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教案模板 > 优秀教案 >

初中政治教案模板

时间: 金成 优秀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小编带来初中政治教案模板7篇,希望大家喜欢。

初中政治教案模板

初中政治教案模板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封建制生产关系萌芽及其产生的过程产生,了解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原因、表现。从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入手,使学生认识到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剥削和压迫的基础;封建剥削的主要方式是榨取地租;森严的等级制度是建立在封建土地所有制基础之上的,封建国家实现君主专制制度;封建国家的本质是地主阶级统治和压迫农民阶级的工具,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利益根本对立,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农民阶级反抗地主阶级的最高形式是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具有历史的局限性。

能力目标

1、利用史料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辨别的能力。

2、通过教材中所给材料与小栏目,结合"自读自悟"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阅读与理解能力。

3、在全面分析封建社会的基础上,初步学会辨证、全面地看问题的能力。

4、注重"自读自悟"教学环节,逐步培养探究学习的能力。

思想认识目标

通过古代社会的更替变迁,体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初步了解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明了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志是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进而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我国今天的改革开放,理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剥削和压迫的基础"是封建制生产关系中核心的体现,因此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在教学中要注意把握几点:通过与奴隶制生产关系的对比,来说明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注重学生对知识体系的形成;重视分析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特点,阐明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剥削和压迫的基础;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为主线,引入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提高学生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教学方法】

预习法、讲解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图表、投影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复习前一课内容(展示投影片,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或补充)

投影片:

1、奴隶及奴隶主的产生

2、阶级的含义以及阶级的产生

3、奴隶社会形成的标志

4、国家的产生及其本质

5、奴隶制的建立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原因

6、奴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

7、文字出现的意义

8、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分工的原因、意义

9、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

10、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

11、奴隶社会是怎样来统治奴隶的

12、奴隶社会后期奴隶制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的影响

二、自读自悟

要点提示:(展示投影片)

1、封建制生产关系萌芽的产生过程

2、封建社会形成的根本原因、标志

3、封建社会发展的原因、表现

4、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基本特点

5、地主剥削农民的基础

6、封建制国家的本质

7、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

8、封建制国家的统治(政治、经济)

9、封建社会两大对立阶级和主要矛盾

10、封建制度产生、发展和走向衰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从中可以得到哪些结论?(讨论题)

自读要求:找出要点并在书本上做好标记;发现问题,做好提问的准备。

(开始自读,教师检查自读情况)

三、讲析释疑一课三框封建社会的兴盛和衰亡

(一)封建制度的确立

--奴隶社会后期,奴隶不愿意劳动,你是奴隶主,你会怎样对待奴隶?(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要点:

1、封建制生产关系萌芽:隶农制。

2、封建制生产关系萌芽产生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3、封建制生产关系萌芽产生过程:(课本P13)

4、封建社会形成的根本原因、标志。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标志:封建制国家的建立(简述过程)。

(二)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封建社会生产力为什么会发展?有那些表现?(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要点:

1、原因: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农民地位和处境比奴隶有了很大改善--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一定的生产资料;能够比较自主地安排生产劳动。因此,农民积极性要比奴隶高。

2、表现:冶铁技术的进一步提高(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以及行会的产生;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三)残暴的封建剥削和封建统治

--讨论:封建地主阶级是怎样封建剥削和统治农民的?(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要点:

1、封建剥削:

1)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基本特点:绝大部分土地被地主阶级占有。(结合课本小字文)

2)地主剥削农民的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地主发财农民受苦的总根子)在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封建社会,土地是最主要的生产资料。但地主阶级不从事劳动,占有绝大部分土地,而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没有土地,或只有很少土地。农民为了进行生产,维持生活,不得不向地主租种土地。这样,农民不得不依附地主阶级,并把大部分劳动产品作为地租交给地主,忍受地主的残酷剥削。因此,封建土地所制是地主剥削农民的基础。

3)封建制国家的本质:地主阶级统治和压迫农民的工具(结合"阶级矛盾"及"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剥削的基础,是地主发财农民受苦的总根子"、"奴隶制国家的本质"说明)

4)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地主阶级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地主阶级不完全占有农民,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地主阶级通过征收等形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结合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加以说明)

2、封建制国家的统治

1)君主专制统治;(结合影片相关事例加以说明)

2)以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基础的封建等级制度;(以上以书本内容为例)

