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考复习化学教案范文
高考复习化学教案如何写?化学的历史渊源非常古老。可以说化学最早的实际活动是从人类学会用火开始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023高考复习化学教案七篇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2023高考复习化学教案范文篇1
教学重点:
1.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与水解平衡移动。
2.盐类水解的应用。
教学难点:盐类水解的应用。
教学设计:
【复习】师生共同复习巩固第一课时相关知识。
(1)根据盐类水解规律分析
醋酸钾溶液呈 性,原因 ;
氯化铝溶液呈 性,原因 ;
(2)下列盐溶于水高于浓度增大的是
A. B. C. D.
【设疑】影响盐类水解的内在因素有哪些?
【讲解】主要因素是盐本身的性质。
组成盐的酸根对应的酸越弱,水解程度也越大,碱性就越强, 越高。
组成盐的阳离子对应的碱越弱,水解程度也越大,酸性就越强, 越低。
【设疑】影响盐类水解的外界因素主要有哪些?
【讲解】
(1)温度:盐的水解是吸热反应,因此升高温度水解程度增大。
(2)浓度:盐浓度越小,水解程度越大;
盐浓度越大,水解程度越小。
(3)外加酸碱能促进或抑制盐的水解。例如水解呈酸性的盐溶液加入碱,就会中和溶液中的 ,使平衡向水解方向移动而促使水解,若加酸则抑制水解。
【设疑】如何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
【讲解】根据盐的组成及水解规律分析。“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作为常规判断依据。
分析: 溶液是显酸性?还是显碱性?为什么? 溶液是显酸性?还是显碱性?为什么?
【设疑】如何比较溶液中酸碱性的相对强弱?
【讲解】“越弱越水解”
例题:分析 溶液与 溶液的碱性强弱?
∵ 的酸性比 酸性强。
∴ 水解程度大于 水解程度。
∴ 溶液碱性强于 溶液碱性。
【设疑】如何比较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
【讲解】电解质水溶液K存在着离子和分子,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些定量关系,也存在量的大小关系。
(1)大小比较:
①多元弱酸溶液,根据多元酸分步电离,且越来越难电离分析。如:在 溶液中,
;
②多元弱酸正盐溶液,根据弱酸根分步水解分析。如:在 溶液中,
;
③不同溶液中同一离子浓度的比较要看溶液中其他离子对其影响因素。
④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比较,要进行综合分析,要考虑电离、水解等因素。
(2)定量关系(恒等式关系)
①应用“电荷守恒”分析:
电解质溶液呈电中性,即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相等。如 溶液中,阳离子有 和 ,阴离子有 , , ,根据电荷守恒原理有:
②应用“物料守恒”方法分析。
电解质溶液中某一组份的原始浓度(起始浓度) 应等于它在溶液中各种存在形式的浓度之和。如:
晶体 中,
在 溶液中:
【例题】在 溶液中存在的下列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A.
B.
C.
D.
【讲解】溶液中存在二个守恒关系
a.电荷守恒,即
………………(1)
b.物料守恒,即晶体中:
在溶液中S元素存在形式有三种: , 及
∴ …………………………………(2)
将(2)-(1)得
综上分析,关系正确的有A.C.D。答案:[B]
随堂练习
1.在 溶液中存在的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2.为了除去 酸性溶液中的 ,可在加热搅拌下加入一种试剂过滤后,再加入适量盐酸,这种试剂是( )
A. B. C. D.
3.下列各物质中,指定微粒的物质的量为1:1的是( )
A. 中的 和 B. 的纯水中 和
C. 中电子和中子 D.明矾溶液中 与
4.下列溶液加热蒸干后,不能析出溶质固体的是( )
