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祭日主题班会教案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国家公祭日主题班会教案七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国家公祭日主题班会教案精选篇1
《南京大屠杀》这篇课文记录了上世纪30年代发生在南京的那一幕充满血腥、刻骨铭心的历史,愤怒地控诉了侵华日军疯狂屠杀中国无辜百姓的滔天罪行,教育学生勿忘国耻,为振兴中华努力而学习,激发学生的强烈爱国之情。因此我把“了解南京大屠杀详情,激发学生爱国情感;初步了解史实性报告文学的基本特征”。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日军侵华历史,了解南京大屠杀详情。
2.理解课文,了解报告文学的总体特征与本课的独特风格。
3.培养学生的阅读速度和质量。
4.准确认读生难字词,掌握它们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本课的教学过程是:观看影片,浏览全文,了解文章内容,报告文学的总体特征以及本课的独特风格,最后针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专门设置了一堂讨论课。
情感态度价值观
铭记历史,不忘国耻,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明确人生方向,发奋图强。,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1.把握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2.体会文章的内容编排设计以及用史料为证表达自己态度的方法。
3.把握报告文学的特点和整体风格。
难点
1.体会文章的内容编排设计以及用史料为证表达自己态度的方法。
2.把握报告文学整体风格。
教学突破
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认识历史的重要性,吸取“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本文为何从老太太写起是一个疑点,要加以分析。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查找资料,了解南京大屠杀具体情况。关注当今日本对侵华历史的态度。
2.准备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图片。
3.准备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影片。
◆学生准备1.查阅资料,了解日军侵华与抗日战争历史。2.预习课文,标记理解有疑问的地方。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创设情景,导入课 1.观看影片,思考并回答问题
2.介绍报告文学的风格,指导阅读 2.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结构及主要内容。
3、研读阅读课文1-8段 3、研读1-8段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文(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播放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影片,展示 相关图片。 2.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对日军侵华史、 抗日战争的了解和认识。 3.师:大家对于南京大屠杀的发生原 因应该有自己的见解吧,谁跟我们 说说? 4.师:同学们说得很正确,但除此之外 是否还有其他原因呢?在学习课文 的过程中相信大家会有新的发现。 板书课题。 1.看影片和图片,为南京大屠杀血淋 淋的场面所震撼,心中充满愤慨。 2.纷纷发言,讲述自己的所知与认识。 3.生:落后就要挨打,半封建半殖民地 的旧中国没有能力保护自己土地上 的人民,导致了南京城内30万居民 的被害。 4.保持良好的学习热情。
二、认真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结构(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介绍报告文学的整体风格,将内容 板书,(见课末板书设计)从而指导 1.抓住报告文学的特点来阅读课文, 了解文章内容。
课文,把握课文结构及主要内容3.研读阅读课文1~8段 3.研读1-8段
学生阅读本文。
2.抽学生划分层次,归纳层意。 3.根据学生的表述,补充,纠正。 2.划分课文层次,归纳文章的主要内 容,并思考本文作者的意图。
3.与教师共同明确文章结构,了解作 者意图,作好笔记。
三、分析课文l-8自然段(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让学生快速阅读1-8自然段。 2.结合报告文学的特点,组织学生讨 论交流本课题目与开头的特色。将 内容板书。(见课末板书设计) 3.师:作者为什么要以一个老太太的 经历来开始文章的写作? 4.指导完成随堂练习1。 1.快速阅读。 2.分析讨论本文标题和开头的特色。 3.思考回答。 生:因为她是曾经受到日本侵略者 迫害的中国民众的缩影。 4.完成随堂练习l。
