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朱自清优秀教案
《春》是现代散文家朱自清的作品。在该篇“贮满诗意”的“春的赞歌”中,事实上饱含了作家特定时期的思想情绪、对人生及至人格的追求。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春朱自清优秀教案,快来借鉴一下并自己写一篇与我们分享吧!
春朱自清优秀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直至背诵。
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3、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体会语言的准确和生动。
4、学习本文中写景时多种写作手法的运用。
5、体会文中蕴含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本文中写景时多种写作手法的运用。
2、对文章语言的品味、感悟。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2.了解课文基本内容。
教学过程:
一、诗歌导入
一提到春,眼前会出现怎样的画面?(一提到春,我们眼前仿佛展现出阳光明媚,东风浩荡,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一提到春,我们就会感到有无限的生机,有无穷的力量!)古往今来,有无数的诗人就曾经用彩笔描绘春天美丽的景色。“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从黄鹂、白鹭的角度来描绘春天;“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细致入微地从动物和植物的角度刻画了早春的特点;“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从春风的角度来写春天。还有哪位同学能说说自己找到写春的的诗句,并指出作者是从哪个角度写春的。现在让我们来一起学习朱自清的《春》,板书 课题,看看作者又是怎样来写春的。
二、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省扬州市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土。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五四”初年即创作新诗。后来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转向散文写作,并开始研究三国古典文学。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春》大致写于1928年至1937年,朱自清在写此文时,已经没有初期创作诗文时的那种淡淡的哀怨的情调,而是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乐的情绪。在大自然中,他发现了美和希望,于是欣喜万状,写下了著名的散文精品《春》,反映了他对美的追求,对光明的向往,表达了他对未来的希望,流露了积极进取的精神。
三、整体感知
1、欣赏《春》课文朗诵,并完成下列问题。
(1)、听准字音,对文中的生字词可适当标明注音。
(2)、注意节奏(轻音、重音,语气的缓、急,长句的断句,短句的连贯…… ),
(3)、把握感情。(注意品味文中作者的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体会朗诵者是如何把这种感情和文本内容以及个人语调,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
(4)、朗读比赛。(分段落朗读比赛;男女互赛等)
(5)、学生尝试诵读。
2、积累字词
朗润 酝酿(yùn niàng) 卖弄 宛转 嘹亮 黄晕(yùn) 烘托 静默 舒活 欣欣然 繁花嫩叶 呼朋引伴 喉咙 抖擞(dǒu sǒu) 花枝招展 应(yìng)和(hè) 窠巢 稀疏 笼罩 嗡 水涨zhǎng起来 散sàn在草丛 ?撑chēng伞 ?披着蓑suō 戴着笠lì黄晕yùn 抖擞sǒu? ?嘹liáo亮?
赶趟tàng儿宛wǎn转
3、理清文章思路(拆分):
指导学生划分段落,概括大意,教师在学生交流讨论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归纳:
第一部分(1): 盼 春(开篇点题,总领全文)
春草图(报春)
第二部分(2-7): 绘 春 春花图(争春)
春醒图 (总写春的特点) 春风图(唱春)
春雨图(润春)
迎春图 (迎春)
娃娃(新)
第三部分(8-10): 赞 春 姑娘(美)
青年(力)
方法归纳:理解文章整体结构,要注意通过文章的结构特色、文中提示思路的词语或句子加以理解。散文 的一般结构方式为提出对象,对对象进行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点明意义。
理解结构要从抓线索或文眼入手。
小结:这三个部分的顺序和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是一致的。春天尚未来临,热切地盼望她的到来:待到她降临人间之后,则尽情地欣赏这美好的大地回春的景象,最后以赞美作结,用三个比喻句颂扬春天,深化题旨。
春朱自清优秀教案篇2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象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趟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两三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了。“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里脚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春朱自清优秀教案篇3
(一)导入
同学们,春天在你们眼中是怎样的呢?(2-3学生回答)今天,我们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一起来感受朱自清笔下的春景。
朱自清,江苏扬州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主要散文有《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背影》、《荷塘月色》等名篇。
《春》大致写于1928年,朱自清写此文时,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快的情绪。在大自然中,他发现了美和希望,写下了著名的散文精品《春》,反映了他对春天的赞美,对生活的热爱,流露了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读课文,注意下面词语的读音。(老师纠正)
(纠正读音: 润rùn 水涨(zhǎng) 捉迷藏(cáng) 酝酿(yùnniàng) 应和(hâ) 薄(bó)烟 黄晕(yùn) 蓑(suō)衣 巢(cháo)
2、自由读课文,思考:作者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作者用优美的语言,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天的景色。
(三)再读课文,欣赏春景。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些春景?
——作者共写了:①春草、春花、春风、春雨、人 ②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2、齐读课文第1、2节,思考:人们盼春的心情是怎样的?从哪里可以看出?