3)从精神上统治劳动人民。

(以《祥林嫂》为例)地主阶级为了维护封建剥削制度,利用宗教迷信、封建道德、宗族观念等给农民套上无形的精神枷锁,束缚劳动人民的思想,让人民老老实实地服从封建统治。

(四)封建社会的没落

要点:

--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怎样看待农民起义?(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1、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

2、怎样看待农民起义:积极性:动摇封建统治,推动生产的发展;不足:农民是小生产者不是先进生产力和新的生产关系的代表,不可能推翻封建社会。(以李自成等为例)

3、促进封建社会瓦解的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4、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出现: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引入: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要与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等概念);形式:手工工场中的雇佣关系;意义:适应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要求,有强大的生命力,将最终取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四、小结归纳:

1、讨论题:封建制度产生、发展和走向衰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从中可以得到哪些结论?(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

要点:(可引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及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以提高学生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2、展示:(小黑板)

初中政治教案模板篇2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珍惜国家、集体、他人以及自己的财产。

【能力目标】

能够鉴别合法财产与非法财产。

【知识目标】

知道公民的合法财产和财产所有权的含义。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合法财产和财产所有权的含义。

【难点】

辨别合法财产,财产所有权。

三、教学方法

案例法,探究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课堂导入

多媒体:出租车司机捡钱捐助的故事。法院判决,司机把钱退回失主。思考:如何评价出租车司机的行为和法院的判决行为?

总结:主体——出租车司机,乘客王某。客体——钱,患病学生。结果——退钱。这个问题涉及到这部分财产的所有权问题。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公民的合法财产

举例:

(1)建筑工人在施工场地捡到金元宝,私自带回家;

(2)小明在路上捡到钱包据为己有;

(3)小王的父亲是私营业主,年终缴税后,获得35万元收入;

(4)某市长受贿310000元,视为家产。

思考:上述财产哪些属于个人所有?哪些不应该属于个人所有?为什么?

总结:

(1)根据所有权的不同,社会上的财产应该归属集体所有,国家所有。

(2)法律规定公民的个人财产: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以及其他合法财产。

(二)什么是财产所有权

1.提问:同学们是怎么安排自己的压岁钱呢?

学生分组讨论,归纳:存银行一部分,捐款一部分,买自己想买的,放兜里随时能摸到等。

引导:在你处理这个压岁钱的这个过程中,其实就是在对压岁钱行使所有权。压岁钱---占有权;用它买东西—使用权;存银行买国债所获利息—收益权;捐款---处分权。

总结:财产所有权即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

重新思考课堂开始的案例:法院为什么判决司机归还王某的钱呢?

回答:司机没有对钱的使用权。

2.多媒体显示:教材图片——小王父亲合法买车卖车的案例。提问:小王的父亲对属于自己的财产拥有什么权利?

总结汽车—占有权,驾车送人----使用权,驾车经营----收益权,卖掉-----处分权。

环节三:小结和作业

总结财产的所有权包括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也知道了什么是公民的合法财产。

课下思考:如果我们的合法财产、财产所有权受到了侵害,那应该怎么办?

五、板书

六、教学反思

初中政治教案模板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读世界政区图和世界面积位于前列的国家示意图,使学生能够在世界政区图上查阅出世界的主要国家,明确世界上的面积大国和人口大国,通过阅读“世界地理区域的划分”明确区域划分的十三个分区的名称和分布。

2.通过阅读“世界地理区域的划分”、“美国和加拿大之间的国界线”、“阿根廷和智利之间的国界线”,明确国界线的划分依据和领土的含义,识别国家之间的国境线,并学习运用图表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观察能力,并进一步培养学生识别方位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学习本节内容,使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国际常识,懂得正确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原则,明确一个国家的主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国家无论大小都一律平等,树立世界各国平等相处,求得共同进步与发展的观念。

4.通过对世界组织的介绍和阅读各国的有关数据,培养学生树立全球意识,激发学生的的竞争意识、进取心和爱国热情。

教学建议的教材分析

“世界的国家”和“国界和领土”,教材分设了两个标题。实际上,“国家”和“国界和领土”是不可分的,把它们分开叙述的目的是为了强调重点不同。

世界的国家,着重国家的特征,强调国与国之间在领土大小、国家性质、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方面的差别。这部分的重点落实到如何看待一个国家:国家不论面积大小、人口多少、经济发达与否,地位应该是平等的。教材中“读一读”的两个标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特别强调了国家之间的经济差异。

