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高中教案 > 地理教案 >

高三地理复习教案七篇

时间: 沐钦 地理教案

高三地理复习教案如何写?地理科学是研究人地关系的科学,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区域性。地理科学从建立之初就强调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交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高三地理复习教案七篇大全,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三地理复习教案七篇

高三地理复习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旅游活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现代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2.了解现代旅游发展的特点,认识现代旅游的基本要素。

教学重难点:

重点:现代旅游的主要特点和基本要素

难点:现代旅游的主要特点。

教具准备:有关挂图、自制图表等

教学方法:导思——点拨、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一、旅游的发展及现代旅游的特点

1.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

旅游活动自古就有。根据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古代旅游、近代旅游和现代旅游。

(1)古代旅游:

时间:1840年以前

特点:只局限于一定社会阶层的少数人,事务性出游占绝大多数,出游的距离较短,没有出现提供旅游专业化服务的企业。

(2)近代旅游:

时间:1840年~1950年

标志:1841年,英国首次出现以盈利为目的、面向普通人的专门化旅游服务,随后诞生了旅行社

特点:仍是高消费活动,普及程度、活动范围和规模仍然有限,没有形成完整的旅游产业结构。

(3)现代旅游:

时间:1950年以后

发展: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

原因:①新的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迅速发展,世界局势也日趋稳定,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安定,使人们外出旅游的欲望日益增强。②交通条件的改善,尤其是超音速大型客机的出现,使世界各地的距离日益“缩短”。

2.现代旅游的特点

(1)旅游主体的大众化

图1.1国际旅游人数及收入的增长通过读图,了解到:

国际旅游人数及收入呈快速增长的趋势,反映了旅游逐渐成为大众化的消费活动。据世界旅游组织的统计,全球旅游人数每年多达30亿人次。

思考

1.作为一名旅游者,应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点拨:旅游者的基本条件:闲暇时间、经济条件(即金钱)、动机(即旅游欲望)。

2.旅游主体的大众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点拨:旅游主体的大众化说明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广大人民的经济收入提高,劳动时间缩短使闲暇时间延长,为外出旅游提供了金钱和时间的保证。此外,随着竞争的激烈化,人们逐渐进入了节奏快、强度高、风险大的工作状态。在这种背景下,大众对旅游休闲的需要也随之提高。

(2)旅游形式的多样化

常见形式:观光旅游、度假旅游、商务旅游和文化旅游等。

新出现的特种旅游形式:农业旅游、红色旅游、寻根旅游等。

图1.2 农村果园采摘

图1.2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农业旅游的真实写照。农业旅游又称观光农业,是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产物,是一种新型的交叉行业。

图1.3 革命圣地——延安

图1.3是革命圣地——延安的远景。

阅读形形色色的现代旅游

通过阅读材料,了解了其他国家的一些特色旅游形式,进一步理解旅游形式的多样化。

思考

高三地理复习教案【篇2】

【学习目标】

1. 了解田纳西河早期开发的方向及产生的后果。

2. 了解田纳西河流域的地形、气候、水文特征以及矿产资源的蕴藏状况,理解这些因素是如何决定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方向的。

3. 掌握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的基本内容和对策措施。

4. 结合具体实例,学会分析河流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

5. 通过学习,了解区域的整体性特征,提高全面认识地理事物的能力。

【重点难点】

1. 掌握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和综合开发状况。

2. 根据流域的自然背景,分析流域综合开发的措施。

【学法指导】

1.学会从教材、网络等各种媒体获得文字、图表、数据等地理信息资料。

2.通过运用有关知识,学会分析我国主要的河流长江、黄河、珠江等熟悉流域的开发和治理。

【知识链接】

一、流域的含义及整体性

河流与人类生存发展的关系密切,它自身的各组成部分之间联系也非常密切,构成了一个整体,因此对河流要进行综合开发。

二、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1.重要性:流域的自然背景决定了河流的①________和流域的②__________。

2.河流概况

(1)田纳西河是③__________河支流俄亥俄河的一条流程最长、水量最大的分支。

(2)发源地:④______________的西坡。

(3)注入地:在肯塔基市附近注入⑤__________。

3.自然背景

(1)地形:多山,地形起伏较大,⑥________资源丰富;陆路交通不便,河流⑦________作用十分突出。

(2)气候: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⑧__________多降水,⑨__________季节降水相对较少。

(3)水系:优点——水系发达,支流众多,水量丰富,大部分可通航;缺点——⑩________较大、水量很不稳定。

(4)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______、铁、?______、磷、锌、云母等。

