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教案范文
高三化学教案怎么写?掌握必要的计算机与信息技术,能够获取、处理和运用化学及相关学科信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高三化学教案范文七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三化学教案范文【篇1】
1、宏观层面
不同知识模块间的相互关系及表现(学科内综合)
要求:期末考试前以上各方面基础知识必须落实。
(2)同一知识模块内各知识点的相互关系
如各物理量之间的相互转换,有机化学“醇醛酸酯一条线,有机辐射一大片”等。
建议:首先,阅读课本各章小结,了解本章及相关章节知识点间联系。其次,在白纸上自行回忆及书写知识脉络图,尤其是各无机元素化合物间、重要有机物间转化关系必须熟练书写。
PS:这个工作,没有任何其他人及书籍可以代替自己亲自动手完成!
2、微观层面
(1)落实基础知识,收获新的一年
①基本概念
物质的组成、分类:
(混合物、纯净物、化合物、单质、酸、碱、盐、氧化物、同素异形体)应用概念辨析和判断、应用类比的方法和观察法完成概念的应用如:分散系:悬浊液、乳浊液、胶体(性质、鉴别、分离、应用、制备)
离子反应: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判断、离子共存、离子浓度)应用---利用信息书写未知离子反应方程式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电子转移数目、氧化剂、还原剂、能力的判断)应用---利用信息书写未知氧化还原反应化学方程式
物质的量:
(NA、n、C、v、P、N、M、m、VB、D)概念应用、单位、计算或换算、判断。应用:灵活应用公式和方法计算推断
化学能与热能:
(燃烧热、反应热、焓、焓变、热化学方程式书写、盖斯定律、焓变的判断和计算、放热、吸热与能量的关系、化学键与热量的关系)实际应用
②基础理论
平衡
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的定义、平衡的标志、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和书写、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移动的关系、反应速率的计算与推断、速率与方程式之间的关系、速率平衡图像、速率快慢的影响因素T、P、C、催化剂、接触面积等因素的影响)实际问题的解决和判断
电离平衡:
(强弱电解质判断、电离式书写、实验证明强弱的方法、导电性与溶液浓度的关系、促进和抑制电离的方法和措施、以水、醋酸、氨水为例、平衡移动的因素、溶液的酸碱性判断、PH的测定、水的离子积与影响因素、强弱电解质与浓稀溶液导电性的关系)实际判断和应用
水解平衡:
(盐水解的规律、水解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水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判断、三个守恒的关系推断和应用、溶液酸碱性、溶液浓度、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判断、水解的应用)实际应用。
难溶物的沉淀溶解平衡:
(溶度积大小的影响因素、溶解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沉淀转化的方法、沉淀溶解的方法、KSP与溶解度的关系) 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
(族、周期的书写、判断、结构性质递变规律(半径、化合价、单质、化合物、反应激烈程度、熔沸点、颜色、得失电子)、代表物质通式、特殊性质)实际判断、应用确定元素或位置,应用规律解决实际的问题。
原子结构
(元素、核素、同位素、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中子、核外电子、原子、分子、离子、电子、质量数、以上书写方式、原子结构图、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
化学键
(化学键概念的应用、共价键、离子键、极性键、非极性键的判断、电子式的书写键的断裂与生成和能量的变化关系)
化学能与电能
(学会区分判断两极;电解池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电解池、电镀池的电极名称判断和电极反应式;根据电极的变化判断金属的活泼性;根据电解时电极的变化判断电极材料或电解质种类;新型电池的电极反应及应用;电解产物的判断和计算)应用、判断、书写
③化学用语
原子结构图、元素符号、结构式、电子式、分子式、结构简式。
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水解方程式、电解方程式、离子方程式。
电离式(强、弱电解质电离方程式,尤其多元弱酸分步电离和氢氧化铝两式电离)
电池(两极反应式、燃料电池式)
有机化学反应方程式
PS:必须做到正确书写(客观事实、符号正确、微粒守恒、条件完整等)
④元素化合物(金属、非金属)
碱金属
(物理、化学性质;从原子结构分析相似和递变;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转化、关系,从氧化还原角度了解过氧化钠)
几种重要的金属
(铁、铜、铝、镁;活泼性;冶炼方法、合金应用、合金的应用和性质与原来金属的比较)
金属化合物的性质、检验
(铝、氧化铝、氢氧化铝的特殊性质;铁、二价铁、三价铁的相互转化、氧化性和还原性)应用、制备、检验
非金属
(无机非金属材料碳、硅的性质。它们的化合物的性质、碳族在周期表的位置;一氧化碳的污染;硅酸盐工业和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特殊性;一般反应需要高温的条件)
海水—氯、溴、碘卤族元素
(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对环境的污染;卤族的相似和递变性、工业提取溴、碘的方法;海水淡化的方法、海水综合利用---氯碱工业、制金属镁)
硫的氧化物、硫酸及其氧族元素
(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及应用、过氧化氢的性质催化剂对它的反应速率的影响;二氧化硫的污染、三氧化硫的状态;它们之间的转化、硫酸的性质应用、硫酸盐的性质)
氮、氮的氧化物、硝酸、铵盐、氮族
(氮的稳定性和性质、氨气、铵盐的性质实验室制备氨气的原理和方法、检验;硝酸的性质和应用;氮的氧化物和含磷洗涤剂对环境的污染;氮族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⑤有机化学(烃、烃的衍生物等)
有机化合物的碳成键的特征
典型有机物(甲烷、乙烯、乙炔、苯)主要的化学性质
乙烯、氯乙烯、苯的衍生物在化工生产的作用
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官能团等基本概念辨别
重要有机物(乙醇、乙酸、乙醛、乙酸乙酯、卤代烃、酚)的组成、性质和应用
羟基、羧基、醛基、酯基的性质检验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方法
红外光谱、质谱图法、核磁共振氢谱、根据结构特点推断有机化合物、根据性质确定有机物、根据官能团决定有机物性质
有机化合物的共平面、共线问题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基本营养物
生活中的有机化合物(糖类--淀粉、油脂;蛋白质---氨基酸)以及其它:纤维素、酶、酸性与碱性食物
高分子合成
有机反应:
取代、缩聚、加成、加聚、消去
氧化、还原(裂解、裂化)
PS:主要结构简式的书写形式(体现结构、易于识别),缩聚产物的书写形式(以现行教材为主,写出链端。部分参考书给的范例及答案沿用老课改写法,没有写出链端!)
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
计算(根据相对密度或者标下密度、根据水、二氧化碳、根据商余法)
根据仪器的测定(红外光谱、质谱法、核磁共振氢谱)
根据性质确定、根据框图信息确定
⑥实验基础(常见的仪器使用、物质的制备)
乙酸乙酯、甲烷的取代、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乙醇的检验、乙醛的检验、乙酸的检验、淀粉的性质、淀粉溶液与食盐的分离、肥皂的制取-----
建议:无机实验根据教材必修1相关的元素化合物知识进行梳理,兼顾必修2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等相关实验。
(2)深入思考问题,积聚综合实力能深刻理解基本概念及原理的定义,能有条理地复述重点知识的形成过程,能结合所学准确阐述其本质,能清楚地分辨和比较相似或相关知识点,能发散联想类比相似甚至不同模块的知识点,等等。
如:离子方程式书写步骤的“拆”与“不拆”的含义及本质是什么?
如:由金属活动性顺序推知简单金属阳离子氧化性顺序,即得失电子为对立统一的过程,而物质得失质子(H+)也是对立统一的过程,这又对应于我们学过的什么知识?
