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教师的反思
教育叙事,即是讲有关教育的故事。它是教育主体叙述教育教学中的真实情境的过程。让我们把自己过去教育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幽微细节重新审视,去发现其中细微的教育蕴涵,从而把作为叙事者的教师自身的思维触角引向自我教育生活的深层,使看似平淡的日常教育生活显现其并不平凡的教育意义。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教育叙事范文,一起来。
合作学习的代表人物约翰逊兄弟认为:如果学生不能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他们的合作性互动之中的话,那么这些知识和技能都是无用的,这种教育就是失败的。因此,把合作学习的观念引入教学系统,不仅是为了顺应教育社会化和培养社会所需要人才的需要,而且是为了更好地体现新教材的新的教育理念。在我国,学生缺乏合作意识和技能的问题比较普遍,许多社会学家认为“合作的交往,较之竞争的交往在当今及未来世界更为重要。”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却有些孩子不愿意与他人合作。
记得我在上《蚂蚁搬家》一课中,为了突出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习蚂蚁搬家的团结合作精神,特意设计了让六人小组合作创作一幅作品的环节,并且在之前也作了“团结合作、齐心协力”等蚂蚁搬家故事的铺垫。但是,在合作创作时,有个别学生表现出不愿意与同学合作,愿意自己独立创作的现象。不管老师怎样运用激励的手段,其他同学怎样动员,都没能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回想起在前面几次需要合作的课中,他们也有类似的反映,真是令我不解:他们为什么不愿意参与合作呢?怎样才能激发他们合作的热情和欲望?
除此之外,我还看到在其他学科的小组合作时,有的同学们各抒己见,取长补短;有的观点不一,脸红耳赤;有的滔滔不绝,而有的却呆若木鸡;或是你读你的,我想我的。如此不同景观的背后是否还隐藏了教师本身的原因?经过仔细分析,我发现了自己的问题所在。
一、 教师的观念没有真正更新
教师有否真正地融入小组学习中,并和同学们一起体验小组学习的快乐?当你真的能与之喜与之悲的时候,小组合作学习才有了自己的活力。就像对新生儿,没有真诚的关爱和小心的呵护,小宝宝会健康成长吗?对待小组学习,教师就应象对待新生儿一样。而我在让小组合作创作时,只是顾及同学们完成作品的情况任何,哪里画得不足,给他们提出改进意见,而没有置身于小组中参与他们激烈的议论,并为他们独特的想象和灵感的创意而喝彩、激励。试想,如果连教师自己都认为小组合作只是一种形式或只认为它是学习的一种便利,缺少应有的期望和热情,那你能指望学生的新奇和热情能持续多久?因此,小组合作是否有效、持续地发挥其作用,教师观念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可以说是一个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二、小组搭配没有做到精心安排
在分小组合作创作时,我只是让自然小组前后六人合并成为一个合作组。其实,小组搭配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小组作用是否良性地发挥。安排不当,许多问题就会逐渐暴露出来,“老师,他都不说”,“老师,他一直在玩”,“老师,他们在讲话”……等等。这时,老师更不应放任自流,也不应简单处理,最好是耐心询问产生问题的学生,可以单独谈心,可以温言劝说,结合原因进行小组重组,让优弱势趋向合理。还要让弱势转化为优势,要激发不愿意合作的学生的自信心,给予更多的关爱和鼓励,多创造机会让他表现,让弱势也转化为优势,参与到小组学习中来。如果老师不断地发现弱势,不断地转化弱势,那么最后的局面必定是一派生机勃勃。
三、 小组团体意识没有得到强化
对于合作小组的褒奖,在课堂上我运用得比较单一,只是以“合作星”的形式来奖励团结合作好的小组。其实,组合成有生气的小组后,要考虑的一个问题是:如何激发小组的团体意识。一个有凝聚力的小组,它的意义是更大的。其中培养的不仅有合作精神,更有责任感和荣誉感。有了团体意识,反过来可以团结小组成员,小组每个成员就能自觉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此时,引入适当而有效的竞争机制是很有必要的,当然这种奖励应是公平、民主的,不是泛滥的,应是对使大家都心悦诚服的肯定,使孩子们体会到奖励的珍贵,激励他们积极去争取。所以,对合作小组给予肯定应该是随机的,课结束后进行星级评比;之外,还可以评比团结合作好的先进个人,使个人和小组的积极性有力地调动起来。
作为一名新形势下的新型教师,既是教学的设计者,更是学生的引导者,我们要悉心为每一位学生培植探究合作适宜的气候和温度,让孩子们像野花一样自然、蓬勃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