“国界和领土”则强调国家的主权。如何划分国界或领土的争端在国际关系上是一个重大的问题。教材用三幅图“美国和加拿大之间的国界线”、“阿根廷和智利之间的国界线”和“中国与巴基斯坦国境线上的界碑”来说明:第一,国界线在地图上用什么符号表示(包括未定国界线);第二,国界在地表上用什么标记来表示。

为了更深入的认识世界各地,便于分析和比较,按地理位置、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把世界划分为13个地区。教材给出了世界 地区域的划分图,上面有13个地区的位置和范围。13个地区的名称、位置、范围必须熟记,并在图上落实,因为它是今后要讲的分区 地理的基础。

世界国际组织,重点介绍了两个重要的国际组织: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

教材在编排上,各标题各有分工,又互为联系,从分到合。这种编排体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

教法建议

建议将讨论法、学习指导法和讲授法等结合起来进行授课。

对于世界的国家,由于学生比较熟悉,可以让学生说出知道的国家。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实例,引导学生读图,在世界政区图上找到六个国家的位置,以及小国摩纳哥和地区格陵兰。对于各国的政治制度,不必展开。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可以通过教师提供的反映各国经济状况的图表和数据,了解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主要差异。讲清“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中“南、北”特指的地理位置的意义和所代表的经济地位上的含义。强调我国在国际交往所持的态度: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对于“国界”和“领土”这两个概念较为复杂,但又是本节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基本概念,最好用边指图边看书边总结的方法。充分利用三幅图“美国和加拿大之间的国界线”、“阿根廷和智利之间的国界线”和“中国与巴基斯坦国境线上的界碑”明确:第一,国界线在地图上用什么符号表示(包括未定国界线);第二,国界在地表上用什么标记来表示。巩固所学的国界和领土的概念,并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分析实际问题中去。

对于“世界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师可充分利用世界地理区域的划分图。由于有13个分区较为繁琐,又需要落实在图上,教师可以设计游戏式的指图快速抢答或者在图上填地区的名称。注意,要学生明确13个地区都分属哪个大洲。

对于重要的国际组织,首先应阐述建立国际组织的重要意义。由于世界是纷繁复杂的,各国政治、经济、文化、传统、道德、民族等的差异较大,因此建立国际组织是非常必要的。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概况,可由学生阅读后,师问生答。这部分应补充一些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发挥作用的实例,如以巴冲突、联合国在南斯拉夫的维和行动,对非洲灾荒的人道主义援助等。

教学设计示例1

教学重点:世界面积大国和人口大国

国界线的划分依据和领土的含义

教学工具:

世界政区图、“美国和加拿大之间的国界线”、“阿根廷和智利之间的国界线”

教学过程:

【导入】地球表面按水陆分布,可分为七大洲、四大洋;按热量、水分和植被的变化规律,又可分为不同的自然带。这些差异都是根据自然规律划分的。但是,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是居住在不同的国家的。世界上大约有190多个国家,你能举出你熟悉的国家和他们所在的大洲吗?各国之间有什么不同?

【分组讨论】世界各国之间有什么不同?教师肯定学生的讨论结果,并进一步讲解。

【板书】一、世界的国家

【展示】“世界政区图”、“世界上面积位于前列的国家”

【提问】这是世界上面积位于前列的国家,你能按面积大小排列这几个国家吗?以上几个国家各属于哪个洲?你知道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国家吗?(利用世界政区挂图讲述,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国家是梵蒂冈,面积仅有0.44平方千米,不足北京故宫面积的2/3;而位于地中海沿岸的摩纳哥面积只有1.89平方千米,仅相当于北京颐和园的一半。我们往往将这种面积非常小的国家称之为袖珍国家)

【板书】面积大小不同

【承转】各国人口也有很大的差异,你知道世界上的人口大国是哪几个国家吗?

【展示】“世界人口在1亿以上的国家”。读出各国的人口数,对照世界政区图看着这些国家分布在哪些洲?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哪个洲这些国家最多。(世界上人口在1亿以上的国家有60%分布在亚洲,这其中包括人口居世界第一、二位的中国和印度。世界上有一些国家的人口非常少,如面积居世界第二的加拿大,人口仅有2914万人,仅相当于我国人口的1/40,而前面所提到的袖珍小国梵蒂冈和摩纳哥,人口分别仅有1380人和不足3万人)。

【板书】人口多少不同

【承转】同是人口大国的中国和美国,它们的经济发展水平又如何呢?世界各国按经济发展水平,可以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展示】世界政区图。就你所知,哪些国家是发达国家,哪些国家是发展中国家呢?

