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考历史复习教案
高考历史复习教案都有哪些?中国古代曾依靠先进文化和发达的生产力建立诸多鼎盛强大的王朝,文化波及欧亚大陆,尤其对东亚各国具有很大影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023高考历史复习教案七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2023高考历史复习教案精选篇1
抗日战争的爆发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日本帝国主义先侵占东北,又侵略华北,使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要求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全国掀起抗日救亡高潮。
2.使学生知道张学良、杨虎城为联共抗日发动西安事变,扣留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以全民族利益出发,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3.使学生知道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的开始,也是我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教学重点: 西安事变的原因
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教学难点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同学们知道吗?在离我们学校不远的卢沟桥有一座抗日战争纪念馆,在那里陈列展出着许多的日军侵华的罪证,马么我们今天就以起来学习第六课抗日战争的爆发。
二、讲授新课
(一) “全国抗日救亡高潮”。
1.学生阅读课文并回答:你从哪里看出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怀有野心?
日本侵略军是什么时间向中国东北军发动进攻
板书:九一八事变
2、想一想:日本侵略军为什么能占领东北三省并侵占华北大片土地?
3.看“读一读”内容,体会东北同胞家乡沦亡的悲愤心情。
沦陷后的东北人民已经到了什么地步?
“日本继续侵略下去,中华民族到了什么关头?”
在中华民族生死危亡的关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什么主张?
活动:比较国民党和共产党的两种不同的主张
在全国人民要求抗日的高潮中,蒋介石在干什么?
讨论:“蒋介石的做法错不错?为什么?”
张学良、杨虎城为什么要发动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发生在什么时间?
板书: 西安事变
讨论:为什么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教师小结:因此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同意联共抗日的条件,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二) “卢沟桥事变”
1、阅读课文:
从哪里可看出日本帝国主义在加紧侵略我国?
日军为什么要进攻卢沟桥?这发生在什么时间?
板书: 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
讨论:为什么说中国守军二十九军官兵是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奋起还击的?
2.卢沟桥事变以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大规模的侵华战争,我国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日战争,抗日战争从此开始。
三、小结:
1.西安事变为什么会发生?是怎样解决的?
2.为什么说卢沟桥事变是我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2023高考历史复习教案精选篇2
一、组织教学:在我国的北方,有一个象征中华民族的伟大建筑,他叫什么?(长城)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长城的历史及他的-秦始皇的事情。(板书课题)
二、新课教学:
1、学生通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提出自学要求:(1)、秦始皇生活在什么时期?那时候叫做什么?
(2)、请描述秦始皇统一中国的经过。
(3)、秦始皇统一中国有什么意义?
(4)、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
(5)、秦始皇统一中国具有哪些历史意义?
3、学生根据材料和教材进行自学和讨论。
4、学生交流并汇报学习成果,教师指导。
5、教师进行补充介绍。
三、学生质疑,互相答疑解惑。
四、巩固练习。
1、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2、秦始皇是怎样的一个人?
五、总结( 师生共同)。
2023高考历史复习教案精选篇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欧洲启蒙运动的背景和特点,掌握启蒙运动思想家的主要观点。
2、通过阅读启蒙运动思想家的言论材料,培养学生对历史资料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评价问题的能力,通过比较启蒙运动和文艺复兴的异同,培养学生归纳和比较的能力。
3、通过对启蒙运动兴起的历史条件和重大影响的探究,使学生认识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观点。
二、过程与方法
教师还要精心设计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发挥学生的积极性,真正理解重点和难点,从而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问题探究,体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方法和历史学习的方略;
情境教学法:学生角色扮演,神入历史。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启蒙思想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精华积淀之所在,更是近代资产阶级为之奋斗的成果,这些成果不仅仅属于其个人和那个时代,更属于世界、属于全人类。所以,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可以:
1、培养人文意识,强化法治观念。
2、关注社会进步,培养坚强意志,树立科学精神,敢于怀疑,勇于创新,不断追求真理。
3、领悟先进思想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作用,积极汲取启蒙思想精华,为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提供借鉴。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等启蒙运动思想家的主要观点及启蒙运动的影响
