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教案模板 > 优秀教案 >

数学整体与部分教案反思

时间: 新华 优秀教案

数学整体与部分教案反思篇1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小数和整数都是按照十进位制位值原则书写的,所以小数乘法的竖式形式,乘的顺序、积的对位都可仿照整数乘法的相应规则进行,只要解决好小数点的处理问题就行了。

成功之处

1.建构主问题导学教学流程,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学习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一个人在学校学习的知识百分之八十终生用不上,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在学校孜孜不倦地学习呢?我们实际上一直在学习一种学习的方法。因此,在本节课上初步构建主问题导学——交流释疑——归纳总结——当堂检测教学流程。

2.找准知识衔接点,降低学生学习难度。小数乘整数的知识起点就是整数乘法,让学生联系前面的知识,一方面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另一方面让学生依托原有知识解决新问题,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本节课的内容学生通过自学课本,小组交流,很轻松地解决了知识架构的问题,小组成员之间的智慧共享、思维碰撞,点燃了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脸上也露出合作学习,分享成果的喜悦。

不足之处

1.教学流程的时间把握上,再进行适度调整。

2.个别学生在列竖式计算时没有按照整数乘法的形式,而是割裂了与整数乘法竖式的联系,出现了形如12.5×42=的形式。

再教设计

1.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教学的重难点,还要考虑学困生易犯的知识错误,全面细致设计每一步的教学环节,增强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益。

2.教学流程改为:主问题导学(5分钟)——交流释疑(10分钟)——归纳总结(5分钟)——当堂检测(25分钟)

数学整体与部分教案反思篇2

本节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身边。我不是为了教学而教学,而是遵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精心设计,让学生懂得学好数学就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我充分运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同时注重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运用多媒体与实物相结合的教学手段,构建教学模型,使原来抽象的概念更加具体化、生动化,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认识时间”是在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由于时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教学时,我注意选取富有情趣的学习素材并借助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时间概念。教学开始,我利用猜谜语的形式和课本的主题图引入,使学生感受到时间与生活的关系,并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新授部分分为这几个层次:首先,多媒体展示了一个钟面,让学生清楚地看到钟面上有12个数、指针和格子。紧接着,通过图像的闪烁及声响效果,让学生了解到12个数字把钟面分成了12个大格,每个大格又被分成了5个小格。然后,再通过动态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小格的过程,让学生清楚地认识了时和分。接着,通过动画演示和色彩的变化,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周的过程,让学生得出1时等于60分,较好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最后通过“小芳的一天”、给小动物找座位、“吃”水果,认时间这几个活动来巩固新知,贴近学生生活,体现了“生活数学”的新理念。

数学整体与部分教案反思篇3

一、注重学生的操作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动。

本节课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从事操作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比较两个物体的轻与重,让学生不断体验、感受物体的轻与重。通过让学生“掂一掂、拎一拎和吊一吊”等数学学习活动,让学生理解物体的轻与重和掌握判断物体轻与重的方法,同时,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物体体积大不一定重的道理,以及在不同情况下可采用不同的判断方法。这样的教学过程才符合新的数学课程观,数学的学习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去自主参与、互动、体验、感悟,帮助学生在一系列的有效数学活动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增强学生间的交流和协作精神,同时让学生积累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

二、注重创设情境,激活学生思维

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创设情境和设置悬念,让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去猜想、实践、体验、论证。在课的引入部分,首先让学生猜测哪个盒子更重,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在学生利用已有生活经验,用眼睛看判断出两个物体的轻与重之后

