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教案模板 > 美术教案 >

关于幼儿园美术的教案

时间: 彭永 美术教案

教材是死的,不能随意更改。但教法是活的,课怎么上全凭教师的智慧和才干。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幼儿园美术的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幼儿园美术的教案

关于幼儿园美术的教案1

活动目标

1、欣赏红地毯图片,感知红地毯艳丽深沉而广袤壮观的美景。

2、学习用敲、挤、撒的方法绘出“红地毯”的绚丽色彩,能够观赏不同层次的色彩变化。

3、体验创作成功的快乐,萌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4、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5、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活动准备

大幅铅画纸、水粉颜料(红、紫、绿、黑)、报纸球、毛笔、贝壳(扇贝壳、蛤蜊壳、海螺壳等)、野草(芦苇荡、荆条枝、白茅)、PPT、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今天,我们都穿着红色的衣服,大家看一看,红色给你什么感觉?你们见过哪些红色的东西呢?

二、欣赏图片

教师出示“红地毯”PPT,引导幼儿欣赏红地毯的特点。

师:在我们家乡黄河入海口的地方,有一处非常漂亮的景点,他的名字叫“红地毯”,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下。(播放PPT,配背景音乐)

师:我们来看看它是什么样子的?(颜色、形状、事物)

小结:“红地毯”是由大片的碱蓬草(一种植物)连在一起组成的,它的颜色非常艳丽,有红、紫、绿等。它的形状也各不一样,有大片的,也有小簇的。细心的小朋友可以发现红地毯的形状像很多小动物,看起来非常有趣。

三、探索作画方法

今天我们就创作一幅有关黄河口“红地毯”的画吧。看看我们今天准备了什么?这是铅画纸、水粉颜料、报纸球、毛笔、各类贝壳、各类野草。

介绍作画方法:几个小朋友合作先在铅画纸上用报纸球随意拓印红色水粉颜料,再拓印少量紫色和绿色水粉颜料,然后仔细观察拓印的色块像什么小动物,用毛笔蘸上黑色颜料勾出小动物轮廓,再用贝壳、野草等实物添加小动物花纹、眼睛等(教师可示范如何对色块进行想象添加以启发幼儿)。

那我们来试试,创作一幅有趣的“红地毯”图画吧。

四、幼儿自由表现创作,教师指导

五、分享交流作品,体验创作的乐趣

师:看看同伴画了些什么?你最喜欢哪一幅画,为什么?和你的朋友讲一讲你画里的故事吧。

教学反思

幼儿美术活动,是一种需要他们手、眼、脑并用,并需要把自己的想象和从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再用一定的美术媒介把它表现出来的操作活动。

循环播放红地毯PPT,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将作品画大。

关于幼儿园美术的教案2

教学目标:

1、了解恐龙消失的原因,增加对恐龙的认识。

2、以学生兴趣为导向,初步学习如何捏制各类造型。

3、通过故事形式,引起学生想进一步了解的恐龙的学习欲望。

4、能够以想象和仿制结合的方式完成一只恐龙造型。

教学重点:

独立完成一只恐龙造型。

教学难点:

正确把握不同体型恐龙的身体各部分的比例。

教具准备:

师:范作

生:橡皮泥、各类小型的恐龙玩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

1、你参观才恐龙的展览吗?你知道各种恐龙的名称吗?庞然大物--恐龙几百万年前就神秘地消失了,给人类留下了无穷的奥秘。

2、揭题板书:“今天我们来和恐龙玩一玩做一做。”--恐龙世界

三、讲授新课:

1、出示范作。这是什么?(恐龙--长颈龙、三角龙、剑齿龙……)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恐龙生活在什么时代?

都有哪些种类?

它们是长什么模样的?

你最喜欢哪头恐龙?

(让学生根据自己所知道的知识来说说看。大家畅所欲言。)

3、教师出示幻灯片。让各类恐龙形象具体化。和学生一起聊聊恐龙是如何生活的。身上的各种不同体形各有什么作用。长劲龙的长脖子;三角龙头上的角;剑齿龙背上的刺;冀龙的翅膀及翅膀上的爪子……

4、任选一只恐龙,一起说说身上各部位如何来捏制。

A、头部

B、身躯

C、腿部

D、尾部

5、布置作业:按自己的喜好与兴趣捏制一头恐龙。

6、音乐、教师巡回辅导。

7、作业展示:集中展示,以讲台为展台,把所有学生完成的作品放置其中,进行学生互评,大家互相欣赏,表扬优秀作品。

四、课堂小结:

五、课后延伸:

课后查阅有关恐龙的资料,了解恐龙为什么会消失。

关于幼儿园美术的教案3

教学目标:

1、观察了解自己社区的人物活动和景色,并以绘画的形式来表现社区新貌。

2、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力及美术表现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社会巨大的变化,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社区的人物活动和景色,并画下来。

难点:能从独特的角度表现社区美好的生活景象。

教学准备:彩色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语:同学们,随着发展,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与生活环境是越来越好了。今天,我们就来画一画我们的社区。

(板书课题)

2、什么叫社区?

