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英语教师教学被动学生教育叙事
教育叙事,即是讲有关教育的故事。它是教育主体叙述教育教学中的真实情境的过程,其实质是通过讲述教育故事,体悟教育真谛的一种研究方法。非为讲故事而讲故事,而是通过教育叙事展开对现象的思索,对问题的研究,是一个将客观的过程、真实的体验、主观的阐释有机融为一体的一种教育经验的发现和揭示过程。
我是从去年九月开始担任了新一届七年级某班的英语教学工作。初识这些刚进入中学的孩子们首先是从他们的暑假作业开始的。慢慢翻看着这些学生的作业,我心中有一种很强烈的感受:“被动学生”有不少……翻看着其中一些学生的作业,总感觉他们的作业是在“被动”的状态中完成的。有的学生的一页纸上所有的选择题都选择了“c”;有的学生书面表达的作文题都是抄之前的选择题的英文选项;有的学生的书写过于“抽象化”以至于老师无法辨认。若是任凭这些学生继续被动的学习下去,则整个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将会受到冲击和挑战。
我们班有这样的一个孩子——小涛,他的小学英语成绩徘徊在及格线的边缘。就是这样一个孩子,他进入中学后自然也就在被动的状态中去对待英语包括这门学科的教师。上学期开学初,我曾尝试去在课堂上问他几个相当简单的英语问题并想通过相关的激励措施去鼓励这个孩子去主动学习英语。但是事与愿违,这个孩子根本不领情,每次被我喊起来回答问题时,他都是一脸极其不耐烦的神情并伴以扭头、晃动身体等行为来显示自己对此门学科的不屑一顾。这个孩子曾让我一度的困惑,为何在没有取得他信任的前提下,就被这个小孩主动拒绝?事后冷静的想一想,小学的英语老师已经对小涛“打击”很大,估计此刻这个孩子已经没有任何可以继续主动的理由和支撑点了。我尝试着主动显示出与小学老师与众不同的处理问题的方式包括在课堂上肯定他认真听讲以及英语作业的认真完成,并在课堂教学以及课后活动中对小涛有明显的关注并伴有时不时的主动肯定。
这类孩子的被动状态大多是在时间的反复否定中形成的一种自我心理暗示。“别人都说我不行,老师也说我不行,不断地批评否定我,那我为什么还要继续学习英语呢?”这些学生如果这样想,必然对这门学科甚至教师产生消极的抵触情绪,若是教师继续对这些学生加以否定,“问题”的产生是必然的。我们教师应该探寻学生被动学习态度、被动学习状态、被动学习目标产生的根源,在熟知学生被动的根源基础上才有可能用更为积极主动的教育教学策略去调控这些被动学生。
我认为,在想出调控“被动学生”的策略之前,必须明确“被动学生”和“问题学生”的差异性。什么是“问题学生”?问题学生也叫后进生。他们的学习和品德上暂时存在一些问题,跟不上班级的整体要求,完不成课程标准规定的起码目标,在思想品德和心理品质上存在问题和障碍,反复出现违反与其年龄相应的道德准则和纪律、侵犯他人或公共利益的行为。由此看来,问题学生并不是用一个简单的名词所能概括的,问题学生的存在和发展与其所处的家庭背景、父母素质、教育方法、学校氛围、社会评价息息相关。而“被动学生”则更多的是从学生的学习状态这一角度去定义的,他们只是在学习目标模糊、学习兴趣丧失的状态下去生硬的完成各项学习任务。而学生在被动的状态下去思考、去学习甚至去生活,必然会迁移到他们的心理甚至品行方面,最后很有可能质变成一个“问题学生”。
那么如何去调控这些“被动学生”呢?
积极的“主动策略”应该是教师在主动面对教学困难、接受困难并设法解决困难的这一过程中思考并形成的一种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或方法。若是谈及调控被动学生的主动性,这种主动性多半是与教师自身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主动策略的“主动性”也多半源于教师自身。从教师这一角度去主动反思学科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可以运用以下策略:
1. 主动地探究学生“被动”的根源
2. 主动地去降低被动学生的教学预期目标
3. 主动地去形成适合被动学生积极转化的教学风格
“被动”与“主动”是相对而言的,在调控被动学生的过程中,只要我们教师始终有主动的精神并用主动的状态去积极面对被动学生,认真思考转化学生被动状态的有效方式及途径,就能够将有效教学的要求落到实处并能帮助全体学生共同进步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