四、本课小结
本节课组织学生观看了南京大屠杀的影片,扩充了学生对背景知识的了解,并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感情基础。这节课对报告文学的特点作了一定的分析,学生针对其特点浏览了全文,理清了文章结构,并重点分析了课文的前半部分。
五、课末板书设计参考
南京大屠杀
温书林
报告文学的特点
新闻性:真实,准确,时效
文学性:性格刻划、心理描写、环境渲染、细节铺陈
政论性:水平和价值的决定性因素
标题:吸引力和震撼力;概括力和气魄
开头:生动逼真的生活场面;制造悬念,引发主题
教学步骤
(第2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研读9-33自然段 1.研读课文,分析文章的内容安排及写作特色
2.研读34-38自然段 2.研读课文,体会作者意图
一、研读9~33自然段(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让学生快速浏览9-33段,可以请 几名同学朗读9--15段(提示:这是 唯一一节详细叙述)。 2.介绍南京大屠杀的具体情况。 3.师:这一节一共讲述了哪些内容? 指导完成随堂练习设计2。 4.结合报告文学的特征说明本节特 色。(见课末板书设计) 1.快速阅读课文,朗读相关段落。 2.倾听,充满情感。 3.根据9-33自然段中的多家新闻媒 体报道,将其分别改为30字以内的 新闻导语。 4.与教师共同探讨完成。·
二、研读34-38自然段(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要求学生齐读课文34--38自然段。 2.师:前文讲述了历史事实,这一节表 达了作者的情感态度。请问作者的 情感态度是什么呢? 3.抽多名学生回答,小结。 4.结合报告文学的特征说明本节特 色。(见课末板书设计) 1.充满感情的朗读。 2.思考。 3.踊跃发表自己的看法。 4.与教师共同探讨完成。
三、本课小结
本节课按照课文浏览、内容分析、特色探讨的顺序完成了课文的学习。学生对课文的内容
和作者情感有了深入了解。
四、课末板书设计参考
南京大屠杀
温书林
中间 结构 多线条发展
事件(或人物) 以线穿珠
效果:鲜明、集中、新颖,表现主题
结尾 鼓舞展望式
哲理思索式
效果:余味无穷
教学步骤
(第3课时)
第三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疑难字词练习 1.查字典或通过课文掌握字词
2.组织讨论 2.讨论交流,确立目标
一、掌握字词(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指导完成随堂练习设计3。 通过注音、释义、造句等方式完成字词 积累。
二、讨论.明确懵感态度价值观f约 分钟1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
1.师:课文引用了美国护士的日记,多 家新闻媒体的报道,以及1946年2 月中国南京军事法庭的查证等大量 1.生:增强了文章内容的可信度,南京 大屠杀是有据查的,并非当前许多 日本人认为的那样是凭空捏造。
史料,请问引用这些资料有什么作 用? 2.组织讨论:作者结尾时说南京大屠 杀“会让我们更加明确今后的路该 怎么走”,为什么?我们以后的路到 底该怎样走?作为祖国未来的我们 应该怎样要求自己? 2.积极参与讨论,表明心志,明确情感 态度价值观。
三、本课小结
本节课是堂讨论课,其目的'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在讨论中总结历史的惨痛教训,明确方向,树立目标,下定决心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努力。
四、课末板书设计参考
铭记历史,不忘国耻
明确方向,发奋图强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尽管证据确凿,南京大屠杀却仍不被一些人特别是日本人承认,而且中国受害人的理赔之路异常艰难,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是什么?未来之路我们该如何去走?教师可介绍当今日本政府和社会对日军侵华历史所持的态度,启发学生作深入思考。
惨绝人寰举世闻名
个性练习设计
作者在文中写道:“作为历史的回顾,我们不应该只有四大发明、古国文化、开元盛世、丝路花雨,也应该有南京大屠杀”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
教学探讨与反思
1.这是一篇关于日军侵华历史的报告文学作品,所以一要注意向学生介绍相关知识,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二要注意结合报告文学的风格特点来讲述课文。
2.文章比较长,可以让学生先读一读,在培养学生情感的时候,注意创造情景,调动大家的情绪。
补充资料
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日本侵略军侵占南京。进城后,对无辜居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进行了长达六个多星期的血腥大屠杀。日军在疯狂杀戮的同时,还大肆奸淫妇女,进行大规模的抢劫、焚烧和破坏。据不完全统计,日军当时集体屠杀中国军民19万余人,零散杀害居民仅收埋的尸体就达15万多具,被屠杀总数达30万人以上。