指导学生阅读读一读中的资料:“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归纳】全球发达国家仅有20多个,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以及亚洲的日本。发展中国家有150多个,占绝大多数,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有极大的差距。从地域分布上看,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而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南部,因此国际上也把这种差异说成是“南北之差”。

【板书】

【讲述】此外,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也不一样,当今世界上主要有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

【板书】政治制度不同

【讲述】国家不论面积大小、人口多少、政治制度有何不同、经济发达与否,地位应该是平等的,绝不能以大欺小,以强凌弱。我国政府一贯主张,在处理国与国之间的问题时,应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请同学朗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板书】地位平等

【承转】有国家就会有国界问题。什么是国界线?一个国家的领土包括哪几部分?我国政府宣布的我国领海宽度为多少海里?划分国界线有什么重要意义?

【阅读】让学生自学“国界和领土”这两段课文。

【归纳】国界是本国与邻国之间的界线。国界线以内的陆地、领海、领水和领空总称领土。1958年,我国政府宣布的我国领海宽度为12海里。因此,国界确定了一个国家行使主权的管辖范围,一个国家的领土是不允许别国侵犯的。国界都是国家间经过谈判商定后,人为划分的,通常以山川、河湖或经纬线为界。

【展示】“美国与加拿大之间的国界线”、“阿根廷和智利之间的国界线”图。

美国与加拿大,阿根廷与智利之间分别是以什么划定国界的?(美、加两国东段边界以湖泊中心为界,西部边界有一段以纬线为界,而美国的海外州阿拉斯加的东部与加拿大的边界有一段以经线为界。阿根廷与智利则以安第斯山为界。)

还有一些国界线是根据历史、社会政治等原因来划定的,如我国与俄罗斯东段的边界是根据中俄双方签定的《尼布楚条约》确立下来的。一般来说,两国的陆上边界线往往设立界碑、界墙、栅栏、哨所等作为边界的标忐。看“中国与巴基斯坦国界线上的界碑”图。

【讲述】目前,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之间都有明确的国界线,我们称之为已定国

初中政治教案模板篇4

活动目标:

1、帮助学生掌握认识新同学的能力,增进新生间的相互了解,促进彼此的交往和良好友谊关系的建立。

2、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

3、锻炼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

理论分析:

每个学生来到一个新的集体,容易产生焦虑和自我防卫心理,甚至有孤独感和不适应感。他会担心自己能否得到他人的关心和帮助、能否迅速地融入新集体当中。而彼此认识会部分地缓解这些焦虑和自我防卫,为适应新环境提供良好的心理状态,并为更深入的人际沟通奠定了基础。但如果仅仅依靠个体交流,则即便是非常外向活泼的学生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结识所有的新同学,因此老师有必要通过开展一定的活动让学生尽快集体地互相认识。

活动准备:

歌曲“找朋友”和“同一首歌”的磁带、录音机、卡片

活动过程:

1、自制“寻人启事”

老师将事先准备好的同一规格的纸发给每位学生,让他们自制一份“寻人启事”。在“寻人启事”中必须写清楚自己的基本特征(如性别、穿着、外貌等),并画上带有典型自我特征的简单自画像。

2、进行“访问活动”

老师将“寻人启事”收齐并打乱,让每位学生从中随机制取一份,并要学生根据“寻人启事”中提供的特征进行寻找。找到后,先进行自我介绍,然后访问对方。自我介绍和访问内容都应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基本情况,如姓名、年龄、家庭状况等;另一方面是个性情况,如爱好、特长、性格、优点为、缺点等。老师可以先做示范,但允许学生根据具体情况对自我介绍和访问内容作适当调整。(为了营造融洽和谐的气氛,老师还可以在此项活动进行的同时播放“找朋友”的歌曲作为背景音乐。)

3、介绍被访问者的情况

访问活动结束之后,每个同学轮流将被访问者的情况介绍给全班同学,每们同学介绍完之后,被访问者可以进行适当的补充。老师应在此项活动开展前对胆小内向、从未上过台的学生进行鼓励,并提醒学生要认真听介绍,不记笔记、完全凭记忆努力记住每个人的特征,以便进行“认人比赛”。

4、进行“认人比赛”