——从“盼望着,盼望着”,两个“盼望”的反复使用可以看出人们以急切又喜悦的心情迎接春的到来;“近了”写出春天降至的喜悦心情。
3、齐读课文第1、2节,注意语调的变化,读出盼春的喜悦之情。(老师指导:“盼望”要重读,“近了”要适当拉长音)
4、研读春草图,感受春草带来的美。
⑴学生代表读,思考:春天的草有哪些特点?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
——嫩,绿,多,软
(2)春天来了,草从土地里生长出来,作者为什么要用“偷偷”“钻”来形容呢?
——“钻”字用得好,“钻”表现了生命力顽强,写出了春草而出的挤劲。“偷偷地”写出了 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这样写赋予小草以感情和意识,富有情趣,惹人喜爱。
(3)结尾一句“风轻悄悄的”这是借风衬草。这句与上下文有什么联系?
——照应了开头“东风来了”,又为下文写春风伏笔。从这两处可以看出文章结构的严谨。
(4)通过对春草的描写,作者描绘出春天怎样的景象?
——写出了春意盎然,充满活力的景象。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整体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并且学习了课文的前三节,感受了春草传达给我们的春意盎然,充满活力的景象。
(五)作业
1、熟读课文,背诵前三节;2、把 P54词语注音并解释写在作业本上;3、预习课文后面的内容。
春朱自清优秀教案篇4
一、导入
我们上节课初读了课文,初步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请同学们背诵前三节,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后面的内容。
二、品读课文,欣赏春景图。
1、研读春花图,感受春花带来的美。
(1)学生代表读第4节,思考:作者笔下的春花有哪些特征?通过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划出来,在旁边标出特征)
——多,艳,甜
(2)自由读课文,思考: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来描写“春花”?
——运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排比写出了花颜色又多又艳;“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把散落在草丛里的花比喻成眼睛、星星,写出了春花的多。
(3)“闹“字换成“叫”好不好?为什么?
——闹,有嗡嗡的声响,而且还呈现出一派繁忙劳动的热闹景象,而叫,只表达叫喊的意思,没有用闹字生动活泼。
2、研读春风图,感受春风带来的美。
(1)齐读第5节,思考:作者从哪些感官来描写春风的?找一找句子
——①触觉:“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②嗅觉:“风里带着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都在微微润 湿的空气里酝酿”③听觉:“唱出婉转的曲子„„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2)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找出句子)
——①比喻:“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②拟人:“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中,高兴起来了,呼朋 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
(3)如何理解“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这句话。
——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把风比喻成母亲的手,“抚摸”从人的触觉写出春风的柔和,温暖,给人亲切感。
3、研读春雨图,感受春雨带来的美。
(1)“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表现了春雨的哪些特点?
——牛毛、花针、细丝都有细的共同特点,但又各有个性特点:牛毛多而细密,花针亮而闪烁,
细丝柔而绵长。这三个比喻表现了春雨细密、闪烁、绵长的特点。
(2) 为什么树叶儿会“绿得发亮”,小草儿会“青得逼你的眼”?
——经雨一洗,灰尘没有了,又沾了迷蒙的细雨滴,色彩更艳。
(3)体会“静默”二字所表现的境界。
——用拟人笔法传神地写出了春雨中“安静而和平”的景象,表现出一种静态的美,把人引入了一种妙不可言的意境。
4、研读迎春图,感受人在初春时的心情。
(1)前几幅是写景物,这幅写的什么?
——写人,勾勒出一幅人们迎春的图画。
(2) “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表达的意思?
——“城里乡下”说范围的广阔,“家家户户”表人数之多,“老老小小”表年龄之全。体现了人们迎春的心情。
(3)“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如果写成“舒活筋骨,抖擞精神”,读起来感觉上有什么不同?
——前者读起来给人一种愉悦的动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后者读起来使人觉得呆板。
5、男生读课文最后3节。
(1)女生思考:这三个比喻句抓住了春天的什么特点? 表达了作者对春天有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①“刚落地的娃娃”表现春天的“新”,像新生命的开始,给人以无限的希望;②“花枝招展的小姑娘”状写春天的美,令人喜爱;③“健壮的青年”赞美春天充满活力,给人以信心和力量。 ④三个比喻句,构成排比段,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这三个比喻句能不能颠倒?为什么?
