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教案模板 > 音乐教案 >

乐器锣的介绍

时间: 小龙 音乐教案

锣是一种属于金属类的打击乐器,锣是用铜冶炼而成的,它的结构比较简单,锣身呈一个圆形的弧面,四周是以锣身的边框固定。下面就跟随小编的步伐一起来了解一下乐器锣的相关知识吧!

乐器锣的简单介绍

锣身为一圆型弧面,多用铜制结构,其四周 以本身边框固定;锣棰为一木棰。锣身大小有多种规格,小型锣在演奏时用左手提锣身, 右手拿棰击锣;大型锣则须悬挂于锣架上演奏。 乐器特色:属于金属体鸣乐器,无固定音高。其音响低沉、洪亮而强烈,余音悠长持久。通常,锣声用于 表现一种紧张的气氛和不祥的预兆,具有十分 独特的艺术效果。

乐器锣的结构组成

锣由锣体、锣架(锣绳)、锣棰三部分组成。锣体铜制,因用“响铜”制成,故也有“响器”之称。结构较简单,锣体呈一圆盘形,四周以本身边框固定,用锣棰敲击中央部分振 动发音。

一般中央部分略凸,称为脐、光或 堂,是发音的主要部分,脐的大小、厚薄与锣的 面积比例,决定着音调的高低,也有中央部分平坦无脐或突起成半圆的球状,这些都构成了 锣的主要特征。锣脐与锣边之间称为锣面、“二位”或“内、外八字”,在锣边一侧钻有 两个锣孔,以穿系锣绳,便于提携或悬挂锣架。 长期以来,经过各族人民不断的精心创造,由于应用的地区和场合的不同,在中国形成了品 种繁多、各具异彩的锣。据形制特征可分为平型锣、脐型锣和乳型锣三类;按发音高低可分为低音锣、中音锣和高音锣三类;按演奏形式又可分为单面锣和组合锣两类。

在这些锣中, 小的直径仅有几厘米,大的直径达一米五以上。不仅它们的造型不同,而且音色和效果也各有特点。目前较常用的锣,可简单地分为大锣、小锣、掌锣和云锣四类。大锣发音较低,锣边 钻孔系绳,左手提起或挂于架上,右手执棰击奏;小锣发音较高,锣面呈坡形,锣脐分大、中、小三种,有高音、中音和低音之分,锣边无孔,不系锣绳,以左手食指关节处提锣内缘 ,右手执锣板击奏;掌锣是锣中最小的一种,锣面平坦无脐,形如盘状,置于左手掌中,右 手执锣板击奏;云锣是锣中可演奏旋律的乐器,由十面小锣组成,用绳系于木架上,左手执 架柄,右手用锣棰击奏。20世纪60年代以来,这种组合型铜锣发展很快,出现了套、排、编、琴、二十九音云锣、三十六音和三十八音云锣等新品种。

锣是中国传统的打击乐器,锣在中国的民族乐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且应用范围也很广泛,它不仅在民族乐队、民间器乐合奏、各种戏曲、曲艺以及歌舞伴奏中使用,而且也是庆祝集会、赛龙舟、舞狮子、欢庆丰收和劳动竞赛中不可缺少的乐器。

乐器锣的发展历程

最早,铜锣是古代居住在滇池地区的濮族人和壮族先民骆越部族使用的乐器。在广西贵县罗泊湾一号墓中,还曾出土了汉代的百越铜锣。可见,锣在我国已有 2000多年的历史了。

秦汉以后,随着民族间的交往,铜锣逐渐向内地流传,公元6世纪前期才传到中原,但见于史籍较晚。

到了元代,除民间的迎赛神社常常鸣锣外,锣还是杂剧的主要伴奏乐器。

元代以后,戏曲艺术的不断发展为锣的运用开辟了广阔的天地。锣在明、清的昆曲伴奏中占有重要地位,据清代李斗《扬州画舫录》载,昆曲用到了云锣、小锣、大锣和汤锣等。近百年来,锣在地方戏曲、民间音乐、民间娱乐和节庆活动中被广泛应用,甚至还成为小贩和江湖艺人招揽生意的工具。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的铜锣约有30种左右。在这些锣中,小的直径仅有几厘米,而且它们的造型、音色和效果各有特色。目前较常用的锣,可简单地分为大锣、小锣、掌锣和云锣四类。
 

猜你感兴趣:

1.

2.

3.

4.

5.

4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