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幻摇滚的基本介绍
迷幻摇滚(Psychedelic Rock),是一种摇滚乐流派,与车库摇滚及民谣摇滚乐团属同一时期。下面就跟随小编的步伐一起来了解一下迷幻摇滚的相关介绍吧!
迷幻摇滚的概述
迷幻摇滚(英文:Psychedelic rock)是一种摇滚乐流派,其源自迷幻文化及使用迷幻药而产生的思维骤变。迷幻摇滚涌现于1960年代的英美,与车库摇滚及民谣摇滚乐团属同一时期。迷幻摇滚介于早期以蓝调为基础的摇滚音乐,至前卫摇滚、艺术摇滚、实验摇滚、硬摇滚,甚至重金属间的过渡时期。迷幻摇滚同时并融入了非西方的音乐元素,如印度音乐的拉加(ragas)与西塔尔琴(sitars)。
迷幻摇滚指受吸毒产生的幻觉体验激发而创作的摇滚音乐,通常可以和“Psychedelic Rock)一词通用。1966年,“第十三层电梯”(Thirteenth Floor Elevators)演唱组在奥斯丁出版了第一张专辑,旧金山的“杰弗逊飞机”(JEFFERSON AIRPLANE)乐队紧随其后,而“数五下”(Count Five)的《疯子的反应》(Psychotic Reaction)进入了排行榜前5名。电台DJ对此类音乐的大力宣传使歌手们深受鼓舞,竞相效尤,纷纷用大量模糊的电吉他声、反馈噪音、电子合成器声以及单纯的高分贝噪音充斥自己的作品,以此模拟想象中大麻和麦角酸酰二乙酸(LSD)带给人的种种放纵迷幻的感觉。
盛行于60 年代中、后期,是嬉皮士运动的产物之一。其音乐特色是震耳欲聋的强烈节奏、尖厉响亮的电吉它单人或双人演奏。不同于重金属摇滚,迷幻摇滚没有一定的曲式,即兴演奏的成分较多,其无旋律的音调变化多端,常常富有精彩华妙的表现。“酸性”(acid) 一词是迷幻剂LSD的俚语代名词,酸性摇滚因为具有狂热的迷幻音乐特点,故有其名。代表乐手、乐队有:Jimi Hendrix、Jefferson Airplane、the beatles、the Doors、the Greatful Dead,Pink Floyd等。这些组合其歌迷都蓄长发、着彩色鲜艳的服装,持有反世俗的态度,这种外在表现与音乐一样重要。
迷幻摇滚的历史背景
美国的迷幻摇滚(六十年代) “嬉皮”运动与摇滚乐,特别是迷幻摇滚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在不少人的印象中,它是一种颓废、堕落的反文化运动,尤其是对当时的毒品泛滥及性解放都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这只看到了“嬉皮”运动的一个侧面。
“嬉皮”运动实际是50年代“垮掉一代”的一个变种延续。对于未经历过二战的新一代美国年轻人来说,他们不用 劳动就轻而易举地实现了他们父辈辛苦一辈子所追求的“美国梦”,他们有着漂亮的住宅、汽车、立体声音响、电视和足够的零花钱。但是,丰富的物质生活却带来了精神生活的空虚。许多人在失望之余,去追求一种比生活方式更美好的东西,以充实精神世界。他们主张仁爱、反对暴力、提倡和平主义、利他主义。
早期的“嬉皮士”是 一些很有素养和理想的青年。决非人们想当然的那些肮脏邋遢、衣衫褴褛、吸毒成癖、逃避现实和性变态的流氓。他们留长发、穿奇装异服,是为了排斥当时美国光洁整齐的形象。这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不仅 对摇滚乐、而且对整个世界的文化形态及生活方式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但“嬉皮”运动发展到后期,便背离初衷,向两派发展。一派是真正的理想主义,一派是纯粹的享乐主义。而后者的吸引力似乎更强烈 一些。此时的“嬉皮主义”已变成了绝对的“自我中心主义”。这一点明显地可以在摇滚乐中得到例证:“甲壳虫”作为理想主义者,专门演唱一些关于爱情、和平与冥想的歌曲,而“滚石”和“大门”乐 队则到处肆无忌惮地赞美性爱、毒品、无政府主义和极端享乐主义。
“嬉皮”运动对摇滚乐的影响很大,反过来摇滚乐对“嬉皮”运 动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开始,嬉皮士们喜欢成群结队地坐在海滨和公 园聊天、弹奏乐器、唱歌。这种集会叫“狂欢大集会”,而每位去那里的人都是促使这些集会成功的积极参加者。当集会的人群越来越多 时,摇滚乐队便开始表演,但同时乐队的表演又起了喧宾夺主的作用。
迷幻摇滚的发展
迷幻摇滚乐在旧金山获得很大成功,全城有成百上千的这类摇滚乐队,其中“杰弗逊飞机”最为突出。“感恩而死”(CRATEFUL DEAD,THE,1967年出版第一张专辑)乐队被指控在演奏时吸服毒品,这使他们很长一段时间内相当被动。
如果说迷幻摇滚乐与“Psychedelic Rock”之间还存在什么差别的话,那就是后者更趋于柔和,更讲究色彩。这类音乐的唱片不仅重视其音乐内容好坏,还很重视追赶时尚,强调招贴广告的宣传以及唱片、盒带的包装印刷。这一类音乐大都为西海岸和英国人[“披头士”(BEATLES,THE)1967年的《佩珀军士》曾红极一时]所喜爱与推崇,激发其创作灵感的毒品大多为一些不易使人上瘾的“软毒品”。
而迷幻摇滚乐则比这走得要远得多,东海岸“地下丝绒”(VELVET UNDERGROUND,THE)乐队作品中对海洛因的描述不是嬉皮士的调侃,而是将其看做一种另人担忧使人担忧使人彻底绝望的东西。迷幻摇滚乐的音乐风格影响了反映青少年失望之情的重金属摇滚乐。创作这类反映吸毒的音乐家们有:“披头士”、鲍勃.迪伦(DYLAN,BOB)、范戴克.帕克斯(Van Dyke Parks)乐队、吉米.亨德里克斯(HENDRIX,JIMI)等等。艺术摇滚也受到该流派,或许应该说本质上是受电子迷幻音响摇滚派的影响,例如:“锣”(Gong)、“范德格拉夫发电机”(Van Der Graaf Generator)的作品等。同样电子/实验乐队也从中汲取到营养,例如:“橙色梦幻”(TANGERINE DREAM)、“罐头”(CAN)、“发电站”(KRAFTWERK)等。
猜你感兴趣: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