A. B. C. D.
总结、扩展
1.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及其影响原理。
2.盐类水解知识的应用:
(1)配制某些盐溶液,如配制澄清 溶液。
(2)除去溶液中某些杂质离子。如除去 溶液中混有的 。
3.扩展
泡沫灭火剂包括 溶液(约1mol/L), 溶液(约1mol/L)及起泡剂。使用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 溶液和 溶液的体积比约是 。若用等体积、等浓度的 溶液代替 溶液,在使用时喷不出泡沫,这是因为 ;若用固体 代替 溶液,在使用时也喷不出泡沫,这是因为 。泡沫灭火器内的玻璃筒里盛硫酸铝溶液,铁筒里盛碳酸氢钠溶液,不能把硫酸铝溶液盛在铁筒里的原因是 。
板书设计:
1.水解的一般规律
(1)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可作为盐溶液性质(酸性或碱性)的常规分析方法。
(2)越弱越水解。
①碱越弱,对应阳离子水解程度越大,溶液酸性越强,对应弱碱阳离子浓度越小。
②酸越弱,酸根阴离子水解程度越大,溶液碱性越强,对应酸根离子浓度越小。
(3)水解是微弱的。
(4)都强不水解。
2.外界条件对盐水解的影响
(1)温度(实验1)
(2)溶液的酸、碱性(实验2)
3.盐类水解利用
(1)应用水解知识,配制某些盐溶液。如配制澄清 溶液。方法:加酸( ),抑制 水解。
(2)除去溶液中某些杂质离子:如 溶液中混有杂质 。方法:加热,促使 水解,使生成 除去。
4.典型例题
5.扩展
探究实验
本节教学中以“是否盐溶液都显中性?”为设问,以实验探究形式引入教学,在本节课后,也可做进一步的探究活动,如:在了解正盐溶液的酸碱性的本质后,提出问题“酸式盐的水溶液是否都显酸性?”
用pH试纸分别测 NaHSO4、 NaHSO3、 NaHCO3三种溶液的pH值,找出答案,并讨论分析原因。
分析:结果是有的酸式盐显酸性,有的酸式盐却显碱性,运用所学知识,通过讨论分析,拓宽知识面,活跃学生思维。
探究习题
一题多变
原题 :在氯化铵溶液中,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Cl-]>[NH4+]>[H+]>[OH-] (B) [NH4+]>[ Cl-]>[H+]>[OH-]
(C) [ Cl-]=[NH4+]>[H+]>[OH-] (D) [NH4+]=[ Cl-]>[H+]>[OH-]
变题一:100毫升0.1摩/升盐酸与50毫升0.2摩/升氨水溶液混和,在所得溶液中( )
(A) [Cl-]>[NH4+]>[H+]>[OH-] (B) [NH4+]>[Cl-]>[H+]>[OH-]
(C) [Cl-]=[NH4+]>[H+]>[OH-] (D) [NH4+]=[Cl-]>[H+]>[OH-]
变题二:将pH=3的盐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和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 [NH4+]>[Cl-]>[H+]>[OH-] (B) [NH4+]>[Cl-]>[OH-]>[H+]
(B) [Cl-]>[NH4+]>[H+]>[OH-] (D) [Cl-]>[NH4+]>[OH-]>[H+]
变题三:一种一元强酸HA溶液加入一种碱MOH反应后,溶液呈中性,下列判断一定正确的是( )
(A)加入的碱过量 (B)酸与碱等物质的量混和
(C)生成的盐不水解 (D)反应后溶液中[A-]=[M+]
答案:
A;A;B;D。
点拨:通过改变设问角度,改变化学过程,改变或增减已知条件,能大大提高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深刻性。一题多变有效的两种形式为:⑴对同一知识点,按思维层次递进一题多变。⑵对同一知识点进行题型变换和条件变换。
上题中,按照思维层次的递进原则进行设计,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2023高考复习化学教案范文篇2
1、宏观层面
不同知识模块间的相互关系及表现(学科内综合)
要求:期末考试前以上各方面基础知识必须落实。
(2)同一知识模块内各知识点的相互关系
如各物理量之间的相互转换,有机化学“醇醛酸酯一条线,有机辐射一大片”等。
建议:首先,阅读课本各章小结,了解本章及相关章节知识点间联系。其次,在白纸上自行回忆及书写知识脉络图,尤其是各无机元素化合物间、重要有机物间转化关系必须熟练书写。
PS:这个工作,没有任何其他人及书籍可以代替自己亲自动手完成!
