总结提升。

这节课,你的计算能力提高了吗?老师祝贺你.你学会了什么?谁的表现最棒?

四年级课件上册数学教案篇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利用表面积等知识,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策略。

能力目标:

体验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解决包装的问题,体验策略的多样化。

教学重点、难点:

利用表面积等知识,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策略。

教学策略:

让学生自己想法设计包装的方法,并亲自实践,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交流,反思那种包装方案最节约。

教学准备:相同的课本、包装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提问:现在,老师要把26本数学课本用包装纸包起来,怎样保才能节约包装纸?

学生讨论交流方法,说一说怎样包装好。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二、学习新知识

1、出示教材中的插图和问题:将两盒糖果包成一包,怎样包才能节约纸?

2、学生探索两盒糖叠放得方法,并根据叠放的方法列式计算出长方体的表面积。

3、引导学生比较得出方案。并反思为什么方案(1)最节约。

4、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1)同样的方法解决“试一试”中的问题。

(2)教师根据学生的探索情况进行评价总结。

板书设计:

包装的学问

尽量减少面积的面——最节约

教学反思:

第十三课时 包装的学问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用表面积等知识,继续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策略。

能力目标:

体验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解决包装的问题,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发展优化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利用表面积等知识,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策略。

教学策略:

让学生自己亲自实践,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交流,反思那种包装方案最节约。

教学准备:被包装的实物、实物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说一说怎样包装多个相同的长方体物体能节约用纸?

二、实践活动

第1题:

(1)要学生明白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再动手操作、画图、计算、空间想象来解决包装4盒磁带的问题。

(2)亮出一盒磁带的长、宽、高,根据这个尺寸选择表面积最小的包装方案

(3)提出小组合作的要求,进行讨论、交流。

(4)根据数据得出结论。

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在小组交流,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三、总结交流

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说说自己的收获,评价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

板书设计:

包装的学问

(学生班数自己的计算情况)

四年级课件上册数学教案篇5

教学目标:

进一步认识中括号,会用含有中括号的算式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问题反馈

1.漫谈自学收获:同学们,课前我们已经观看了有关中括号的视频,说说,你都有哪些收获?

(交流要点:有中括号的算式的计算顺序。)

2.预习单中的问题交流。

订正错题。这道题为什么错了?应该怎样改正?

看来同学们学得很不错。

二、疑难突破

那,在自学过程中,你还有哪些疑问?(引导学生提问)

师问:有了小括号,为什么还要引入中括号?也就是中括号到底用在哪儿?是否是只计算来用?

当然不是了,很多时候,咱们学习的运算是为了解决问题服务的,那这节课,咱们就来体验一下,如何用含有中括号的算式解决问题。板书课题:中括号

三、合作提升

1. 出示情境:面包8元/包,蛋黄派12元/包,巧克力的单价是面包与蛋黄派单价和的2倍。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巧克力的单价是多少?)怎样列算式?(出示分步算式与综合算式)

小明带了80元,根据这个信息,你又能提出什么问题?

(可以买多少盒巧克力?)

2. 那个问题怎样解决?请你列出分步算式与综合算式。(将学生的做法写在小板上,贴出来。分步正确的,综合错误的,综合正确的三种)

3. 交流

谁来说说你每步求的是什么?

辨析

80÷ (8+12)×2

80÷[(8+12)×2 ]

哪一种是正确的?为什么?

是呀,第一种算式只套了一个小括号,这里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再应该先算除法,再算乘法,而我们应该先算乘再算除,这里已经有了一个小括号了,再不能套小括号,那样就乱了,为了避免混乱,所以就用一个中括号。

是呀,在已经有了小括号的式子里,当再次需要改变运算顺序时,这时就需要另外一种符号,中括号就出现了。

对比:对比分步算式与综合算式,哪种算式书写更简洁?(综合算式)是呀,这就是人们为什么发明中括号了,它既能改变运算顺序,同时可以使我们的书写更加简洁。

4. 引申

你会用中括号吗?来试一试吧。先填空,再列综合算式计算

交流:为什么要在这里加上一个中括号?