三.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

历史时期 历史上 19世纪后期 开发状况 开发早,形成较为发达的农业,盛产①______________、马铃薯和蔬菜 对资源②____________开发 开发后果 人口少,开发影响不大 ③________、植被破坏、环境污染 四、流域的综合开发

1.开发

(1)核心:河流的④______________形式:由TVA负责,以河流的⑤____________为核心,结合资源条件进行综合开发,并对流域的⑥______________进行恢复和治理。

(2)内容:⑦____________、航运、发电、提高水质、⑧________、土地利用等。

2.成效:根治了洪灾,农林牧渔业、工业和旅游业得到迅速发展,⑨____________明显改善,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⑩____________的统一。

【学习过程】

探究点一 流域的含义及整体性

【探究材料】

材料一 某流域和水系图

材料二 长江宜昌到重庆航道剖面图

长江的径流量是密西西比河的1.7倍,是莱茵河的10倍,但年运输量只相当于密西西比河的1/10,莱茵河的1/5,远没有发挥其“黄金水道”的作用。

1.对流域、分水岭的含义如何理解?

2.流域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区域,其整体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3.河流对流域内人类生活的影响有哪些?

4.如何分析河流的航运价值大小?

探究点二 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探究材料】

教材图3.13 田纳西河流域示意。

教材图3.14 诺克斯维尔市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

教材图3.15 田纳西河在全国航运体系中的地位。

1.田纳西河流向与流域轮廓有何关系?

2.在河流流域中,山地、河流、河谷在开发利用中应各自注意什么问题?

3.诺克斯维尔市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4.田纳西河在美国航运中的地位如何?

5.田纳西河水量变化对航运会有什么影响?怎样才能改善航运条件?

探究点三 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后果

【探究材料】

材料一 18世纪下半叶田纳西河流域盛产棉花、马铃薯和蔬菜,整个流域山清水秀,森林繁茂。

材料二 19世纪后期,流域内的森林被大片砍伐,矿山开采破坏了地表植被,水土流失严重,炼铜企业大量排放高浓度的二氧化硫,酸雨污染了土壤和水体,生态环境恶化。

材料三 20世纪30年代初,田纳西河流域成为美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年均收入仅为全国平均值的45%(1933年)。

1.按时间纵向,归纳田纳西河早期开发在不同时间段出现的不同后果?

2.归纳19世纪后期,因掠夺式开发而产生的环境问题的类型、原因及后果。

探究点四 流域的综合开发

【探究材料】

材料一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历史背景: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和治理的核心是:田纳西河的利用与治理。田纳西河流域的管理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当时的美国正发生严重的经济危机,新任总统罗斯福为摆脱经济危机的困境,决定实施“新政”。“新政”为扩大内需开展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了美国历史上大规模的流域开发。田纳西河流域被当作一个试点,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法》,成立了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简称TVA),经过多年的实践,从根本改变了田纳西河流域落后的面貌,TVA的管理也因此成为流域管理的一个独特而成功的范例为世界所瞩目。

材料二 教材图3.18 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

教材图3.19 田纳西河干流的梯级开发示意。

教材图3.22 田纳西河流域电站的分布。

1.田纳西河在哪些方面实行了综合开发?达到了怎样的效果?

2.田纳西河梯级开发对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各有什么影响?

3.找出田纳西河流域火电站、水电站、核电站的位置,并分析其特点。

4.田纳西河水力资源丰富,为什么还要发展火电和核电?

【归纳小结】

【当堂练习】

(2012·安庆期末)“同一条尼罗河,同一盆地,同一未来”,是尼罗河流域各国人们的共同理想,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尼罗河流域图”(右图)。

材料2:尼罗河发源于非洲中部,尼穆莱以上为上游,喀土穆以下为下游。流域内国家、人口众多,经济落后。随着气候变暖和人口的快速增长,流域干旱频发,生态破坏和水污染也日益突出。

材料3:1929年,英国和埃及签署了《尼罗河水协定》,埃及和苏丹获得90%的尼罗河水使用权。近年来,上游国家积极谋求平等利用尼罗河水的权利,埃及和苏丹因高度依赖尼罗河水而坚持捍卫历史协定,各国间矛盾时有发生。

(1)与青尼罗河相比,白尼罗河在支流数量、流域面积、径流季节变化等方面有何特点?

