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教案模板 > 音乐教案 >

乐理教学总结

时间: 小龙 音乐教案

你们是不是还在为写乐理教学总结而烦恼?我这里有几篇相关的资料,下面是,让小编我来帮你们整理相关的资料,希望能帮助到你们!

乐理教学总结篇一

时间飞逝,一学期的教学工作现已结束在此对其进行如下总结来自我反思、发现不足以求进步。这学期我被安排上低、中、高年级的音乐课。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培养学生懂理解,有表情地歌唱和感受音乐的能力,通过艺术形象,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使他们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在教学中。现将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以便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弥补不足,精益求精。

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及情感。努力做到通过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与追求。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听、看、唱,讨论、联想、想象及律动)中,主动地去发现、去探究,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并在一定基础上创造音乐。 不足之处是侧重了情感、兴趣的培养,稍微忽略了对学生乐理知识的传授。毕竟三者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掌握了乐理知识才能更深层次地感受、理解音乐。

为了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上音乐课,多用鼓励的方式使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品质。努力做到用好的设计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对于破坏课堂秩序的行为也进行了善意的批评与纠正。 不足:对于学生的一些扰乱课堂的行为批评力度不够。总以为学生不是恶意,只是不成熟的表现。所以给他们的环境较为宽松。致使他们不能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有恃无恐。因此,今后应特别注意赏罚分明、把握尺度。

教育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因此,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人、培养人,但我们决不是把每个孩子都有培养成音乐家,而是为众多将来不是音乐家的孩子们着想,鼓励他们成为积极的,有一定音乐能力的音乐爱好者,使他们从音乐中享受到喜悦、乐趣,从音乐中得到启迪,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开发,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并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音乐教学需要情感的投入,因此,必须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而善于为幼儿营造宽松、愉快的成长环境,甚至比学识是否渊博更为重要,因为教师与学生相互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

赢得感情。 总之,教师必须善于走进儿童教育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作孩子们的朋友,与他们平等相处,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并让美的音乐去触动他们的心弦,让音乐与孩子的心灵靠得再近一些吧!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音乐的魅力在于您给人们一个 驰骋想象的空间。一首好的音乐作品或是蕴含着一个美好的寓意,或是抒发一种温馨的心曲,或是衬托出一个美丽的梦幻,或是展现一片灼热的情怀。这种立意与意境美对人有着深刻的感染力,会在心灵留下美的烙印。

乐理教学总结篇二

音乐课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它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艺术活动来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情感,让人愉快地受到教育。鉴于这一特征,“新标准”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课程目标的首位。可是在现实音乐教学中,也有幼儿对它兴趣索然。 小、中班幼儿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不同程度的年龄特征,音乐兴趣应侧重激发和培养。因此备课前我都会根据教学内容自制一些相应的教具,运用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来引起孩子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大班的幼儿,仍然以形象思维活动为主,但抽象思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增强。

音乐兴趣不仅要保持还须使幼儿乐于参与音乐活动,其音乐学习领域有必要拓宽接触的音乐曲目需要更加丰富,音乐体裁、音乐表演形式,音乐知识也需要增加内容。在教学中我尽量采取新颖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其音乐兴趣,我曾以节奏为主题为幼儿开展--节奏接龙 的音 乐活动,实践中幼儿展现自己的个性在教师的鼓励下用不同的节奏表达,幼儿敢于对已有知识提出质疑和修改,从而引导幼儿创新思维的发展。 每堂课安排5分钟的时间进行节奏问好及练习,这个项目学生非常喜欢。我总在出示节奏类型后,请学生尝试拍打节奏,亲身感受节奏带来的美感,再由幼儿互相启发评价,最后由教师讲解,授以正确的做法。这个看似简单的节奏练习一旦融入思维的过程,就变得其乐无穷了。在教学中融入其它学科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幼儿整体感知乐曲,说说听后的感受,你最喜欢哪一个乐句?找出相同的乐句。在此基础上进行试唱、视唱、哼唱,以及歌曲的教学,在教学时有针对性,幼儿学习的难度降低了,效率提高了,兴趣更浓厚了。

