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数学拓展教案
小学五年级数学拓展教案篇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8页例4和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会归纳总结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2.能根据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进行验算,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3.养成良好的计算、验算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你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特殊情况的小数除以整数的算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2.4÷24.8÷69.09÷9
8.24÷86÷51÷5
2.填空,并说出为什么?
(复习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为下面学习验算做好准备)
3.列竖式计算(生板演)
(1)7.44÷4(2)7.44÷8
(3)102÷24(4)4.551÷5
四道逐渐变难
二、探究新知
1.在评价学生的计算结果中帮助学生学会归纳和总结。
师:通过刚才的解题,你能说出小数除以整数是怎么除的吗?
学情预设:学生有的会把步骤在说一遍,有的会讲出前面“被除数的整数部分不够除”和“除到被除数的小数末尾还有余数”两种特殊情况的小数除以整数的算法,教师一一给与肯定。
师:做小数除以整数还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四人小组讨论并归纳
学情预设:生根据小数乘法经验说出转化乘整数除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哪一位不够商1就商0,然后继续除。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然有余数,要添0后再除。
课件出示补充。
2.在暴露计算错误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验算。
(1)师:为了保证我们的计算正确,怎么办?——验算
验算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怎样验算黑板上面的小数除法呢?
学情预设:生根据整数除法经验能说出用乘法验算除法,或估算一下,或用被除数除以商等。
师:四人小组,一人选一道进行验算,算完在组内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门诊台
课件出示。
小结:用估算能知道计算有没有错;用乘法或再除一遍的方法能保证计算正确
三、巩固练习
1.小马虎也做了两道题,请同学们看看他做对了吗?如果不对应该怎么订正?
37.8÷6=637.4÷5=1.4……4
2.计算并验算
43.5÷2918.9÷27
1.35÷15207÷45
3.书第20页:7、8题
四、课堂小结
说说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小学五年级数学拓展教案篇2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第九册教科书第77-78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估计不规则的图形面积的大小,能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一些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掌握数方格的顺序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能借助方格图估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在估算面积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初步的估算意识和估算习惯,体验估算的必要性和重要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利用方格图估计不规则图形面积。
教学难点:估算的习惯和方法的选择。
教学思想: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将接触到大量的不规则图形的面积问题,根据标准的要求,让学生掌握估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一个方面,同时也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个方面。本课时的教学正是为学生顺利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而展开的。
教具准备:树叶若干片,方格纸一张,写有“你知道吗”的小黑板。
教学流程:
一、情境引题,揭示新知。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个有特殊意义的脚印图片。(出示月球上的第一个脚印)也许若干年后的一天,在月球上留下第一个中国人的脚印的人就是在座的某一位了。再请看第二个脚印:(出示‚小华的脚印)这是一张千年之际出生的婴儿脚印的图片,怎样才能知道这个脚印的面积有多少呢?
二、参与探索,经历新知
1、自己先独立进行估计,然后小组内进行交流。
2、全班交流:
(1)说明估计的结果及过程
(2)数方格的方法验证估计值
(3)师:大家都是用数方格的方法估计的,还有没有其他的估算法呢?
引导学生把图形看成了近似的已学图形,根据图形的面积公式,算出面积
3、出示小华两岁时的脚印,学生估计面积:
三、小结方法,实践新知:
(1)师:刚才大家对像脚印这样的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进行了估算,想想刚才大家用什么方法进行估算的?
师板书:1、借助方格图数一数所占的格数。
2、把它看成一个近似的规则图形,测量后进行计算。
(2)请同学们算一算自己脚印的面积约是多少?
学生自己先独立取脚印,然后借助附页3的方格图估算脚印面积。
四、新知实践,解决问题:
1、估算第78页的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课件依次出示)
(1)学生独立进行估计:
(2)交流汇报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估计的。
2、估算手掌的面积:
(1)师:每估一估自己手掌的面积:
(2)学生合作估算并在方格纸上验证:(学生在此环节开展好帮差活动)
(3)展示汇报:(师:我们在认识平方分米时,说手掌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
六、课堂回顾,总结提高:
同学们,今天你们有什么收获?有什么体会?说来听听。
板书设计:
成长的脚印
不规则图形面积的估算:
1、借助方格图数一数。
2、把它看成一个近似的规则图形,测量后进行计算。
第二课时:实践活动――估测树叶的面积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第九册教科书第79页内容。
教学过程:
(一)揭示活动内容
(二)活动过程
1、选择树叶
2、估算一片树叶的面积:
(1)师:每个小组拿出准备好的树叶,先互相估算一下它的面积。能不能直接用数格子的方法来求出它的面积呢?
