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科学学科的教案设计
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而在这种探究活动中,实验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实验教学也是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一年级科学学科的教案设计,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年级科学学科的教案设计1
走进科学课
一、教学要求:
1、收集有关科学和科技发展的资料,明确科学课研究的对象和学习的知识内容。
2、意识到科学精神、态度、价值观与科学成就的取得有直接关系。
3、体会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们生活和社会进步的作用,初步体会到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
1、意识到科学精神、态度、价值观与科学成就的取得有直接关系。
2、知道科学家的发明创造对科技发展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知道哪些科学家的名字?
知道哪些我国科技项目?
2、学习新课:
(一)科学课上要做什么?
1、谈话,简述科学的意义,科学课研究的对象。
2、分析科学家取得某项成就的原因。
3、具体说出科学家的哪些精神值得自己学习,
(二)活动过程:(1)
1、看书第二页。
2、说说你看到了哪些,等得了什么?
3、学生独立获取信息,同位互相交流。
4、小组交流自己的阅读结果.
(三)活动过程:(2)
1.拿出带来的叶片观看一下,叶子是什么样的?
2.小鱼为何改变了方向?(课本第三页)
3、小组代表说发现。
4、教师小结:我们要从小热爱科学,善于观察与思考,能够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答案及追求真理。
四、拓展活动
听科学家的故事。学生互相讲。
一年级科学学科的教案设计2
运水游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运水游戏中,再次感知水的特性。
2.能认识和选择在不同情况下适宜运水的工具、材料,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3.在活动中充分感受玩水带来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准备:
水、充气盆、空桶、漏斗、瓶子、小水桶、小杯子,小铲子,小筐、小勺子、毛巾、棉花、吸水纸、海绵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起学生对水的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玩过水吗?""水是什么样的?""玩水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呢?"(不能把自己和同学的身上弄湿)
(二)通过玩水,自由探索。
1.运水。
(1)我们今天接到一个新任务,就是把这边水槽里的水运到那边的水槽里去。(不能直接倒,并且不能漏了水或着撒了水。)
(2)学生运水。(渗透教育“水是很珍贵的,别把它漏到地上了。”
2.看图片。
师:看着图片你想到了什么?
(水会流东,水很珍贵,要节约用水;谁能给人们带来方便,也能带来危害。)
(三)活动延伸:
师:今天的任务都完成得很好,下面让小水轮转起来。(两人一组)
一年级科学学科的教案设计3
多样的天气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阴、晴、雨、雪、风、雾等天气现象、主要特征和相应的天气符号。
(2)科学探究
初次经历较长时间地、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并记录天气现象的过程。
(3)科学态度:培养坚持性,激发学生关注天气的兴趣。
(4)STSE:了解到人们在监测、获取天气信息的方法与途径。
二、教学准备
各种天气的图片、录像,天气符号图片,活动手册
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天气,与我们密切相关。这节课,我们要开始学习有关天气的科学。
(二)新课学习
1.认识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1)这是什么天气?
依次出示晴、阴、雨、雪、风、雾等不同天气的图片,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
(2)找晴天和阴天的特征
首先出示不同地点的晴天图片,找晴天的主要特征(太阳没有被云遮住)。
接着出示不同地点的阴天图片,找阴天的主要特征(太阳被云遮住了)。
(3)用符号表示晴天和阴天
首先同时出示同一地点的晴天和阴天图片两张。提问:用图形符号表示晴天和阴天,怎么画才好区分呢?学生试画,然后交流。最后出示教材所画的晴天和阴天的天气符号,与之对照。
(4)用符号表示雨、雪、风、雾等不同天气依次出示雨、雪、风、雾等不同天气的多个图片。找上述每种天气的主要特征。学生试画,然后交流。最后出示教材所画的相应天气符号,与之对照。
(5)看符号认天气
出示不同的天气符号,学生认天气。
2.观察记录一周天气现象
(1)明确任务
任务1:同一地点,不同时刻,天气会相同吗?(例如,学校,每天9点、12点、下午3点)
任务2:不同地点,同一时刻,天气会相同吗?(例如,不同区域的两家住地,每天7点)
(2)领取任务
同学们选择任务,相同任务的几个人组成小组。
(3)记录指导
(4)交待注意事项课后观察,坚持观察一周。及时记录和交流。注意安全。
3.说一说获取天气信息的方法
(1)亲自观察、测量
(2)电视、广播中播放的天气预报
(3)其他有天气信息的设备或人员
(三)整理,下课。
一年级科学学科的教案设计4
大自然中的发现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认识物品的特征。初步感知自然界的物品分为有生命和无生命的。
2.科学探究:培养观察、比较、分类能力。
3.科学态度:细致观察,如实描述,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自然的兴趣。
4.STSE:爱护环境,不破坏环境,引导学生建立科学与技术的关联。
二、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放大镜,塑料托盘,自己考察带回来的自然物品
教师准备:实物投影
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提问:1.观察物体,需要哪些感官参与?用感官观察时要注意些什么?
