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古典音乐的主要类型
西方古典音乐的知识是很多学习音乐的人必须要了解的,那么,大家知道西方古典音乐主要有哪些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西方古典音乐主要类型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
西方古典音乐的主要类型
一、赞美歌——(Anthen)
以管风琴伴奏的合唱曲。由赞美诗发展而来。取《圣经》或其他教会文字为歌词。在__会中举行奉贤仪式或布道之后用英文唱歌。其中包含独唱的,称为“独唱赞美歌”;无独唱的,称为“合唱赞美歌”。十六世纪宗教改革后,基督__的赞美歌相当于旧教中的经文歌。音乐史上写赞美歌的著名作曲家有伯德、普赛尔、韩德尔、韦斯利等。
二、咏叹调——(Aria)
以器乐伴奏的独唱曲或二重唱。出现于十七世纪初,是歌剧、清唱剧、康塔塔*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是声乐部分加入难度高的演唱技巧。由于追求结构上的高度完整,常忽略与剧情的关系,而单纯致力于音乐上的独立发挥。在声乐作品中常以宣叙调表明情节,咏叹调继其后,使表演者可以充分抒发情感,展现其演唱水准。巴赫、韩德尔、莫扎特等人的咏叹调则是声乐曲目中的珍品。
三、波尔卡——(Polka)
舞曲。较快的2/4拍子。十九世纪初发源于波希米亚。后来风行于全欧洲及美国。
四、小夜曲(Serenade)
小夜曲历来是男子晚上在他情人的窗下唱的,常用吉他或曼陀林伴奏。古典作曲家在写作小夜曲时,总是设法创造这种气氛。十八世纪用于晚会的小型乐队的作品。
五、浪漫曲(Romanza)
一种无固定形式的抒情短歌或短乐曲。十八世纪后半叶在法国民间、十九世纪中叶在俄国广泛流行。其歌曲的特点为:曲调表情细致,与歌词紧密结合,伴奏较丰富;器乐曲旋律富于歌唱性,常由小提琴及管弦乐队演奏。
六、圆舞曲(Waltz)
起源于奥地利北部的一种民间三拍子舞蹈。分快慢两种。十七、十八世纪在维也纳宫廷流行后,开始成为社交中的舞蹈。十九世纪起风行于欧洲各国。现在通常所说的圆舞曲大多是维也纳式的圆舞曲,速度为小快板,其特点为节奏明快,旋律流畅。
七、和声(Harmoy)
不同高度的音乐同时发声,称之和声。和声学的研究对象为:和弦的结构、和弦的连接法则、和弦在乐曲上的功能属性。和声学是作曲技法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八、和弦(Chord)
和声的结构单位。在自然音阶的和声体系中,和弦由音阶上各音连续三度叠置而成。三音叠置,既成三和弦;四音叠置,成七和弦;五音叠置,成九和弦。如C大调的主三和弦,由C、E、G三音组成;其属七和弦,由G、B、D、F四音组成。
九、浪漫主义音乐(romanticalMusic)
音乐派系之一,亦称“浪漫乐派”或“浪漫派音乐”。一般指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发始于德奥,后又波及整个欧洲各国的一种音乐新风格。这种新风格同时在其他文艺领域也有所反映,其内容大多表现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深刻矛盾。并通过生与死、孤独与爱情、热爱大自然等抒情题材,表达出知识分子阶层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对自由、幸福的向往和渴求。浪漫派的音乐家一般偏重于幻想的题材与着重抒发主观的内心感受,因而抒发古典乐派某些形式的限制,使音乐创作得到了新的进展。
十、奏鸣曲式(SonataForm)
是欧洲十八世纪下半叶以来,各种大型乐器体裁中最常见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曲式。大多数交响乐的第一乐章都运用“奏鸣曲式”写成,其结构大致如下:1.呈示部:在引子之后,往往出现两个性质不同的曲调,称为“主部主题”(又称“第一主题”)及“副部主题”(又称“第二主题”)两个主题之间富于对比性,如一个是雄壮的,另一个则是温柔的;一个是悲伤的另一个则是欢乐的;一个是粗犷、有力的,另一个则是优美、抒情的等等。它们有各种乐器重复地叙述,加强听者对主题的印象。副部主题的调性与主部主题不同,通常建立在主调的近关系调上或上下三度的关系调上。2.展开部:它和呈示部的各主题材料有密切关系,但可以作较大的调性转移及音形变化,好比一场动人的戏,音乐的力量在这里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乐曲感情的高潮往往也是在这一部分。3.再现部:“再现”就是回到“呈示部”开始的音乐形象,它综合了前面主题对比与冲突,得到结论。再这里,副部与主部均在同一主调上出现。
西方古典音乐的简介
西方古典音乐分前古典和维也纳古典。