心理学家研究证明:当孩子的行为表现受到教师的肯定、激励和赞赏时,他们就会产生愉悦、积极主动的情绪体验,就会以饱满的热情、百倍的信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在音乐教学中,要让幼儿人人都积极参与,并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和创新思维,需要教师用爱心鼓励他们大胆探究,大胆创新。要允许根据教学任务有独立的创作和实践,让每个幼儿的思维不受限制,对幼儿每一个思维的闪光点都给予充分鼓励。

在活动中,我会创设平等、民主、愉悦的环境,能够在课堂中点燃学生的求知火焰。但有时把握不住幼儿音乐课上总是乱糟糟的使金浑身解数也“镇”不住他们。

乐理教学总结篇三

乐理课是音乐课,“音乐课程的综合,是以音乐为标准的综合。”乐理课也应以音乐为载体,充分运用音乐的要素并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一、欣赏音乐,导入乐理“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中的导入环节是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意义不容忽视。乐理课中利用音乐欣赏来导入,既符合教学直观性原则,也符合音乐课的审美要求,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降低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困难。

1、欣赏音乐导入可以提高学生对乐理的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选择优美、动听的音乐导入,能够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音乐导入要做到导得“巧”、导得“活”、导得“实”。精美的导入,可以在旧课与新课,老师与学生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课堂教学中可采用播放音乐导入,也可以展示教师的自身特长,通过自己演唱、演奏来导入,这样既可增强教师的亲和力,又能提升学生的兴趣。例如在导入“民族五声调式”这一内容时,教师先唱几段优美的民歌,学生就很来劲,能把学生迅速带进课堂中。又例如在学习“调式变音”理论时,通过欣赏《野蜂飞舞》来导入,快速活泼的音乐能激发起学生的浓厚兴趣和探究心理。教师趁热打铁,引导学生分析探究,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欣赏音乐导入可以增强对乐理的感性认识。“一切音乐技能、音乐理论,都只能建立在音乐听觉的基础上”。乐理课上如果没有听觉上的感性认识,而直接讲授的理论将是空中楼阁。选择适当的音乐导入相关的乐理知识,学生会更容易接受。比如,在学习“音程”理论之前,选用歌曲《半个月亮爬上来》的独唱与合唱片段,进行对比欣赏就很好。从内容来讲,适合理解“旋律音程”与“和声音程”的理论;从难易程度来说,学生耳熟能详,开口就能唱;从听觉效果而言,旋律优美,和声丰富,能迅速抓住学生的心。这样欣赏导入的乐理知识,建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学生不觉得有多神秘,对后面的理论学习能起到良好的铺垫作用。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因此,乐理教学中,要以感性认识为基础,注意学生的审美体验,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在分析音乐、感受音乐中学习乐理知识。

学习乐理以分析音乐为前提。乐理知识源自于音乐作品,任何离开音乐的理论都是令人费解的,要善于通过音乐作品来总结归纳乐理知识。课堂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提出合适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最后得出结论。例如学习“民族五声调式”时,为了让学生掌握民族五声调式的音阶特点及旋律特征,判断出民歌的调式类别。可以要先找出一些经典民歌,如《杨柳青》、《太阳出来喜洋洋》、《一根竹竿》、《龙船调》、《小河淌水》等。让学生反复演唱,感受调式色彩。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这些歌曲结尾音有什么不同?旋律中出现的音有哪些?启发学生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综合得出结论,总结出分析的方法。有些乐理课不通过分析音乐来讲理论,而以教师为中心直接灌输理论知识,不管学生学得如何,只顾按照已备的教案、时间表灌输知识。课堂上,把学生当成知识的接受器,教师绝对是主宰而非主导,学生是完全被动的。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几乎是一言堂,这样的乐理课违背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面对这样的乐理课,学生哪来的情感?哪来的兴趣?

学习乐理以感受音乐为基础。乐理课是音乐课,要体现出音乐性,教师要让学生多感受音乐,增加学生的审美体验,将复杂的乐理知识轻松化解。不要把乐理课变成纯粹的“理论课”或“练习课”。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乐理课上要想让学生“乐知”,必须在课堂中营造音乐氛围,采用“以玩促学”的方式,通过演奏、演唱或游戏活动来激发学生兴趣。充满动感的课堂学生最喜欢,据调查有%的学生最喜欢动手操作或亲身实践,只有12%的学生还能接受讲授式的教学。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空间、宽松的学习环境,让他们体验参与的快乐,合作的乐趣。

44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