南京暴行发生之后,引起中国人民和世界正义人士的极大愤怒和谴责。英国《曼彻斯特卫报》记者田伯烈在所着《外人目睹中之日军暴行》中,称日军在南京的暴行是“现代史上破天荒的残暴记录”,“现代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页”。美国《纽约时报》记者杜廷谴责日军“把南京变成一座恐怖的城市”。
然而,在日本却有人否定历史事实。日本拓植大学讲师田中正明便是其中的一个。此人于1984年6月出版一本名为《“南京大屠杀”之虚构》的书,想把南京大屠杀从历史上一笔勾销。墨写的谎言,掩盖不住血写的事实。证明南京大屠杀的人证、物证俱在,南京大屠杀是历史事实。
国家公祭日主题班会教案精选篇2
一、活动背景
1937年12月13日,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开始。为了牢记国耻,缅怀先烈,中共中央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决议通过决定,将12月13日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今年12月13日是首个国家公祭日,根据共青团中央号召,同时使广大团员青年能够缅怀先烈,表明自己反对侵略,热爱和平的的态度与立场,共青团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委员会决定开展“缅怀先烈遗志,勿忘南京国耻”主题演讲比赛活动。
二、活动主题
“缅怀先烈遗志,勿忘南京国耻”
三、活动目的
通过演讲活动的形式来促使广大团员青年能够广泛收集南京大屠杀的相关史料并进行展示,从而能够全面地了解先烈在面对侵略者的英勇无畏与正气凌然,同时也使团员青年在了解到侵略者在历所犯下的滔天罪行。从而能够在回顾历史的过程中充分激发出使广大团员青年的爱国热情,并调动起团员青年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追思历史的过程中明白和平的来之不易与国家的潜在外患,并以此为动力,更好地投入之后的学习生活中,提升自己,促进共青团以及国家的建设。
四、活动对象
食品学院各团支部全体团员青年
五、活动时间
20_年12月10日至_年12月16日
六、活动内容
以“缅怀先烈遗志,勿忘南京国耻”为主题,开展国家公祭日的相关演讲活动。各团支部应充分调动所辖团员青年的积极性,号召团员青年广泛收集资料完成演讲稿,并在活动时间内围绕“国家公祭日带给我们的启示”等话题,自选活动地点开展团支部范围内的演讲活动,并结合相关主题,充分依托网络平台,利用多种宣传手段,在易班等新媒体上开展相关话题的讨论,以寄托哀思,铭记历史。
各团支部演讲活动完成后,推荐一位优秀同学,将相关材料报至学院团委,并由学院团委组织开展学院演讲比赛活动,请相关同学进行展示并进行评比打分,颁发奖项。
七、活动具体要求
1.各团支部可结合主题班会开展活动。
2.各团支部完成内部活动后,在截止时间前将推荐同学的姓名,班级,学号,演讲稿打包发至团委邮箱13671547458@163.com。
3.易班讨论活动原则上应做到全员参与,广泛讨论,活动完成后各团支部应当将各自易班讨论链接及截图一并发送至团委邮箱13671547458@163.com。
八、活动流程
1.12月10日,将通知发至各团支部;知会学院各辅导员及主席团成员相关事宜。
2.12月10日至12月14日,各团支部开展相关活动,并整理活动文件
3.12月13日至12月14日,各团支部将两项活动的相关文件提交至团委。
4.12月14日,团委将各团支部所提交文件汇总整理,发送学生会易班工作站,在院级平台发布投票贴。
5.12月14日至12月16日,开展学院比赛活动,请辅导员及主席团进行打分后将结果反馈至团委邮箱。
6.12月16日,团委汇总分数后进行排名,评选出获奖个人,公布获奖结果并现场颁发奖状。
九、注意事项
1.活动文件命名格式
年级+班级+国家公祭日活动材料
2.评分细则
1)满分100分,易班打分占40%,现场打分占60%。
2)现场打分满分100分,情感丰富50分,内容优秀30分,口才良好20分,最终按比例折算。
3)易班打分投票第一40分,第二35分,第三30分,第四25分,第五20分,第六15分,以后均为10分。
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团委
国家公祭日主题班会教案精选篇3
一、活动目的
今年12月13日,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将12月13日设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后的第一个国家公祭日。这是激发大家维护世界和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正能量。纪念这个有着深远意义的日子,旨在祭奠先烈、先人、先贤,引导少先队员们在慎终追远、缅怀先辈的情怀中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增进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为我们的美好未来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
二、活动主题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三、活动对象
全体师生
四、活动时间
20_年12月17日至30日
五、活动内容
(一)搜集资料,了解相关历史
