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教案模板 > 优秀教案 >

初中化学教育叙事

时间: 小龙 优秀教案

在中学化学教育教学中,渗透和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是中学各学科教育教学中一个不可忽视的新方向。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化学教育叙事,仅供参考。

初中化学教育叙事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活动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的,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为此它强调课堂教学应设计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学习情境,诱发、驱动并支撑学习者的探索、思考与问题解决活动。建构主义还提出,知识具有情境性,而且是其被应用的文化、背景及活动的部分产物,并且知识是在情境中通过活动而产生的,学习情境的性质决定了所学知识在以后情境中再运用的可能性,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懂得某些知识,而是要让学生能真正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客观世界中的一些问题,只有在真实世界的情境中,学习才能更为有效。因此,现代学习理论非常强调学习情境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化学学科有着天生的魅力,如果教师能巧妙运用跟化学有关的实验、问题、故事,史实、新闻、报道、实物、图片和影像资料等,就可以为课堂教学创设出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新奇性、新颖性、形象性和实效性,从而激发学生进入学习活动状态,以促进知识的主动意义建构以及知识、技能和体验的连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下面笔者以九年级化学为例,谈一谈课堂教学中学习情境的创设方法:

一、利用化学实验,创设教学情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设置情境的有利因素,利用实验可以设置许多生动、有趣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例如,在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第二节“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教学中,教师可安排学生从家中自带小玻璃水杯、汤匙和适量蔗糖,上课伊始,就让学生自己动手砌一杯糖水,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一杯水中能否无限地溶解蔗糖。当学生发现加入过量蔗糖,杯底就会出现沉淀时,教师就指出他们现在所得到的上清液就是蔗糖的饱和溶液,然后指导学生为饱和溶液下一个定义。大多数学生会认为,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在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而往往想不到饱和溶液的定义需要两个条件: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这时教师可提出问题:如何把所得的蔗糖饱和溶液变得不饱和?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具体操作,学生会发现如果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原来的饱和溶液就会变得不饱和,于是就意识到只有在温度和溶剂的量一定时,谈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才有实际意义。通过砌糖水这样的简单实验,为学生创造了一个真实的情境,学生不仅很容易理解饱和、不饱和溶液两个重要概念,同时也学会了两者之间相互转化的方法,轻松掌握了本节课的重点。

二、利用生活中的化学,创设趣味情境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我们可以运用真实的生活情景创设教学情境,尤其是初中化学教学,更应联系日常生活,让学生从感性上体会到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习动机。另外,加强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不但能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开阔学生视野,还能使化学知识更加生动有趣,利于学生掌握。例如在九年级化学“物质鉴别”教学中,教师可设计这样一道练习:小明的妈妈在做饭时不小心把盛放纯碱和食盐的瓶子弄混了 ,你能想出哪些化学方法帮她鉴别一下?通过创设这样一个真实亲切的生活情境,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巩固氯化钠 和碳酸钠 的鉴别方法。

总之,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结合教材内容,学生心理特征,认知结构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给学生创设各种各样的情境。把学习过程还原为他们自身的活动过程,引导他们在自主、积极的化学活动中更好地建构和完善自身的素质,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效率。
 

初中化学教育叙事二:

教师的教学活动应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学生是主体,也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对象。

上学期我曾上过这样一节化学课:在对实验室氧气制法的教学中,教材上是以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来制取,而学生极力主张用水电解来制取氧气.为此师生间进行了一场争论。学生举例力争:电解水原料取之容易,且产物无污染,同时还产生了一种无污染的燃料,符合绿色化学的主体精神,而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过程复杂,同时还有一定的危险性。二者比较当然是用水为佳,面对这种现实,如何不否定学生的想法,且还能激发的兴趣、引导学生的思维是关键。于是我问:一堂45分钟,我们要既要制取氧气,还要研究其化学性质,时间来的及吗?课堂静了下来,我灵机一动,接着开导,用水制取氧气,方法是可行的,也是很理想的,更符合绿色化学的精神,问题的关键是能否在不需要消耗大量电能的情况下,也能制得氧气呢?这样既肯定了学生的思维,又教育了学生学会节俭的好习惯,同时又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学会学习,借助已有知识和互联网等媒体,主动探究学习所需知识。同时再把对知识的考核评价生活化,从身边的化学物质取材,构建生活化的考核题。就这样师生共同探讨的现状下结束了本节课的教学,且效果也相当的不错。由此我想,如果能把课堂也变成师生共同探讨问题的主阵地,那也肯定是一种很好的教学。
 

初中化学教育叙事三:

