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教案模板 > 音乐教案 >

小学乐理教学方法简述

时间: 小龙 音乐教案

随着时代的不断的发展许多家长都开始重视孩子艺术的培养,那么你知道哪些小学乐理教学的方法能够更好的让你的孩子学好乐理?下面是我整理的资料,希望对你们能有帮助!

小学乐理教学方法篇一:小学乐理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现阶段,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教育专家们从初级教育抓起,研究探讨出一套科学的教育教学模式,即从小学开始,让学生逐渐认识理解创新研究的含义。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老师退出课堂的主导地位,让学生自己做课堂的主人,从而让学生产生学习的爱好,提高学习效率。更重要的是,老师要鼓励学生,引导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打破以前传统的死板接受知识的现状。本文讲的是让学生如何创新探索的去学习,从而适应现代的教育教学。以下是作者面对新环境对创新学习的认识。

1、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施展创新教育凸显自身价值

在当今发展的时代,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创新教育更成为了一个大的话题。它是指在原来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方面做出加强与完善。创新教育的提出,改善了所有教育行业,使学生们的思维得到了提高,动手能力得到了增强,为国家培养出了大量优秀人才。在创新教育模式的前提下,与素质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只有在素质教育发展好的基础上,学生的思维发展,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才能在实际现实中得到实现。由此得知创新教育与普通的教育模式显得尤为不同。在这个多媒体的时代,由于小学生爱玩的心理,他们的自控能力显得较差并且做事情不专一。若是音乐教师们能将传统的教育模式转变创新的教育方法,这样就能将学生们的注意力有所提高,还能缓解小学生的学习压力,并增进孩子们对学习的热爱,更能更好地成长。有的学校甚至没有小学音乐课,因为老师和家长们认为学习音乐就是在剥夺孩子们学习的时间。但是开展小学音乐并且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创新的教学模式,这不仅仅能提高学生们的思维能力、记忆力、想象力,还能够更好地提高其他学科的成绩水平。

2、在良好的环境下开设小学音乐教学

音乐是一种美的艺术,音乐教育的中心就是体验美的教育,设立好的音乐教室环境,就是为了在体验美的过程中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们踏入教室的瞬间,内心就有心旷神怡的感觉,再配合甜美的音乐,能够让学生们会快速地投入到音乐的海洋中,同时享受着音乐的美好,提升小学音乐教育带来的效果。因此,音乐教师们需要不断的思考,要根据教学的安排来部署音乐教室。例如教师们可以将学生们传统的座位进行变换,让座位的安排更加有美感,或者在音乐教室放上与本课相关的作品,以及著名音乐家的画像等,促使小学生快速地进入到音乐的世界中,不知不觉地受到艺术的熏陶和感化。

3、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施展创新教育,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现如今的音乐教学模式下,存在着一个一直不可避免的问题,就是音乐的教学中心到底是什么?有的小学音乐教师认为,教师是在课堂上的主导者,进而小学音乐教学必须在以音乐教师为中心的情况下来为学生开展教学活动。音乐教师在活动中占着主导地位,成为了活动的主宰者,有时面临老师出现的错误,学生们也一字不提,这样使得学生们对音乐的学习渐渐失去兴趣,从而对音乐厌倦,这样不利于创新教育模式的发展。因此,音乐教师们必须意识到这个严重的问题,建立好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课上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使得师生真正的平等,制造出欢乐的课堂气氛。

4、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施展创新教育提升自身素质

教师必须要不断地完善自己,才能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们的发展。在小学教学中施展创新教育模式,老师们必须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的能力,且自己的教育体系也必须要有所提高,如果教学模式一尘不变的情况下,不仅会耽误学生们学习的进步,也会使得学生对学习抵触甚至厌倦。学生的成长跟老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老师在思想上必须要有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精神,坚实的基础专业能力和拓展的思维。并且,老师们要在教学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地改进,不断地进步,完善自己,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条件。

5、结语

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长大后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这也是一个国家发展壮大的开始。所以在初级学校开展创新教育模式是非常重要的,它既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创新教学的普及,将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从而达到为国家培养科技人才的目的。

小学乐理教学方法篇二:小学乐理教学中体态律动的运用分析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性格相对较为活泼好动,传统式的教学方法无法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作用。现阶段,音乐教师开始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体态律动教学,将音乐旋律与人体动作进行结合,使得学生能够用身心去体会音乐的整体节奏,充分的满足了学生活泼好动的个性,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整体协调能力、想象力以及听觉能力都有了显著提高,进而提升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体态律动的应用优势