(2)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指名回答:
(3)生汇报:(a)放在格子上数数。(b)可以把外轮廓在网格纸上画出来,再数。
(4)同桌互相交流一下结果,看看谁估算的最准确。
3、体会绿树对环保的重要性:
(1)如果一棵树有10000片树叶,估算这棵树所有树叶的总面积。
(2)在有阳光时,大约每25m2的树叶能在一天里释放足够一个人呼吸所需的氧气。这棵树在有阳光时,一天里释放的氧气能满足多少人呼吸的需要?
注:(出示你知道吗)
你知道吗?
一个人要生存,每天需要吸进0.8公斤氧气,排出0.9公斤二氧化碳。1万平方米的森林所制造的氧气能供给一千人呼吸。
资料介绍:
10平方米的森林或25平方米的草地就能把一个人一天呼出的二氧化碳全部吸收,并供给所需氧气。就全球来说,森林绿地每年为人类处理近千亿吨二氧化碳,为空气提供60%的净洁氧气。全球现有的森林,每年生产的氧气达555亿公斤。
4、说说本节课的感受。
小学五年级数学拓展教案篇3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80、81页。
教材分析:
“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古代的一道数学趣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它集题型的趣味性、解法的多样性、应用的广泛性于一体,是实施开放式教学的好题材。
教材中要求掌握3种解题方法(逐一列表法、跳跃列表法、取中列表法),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小组合作,运用假设举例列表等方法,寻找解决的结果。教学中,要求教师不宜补充其他解法,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学了一些用列表法解决问题的策略,?还有一些学生在兴趣小组、奥数等的学习中已经学过“鸡兔同笼”问题。学生的程度参差不齐。学生的思维活跃?敢想、敢说,有一定的小组合作经验。
教学目标: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尝试用列表、假设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通过列表尝试和不断调整的过程,从中体会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列表,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掌握解题的策略与方法。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迁移思维能力。合作、交流等学习品质和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列表、尝试和不断调整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列表。
教学难点:
运用学到的解题策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儿歌)鸡兔同笼不知数,三十六头笼中露,数数脚有一百只,几只鸡来几只兔?
师:这就是我国民间的三大趣题之一,最早记载在1500年前的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课件出示古书动画打开书出现原题),原题是这样的,请看: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谁知道,这是一个什么问题?(鸡兔同笼问题,课件出示鸡兔同笼情境图)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中国历的数学趣题
“鸡兔同笼”。(板书:鸡兔同笼)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道题的意思?(鸡兔同笼,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共有94条腿,问鸡、兔各有几只?)
师:这道古代趣题你能解决吗?我们还是化繁为简,从简单入手吧!
二、探索新知
出示例题:鸡兔同笼,有20个头,54条腿,鸡兔个有几只?
1、明确问题,独立思考通过读题你获得了那些数学信息?这道题里还有隐藏的数学信息吗?
同学们先来猜一猜鸡、兔可能各有多少只?(找一两个同学猜测)
到底是几只鸡几只兔呢?
2、小组合作交流。
师:小组讨论,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
师:把你们的方法写在纸上。可以使用桌子上老师提供的表格。
师:哪个小组说说你们的想法?
小组1:我们采用列表法得出的答案。(实物投影展示小组的成果)先假设有1只鸡,19只兔子,脚就有78条。脚太多,然后又假设有2只鸡,18只兔子,脚还是太多了。这样试下去就得到了有13只鸡,7只兔子。
师:腿多了,减少谁的只数,增加谁的只数?
师:你们是怎么想到这种方法的?
生:在旅游费用的租车、租船中,我们就是用列表的方法找出答案,这题的类型跟那差不多,我们想,也可以用这种尝试列表的方法找出答案。
师:这种列表法有什么特点?
生:鸡一只一只地增加,兔子一只一只地减少。
师:谁能给这种列表法取个名字?
生:逐一列表法。
师:还有哪些小组采用不同的列表法?
