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教案模板 > 音乐教案 >

二胡曲空山鸟语推荐

时间: 小龙 音乐教案

《空山鸟语》是二胡独奏曲,刘天华作曲,初稿写于1918年,十年后才定稿。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二胡曲《空山鸟语》的推荐,希望大家喜欢!

二胡曲《空山鸟语》的乐曲结构

全曲共五段,另有引子和尾声。引子慢速带装饰音的八度、五度、四度的大音程跳进,恰似空谷回声,刻划出一种幽渺、静穆的意境,令人神往。第一、二段的音乐清新活泼,气氛活跃。第三、四、五段运用各种拟声的表现技巧,生动形象,展现出一幅鸟声四起。争相飞鸣的喧闹情景,表达了人们对美丽大自然的热情赞颂。尾声部分再现一段旋律,末句采用分解的大三和弦的上行旋律,明亮有力,表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切追求。

乐曲开始的引子部分是由7+8两句构成的广板,经过短小的加速连接进入第一段快板,第一段为起、承、转、合四句。到了乐曲的第二段,句式衍变成为8+8+8+8四个等长的乐句,第三段句式基本与第二段相同,为8+8+8+7句式,最后结束在徵音上,形成一个开放性乐段。乐曲情绪稍加变化,进入了由6+14两句构成的第四段。第五段为完全模拟鸟叫的散板段落,乐句划分长短不规整。从整体上来看,《空山鸟语》采用了极具中国传统音乐特色的多段式结构,全曲以第一段为基础进行重复变化和自由展衍,这种创作手法为中国音乐的常见模式;最后的尾声再现了第一段,结束部分加入了大三和弦分解音型,形成带有西洋带再现结构思维。

乐曲开始的15小节是引子,广板,可分为7+8的两句,预示了主题的音调。第一段落,快板,即全曲的主题,是合尾式二段体结构,相当于西洋的带再现二段式。其中主题中的第16—31小节是第一乐段,是同头异尾的8+8上下句结构。第32—47小节是第二乐段,由8+8的上下两句构成,是第一乐段衍展和收束。第二段落是主题的衍展,是一个由四个等长的乐句(8+8+8+8)构成的乐段。第三段落是一个等长的四句式(8+8+8+8)结构,回原快板速度,提取了主题中四度八度的音调和第二段落的音调加以变奏(见例3),结束在徵音上,形成一个开放的乐段。第四段落是一个由6+14的两句构成的乐段,提取了主题的四度跳进音调加以变奏,并使用了大三和弦分解的三连音西洋曲调。第五段落是主题的继续变奏和音乐的收束,各乐句清晰,但各句的长短不规整,也是乐段结构。尾声再现了主题的第一个乐段(最后有4小节琶音式的大三分解和弦补充),带有西洋式的三部性思维,加强了全曲的统一。

二胡曲《空山鸟语》的创作背景

初稿写于1918年,十年后才定稿。标题采自于唐王维诗:“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这首曲子是刘天华先生十大名曲里技巧最难的一首。刘天华先生把古诗“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声”改为“空山不见人,但闻鸟语声”。刘天华先生的故乡江阴有一座山叫黄山,满山都是竹林,鸟语花香,非常美,这首曲子就是作者根据当时的情景创作而成。它虽然在刘先生的十大名曲中排在第七,发表于1928年,但实际上它应该是刘先生的早期作品,应该排第三名。

二胡曲《空山鸟语》的演奏技巧

注重动作和声音的感觉。《空山鸟语》中,引子慢速并且带装饰音的八度、五度、四度的大音程跳进,恰似空谷回声,刻画出一种幽渺、静穆的意境,令人神往。这就是演奏者快速运弓、换弓灵活的完美体现,展现了刘天华精湛的演奏技艺。动作是掌握技巧的要领,是演奏中音乐表现的基本手段。因此,动作是否规范直接影响着演奏效果的好坏。手部动作分为:一是左手动作,即自然放松,手心朝下,按音的四个手指弯曲向下,按指要有独立性,指力要具有柔韧度;二是右手的力的感觉,包括用力方向和行弓长短两个方面。握弓的四个手指形成的力点是由肩而下的,形成一种压力和反压力,拉奏内外弦时要有内掌外挑之感。在乐曲演奏中,演奏者的大脑支配着音乐转变为动作的整个过程,需要演奏者用心感受声音,避免紧张或多余动作,找到掌握弓子的压力和左、右手协调一致的动作感受。如做快速运弓和换弦动作时,运弓动作大致分为“手指主动”、“小臂主动”与“指腕结合”等形式,在保证音质的同时,能让人产生舒服、轻松之感。

注重技巧和对音色的感觉。《空山鸟语》中刘天华在对各种鸟类鸣叫声的诠释中就是运用了大量的滑音和装饰音,演奏者利用二胡的多变音色来体现百鸟争鸣的热闹景象,把技术巧妙地结合起来用于表现音乐内涵,体现出完美形态的音乐艺术。技巧是演奏动作的协调与运用。而对音色的感觉,是演奏者处理音乐作品的应变能力。不同的技巧奏出的音色是不同的,而能否奏出丰富的音色变化,则是由演奏者思维支配下的技术掌握所决定的。二胡的音色丰富多变,涉及各种滑音、装饰音以及柔弦和弓法变化等方面,这些技巧在众多的音乐风格中常以不同的组合形式出现,使演奏更具表现力。
 

猜你感兴趣:

1.

2.

3.

4.

5.

6.

39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