5. 解决问题

看来,同学们已经会运用中括号列出综合算式了,那接下来的几道问题应该都难不住大家。

(1)航模组有男生8人,女生4人。美术组人数是航模组的2倍。合唱组有72人。合唱组人数是美术组的几倍?(列综合算式解答)

(2)小明包了18个包子,小刚包的个数是小明的2倍,小洁包的比小明与小刚的和还多6个,小美包了20个包子。小洁包的个数是小美的几倍?(列综合算式解答)

6. 拓展

老师这里还有几道题,你能说出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吗?和同桌说一说吧。

这个对于大家都是小菜了,那咱们加大点儿难度。

象老师这样说

180÷4+2 ×3,我们可以说180与4的商加上2与3的积,和是多少?

180÷(4+2)×3,这道算式可以怎么说呢?

(180÷4+2)×3

180÷[(4+2)×3]

还是这四道算式,如果编成应用题,又可能是什么样的应用题呢?这个留作大家课后思考。

四、梳理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括号是一种运算符号,它的作用在于表明运算的顺序.小括号“( )”是17世纪荷兰数学家吉拉特开始使用的.之前法国数学家韦达使用过中括号“[ ]”。改变运算顺序的除了以前学习的小括号,今天学习的中括号,还可能有什么?大括号?同学们很善于联想。象这个就是大括号,你觉得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是的,很多知识都是相通的,只要我们善于思考,敢于联想,会发现更多知识间的奥秘。

课堂检测

72÷[960÷(245-165)]

(960÷40-10)÷2

小军从家到少年宫走了14分钟。用同样的速度,他从家到学校要走多少分钟?

四年级课件上册数学教案篇6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能根据“包装”的有关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学会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并培养估算能力。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过程方法:通过解决学生生活中的包装问题,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利用知识的迁移掌握算理和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发展数学思维。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的能力。

教学难点:探索小数乘小数的一般竖式计算方法及估算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两个乘数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教学准备:课件、卡片。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本单元的第四课时。学生已经学习了小数乘法意义,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规律,以及初步讨论了积的小数位数与两个乘数小数位数的关系。这为本节课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竖式计算打下了基础。本节课让学生探索小数乘小数的一般计算方法,即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进行计算,然后根据乘数扩大的倍数,将积缩小相同的倍数。使学生体会到:两个乘数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板演:

2 6×8= 0.85+2.4=

(注:找学生板演同时口算。)

2、口算:0.2×3= 5×0.01= 3.2+2.3= 10-5.5=

2.5×10= 32.6÷10= 3.25×0= 4.8+1=

(提问:0.2×3= 2.5×10= 怎么算的? 5×0.01= 算式意义。)

3、检查板演并导入:今天我们学习小数乘小数。

4、出示课题:《小数乘法》。

二、新授过程:

1、课件出示主题图:包装。

(1)、从主题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编一道完整的数学问题吗?

2、课件出示题1:包装一个礼品盒用纸0.8米,每米2.6元,需要多少元?

(1)、谁会列式?( 2.6×0.8=)

(2)、这个算是表示什么意思?(2.6的十分之八是多少。)

(3)、谁知道列小数乘法竖式要注意什么?(两个乘数末位数字对齐。)

(4)、根据它你能推想出2.6×0.8的多少吗?

2 . 6 扩大到10倍 2 6

× 0 . 8 扩大到10倍 × 8

2 . 0 8 缩小到1/100 2 0 8

(注:让学生根据自主探索。)

(5)、小结:做小数乘法时,先把它看成什么乘法来计算呢?

3、课件出示题2:包装一个礼品盒用彩带2.4米,每米0.85元,需要多少元?

(1)、谁来列式?(0.85×2.4=)

(2)、你能估算出买彩带需要多少钱吗?说说理由。

(3)、看老师列竖式:

0 . 8 5

× 2 . 4

(注:给学生一个错误信息,让学生主动发现错误,并与板演的小数加法竖式题进行比较,为此加深怎样列小数乘法竖式的印象。)

(4)、计算0.85×2.4的竖式时,计算谁乘谁就可以了?(看成85×24。)

(5)、再想一想0.85×2.4的积是多少?为什么?