如: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使氯水褪色?原理分别是什么?(可以结合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反应原理思考)
建议:充分利用好复习的笔记和测试题,对记不清、不会、不理解的地方再次思考和询问,筛查出知识遗漏点及盲点的同时,更要深入地认识概念原理的本质。理解不透彻、认识有偏差,不但一轮复习的效果达不到,而且还将影响到二轮综合问题的解决,以及考前心理。
3、学科思想方法层面
连续两年的《高考说明》中对化学学科思想方法的要求:
“物质变化是有条件的;物质结构决定性质化学与社会和谐发展;分类与比较;假说、模型与实验;以及定性与定量、宏观和微观、量变与质变、一般与特殊、分与合等相结合”的哲学方法始终贯穿与中学化学知识建立和应用的过程中,因此对对化学思想方法的考查必须与化学知识的考查结合进行。”
如:中学化学所介绍的浓盐酸、浓硝酸“易挥发”,而浓硫酸是“高沸点酸”——“难挥发”——即难成为气态分子逸出液面。试问:物质变化是相对的还是绝对的?浓硫酸常温下难挥发,是否说明其永远不可能产生酸雾?“发烟硫酸”又是怎么回事?2011年北京高考化学实验题中的白色酸雾可能是什么?(浓硫酸沸点约330℃,挥发一般指液体成分在没有达到沸点的情况下成为气体分子逸出液面。)
如:原电池工作原理中“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是否必须“活泼性不同”?电解质的作用是什么,是否必须为“电解质溶液”?高中化学学过的原电池模型有哪些,其原理与装置如何结合以实现能量转化?
如:复习物质性质时,以SO2为例,先从物质分类入手,分析酸性氧化物的性质,其次是氧化还原的角度,S处于中间价态,S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最后,其个性为漂白性。
如:有机化学的核心问题是结构问题,结构决定性质,我们在分析物质性质时,着手点为碳骨架(链状、环状)—官能团(种类、数量、位置)—基团间影响,而在处理有机推断或有机合成问题时,也同样关注的是碳骨架与官能团相关的知识,如骨架的构建、官能团的形成、转化、消除等。
如:学习及复习难溶物的溶解平衡时,我们可以“习惯性”甚至“本能”地接受沉淀的生成(包括易溶—微溶—难溶—更难溶)和沉淀的溶解过程,但我们依然无法从逻辑上接受BaSO4用饱和Na2CO3溶液浸泡可转化为BaCO3的事实,即使用Qc与Ksp比较以“半定性”地解释,我们心里“依然很别扭”。量变引起质变的问题,看得见、易感知的,我们用心去接受;而更多看不见、较抽象甚至与“常识”相悖的结论,我们更要用脑、用逻辑思维去对待,这也是人越往高端发展时,产生个体差异的重要方面。(已知:同温度下,Ksp(BaSO4)BaCO3的溶解度)。
4、学科学习能力方面
连续两年的《高考说明》中对化学学科学习能力的要求(节选):
“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
如:通过所给的数据分析化学过程,其中亦包括猜想和尝试的方法,09年北京高考化学28题(5)就是典型一例——既有对铵盐成分的定型判断,又需要结合数据进行定量分析,甚至结合猜想与比较,以确定最终结果。很多老师和学生在读了多遍题目后依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如:近年来有机推断都是作为压轴题出现的,也往往伴随着“温馨小提示”——陌生信息——陌生的化学反应,要求我们学生就是通过平日所学的反应类型的反应机理,猜测、寻找、推理断键位置、官能团的转化,再应用到解题当中。09年北京高考化学压轴题两次应用了“酯交换”这一信息,让许多学生感到陌生,而且还是“连续两次”应用!这与平日的练习题风格差异较大。再如2011年北京高考化学有机推断题,有学生一看到高聚物的聚合度居然为n/2,心头马上一紧。
如:卤代烃的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是分子内与Br原子相关的两种变化,在碱性环境下两种反应的趋势乃至行为都是存在的,我们欲使反应更倾向于消去反应,就需要用碱性更强的物质(高中叫做氢氧化钠的醇溶液)来作用之。此例再次说明物质变化是有条件的,且告诉我们: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可以影响反应的倾向性。
建议:在实验及探究能力方面,我们应遵循处理问题由易及难、由浅入深的原则,由单一因素变量控制深入到多因素变量控制,由定性(可观察量)到定量(可计量量),充分但合理地利用好复习资料,不盲目、不冒进。
高三复习是个综合性非常强的大工程,以上仅就同学们一轮复习知识相关的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同时也兼顾着与二轮综合复习的衔接,较深入的提出了一些问题,希望有心的同学能够在期末或寒假抽出时间思考,以期有更大的收获。
高三化学教案范文【篇2】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2、了解可逆反应的概念,知道SO2的漂白原理。
教学重难点
二氧化硫与水反应。
可逆反应。
教学工具
多媒体翻页笔白板笔白板刷
教学过程
[投]当天的空气质量日报
[讲]请看当天空气质量日报的污染指数及首要污染物、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状
(首要污染物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
[讲]今天我们来共同讨论关于硫、氮及其化合物的问题
[板书]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
一、二氧化硫(sulphur dioxide)和三氧化硫
[投影视频]硫磺的存在形式和硫单质的物理性质
[讲解并投影小结]
存在形式:游离态:火山口附近或地壳的岩石
化合态:硫化物和硫酸盐,如硫铁矿FeS2、黄铜CuFeS2、石膏(CaSO4·2H2O)、芒硝(Na2SO4·10H2O)
[板书](一)、硫(sulphur)俗称硫磺。
1、硫的物理性质:淡_固体,难溶于水,可溶于酒精,易溶于CS2 ,熔沸点都很低。
[思考]用何种方法除去沾在试管上的硫单质?
(用CS2 洗涤,加热升华法)
[问]比较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常见化合价为-2,0,+4,+6,你能说出其代表物吗?写出你所知道的硫化物
[投影]
[问]硫单质的处于硫元素的中间价态,那么硫会有哪些化学性质呢?
[讲]硫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板书]2、 硫的化学性质
① 氧化性:与绝大多数金属反应
[投影]Fe+SFeS Cu+SCu2S (与变价金属生成低价金属)
2Na+S==Na2S (研磨并轻微爆炸)
Hg+S==HgS (除去有毒的Hg的方法)
[板书]与非金属反应:H2+SH2S
[讲]制得的H2S是一种臭鸡蛋气味的有毒气体,有强还原性。
[板书]② 还原性:与氧气发生反应
[投影]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视频
实验现象: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的火焰。
化学方程式:S+O2SO2
[板书]③ 自身氧化还原反应
3S+6NaOH===2Na2S+Na2SO3 +3H2O
[设问]在空气质量报告的各项指标中,有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指数。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是什么?空气中有多种物质,为什么要选择这两种污染物的指数来报告?它们有什么危害?这就是我们这节书所介绍的内容,今天我们首先来共同讨论关于二氧化硫的问题。
[板书](二) 二氧化硫
[展示]一瓶盛满的二氧化硫集气瓶
[问] 二氧化硫什么颜色?什么状态?有什么气味?
二氧化硫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问]二氧化硫在水中的溶解性怎样呢?
二氧化硫易溶于水。
[板书]1、物理性质: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比空气重、容易液化、易溶于水的气体。
[过渡]刚了解SO2的物理性质,下面重点研究SO2的化学性质,看看他到底有什么秘密?
[板书]2、化学性质
[引导]请大家从理论上及已有的知识推测。如前面第一章学习过物质的分类,SO2属于什么氧化物?分析SO2的化合价,结合第二章的氧化还原知识进行思考。
酸性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酸;可以跟碱或碱性氧化物直接反应;
具有氧化性、还原性,因S的化合价为+4价。
[引导]非常好,那让我们一起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投影]二氧化硫可溶性的视频
实验现象: 试管中的水面上升,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变红。
实验结论: SO2 溶于水后形成的溶液显酸性。
[板书](1) 酸性氧化物------亚硫酐
① 二氧化硫与水反应 :SO2 + H2O H2SO3 (亚硫酸)
[讲]H2SO3是一种不稳定的二元弱酸,有强还原性,弱氧化性。
[引导]通过现象,可以得出二氧化硫的水溶液呈酸性。但H2SO3不稳定,容易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硫,对于这样的反应,在同一条件下,能同时向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我们称它为可逆反应。
[板书]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可逆反应。
[问]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与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这二个反应是可逆反应吗?
