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五声音阶的调式与特点
中国传统乐学理论对“音阶”这个现代概念,常分别从“音”、“律”、“声”等不同角度揭示其内涵。五声音阶,古代文献通常称为i“五声”、“五音”等。简单地说,五声音阶的意思就是按五度的相生顺序,从宫音开始到角音,依次为:宫--商--角--徵--羽;如按音高顺序排列,即为:1 2 3 5 6宫 商 角 徵(zhǐ) 羽
五声音阶的特色
五声音阶的特色在于,它没有半音阶(小二度)音程.详称“不带半音的五声音阶”或“全音五声音阶”。广泛流行于亚洲、非洲、中太平洋的一些群岛、匈牙利、苏格兰民间音乐以及在欧洲人到达美洲之前的美洲本土部族中。常被称为“中国音阶”。其五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专用的名称,分别称为:宫、商、角、徵、羽。其音程组织是每个八度之内有3处全音,分成两个一串(宫-商-角)和一个单独的(徵-羽),两段之间以□音隔开,见下例2:音阶中的每一个音都可以当主音以建立调式,可形成 5种不同的五声调式。在五声音阶基础上,每处□音的区间可以插入不同的附加音(偏音)而形成七声音阶(以五声为正声的七声音阶),附加音的插入可有 3种不同的方式,形成 3种不同的音阶形态(见宫调)。附加音的音高常可游移,游移音高有时将□音的区间划分成两个各约为四分之三音的音程。
五声音阶的调式
在五声音阶中,分别以不同的各音作为主音时,可构成不同的调式;调式名称是以阶名命名的。比如以第一级音“宫”作为主音时,就称为宫调式,以第二级音“商”作为主音时,就称为商调式,以第三级音“角”作为主音时,就称为角调式,余类推。
五声音阶的结构特点
同七声音阶相比较,五声音阶的结构有如下特点:
(1)相邻音级间没有小二度关系
(2)相邻两音级的距离是大二度或小三度
(3)宫音和角音之间为大三度
宫音和角音的确认,对判定五声音阶的调高(宫音的位置)有着重要作用:当五个音按五度关系排列时,宫音和角音处于这个五度音列的两端,形成五声音阶中唯一的大三度。
由于宫音和角音的大三度音程关系,所以在确认某段乐曲的宫音位置时,只要找出大三度的下方音,即此段乐曲的宫音。这种方法被称为“宫音定位”。
五声音阶的魅力局限
我们都知道,音乐的基本元素是七个音符。按音乐人说是“CDEFGAB”,在简谱中记为“1 2 3 4 5 6 7”,用唱名则说成是“do re mi fa sol la si”。这七个音中mi和fa之间、si和高音do之间仅差半个音程,而其他任何两个相邻的音符之间则差1个音程。fa与mi、高音do与si的频率比为,;而其他任两相邻音符之间的频率比为。听觉正常的人,分辨半音是没有问题的。所以在do与re、re与mi、fa与sol、sol与la、la与si之间均可加半音,分别记为1(b2)、2(b3)、4(b5)、5(b6)、6(b7)。这样一来,音阶就变为十二个。因此在钢琴上,总是每12个键(7个白键、5个黑键)组成相对独立的一组。
有趣的是,我国的很多民歌不但不用12个音符,连7个都嫌多,只用“12356”就行了,这被称为五声音阶。据说,在世界上除了我国,只有苏格兰的民歌也是五声音阶的,还是相当稀有的呢。
虽然只用了五个音符,但我国的民歌自有它的魅力。例如江苏的民歌《茉莉花》还“出口”到了歌剧王国意大利,被作曲家普契尼用在《图兰多公主》中,作为这部中国背景歌剧的象征元素。而也正因为它的中国特色,被张艺谋用作申奥、申博的主题音乐。
在各国民歌中,情歌占了很大的比重,而且广为人们传唱。例如意大利民歌《重归苏莲托》非常有名,在许多电影中,往往以它的旋律来象征意大利,就我所知有一部国产电影、一部美国电影和一部阿尔巴尼亚电影中都这样用过。再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耳熟能详的俄罗斯民歌《三套车》实际上也是一首情歌,只是由于翻译的失误,这首思念心爱姑娘的情歌被唱为马车夫对老马的怀念,虽经专家多次著文纠正,但收效甚微,演唱者都还在为这匹老马而忧伤。这两首民歌,不但用足了7个音符,还用上了升降半音,甚至还在曲中转变了调性听起来十分动人。与之相比,著名的四川民歌《康定情歌》也即《跑马溜溜的山上》虽使用五声音阶,但作为情歌,同样韵味悠远、魅力十足,比起包括上述两首情歌的其他任何情歌都毫不逊色。
正因为五声音阶已成为我国民歌的特色,所以许多著名的作曲家以五声音阶谱曲。早期的如贺绿汀为电影《马路天使》谱写的《四季歌》等插曲,解放前后的许多创作歌曲如《团结就是力量》、《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社会主义好》、《草原上升起不落的红太阳》和《学习雷锋好榜样》等等,不胜枚举。就是我国的国歌,全曲只用了一个”si”,即在第一句“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中的“的”,可以说基本上是五声音阶歌曲。这可能与作曲家聂耳从小在五声音阶的云南民歌声中长大有关,我们知道,云南民歌中最广为流传的《小河淌水》就是五声音阶的。同时期的另一位革命音乐家冼星海就有所不同,他是在法国接受音乐教育的,他创作的如《在太行山上》等就不是五声音阶的。而当他奔赴延安革命根据地后,受到民歌的影响,创作的如《黄河大合唱》中的《黄水谣》、《黄河颂》等虽然还带有西洋音乐的所谓学院派的影响,但五声音阶的曲谱显现了强烈的民族特色。
就是现在的流行歌曲中,也还有不少是五声音阶的。比如《绿岛小夜曲》,S.H.E.演唱的《波斯猫》,网络歌曲《老鼠爱大米》等,都以简洁而不失单调的曲调赢得了广大歌迷的喜爱。
不过,话要说回来,既然自然界给了人们的耳朵和嗓子以辨别和唱准十二个音符的能力,却只用五个音符谱曲,用现在流行的话语来说,是一种资源的闲置和浪费。而且,比起十二个音符来,五个音符到底还是略显简单了一些。我们听交响乐、协奏曲,能表达人们复杂的情感,描绘大自然给人们的丰富的印象,靠五个音符看来是不够的。这正是五声音阶的局限。
就拿脍炙人口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来说吧。因为它是以江浙一带的民歌民谣和越剧唱腔为素材创作的,虽然不完全是五声音阶,但还是以这五个音符为基础的,所以给人的感觉还不够丰富细腻,而且由于配器(各种乐器的组合匹配)的简单略显冗长。据该协奏曲的首演者、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俞丽拿女士回忆,当年周恩来聆听了她的演奏后曾对她说,是不是能改得短一些、更紧凑一些。但俞丽拿女士在与作曲者何占豪、陈刚认真商议后,觉得不能修改。后来周又听过俞丽拿演奏该曲,对于未曾修改一事,再也没有说什么。正如周当时所说的,“我只是以一个普通听众的身份说的,改不改是你们音乐家的事。”这使俞丽拿十分感动。
当然,这件事既体现了周的谦逊和伟大,也凸现了艺术家的独立和执着。但一般听众将《梁祝》与其他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如门德尔松、柴可夫斯基、贝多芬的相比,由于配器的不足(因为两位作曲者当时还是学生,没有学过配器),给人感觉有些拖沓是正常的反应。我想,这里除了配器的问题外,基于五声音阶的主旋律给乐曲带来的局限可能是主要原因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