难点: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工具
幻灯片。图片。
教学过程
导入:图片(东西方人民对神的敬畏),再联系所学知识,回顾第一单元学习的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内容“君权神授”和西方古代史,让学生总结出东西方人民将对神的敬畏转移到了他们那个时代的君主身上。
再展示图片(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同学们,看了这幅图片,你有什么感受呢?让学生总结。那么为什么查理一世被他的国民送上了断头台?这种与传统敬畏君主观念的思想是截然相反的,为什么人们头脑中会有这样巨大的变化?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第七课,来一探究竟。
一、启蒙运动的含义
启蒙(enlighten)——“启蒙”在法文中即光明、智慧之意。启蒙思想家想开启人们的智慧,通过教育和宣传,把人们从愚昧、落后、黑暗的封建社会中解放出来,使人们摆脱教会散布的迷信和偏见,从而为争取自由和平等去斗争。
启蒙运动(enlightenment)——在17、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掀起的一场反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思想束缚的思想解放运动。
二、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
让学生通过课本知识的阅读和以往知识的回顾来归纳。
1.经济: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17-18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发展程度已较高,为启蒙运动的到来提供了经济基础)
2.政治:新兴资级力量壮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3.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推动
4.科学:自然科学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自信
(自然科学的成就使教会的很多说教不攻自破,为启蒙思想提供了锐利武器)
5.法国社会现状: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三、启蒙运动的主要内容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共同总结)
1、核心思想:理性——判断是非的标准
2、主要内容:理性、民主、科学、自由、平等
四、性质:一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五、启蒙运动的发展历程
1、兴起——英国(17世纪)(这部分教材没有详细介绍,通过材料补充给学生)
霍布斯:国家不是根据神的意志而是人们通过社会契约创造的;君权不是神授的,而是人民授予的。
洛克:私有财产是人权的基础,没有私有财产无人权可言;政权形式上,赞成君主立宪制,主张立法权、行政权和处理外交事务的权利应分属议会和君主。
2、高潮——法国(18世纪)
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
3、扩展——欧洲其他国家,影响全世界
2023高考历史复习教案精选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掌握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洪秀全创立和宣传拜上帝会;冯云山在紫荆山区的革命活动;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太平军胜利进军和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军的北伐、西征、东征和军事上的全盛。
2.①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的分析,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这一过程的教学,使学生初步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的全过程。②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教学,使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评价《天朝田亩制度》。
3.①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分析,使学生感受其强烈的反封建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符合社会价值和道德行为标准而产生的情感体验。②通过对北伐军征战过程的讲述,使学生感受到以林凤祥为首的北伐军不畏强敌直至全部牺牲的惨烈悲壮,从而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爱憎观、道德观、英雄观的教育。
教学建议
本节教材地位分析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规模巨大的一次农民起义,也是中国农-动的峰,在很多方面都严重地动摇了清朝反动统治的根基,猛烈地冲击了当时的封建经济制度,反封建的同时,太平天国又担负起反抗外来侵略的任务。它成为当时亚洲反对封建主义、殖民主义的革命运动的一部分。
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①通过对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会宗教理论的分析,使学生能够学会综合考察、全面认识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分析,使学生掌握分析、归纳、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
重点分析
①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因为在此过程中,无论是金田起义、永安建制、胜利进军,还是定都天京,都具有鲜明的阶段性成果。讲清这一过程,有助于学生对太平天国前期斗争的理解。
②《天朝田亩制度》是本课的又一重点。因为它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重点分析这一目,可使学生对整个太平天国的斗争形成正确认识。
重点突破方案
①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利用自制教学课件或者教材提供的地图,由学生整理太平天国进军路线图,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习惯,建立正确的时空概念。