不是,条件不同
[引导]二氧化硫与碱的反应怎么样呢?(为操作方便,是加进亚硫酸。)
[板书]② 二氧化硫与碱的反应
SO2 + 2 NaOH == Na2SO3 + H2O ;SO2 + NaOH == NaHSO3
[SO2 + 2 NaOH == Na2SO3 + H2O;Na2SO3 + H2O + SO2 == 2NaHSO3 ]
[思考与交流]能否与石灰水反应?有什么现象?方程式如何
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SO2,起初会看到沉淀,继续通入,沉淀消失
SO2 + Ca(OH)2 == CaSO3↓+ H2O;
SO2 + Ca(OH)2 + H2O ==Ca(HSO3 )2
[SO2 + Ca(OH)2 == CaSO3↓+ H2O;CaSO3 + H2O + SO2 == Ca(HSO3 )2]
[问]能不能用澄清的石灰水来鉴别SO2 与CO2 ?
不能
[板书] ③ 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SO2+CaO==CaSO3
[讲]利用这点性质,我们可以解决含硫矿物燃料燃烧排放SO2的问题,可以把生成的SO2 最终转化为石膏,称之为钙基固硫
[过]二氧化硫中的硫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板书] (2) 二氧化硫的氧化性:SO2+2H2S === 3S↓ + 2H2O
[讲]将SO2与H2S气体混合后可看到混浊
[讲]SO2具有很强的还原性
[板书] (3) 二氧化硫的还原性
① 与卤素单质反应:
SO2 + Br2 + 2 H2O = H2SO4 + 2HBr
SO2 + Cl2 + 2 H2O = H2SO4 + 2HCl
[讲]SO2不仅能与卤素单质发生反应,而且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板书] ② 与某些强氧化剂的反应:
2KMnO4 + 2H2O+ 5SO2 === K2SO4 +2MnSO4 + 2H2SO4
[讲]紫色的酸性KMnO4溶液褪色或变浅。但这并不是SO2 的漂白性所起的作用,是它们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漂白是对于有机色质来说,卤水与酸性KMnO4不是有机色质。
[过]SO2除了可以被溴水、酸性KMnO4溶液氧化外,还可被HNO3、氯气、氧气等强氧化剂氧化。如工业上生产H2SO4就可以用到以下反应。
[板书]③ SO2的催化氧化
2SO2+O2 2SO3
[讲]SO3 是无色固体,熔沸点都很低。与水反应生成硫酸,是硫酸的酸酐,典型的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和强氧化性。
[投影]实验视频:SO2的漂白性。
实验现象:品红溶液褪色,再加热,颜色又复原。
(品红溶液是一种有机红色染料)
[讲]SO2有漂白作用,但漂白后的新物质不稳定,易恢复。
[板书](4) 漂白性
[投影]SO2 能跟某些有色物质化合而生成不稳定的物质,该物质易分解恢复为原有色物质
[讲]在这里大家需要注意的是SO2的漂白性与氯气和活性炭不同,SO2不能漂白酸碱指示剂。
[投影小结]常见漂白剂及其原理比较
[过]我们研究物质的性质的目的是为了能更好地应用它,SO2的这些性质决定有哪些用途呢?请大家总结并回答。
[讲]SO2在日常生活中有一定用处,工业上常用二氧化硫来漂白纸浆、毛、丝、草帽辫等,此外,二氧化硫还用于杀菌消毒。但它的危害性也非同小可,二氧化硫和某些含硫化合物的漂白作用也被一些不法厂商非法用来加工食品,以使食品增白等。食用这类食品,对人的肝、肾脏等有严重损害,并有致癌作用。
[板书](5) 用途:制H2SO4 ;作漂白剂;杀菌,消毒
[问]关于酸性氧化物,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CO2,那么SO2与CO2有哪些异同呢?
[投影小结]
相同点:都是无色气体且密度大于空气;均为非电解质;都是酸性氧化物
不同点:SO2 有刺激性气味,有毒;SO2 能使品红退色
[思考与交流]如何鉴别SO2和CO2 呢?
鉴别SO2用品红溶液,看是否褪色,
鉴别CO2用澄清石灰水,看是否有沉淀生成
但需要注意的是,当SO2中混有CO2,不影响对SO2的鉴别
但当CO2中混有SO2时,则需要除去SO2
[思考与交流]如何除去CO2中的SO2呢?
可通过足量溴水(氯水)或酸性KMnO4溶液或饱和NaHCO3溶液(目的是吸收SO2 ),再通过品红(目的是验证SO2是否被除尽)
[过]根据SO2的性质以及以前学习过的气体制备知识,设计一下SO2在实验室取的装置。
[板书] (6) SO2的实验室制法
① 反应原理:Na2SO3 + H2SO4=== Na2SO4 +SO2↑+H2O
② 制备装置:固体和液体不加热制备气体的装置
3 净化干燥装置:盛放浓硫酸的洗气瓶
4 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或排饱和NaHSO3溶液
5 检验: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湿润的品红试纸---褪色
6 尾气处理:用NaOH溶液和倒扣漏斗装置防倒吸
[过]虽然SO2在实际中有一定的应用,但因SO2是有毒气体,是主要大气污染物之一,当空气中含大量SO2,对环境危害极大,请大家观看有关视频。
[板书](7) SO2的污染
[讲]SO2的主要危害是直接危害人体健康而且是酸雨的主要成分
[板书]酸雨:空气中SOX和NOX随雨水下降成为酸雨,pH<5.6
[讲]由于溶解了二氧化碳的缘故,正常雨水的pH 值在5.6左右,然而,当空气中大量N和S的氧化物随雨水降落下来就会使得雨水的pH 值小于5.6而形成酸雨。
[讲]SO2的主要来源是化石燃料燃烧,含S矿石冶炼等工业废气
[思考与交流]如何控制酸雨呢?大家有什么好办法
1、改善燃料种类,积极开发新能源;
2、对煤(其中含硫为0.3%-5%)进行处理,如选洗加工、综合开发、在煤中加入适量的生石灰、对排放的烟进行处理以回收SO2 .
3、种植能够吸收SO2 的有关树木(如臭椿、垂柳、柳杉)等;
[过]酸雨放置一段时间后,pH会降低,这是因为H2SO3被空气缓慢氧化成H2SO4而造成的,由此我们可知道,SO32―会被空气缓慢氧化成SO42―,但是SO2被氧化成SO3却需要很高的条件,生成的SO3是硫酸的酸酐,是一种无色易挥发的固体
[板书](三) 三氧化硫
1、物理性质:又名硫酸酐,是一种无色易挥发的晶体,溶沸点都很低。
2、化学性质:具有酸的氧化物的通性,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具有较强的氧化性。
[问]那么SO3的通性表现在哪几方面呢?
[投影小结]
(1) 与水反应: SO3 + H2O==H2SO4 (放出大量的热)
(2) 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SO3 + CaO==CaSO4
(3) 与碱反应: SO3 +Ca(OH)2 == CaSO4 +H2O
[过]最后,请大家阅读资料卡片,让我们拓展视野,一同来了解一下硫化氢的知识。
[讲]给大家读一段资料:敦煌石窟是我国也是世界的艺术宝库。敦煌壁画是艺术珍品,但令人奇怪的是,美丽的飞天的脸为什么都是黑的呢?经调查研究,这是自然界中H2S搞的鬼。原来壁画是用碱式碳酸铅做白色颜料,用PbO做_颜料。本来飞天的脸都是白的,但日久天长,空气中的H2S跟Pb反应,生成黑色的PbS,所以飞天的脸都是黑的。
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家具涂上白漆后,显得明亮洁白。但一两年后变得棕黄了,时间再长又变得棕黑了,原因是有些白漆是用PbCO3 做颜料,空气中H2S跟油漆中的PbCO3 反应生成棕黑色的PbS。
[讲]以上资料中提到的H2S究竟是一种什么气体?下面的时间我们来研究H2S的知识。
[板书](四) 硫化氢
1、H2S的物理性质: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有剧毒。
2、实验室制法:
由强酸制弱酸的原理
FeS + H2SO4 == FeSO4 + H2S ↑
FeS + 2HCl == FeCl2 + H2S ↑
FeS + 2H+ == Fe2+ + H2S ↑
[问]由实验原理,我们可知,制取H2S应采取什么样的装置呢?
