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弦琴的简介
独弦琴,京族弹弦乐器,京语称旦匏。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各族自治县,独弦琴是京族古老的民间竹制乐器。下面就让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独弦琴的相关信息吧!
独弦琴的基本信息
独弦琴又称独弦匏琴、一弦琴,京语称之为“睹演旦匏”(Du yan Dan bou)”。长期来,虽说独弦琴的形态、制作材料及其工艺不尽相同,但在民间,大体可分为竹制和木制两种,皆由琴体、摇杆、弦轴及挑棒等构件组成,全长均为110厘米左右。竹制者,以直径12厘米的大半边毛竹作琴体,头高约6.5厘米、宽约8厘米,尾高8厘米、宽高约12厘米,面微拱。弦轴均为木制,从琴尾侧面插入琴体;摇杆用竹或牛角制,长约40厘米,竖插于头部,杆上装小葫芦扩大音量;由弦轴至摇杆张丝弦或金属弦一根,有效弦长90厘米,定弦多为大字组的A至小字组的C;挑棒竹制,长约15厘米,宽约0.5厘米,拨弦一端稍尖。
20世纪50年代开始,新一代独弦琴演奏家们对独弦琴作了适当改良,优化其原有特征,丰富其演奏技艺和表现力。综合归纳,这些改良大体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制作材料,多改用质量较好的棕榈木、硬杂木或名贵的红木、紫檀木等。二是弦琴,代之以比较规范的古筝弦、扬琴弦或吉他弦,一般用扬琴26号至30号,尤以28至29号最佳。三是加拾音器,以电声扩大其音量,突出其音色特征。四是根据需要改进其外形,除原本的长箱形外,增添有长条型、龙头型等新款式。五是(个别演奏家)在琴体上加设指板及品位,扩展乐器表现性能。六是改外露弦轴为稳式弦轴,美化其外形,改善其音质。七是改挑棒为精巧的拔片,或直接用指甲、佩套指弹奏,能获得多样化的音色和演奏技艺。
演奏中常用的独弦琴,有民间竹制独弦琴和木制独弦琴及多种改良独弦琴。
独弦琴的结构
琴弦左侧一端通过共鸣筒系在摇杆上,弦距琴面6厘米左右,右侧一端穿过弦孔,缠绕在琴底的弦轴上。使用竹制挑棒演奏。20世纪60年代以来,竹制独弦琴有所改革,增加底板和首、 尾框板,使其成为共鸣箱,琴面上像古琴那样标出泛音位置。也有的在琴面上增设木制指板,指板上嵌有16个品位,可使琴弦发出较多的实音,并能较快速地演奏泛音,丰富了独弦琴的演奏技巧。
独弦琴的音响原理
独弦琴的音响原理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是利用琴体共鸣扩音的原声独弦琴;二是利用拾音器拾音通过功放音箱扩音的电声独弦琴。无论是原声独弦琴还是电独弦琴,弹奏时,演奏者用右手小指一侧指肉轻触琴弦某等分点的位置上(即切弦),同时右手握竹篾挑弹(传统弹法,也多用右手食配甲弹奏),弹弦的同时小指迅速离开琴弦,便发出琴弦所切取部分的泛音和全长振动的基音,这种复合音响,泛音很美,很柔和,音量较大,基音反而比较微弱。独弦琴通常使用切弦于二分点、三分点、四分点、五分点、六分点、八分点所发出的泛音,只通过右手弹弦得到的这六个音被称为“自然泛音”。而独弦琴如果只用这六个自然泛音演奏,是远远不能满足演奏需要的,还必须有其他更多的泛音才能组成完美的乐曲。独弦琴用其特有的装置——摇杆,可以很方便地解决这个问题。演奏者用左手推拉摇杆,可以改变琴弦的张力,提高或降低发音高度。当往外拉摇杆时,琴弦张紧,音就升高;而向内推摇杆时,琴弦则松弛,发音就降低。于是,便可获得琴弦升高或降低后的新泛音,我们将其称为“摇杆泛音”。不用“切弦”而弹奏的音(可是是弦上任意点),称之为基础音,乐曲中较少使用。
由于独弦琴的演奏主要是采用这种“泛音”的方式进行,因此其律制也主要是纯律。具体说,独弦琴的演奏,除基础音不用切弦外,其它的音都是切取有效弦长的1/2、1/3、1/4、1/5、1/6、1/8等六个位置(俗称“切弦点”),而发出的切弦段的“自然泛音”,其所构成的音列,称为“自然泛音列”。 下面是以小字组的C为定弦音的自然泛音列摇杆泛音也都是以二分音、三分音和五分音作为生律的基础,因为独弦琴的演奏属纯律。
演奏独弦琴时,多采取坐姿弹奏,既可将琴横置于桌子、架子或双腿上,也可将琴尾放在腿上,琴首置于别的支架物上,右手执挑棒弹奏,外侧掌边轻轻触及琴弦1/2、1/3、1/4、1/5 、1/6、1/8处等泛音点发音。左手握住摇杆,通过推、拉改变弦的张力,提高或降低发音的高度。独弦琴多以A音定弦,有时也可定为C音。从琴弦松弛基音到琴弦张紧泛音,其音域 E—c3,近四个八度。拉摇杆琴弦就张紧,可使弦音升高大三度;推摇杆琴弦就松弛,弦音可降低纯四度,这样就在六个自然泛音(较多使用1/2至1/6泛音)之外,又产生了新的摇杆泛音。两者结合便可构成各种形式的音阶、半音阶,甚至一切微升、微降音也能演奏。独弦琴可以演奏音阶、音程的跳进,各种装饰音和滑音。右手技巧有弹、挑和触弦,弹、挑迅速交替,可获得近似“滚”的效果,所发出的是泛音和基音的复合音响;左手技巧有揉弦、拉、推、拉揉、推揉、打、撞、摇、颤音和滑音等。
猜你感兴趣: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