出示两个用眼睛看也难以判断的物体,这就引出了用手掂的方法。如两个物体掂不出(重量差不多时)如何来判断,实践中又产生新的问题,五件物品选用什么方法比较好等等。

通过一系列的设置情境,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掌握了判断方法,培养学生估测能力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三、允许学生选择自己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体现学生学习自主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把五件物品按从轻到重的顺序整理。教学中,教师不是直接让学生吊一吊比较,而是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用什么方法来判断,并让他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去合作完成,通过学生的实践与交流,发现用掂太烦,根据从材料的特点之能判断出最重的和最轻的,最终通过合作交流统一认识,选用吊的方法来判断较好,从而自己解决了这一问题,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四、重视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语言是思维的窗口,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是低年级重要的教学任务,在操作之中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结果进行语言训练,通过独立说、同桌说、集体说的形式,使学生能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的轻与重。在课堂中应体现思维性、兴趣性、活动性和自主性,教师应营造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尊重学生,这样学生才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学生才学得愉快、有趣、活泼,学得扎实。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对于这些想法我及时予以了肯定,凡是学生能够自己解决的,老师决不包办代替,这样不仅让学生有一个宽松平等的学习氛围,也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当遇到严谨的科学问题的时候,我就引导学生选择科学、更便捷的方法来解决。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互帮互助的情景一直贯穿其中,低年级学生对卡通人物十分感兴趣,情景的引入可以让低年级活泼好动的孩子更积极地投入各项活动,从中还可以让学生体会传统美德——互帮互助,在潜移默化中学生感受到民族精神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五、有效利用现代化技术,激发学生兴趣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数学教学,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的优点,就在于它可使教学内容形象化、多样化、具有交互性,有利于因材施教,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来源于生活,为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我运用信息技术创设了许多情景:唐老鸭和米老鼠的争论:到底谁轻谁重让孩子们进行猜测并想办法验证。米老鼠手上的物品无法比较时该怎么办,而生活中的办法就是掂。还出现学生爱玩的跷跷板,让学生感受在游戏中也有比轻重,在跷跷板停止晃动时,哪边在下面就是谁重。当两边的重量相等的时候,跷跷板就平衡了。学生在课上可以看到生活中常见的情景,游戏中常见的玩具,自然而然就能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不可分了。

数学整体与部分教案反思篇4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笔算的方法与前面的相同,所以本节课我采取的是正向迁移的方法进行教学的。

首先我复习了几题加法口算和一题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加法题,请学生说说它的计算过程,旨在帮助学生回忆起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接着我又利用主题图中的数学信息,让学生发现并找出问题,引出今天所教学的内容。

出示教学内容后,我并没有直接讲解,而是让学生独立在自己的练习本上试算出结果,再指名演板,结果多数学生的计算是正确的。为了巩固计算方法,我还重点请学生讲解计算过程,交流在计算过程中所需要注意的问题。由于这是一节计算课,所以整节课感觉很简单,课堂气氛还可以。但是作业做下来,却不尽人意,错误率很高,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多数学生没有加到进位1。

计算教学看似简单,教师在平时还是多多要加强训练,以切实达到提高全体学生计算能力的要求。

数学整体与部分教案反思篇5

《奥运会》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七单元第二课时,是在学生认识、读懂扇形统计图,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之后安排的。这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收集、整理数据,选择统计图,来解决“奥运会”的问题。

教学中我先呈现了我国从第2__届奥运会至第2__届奥运会奖牌情况统计表,然后呈现三幅统计图,分别表示第25——2__届奥运会我国金牌获得情况,2__届我国金牌分布情况、获金牌的变化情况;用三种统计图从不同角度来描述数据,让学生体会到三种统计图各有特点,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紧接着我提出教材的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比较、体会每种统计图的特点。折线统计图上能明显的看出第25——2__届奥运会我国获金牌数的变化情况;条形统计图上能更明显的看出第25——2__届奥运会我国获得的金牌数,扇形统计图上能看出第2__届奥运会我国奖牌的分布情况。在此情况中进一步认识和归纳统计图的不同特点,并能在现实生活中正确灵活地运用。

本课重点是读懂三种统计图,了解特点后,再选择统计图来表示数据。因此,读懂统计图,了解统计图的特点是关键。学生只有充分了解统计图的特点,才能正确选择统计图。因此在教学时我采用如下策略:结合教材中提供的现实生活中的统计表,引导学生观察统计表中各栏目的内容和相对应的数据,结合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推理、比较;再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汇报的方法引导学生得出具体情境中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从而得出各种统计图的作用和特点,最后结合“练一练”来检测、评价学生的达标情况。

数学整体与部分教案反思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欣赏图案,体会图形排列的规律。

2、引导学生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能在电脑上设计简单的图案。

[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积累。

2、通过在电脑画图操作中进行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及合作意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欣赏生活中各具特色的图案,感受其中蕴涵的对称美、和谐美、简洁美。

2、通过亲自动手设计图案,从中体会创造的乐趣和艰辛,领略图形世界的神奇。

[教学重难点]:

1、学生能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原理设计简单的图案。

2、画图过程中对图形平移距离和旋转度数的正确理解。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欣赏学生收集到的一些生活中的美丽图案。

思考:(1)你收集的图案有什么特点?