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华战争初期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华民国首都南京犯下的大规模屠杀、以及纵火、抢劫等战争罪行与反人类罪行。日军暴行的高潮从1937年12月13日攻占南京开始持续了6周,直到1938年2月南京的秩序才开始好转。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南京军事法庭的有关判决和调查,在大屠杀中有20万以上乃至30万以上中国平民和战俘被日军杀害,南京城被日军
大肆纵火和抢劫,致使南京城被毁三分之一,财产损失不计其数。
二、开展国家公祭日“师生虚拟城墙捐砖”等网上活动
组织全校师生通过电脑或智能手机,向象征国力国防和人民意志的城墙进行虚拟捐砖,激发师生众志成城的爱国之情。
同时开展“网上祭英烈·传承英烈魂”活动。可以组织少先队员们开展网上祭奠活动。通过网上献花、网上献歌、网上留言、浏览革命纪念馆和革命人物先进事迹等形式,寄托哀思、追忆历史、缅怀先人,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忆苦思甜教育,让革命烈士的精神激励广大青少年珍惜当前,奋发图强。
三、开展“勿忘国耻、圆梦中华”主题教育活动
开展主题班会、队会,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举行知识问答竞赛、诗歌朗诵比赛等活动,让学生了解相关历史和国家公祭日的时间、意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优良品质。
国家公祭日主题班会教案精选篇4
一、活动时间:12月10日-12月13日。
二、活动方式:
1、登陆国家公祭网,网址:_,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专题学习。
2、进入新华日报媒体宣传互动网络平台――“众志成城,为了永不忘却的国家记忆”(网址:_),向象征国力国防和人民意志的城墙进行虚拟捐砖,激发众志成城的爱国之情。具体方法为登陆网站,进入主题页面,根据提示输入参与人姓名可选择加砖、献花、点烛和寄语等相关操作。
3、开展一次活动。可利用思政课课堂讲授“国家公祭日”设立的重要意义,或可利用主题班会开展形式多样的签名、演讲、辩论、观看电影等主题教育活动,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祈福,表达对世界和平的祝愿,号召广大青年学生牢记历史、反对战争、珍爱和平。
三、活动要求:
1、要充分认识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公祭主题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结合各自实际,围绕主题开展好相关活动。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运用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技术等多种途径,对活动进行报道,尤其要通过新媒体手段对相关活动进行宣传,为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国家公祭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2、精心组织,要以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为契机,组织师生开展纪念活动,放大纪念活动凝聚力量、鼓舞人心的效应。通过网上公祭活动,寄托对逝者的哀思、表达对民族的真情,给人以精神震撼和思想启迪,在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兴起活动高潮。
【延伸阅读】:国家公祭日的意义
其一,沉重打击日本右翼试图歪曲、抹杀历史的企图。
自安倍政权上台后,发表一系列否认日本侵略历史的言论,说什么“关于侵略的定义,不管是学术界还是国际上都尚无定论”。名古屋市长河村隆之更是直接否认南京大屠杀。日本广播协会(NHK)经营委员百田尚树今年2月3日在东京街头的公开演讲中声称,根本不存在南京大屠杀,一时间,各种各样否认南京大屠杀的言论甚嚣尘上。你到日本访问,经常可以看到有人在街头散发传单,告诉你,南京大屠杀是谎言、是战胜国强加给战败国的诬陷。说实在的,一个民族不怕犯错误、甚至犯罪,但最怕无视历史、歪曲历史、亵渎历史。
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铁证如山,《远东国际法庭判决书》中写道:“日本兵完全像一群被放纵的野蛮人似的来污辱这个城市”,他们“单独的或者二、三人为一小集团在全市游荡,实行杀人、强奸、抢劫、放火”,终至在大街小巷都横陈被害者的尸体。“江边流水尽为之赤,城内外所有河渠、沟壑无不填满尸体”。据1946年2月中国南京军事法庭查证:日军集体大屠杀28案,19万人,零散屠杀858案,15万人。日军在南京进行了长达6个星期的大屠杀,中国军民被枪杀和活埋者达30多万人。除了当时法庭的判决之外,还有侵华日军各级指挥机构当时的命令和军官的记录为直接物证,以及中国幸存者的血泪控诉,还有例如《拉贝日记》、《魏特琳日记》等国际人士提供的证言和美国牧师约翰·马吉1937年拍摄记录下的南京大屠杀长度达105分钟的电影胶片为证,这些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日本侵略者犯下的惨绝人寰的暴行,日本想赖是赖不掉的。