固、液混合,不加热,可选用和H2、CO2相同的装置
也可用启普发生器。
[讲]但在制备气体之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问]那么收集装置是什么样的呢?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H2S,理由是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
[问]H2S气体有剧毒,造成大气污染,那么尾气吸收试剂应用什么呢?能用H2O吗?
H2S是酸性气体,应用碱液吸收,不用H2O是因为H2S在H2O中的溶解度小。
[投影]资料卡片------常用干燥剂
酸性:浓硫酸、硅胶、P2O5
碱性:NaOH、碱石灰(CaO、NaOH)
中性:CaCl2 、Na2SO4
但CuSO4 只能证明有水存在,却不能大量吸收水
[问]要制得干燥的H2S应怎么办?
H2S是酸性、有强还原性的气体,可选用P2O5和中性干燥剂。
[问]如何验满呢?
[板书] 用湿润的Pb(CH3COO)2试纸
Pb(CH3COO)2 + H2S == PbS↓ + 2CH3COOH 试纸变黑
[问]下面我们可利用课前制备的H2S气体,研究一下H2S气体的化学性质
[板书] 3、化学性质
[思考与交流]请大家分析H2S中S元素的化合价,并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来推测其化学性质。
H2S中S显-2价,是S的,故在发生氧化还原作用时只显还原性。
[视频实验]在导管口用火点燃H2S气体,观察完全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火焰,然后用一个蒸发皿靠近火焰现象,皿底部附有淡_粉末。
[问]由此现象可得出什么结论?
[板书] (1) 可燃性
[讲]H2S燃烧的产物与O2用量有关,当O2充足时,H2S能完全燃烧而以出淡蓝色火焰,并生成H2O与SO2。
[板书] 2H2S + 3O2 2H2O + 2SO2
[讲]当火焰罩上蒸发皿时,有淡_粉末出现时,是由于H2S不完全燃烧生成S之故。
[板书] 2H2S + O2 2H2O +S
[思考与交流]请大家分析上述两反应,讨论出H2S与O2按不同比例混合时的氧化产物
[过]由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H2S具有还原性,可被O2氧化为SO2或S,那么能否被具有氧化性的卤素单质所氧化呢?
[问]碘水、溴水、氯水能将H2S氧化吗?氯、溴、碘、硫的氧化性顺序如何呢?
[板书](2) 还原性:H2S + X2 ==2HX +S↓(X=Cl、Br、I)
[投影小结]单质氧化性:Cl2>Br2 >I2>S
离子还原性:Cl―
[小结]事实证明,H2S是一种较强的还原剂,可被O2、卤素单质、SO2、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等强氧化剂氧化。
[讲]H2S除了有强还原性外,还有不稳定性,即在较高温度时易分解为H2和S,其稳定性弱于S的同族元素O所形成的氢化物H2O
[板书](3) 不稳定性:H2S H2↑+S
[过]H2S气体溶于水时,可得氢硫酸,下面我们就来一起讨论它的性质。
[板书] (4) H2S气体的水溶液----氢硫酸
[讲]氢硫酸是一种易挥发的二元弱酸,其酸性比碳酸还要弱,具有酸的通性。
[思考与交流]现有氢硫酸(H2S)、亚硫酸(H2SO3)、亚硫酸钠(Na2SO3)三瓶溶液,它们在空气中易变质。
(1) 分析变质的原因
均有强还原性,能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2H2S+O2==2S↓+2H2O 2H2SO3+ O2==2H2SO4
2Na2SO3 +O2==2Na2SO4
(2) 设计实验证明是否发生变质
H2S :观察是否有浑浊
H2SO3:加BaCl2溶液,是否有白色沉淀
Na2SO3:先加盐酸酸化,再加入BaCl2溶液,看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
(3) 设计实验证明溶液已完全发生变质
H2S :加入硫酸铜溶液,看是否有黑色沉淀
H2SO3:加入品红溶液,看是否褪色
Na2SO3 :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看溶液是否褪色
[总结]本节从硫单质的性质讲起,从S的-2、0、+4、+6价的价态对它的氢化物、氧化物及其对应的水化物和盐的氧化还原性进行了分析,重点学习了SO2的性质,使我们对酸雨的形成与防治有了一定的认识。
[自我评价]
1.在BaCl2 溶液中通入SO2 气体,溶液仍澄清。若将BaCl2溶液分别盛在两支试管,一支加HNO3 ,另一支加NaOH溶液,再通入SO2 气体,结果两支试管均有白色沉淀。由此,下列结论合理的是( )
A.BaCl2有_ B.两试管沉淀均是BaSO3
C.SO2 有还原性,酸性 D.升高PH,使SO2 水溶液中SO32― 浓度增大
2.下列实验能证明某无色气体为SO2 的是( )
A.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C.能使品红试液褪色,加热后又显红色
D.能使溴水褪色,再滴加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3.用1L1.0mol/L的NaOH溶液吸收0.8molSO2, 所得溶液中SO32― ,HSO3―
物质的量浓度之比约为( )
A.2:1 B.1:3 C.3:2 D.2:3
4.检验SO2 气体中是否混有CO2 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 )
A.通过品红溶液 B.通过澄清石灰水
C.先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再通过澄清石灰水
D.先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再通过澄清石灰水
5.能证明SO2 具有漂白性的是( )
A.SO2 气体通入紫色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发现溶液紫色褪去
B.SO2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红色褪去
C.显红色的酚酞通入SO2后,红色褪去 D.SO2气体通入溴水中,橙色褪去
课后小结
见教学过程。
课后习题
1.有关亚硫酸的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亚硫酸是SO2的水溶液,显酸性
B.亚硫酸不稳定,容易分解为水和SO2
C.亚硫酸具有漂白性,能够使品红溶液褪色
D.亚硫酸对人体有害,所以用SO2漂白过的食品不能食用
2.某冶炼厂利用炼铜产生的SO2生产硫酸,变废为宝,化害为利。其原理是 ( )
A.利用了SO2的水溶性,将SO2直接通入水中
B.利用了SO2的氧化性,将SO2直接通入水中
C.利用了SO2的氧化性,使其与O2反应而转化为SO3,再与水反应
D.利用了SO2的还原性,使其与O2反应而转化为SO3,再与水反应
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一定是CO2
B.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无色气体一定是SO2
C.某酸性溶液经分析其中含有大量的S2-,SO3(2-)
D.用NaHSO3,Na2SO3与浓硫酸反应都可产生SO2
4. .某氮的氧化物和一氧化碳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充分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若测得氮气
和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则该氮的氧化物是( )
A、 N2O B、NO C、NO2 D、N2O5
5. A、B是两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试根据下列实验事实填空。
(1)写出A~F各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F________。
(2)写出A、B跟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6. 有A、B、C、D四种化合物,分别由K+、Ba2+、SO42-、CO32-、SO32-、OH-中的两种组成。
它们具有下列性质:
① A不溶于水和盐酸 ② B不溶于水但溶于盐酸并放出无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③ C的水溶液呈碱性,与H2SO4反应生成A
④D可溶于水,与H2SO4作用时放出的气体E可使溴水褪色。试回答以下问题
(1)推断A~E的化学式:A. ;B. ;C. ;D. ;E. 。
(2)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B与盐酸反应 ;②C与硫酸反应 ;
③D与硫酸反应 ;④E与溴水反应 。
7. 下图是实验室制SO2并验证某些性质的装置图,试回答:
(1)⑥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①中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SO2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气体。
(3)②中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SO2有_____________。
(4)③中现象是______________,证明SO2有__________性。
(5)④中现象是______________,证明SO2有__________性。
(6)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
见教学过程。
高三化学教案范文【篇3】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学习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在与他人的合作中体验实验探究的快乐。
2、了解SO2的性质和用途,初步学会设计实验进行探究的技能。
3、培养实验设计、观察、分析能力,训练知识应用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SO2的化学性质、可逆反应
难点:SO2的化学性质、可逆反应
教学工具
实验仪器、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用多媒体播放当天的空气质量日报)
师:请看当天空气质量日报的污染指数及首要污染物、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状况。
生:首要污染物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
师:今天我们共同讨论关于二氧化硫的问题。
[板书]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
一、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
[实物展示]粉末状硫及块状硫。
师:我们在初中阶段学习过的硫有何物理、化学性质呢?