(自己居住的小区一带;农村叫村庄)、

3、谁来想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生活的村庄或小区有些什么?是怎样的?

4、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对自己生活的社区都非常关心,了解得可真多!

二、新授。

1、那么,通过课前的了解,你觉得自己社区最美的景色是什么?把你所了解到的讲给同桌听一听。

(同桌交流,指名描述)

师:真羡慕你们的社区!

2、在这么美的社区里,人们的生活怎么样呢?有些什么有益的活动呢?

(学生描述)

3、师:社区里的人们真是生活的有滋有味啊!我们来看看一些小朋友是怎样来夸自己的社区的?

4、欣赏(书上的学生作品)。

(1)社区全貌(线描):表现了社区的繁华与热闹。

(2)海岛(色彩):表现了社区的宁静与朴素。

(3)健身、下棋(线描):表现了社区健康、活力的生活。

通过欣赏,使学生明确表现的形式(线描与色彩)以及从哪个角度去反映社区,表现社区的哪些方面(环境与生活)。

三、学生作业。

1、想一想,你准备夸一夸社区的哪方面?你想用什么绘画形式来表现?

2、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四、作业展评,课堂总结。

教学后记:对于自己所居住的小区,学生们都是比较熟悉的,只是还没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教师在这堂课上的任务就是去引导学生到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去发现美,认识美,并创造美。

把同村的学生分为一小组描绘自己社区的生活,他们都显得十分乐意,作业效果也很出色。

关于幼儿园美术的教案4

教材分析: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线条的表现力,学习观察、欣赏画面的方法,进而体会、认识到线条这种造型语言的魅力。

教学目标:

1、显性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了解线条这种绘画语言,通过仔细观察,认识不同动势的线条,能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对线条的观察,了解艺术家的表现风格和情感,能用线条表现自己身边的景物

2、隐性目标:通过了解中国古代作品,了解中国灿烂的绘画艺术,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观察不同画家用线条表现的作品,初步体会画家不同的情感,认识人类丰富的情感世界。

教学重点:

通过对画面的分析,认识线条的表现力,学习对画家作品的分析和评述。

教学难点:

学生能将本课的认识,初步运用到绘画作品中。

教学材料:铅笔、彩色笔

教学设计:

一、导入活动:教师准备几件物品(铁丝、木棍、树枝、树皮、网兜等),请同学用线条表现出来。

二、分析中国传统绘画作品

欣赏我国古代画家从生活中寻找到并运用到绘画中的线条,讨论:

1、画中运用了哪些线条?它们有什么特点?

这些画面多是以曲线为主,通过线条的表现体会到当时的情景。

2、通过线条的表现你感受到些什么?

合作学习,同学间取长补短:通过讨论分析,让学生对线条这种造型语言有进一步的认识与提升。线条不但可以塑造生动的形象,而且还可以传达画家的思想。

三、尝试练习任选美术作品的一个局部进行临摹。通过临摹尝试线条表现力。

四、谈学习感受,请同学说说画线条的感受。互相说说自己对画中线条的`不同感受。进一步了解、体会,使学生对用线造型产生浓厚的兴趣。

关于幼儿园美术的教案5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学会使用剪刀,提高手指的灵活性。

2、通过实践掌握苹果的剪法,并会熟练运用对称方法剪对称苹果。

3、培养幼儿对剪纸艺术的喜爱之情。

4、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5、感受作品苹果的美感。

二、活动准备:

彩纸、胶水、剪刀、范样。

三、活动过程:

1、趣味导入,观察特征。

欣赏儿歌《水果歌》

小朋友们在歌中听到了什么?

各种水果(苹果、橘子、西瓜…)

水果既好吃又有营养,小朋友一定有自己最喜爱的,谁能向大家介绍下它的外形特征?

3、欣赏范作,激发幼儿剪纸兴趣。

欣赏教师范作,激发幼儿创作欲望。

4、教师演示。

教师总结并演示剪苹果,从苹果的剪裁上引出对称剪法,加以强调。

5、幼儿动手实践,分组比赛。

教师在黑板贴上4个水果篮,分小组比赛哪篮的苹果又多又漂亮。

6、欣赏作品。

每组讨论后派代表分析优劣,谈谈喜欢那个篮,为什么。

7、结束

小朋友,你们看到这么多苹果,心里感觉怎么样?(高兴)那我们一起跟着音乐体验一下喜悦的心情吧!教师和幼儿随着音乐快乐互动结束。



关于幼儿园美术的教案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1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