(一)有助于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在小学阶段,由于年纪相对较小,充满好奇心,因此不能够长期在教学课堂中集中注意力。在较为传统的音乐教学课堂中,小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极强的学习欲望,但是维持的时间较短,因此在教师一味的灌输知识的教学情况下,学生就会比较容易失去学习兴趣,注意力就会不集中。体态律动教学的有效应用,能够充分的满足小学生较为活泼好动的性格,并且通过学生的肢体动作与音乐知识相结合,逐渐为学生提供愉悦轻松的教学环境以及学习氛围,进而有效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欲望。

(二)有助于提升音乐教学课堂的生动性

小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以及心智相对不够健全,使得学生的理解能力受到一定的限制,音乐教学的知识较为抽象化,相对较为难以理解,直接造成学生对音乐教学的兴致不高,学习效果不能得到有效提升。体态律动教学的有效应用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使得较为抽象化的知识逐渐变得生动化,并且较为具体化,方便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能力。例如: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通过设计出一些能够表示音乐知识的具体肢体动作,并且鼓励学生逐渐熟悉音乐动作,使得教师能够在发出音调之后,小学生便能够直接作出相应的肢体动作。学生在相对较为轻松的教学环境中,不断进一步强化了自身的学习能力,并且有效的提升对音乐的理解能力。

二、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一)体态律动教学对培养小学生节奏感的应用

节奏作为小学音乐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般情况下,较为愉快的音乐其音乐节奏也较快,悲伤的音乐其节奏较为柔和缓慢。在进行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对节奏感的掌握能力较为关键。教师可以采用体态律动教学的形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使得学生能够进一步强化其自身的音乐素养。在进行教学的初期阶段,小学生的整体的情感体会与理解能力发展较慢,因此,音乐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采用电子琴的形式进行音乐节奏培养,或者是采用较为先进的教学方式,任意播放出节奏较为欢快以及抒情性的音乐歌曲,教师鼓励学生以身体各个部位跟随着音乐的节奏进行活动,使得学生能够在音乐的熏染下逐渐受到影响,学生在不同音乐律动中感受到音乐的节奏,并且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进行《让我们荡起双桨》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跟随着音乐的相关节奏,模仿出在船上荡起双桨的样子,逐渐感受到音乐中的优美氛围,使得学生能够释放自身对音乐的体会以及愉悦的情感。

(二)体态律动对培养小学生高音准的有效应用

在音乐的实际教学中,高音准与节奏感相同,都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占据着较为关键的地位,但是高音准相对较难,学生不能够轻易的理解音乐不同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对小学生的高音准进行培养的阶段,音乐教师可以采用体态律动的形式进行音乐教学的开展。例如:教师在进行高低音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动作对高音进行有效的表现,如用身体下蹲的方式表示低音do的发音,用拍手的动作表示re的发音,用举手的动作表示mi的发音,身体跟随音乐的太高不断的抬高,使得学生能够逐渐感受到音准高低的变化程度,进而使得音准变得更加的生动化。除此之外在进行高低音的辨别练习过程中,音乐教师可鼓励学生根据高音区的律动进行拍手的动作,根据中音区的音律进行正常行走,根据低音区的动作进行下蹲行走,并且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首较为简单的音乐,并邀请学生在教师中间进行相应的练习。学生在这一教学实践中,不单单能够收获愉悦的感受,而且还强化了对音乐的理解能力以及感知能力,培养了高低音的辨别能力。结束语综上所述,小学音乐教学的顺利开展有助于强化学生整体的音乐素质,对学生在日后的综合发展具有较为关键的意义。体态律动教学的有效应用能够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学习意识,在学生身体动作与音乐进行结合的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学习兴趣,逐渐拓展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学习欲望等,并且有效的提升了学生对音乐节奏感以及音准的掌握欣赏能力。因此体态律动教学值得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被广泛应用。

小学乐理教学方法篇三:小学乐理教学下的审美素质教育探讨

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情意发展,突显了审美教育的重要性,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课堂也逐渐成为“主流”的教学形态。审美教育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与兴趣,提高音乐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还能在潜移默化之中美化学生言行举止,帮助他们树立美的“三观”,进而成为一名合格的现代公民。根据新课标要求,小学音乐教育要不断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和实践,同时也应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为其音乐审美素质提升与终身学习成长奠定良好基础。本文分析了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教学实际提出几点可行化思路。