老师将全体学生随机分成人数相等的两组(如果全班总数为奇数,两组人数不等,则老师可以作为组一起加入),并对每个学生进行编号。然后每组学生轮流上台说出另一组同一编号者的基本情况和个性情况,说对一项加两分,说错一项扣一分,各组每位学生的得分相加就是该小组的总分。得分高的一组为获胜组,获胜组可以给予输的小组一定的惩罚(如合唱一首歌等)。

5、填写卡片,交流活动感受

老师发给每位同学一张卡片,卡片内容如下:

我来到这个集体已经有__天了,在此之前,我已经认识了__位新同学,他们是____,通过今天的活动又让我认识了__位新同学,他们是____,我觉得这样的活动__,通过彼此认识,我感到__,我希望在新的集体中我____,同是时我希望这个集体成为____。

填好卡片后,老师请3-5位同学谈谈自己的活动感受。

6、老师总结

肯定这种人人参与的人际交流形式,希望大家在以后的集体生活中进一步加深了解,并积极锻炼自己的人际交往和言语表达能力。

7、齐唱“同一首歌”作为结束。

初中政治教案模板篇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懂得学习是一个探究和发现的过程,是苦乐交织的一种认识自然、社会和自我的活动;认识到学习能不断认识和发现自我潜能,获得一种不断超越自我的无穷快乐,认识到学习既是权利又是义务。

能力目标:

提高自主学习、克服困难和辨证思维的能力,并学会用法律维护自身权利。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到学习苦中有乐,领会学习带来的快乐,从而能够喜欢学习;懂得良好的学习环境来之不易,从而学会感激家庭、感激学校、感激社会,进一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任职内驱力,通过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从而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辨证得客观地看待学习中的苦与乐,并能够正确对待。

难点:

让学生意识到“学习是一种享受,学习是一种快乐”。

教学方法:

事例分析法;讲解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多媒体展示:四季的美丽图片

提问:为什么会有四季?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作者是谁?出自哪里?

3.世界上有几大洲?几大洋?

4.What’s your name? How old are you?

(简单的问题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在开始就让学生体验到成功,调动学习积极性)

你们都是从哪里学到这些知识的呢?(课堂、电视、课外书……)

无论是那种途径,都是通过学习学得的。我们从出生到现在都是在不断的学习,以后也将不断的学习下去。在我们这十几年的学习中,我们的同学一定对学习有着不同的感受吧,今天我们一起来咏叹一下学习。

(二)新课

1.咏叹学习

先来看一下我们的古人是怎么样来咏叹学习的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春天,读书之乐乐如何?绿满窗前草不锄。

夏季,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熏风。

秋季,读书之乐乐陶陶,起舞明月霜天高。

冬季,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朱熹<四时读书乐>

你从中读到了什么?

你觉得我们的学习又是怎样的呢?

引出读书有苦有乐,到底是苦大于乐还是乐大于苦呢?

2.自由辩论:学习中苦大于乐VS学习中乐大于苦

总结陈辞:是学习是一个探究和发现的过程;是苦乐相伴,相互交融的;先苦后甜;苦中有乐。我们学习中的苦是暂时的,只要下定决心,努力克服,寻求解决的方法,困苦会烟消云散。

让我们一起喊出“快乐学习吧!”

3.当我们坐在明亮的教室讨论着学习是乐还是苦的时候,在世界的另外一些地方却有人发出了“我要读书”的呐喊。

A.多媒体出示《我要读书》的图片资料(见课件)

讨论:1.是什么原因造成我们的同龄人失学或面临失学呢?

2.请同学们想象失学后生活的种种遭遇或以后可能出现的遗憾。

3.请大家谈谈我们现在的学习生活和学习环境。

B.看相关链接的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对青少年的学习权利和义务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第四条: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第十一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必须使适龄的子女或者被监护人按时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结合以上材料,你有什么启示?