(2)指出尼罗河下游开发利用的重点,并说明理由。

(3)结合材料,说明各国间因利用尼罗河水资源而引发的矛盾日益突出的原因。

(4)作为一条国际河流,你认为尼罗河流域综合开发的途径有哪些?

【学习反思】

【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下图为“某河流域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以下关于图示流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fc属于一级支流,eb属于二级支流

B.bc段河流比eb段海拔高、落差大

C.西电东送有利于流域东部发展炼铝工业

D.bc段的梯级开发是fc段灌溉农业发展的基础

2.该流域内植树造林,其最主要的生态功能是(  )

A.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B.调节气候

C.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D.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田纳西河的早期开发,由于发展炼铜业,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并使植被遭到破坏。据此回答3~4题。

3.造成田纳西河流域植被破坏的原因不包括(  )

A.扩大耕地面积 B.修建水库 C.获取炼铜用的木炭 D.矿山开采

4.田纳西河流域早期由炼铜业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主要表现为(  )

A.光化学污染 B.酸雨 C.噪声污染 D.固体废弃物污染

高三地理复习教案【篇3】

课标要求:

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观察地图,建立流域和水系的概念,并总结归纳出流域的基本特点:特殊性和整体性。

2、结合地图和地理图表,分析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3、通过了解田纳西河流域不同时期开发措施和后果,分析流域综合开发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阅读相关地图,建立流域和水系的概念,并总结归纳出流域的基本特点。

2、阅读相关图表,学会分析河流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掌握河流开发的分析方法

重点:1、分析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及开发的现状;

2、分析流域综合开发的措施

(四)重点、难点

难点:根据流域的自然背景,分析流域综合开发的措施及意义

课时安排:1课时

一、背景知识

1、河流与人类的关系

①人类文明大多发源于大河流域:尼罗河文明、两河(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黄河—长江、印度河—恒河;

②大河两岸多是人口、城市稠密地区。

2、流域和水系:图3.14

流域(供水区)——指供给河流地表水源的地面集水区和地下水源的地下集水区的总称;一般指地面集水区。

分水岭——相邻流域间的山岭或河间高地。分水岭最高点的连线,称为分水线或分水界。

水系(河系)——指河流干流、支流和流域内的湖泊、沼泽或地下暗河,彼此连接组成的庞大系统。

支流——注入干流;二级支流——注入一级支流;三级支流——注入二级支流。

3、流域的特性——特殊性、整体性。流域是一个自然区域,又是一个经济区域,区域内各自然要素之间,自然要素和经济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二、河流各部分与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的关系:图3.15(学生读图填表)

组成部分 重要性 保护重点 山地 是河流的发源地,其生态环境直接影响河流的水量和水质 应保护它的植被 河流 是流域中开发利用的主要部分 在利用过程中要注意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质的保护 河谷平原 是人类活动比较集中的地区 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 三、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决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

1、地形——多山、地形起伏较大——(影响)水力丰富;陆路交通不便,河流航运作用突出

(分析水力丰富与否从两个方面分析:河流水量的大小;河流的落差)

2、气候——(图3.16)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降水丰富,冬末春初多降水,夏秋相对较少。

学习方法:(描述气候特征:从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着手。对气温的描述可参考下列数值指标:

描述 酷寒 严寒 寒冷 温和 温暖 炎热 月均温℃ -30℃∽-34.9℃ <-20℃ <0℃ 0℃∽15.9℃ 16℃∽19.9℃ >20℃

P56思考:1、田纳西河水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河流的水量会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冬末春初多降水,河流在这个季节径流量也最大,其中3月份水位最高;夏秋季降水相对较少,河流流量在这一埋藏也最小,进入枯水期,其中以10月份水量最少。

2、从诺克斯维尔市气温降水柱状图看,田纳西河流域水热条件的匹配并不佳。冬末春初多阴雨,光照少,不利于作物的播种和生长;而在作物生长的旺季——夏季,正是需水量最大的季节,而该季节降水不足,极易形成旱灾,影响作物的生长和成熟。解决的措施就是发展农田灌溉。田纳西河水量圈套,能够为农田灌溉提供充足稳定的水源。

3、水系——对航运影响

⑴有利——水系发达,支流众多;水量丰富;通过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通往全国大部分地区