2、微观层面
(1)落实基础知识,收获新的一年
①基本概念
物质的组成、分类:
(混合物、纯净物、化合物、单质、酸、碱、盐、氧化物、同素异形体)应用概念辨析和判断、应用类比的方法和观察法完成概念的应用如:分散系:悬浊液、乳浊液、胶体(性质、鉴别、分离、应用、制备)
离子反应: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判断、离子共存、离子浓度)应用---利用信息书写未知离子反应方程式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电子转移数目、氧化剂、还原剂、能力的判断)应用---利用信息书写未知氧化还原反应化学方程式
物质的量:
(NA、n、C、v、P、N、M、m、VB、D)概念应用、单位、计算或换算、判断。应用:灵活应用公式和方法计算推断
化学能与热能:
(燃烧热、反应热、焓、焓变、热化学方程式书写、盖斯定律、焓变的判断和计算、放热、吸热与能量的关系、化学键与热量的关系)实际应用
②基础理论
平衡
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的定义、平衡的标志、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和书写、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移动的关系、反应速率的计算与推断、速率与方程式之间的关系、速率平衡图像、速率快慢的影响因素T、P、C、催化剂、接触面积等因素的影响)实际问题的解决和判断
电离平衡:
(强弱电解质判断、电离式书写、实验证明强弱的方法、导电性与溶液浓度的关系、促进和抑制电离的方法和措施、以水、醋酸、氨水为例、平衡移动的因素、溶液的酸碱性判断、PH的测定、水的离子积与影响因素、强弱电解质与浓稀溶液导电性的关系)实际判断和应用
水解平衡:
(盐水解的规律、水解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水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判断、三个守恒的关系推断和应用、溶液酸碱性、溶液浓度、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判断、水解的应用)实际应用。
难溶物的沉淀溶解平衡:
(溶度积大小的影响因素、溶解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沉淀转化的方法、沉淀溶解的方法、KSP与溶解度的关系) 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
(族、周期的书写、判断、结构性质递变规律(半径、化合价、单质、化合物、反应激烈程度、熔沸点、颜色、得失电子)、代表物质通式、特殊性质)实际判断、应用确定元素或位置,应用规律解决实际的问题。
原子结构
(元素、核素、同位素、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中子、核外电子、原子、分子、离子、电子、质量数、以上书写方式、原子结构图、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
化学键
(化学键概念的应用、共价键、离子键、极性键、非极性键的判断、电子式的书写键的断裂与生成和能量的变化关系)
化学能与电能
(学会区分判断两极;电解池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电解池、电镀池的电极名称判断和电极反应式;根据电极的变化判断金属的活泼性;根据电解时电极的变化判断电极材料或电解质种类;新型电池的电极反应及应用;电解产物的判断和计算)应用、判断、书写
③化学用语
原子结构图、元素符号、结构式、电子式、分子式、结构简式。
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水解方程式、电解方程式、离子方程式。
电离式(强、弱电解质电离方程式,尤其多元弱酸分步电离和氢氧化铝两式电离)
电池(两极反应式、燃料电池式)
有机化学反应方程式
PS:必须做到正确书写(客观事实、符号正确、微粒守恒、条件完整等)
④元素化合物(金属、非金属)
碱金属
(物理、化学性质;从原子结构分析相似和递变;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转化、关系,从氧化还原角度了解过氧化钠)
几种重要的金属
(铁、铜、铝、镁;活泼性;冶炼方法、合金应用、合金的应用和性质与原来金属的比较)
金属化合物的性质、检验
(铝、氧化铝、氢氧化铝的特殊性质;铁、二价铁、三价铁的相互转化、氧化性和还原性)应用、制备、检验
非金属
(无机非金属材料碳、硅的性质。它们的化合物的性质、碳族在周期表的位置;一氧化碳的污染;硅酸盐工业和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特殊性;一般反应需要高温的条件)
海水—氯、溴、碘卤族元素
(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对环境的污染;卤族的相似和递变性、工业提取溴、碘的方法;海水淡化的方法、海水综合利用---氯碱工业、制金属镁)
硫的氧化物、硫酸及其氧族元素
(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及应用、过氧化氢的性质催化剂对它的反应速率的影响;二氧化硫的污染、三氧化硫的状态;它们之间的转化、硫酸的性质应用、硫酸盐的性质)
氮、氮的氧化物、硝酸、铵盐、氮族
(氮的稳定性和性质、氨气、铵盐的性质实验室制备氨气的原理和方法、检验;硝酸的性质和应用;氮的氧化物和含磷洗涤剂对环境的污染;氮族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⑤有机化学(烃、烃的衍生物等)
有机化合物的碳成键的特征
典型有机物(甲烷、乙烯、乙炔、苯)主要的化学性质
乙烯、氯乙烯、苯的衍生物在化工生产的作用
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官能团等基本概念辨别
重要有机物(乙醇、乙酸、乙醛、乙酸乙酯、卤代烃、酚)的组成、性质和应用
羟基、羧基、醛基、酯基的性质检验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方法
红外光谱、质谱图法、核磁共振氢谱、根据结构特点推断有机化合物、根据性质确定有机物、根据官能团决定有机物性质
有机化合物的共平面、共线问题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基本营养物
生活中的有机化合物(糖类--淀粉、油脂;蛋白质---氨基酸)以及其它:纤维素、酶、酸性与碱性食物
高分子合成
有机反应:
取代、缩聚、加成、加聚、消去
氧化、还原(裂解、裂化)
PS:主要结构简式的书写形式(体现结构、易于识别),缩聚产物的书写形式(以现行教材为主,写出链端。部分参考书给的范例及答案沿用老课改写法,没有写出链端!)