生:(学生讨论,用多媒体小结)
物理性质:_固体,难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易升华等。
与铁生成硫化亚铁、与铜生成硫化亚铜,也可以和活泼的金属反应;硫在空气中或氧气中可以燃烧生成SO2,可以与非金属反应。
1、SO2的物理性质
2、演示1课前收集好的一试管二氧化硫,观察颜色,闻气味,与空气密度比较。
3、 师:请同学们总结一下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师:我们可以通过怎样的实验证明SO2的溶解性呢?(学生思考探索,设计实验方案,讨论可行性,然后由一名同学上台演示实验)
[演示]2将一集满SO2的试管倒置于水槽中,晃动、观察。
师:这个实验说明什么问题呢?(学生讨论实验,交流讨论结果)
[多媒体]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状态:气体 颜色:无色 气味:有刺激性
沸点:-10 ℃ 毒性:有毒 密度:比空气大
溶解度:易溶于水,在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大约能溶解40体积的SO2。[演示3]把刚才实验的试管用橡皮塞塞上后,取出水面,再用pH试纸测酸碱性(或者直接加入紫色的石蕊试液)。
生:观察溶液的颜色改变,思考讨论可能的原因。
师:经测量pH<7,说明溶液呈酸性,这是由于SO2溶于水和H2O反应生成H2SO3。这同CO2溶于水极为相似,亚硫酸也只能存在于溶液中,很不稳定,易分解成SO2和H2O。这个反应说明SO2是怎样的物质呢?
生:SO2是酸性氧化物。
师:怎样证明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呢?
板书2.SO2的化学性质:
(1) 酸性氧化物
(2) 【学生练习】SO2+H2OH2SO3 CO2+H2OH2CO3
师:这两个反应有什么特点呢?
生:能同时向两个反应方向进行,属于可逆反应。(学生阅读教材P90,明确可逆反应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师: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可逆反应。
师: ①CO2和水反应是可逆反应吗?
②H2燃烧生成水,水电解生成H2和O2,是可逆反应吗?为什么?
师:我们有没有其他方法可以证明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呢?
师:既然SO2是酸性氧化物,它应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请大家写出SO2同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生:SO2+2NaOH====Na2SO3+H2O SO2+NaOH====NaHSO3
或写成:SO2+2NaOH====Na2SO3+H2O Na2SO3+SO2+H2O====2NaHSO3
师:如果把S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能反应吗?有何现象呢?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生:SO2+Ca(OH)2====CaSO3↓+H2O CaSO3+SO2+H2O====Ca(HSO3)2
师:向石灰水中通入少量SO2气体,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若继续通入过量SO2气体,溶液又变澄清。这一性质与CO2相似。能否用通入澄清石灰水的方法来证明SO2的存在呢?
[演示4]在SO2水溶液中,滴入几滴品红溶液,振荡,观察颜色变化,加热试管,再观察。
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思考可能的原因。
师:滴入品红溶液,红色立刻褪去,与往其中通入Cl2的现象相同,说明SO2具有什么性质?加热后,红色恢复,说明了什么?
生:SO2具有漂白性,但生成的无色物质不稳定,受热易分解,使颜色恢复。
师:SO2和氯水的漂白有何不同?
师:氯水漂白是因Cl2溶于水后产生的HClO有强氧化性,可将有色物质氧化成无色物质而漂白,实质为氧化还原反应,这种漂白效果是永久性的。SO2漂白是因为它与有色物质反应生成一种不稳定的无色物质,这种无色物质见光遇热易分解,从而使有色物质恢复原色。实质为非氧化还原反应,这种漂白结果是暂时的。[多媒体]氯水与二氧化硫漂白性的比较:
工业上常用SO2来漂白纸浆,以致报纸放久会变黄)
[板书](2)二氧化硫漂白性:SO2溶于水产生的H2SO3与有色物质直接结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
师:SO2可以漂白某些有色物质,能否使紫色石蕊试液褪色呢?
[演示5]把SO2通过紫色石蕊试液(石蕊变红不褪色)。
师:由SO2中硫元素的价态,能否推测它可能具有的性质?
小结]硫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生:SO2中硫元素为+4价,既可得电子显氧化性,又可失电子显有还原性。
师:(引导学生分析)举例说明它的氧化性:
[小结](3)氧化性:SO2+2H2S====3S↓+2H2O
师:SO2的氧化性较弱,只在少数反应中体现。
[演示6]把SO2气体分别通过溴水和高锰酸钾酸性溶液中。
生: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思考可能的原因。
师:SO2的还原性应表现在它与氧化剂的反应上,可通过与O2、KMnO4(H+)、卤素单质等氧化剂的反应来证明。
[板书](4) SO2具较强的还原性,可被X2、O2、KMnO4、HNO3等许多氧化剂氧化:
SO2+Br2+2H2O====H2SO4+2HBr
5SO2+2KMnO4+2H2O====K2SO4+2MnSO4+2H2SO4
师:SO2能使溴水、KMnO4溶液褪色,这与SO2使品红褪色,实质相同吗?
生:不同。前者缘于SO2的还原性,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后者缘于其漂白性,发生的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小结]SO2的化学性质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SO2的主要化学性质,结合生活实际,您能否说出SO2有何重要用途呢
生:(阅读教材P90,积极讨论交流)
[板书]3.二氧化硫的主要用途
(1)制硫酸:S→SO2→SO3→H2SO4
(2)漂白纸浆、毛、丝、草帽等
(3)杀菌消毒
4.三氧化硫
师:S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SO3,SO3也是一种典型的酸性氧化物,那么SO3具有哪些化学性质呢?
生:与水反应、与碱反应、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师:很好,请举例写出反应方程式
SO3+H2O====H2SO4
SO3+2NaOH====Na2SO4+H2O
SO3+Na2O====Na2SO4
师:请同学们注意,SO3的熔点16.8 ℃,沸点44.8 ℃,常温常压下,SO3不是气体
例题剖析
(例1)检验SO2气体中是否混有CO2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 )
A.通过品红溶液
B.通过澄清石灰水
C.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澄清石灰水
D.先通过KMnO4酸性溶液,再通过澄清石灰水
师:要正确解答本题必须先做到以下两点:
(1)理解题意,本题要检验的是CO2,且CO2又是混在SO2气体中。
(2)要掌握SO2与CO2性质上的相似点与不同点,SO2与CO2性质上有哪些相似点与不同点呢?