②《天朝田亩制度》:利用教材21页材料概括《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和目的,分析其土地制度和圣库制度的进步性、空想性和落后性。
难点分析
①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会宗教理论是太平天国运动的理论基础。因为这一理论包含宗教迷信和农民革命思想两个方面。浓厚的宗教色彩的理论反映了反清、平等的革命要求,便于把分散的农民结成统一的组织,成了发动太平天国运动的精神武器。然而这种浓厚的迷信色彩也产生了它的负面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反而起了麻醉群众的作用。
②《天朝田亩制度》既是本课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在以往学生认知基础上来理解《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性,难度相当大。若能恰当的选择切入点,突破难点,将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难点突破方案
①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会宗教理论:必须讲清这一理论包含宗教迷信和农民革命思想两个方面。洪秀全生活在一百多年前的中国,还不可能建立科学的理论体系,而当时的农民群众处于分散状态,普遍没有文化,又受到封建迷信的严重影响,要使他们凝聚起来并形成威猛的群众运动,秘密的宗教团体是较易取得成效的。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教宗会理论反映了反清、平等的革命要求。拜上帝教的一神论也便于把分散的农民结成统一的组织。对革命对象“阎罗妖”、对革命理想“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等描述,农民容易明白,这样,这些用宗教语言宣传的理论,成了发动太平天国运动的精神武器。然而,宗教不可能把苦难深重的人民群众引向光明与幸福。这种浓厚的迷信色彩也产生了它的负面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反而起了麻醉群众的作用。
②《天朝田亩制度》:参见“重点突破方案”。
课内探究活动的设计
关于“拜上帝会的理论和实践”,教师可以提出下列问题:①洪秀全为什么能受西方宗教影响?②洪秀全吸收了-的哪些思想?③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会宗教理论有什么特点?④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会宗教理论有什么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关于“《天朝田亩制度》”,教师在出示材料的基础上,首先要求学生概括材料的内容,然后教师精练出“土地制度”和“圣库制度”两个方面。再提问学生:①《天朝田亩制度》规定的“土地制度”和“圣库制度”有什么特点?②有什么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
教学设计示例
第五节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重点:①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②《天朝田亩制度》。
难点:①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会宗教理论;②《天朝田亩制度》。
教学手段:教师讲解、学生分析为主的综合法
教学过程:
教师首先提问:“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一、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
教师补充材料: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一文中指出:“中国在1840年战争失败后被迫付给英国的赔款,大量的非生产性的鸦片消费,鸦片贸易所引起的金银外流,外国竞争对本国生产的破坏,国家行政机关的腐化,这一切就造成了两个后果:因税捐更重更难负担,此外又加上了新税捐。”
由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分析上述材料的含义,
二、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1851~1853年
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教宗教理论,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文献资料,提炼有效信息,并加以归纳,来分析评议拜上帝会的宗教理论。
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的历史过程,指导学生参阅《太平天国形势示意图》,培养他们读图、识图的习惯,建立正确的时空概念。
三、《天朝田亩制度》
参见“重点突破方案”和“课内探究活动的设计”。
四、太平天国的全盛时期
需就以下三个问题提问:①定都天京之时,太平天国面临的形势,以及北伐、西征、东征的战略目标。②北伐的失败原因与北伐的战略作用。③西征与东征取得重大胜利的意义。
教学设计思想
①通过学生对于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的全盛时期相关问题的分析和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的历史过程的叙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②通过教师对于相关材料的补充,相关概念的解释和学生回答问题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板书设计
第一章第五节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一、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
1.阶级矛盾的激化
2.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3.自然灾害严重
二、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1851~1853年
1.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
2.洪秀全的宗教理论
3.冯云山组织拜上帝会,发动农民开展斗争
4.金田起义与永安建制
5.北上进军与定都天京
三、《天朝田亩制度》
1.《天朝田亩制度》的基本思想与主要内容
2.分析评议《天朝田亩制度》
四、太平天国的全盛时期
1.形势与决策
2.太平军的北伐及其失败
3.太平军的西征和东征的胜利
2023高考历史复习教案精选篇5
结构
一、阿奎那的“君权神圣”
1.王权与教权的斗争2. “君权神圣”的主要内容
二、詹姆士一世与“君权神授”
1.都铎王朝 2. 詹姆士一世鼓吹“君权神授”
重点:“君权神授”、“君权神圣”主要内容
难点:“君权神授”和“君权神圣”的区别
问题什么是专制和专制主义?二者有什么区别?