⑵不利——河流落差大;水量很不稳定。

学习方法:分析内河航运发达的条件——

发达——水量大;水量变化小;经济发展程度高

不发达——水量小;水量变化大;经济发展程度低

P56思考:田纳西河进入枯水期时,因水位过低,使吨位大的船只不能通航,将大大影响客货运量。可以通过修建水库大坝的方法调节水量,或是抬高水位。

4、矿产资源——煤、铁、铜、磷、锌、云母等,丰富。

知识储备:矿产分为金属矿和非金属矿。金属矿可分为黑色金属矿、有色金属矿、贵金属和稀有金属等。

高三地理复习教案【篇4】

【课标要求】举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这条标准要求学生通过实例分析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资源调出区和调入区地理环境的不同影响。这种影响包括利、弊两个方面,也就是必须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一分为二”观点的教育。

【教材分析】

必修1和必修2两个模块分别从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两个方面阐述了人地关系。必修3则是在上述基础上,以区域为研究对象,结合“区域可持续发展”,将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原理应用于实践。“必修3”第五章内容是前四章内容的总结、递进和深化。本节内容以“西气东输”为例,让学生认识到,资源跨区域调配不公要关注对资源调出区或调 入区地理环境的影响,而且还应关注对资源调配中所涉及的有关区域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天然气资源的特点以及我国天然气资源的分布和开发利用现状;

理解西气东输工程的意义;

学会分析鐡民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我国天然气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分析,培养地理思维能力;

通过总计分析图表方案信息,提高归纳和把握事物重点的能力;

通过活动设计,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我国东西部地区资源分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地自行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天然气跨区域调配工程的了解,树立正确的资源见和环境观。

【教学重、难点】

分析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方法】

图文结合、合作探究、师生互动、讲授归纳、启发诱导等。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视频导入:(引出南方煤炭资源不足,从北方调来)如果让大家用几个关键词来概括视频内容,你会用哪些关键词?(请一位同学)南方雪灾,煤炭告急,北煤南运。过渡:为什么南方发生雪灾,要从北方调煤,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展示PPT,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板书)为什么要把资源从一个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地区?(也就是为什么要进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板书)一、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我们先来看两张地图,完成学案问题一:我国煤碳资源分布图、我国石油资源分布图、我国天然气资源分布图,完成(1)我国特大城市分布图,完成(2)。找学生完成: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问题一)

⑴我国各种能源资源的总体分布特点是什么?

分布不均:北多南少,西多东少

⑵我国特大城市分布是什么特点?

东部特大城市多,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西部特大城市分布少,人口稀疏,经济欠发达。

教师总结:必要性,过渡:根据这两张图我们就可以分析出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资源空间分布不均、且在区域间不具有流动性。东部沿海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但资源短缺。西部广大地区:资源丰富,资金短缺、基础设施和技术落后。区域发展与自然资源供经不平衡。要达到区域发展与自然资源供给平衡,就要进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师:我国为实现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而建设的大型工程有哪些?

北煤南运、南水北调、西电东送和…… (西气东输)

过渡:我们今天要学会的一项地理能力是: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分析方法。下面我们就以西气东输为例来分析。(板书:西气东输)在五种交通运输方式中,西气东输应该选择哪一种方式?(学生:管道运输)我们一起来看三张管道运输的图片。

下面我们来了解西气东输工程的概况,给大家3分钟时间根据课本82页图5.1,完成学案的《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典例 》前三项内容。(找两个学生完成)

1.基础: 天然气 资源 2.目标市场: 长三角、珠三角

3.西气东输一线工程的线路

= 1 GB3 ① 起点 新疆轮南 ,终点 上海 。

= 2 GB3 ② 经过省区:新疆、甘肃、陕西 、 宁夏、 山西 、安徽、 河南 、江苏 、上海。

③西气东输二线工程:起点 新疆霍尔果斯口岸 终点 广州 全长, 2012年全线贯通。

过渡:(展示PPT西气东输路线图)(师)西气东输管道路程长,穿过的地区, 地形、地质条件复杂,而且多次穿过河流、山脉,工程难度大。因此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非常多,国家为什么还要投资修建这项工程呢?下面我们来分析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板书:原因)

请同学们根据课本1---3段和图5.2完成学案上的表格1。(1—2分钟)

下面我请一们同学来分享一下你的答案,

地区 城市分布 经济水平 能源消耗量 能源产量 煤 油 气 消费地 东部地区 密集 发达 多 少 较多 少 生产地 西部地区 稀疏 欠发达 少 多 少 多

能源消耗量的多少你是如何确定的?(学生:根据5.2第一张图,可以看到东部占48.7%,西部占19.1%,所以东部消耗少非常多,西部消耗非常少。)天然气产量你是如何确定的?(学生:略)通过填表对比,我们可以总结出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地和消费地差异大(板书:能源生产地和消费地差异大)。

过渡: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是怎么样的?哪种能源消费最多呢?