生:通过澄清石灰水都能生成白色沉淀(CaSO3和CaCO3),遇NaOH溶液都能发生反应,这便是它们性质上的相似点。它们性质上的不同点表现在:SO2具漂白性从而能使品红褪色,而CO2不具备漂白性;又如在通过NaHCO3溶液时,由于H2SO3酸性>H2CO3酸性,所以SO2与NaHCO3溶液反应能放出CO2,而CO2却无法与NaHSO3反应;再如由于SO2的还原性,在通过KMnO4酸性溶液时会发生反应:5SO2+2KMnO4+2H2O====K2SO4+2MnSO4+2H2SO4,而CO2却不具备这种还原性。
师:总结得很好。若对本题选项稍加分析,A项验的是SO2而不是CO2;B项中不管是否混有CO2,均有白色沉淀生成;C项中不管是否混有CO2,均无白色沉淀生成;唯有D项在通过KMnO4酸性溶液时混合气体中仅SO2被吸收,再通过澄清石灰水若有白色沉淀,说明混有CO2,若无白色沉淀,说明不混有CO2。综上述分析,正确选项是D。
点评:气体的检验是中学化学气体制备实验中的重要内容。检验时一定要排除相关气体的干扰,排除时不能引进被检气体,否则结论不正确。
本节课要求掌握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三氧化硫的性质;了解可逆反应的概念;重点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要注意前后的知识联系和通过实验获取尽可能多的知识,通过国内外环境污染的惨痛教训,树立防止环境污染、保护环境的观念,意识到自己的义务和责任。
课后小结
本节课要求掌握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三氧化硫的性质;了解可逆反应的概念;重点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要注意前后的知识联系和通过实验获取尽可能多的知识,通过国内外环境污染的惨痛教训,树立防止环境污染、保护环境的观念,意识到自己的义务和责任。
板书
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
一、二氧化硫
1.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2.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1)酸性氧化物
(2)二氧化硫漂白性:
(3)氧化性:SO2+2H2S====3S↓+2H2O
(4)SO2具较强的还原性
3.三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高三化学教案范文【篇4】
一. 本周教学内容: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二. 重点、难点:
1. 本节的重点是水的离子积,氢离子浓度、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2. 本节的难点是水的离子积,有关溶液pH的简单计算
三. 具体内容:
(一)水的电离
1. 水的电离
2. 水的电离程度
3. 电离平衡常数
4. 水的离子积
5. 需注意的
6. 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
(二)溶液的酸碱性与pH
1. Kw在电解质溶液中的存在
2. 溶液的酸碱性与c(H )、c(OH-)的关系
3. 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
4. 溶液酸碱性的表示
5. pH的测量
(三)pH的应用
1. 医疗上
2. 生活上
3. 环保领域中
4. 农业生产中
5. 科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中
(四)酸碱质子理论
A. 溶液pH的计算方法
B. 实验测定酸碱滴定曲线
1. 实验
2. 酸碱指示剂在中和滴定中的应用
【典型例题
[例1] 将pH=4的酸溶液与pH=10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可能是( )
A. 等于7 B. 大于7 C. 小于7 D. 无法确定
解析:考虑弱电解质电离的特点和pH的计算。
[例2] 今有HA、H2B、H3C三种弱酸,根据强酸制弱酸的反应规律,它们之间发生下列反应:HA HC2-(少量)=A- H2C-;H2B(少量) 2A-=B2- 2HA;
H2B(少量) H2C-=HB- H3C,回答下列问题:
(1)相同条件下,HA、H2B、H3C三种酸中,酸性的是____;
(2)A-、B2-、C3-、HB-、H2C-、HC2-六种离子中,最容易结合质子(H )的是_____,最难结合质子的是_____;
(3)完成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 H3C OH-(过量)_______________;
② HA(过量) C3-________________。
解析:掌握酸碱质子理论。
[例3] 1体积pH=2.5的盐酸与10体积某一元强碱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该碱溶液的pH等于( )
A. 9.0 B. 9.5 C. 10 高中语文.5 D. 11.0
解析:考查与pH有关的计算。
[例4] 有人曾建议用AG表示溶液的酸度,AG的定义为AG=lgc(H )/c(OH-)。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在25℃时,若溶液呈中性,则pH=7,AG=1
B. 在25℃时,若溶液呈酸性,则pH<7,AG<0
C. 在25℃时,若溶液呈碱性,则pH>7,AG>0
D. 在25℃时,溶液的pH与AG的换算公式为AG=2(7-pH)
解析:考查对溶液酸碱性的认识和对定义的理解、运算。
[例5] pH=3的两种一元酸HX和HY溶液,分别取50mL加入足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收集到H2的体积分别为V(HX)和V(HY),若V(HX)>V(HY),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HX可能是强酸
B. HY一定是强酸
C. HX的酸性强于HY的酸性
D. 反应开始时二者生成H2的速率相等
解析:考查对溶液中弱酸的浓度和离子浓度的区别。
[例6] 在25℃时,某稀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H )为10-13mol/L,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溶液一定呈酸性 B. 该溶液一定呈碱性
C. 该溶液的pH一定是1 D. 该溶液的pH可能约为13解析:考查对水的离子积的理解和影响因素。
[例7] 下列溶液一定呈中性的是( )
A. pH=7的溶液
B. c(H )=c(OH-)的溶液
C. 由强酸、强碱等物质的量反应得到的溶液
D. 非电解质溶于水得到的溶液
答案:B
解析:考查溶液中性本质的分析。
[例8] 在25℃时,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 )=1×10-12mol/L,则该溶液的pH可能是( )
A. 12 B. 7 C. 6 D. 2
答案:AD
解析:掌握溶液pH计算的根本原则。
【模拟
1. 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在室温下,平均每n个分子只有1个分子发生电离,则n值是( )
A. 10-14 B. 55.6×107 C. 107 D. 55.6
2. 如果25℃时Kw=1×10-14,100℃时Kw=1×10-12,这说明( )
A. 100℃时水的电离常数较大
B. 前者c(H )较后者大
C. 水的电离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
D. Kw和温度无直接关系
3. 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不变的是( )
A. HCl溶液 B. NaOH溶液 C. Na2SO4溶液 D. 氨水
4. 将0.1mol/L醋酸溶液加水稀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溶液中c(H )和c(OH-)都减小
B. 溶液中c(H )增大
C. 醋酸电离平衡向左移动
D. 溶液的pH增大
5. 用pH均为2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中和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当氢氧化钠恰好完全中和时,消耗盐酸和醋酸溶液的体积分别为V1和V2,则V1和V2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V1>V2 B. V1
6. 在313K时,水的Kw=3.8×10-14,若在313K时,c(H )=1.0×10-7mol/L的溶液( )
A. 呈酸性 B. 呈中性 C. 呈碱性 D. 无法判断
7. 水的电离过程为H2O H OH-,在不同温度下其平衡常数为:K(25℃)=1.0×
10-14,K(35℃)=2.1×10-14,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c(H )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B. 在35℃时,c(H )>c(OH-)
C. 水的电离度α(25℃)>α(35℃)
D. 水的电离是吸热的
8. 准确量取25.00mL KMnO4溶液,可选用的仪器是( )
A. 50mL量筒 B. 10mL量筒
C. 50mL酸式滴定管 D. 50mL碱式滴定管
9. pH=13的强碱溶液与pH=2的强酸溶液混合,所得混合液的pH=11,则强碱与强酸的体积比是( )
A. 11:1 B. 9:1 C. 1:11 D. 1:9
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HCl溶液中无OH-
B. NaOH溶液中无H+
C. NaCl溶液中既无OH-也无H+
D. 常温下,任何物质的水溶液中都有H+和OH-,且Kw=c(H )?c(OH-)=10-14
11. 进行中和滴定时,事先不应该用所盛溶液润洗的仪器是(已用蒸馏水洗过)( )
A. 酸式滴定管 B. 碱式滴定管 C. 锥形瓶 D. 量筒
12. 中和相同体积、相同pH的 、NaOH和NH3?H2O三种稀溶液,所用相同浓度盐酸的体积分别为V1、V2和V3,则( )
A. V3>V1=V2 B. V3>V2>V1
C. V1>V2>V3 D. V3
【试题答案
1. B 2. AC 3. C 4. D 5. A 6. C 7. D 8. C 9. D 10. D
11. CD 12. A
【试题解析
1. 根据每55.6mol水中有1×10-7mol水电离,而分子个数比与物质的量成正比,所以列比例计算即可。
2. 温度较高,Kw较大,所以选A;Kw较大,即水的离子积较大,说明电离平衡正向移动,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说明正向为吸热方向。
3. 湿润的pH试纸,相当于溶液被稀释,使得酸性和碱性存在误差,但是C是中性溶液,不受影响
4. 弱电解质溶液存在着电离平衡,加水稀释,平衡发生移动,c(H )减小,而c(OH-)增大,pH增大,平衡右移。
5. 因为盐酸是强酸,全部电离,醋酸是弱酸,部分电离,所以全部的氢离子(包括没有电离的)醋酸中多,所以所需体积少。
6. 根据水的离子积的公式,计算出c(OH-)=3.8×10-7mol/L,比氢离子浓度大,因此显碱性。
7. 升高温度,K增大,说明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浓度都增加,但是是同等程度增加,所以离子浓度仍一样,但电离程度增加,平衡正向移动,说明正向是吸热反应。
8. 由于量的体积精确度为0.01mL,故应选用滴定管,而KMnO4是强氧化剂易腐蚀碱式滴定管的橡皮管,所以选C。
9. 混合前,碱中c(OH-)=0.1mol/L,酸中c(H )=0.01mol/L,因为算得溶液中OH-剩余,为10-3mol/L,其等于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D酸中氢离子的物质的量,再÷溶液体积(V1 V2)。