其二,彰显对生命的敬畏、对人权的尊重。
日本号称已经进入现代民主社会,但日本右翼分子对于野蛮社会的大屠杀,却没有一丝一毫的愧疚感,何以与现代人为伍。日本号称尊重死者,认为死者为大,死者即神。由此,日本右翼分子不顾国际社会的一再谴责,一意孤行参拜供奉有日本战犯灵位的靖国神社。既然死者是神,那么被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屠杀的南京30万生灵和被日本侵略者屠杀的3500万中国人民算不算是神,应该不应该得到稍有良心的日本人的最起码的忏悔和尊重,要知道,那些冤魂曾经都是一个一个鲜活的生命啊!别道貌岸然地说什么尊重人权,要尊重人权,就从尊重别国国民最起码的生存权做起,就老老实实地到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去谢罪,否则,收起那一套骗人的鬼话。中国设立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才是真正尊重人权,敬畏生命,谴责暴行。12月13日,不应该仅是中国的国殇日,更应该是日本的国耻日,忏悔日。
其三,将中国的悲哀融入世界的悲哀,将屠杀变为人类文明不能忘记的负遗产。
残忍、嗜血、虐待是人类扭曲的变态心理,是阻碍人类文明发展的毒瘤,是人类共同的敌人,理应得到全人类的唾弃。因此,世界许多国家都以设立大屠杀纪念日和纪念馆的形式来祭奠被杀人恶魔残害的无辜平民,与此同时,提醒人们不忘历史,警惕噩梦重演。例如,波兰的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纪念日,德国的大屠杀受害者纪念日,俄罗斯的卫国战争胜利纪念日,以色列的大屠杀纪念日,美国的珍珠港事件纪念日等,现在又加上一个中国的南京大屠杀纪念日,这就使中国的国祭日,具有了世界意义,必将在国际上产生更大的重视与震动,成为世界人民集体记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国都有自己的痛苦,当各国的痛苦聚集在一起时,就会悲催出一股巨大的能量。痛苦也许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淡化,但疤痕永在。世界人民共同的悲惨记忆将警示人们,不要好了伤疤忘了疼。对二战的清算,不仅是两个民族之间的清算,更是人类对自己的清算;不仅是对罪恶行为的清算,更是对精神根源的清算。在军国主义的亚洲策源地,二战的精神废墟从未得到彻底清理。而魔鬼,正在这个废墟下等待着重生,企图再次借尸大和民族,吞噬世界。警惕啊!
其四,反思中华文化,激扬民族精神。
短短六个星期之内,30万骨肉同胞生灵涂炭,这一方面反映了日本军国主义分子的残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当时中国国力、军力的孱弱,国民政府指挥无方,一些国民党部队临阵脱逃,而民众则毫无组织,散沙一盘,束手待命。更有甚者,充当“带路党”,引领日本侵略者指认已经解除武装的中国军人。中华文化中的善良、中庸、隐忍,在日本军国主义的屠刀下,不堪一击,日本军国主义绝对不会慈悲为怀,放弃抵抗就意味着死亡,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南京大屠杀给我们全民族敲响了警钟。30万中国人的生命付出,非但没有换来日本人的同情,反而遭到日本右翼分子的耻笑、羞辱,甚至成为他们否定、质疑南京大屠杀真实性的笑柄。事实告诉我们,面对侵略,我们只能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其五,痛击汉奸言论,正本清源。
国家公祭日的设立,也是对当下一些汉奸言论和糊涂认识的有力鞭挞。在中国历史上不乏精忠报国之士,但也有一些媚外通敌的软骨头。比如,现在有一些人扬言“我们要纪念战胜国的阵亡将士,同样应该纪念战败国的阵亡将士”。试问,当你看到那些被挑在刺刀尖上的婴儿和被“战败国的将士”奸淫后剖腹的幼女老妪时,你还能去纪念他们吗?当这些罹难者是你的母亲妻女时,你还能去纪念那些“战败国的阵亡将士”吗?当你面对的是开展杀人竞赛的刽子手井敏明和_时,你还能去纪念这些杀人恶魔吗?简直是混账言论!还有一些人拾日本人的牙慧,以纠缠南京大屠杀具体的被害人数来质疑南京大屠杀的真实性,难道铁板钉钉的历史证据还能推翻吗?依据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认定,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人数不低于35万;南京审判战犯的军事法庭认定,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人数不低于34万;根据埋尸记录,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人数不低于37万。这些数据难道还不足以给日本侵略军定罪吗?老实告诉这些替日本人张目的“公知”,杀死一个中国人也是犯罪,更何况是30万无辜百姓!试图玩数字游戏来替日本人开脱罪责的企图都是徒劳的。
南京大屠杀的硝烟虽然已经散尽,但南京大屠杀的警钟却在亘古长鸣,牢记国耻,勿忘国殇,富国强军,锐意进取,居安思危,常备不懈,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杜绝南京大屠杀再现,这就是设立国家公祭日的意义所在。