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
计算(根据相对密度或者标下密度、根据水、二氧化碳、根据商余法)
根据仪器的测定(红外光谱、质谱法、核磁共振氢谱)
根据性质确定、根据框图信息确定
⑥实验基础(常见的仪器使用、物质的制备)
乙酸乙酯、甲烷的取代、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乙醇的检验、乙醛的检验、乙酸的检验、淀粉的性质、淀粉溶液与食盐的分离、肥皂的制取-----
建议:无机实验根据教材必修1相关的元素化合物知识进行梳理,兼顾必修2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等相关实验。
(2)深入思考问题,积聚综合实力能深刻理解基本概念及原理的定义,能有条理地复述重点知识的形成过程,能结合所学准确阐述其本质,能清楚地分辨和比较相似或相关知识点,能发散联想类比相似甚至不同模块的知识点,等等。
如:离子方程式书写步骤的“拆”与“不拆”的含义及本质是什么?
如:由金属活动性顺序推知简单金属阳离子氧化性顺序,即得失电子为对立统一的过程,而物质得失质子(H+)也是对立统一的过程,这又对应于我们学过的什么知识?
如: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使氯水褪色?原理分别是什么?(可以结合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反应原理思考)
建议:充分利用好复习的笔记和测试题,对记不清、不会、不理解的地方再次思考和询问,筛查出知识遗漏点及盲点的同时,更要深入地认识概念原理的本质。理解不透彻、认识有偏差,不但一轮复习的效果达不到,而且还将影响到二轮综合问题的解决,以及考前心理。
3、学科思想方法层面
连续两年的《高考说明》中对化学学科思想方法的要求:
“物质变化是有条件的;物质结构决定性质化学与社会和谐发展;分类与比较;假说、模型与实验;以及定性与定量、宏观和微观、量变与质变、一般与特殊、分与合等相结合”的哲学方法始终贯穿与中学化学知识建立和应用的过程中,因此对对化学思想方法的考查必须与化学知识的考查结合进行。”
如:中学化学所介绍的浓盐酸、浓硝酸“易挥发”,而浓硫酸是“高沸点酸”——“难挥发”——即难成为气态分子逸出液面。试问:物质变化是相对的还是绝对的?浓硫酸常温下难挥发,是否说明其永远不可能产生酸雾?“发烟硫酸”又是怎么回事?2011年北京高考化学实验题中的白色酸雾可能是什么?(浓硫酸沸点约330℃,挥发一般指液体成分在没有达到沸点的情况下成为气体分子逸出液面。)
如:原电池工作原理中“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是否必须“活泼性不同”?电解质的作用是什么,是否必须为“电解质溶液”?高中化学学过的原电池模型有哪些,其原理与装置如何结合以实现能量转化?