(6)、小数末位有零怎么办?

(7)、通过这道题的计算,你知道怎样确定积的小数点?

4、观察:

(1)、看黑板的两道题有什么共同点?(都是小数乘法。)

(2)、计算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按照整数乘法法则进行计算。)

(3)、再看看,这两道题的积的小数点是怎样确定的?(课件出示:两个乘数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5、质疑问难:

(1)、这节课我们所学习的内容是书中第44页,请打开书看一看,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

(2)、共同做一道题:1.12×1.4= (找学生板书。)

(3)、小结:怎样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应该注意一些什么问题?

三、巩固练习:

1、给下面各题的积点上小数点。

1 .3 6 0 . 7 8

× 0.8 × 0 . 0 4

(强调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用“0”补位。)

2、直接得数。

0.6×0.7= 0.9×0.1= 0.8×5=

3、判断题:

①一个两位小数乘一个两位小数,积一定是四位小数。( )

②因为8×2=16,所以0.8×0.2=1.6。( )

③一个数除以0.8等于0.7,这个数是0.56。( )

④在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时,按照整数乘法法则进行计算,只要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数位对齐就行了。( )

4、用竖式计算:

4.8×0.25= 0.32×1.2= 9.8×0.5=

5、解决实际问题:

草原牛的身高是蒙古牛的1.2倍,体重是蒙古牛的1.4倍。草原牛的身高、体重各是多少?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小 数 乘 法

0.85+2.4=

2.6×0.8=2.08(元) 0.85×2.4 = 2.04(元)

2 . 6 扩大到10倍 2 6 0 .8 5

× 0 . 8 扩大到10倍 × 8 × 2.4

2 . 0 8 缩小到1/100 2 0 8 0. 2 4 0

答:需要2.08元。 答:需要2.04元。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小数乘法意义,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规律,以及初步讨论了积的小数位数与两个乘数小数位数的关系的基础上,让学生探索小数乘小数的一般计算方法,即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进行计算,然后根据乘数扩大的倍数,将积缩小相同的倍数。使学生体会到:两个乘数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1)、课前铺垫,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授前,在板演中出现的26×8,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探索到与2.6×0.8的关系。使教师毫不费力让学生明白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进行计算,理解了根据乘数扩大的倍数,将积缩小相同的倍数。再者,板演中出现的0.85+2.4,与0.85×2.4进行对比,列竖式的不同之处,加深了小数乘法怎样列竖式的印象。在学习中,自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很容易地解决问题,激起了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们很容易掌握。

(2)、由浅入深,逐步递进,掌握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每一步课堂教学要完成什么教学任务。出示题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进行计算,然后根据乘数扩大的倍数,将积缩小相同的倍数;出示题2,解决怎样确定积的小数点及积的末尾有零要去掉;最后,通过两道题的对比,完成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及注意事项。逐层深入,解决本节课的重难点,使学生很快地掌握。

(3)、练习巩固,围绕知识点,增强挑战。

本节课是学生刚进入竖式小数乘法计算的知识。在新授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富有变化的练习题,使学生在充满激情地挑战性中,进一步地巩固知识点。

本节课,在我的精心设计下,课堂教学的“脚步”一步跟一步,师生间合作紧密。学生作为课堂的小主人真正地“动”起来了,思维真正地“活”起来了。让学生在对比中学知识;在观察中明方法;再发现中学会探究。当然也有不足之处:在怎样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时,急于让学生说好而浪费了时间。其实,第一课时学生刚接触小数点的确定,应该多给些提示,多给些时间。我想,这样的教学,从旧知导新知,从旧知比新知,从旧知探新知,使学生很容易学会,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学生的收获不仅仅是知识的增加,还有思维的训练及个性的张扬。我也受益匪浅。

四年级课件上册数学教案篇7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温度》(87~88页)

教材分析:

教材创设温度的情境,通过冷热之间差异的比较,来帮助理解正负数的意义。温度计直观显现,就相当于一个竖直摆放的数轴,学生可比较容易的观察到零上与零下温度或正负数之间的差异。