国家公祭日主题班会教案精选篇5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基本史实;理解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围绕当前日本右翼的否认历史的资料,提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南京大屠杀的学习,发现日本帝国主义的凶残本性,树立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理念以及正视历史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南京大屠杀的内容。
【难点】
南京大屠杀的启示。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国家公祭日图片,提出问题:国家公祭日是几月几日?与哪个事件有关?进而导入新课——南京大屠杀。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初探历史
教师出示日军入侵示意图,提问:南京大屠杀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学生结合教材读图后回答:淞沪会战失败后,日军进一步入侵,南京沦陷。
教师进一步提问:国民党政府做出了哪些反应?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国民党政府从南京迁都重庆。
(二)走进历史
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南京大屠杀纪录片片段,要求学生观看视频并阅读教材内容,回答如下问题:(1)南京大屠杀的时间是什么时候?(2)地点在哪里?
学生能够回答:(1)1937年12月13日开始,持续了四十多天。(2)地点在南京。
教师继续播放南京大屠杀纪录片片段,提出问题:日本侵略者在南京进行了哪些暴行?
学生结合教材回答:(1)侵略者在南京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用活埋、火烧、刀劈等惨无人道的手段,屠杀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2)南京城被洗劫一空,烧成废墟。(3)侵略者进行杀人比赛。(4)强迫中国妇女充当日军的“慰安妇”,摧残身心。
教师进一步出示南京大屠杀相关图片,提出问题:看了这些图片,有什么样的感受?
国家公祭日主题班会教案精选篇6
《南京大屠杀》这篇课文记录了上世纪30年代发生在南京的那一幕充满血腥、刻骨铭心的历史,愤怒地控诉了侵华日军疯狂屠杀中国无辜百姓的滔天罪行,教育学生勿忘国耻,为振兴中华努力而学习,激发学生的强烈爱国之情。因此我把“了解南京大屠杀详情,激发学生爱国情感;初步了解史实性报告文学的基本特征”。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日军侵华历史,了解南京大屠杀详情。
2.理解课文,了解报告文学的总体特征与本课的独特风格。
3.培养学生的阅读速度和质量。
4.准确认读生难字词,掌握它们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本课的教学过程是:观看影片,浏览全文,了解文章内容,报告文学的总体特征以及本课的独特风格,最后针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专门设置了一堂讨论课。
情感态度价值观
铭记历史,不忘国耻,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明确人生方向,发奋图强。,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1.把握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2.体会文章的内容编排设计以及用史料为证表达自己态度的方法。
3.把握报告文学的特点和整体风格。
难点
1.体会文章的内容编排设计以及用史料为证表达自己态度的方法。
2.把握报告文学整体风格。
教学突破
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认识历史的重要性,吸取“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本文为何从老太太写起是一个疑点,要加以分析。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查找资料,了解南京大屠杀具体情况。关注当今日本对侵华历史的态度。
2.准备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图片。
3.准备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影片。
◆学生准备1.查阅资料,了解日军侵华与抗日战争历史。2.预习课文,标记理解有疑问的地方。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创设情景,导入课 1.观看影片,思考并回答问题
2.介绍报告文学的风格,指导阅读 2.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结构及主要内容。
