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教案模板 > 音乐教案 >

道教音乐的特色

时间: 小龙 音乐教案

道教音乐吸取了中国古代宫廷音乐和传统民间音乐的精华,渗入道教信仰的特色,形成道教音乐的独特艺术风格,也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份。下面就让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道教音乐的特色吧!

道教音乐的特色(一)

道教音乐的诵唱和乐器伴奉,均由道士担任,在斋醮中使用的音乐有独唱(通常由高功、都讲担任)、齐唱、散板式吟唱和鼓乐、吹打乐以及合奏等多种形式。早期道教音乐所用的乐器,以钟、磐等打击乐器为主。唐代起,增加吹管乐器,嗣后,逐步加入弹拨、弓弦乐器。明朝《茅山志》记载国醮演奏乐器的道士达30名。近代虽然吹管、弹拨、弓弦、打击等乐器并用,但演奏中仍以吹管、打击乐器为主。器乐形式常用于法事的开头、结尾、唱曲的过门以及队列变换、禹步等场面,而声乐形式则是斋醮音乐的主要部分。其声乐体裁主要有颂、赞、步虚、偈等格式。音乐以法事情节需要,经过1000余年斋醮科仪的传承发展以及长期以来吸收民间音乐的养料,道教音乐愈益丰富,并且形成了不同地区的地方特点。

道教斋醮音乐有独唱(通常由高功、都讲担任)、齐唱、散板式吟唱和鼓乐、吹打乐以及合奏等多种形式。单纯的器乐形式常用于法事的开头、结尾、唱曲的过门以及队列变换、禹步(类似舞蹈的步法)等场面;声乐形式则是斋醮音乐的主要部分。其声乐体裁主要有“颂”、“赞”、“步虚”、“偈”等格式。据《无上黄□大斋立成仪》和《道门科范》等书的记载,在前蜀时,颂、赞、步虚等已经在斋醮中应用了,而偈的产生稍晚些,约始于元代。道教有关斋醮科仪的典籍中,述及演唱的多用吟”、“咏”。颂、赞、步虚和偈,就其单独形式来讲,是一首歌,结构短小的为上下句式或起承转合 4句式;大型的有更复杂的曲式,每一曲调常有多段,甚至10余段不同用途的词。这种一腔多用的组合变化,常同宗

教念白、诵经腔、禹步等合用在法事中。道教斋醮名目繁多,有水灾、旱灾、虫灾、雷击、瘟疫、伤病、生亡、延寿等各种法事;它以法事情节需要。

道教音乐的特色(二)

道教音乐是一种具有中国地方音乐特点的宗教音乐,其表现是:①同一法事中的同一曲调,各地的行腔、旋律装饰(加花)都带有本地地方音乐特点而各有区别。②同一法事中的同一首词,各地选用本地音调配曲,各不相同。道教音乐到底受到多少种地方音乐的影响。在民间,道教音乐与各地的地方曲调广泛地融合,形成了各地不同的道乐风格。

道教音乐的特色(三)

史载,唐代就有全真派道教传入南安,道士蔡尊师隐居南安紫极宫。正一派道教传入南安都属于正一派,以替群众做法事为职业。

闽南一带为亡灵超度“做功德”通常会请道士做法事,祭奠过程中的诵经、祭灵、赞尊、谶颂、超度等形式都通过唱奏形式进行,遂促成道教音乐地区化和世俗化。道教音乐吸取了本地民歌、木偶戏、佛曲、南曲等因素,建立了“歌、舞、乐”为一体的道乐体系,具有强烈的民俗性与观赏性,现存有“吊灵”、“净坛”、“关发文字”、“诵清静经”、“分灯”、“开光”、“合符”等数十套;曲牌则有“地狱”、“锦板”、“四边静”、“割仙草”、“甘州歌”、“相思引”等近二十个。一些主要曲牌后来还成为被俗称为“师公戏”的“打城戏”的主要音乐。

道教音乐使用乐器除道教所特有的法事乐器帝钟、戌钟、敲钟、手鼓(法事鼓)四种外,大都与汉族民间流行的鼓吹乐、地方戏曲的乐器几乎相同,锣鼓经大同小异。器乐有:大吹(大唢呐)、嗳仔(小唢呐)、品箫(竹笛)、二弦、二胡、南琵琶、南三弦;击乐有:堂鼓、大锣、铜钲、锣仔、小叫、大小木鱼、钟(磬)、拍、静板。

闽南道教音乐,根扎于汉族民间。保护道教音乐有助于从宗教文化角度来探寻闽南文化的遗产,它是研究中国汉族民间音乐发展、演变,形成庞大的汉族民间音乐体系的宝贵资料。

作为一种宗教音乐,道教音乐渗透着道教的基本信仰和美学思想,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格局。它的美学思想反映了道教的追求长生久视和清静无为,曲调庄严肃穆而清幽恬静。通过音乐的烘托、渲染,道教的斋醮仪式更显得庄严、肃穆、神圣和神秘。
 

猜你感兴趣:

1.

2.

3.

4.

39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