11. 锥形瓶里的待测液,物质的量一定,如润洗则多;量筒是粗量仪器,没有必要润洗。
12. 因为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还有一部分分子未电离,所以所需的酸多。
高三化学教案范文【篇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掌握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技能。
情感目标
通过对各种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不同配平方法的介绍,对学生进行辩证思维的训练。
教学建议
教学重点: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的原则和步骤。
教学难点: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的一些可借鉴的经验。
教材分析:
是正确书写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一个重要步骤,也是侧重理科学生所应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方法有多种,本节介绍的“化便谷升降法”就是其中的一种。
教材从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引入,说明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可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配平,但对于较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配平不太方便,进而引出用“化合价升降法”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
本节教材通过三个典型的例题,对三种不同类型的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细致分析;介绍了三种不同的配平方法,培养了学生灵活看待能力,训练了学生的辩证思维。
教材还通过问题讨论,将学生易出错误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用配平时应遵循的原则—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进行分析判断,强化了配平的关键步骤—使反应前后离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的原则,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教法建议
教学中应注重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利用学生所学的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和接触的一些氧化还原反应,学习本节内容。教学中应采用精讲精练、讲练结合的方法,使学生逐步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方法。不能使学生一步到位,随意拓宽知识内容。
1.通过复习,总结配平原则
教师通过以学生学习过的某一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为例,引导学生分析电子转移及化合价的变化,总结出原则—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
2.配平步骤
[例1]、[例2]师生共同分析归纳配平基本步骤:
(1)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分别标出变价元素的化合价,得出升降数目。
(2)使化合价升高与化合价降低的总数相等(求最小公倍数法)
(3)用观察的方法配平其它物质的化学计算数(包括部分未被氧化或还原的原子(原子团)数通过观察法增加到有关还原剂或氧化剂的化学计量数上),配平后把单线改成等号。
该基本步骤可简记作:划好价、列变化、求总数、配化学计量数。
[例3]在一般方法的基础上采用逆向配平的方法。属于经验之谈,是对学生辩证思维的训练,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为使学生较好地掌握配平技能,建议在分析完每个例题后,补充针对性问题,强化技能训练,巩固所学知识。
另外,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可组织学生结合教材中的“讨论”、得出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配平要满足原子个数守恒、电荷守恒、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然后组织学生进行适当练习加以巩固。通过设置该“讨论”内容,巩固了氧化还原反应配平的知识,强化了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在学习化学中的重要作用。
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可补充配平的另一种方法—离子一电子法,以及不同化合价的同种元素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确定方法:氧化产物中的被氧化元素的价态不能高于还原产物中被还原元素的价态。
如: (浓)— 氧化产物是 而不是 或 ,还原产物是 而不是 。 氧化产物 的还原产物 。
典型例题
例1 一定条件下,硝酸铵受热分解的未配平化学方程式为:
,请配平方程式。
选题目的:复习巩固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一般配平方法,当使用一般配平方法有困难时可用其它方法配平。拓宽视野,达到简化配平方法的目的。此题适于任何学生。
解析:一般可根据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关系
5NH4NO3 ====2HNO3+ 4N2↑+ 9H2O
升高3×5
降低5×3
为了简化配平过程,也可通过反应物中氮元素的平均化合价及变化关系
5/2NH4NO3 —— HNO3+ 2N2↑+ 9/2H2O ===>5NH4NO3 ===2HNO3+ 4N2↑+ 9H2O
N:+1——→+5 升高4×1
2N:(+1—→0)×2 降低2×2
注:在配平此题时一定要注意,氮元素的化合价不能出现交叉现象
解答: 5、2、4、9。
启示:对于同种物质中同种元素价态不清或同种物质中同种元素的价态不同时,只需根据化合价法则,找出元素的相应化合价,抓住质量守恒、电子守恒,就可正确配平。
例2 已知 在下列反应中失去7mol电子,完成并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选题目的:加强对“依据是化合价升降(电子转移)总数相等。”的理解。此题作为提高能力可介绍给学习程度较好的学生。
思路分析: 观察反应前后 的化合价的变化: 。CuSCN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十分清楚,则化合价的变化更不易一一找出,另外氧元素的化合价也发生了变化。因此,该题不宜使用一般方法配平,因SCN- 和HCN中元素化合价较复杂,做起来较麻烦,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地电子总数和还原剂失电子总数是相等的这一规律。根据题中已知条件设未知系数求算。
设 计量数为 , 计量数为 ,根据得失电子数相等,有7x=5y。
所以x:y=5:7,代入后用观察法确定其它物质计量数,最后使各项计量数变为整数,得:10、14、21、10、10、14、7、16。
注:解本题是依据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和还原剂失电子总数是相等的这一规律。本题若用确定元素化合价变化进行配平,需确定 中 为+1价,S为-2价,1个 应当失去 ,可得相同结果,但做起来较麻烦。
启示: 因中学阶段学生学习的化学反应是有限的,不可能把每一个反应都了解的很透彻,抓住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依据,即可找到解题的切入点。
例3 在强碱性的热溶液中加入足量硫粉,发生反应生成 -和 。生成物继续跟硫作用生成 和 。过滤后除去过量的硫,向滤液中加入一定量的强碱液后再通入足量的 , 跟 反应也完全转化为 。
(1)写出以上各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若有a mol硫经上述转化后,最终完全变为 ,至少需 和 的物质的量各是多少?
(3)若原热碱液中含 6mol,则上述a mol硫的转化过程里生成的 中的 值为多少?
选题目的:该题以信息的形式给出已知条件,是培养学生学会提炼题中信息作为解题依据的能力;锻炼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学会学习方法;复习巩固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和等知识在解题中的应用。
解析:
(1)① ② ③
④
(2)从氧化还原电子得失关系看,电子得失均在硫元素之间进行。
从 ,失电子;从 ,得电子。
所以 完全转化为 所失电子数与 转化为 所得电子数相等,即:
amol amol
由 守恒, 完全转化为 需 和 。
(3)原热碱液中含 ,则反应①中消耗 。根据反应①、②、③,有 ,所以 。
高三化学教案范文【篇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掌握反应物中有一种过量的计算;
使学生掌握多步反应的计算。
能力目标
通过化学计算,训练学生的解题技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教育学生科学生产、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原料浪费。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是化学计算中的一类重要计算。在初中介绍了有关化学方程式的最基本的计算,在高一介绍了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本节据大纲要求又介绍了反应物中有一种过量的计算和多步反应的计算。到此,除有关燃烧热的计算外,在高中阶段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已基本介绍完。
把化学计算单独编成一节,在以前学过的关化学方程式基本计算的基础上,将计算相对集中编排,并进一步讨论有关问题,这有利于学生对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有一个整体性和综合性的认识,也有利于复习过去已学过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教材在编写上,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此外,还注意联系生产实际和联系学过的化学计算知识。如在选择例题时,尽量选择生产中的实际反应事例,说明化学计算在实际生产中的作用,使学生能认识到学习化学计算的重要性。在例题的分析中,给出了思维过程,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有些例题,从题目中已知量的给出到解题过程,都以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为基础,来介绍新的化学计算知识,使学生在学习新的计算方法的同时,复习学过的知识。
本节作为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计算的一个集中讨论,重点是反应物中有一种过量的计算和多步反应的计算。难点是多步反应计算中反应物与最终产物间量关系式的确定。