C.看漫画:放牛娃的理想

说说你的感受

(三)作业:

根据图画和这节课所学的,结合实际,写一点心得体会。

初中政治教案模板篇6

【学习目标】

了解 人民群众的含义 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理解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学习重点、难点】

重、难点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作业反思】

【基础梳理】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

(1)依据: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决定社会发展。

(2)内容:社会历史首先是 发展的历史,是 创造的历史。

2、人民群众

(1)地位① ②

(2)作用

① 的创造者

⑵ 的创造者

③ 的决定力量

拓展提升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与杰出人物的重大作用的关系

(1)区别: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二是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三是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杰出人物一般是指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中对历史发展起过重大推动作用的伟大人物。

(2)联系:杰出人物对社会历史发展的促进作用总是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为基础。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是产生杰出人物的源泉,杰出人物只有自始至终地依赖于人民群众,才能有所作为。

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我们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1)坚持 、 。

(2)坚持 为民所用、 为民所系、 为民所谋。

(3)实现好、 好、 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 。

2.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

(1)相信 自己解放自己。

(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一切 ,虚心 。

初中政治教案模板篇7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认识自尊自信与虚荣忌妒、自尊自信与自卑、自尊自信与自傲自负的区别,懂得虚心是自尊自信的表现,并能较正确地看待成功和失败。

2、过程与方法

利用学生表演、朗读、讨论分析等形式,培养学生表达能力、辨证分析能力以及通过活动自我教育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自觉培养自己正确的自尊心和充分的自信心,自觉锻炼提高个人的自尊意识和自信心。

二、教学建议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要自尊自信,不要自傲自负

在这一重点中,讲自傲自负不是自尊自信的表现并不难,难在如何向学生讲清“虚心是自尊自信的表现”。对于自尊自信与虚心的关系是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误区,指导学生确切地理解、把握,才能落实于行动。

2、自尊自信与虚荣忌妒、自卑自傲有本质的区别

这是本框教学难点 之一。每一个年龄阶段的人,有着不同的心理特点。初一学生自身心理发展还不是很成熟,对自尊自信的理解容易有误会,不能完全理解自尊自信反面的一极是自卑,相对的另一极就是自傲等。本框是换了一个角度,从侧面,力图使学生认识对自尊自信的曲解会导致的不良后果和危害。

3、持久的自尊自信,需正确看待成功和失败。

这一重点虽然在课文中所占篇幅不多,但包含的含义是很丰富的,对于阅历较浅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可通过讨论、事例分析等形式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成功和失败,学会调节心态,从而保持良好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三、教法建议

1、引导学生准确掌握知识,把握自尊自信的准确含义。运用小品表演、讨论、举例等形式,多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2、由于自卑、自傲、忌妒、自负等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在理解时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应注意采取多种形式,直观、具体,化理性为感性,化抽象为具体。

3、对于自尊自信和虚荣忌妒、自卑自傲的本质区别,应注意从正反两方面举例来对比、学习。启发引导学生真正地把握自尊不是虚荣、自信不能忌妒、虚心是自尊自信的表现等命题的确切含义。从正反两方面引导学生准确地把握此框的内容。

四、教学过程 :

1、学生小品表演

值日生与值周生

(情节:值周生午间查卫生,发现某班清洁区内有纸屑,遂找来值日生指出其不足,并准备扣除班级量化管理分。几名值日生不同意扣分,围着值周生吵闹不休。)

学生分析值日生这种追求表面光荣的心理是"虚荣心",自尊自信是首先要求自己做好。

学生朗读:法国莫泊桑短片小说《项链》片段。感受女主人公为自己极强的虚荣心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2、学生小品表演

两个同学的对话

甲:期末你能考第一吗?

乙:要不是李扬比我多3分,期中我就第一了

甲:也难怪,李扬学习那么认真,笔记都特清楚。

乙:你这话倒提醒我了,趁没人,把他笔记本拿走,让他考不好。等我考了第一名,我请你吃麦当劳。

问:偷拿同学笔记的乙是一种什么心理?

生答:虚荣心太强,导致忌妒心理。

3、忌妒与自尊自信有什么区别?你能打个合适的比方吗?

学生举例说明忌妒是把自己的成功建立在别人失败的基础上,自尊自信是把成功建立在自己努力的基础上。

4、学生活动:挑战自卑

归纳:敢于正视不足,不断尝试改进,可以避免自卑情绪的产生。

5、学生活动:按照课前布置由学生讲故事,说明"满招损,谦受益",虚心是自尊自信的表现。

6、讨论分析:"我该怎么办?"

有一个学生叫王伟,他是一个爱劳动、懂礼貌的孩子,只不过在学习成绩上表现一般,因此,王伟总是对自己缺乏信心,总觉得自己不是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同学心目中的好伙伴。因此他时常感到不自信。请问他应该怎么办?

引导学生认识,要持久地保持正确的自尊心自信心,不要因遭到失败而自卑,也不要因点滴成功而自傲。)

7、学生做课堂小结

2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