专制:与民主相对。指统治者拥有无限制的权力,以自己的意志对国家进行独裁统治。
--一种政体形式
专制主义:维护专制统治的学说和理论。 --一种理论形式
导入
在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何时建立的?(秦朝,秦始皇)什么时候给君权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汉武帝时)汉武帝时,董仲舒发展了儒家的君权神授说,给君权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君权与神权结合,更加强了君权不可侵犯的神圣性。当时一般的社会意识,莫不认为皇帝就是天子,是秉承天命统治人民的。而在西方最早给君权披上了一层不可侵犯的神圣性?最早提出“君权神授”又是哪国?何人呢?由此导入新课。
讲述
一、阿奎那的“君权神圣”
1.王权与教权的斗争
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后,占据精神和政治主宰的是(-会);教会拥有哪些权力?(凌驾于世俗权力之上,拥有世俗和宗教权力。)教会宣扬君主权力来自神的意识,给封建制度披上一层神秘的面纱。但是,王权不甘心屈尊于教权之下,同教权展开长期的斗争。教会与反教会的斗争在哪个国家最为剧烈?(意大利)为什么?让学生阅读课本后,概括指出:-势力中心;市民、农民和国王的世俗力量不断壮大;先进思想的冲击。
面对教会神学受到严峻挑战,一些神学家从维护教会的神权统治,意大利人托马斯·阿奎那便是其中的一个。
2.“君权神圣”的主要内容
先首先给学生介绍一下意大利人托马斯·阿奎那。托马斯·阿奎那(1225~1274年)是的巴黎大学有一位年轻的神学教授,因沉默、温顺、人送外号“哑牛”。但他才华横溢,年纪轻轻已崭露头角,一些有名望的学者很赏识这位年轻人,阿尔伯特就曾断言:“哑牛”之声必将闻名于世。果然,“哑牛”后来成了中世纪最有名的神学家和经院哲学家。14岁时,他进入那不勒斯大学,接触到大量的科学与哲学著作。5年以后,加入了天主教组织“多明我教团”,这成为他一生的重要转折。托马斯在巴黎大学执教时,亚里士多德的学说已大量涌入,在教徒中引起的反响极为强烈。教会深感其著作的危险性,几次试图封锁这种与天主教正统信仰不相容的自然主义和理性主义哲学,禁止转录、阅读和保存。可托马斯并不害怕这种学说,他和老师阿尔伯特一起潜心研究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他阉割了亚里士多德哲学中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而将其中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体系加以全面系统地发挥,并将其纳入-的神学体系,使它成为天主教官方哲学的基础。他成功地将-的神学思想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融合在一起,建立起了庞大的经院哲学体系。一生著有18部巨著,其中包括集毛泽东思想之大成的《神学大全》和《哲学大全》、《论存在和本质》、《反异教大全》等。阿奎那的《神学大全》是中世纪官方思想体系的百科全书,被称为天主教的百科全书。
根据宗教权力至上的理论,阿奎那宣扬“君权神圣”。
提问:托马斯·阿奎那“君权神圣”理论的核心是什么?(教权高于王权)托马斯的全部理论都是为天主教信条服务的。他明确提出哲学必须为神学服务,之后,又为上帝存在这一神学信条作了哲学的论证。托马斯还力主教会的权力至高无上。认为如同神高于人,灵魂高于肉体一样,教会高于世俗的国家。教皇是基督的代\理人,政权应由他掌握,国家必须服从教会,国王必须顺从教皇。他还极力维护封建君主的统治权力,认为君主制是的政治形式,并说,没有一个统治者控制和指导民众,社会就会解体。
托马斯·阿奎那“君权神圣”的实质是什么?(维护封建统治)
世俗国家的职能和作用就在于服从教会要求,运用国家这个暴力机关无情地惩治破坏封建等级制度和各种异教异端行为。可见,托马斯的国家观始终是围绕教权高于王权、君权神授、封建等级秩序神圣不可侵犯这个轴心转的。托马斯包罗万象的神学唯心主义体系产生后,很快成为西欧中世纪思想领域中占绝对统治地位的学说。
二、詹姆士一世与“君权神授”
1.都铎王朝
从1485年开始,英国处在都铎王朝的统治之下。历代国王有亨利七世、亨利八世、爱德华六世、玛利一世、伊丽莎白一世。都铎王朝统治时期,正好处于新航路开辟和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
提问:新航路的开辟对欧洲有什么巨大影响?(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主要商道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区域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由于地处大西洋航路的中心地位,资本主义生产得到迅速发展,资产阶级成长起来,还出现了新贵族。)15世纪中叶,英国农村的资本主义工业和农业得到迅速发展。为了扩大英国的实力,都铎王朝鼓励工商业的发展,以壮大国家的经济力量;鼓励航海业发展,扩大海外贸易,以便进行海外掠夺;积极推行殖民扩张,争夺海上霸权。16世纪末,英国打败老牌的殖民帝国西班牙,成为海上强国。这些措施不仅加强了英国的实力,而且对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势力的壮大都起了促进作用。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力量不断上升,他们与封建统治者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