一、目前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问题分析

由于长期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当前小学音乐教学无论是在教学理念,还是在教学方式上都存在一些滞后与不足,对审美教育的有效实施构成阻碍因素。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怪现象”——许多学生都会在课下哼唱一些流行歌曲,并津津乐道,而对音乐学习却兴趣乏乏,甚至产生抵触情绪。究其原因,小学音乐审美教育存在诸多问题,未能体现其应有价值。首先,教师观念保守、陈旧,把音乐教学片面地理解为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忽略了对学生审美意识及能力的培养。这种情况下,音乐课堂就偏离了审美教育的航向,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匮乏,更难准确把握音乐的表现形式和精神内涵;其次,教学内容有限、手段单一。传统教学环境下,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源于教材,源于教师的口提面命,学生对于外界,乃至身边的音乐缺乏接触和学习,也少有实践感受音乐的机会,这极大地限制了音乐审美教育的空间。而且,教师的教学形式也往往是板书加讲解,手段单一、落后,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此外,小学音乐教学“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屡见不鲜,致使审美教育流于形式,培养学生情感与审美能力也就无从谈起。

二、关于开展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建议

1.创设良好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审美兴趣

音乐是一门听觉的艺术,但也离不开视觉等其他感官的支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善于融合各种艺术手段,把有声的音乐变成生动的画面、优美的动作,进而变成无声的音乐情感体验。通过这样帮助学生构建审美通感,我们不仅可以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能有利于整合学生思维与音乐情感,提高学生审美品位与能力。例如在教学《四季放歌》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关于四季的的歌谣和画面,春天《小雨沙沙》、夏天《知了》、秋天《秋叶》、冬天《踏雪寻梅》。在这样的情景下,再让学生用画笔画出自己喜欢的季节与活动,“你最爱哪个季节呢?有什么有趣的、好玩的呢?拿起画笔尝试一下吧!”鼓励学生发挥自身想象力,表达自己对于四季之美的理解。学生对于这样的教学方式喜闻乐见,反响热烈,必定产生浓厚的音乐审美兴趣,并且美术与音乐艺术的结合也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2.改善课堂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针对传统音乐教学模式的不足,小学音乐教师应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加快创新、改善课堂教学方法,把审美教育真正融入到音乐课堂,把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作为重要教学目标。一方面,教师应把审美原则贯彻于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创造一切有利条件,让学生获得多方面、深层次的审美体验;另一方面,教师要在音乐审美中鼓励学生大胆表现,敢于质疑,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并尽量采取激励性评价,使学生获得审美愉悦感和师生认同感。例如在教学《大树妈妈》时,教师可以这样设计新课导入:先为学生讲一则小故事,如小蝌蚪找妈妈,创设有利情境;然后,让学生们倾听歌曲《我的好妈妈》,教师:同学们觉得应该用怎样的感情演唱这首妈妈的爱呢?生:抒情、优美。教师:好孩子,你们说得很好,说说为什么你对妈妈这样深情?妈妈为你做了什么?学生生:做饭、洗衣服、接送我上学、生病照顾我……教师:我们的妈妈给了我们无私的爱,动物妈妈们也给了自己的宝宝无私的爱,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大树妈妈是怎么做的好吗?最后播放歌曲《大树妈妈》,并出示相关课题。

3.增加自主实践活动,丰富学生审美体验

新课标理念下,小学音乐审美教育也应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的新型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审美教育的参与者、实践者与推动者。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形式多样、内涵深刻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直面音乐教材,亲身经历审美实践,从而解放学生的思维与能力,促进学生审美素质提升。例如在《七彩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适时地让学生发挥智慧与想象力,自主编排集体舞。律动是音乐感受力最为直接的表达方式,因此,舞蹈内容的编排要体现音乐律动与情感内涵。在集体舞的设计过程,教师要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避免过多地干预影响,切实释放学生创造性思维。如果课堂时间有限的话,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认真准备、积极沟通,通过团队合作去将他们的创意、想法呈现在舞蹈中。又如在《我们的村庄》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给学生一些时间去体验、感受农民生活中的快乐,并让他们分析这种情感是如何在歌曲中体现出来的,可以尝试用什么样的舞蹈进行表达,鼓励其通过合理设计舞蹈来展现音乐中的情感,以提升学生审美感知力和审美创造力。当前,音乐审美教育已经成为整个教育界共同关注和思考的重要课题。作为音乐美的传播者,小学音乐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审美兴趣,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方法、优化内容,从而提升学生审美素养,并为其全面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44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