如:复习物质性质时,以SO2为例,先从物质分类入手,分析酸性氧化物的性质,其次是氧化还原的角度,S处于中间价态,S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最后,其个性为漂白性。
如:有机化学的核心问题是结构问题,结构决定性质,我们在分析物质性质时,着手点为碳骨架(链状、环状)—官能团(种类、数量、位置)—基团间影响,而在处理有机推断或有机合成问题时,也同样关注的是碳骨架与官能团相关的知识,如骨架的构建、官能团的形成、转化、消除等。
如:学习及复习难溶物的溶解平衡时,我们可以“习惯性”甚至“本能”地接受沉淀的生成(包括易溶—微溶—难溶—更难溶)和沉淀的溶解过程,但我们依然无法从逻辑上接受BaSO4用饱和Na2CO3溶液浸泡可转化为BaCO3的事实,即使用Qc与Ksp比较以“半定性”地解释,我们心里“依然很别扭”。量变引起质变的问题,看得见、易感知的,我们用心去接受;而更多看不见、较抽象甚至与“常识”相悖的结论,我们更要用脑、用逻辑思维去对待,这也是人越往高端发展时,产生个体差异的重要方面。(已知:同温度下,Ksp(BaSO4)BaCO3的溶解度)。
4、学科学习能力方面
连续两年的《高考说明》中对化学学科学习能力的要求(节选):
“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
如:通过所给的数据分析化学过程,其中亦包括猜想和尝试的方法,09年北京高考化学28题(5)就是典型一例——既有对铵盐成分的定型判断,又需要结合数据进行定量分析,甚至结合猜想与比较,以确定最终结果。很多老师和学生在读了多遍题目后依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如:近年来有机推断都是作为压轴题出现的,也往往伴随着“温馨小提示”——陌生信息——陌生的化学反应,要求我们学生就是通过平日所学的反应类型的反应机理,猜测、寻找、推理断键位置、官能团的转化,再应用到解题当中。09年北京高考化学压轴题两次应用了“酯交换”这一信息,让许多学生感到陌生,而且还是“连续两次”应用!这与平日的练习题风格差异较大。再如2011年北京高考化学有机推断题,有学生一看到高聚物的聚合度居然为n/2,心头马上一紧。
如:卤代烃的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是分子内与Br原子相关的两种变化,在碱性环境下两种反应的趋势乃至行为都是存在的,我们欲使反应更倾向于消去反应,就需要用碱性更强的物质(高中叫做氢氧化钠的醇溶液)来作用之。此例再次说明物质变化是有条件的,且告诉我们: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可以影响反应的倾向性。
建议:在实验及探究能力方面,我们应遵循处理问题由易及难、由浅入深的原则,由单一因素变量控制深入到多因素变量控制,由定性(可观察量)到定量(可计量量),充分但合理地利用好复习资料,不盲目、不冒进。
高三复习是个综合性非常强的大工程,以上仅就同学们一轮复习知识相关的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同时也兼顾着与二轮综合复习的衔接,较深入的提出了一些问题,希望有心的同学能够在期末或寒假抽出时间思考,以期有更大的收获。
2023高考复习化学教案范文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和溶液配制等实验技能。
2.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3.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能主动进行交流。
4.认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条件控制、数据处理等方法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混合物的分离与离子的检验。
教学难点:物质检验试剂的选择,蒸馏、萃取的操作,分离与提纯过程的简单设计。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知识梳理
知识点1.化学实验的安全
一、实验操作规程
(一)遵守实验室规则
1.学生进入实验室后,须按指定座位就坐,不准大声喧哗,不得乱扔纸屑、杂物等,保持室内安静清洁。
2.实验课前,学生要预习实验内容,明确实验目的、原理和方法、步骤。
3.学生实验前要认真听教师讲解实验目的和所用仪器、药品的性能,弄清实验步骤;实验时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做好记录,写好实验报告。
4.要节约水电和化学药品,爱护仪器设备。违反操作规程,损坏、拿走公物要按情节轻重和有关规定作相应处理,并记录在册。
5.实验完毕后,要认真整理和清洗仪器,并放回原处;打扫实验室并关好水、电、门、窗,经老师或实验员验收后方可离开。
(二)了解安全措施
1、剧毒药品要单独专柜保存。
2、实验中主要做到五防:a.防爆炸;b.防暴沸;c.防失火;d.防中毒; e.防倒吸。
其具体操作如下:
①点燃可燃气体H2、CO、CH4、C2H2、C2H4等之前先检验纯度,防止不纯气体点燃爆炸。
②H2还原CuO和CO还原Fe2O3等实验,在加热CuO或Fe2O3之前应先通入H2或CO,将实验装置内的空气排出后,再加热,防止H2或CO与装置的空气混合受热爆炸。
③制备有毒的Cl2、CO、SO2、H2S、NO、NO2等应在通风橱中进行,尾气应用适当试剂吸收,防止污染空气。
④若加热方法制取气体,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在收集气体时,先将导管从水中拿出,再熄灭酒精灯,防止倒吸。
⑤一些特殊实验,还需加装安全瓶。实验室易燃、易爆、有毒化学试剂应有专人妥善存放。废水、废液应妥善处理。
二、常见事故的处理方法
(1)酸液溅到皮肤上,立即用较多水冲洗,若浓硫酸溅到皮肤上,应先用布拭去,再用水冲洗并涂上3%~5%的 NaHCO3溶液。浓碱液溅到皮肤上,用较多有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2)大量酸洒到桌上,可加适量NaHCO3中和,然后水洗。大量碱洒到桌上,可加适量稀醋酸中和,然后水洗。
(3)液溴、苯酚沾到皮肤上,应用酒精擦洗。
(4)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在使用酒精灯时,有几点要注意:
①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
②绝对禁止向酒精精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③熄灭酒精灯时,必须用酒精灯冒盖灭。不可用嘴去吹。
④不要碰倒酒精灯,不慎碰倒起火,应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5)金属钠、钾、镁起火,用沙子盖灭或湿布盖灭。
(6)一般的割伤处理:应保持伤口干净,伤口内有异物应立即取出,然后用酒精棉球清除伤口周围的污物,涂上外伤药物或消炎粉。不要用手触摸伤口或用水冲洗伤口。
(7)温度计水银球碰破,可用硫磺粉覆盖吸收。
(8)误服铜盐、汞盐等重金属盐,可喝豆浆、牛奶或鸡蛋清解毒,再服用泻药MgSO4等。
(9)制备有毒气体(例如Cl2等)可在通风橱中进行。
2023高考复习化学教案范文篇4
一、教材分析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是以化学基本概念为基础,与实验紧密联系,强调概念在实际中的应用,本节教学对整个高中化学的学习乃至今后继续学习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教材内容具有概念比较多,且抽象又难于理解的特点。教材首先从为什么学习这个物理量入手,指出它是联系微观粒子和宏观物质的纽带,认识引入物质的量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意义,即引入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后介绍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物质的量与物质的粒子数之间、物质的量与质量之间的关系。应注意不要随意拓宽和加深有关内容,加大学生学习的困难。
二、学情分析
对于“物质的量”这个新的“量”和“摩尔”这个新的“单位”,学生是很陌生的,而且也很抽象,但通过学习和生活经验的积累,他们已经知道了生活中常用的一些“量”和“单位”,如长度、质量、时间、温度,米、千克等。可采用类比方法,类比方法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的某些属性上相同,而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也相同的一种科学方法。如物质的量与其他学生熟悉的量类比、摩尔与其他国际单位的类比、集合思想的类比等,运用类比思想阐释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意义,能够提高这两个概念与其他概念之间的兼容性,有利于对这两个陌生概念的深刻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物质的量是描述微观粒子集体的一个物理量,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
位;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
(2)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换算关系;了解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
质量之间的换算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类比的思想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运用和巩固概念。
(2)通过阅读教材、参考资料和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探究的意识。 (3)体验学习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使学生认识到微观和宏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培养学生
尊重科学的思想。 (2)调动学生参与概念的形成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1)物质的量的概念; (2)物质的量和微粒数之间的相互转化; (3)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涵义;
(4)通过物质的量、质量、摩尔质量计算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
(1)物质的量的概念。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黑板
六、教学方法
采用创设情境方式,通过故事(一粒米的称量)和生活实例,以聚微成宏的科学思维方式,引出新的物理量 — 物质的量,搭建起宏观与微观的桥梁。通过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常用单位 (箱、包、打等)与抽象概念类比、国际单位之间的类比、集合思想的类比教学,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让学生感受概念的生成过程,初步形成物质的量的概念并理解其重要性。
七、教学过程(略)
2023高考复习化学教案范文篇5
【学习目标】:
1、 了解分类的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学会对具体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从
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学习重点】:
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
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分类法:
定义:分类法是把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分成不同的种类,然后分门别类地加以说明的一种方法。 关键:找出正确的分类标准。
讨论:以下物质的分类方式,依据是什么?
