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教案模板 > 优秀教案 >

陶行知的经典教育故事集选

时间: 小龙 优秀教案

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他对我国教育事业做出了很大的奉献。你想知道陶行知的经典教育故事有哪些吗?接下来就一起分享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陶行知的经典教育故事吧!

陶行知的经典教育故事

情系难童育英才

七七事变后,日军大举进攻中国,国民党军望风而逃,大片国土沦丧,难民如潮水般涌向大西南,其中有很多是少年儿童。

一天,陶行知和戴伯韬一同去查看重庆一所战时保育院。只见吃饭的时候,大小孩子挤在一起你争我抢,大的吃饱了,小的一口也没吃到,乱哭乱叫。在一间阴森潮湿的房子里,一群生病的难童躺在地上呻吟着,有几个死去的小孩还躺在病孩中间。在保育院天天都有达官贵人前来挑选难童去做干女儿、干儿子。他们当着小孩面评头论足,使身体有缺陷的难童身心受到极大摧残。陶行知感到痛心极了。

陶行知想起此前在汉口一所临时保育院的见闻。他在那里看到一名害癞痢头的难童正在指挥小孩们唱歌,表现出与众不同的能力,而且十分聪敏。当即,与陶行知一同考察的任光教孩子们唱他新谱的歌曲《高粱红了》的开头几句。随后便问:‚谁能用谱把它记下来??沉默了一会儿,又是这个癞痢头难童举起手来,他准确地把刚唱的两句歌曲的旋律写在黑板上,任光感到很惊喜。陶行知认为,难童中,确实有许多天才儿童,只是这些幼苗缺少阳光、雨露。他下决心开办育才学校,为国家民族选拔人才幼苗,从难童中挑选有特殊才能的儿童加以特殊培养。

育才学校开办后,陶行知发现那个害癞痢头具有音乐天才的难童没有选上,便找来负责招生的常学墉老师,向他介绍这个难童的特征,叮咛常老师无论如何要把他找到。后来,常老师经多方打听才知道这位小朋友叫陈贻鑫,在大田坝第一保育院。原来,育才学校招生时,陈贻鑫正患疟疾,所以错过了机会。陶行知知此情况后,即刻写信给该院院长罗叔章,请他派人把这个难童送到育才学校来上学。罗叔章派一位姓袁的老师,带着陈贻鑫翻过金剑雪山,渡过嘉陵江,经北碚到北泉,交由一位育才学校的老师护送到古圣寺。陶行知见到他十分高兴,安排他到音乐组学习,还写信告诉远在新加坡的作曲家任光:‚你在汉口赏识的秃头小朋友已经由我们迎接来了。?

渐渐长大的陈贻鑫,因害癞痢头情绪低落。陶行知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曾专门请皮肤病专家给他治疗,但效果不明显。后来,陶行知听说距重庆一百多里的荣昌县,有一位刘医生擅治此病,于是就拜托冯玉祥将军与青年会干事黄次咸邀请刘医生来校为陈贻鑫治疗。治疗期间,陶行知来到学校亲自为陈贻鑫熬药。在陶行知的关怀和精心照顾下,陈贻鑫光秃的头

上终于长满了黑发,成为一位身材颀长、眼睛聪慧、充满自信和音乐才华的英俊少年。

陈贻鑫现在是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主任,国内知名的音乐家。

陶行知的经典教育故事

陶行知的两只口袋

陶行知是一位既有言教,更有身教的人民教育家,他律已甚严,以身作则。

古人曰:

他自己就是用他的实际动来

育才学校是陶行知和全校师生赤手空拳办起来的,有时全校师生几乎无以举炊,陶行知

东张西罗,左支右绌,迫不得已就停止体育锻炼,每天改吃两顿稀粥,以勉强维持生活。在这样艰难困苦中,有人劝陶行知把育才停办了算了,但他坚决不答应。他发动全校师生走街串巷,向社会各界热心人士募捐,度过一个又一个难关。

陶行知带头外出募捐,并宣布一条纪律:募捐来的钱涓滴归公,在任何情况下,任何人不得借故挪用分文。他自己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的上衣缝有两只口袋,一只袋公款,一只袋私款。有一次他到远处去募捐,走访了好多地方,募捐了不少现款,袋里装得满满的。在归途搭车时,忽然发现放私款的那只口袋里一分钱也没有了,他当时就有一个坚决的想法,决不那用公家一分钱,尽管一天奔波下来,既疲惫不堪,又饥肠辘辘,但仍坚持从十里外步行回校。

当育才学校师生听到这个消息后,都非常感动,赶到陶行知先生的住处慰问时,陶行知亲切地、深刻地跟大家讲起韩非子在《喻志》中所说的一个比喻:

45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