2.达尔文是怎样考察大自然的?
(二)新课学习
1.观察自己采集的大自然的物品
(1)学习使用放大镜
教师首先演示怎样使用放大镜——手持镜柄,眼看镜片中的物象,调整镜片距离物体的远近,直至看到清晰放大的物象,然后学生练习。
教师巡视指导并警示学生注意安全,例如“不要用放大镜对着太阳看,以烧伤眼睛”。
(2)小组内分享自己带来的物品,讨论怎么观察每个物体(借助感官和工具)。
(3)指导制订观察计划(包括观察时组内成员怎样分工,如何做观察记录)。
(4)学生观察。
2.给自己采集的大自然的物品分类
(1)确定分类的标准(一分为二)
(2)自行分类
(3)展示分类结果,小组内交流,相互评价
(4)扩大物品范围(由个人物品到全组物品)再次分类
(5)继续扩大物品范围(由小组到全班)再次分类
(6)发现问题:物品越多,一分为二的分类标准比较难找。
(7)教师指导:将物品按照有生命和无生命划分。
3.考察交流会
(1)组内整理观察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2)全班交流,问题汇总
(3)小结:在观察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提出与之相关的科学问题。科学家们就是这样不断地提出新的问题,不断地解决问题,使得科学不断进步的。
4.拓展—来自大自然的艺术
(1)教师展示叶画、石头拼图作品
(2)学生创作
(3)学生作品展示
(三)整理材料,下课。
一年级科学学科的教案设计5
看一看
教学目标:认识眼睛,以及它们的作用,知道眼睛的重要性。
准备材料:镜子、七巧板图片
教学建议:
学生戴眼罩的时间不宜过久,可能会造成感觉不适。
教学过程:
1、导入一
教师:(播放动画)蒙蒙诺诺是怎么找到自己照片的啊?小朋友们闭上眼睛,你们还能看到自己的好朋友吗?,往四周看一看能看到什么?(引导学生发现眼睛的重要性)
2、导入二
活动导入
教师:现在请小朋友们安静。仔细听一听,听见什么声音了吗?那么现在请你们把耳朵捂住,还能听见吗?听得清楚吗?
活动:小眼看世界
(1)戴上眼罩,体验黑暗
教师:(分发材料)你看得见吗?能走路吗?(引导体验黑暗带来的不便)
教师:下面老师要请一个小朋友上前,戴着眼罩,穿过这些障碍物,看看会怎么样。(在教室前面摆法一些椅子等障碍物,摆放2-3个即可,同时老师在旁边注意保护,以免学生跌倒磕碰)
(2)眼睛的作用
教师:刚才戴上眼罩的小朋友走的跌跌撞撞的,谁说一下这是为什么呢?(鼓励幼儿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进一步让幼儿体验黑暗,明白眼睛的作用)教师:小朋友们说的都很好,所以我们要爱护我们的眼睛,还要关心和帮助眼睛看不到的人,对不对?(引导小朋友爱护眼睛,培养小朋友助残意识,关心帮助残障人士)
3、评估
(1)是否知道眼睛的作用。
(2)是否参与了眼睛的游戏。
4、小结:师谈话说如何保护自己眼睛和耳朵
5、延伸:
图片有哪几种动物(9页大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