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曲潇湘水云简介
《潇湘水云》是一首汉族古琴曲,作者为南宋古琴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及江浙派的创始人郭沔,无射均(紧五弦)定弦。下面就跟随小编的步伐一起来了解一下古琴曲《潇湘水云》的相关信息吧!
古琴曲《潇湘水云》的概述
汉族古琴曲。南宋浙派琴家郭沔(字楚望,南宋永嘉人(今温州平阳)约公元1190—1260年)创作。当时元兵南侵入浙,郭沔移居湖南衡山附近,常在潇、湘二水合流处游航。每当远望九嶷山为云水所蔽,见到云水奔腾的景象,便激起他对山河残缺、时势飘零的无限感慨而创作此曲,以寄眷念之情。传说中,九嶷山是贤王舜的葬地,所以在人们的心目中,自然成为贤明的化身。
郭沔是一个终生未仕的知识分子,生活十分清贫。他所处的时代,正值元兵入侵,南宋王朝即将灭亡的前夕。而他又是一个反对苟且偷安,具有民族意识和爱国思想的人,故他借九嶷山为“潇湘云水所蔽”的形象;寄托他对现实的黑暗与贤者不逢时的义愤和对祖国美好山河的热爱。曲谱最早见于《神奇秘谱》,共十段。后经历代琴家发展为十八段加一尾声。现存琴谱多达五十种。经过许多琴家不断加工,艺术更臻成熟。乐曲开始,飘逸的泛音使人进入碧波荡漾、烟雾缭绕的意境。全曲情景交融,寓意深刻,自13世纪中国明初问世以后,数百年来广为流传,许多琴谱专集都收载了此曲,并被历代琴家公认为优秀的琴曲之一。近年,有采用古琴与大型民族乐队的演变形式演奏此曲。
古琴曲《潇湘水云》的创作背景
南宋末年,元兵南下,临安失守,官场腐败黑暗,朝廷偏安江南.作者感慨时势飘零,满怀愤国忧世之情,却只能观潇湘二水水起云涌,遥思故国,"每欲望九嶷,为潇湘水云所蔽",于是作《潇湘水云》以记。当时正逢金兵入侵宋,郭楚望移居湘中宁远九嶷山下。郭楚望先生於潇湘之上泛舟而游,潇水浇山,远远眺望,观赏云水奔腾。但此时山被云水遮蔽,不见天日,正如当时的时势,因此先生心中悲痛,如九嶷云萦,遂谱《潇湘水云》,以曲抒郁。
此曲最早见于明朝朱权编写的《神奇秘谱》,其题解说:“臞仙曰,是曲也,楚望先生郭沔所制。先生永嘉人,每欲望九嶷,为潇湘之云所蔽,以寓惓惓之意也。然水云之为曲,有悠扬自得之趣,水光云影之兴;更有满头风雨,一蓑江表,扁舟五湖之志。”
古琴曲《潇湘水云》的乐曲分析
《神奇秘谱》 解题中说,作者“每欲望九嶷,为潇湘之云所蔽,以寓惓惓之意也”。其时元兵南下,文人相率南迁。郭沔定居湖南南部衡山附近。云水奔腾的景象,唤起他热爱祖国山河,感慨时势飘零,想望隐遁生活等复杂心情。此曲便应景而生。音乐利用散音按音应合与荡吟(即大幅度的吟音)等手法,成功地表现了云水掩映、烟波浩渺的艺术境界。现存曲谱多达50种。明代曲谱原为10段,清代发展为18段。
《潇湘水云》一曲流传广泛,曲谱多达五十多种。在十五世纪初时,《神奇秘谱》中的记录为十段;十七世纪时《大还阁琴谱》中就发展为十二段;到了十八世纪在《五知斋琴谱》中已扩展为十八段.现代一般演奏版多为吴景略先生依据《五知斋琴谱》打谱的版本。
《潇湘水云》以一个核心旋律贯穿整首乐曲,主题A和它的变体以不同的手法十数次出现于曲中九个不同的段落.在新的演奏版本中还作了一些速度上的处理,将原来全曲慢板改为散——慢——中——快——散的速度进行,使乐曲更富变化,意境更为深邃。曲谱最初见于《神奇秘谱》,共分十段。后经历代琴家发展为十八段加一尾声。今吴景略的演奏,是以《五知斋琴曲》(清徐琪撰于1722年)为本,同时吸收了其它琴谱之长。全曲情景交融,寓意深刻,被历代琴家公认为典范之作。
猜你感兴趣:
1.
2.
3.
4.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