2. 詹姆士一世鼓吹“君权神授”
提问:“君权神授”理论的核心是什么?(鼓吹君主专制,王权至上的专制主义)
1603年,伊丽莎白一世这个自称将“生命与贞节奉献给大英王国”的女王逝世。她终生未婚,死后无嗣,依照其父亨利八世的遗诏,本应传位给外孙女玛丽·斯图亚特,但她在苏格兰亲政时已于1567年被废黜,后又被处死。这样依照规定就传给了玛丽·斯图亚特的儿子、当时的苏格兰国王詹姆士六世,斯图亚特家族开始统治英格兰。1603年,詹姆士一世登上英国王位,这是斯图亚特王朝统治英国的开始。
提问:詹姆士一世鼓吹“君权神授”及专制统治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学生阅读教材后思考,然后教师概括指出:
詹姆士一世为加强封建专制统治,鼓吹“君权神授”,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斯图亚特王朝历经了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的统治。詹姆士一世在苏格兰统治时,以压制新教和奉行“君权神授”而闻名。他亲自写过《皇帝之天赋本能》和《自由君主制之法则真谛》两篇文章,它们不仅宣扬君权神授,还宣称国王居于法律之上。到了英国以后,他和他的继承人都变本加厉地维护和推行这种封建专制思想,鼓吹“除上帝外,国王不对任何人负责”。在斯图亚特王朝专制统治时期,在经济上,国王可以不通过议会而强行征税,这些都严重地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触犯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在宗教上,詹姆士一世信奉的是天主教,在苏格兰他曾压制新教,统治英国后,他看到英国国教中还保留有许多天主教旧习,而且英国国教当时已经存在了上百年,形成了强大的势力,于是,他改变作法,以尊奉国教为名而不断地恢复天主教的一些教义和教会的礼仪。所以,在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统治时期,严厉地对待“非国教徒”,实行宗教专制,特别是残酷迫害那些主张取消国教中天主教旧习的“清教徒”,严重损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由于以上两方面的矛盾,造成斯图亚特王朝时期政治上的紧张局面,引起议会向国王之间的斗争。詹姆士一世以后,国王查理一世在位时,专制统治有增无减,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使英国社会的各种矛盾迅速激化,最终导致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课后研讨
托马斯•阿奎那教有一句名言说∶“你能对一个人所贡献的服务,就是将他从错误引导到真理。”因此,在一本美国的历史课本上写道∶“托马斯。阿奎那认为引导人走向真理的道路有两条∶一条是理智,另一条是信仰。所以,一个基督信徒从非基督信徒那里所学得的一切真理,都只能坚固他对基督的信仰。”
你认为,情感比理智跟可贵还是理智比情感更可贵?
思路:持正方意见。从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原动力看,情感比理智更可贵。回顾历史,正是无数情感的要求,激励着我们敢于尝试,冲破梦想,冲破理智的局限。情感给创造以激情,情感给梦想以力量。
情感的更可贵,就在于它能冲破理智的局限而勇于尝试,从而实现更伟大的飞跃。当客观形势和人生追求发
生背离,情感的抉择更为高贵;当生命的价值受到挑战和置疑,情感的回答更为有利;所有的善行义举,背后都是情感的强大推动;任何远大理想,目标都是情感内在的逾越。
持反方意见的只要论据正确,理由充分即可。在现实生活中,理智和情感更被看作是解决问题的两种行为态度。大到国际争端,小到感情纠葛,理智驾驭情感都比情感驾驭理智能更有效地解决问题。不管是从心理层面上分析,还是从现实层面进行比较,理智比情感对人类有着更重要的意义。
小结
专制主义理论是维护西方君主专制制度的工具。从-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的“君权神圣”理论,到英王詹姆士一世的“君权神授”的主张,勾勒出西方专制主义发展的历史轨迹。托马斯•阿奎那是欧洲中世纪-神学家和经院哲学家的重要代表。他揉和新柏拉图主义和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来论证天主教的教义,形成完整的神学体系,即托马斯主义,成为中世纪欧洲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而詹姆士一世把王权至上的专制主义理论发展到一个新高度,近代君主专制统治便应运而生。
教学反思:
西欧中世纪-会的地位
背景
“君权神圣” 教会与王权的长期斗争
内容 国家观
政体观
西方专制主义理论
背景 (都铎、斯图亚特)
“君权神授” 表现 (压制、暴政、迫害)
后果(资产阶级革命)
2023高考历史复习教案精选篇6
[课堂导入]