小组2:我们也采用列表法得出的答案,我们发现鸡增加1只,兔子减少1只,腿就减少2条,所以我们没有一个一个的试,那样太麻烦,而是从1只鸡,19只兔直接跳到6只鸡,14只兔。最后也得到了13只鸡,7只兔。
师:腿的总条数多了或少了你们组是怎么调整的,也就是你们的调整策略是什么?
生:腿多了,我们减少兔子的只数,腿少了我们增加兔子的只数。
师:我们也给这种方法取个名字,好吗?
生:跳跃列表法。
小组3:我们小组也是列表法。我们是先假设鸡有10只,兔子也有10只。这样比较简便。
师:你能给这种方法取个名字吗?
生:取中列表法
师(展示台展示三张表格)同学们三张表格都能很好地求出鸡、兔的只数,哪种方法最捷径。
生1:取中列表法直取中间数减少了“试”的过程能更简便、快捷地找到答案。
生2:我认为应该三种列表法结合使用,先用取中列表法减少一半的猜测数字,再用跳跃列表法加快猜测的速度,在接近答案时用逐一列表法。
生3::那是数字大时使用,数字小时,还是使用逐一列表法好,它答案不会重复、不会遗漏。
小组4:(展示台展示)我们组认为还是采用列方程法最简便、快捷,先假设鸡的只数为ⅹ,兔子的只数就为20-x。
列式是:2x+4(20-x)=54解得x=13兔子的只数是7.师:你们小组的同学很聪明,但这种方法我们暂不讨论,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和老师一起向他们请教,好吗?
师:还有哪些组没有汇报?
小组5:我们组也是用列式法算出鸡、兔的只数(展示):假设全部是鸡
(54-20×2)÷(4-2)求出兔7只,鸡13只。
师:这种方法,我们也留在课后私下交流。
师:我们的祖先很聪明,为我们的祖先感到骄傲,其实老师也为你们感到骄傲,你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想出了这么多解决问题的办法,你们很了不起!
四、方法应用,巩固新知
过渡语:、“鸡兔同笼”问题传到日本,日本人称它为“龟鹤问题”,你认为“龟鹤问题”与“鸡兔同笼”问题有什么相似之处?
1、师:除了“龟鹤问题”与“鸡兔同笼”问题类似以外,我们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很多类似的
问题。(出示)学校举行乒乓球比赛,有单打和双打。12张乒乓球台上共有34人同时在打球。问:正在进行单打和双打的台子各有几张?
问:这题是否属于“鸡兔同笼”问题
2、师:我们班同学很聪明,会解“鸡兔同笼”类型的问题,那聪明的你,是否会出一道“鸡兔同笼”类型的题,考考其他组的同学呢?
3、(出示)一百个馒头,一百僧,大僧三个更无争,小僧三人分一个,大小和尚各几人?
师:有兴趣的同学,课后思考这一趣题。
四、小结交流
今天这节课,我们跨越了1500多年的历史,即探讨了中国古代的数学名题,又解决了我们身边的一些数学问题。经过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小学五年级数学拓展教案篇4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教学目标:
1、尝试运用“列表”、“画示意图”等方法发现规律,运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2、通过活动,让学生经历猜想结果,举例验证,得出结论的探究过程,并在活动中发现加法中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掌握数的奇偶性特征。
3、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研究方法,提高推理能力。
教学准备:一次性纸杯、硬币、课件等。
教学过程环节设计:
一、创设情境,产生认知冲突。
师:同学们,有一位家住在河南岸,以摆渡为生的船夫,想请我代他向同学们提一个问题,不知同学们是否愿意帮这位船夫解决一下呢?
(愿意)
课件出示情境图和问题。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引入到新知探究中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二、分组活动,动手操作,感受奇偶性,建构数学模型。
1、活动一:
讨论:船夫将小船摆渡11次后,船在南岸还是北岸?
小组合作,教师引导学生尝试用“列表”、“画示意图”等方式探究。小组汇报时,展示表格或示意图,全班交流。
2、活动二:
一个纸杯子杯口朝上放在桌上,翻动1次杯口朝下,翻动2次杯口朝上,翻动10次呢?翻动19次呢?100次呢?