学情分析:

学生经常从实际生活、电视中接触温度,对温度不陌生,容易掌握,主要是引导学生理解零上与零下的区别,在实际中怎样表示温度以及零下温度的比较有一些难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利用温度的情境了解正负数的表达方法,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了解生活中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并会正确读写。

2、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经历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连一连、排一排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掌握比较两个零下温度高低的方法。

3、通过小播报员等活动,使学生了解冬季我国南北方气温存在着较大差异。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成功的快乐,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利用温度的情境了解正负数的表达法,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会正确读写。

教学难点:

会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

资源利用:

电子白板课件温度计温度计示意图一杯冰水一杯温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1.首先,大家听老师描述两幅情景,闭上眼睛在脑海中浮现这两种情景,听完后说说自己感受到了什么?

情景一: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知了不停地在树上吵着,尽管街上的行人撑着太阳伞,尽管人们已经穿的短袖、短裤,尽管人们嘴里还吃着冰淇淋,可是额头上的汗依然不停地在冒着。

情景二:寒风呼啸、雪花漫天飞舞,人们穿上了棉袄大衣,戴上了棉帽手套,还围上了厚实的围巾,但是街上的行人依然紧缩着脖子,瑟瑟发抖。

2.指名说感受。

3.引入课题:冷和热就是温度在发生变化,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温度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温度的表示方法

1.听一段视频播报,明确要求:用彩笔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西安、新疆这两地的气温。

2.播报:西安8℃至13℃;新疆-4℃至5℃。

3.教师巡视梳理学生的表示方法。

4.展示、交流、比较几种表示方法,优化得出“+、-”。

①这个“-”在这里表示什么?(表示零下的温度)

师引导生观察比较得出,用一个正负号就把零上和零下这两种相反

意思表达来,这就是数学所特有的简洁美!

②这里的“-”不是减号,叫负号,读作:零下1摄氏度或者负1摄氏度。那零上9摄氏度该怎么表示?(在5℃前写+号)这个+号在这里叫做正号,它表示什么意思?

板书:+5℃-4℃正号负号

③通常的5℃前面写不写“+”?

归纳出:正数前面的“+”可以省略,但负数前面的“-”不能省略。

谈谈生活中你都见过哪些温度?

(1)冰箱门温度显示,认识温度单位:摄氏度℃

摄氏度是目前世界使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温标,用符号“℃”表示。它是18世纪瑞典天文学家安德斯·摄尔修斯提出来的。后人为了纪念他,用他的名字第一个字母“C”来表示。

(2)人体正常体温平均在36~37℃之间(腋窝),超出这个范围就是发热,38℃以下是低热,39℃以上是高热。39℃以上就有危险了。

认识温度计

人们是利用什么工具来测量温度的呢?(温度计)

小小的温度计竟能知冷知热,简直太神奇了,那么大家想不想了解它?(想)

(1)各种温度计,让生了解不同样式的温度计。(课件出示)

(2)投影出示常用的测量室温的温度计,让学生仔细观察,在温度计上都发现了什么?

(3)指名汇报

①温度的单位℃②红色液柱,会升高下降

③中间有个0刻度,上面是零上温度,下面是零下温度

④1小格就是1℃

⑤老师简介℉:华氏度是1714年由德国人华伦海特制定的。华氏度和摄氏度都是用来计量温度的单位。

(二)练习读写温度

1.读出温度计上显示的温度。(出示课件)15℃、0℃、-15℃

2.同学们会看温度计了吗?(利用屏幕幕布功能依次出现三个温度计。)

指名依次先说出并写出三个温度计上所示的温度。

随机比较这三个温度,说说谁、谁最低。

(三)感知温度

1.出示温度计示意图

(1)指名让生分别读出零上和零下的一些读数。

(2)通过闭着眼睛试着说温度计上的读数这一活动,让生初步在头脑中建立温度计模型。

(3)教师给出以下温度,以0℃为基准,让生用手比划是零上温度↑或零下温度↓。

8℃-5℃15℃-15℃-20℃

2.测温度

(1)出示两个杯子:一杯温水,一杯冰水混合物。

(2)先估计它们的温度,再用两个温度计同时测量两杯水的温度。

3.认识0℃

(1)问一名学生:你今天带了几支钢笔?(0支)

0什么意思?(表示没有)

那么0℃表示没有温度吗?