还有一个星期就要期末考试了,复习课已经上了两节,无非是把所学知识概括归纳,使之网络化、系统化。但课堂气氛平静得有些压抑,以后的复习就这样上下去吗?一种新型的化学复习课的碎片凌乱的在我脑海里跳跃,烦扰着我,又使我兴奋„„

又是一堂复习课,这一次我满怀激情,拿着写满新点子的备课夹,踏着铃声走进了教室,看着同学们没精打彩的样子,想象着下课时他们的神采飞扬„„

上课后,我首先把刚批完的学生练习卷发下去,然后我说明了本节复习方案:“今天我荣升为‘警察局长’,请同学们以‘警察’的身份,全员行动对自己卷子上的‘犯罪分子’即‘错题’进行搜捕行动,在行动过程中,要秉公执法、绝不能姑息。把捕获的错题立案在错题本上,前后桌四名同学为一破案小组,逐一对立案进行分析,小组内进行破案,对组内不能解决的大案、要案,上交由全体集思广益进行破解,本节课力争把所立案件全部破解,从而使我们的第一次行动大获全胜。最后我们要评出破案先进小组和个人” 。

学生们异常兴奋的听完我的方案,对此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刚刚还没精打采的学生们像打了兴奋剂一般活跃起来,开始找错题、记错题、小组讨论,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看着这“不安静、甚至有些闹哄哄的教室”,我的心里泛起一股成功的喜悦和幸福感。由于卷子上的题有A、B、C、拓展提高四个梯度,各个小组解决的程度各异。我不断的巡视、观察,很快二十多分钟过去了,组内自行破案已无法再继续,很多小组都向我上交了所谓的大案、要案。我向学生宣布了各组上交的题数、题号,让学生在卷子上作出记号,然后由小组内合作学习转向课堂的全体性学习。我划出的问题从梯度的由高到低逐一解决,梯度较低的题,组间就可以解决,举手要求解决问题的学生较多,这时我会尽量给学生机会:一是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是发现更多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使不会的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同时我也会适时的把我的方法讲出来供学生参考。随着难度的加深,能解决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少,而最后一道题没有人能完整的解决,我先没有急于给学生讲解,而是提示、点拨,最终由学生们共同解决了。

这时,下课铃声响了,正兴奋着的同学们都很遗憾的叹了口气,抱怨铃声来得太快,这足以证明本节课给学生带来了无穷乐趣。最后我说:“请课代表利用自习时间组织大家选出本次‘错题大搜捕’行动的先进小组和个人”。下课后同学们仍沉浸于刚才的气氛中,围着我说个不停。

这堂复习课打破了以往复习课沉闷的局面,充分调动了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实现了教师在新课程中教学行为的转变,教师不仅尊重、赞赏学生,而且更加强调了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协助者、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

本节课在生生、师生的互动中顺利地完成,从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看,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一定的收获。如果教师预先把普遍存在的问题,从多角度变换,再结合多媒体实物投影进行拓展,效果会更好。

本节课是在对前几节课的影响下,经过事先的备课形成的。课堂更多地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欲望,收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反思这堂课:教师讲得少了,学生的活动多了;师生单向的交流少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多了;简单机械的重复劳动少了,学生探索规律、讨论方法的时间多了。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不仅积极地参与每一个教学环节,情绪高昂,切身感受了学习的快乐,品尝了成功的喜悦,而且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满足了学生求知、参与、合作、表达、交流的需要。

我想新课程新理念意义上的“备课”应该是:更加注重备学生——了解他们的兴趣,关注他们的所需,课的设计要能引起学生全员参与、主动探究、积极表达;备课堂上的可能事件——根据教学设计和学生情况预想课堂可能发生的事件并做出相应的对策,以更灵活的进行课堂调控。

我们应该告别平静得像一潭死水的课堂,应允许学生讨论、交流、表达甚至争论、辩论,从而焕发课堂的生命活力。切忌不能不顾学生的感受,完全按照自己事先写好的教案“一帆风顺”的完成教学任务,这样的课对教师和学生都将毫无收获。

通过这样一节复习课我认真地审视自己平时的教学:每节课前要精心备课,进行教学设计,力求设计新颖,尤其复习课更要经常变换教学方式,不断出新点子、新模式,使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兴奋状态,如对较简单的基础知识可以进行“基础杯”知识竞赛,并评选“基础之星”;如对较难的复习课及综合知识可以进行“复习杯”知识竞赛,并评选“复习之星”。并适当给予精神或物质奖励。还可以走进实验室进行以实验为主的复习课,增强复习课的趣味性。

面对新课程、新教材,教师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思索、改进、创新,才能使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

44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