学生动手操作,发现规律,汇报结果。
师:同学们,如果把“杯子”换成“硬币”,你能提出怎样的问题?试着回答这些问题,并用硬币操作验证自己的结论。
3、活动三:
讨论:加法中数的奇偶性与结果的奇偶性。
课件出示填有偶数的图形,奇数的正方形。
小组合作,完成表格(先猜一猜结果,再举例验证)
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师板书:)
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奇数=奇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活动,经历加法中加数与和的奇偶性特点。培养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再实践验证的数学习惯,发展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注重学生相互之间的交流,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数学学习课堂,让学生经历数学模型建构的全过程。
三、运用模型,解决问题。
1、判断下列算式的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
10389+20__:11387+131:
268+1024:46786+25787:
6007+8997:
2、有3个杯子,全部杯口朝上放在桌上,每次翻动其中的两只杯子,能否经过若干次翻转,使得3个杯子全部杯口朝下?
你手上只有一个杯子怎么办?
……(学生小组合作)
完成后,汇报反馈。
3、数学游戏。
规则如下:用骰子掷一次,得到一个点数,以A点为起点,连续走两次,转到哪一格,那一格的奖品归你。
谁想上来参加?
……(学生玩游戏。)
这样玩下去,能获得奖品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采用层层推进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会从生活实际中寻找数学问题,能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并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
四、课堂小结,课后延伸。
1、说说我们这节课探索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
2、如果将4个杯子全部杯口朝上放在桌上,每次翻动其中的3只杯子,能否经过若干次翻转,使得4个杯子全部杯口朝下?最少几次?
板书设计:
数的奇偶性
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奇数=奇数
小学五年级数学拓展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稍复杂的生活问题.
2,学会找出生活问题中相等的数量关系,正确列出方程.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
教学重点:用方程解"已知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
教学难点:分析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并会列出方程解答.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解下列方程.
X+2x=147y-34=71
2,根据下面叙述说说相等关系,并写出方程.
①公鸡x只,母鸡30只,是公鸡只数的2倍.
②公鸡有x只,母鸡有30只,比公鸡只数的2倍少6只.
3,(媒体出示教材情景图)讲述:一天,学校的足球场上,善于观察的小军,勤于研究的小华和爱提问题的小刚三人休息时,突然发现足球的秘密.小军发现……小华发现……小刚提出……
(足球上黑色的皮都是五边形,白色的皮都是六边形的.黑色皮共有12块,白色皮比黑色皮的2倍少4块,共有多少块白色皮)
让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时,(板书线段图).
二,合作探究:
1,教学例1(媒体出示教材情景图).
"足球上黑色的皮都是五边形,白色的皮都是六边形的.白色皮共有20块,白色皮比黑色皮的2倍少4块,共有多少块黑色皮"
(1)审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有用信息.
提问:"例题与复习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教师说明:例1就是我们以前见过的"已知比一个数的几倍少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今天我们学习用方程解答这类问题.
教师板书:稍复杂的方程
(2)分析,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教师板书线段图讲解)
看图思考:白色皮和黑色皮有什么关系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结果.
可能出现的等量关系是:黑色皮的块数×2-4=白色皮的块数
黑色皮的块数×2-白色皮的块数=4
黑色皮的块数×2=白色皮的块数+4
(3)同桌讨论怎样列出方程.
(4)交流汇报并让学生根据题意说出所列方程所表示的等量关系.允许学生列出不同的方程.
板书学生的方程并选择2x-4=20讨论它的解法.
学生小组讨论解法.
汇报交流板书:
解:设共有x块黑色皮.
2x-4=20
2x-4+4=20+4
2x=24
2x÷2=24÷2
x=12
检验:(引导先生口头检验)
答:共有12块黑色皮
(5)学生选择其余的方程解答.
2,变式练习.
(1)教师:如果把例1中的第二个条件改成"白色皮比黑色皮的2倍多4块"该怎样列方程(课件演示把白色皮比黑色皮的2倍少4块中的"少"换成"多")让学生列出方程解答.
(2)把它和例1加以比较,使学生清楚地看到,这种用算术方法解需要"逆思考"的应用题,不论是"几倍多几"还是"几倍少几"列方程都比较容易.
3,引导学生总结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
①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用x表示.
②分析,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
③解方程.
④检验,写出答案.
三,巩固应用
1,只列式不计算.(课件出示)
①图书室有文艺书180本,比科技书的2倍多20本,科技书x本.
②养鸡厂养母鸡400只,比公鸡的2倍少40只,公鸡x只.