(2)指名谈谈对0℃的认识。

(3)小结: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的,任何物体都有温度。0摄氏度只是温度中的一个值,也是天气中零上和零下的分界点,在物理中表示冰的熔点。大于0度,冰开始融化为水,小于0度,水开始结冰。

科学家把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位0℃,读作: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定为100℃。

4.用线把对应的温度连起来。(利用白板的书写功能)

零上12摄氏度零下10摄氏度零摄氏度零下16摄氏度

-10℃+12℃-16℃0℃

(1)先让生读出第一行的温度。

(2)指名汇报连线。

5.读温度,使学生知道同一时间段我国南北方温度存在着较大差异。

大家刚才表现的都很棒,为了奖励大家,老师决定带大家到哈尔滨市的冰雪节看看。(课件出示)

哇!大家都为冰雕世界带给我们的视觉冲击感到震撼!

(1)那一天哈尔滨市的气温是多少呢?其他城市气温又如何呢?请看屏幕。

这是老师收集到的那一天几个主要城市的温度,谁能当一下播报员,把这天的天气情况向全班同学播报出来?(国家地图)

(2)让学生当小播报员播报。(利用白板的探照灯功能)

(3)通过比较部分南方和北方城市的气温,知道同一时间段我国南北方温度存在着较大差异。

三、巩固练习

1.估一估

(1)出示我们当地几幅不同季节的图片,与合适的温度连线。使学生知道我们当地不同季节的气温情况。(利用白板的书写功能连线)

夏天短袖毛衣外套棉袄棉鞋(冰雪)

-8℃36℃19℃

2.比较-5℃与-20℃两个温度的高低。(出示教材88页练一练一的情境图)

指名交流汇报。

3.下表是天气预报给出的我国部分城市某日的气温。(课件出示)

(1)北京与沈阳哪个城市温度高?

(2)把这5个城市的气温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起来。(利用白板的拖拽功能指名让学生排列)

<<<<

四、拓展延伸

指着板书:新疆气温5℃,最低气温-4℃,它的温差是多少?

(1)借助温度计示意图,让同桌讨论。(2)交流汇报。(3)归纳方法。

五、课堂小结

你本节课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困惑?

小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我们可以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

六、作业布置

1.课后查资料搜集了解一些其他物体的温度。

(如:月球表面的温度、太阳表面的温度、一些金属的熔化温度等)

2.生活中除了有的温度带有“-”号,你还见过带“-”的数吗?

搜集一些下节课交流。

四年级课件上册数学教案篇8

一、情景引入

1、说说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小数的知识。小数中最重要的一个符号是什么?(板书:小数点)

2、板书课题:小数点搬家

3、看了课题你有什么想法吗?

二、自主探究

1、自学课本内容。

2、分析探讨,找出规律

3、小数点向哪边搬家的?

4、请同学们在组内讨论:

(1)小数点是怎样移动的?

(2)小数点移动后这个数发生了什么变化?

(3)小组汇报 。

5、谁来说说小数点向右搬家的变化?为什么后面写着省略号?你能再填一句吗?

6、现在我们知道了小数点右移,原来的数就会扩大(板书:右移 扩大),小数点左移,原来的数就会缩小(板书:(左移缩小)。

三、巩固应用

1、说说小数点搬家会怎样?

2、小数点这样跳来跳去,严重的影响了山羊的生意,我们能把它放在一个合适的地方吗?(结合生活实际,数学与生活相结合)

四、全课总结

1、 刚才小数点搬家,大家探索出了小数点移动引起数的大小的变化规律,小数点真是个神奇的小家伙,我们在学习中应如何应用它呢?

2、下面的数与0.285比较,扩大到原来的几倍或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几?

48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