(2)是什么图形平移旋转绘制成的?

2、欣赏老师收集的图案

(电脑出示)。看到这些美丽的图案,你有什么感受?

3、教案 导语:大家刚才说的很好,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上一节有关图案欣赏的数学课。(揭示课题:图案欣赏)

二、图案欣赏感悟新知

1、出示教材图1五角星图案:

观察思考:这个图形是怎样拼摆而成的?

2、观察五角星的旋转过程:(动画演示:呈现由三角形→五角星图案的全过程)。

3、学法指导:对,运用我们以前学过的对称、平移、旋转可以制作出许多美丽的图案。

4、呈现教材中其余五幅图案。(电脑出示)

思考:图2~6是运用了我们学过的什么知识,怎样绘制的?

5、师进行动画演示。

6、小结:大家说的非常好。刚才大家共同感知了这几幅图案的排列规律,并且明白了它们的绘制原理,体会到了图形的美。现在想不想自己动手做一做,来设计一幅美丽的图案。

三、动手操作强化感知

小组活动①:

1、基本图形的制作:大家看前面这个基本图形是怎么得到的?(电脑出示):。

2、小组合作:用这个基本形拼一拼,看谁能制作出美丽的图案,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要求按一定规律涂色。

3、小组汇报:

4、教师小结:同学们拼出的图案真漂亮,富有一定的创意。想不想再利用图形设计一个更漂亮的图案?

小组活动②:

1、这些图形是怎样得到的?(电脑出示)

2、选择其中的一个图形设计花边。

3、展示学生作品,你想把它应用在什么地方?

小组活动③:

设计你喜欢的图案,并在全班进行交流。

四、知识拓展发散思维

1、欣赏教师搜集的图案。(电脑出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来说一说它们是怎么得到的?

2、总结:古人说“美源于生活”,而我认为“美源于创造”,是人们将心中美好之物用双手和智慧创造出来的。希望我们同学也能将今天所学用于创造美好的生活。

数学整体与部分教案反思篇7

一、在问题的引入上

新课标规定应从实际情景入手,并且使学生能够对问题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1.数轴是数形转化、结合的重要媒介,情境设计的原型来源于生活实际,学生易于体验和接受,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自己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数轴的形成过程,加深对数轴概念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抽象和概括能力,也体出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到抽象概括的认识规律。利用温度计引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教学过程突出了情竟到抽象到概括的主线,教学方法体了特殊到一般,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二、在问题的探索上

我采用了师生互动,通过师生双边活动产生一种动态效果,使学生在充满好奇心的状态下,在老师提供的情景下,在具有较多的时间和空间的条件下,亲身参加探索发现,主动的获取知识和技能。但在整个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在概念的得出上学生的总结出现了一些问题,我再处理时由于怕时间不够充裕所以学生出现的问题我给做出了解答,其实这里应由学生自己来解决,这样对学生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帮助。

三、习题的配备

整个习题的配备大致是按从易到难的顺序排列的,面向全体学生,采用多种形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并且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在讲解完例题后,让学生互相提问,以促使学生积极踊跃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创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但我总体感觉习题的量不够充足,学生的练习机会较少。

四、不足之处

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了画数轴时原点的位置和单位长度可以实际情况来确定,但由于受课本练习册数轴图形的影响,有部分学生认为只有向右的方向才能作为数轴的正方向,遇到向其它方向为正方向数轴图形就认为它不是数轴了。这有待在今后的教学中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加深对这方面的理解。

数学整体与部分教案反思篇8

本课是在学生联系生活、收集数据、讨论读法、巩固与应用下完成的。引导学生不是为了读数而读数,而是通过会读较大的数来了解大数在生活中的意义与作用。

本节课完成较好的部分有以下几部分。

1、创设了让学生收集大数这样一个活动。主要让学生知道了大数在生活中的意义。

2、在读数的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并关注合作的过程。先让学生自己试着读数,在独立思考的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对于学生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困难及时进行反馈。

3、在巩固与应用过程中,学生都能认真地练习,但出现的问题不少。如:在读书时,读万级的数漏写“万”字。

不足之处在于,我有时会轻易打断学生的发言,同时没有很好地把课堂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解决掉。

48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