教法建议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是初中、高一计算部分的延续。因此本节的教学应在复习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根据本节两种计算的特点,帮助学生找规律,得出方法,使学生形成清晰的解题思路,规范解题步骤,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有一种反应物过量的计算
建议将[例题1]采用如下授课方式:
(1)将学生分成两大组,一组用 求生成水的质量,另一组用 求生成水的质量。各组分别汇报结果(学生对两组的不同结果产生争议)
(2)教师让各组分别根据水的质量计算水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并组织学生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讨论两种计算结果是否合理。由此得出 过量,不应以过量的 的量进行计算。
通过学生的实践,感受到利用此方法先试验再验算很麻烦。从而引出如何选择反应物的简化计算过程。并让学生注意解题步骤。
对于[例题2]建议师生共同完成,巩固所学的计算步骤和方法。在此之后教师可补充针对性习题,由学生独立完成,强化解题技能。
二、多步反应的计算
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建议让学生阅读[例题3],得出此种题型的一般解题步骤。然后,根据此步骤师生共同分析完成[例3]。
[例题4]建议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小组讨论分析并完成解题过程。然后根据学生状况可适当补充针对性习题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
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解题思路分析、方法的应用以及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
本节内容涉及的题型较多,变化较大,有一定难度。因此,可安排一节习题,复习,巩固提高前两课时的教学内容,如果学生学有余力,在反应物过量的计算中,可增加过量物质还能继续与生成物反应的题型。但应注意不能随意加大难度,增加学生负担,影响整体教学质量。
典型例题
例1 常温常压下,将盛有 和 的混合气体的大试管倒立在水槽中,水面上升至一定位置后不再变化,此时还有3mL气体,则原混合气体中的 的体积是( )
(A)17.8mL (B)14.8mL (C)13.6mL (D)12.4mL
分析:剩余气体有可能是 ,也可能是NO,应分别假设再解。关键要抓住,已溶解气体中全消失的是 与 ,其体积比为4:1。若 有余则过量部分与水生成 与NO,这部分 与NO的关系是3:1。
(1)设余 3mL,则有 气体按下式反应而消失:
则
原 为
(2)设余NO 3mL,则发生此NO的 设为
有 气体与水恰生成
原 为
解答:A、C
点拨:本题为常见的传统基础题型,应讨论余 或余NO时的两种情况。本题无需求 ,为适合其它类似计算而求 。
例2 将 的混合气13.44L(标准状况,下同),使全部通过足量稀硫酸,充分吸收后使稀硫酸增重22.86g,并有1.12L的无色气体残留,该气体不能使余烬木条复燃。求原混合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分析:混合气体通入稀硫酸,发生氨被吸收、 和 以4:1与水生成 和过量的 与稀酸中的水生成硝酸和NO的反应。即:
经分析可知原混合气体的质量是被稀硫酸吸收的气体质量与剩余NO的质量之和,据此可解。
解答:混合气的物质的量为
未吸收气体只能是NO,其物质的量为
该NO的质量是
∴原混合气的总质量为
答: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40.6。
点拨:本题可有变式,如去求原混合气中 的物质的量分别各多少摩,这则要抓住因余下气体NO,示出有 过量,此 有一部分按物质的量比4:1与 溶入水成硝酸,即 的体积是 的4倍。另一部分 与稀酸中水按 生成 和NO反应,由余0.05mol NO可知这部分 应为0.05×3mol。即:
设 为 , 为 , 为
据题意可得:
解之可知,从略。
例3 在密闭容器中放入 和固体 共 。将其加热至150℃经充分反应后,放出其中气体并冷却至原温度,得到剩余固体质量为 。求原混合物中 、 各自的质量。
分析:在加热时发生的反应如下,在150℃水为气态。
总反应可视为:
其后可分析在 过量时生成的固体为 ;在 过量时,生成的固体是 和 的混合物。在计算时分别讨论求解。
解答:(1)设 过量或恰适量则余下固体为 ,设为 ,
因 为 , 。
∴
(2)设 过量,剩余固体为 和 混合物,设原 为
96 70
解之,
质量为 (答略)
高三化学教案范文【篇7】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电化学是高中化学知识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考以及高二学业水平测试中占有重要地位。"原电池"作为电化学知识的第一课,其内容大体上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原电池的组成和化学原理;第二部分是化学电源;第三部分是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在现代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中,电池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研究原电池原理另一个重要意义就是从本质上弄清金属腐蚀,特别是电化学腐蚀的原因,找到金属防护的方法;即研究金属的腐蚀与防腐,以解决延长金属材料的使用寿命;可见原电池原理的学习意义重大。本节课融合了氧化还原反应、金属的性质、电解质溶液等知识,并彼此结合、渗透;在学习过程中还涉及到物理中电学的相关知识,体现了学科内、学科间的综合。
二、学生状况分析与对策
学生已经学习了金属的性质、电解质溶液及氧化还原反应等有关知识;在能力上,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喜欢通过实验探究化学反应的实质,由实验现象推测反应原理,并对其进行归纳总结。
三.教学目标及确立依据教学目标是学习活动的指南和学习评价的依据,根据教学大纲以及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确立本节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技能:学生通过学习活动,理解原电池的基本化学原理,初步掌握电极判断、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原电池构成条件;
2能力方法: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训练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表达与交流能力;从而获得科学研究能力和技巧;增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通过错误使用电池的讲解,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重难点分析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形成原电池的条件,既是本节课的知识重点也是难点。在教学中如何突出重点?在课本实验的基础上,我设置了“关于电极作用、电解质溶液的作用、电流方向、能量转化”等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放手让学生进行化学实验探究,对问题逐一分析、探索;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原电池一般都是还原性较强的物质作为负极,负极向外电路提供电子;用氧化性较强的物质作为正极,正极从外电路得到电子;在电池内部,两极之间填充电解质溶液。放电时,负极上的电子通过导线流向用电器,从正极流回电池,形成电流。初步构建原电池工作原理的知识体系。
在教学中如何突破难点?
在教学时,除了Zn-Cu原电池演示实验外,还设计学生自主探究实验。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学习的同时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动画的科学模拟演示,将微观、抽象、不可见的电子的运动直观化;将复杂的化学过程,变得清晰、形象、直观。
五、教法与学法
1.教法
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设疑问情境,逐步引导学生去分析、去主动探究原电池的原理及组成条件,重视学生亲身体验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为学生创设好学习、研究的环境:⑴把时间留给学生;⑵把想象的空间留给学生;⑶把认知过程留给学生;⑷把交流与评价的权力留给学生。
2.学法——实验探索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有人曾恰当地用这么几句话概括了化学实验的重要性:“我听见因而我忘记,我看见因而我记得,我亲手做因而我理解。”学生学习任何知识的途径是由自己去探索发现,因此,在课堂内增大学生的活动量和参与意识,每两人一套实验装置,通过认真实验,仔细观察,自己分析铜锌原电池的特点,归纳出原电池的组成条件,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主体地位。在此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评价,最后进行归纳与总结。
六、教学设计
1.课题引入
⑴从新科技材料引入
⑵从身边最熟悉的事例引入
⑶从实验引入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尽快进入课程学习状态.
2.实验研究
确定主题:(供给学生实验学习)
探究1:将锌片插入稀硫酸中;
探究2:将铜片插入稀硫酸中;
探究3:将锌片、铜片同时平行插入稀硫酸中;设疑:为什么上述实验都是锌片上有气泡,铜片上无气泡?
探究4:锌片、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设疑:①锌片的质量有无变化?②铜片上产生了氢气,是否说明铜能失去电子?③写出锌片和铜片上变化的离子方程式。④H+得到的电子从哪来?⑤锌失去的电子如何传递到铜?
探究5:如何证明装置中产生电流?
设计与实施: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形成原电池的条件
⑴学生分组讨论设计方案,为学生准备实验用具,可摆放一些仪器和药品,促使学生自由联想,从而设计出富有创造性、切实可行的方案来。
⑵确定方案、动手完成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归纳、总结得出结论。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操作中的问题、释疑、处理偶发事件。
交流与评价:
⑴各组派代表上讲台交流设计方案和展示实验成果。
⑵同学自评和互评价。
教师组织交流并适当的提问,使学生的总结更加完善,从而使研究学习顺利完成。
3.引申与提高
⑴电子板书将原电池装置原理分析和构成条件展示给学生
⑵电子动画模拟原电池和干电池电流形成的微观电子的运动
4.结尾部分是本节课的升华部分。我是这样设计的:在巩固原电池原理及其形成条件的基础上,介绍日常生活中常见电池和电池与环保间的关系,从而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5、作业设计
指导学生登录网站,查阅相关资料,各类电池介绍(水果原电池、自制电池等),科学家或科普文章,环境与电池等介绍;并亲手制作一个水果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