展示:中国能源消费结构图

问题1:目前我国能源消费比例最大的是什么?

(学生:煤炭)

问题2:为什么煤炭消费所占比例最大?

高三地理复习教案【篇5】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观察地图,建立流域和水系的概念,并总结归纳出流域的基本特点:特殊性和整体性

2.结合地图和地理图表,分析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3.通过了解田纳西河流域不同时期的开发措施和后果,分析流域综合开发的意义。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分析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2.分析流域综合开发的意义

教学难点:

建立流域和水系的概念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

4. 标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一、流域

1.几个基本概念

⑴干流、支流(一、二级支流)、分水岭、流域

⑵流域的特性

①特殊性

每个流域的特征各不相同,有的流域适宜人类生存,先形成了人类文明。人类文明大多发源于大河流域,如尼罗河文明、两河文明、黄河——长江文明、印度河——恒河文明。

②整体性

流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区域,它的各组成部分之间联系非常密切,构成一个整体。

对河流进行开发利用,除要考虑河流的特殊性外,更要考虑流域的整体性特征,进行综合开发。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开发堪称这方面的成功范例。

二、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决定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

一个河流流域的开发利用,与其本身的自然环境有关,比如密西西比河下游,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就适宜发展农业;而科罗拉多河,河道狭窄、落差大,就适宜开发水利资源,对于田纳西河来说,搞清其流域的自然环境,是避免盲目开发的首要条件。

1.田纳西河流域的基本情况

田纳西河位于美国东南部,是密西西比河支流俄亥俄河的一条流程最长、水量最大的分支,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的西坡,在肯塔基市附近注入俄亥俄河(图3.15)。

山地是河流的发源地,其生态环境直接影响河流的水量和水质,因此应保护好它的植被生态;河流是流域中开发利用的主要部分。在利用过程中要注意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质的保护;河谷平原是人类活动比较集中的地区。因此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

2.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背景:

⑴地形多山,地形起伏较大

利: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

弊:使得陆路交通不便

但河流航运对沟通上、下游地区之间的联系,作用十分突出。

⑵气候

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降水丰富,冬末春初多降水,夏秋季降水相对较少。

思考

1.田纳西河水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根据流域的气候特征,田纳西河水量季节变化有什么特点?

点拨:降水丰富,年平均降水量在1300毫米左右,冬末春初多降水,夏秋季降水相对较少

2.从农业发展角度看,夏季是作物的主要生长期,需水量较大,而冬季需量较少。田纳西河流域的气候条件对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如何利用田纳西河的资源发展农业?

点拨:第一问从灌溉不足、资源浪费、农业减产等方面思考;第二问从修建水库等方式进行调整季节分配等方面考虑。

⑶水系

优点:水系发达,支流众多,水量丰富,大部分可通航,并通过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可通往全国大部分地区(图3.17)。

缺点:①由于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较大。②水量很不稳定。

⑷矿产资源

高三地理复习教案【篇6】

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案例分析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形成的成因、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通过案例分析酸雨形成的原因、污染过程和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2.能力目标 理解调整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对大气污染治理的普遍意义 3.德育目标 分析大气污染现象发生的时空尺度差异 重点:1.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形成的成因、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2.酸雨形成的原因、污染过程和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难点:可吸入颗粒物的概念、酸雨的危害及防治 教学流程:(包括:1、设疑自探;2、解疑合探;3、质疑再探;4、运用拓展。) 设疑自探

1、自探提纲(预设)

设疑一: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形成的成因、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设疑二:酸雨形成的原因、污染过程和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二、 解疑合探

(一)小组内合作交流,完善课堂目标

(二)展示、评价,要求

(三)教师进行必要的点拨后,进行补充和讲解。

一、大气污染现象和大气污染物

1.大气污染

由于自然或人为的原因,大气圈中的原有成分被改变,而且增加了某些有毒有害的物质,致使大气质量恶化,影响了原有的生态平衡,严重威胁着人体健康和正常的工农业生产,并对建筑物及各种设备设施造成损害,这种现象称为大气污染。

提问:自然原因有哪些?