3、研读阅读课文1-8段 3、研读1-8段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文(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播放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影片,展示 相关图片。 2.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对日军侵华史、 抗日战争的了解和认识。 3.师:大家对于南京大屠杀的发生原 因应该有自己的见解吧,谁跟我们 说说? 4.师:同学们说得很正确,但除此之外 是否还有其他原因呢?在学习课文 的过程中相信大家会有新的发现。 板书课题。 1.看影片和图片,为南京大屠杀血淋 淋的场面所震撼,心中充满愤慨。 2.纷纷发言,讲述自己的所知与认识。 3.生:落后就要挨打,半封建半殖民地 的旧中国没有能力保护自己土地上 的人民,导致了南京城内30万居民 的被害。 4.保持良好的学习热情。
二、认真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结构(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介绍报告文学的整体风格,将内容 板书,(见课末板书设计)从而指导 1.抓住报告文学的特点来阅读课文, 了解文章内容。
课文,把握课文结构及主要内容3.研读阅读课文1~8段 3.研读1-8段
学生阅读本文。
2.抽学生划分层次,归纳层意。 3.根据学生的表述,补充,纠正。 2.划分课文层次,归纳文章的主要内 容,并思考本文作者的意图。
3.与教师共同明确文章结构,了解作 者意图,作好笔记。
三、分析课文l-8自然段(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让学生快速阅读1-8自然段。 2.结合报告文学的特点,组织学生讨 论交流本课题目与开头的特色。将 内容板书。(见课末板书设计) 3.师:作者为什么要以一个老太太的 经历来开始文章的写作? 4.指导完成随堂练习1。 1.快速阅读。 2.分析讨论本文标题和开头的特色。 3.思考回答。 生:因为她是曾经受到日本侵略者 迫害的中国民众的缩影。 4.完成随堂练习l。
四、本课小结
本节课组织学生观看了南京大屠杀的影片,扩充了学生对背景知识的了解,并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感情基础。这节课对报告文学的特点作了一定的分析,学生针对其特点浏览了全文,理清了文章结构,并重点分析了课文的前半部分。
五、课末板书设计参考
南京大屠杀
温书林
报告文学的特点
新闻性:真实,准确,时效
文学性:性格刻划、心理描写、环境渲染、细节铺陈
政论性:水平和价值的决定性因素
标题:吸引力和震撼力;概括力和气魄
开头:生动逼真的生活场面;制造悬念,引发主题
教学步骤
(第2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研读9-33自然段 1.研读课文,分析文章的内容安排及写作特色
2.研读34-38自然段 2.研读课文,体会作者意图
一、研读9~33自然段(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让学生快速浏览9-33段,可以请 几名同学朗读9--15段(提示:这是 唯一一节详细叙述)。 2.介绍南京大屠杀的具体情况。 3.师:这一节一共讲述了哪些内容? 指导完成随堂练习设计2。 4.结合报告文学的特征说明本节特 色。(见课末板书设计) 1.快速阅读课文,朗读相关段落。 2.倾听,充满情感。 3.根据9-33自然段中的多家新闻媒 体报道,将其分别改为30字以内的 新闻导语。 4.与教师共同探讨完成。·
二、研读34-38自然段(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要求学生齐读课文34--38自然段。 2.师:前文讲述了历史事实,这一节表 达了作者的情感态度。请问作者的 情感态度是什么呢? 3.抽多名学生回答,小结。 4.结合报告文学的特征说明本节特 色。(见课末板书设计) 1.充满感情的朗读。 2.思考。 3.踊跃发表自己的看法。 4.与教师共同探讨完成。
三、本课小结
本节课按照课文浏览、内容分析、特色探讨的顺序完成了课文的学习。学生对课文的内容
和作者情感有了深入了解。
四、课末板书设计参考
南京大屠杀
温书林
中间 结构 多线条发展
事件(或人物) 以线穿珠
效果:鲜明、集中、新颖,表现主题
结尾 鼓舞展望式
哲理思索式
效果:余味无穷
教学步骤
(第3课时)
第三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疑难字词练习 1.查字典或通过课文掌握字词
2.组织讨论 2.讨论交流,确立目标
一、掌握字词(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指导完成随堂练习设计3。 通过注音、释义、造句等方式完成字词 积累。
二、讨论.明确懵感态度价值观f约 分钟1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
1.师:课文引用了美国护士的日记,多 家新闻媒体的报道,以及1946年2 月中国南京军事法庭的查证等大量 1.生:增强了文章内容的可信度,南京 大屠杀是有据查的,并非当前许多 日本人认为的那样是凭空捏造。
史料,请问引用这些资料有什么作 用? 2.组织讨论:作者结尾时说南京大屠 杀“会让我们更加明确今后的路该 怎么走”,为什么?我们以后的路到 底该怎样走?作为祖国未来的我们 应该怎样要求自己? 2.积极参与讨论,表明心志,明确情感 态度价值观。
三、本课小结