1、??Na2CO3,Ba(OH)2?H2,O2,CO2 2、? ?Mg,CuO?AgCl,Mg(OH)2,CaCO3
?Fe,H2,I23、? NaOH,HSO,KSO2424?
小结:一般确定分类标准可从物质的 、 、 和 等方面考虑。 分类方法1:单一分类法——根据某一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
练习1:世界上超过3000万种物质如何研究?请根据学过的分类知识将物质分类,并将下列物质归类:
Si、 Na2CO3 、CO2 、NaOH 、粗盐、Al(OH)3 、 Al 、
空气、CuO、HCl、H2、H2SO4、BaSO4
练习2:请对初中化学中学习过的化学反应类型进行分类。
分类方法2:树状分类法——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的方法。
思考1:初中学过那些有关物质类别的概念?
思考2:请大家用已有知识对上述概念进行分类,并用图示把这些概念的相互关系表示出来?
??是否是同种元素组成纯净物????????????物质?组成成分是否单一??????? ?混合物???
练习3:按照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纯净物进行分类,作出树状分类图。选择合适的物质填在对应的类别里。
O2 Cu H2SO4 Ba(OH)2 KNO3 CO2 空气 含镁60%的MgO
分类方法3:交叉分类法——对事物按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
思考:对于同一事物,如果站在不同的角度,所属类型是否一样?
练习4:对于Na2SO4 、Na2CO3、K2SO4、K2CO3这几种盐如何分类?
由于一种分类方法所依据的标准有一定的局限,往往采用多种分类方法,来弥补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其中一种是交叉分类法。
交叉分类法练习: 按物质所属类型连线:
Na2SO4 硫酸盐
Na2CO3 碳酸盐
K2SO4 钠盐
K2CO3 钾盐
练习5:如果根据酸的分子里是否含有氧原子,可以把酸分成含氧酸和无氧酸两类;根据酸分子电离时所能生成氢离子的个数,可以把酸分成一元酸、二元酸、三元酸等,请用盐酸、硝酸、氢硫酸、硫酸制作一张交叉分类图。
练习6:请模仿酸对以下的碱进行分类:
NaOH Ba(OH)2 KOH Cu(OH)2 Fe(OH)3 Mg(OH)2
写出分类标准和结果(可能有多种结果)
总结: 分类一般步骤:确定分类标准选择分类方法 得出正确的分类
练习7、每组中都有一种物质与其他物质在分类上或性质上不同,试分析每组中物质的组成规律或性质特点,将这种物质找出来,并说明理由。
(1)NaCl K2CO3 Na2SO4 NaHCO3
(2)O2 CO H2 Mg
(3)CO2 SO3 CO CaO
(4)生锈铁钉 氨水 蓝矾 含镁60%MgO
2023高考复习化学教案范文篇6
1、内容和进度:完成2 -1 脂肪烃 一节的教学
第1课时:烷烃 第2课时:烯烃
第3课时:炔烃、脂肪烃的来源及其应用 第4课时:习题讲解
2、重点和难点突破
教学重点:1、烯烃、炔烃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2、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教学难点:烯烃的顺反异构
附导学案: 2-1 脂肪烃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了解烷烃、烯烃代表物的结构和性质等知识
2、了解乙炔和炔烃的结构、性质和制备等知识
3、了解烯烃的顺反异构概念、存在条件和脂肪烃的来源
二、预习内容
(一)、烷烃和烯烃
1、分子里碳原子跟碳原子都以 结合成 ,碳原子剩余的 跟氢原子结合的烃叫烷烃。烷烃的通式为 ,烷烃的主要化学性质为(1) (2)
2、烷烃和烯烃
(1)烯烃是分子中含有 的 链烃的总称,分子组成的通式为cnh2n,最简式为 。烯烃的主要化学性质为(1) (2) (3)
(3)顺反异构的概念
(二)乙炔
1、乙 炔的分子式 ,最简式 ,结构简式
2、电石遇水产生乙炔的化学方程式为 3、乙炔燃烧时,火焰明亮并伴有浓烈的黑烟,这是因为乙炔
4、乙炔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5、炔烃典型的化学性质有(1) (2) (3)
(三)脂肪烃的来源
根据课本p35页【学与问】,阅读课本p34~35,完成下表:
石油工艺的比较:
工艺 原理 所得主要产品或目的
分馏 常压分馏 利用各组分的_______不同 石油气,_______, , 减压分馏 利用在减压时,____ _降低,从而达到分离_______目的
催化裂化 将重油(石蜡)在催化剂作用下,在一定的温度、压强下,将________断裂________. 提高汽油的产量
裂 解 又称______裂化,使短链烃进一步断裂生 成_________
催化重整 提高汽油的辛烷值和制取芳香烃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 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烷烃、烯烃、炔烃物理性质的变化与分子中碳原子数目的关系