——这三个比喻句从“娃娃”写到“姑娘”再写到“青年”,形象地表现了春天成长的进程,排列有序,不能颠倒。
三、总结归纳
朱自清先生对春天作了全面精细的观察,抓住了春天的特点,通过对“春草、春花、春风、春雨、人” 的描写,生动地的地勾勒出了春天的景象,抒发了对春天赞美和喜爱之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四、拓展
作者朱自清还有许多优美的散文,课后自己欣赏,感受朱自清的散文特色。
五、作业
1、反复诵读课文,熟读成诵;2、抄写文中你认为优美的句子到摘抄本上。
六、板书设计
春
盼春——急切、喜悦
春草图——草报春 春花图——花争春赞美春天
绘春春风图——风唱春 热爱生活
春雨图——雨润春迎春图——人迎春
颂春——新、美、壮
附:《春》原文
春
朱自清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 春 ,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春朱自清优秀教案篇5
一、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朱自清的《春》,请大家看看大屏幕这幅图片,说说你想到了什么?
生:音乐。
生:旋律。
生:春天的律动。
生:春天就是一部华丽的乐章。
生:春天是大地的音乐。
师:你们的回答真美,听着就像春天来了一样。现在,就让我们用我们的口,我们的心,伴着优美的旋律,看着美丽的春景,唱出我们对春天的赞歌。在这个秋风萧瑟的天气里,让春天,栖息在我们的课堂里。
二、美文美读
师:注意,当大屏幕打出哪一组的组名的时候,那一组的同学就站起来表演朗读,其他组的同学认真地安静地聆听,然后挑选一两个同学点评,注意,我们的点评,也要用非常优美的语言哦。来,我们齐声朗读大屏幕的这句话。
投影:
表演的最高境界,是忘记自己!
朗读的最高境界,是身临其境!
师:首先为我们唱响春的赞歌的是梦之队。我们在读的时候,听的时候,脸上都要满含笑容,也就是说要满面春风,春光灿烂啊!
梦之队朗读1-4段,配乐:班得瑞《满天星》。
生:我觉得他们的图片选得非常美丽。
生:他们的角色安排非常好,组织得井然有序,特别是第二段的排比句,层层递进,很有气势。
师:是啊,我刚才看见组长用手势指挥,优雅从容,像指挥一个大型交响乐团。接下来带我们走进春天的是行舟组。
行舟组朗读3-4段,配乐:《自然之声》。
生:他们的朗读,仿佛让我们来到了春天,看到了满地的繁花。
生:他们的朗读,没有梦之队的感情处理得那么好。
师:嗯,我也觉得,而且我觉得这音乐声中的鼓点和这个内容不是太配合。下次就更有经验了。下面,为我们表演的是信念队。
信念队朗读第四段,配乐:《林中漫步》。
生:他们的朗读,使我产生的感觉,就像他们的配乐的名字“林中漫步”一样,不过,不是在林中漫步,而是在花海漫步。
师:太美了!他们的朗读,和你的点评,花海漫步。我们都受感染了。继续下一组的春之旅吧!
阳光队朗读第四段,配乐:班得瑞轻音乐。
生:这一个组的朗读,音乐配得很好,图片也选得很美,但是,朗读不是很给力。
师:是啊,我们这是美读,重点功夫在读,喧宾夺主了就不妙了。看看下一组的表现吧。
努力组朗读第5段,配乐:《春风》。
生:他们的音乐和文章内容配合得天衣无缝。
师:这是我给他们选的,萨克斯吹奏的《春风》,是一曲风靡世界的名曲。凝心队给我们带来的是5段和6段,光看看图片,就有春风拂面的感觉了!
凝心队朗读5-6段,配乐:《少女的祈祷》。
生:我好像感觉到一缕春风吹拂到脸上来了!
师:我们之所以有这样的感觉,是因为他们读得非常轻柔。春风拂面是什么感觉呢?
生: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很温柔的感觉。
生:很轻柔的感觉。
师:我们形容学生受到老师的好的教诲的时候,用一个词语“如沐春风”。他们读得很好,你们听得也很安静认真,用第六段的一个词语来说,在凝心队的朗读里,我们都——
生:静默着!
师:接下来,我们欣赏超梦队的朗读,他们读的是春雨这一段,配乐是《雨中印记》。
生:他们的音乐真好听,雨中印记,我好像听到雨滴滴答答地打在绿叶上的声音了。
师:知道老师为什么要你们亲自挑选音乐和图片吗,因为选择合适的音乐和图片的过程,也是深入理解文本的过程。
生:他们的图片上,水珠挂在草叶尖尖上,好像要滴落下来一样,很有动感。
师:我们来仿写一个句子,水珠要滴落下来——
生:春天也似乎要滴落下来了!
师:好!还有什么似乎也滴落下来了?
生:绿,似乎也滴落下来了!