本节课是堂讨论课,其目的'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在讨论中总结历史的惨痛教训,明确方向,树立目标,下定决心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努力。
四、课末板书设计参考
铭记历史,不忘国耻
明确方向,发奋图强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尽管证据确凿,南京大屠杀却仍不被一些人特别是日本人承认,而且中国受害人的理赔之路异常艰难,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是什么?未来之路我们该如何去走?教师可介绍当今日本政府和社会对日军侵华历史所持的态度,启发学生作深入思考。
惨绝人寰举世闻名
个性练习设计
作者在文中写道:“作为历史的回顾,我们不应该只有四大发明、古国文化、开元盛世、丝路花雨,也应该有南京大屠杀”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
教学探讨与反思
1.这是一篇关于日军侵华历史的报告文学作品,所以一要注意向学生介绍相关知识,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二要注意结合报告文学的风格特点来讲述课文。
2.文章比较长,可以让学生先读一读,在培养学生情感的时候,注意创造情景,调动大家的情绪。
补充资料
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日本侵略军侵占南京。进城后,对无辜居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进行了长达六个多星期的血腥大屠杀。日军在疯狂杀戮的同时,还大肆奸淫妇女,进行大规模的抢劫、焚烧和破坏。据不完全统计,日军当时集体屠杀中国军民19万余人,零散杀害居民仅收埋的尸体就达15万多具,被屠杀总数达30万人以上。
这场大屠杀,是在日本当局策划与华中方面军司令官_等战犯的指挥下,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的。其手段之残忍,行为之野蛮,令人发指。
南京暴行发生之后,引起中国人民和世界正义人士的极大愤怒和谴责。英国《曼彻斯特卫报》记者田伯烈在所着《外人目睹中之日军暴行》中,称日军在南京的暴行是“现代史上破天荒的残暴记录”,“现代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页”。美国《纽约时报》记者杜廷谴责日军“把南京变成一座恐怖的城市”。
然而,在日本却有人否定历史事实。日本拓植大学讲师田中正明便是其中的一个。此人于1984年6月出版一本名为《“南京大屠杀”之虚构》的书,想把南京大屠杀从历史上一笔勾销。墨写的谎言,掩盖不住血写的事实。证明南京大屠杀的人证、物证俱在,南京大屠杀是历史事实。
国家公祭日主题班会教案精选篇7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基本史实;理解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围绕当前日本右翼的否认历史的资料,提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南京大屠杀的学习,发现日本帝国主义的凶残本性,树立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理念以及正视历史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南京大屠杀的内容。
【难点】
南京大屠杀的启示。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国家公祭日图片,提出问题:国家公祭日是几月几日?与哪个事件有关?进而导入新课——南京大屠杀。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初探历史
教师出示日军入侵示意图,提问:南京大屠杀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学生结合教材读图后回答:淞沪会战失败后,日军进一步入侵,南京沦陷。
教师进一步提问:国民党政府做出了哪些反应?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国民党政府从南京迁都重庆。
(二)走进历史
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南京大屠杀纪录片片段,要求学生观看视频并阅读教材内容,回答如下问题:(1)南京大屠杀的时间是什么时候?(2)地点在哪里?
学生能够回答:(1)1937年12月13日开始,持续了四十多天。(2)地点在南京。
教师继续播放南京大屠杀纪录片片段,提出问题:日本侵略者在南京进行了哪些暴行?
学生结合教材回答:(1)侵略者在南京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用活埋、火烧、刀劈等惨无人道的手段,屠杀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2)南京城被洗劫一空,烧成废墟。(3)侵略者进行杀人比赛。(4)强迫中国妇女充当日军的“慰安妇”,摧残身心。
教师进一步出示南京大屠杀相关图片,提出问题:看了这些图片,有什么样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