2、能以典型代表物为例,理解烷烃、烯烃、炔烃的化学性质
3、了解烷烃、烯烃、炔烃的特征结构、烯烃 的顺反异构和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4、让学生在复习、质疑、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增长技能,
学习重难点:
1、物理性质的规律性变化、烷烃的取代反应
2、烯烃的加成反应、加聚反应、烯烃的顺反异构现象
3、实验室制乙炔的反应原理及反应特点
二、学习过程
探究一:烷烃、烯烃的熔、沸点
阅读p28思考和交流
思考; 烷烃的沸点与其分子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 之间的关系
(a)随着分子里含碳原子数的增加,熔点、沸点逐渐 ,相对密度逐渐 ;
(b)分子里碳原子数等于或小于 的烃,在常温常压下是气体,其他烃在常温常压下都是液体或固体;
(c)烷烃的相对密度 水的密度。
(d)分子式相同的烃,支链越多,熔沸点越
练习:比较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沸点高低
探究二:烷烃和烯烃化学性质
1、烷烃的化学性质特征反应
(1) 甲烷与纯卤素单质(cl2)发生取代反应,条件:
(2) 反应式
2.烯烃的化学性质
(1)燃烧
2023高考复习化学教案范文篇7
一、教材分析: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和应用的科学。要研究物质的宏观性质,必须从微观粒子入手,才能寻找到原因。化学学科涉及分子、离子、原子、质子、中子、核外电子等多种微观粒子,但最重要的是原子。只要了解了原子的结构,才可以进一步了解分子、离子结构,进而深入认识物质的组成和结构,了解化学变化规律。在初中,学生已初步了解了一些化学物质的性质,因此有必要让学生进入微观世界,探索物质的奥秘。通过本节了解原子构成、核素、同位素概念,了解质子数、中子数和质量数间的关系,为后续周期律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明确质量数和AZX的含义。
2.认识核素、同位素等概念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
提高同学们辨别概念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原子结构的研究,激发学生从微观角度探索自然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明确质量数和AZX的含义。
难点:认识核素、同位素等概念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四、学情分析:
同学们在初中已经有了关于原子结构的知识,所以这节课原子表示方法比较容易接受,但对于核素同位素的概念是新知识。
五、教学方法:学案导学
六、课前准备:
学生学习准备:导学案
教师教学准备:投影设备
七、课时安排:一课时
八、 教学过程:
(一)、检查学案填写,总结疑惑点(主要以学生读答案展示的方式)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构成物质的微粒还有离子、分子等),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都都与原子结构密切相关,同种原子性质和质量都相同。那么原子能不能再分?原子又是如何构成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原子的几个概念。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核素和同位素
1、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在原子的中心,由带正电的质子与不带电的中子构成,带负电的电子绕核作高速运动。也就是说,质子、中子和电子是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在原子中,原子核带正电荷,其正电荷数由所含质子数决定。
(1)原子的电性关系: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2)质量数:将原子核内所有的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加起来所得的数值,叫质量数。
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
(3)离子指的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带正电荷的粒子叫阳离子,带负电荷的粒子叫阴离子。
当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时,该粒子是阳离子,带正电荷;
当质子数(核电核数<核外电子数时,该粒子是阴离子,带负电荷。
(4)原子组成的表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