师: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青翠欲滴”这个词语的形象解读了。接下来我们欣赏快乐队的“春雨”。
生:我们组之所以选择这一段,是觉得春雨润泽大地,不知不觉之间,就使万物氤氲在一片浪漫的气息里。
快乐队朗读第6段,配乐《雨中节奏》。
生:我觉得他们还要读得舒缓一点,因为春雨是淅淅沥沥的,不是夏天那种狂风暴雨。
师:形式和内容要统一啊。下面是睿智队的“春雨”,他们的配乐很有意思,是一段货真价实的“雨声”。
睿智队朗读第6段,配乐《雨声》。
生:雨声和撑着伞慢慢走着的人,和着他们的朗读,烘托出一种浪漫的气息。
永一队朗读6-7段,配乐《春风》。
生:邓翔的声音很大,他一读“天上的风筝渐渐多了”,就让人感觉,春天真的来了!
梦儒组朗读7段,配乐《春风》。
生:我觉得生机勃勃的味道淡了一点。
师:要重点读好哪里,才有生机勃勃的味道呢?
生: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
师:我们把这句话这样改改,读着试试看——舒活筋骨,抖擞精神。
生:这样读,没有那种舒活和抖擞的感觉。
师:这就是重复的妙处,似乎让人看见了舒活和抖擞的过程,好,我们配合手势,来读读这两句——
生: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
师:我注意到了,同学们单选一段的时候,总是选择的春花啊,春风啊,春雨啊这些段落,没有一个组单独选择春草的,是不是因为小草是偷偷地钻出来的,所以,你们都忽略了呢。
投影:
被大家忽略了的春草图
师:我给大家读一下——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读得很美,孩子听着,有心驰神往的感觉)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下——
生: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师:多美啊!春草!大家看,朱自清写春草,和我们的通常的写法有什么不一样吗?
投影: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生:要是我,我会说嫩嫩的绿绿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师:朱自清为什么这样写?
生:因为小草还没有钻出来,我们怎么知道它是嫩嫩的,绿绿的呢?我觉得朱自清观察得很仔细!
师:哦,你的意思是,这是符合自然界的规律的,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的哦!你的想法有意思。其他呢?
生:我觉得钻字,写出了小草想要出来看看外面的世界的急切心情。
师:哦,这样,小草似乎有了生命一样!
生:我觉得小草很想出来装扮春天。
生:我觉得,是因为春的洗礼,才使小草脱去了枯黄的冬装,换上了嫩嫩的绿绿的衣裳。
师:太有想象力了!使我想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春风唤醒了小草,使它变得嫩绿嫩绿的了!这样的草,是古诗里面怎样的草!
生:......
师:提示一下,我们本册学过的!
生:浅草才能没马蹄,是才能没马蹄的浅草。
师:还是——
生:草色遥看近却无!是若有若无的小草。
师:朱自清真不愧是是一个语言大师,我们看到课下介绍,朱自清是现代散文集,诗人,学者,因此他的语言是很有特点的,
生:充满诗情画意!
师:有人这样评价说:朱自清的散文是很讲究语言的,哪怕是一个字两个字的问题,也决不放松,可是他的注重语言,绝不是堆砌辞藻。刚才,我们通过“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一句已经初步体会到了这一点,接下来,让我们进入下一个环节——美句美析。
生:(摩拳擦掌)好!好!
三、美句美析
师:每一个小组都有一次展示的机会,但是,这个机会对于小组成员是均等的,阳光普照大地,春风吹拂每个角落,我们的课堂,应该是每个人的舞台。我会任意抽取一位同学来做展示,而不是你们小组固定的某个人!
生:啊?(面带不解之色)
师:怎么了,不能表现自己有想法了?雷锋叔叔告诉我们,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啊!每一个展示的人,都是代表小组的水平。
第一组:从第六段里的“斜织”,我仿佛看到了雨飘飘洒洒的样子。“斜”表示雨下得很没有规律,倾斜着。“织”表现了雨横竖交错的样子,与织衣时,线横竖交错的情景差不多。这一来,将雨的形状特点描写得特别生动、形象。我读着,仿佛自己已经身处在这样的意境当中,仿佛眼前就是一片雨帘。
师:分析得传神!我们来想想,朱自清为什么用“斜织”着?
生:因为前面说过了“像花针,像细丝”,所以是用细丝织布一样。
师:这就是我们之前在贾平凹的《风雨》里学过的——
生:比喻的延伸!
师:找找看,本课里还有没有比喻的延伸。
生: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第二组:我觉得“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这句话写特别美,小小鸟儿的叫声竟被作者写出了那么美的句子,“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写得生动活泼又富有生活情趣。其中“卖弄”一词贬词褒用,写出了小鸟儿那时的高兴与洋溢于言表的自豪,或者说就是“炫耀”吧!每读这句,我脑海中都会浮现出一幅画面:春光明媚,和风带来了一股草的清香,鸟儿的叫声飘扬在森林里,一朵朵花儿簇拥着它......多么美好!生活如此多娇,让人更加喜爱,爱它的悠扬与清雅,曲折而又平淡。
学生自发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