案6例 博帕尔毒气泄漏事件

人数达50万,还有无数十、羊、家禽死去。多年以来一直危害着博帕尔市民的健康,继续吞噬着人们的生命。

2.大气污染物

(1)可吸入颗粒物(技术上标为TMl0)

①“总悬浮颗粒物”:空气中悬浮着无数固体颗粒的统称。

②可吸入颗粒物:指总悬浮颗粒物中去掉10微米以上的那些大颗粒,它是空气质量播报中一个重要参数。

原因:人的的鼻毛、分泌物和黏膜可以将大多数大于10微米的粉尘过滤掉,只有小于10微米的颗粒物才会随气流进入气管和肺部。

阅读什么是空气污染指数(简称APl)?

通过材料了解如下问题:

1.概念:空气污染指数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或地区评估空气环境质量状况的一种指标。它是将许多复杂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经一定方法处理,变成公众易于理解和掌握的形式。

2.目前北京空气质量日报公布的主要污染物有: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和臭氧。

3.空气质量的好坏取决于各种污染物中危害最大的污染物的污染程度。空气质量级别根据国家环保局统一规定划分为五级。

③可吸入颗粒物的危害:

如果吸入颗粒物过多或颗粒物中含有毒有害成分时,就可能出现免疫功能障碍,危害健康。颗粒物中如果含有较多病菌和病毒时,则可能引发传染病;长期吸入过量颗粒物,积聚在肺部,可能使人患“尘肺病”;有些颗粒物沉积在肺部,还可能引起恶性病变。

讨论:为什么北方的沙尘暴天气比较多?

我国北方降水量较少,植被覆盖率较低,有些地区土地荒漠化加剧,加上近年来建筑工地遍布,城市汽车数量猛增,尾气排放缺乏标准或不达标,使可吸入颗粒物成为不少城市的主要空气污染物。

(2)酸雨

①概念:人们一般把pH值小于5.6的降水称为酸雨。

说明:酸雨不单指“雨”,也包括雪、雹、雾等各种酸性的降水形式。

②形成酸雨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有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

③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A.水生生态: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

B.土壤生态:使土壤酸化,造成养分淋失,影响微生物的活性,使土壤肥力降低,导致农作物减产;

C.植物生长:腐蚀树叶,使光合作用受阻,影响森林生长,林木成片死亡;

D.建筑物:腐蚀石材、钢材,造成建筑物、铁轨、桥梁和文物古迹的损坏。

④我国的酸雨:(以硫酸型酸雨为主)

A.特点:以煤炭为主要能源。随经济发展,酸雨分布范围亦有扩大的趋势。

B.分布范围的变化: 20世纪80年代 西南地区

高三地理复习教案【篇7】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明确三者之间的关系和区别。

2.使学生了解和理解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和它们各自在环境人口容量估计的影响力;理解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知道环境人口容量估计的几种观点以及这些不同观点形成的原因。

3.使学生了解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估算和前景,结合我国实例,了解控制人口数量的重要意义。

4.使学生理解人类要在世界各地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各国须采取相应措施。

过程与方法

1.运用推理、分析找出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这三个概念,明确三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通过读图分析对比,使学生了解世界和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如何估计,理解对某一国家(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估算结果为什么会出现多种数值,以及这些数值甚至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异的原因。

3.结合中国当前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形势,进一步认识____和环境保护这两大基本国策的重要性,具体实施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学会处理复杂社会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

2.树立人口可持续发展观念,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我国____和环境保护两项基本国策的认识。

二、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

1.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

2.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的理解。

3.由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紧迫性和解决措施结合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现状认识我国人

口政策的合理性。

教学难点

1.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

2.如何使学生正确理解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

三、教学方法

综合分析法、图表分析法和归纳推理法

教学过程设计

课堂进程 教师安排 学生活动 设计目标 导入课堂 介绍: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中国人口13.4亿,全球人口大于70亿。

提问:这么多人地球养活得了吗? 记住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 学生提高对时事的关注度 新课讲解

人口容量

1. 环境人口容量及其制约因素、环境人口容量的特点

资源和科技发展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关系: 正相关

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关系: 负相关

活动

讨论

过渡:

合理人口容量

案例分析 指导: [读图思考]读课本12页“木桶效应” 图,提问:(1)假如各块桶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那么“木桶效应”揭示了什么道理?

(2)人类获得资源的数量会不会变化?其变化与哪个因素的关系最密切?资源的数量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有何影响?

以美国和中国为例分析在不同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条件下,环境人口容量相同么? 人口的生活与文化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提问: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各因素是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值?环境人口容量能否确定

34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