浪漫主义时期。 从贝多芬之后,西方古典音乐就进入了浪漫主义时期。浪漫主义音乐家们要么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如舒伯特、肖邦),要么着迷于表达文学作品中强烈的戏剧性(如瓦格纳、理查·施特劳斯)。他们不停地打破古典主义的条条框框,只是为了能让人们更易为自己表达的独特内容而感动。此时的不少音乐在结构上已丧失了古典主义时期的严谨,但也更为灵活了。
很多音乐的旋律性大大加强,和声的处理也是变化多端,所以这些音乐大都有了更为细腻的情感色彩的变化,不用说,表现的范围较之古典主义时期也是大大加宽了。交响诗是浪漫主义时期的产物,它由李斯特首创,并由理查·施特劳等人发扬光大,通常与伟大的文学作品或民间故事有关。浪漫主义时期还出现了更为自由的钢琴曲,在这方面,大家熟知的“钢琴诗人”肖邦、“钢琴之王”李斯特等人无疑是功劳巨大。古典主义时期就已经很完善的交响曲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不少宏伟之作,这一点放到下面再详谈。
西方古典音乐的代表人物
肖邦
估计大家对肖邦都比较熟悉,因为国产的几位钢琴大师都喜欢弹肖邦。这也不难理解,肖邦的钢琴曲中那么多空灵飘逸的气息本来就和中国文化有几分相通。肖邦被誉为”钢琴诗人“,这是任何一个听过他的音乐的人都不得不承认的。他几乎只为钢琴写作,故而他能把钢琴的抒情性发挥到极致。
作为一个波兰人,他音乐中的民族特征也是显而易见的。他的夜曲、圆舞曲、波罗乃兹、叙事曲、谐谑曲等都早已为大家熟知,他的二十四首前奏曲被认为是每一首都包含了可以发展为庞大的交响音乐的动机。他二十岁之前作的两首风格相近的钢琴协奏曲被乐评家认为是严重忽略了乐队的表现(像不像帕格尼尼的小提琴协奏曲?),但就从音乐的情感表现来讲,无疑是相当唯美的作品,恰如其分地表现了青春的甜蜜和忧伤。
舒曼
舒曼最后得了精神病,而不少人称他为浪漫主义精神的化身,由此我们也可以知道过于耽溺于个人的激情世界中不一定是好事。他的音乐大多很抒情,很有诗意,有时也会很激烈。他作了四首交响曲,都不如前面提到的那些有名。舒曼最常被人提到的作品是钢琴组曲《儿时情景》、《C大调钢琴幻想曲》、《狂欢节》等。他的《a小调钢琴协奏曲》也是不错的作品。此外,舒曼也是一位艺术歌曲大师,作有联篇歌曲《诗人之恋》等。
李斯特
前面讲到,是李斯特创立了“交响诗”这种体裁,他自己作了不少交响诗,其中有名的有《塔索》、有表现“人生不过是死亡的前奏曲”的《前奏曲》、表现英雄马捷帕的事迹的《马捷帕》等等。李斯特的钢琴演奏也是超凡脱俗,有人说李斯特为了满足作为一个演奏家的虚荣心而使自己的作曲才华没能得到应有的发挥。不过他的成果也够可观了,十九首技艺超绝的《匈牙利狂想曲》(不要与勃拉姆斯的二十一首《匈牙利舞曲》混淆起来)在演奏技巧和钢琴这种乐器的表现力上都为后世作了一个很好的榜样。还有他的两首钢琴协奏曲、《浮士德交响曲》、《但丁交响曲》等,也可称之为名作。
舒伯特
舒伯特无疑是浪漫主义时期的一个重量级人物。大家都知道他是“歌曲之王”,作了无数对后世影响巨大的优秀艺术歌曲。他还写了九首交响曲(又是九首!),最后两首是不凡之作,第九首因其高贵的气质、庞大的结构被人称之“伟大交响曲”,第八首没写完,就叫“未完成”,但却是交响曲宝库中的经典,其凄切孤独的氛围、细腻的内心情感表现,典型地表现了浪漫主义音乐的特征。舒伯特在室内乐方面也是表现不俗,他的“鳟鱼五重奏”、“死神与少女”弦乐四重奏等等都是亲切动人之作,也是现在唱片灌制的热门。他还作有不少亲切动人的钢琴小品集,如《音乐的瞬间》、《即兴曲》等。
柏辽兹
柏辽兹则首先用交响曲讲起了故事。他的《幻想交响曲》描述了自己对一个女演员的爱情幻想。他说这些幻想是服药自杀未遂而产生的,里面有田野、有舞会、有断头台、有妖魔鬼怪,真是好玩之至。他还在这部交响曲里首次运用了“固定乐思”的写法,即从头到尾用一个代表那位女子的主题及其变奏贯穿全曲,既方便了讲故事,又使作品各乐章获得了很强的统一性。他的这种手法对后来的李斯特等作曲家影响巨大。柏辽兹的其他重要作品有管弦乐《罗马狂欢节》、戏剧交响曲《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门德尔松
门德尔松也是一位短命的天才,他的音乐成就先不说,就看在他把当时不为人知的巴赫“挖”了出来的份上,我们也应该好好感激他。门德尔松出身高贵,生活优越,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甚至还有自己的交响乐团。他的音乐正如他的身份般,高贵,优雅,华美,几乎没什么漏洞。自然,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下,他没有太强的激情,估计他在有生之年也没深入体会到过孤单、悲伤、愤怒的感情,这些也正是他的音乐中所缺乏的,所以有乐评家说他完美但不深刻。他的小提琴协奏曲是难得一听的青春之歌,故可以列于“四大小协”中而毫不显弱。他的五首交响曲在构成方面也都近乎完美,其中的“苏格兰”和“意大利”是爱乐者不可不听的曲目。他为戏剧《仲夏夜之梦》写的音乐也体现了他的音乐天才。而他的钢琴小品《无词歌》系列被人认为在抒情性方面并不比肖邦差。
猜你感兴趣: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