③学校饲养小组今年养兔25只,比去年养的只数的3倍少8只,去年养兔x只.
④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86厘米,底是38厘米.它的腰是x厘米.
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汇报交流
①北京故宫的面积是72万平方米,比天安门广场面积的2倍少16万平方米.天安门广场的面积是多少万平方米
②世界上的洲是亚洲,最小的洲是大洋州,亚洲的面积比大洋州面积的4倍还多812万平方千米.大洋州的面积是多少万平方千米
③猎豹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动物,能达到每小时110km,比大象的2倍还多30km.大象最快能达到每小时多少km
④共有1428个网球,每5个装一筒,装完后还剩3个.一共装了多少筒
3,拓展提高.
①甲乙两数的和是90,甲数是乙数的2倍.甲乙两数各是多少
②甲乙两数的和是183,甲数比乙数的2倍还多3.甲乙两数各是多少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板书设计:
先把2x看作一个整体
小学五年级数学拓展教案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采用合作探究的形式,概括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正确、较熟练地运用公式计算梯形面积,并能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在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思考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数学迁移、转化思想,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自主探究梯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梯形的面积公式,会计算梯形的面积。
教学准备:
师:多媒体、完全一样的梯形若干个。
生:剪刀、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纸片(如等腰梯形、直角梯形等)、练习本。
教学过程:
1.导入
上课!同学们好,同学们请坐,上课之前老师想请大家帮一个忙,学校安排老师给校车的车窗贴防晒膜,可是老师不知道买多少防晒膜合适,你们能帮帮我吗?哪位同学能说一说?老师看到了你渴望的眼神,就请你来说一说吧。
你说通过观察发现车玻璃的形状是梯形,只需要算出来这个梯形车玻璃的面积是多少就能知道需要买多少防晒膜了。
那我们该怎么求出梯形的面积是多少呢?老师看到同学们露出了疑惑表情,没关系,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梯形的面积。
2.新授
同学们,虽然我们不知道梯形的面积公式,但是之前咱们已经探究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还记得我们是如何探究的吗?你来说,哦,你说我们是通过转化为我们熟悉的长方形来进行探究的,真棒!那梯形能不能转化成我们熟悉的图形来探究它的面积呢?
现在就请同学们前后桌四人为一小组,拿出老师课前分发给大家的各种各样的梯形,来剪一剪,拼一拼,看看有什么发现吧,小组合作,现在开始!
老师给大家五分钟的时间!
好了,时间到。大家都停下来吧,哪个小组代表来展示你们的结果?
第三小组代表,你来说。你说之前学过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所以你把梯形剪成了一个三角形,一个平行四边形。很好,说的请具体,还有哪个小组代表有不同的做法?
第一小组代表,你们是怎么做的?哦你说你们把梯形剪成了二个三角形。同学们各有各的方法,你们可真厉害。还有别的小组有不同的方法吗?
哦,第二小组代表,你的手举的最高,你来说。哦,你说你是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
真棒!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老师在大屏幕出示了这种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方法!
好了,我们现在已经得到了我们熟悉的图形,该如何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呢?我们以第三种方法一起来推导一下吧。同学们,请思考一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梯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呢?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又与梯形的什么有关呢?
这个问题,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开始吧。
你最先举起了手,你来说。哦,你说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梯形的2倍!梯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的一半!真棒!还有谁再来补充一下呢?第二排戴眼镜的女生,你来说,哦,你说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梯形的上底+下底,高就是梯形的高!真是个了不起的发现!
同学们,我们知道,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底乘高,所以梯形的面积就是(上底+下底)x高÷2!如果我们用a表示上底,b表示下底,高是h,梯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的呢?你已经迫不及待了,就请你来说吧,哦,你说梯形的面积等于(a+b)xh÷2!。思路很清晰说的很完整,请坐!所以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S=(a+b)xh/2!
同学们,我们用这种方法推导出了梯形的面积公式,那刚刚我们采用剪一剪的方法,得到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也可以得到两个三角形,这两种方法能不能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呢?这个问题,就留给同学们课下探究吧!
3.巩固
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梯形的面积公式,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解决校车防晒膜的问题,窗户的上底长40里米,下底长50厘米,高30厘米,请你们在三分钟的时间内独立算出校车需要多少防晒膜。
时间到,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老师已经出师了答案,你们的答案和老师的答案一样吗?
哦,都一样啊,看来大家都掌握的不错!
4.小结
大家都是爱学习得好孩子,最后谁能来说一说通过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说你学会了求梯形得面积,还有你来补充,哦你说梯形得面积公式是(上底+下底)x高÷2,你们说得都很好。
这节课我们主要通过动手操作得方式学习了梯形得面积,从而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同时也学会了转化的思想。
5.作业
马上要下课了,现在老师来布置一下咱们的作业,请看大屏幕,请同学们课下完成课后习题1,2题,并利用所学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吧。
小学五年级数学拓展教案篇7
教学内容:
教科书P86-87例1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习十五第1-3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小组交流等方式上,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方法,能正确计算相应的题目。
2.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
3.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练习,感受数学探索活动本身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教学难点:
理解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后,得到的积回归小数乘法积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课题
1.用竖式计算
0.57×23 = 2.5×44=
提问: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2.根据13 × 12 = 156,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3 × 12 =
13 × 1.2=
1.3 × 1.2 =
(要求学生回答问题要完整。例如:因为13 × 12 = 156,而1.3× 1.2中13缩小了十倍,所以积就要缩小十倍是15.6)
提问:我们以前学习了小数乘整数,那么1.3 × 1.2是小数乘小数,它的结果你们说的对吗?学完这节课你就知道了(导入课题)
二、引导探究,掌握方法。
1.课件出示例题。
提问:
①从图中,你能获取那些数学信息?
②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③下面我们就来解决小明房间的面积有多大?
你会列式计算小明房间的面积吗?
(出示3.6×2.8=)
2、3.6×2.8=?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小数乘法有什么不同?你能估算一下它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吗?(指导学生估算3.6×2.8的积)
3、探索笔算方法
①通过刚才的估计,我们知道3.6×2.8的积应该在6~12之间,或者说是在9左右。那么准确的得数究竟是多少呢?我们可以用竖式计算。(谁能在黑板上写出3.6×2.8的竖式)。
②怎么用竖式计算呢?小组里的同学讨论讨论,如果讨论好了,可以试着写在随堂本上
③教师巡视,指名一学生上黑板计算,师生互动,完成后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引导学生思考小数乘小数按照整数乘整数的计算想起。(在计算3.6×2.8时想起36×28的笔算,师板书:
36×28
④做错的同学订正一下。
⑤引导学生想一想小数乘小数怎么算?
三、自主探索,形成认识
教学“试一试”
1.我们现在来解决小明阳台面积的问题,请同学们列式计算(独立完成)。
2.观察黑板上的四道竖式,思考
①结合具体题目,让学生说说两个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
②小数乘小数与小数乘整数在计算的过程中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
3.总结、归纳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四、巩固练习,加强理解
1.解决1.3×1.2=1.56
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去掉问号)
2.你能给下面各题的积点上小数点吗?(P87第一题)
提问:说说为什么这样点小数点?要注意些什么?
4.用竖式计算:
4.6×1.2= 1.8×4.5= 10.4×2.5=
3.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P89第2题)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需要提醒其他同学的?
六、作业:
P89第1.3题
小学五年级数学拓展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能正确估计不规则图形面积的大小。
2、能用数格子的方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重点难点】能用数格子的方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将接触到大量的不规则图形的面积问题,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估计、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二、探索新知
本探索活动分为三个部分,前两个部分主要是呈现了小华出生时与2岁时两个不同年龄段脚印面积的大小,第三个部分是让学生运用自己探究出的方法,估计自己的脚印面积。在开展实践活动时,可以按照教材前后呈现的内容,先讨论估计小华两个年龄段脚印面积的大小,然后采用数格子的方法(不满一格的可以按半格来数)来验证前面的估计值。通过两个年龄段脚印大小的估计,要让学生理解成长期中脚印面积的大小与年龄的增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估计自己脚印的面积可以回家完成,然后将所描好的脚印图带到学校进行交流。教学时,教师还可以找一幅公园或某个活动场所的平面图,利用方格纸估算这幅平面图形的面积,再组织同学交流。
如果有些班级的学生能力较强,也可以补充一些没有方格背景的不规则图形面积的估计与计算。学生在估计与计算这些图形的面积时,首先要会把这个图形看作近似的基本图,并围一围,随后用尺量一量基本图的相关条件的尺寸,并计算面积。
板书设计:成长的脚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