《芝加哥论坛报》这样说道:“他们默默无闻地为重塑中国的现代经济繁荣贡献微薄的力量,把幅员辽阔的国家转变成为西方有力的竞争对手。”这里的他们指的就是备受关注的农民工。这些年来,大量内地农民涌向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为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他们的子女教育,他们的生活状态,他们的生存环境,令人堪忧。可以说,农民问题,依旧是困扰中国繁荣富强的一个大问题,亟待解决。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在中国历有好几个朝代就是没有解决好农民问题而发生了农-动,走向灭亡。现在我们就来根据所学回忆一下有哪些朝代是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走下灭亡的:秦等。那这些农民起义的一般原因有哪些?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可以背背李绅的《悯农诗》)当历史的车轮进入近代社会之后,这些农-动到底呈现了那些新特点?他们的历史作用又是什么?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第9课太平天国运动。
(板书: 太平天国运动)
[讲授新课]
我们无风不起浪,事出必有因。
【设问】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又是什么?请大家阅读教材第一段。
一、从金田起义建国到定都天京(板书)
(一)兴起的原因(板书)
1、 根本原因:阶级矛盾
2、 间接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3、 直接原因:自然灾害严重。
我们说时势造英雄,在这样的时势下,一个英雄应运而生。这个人就是谁?洪秀全。(洪秀全的有关介绍)
(二)过程(板书)
【过渡】:1851年1月11日,是洪秀全38岁生日。教徒自然都要赶去道贺。等大家都吃饱了,喝高了的时候,洪秀全在生日宴会上一鼓动,大家也一附合,于是宣布起义。下面我们根据书上内容,看看其进军过程。
金田→武宣东乡称天王→永安(初步建立政权)→全州(冯云山战死)→长沙(萧朝贵战死)→武汉三镇→南京 到了南京后,洪秀全不走了。为什么?因为南京好啊,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既可以衣袖飘摇,又可以金戈铁马,适合建都。《金陵图经》上说:昔楚威王见此有王气,埋金以震,故曰金陵。秦始皇至此,他也望到了这里的天子气,始皇的办法是,在南京郊外开挖河流,以泄散王气,并把金陵改称秣陵,这条河就是朱自清先生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孙中山曾这样说过:在世界中之大都市诚难觅如此佳境也。更何况这里还是“文章锦绣地,温柔富贵乡。”(可以背背杜牧的诗)既然这里有王气,又可以享受荣华富贵。那就在这儿定都吧。
【设问】:定都天京后所面临军事形势怎样?(注意从目的、物质财富、根据地等方面引导出)
【设问】:为此洪秀全、杨秀清采取那些军事措施?结果如何?
北伐遭到了失败,西征取得胜利,东征书上没提,我们就不管了,总体上说太平军脱去了清朝的半壁江山,太平太难过进入全盛时期。
【过渡】:我们常说,打天下容易,治天下难。
【设问】:太平定都天京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取了什么措施管理自己的半壁江山?
颁行比较完整的建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编》,现在我们来看看?《天朝田亩制度》
二、《天朝田亩制度》(板书)(森严的等级制度和《太平礼制》 )
1、内容:很多,但书上只重点提了两点
《天朝田亩制度》从字面上理解是太平天国的土地制度。但实际上它不仅涉及土地问题,同时还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司法等各个方面的社会改革措施。它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因为以土地问题为核心,所以称为《天朝田亩制度》。《天朝田亩制度》既以土地问题为核心,那我们来看看它是怎样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的。 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进步性) 分配方式:以户为单位,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空想性)
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其核心是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也就是说天下田大多是地主阶级的,而现在把天下田,包括地主阶级的土地拿来收归公有,分给天下所有的人,包括占大多数人口的农民来耕种。这就意味着要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摆脱封建剥削,获得土地是千百年来广大农民最迫切的要求。中国历,农民在历次斗争中也都提出过
类似要求,如“均贫富”、“均田免粮”等。但像《天朝田亩制度》这样,把农民的斗争目标提出的如此明确,这还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它把农民反封建土地所有制的要求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从这里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天朝田亩制度》具有鲜明的反封建革命性。原则:“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空想性、落后性)
⑵产品分配问题:
方法: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空想性、落后性)
“按照“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规定:农民每年收获所得,除生活必须外,其余一律上交国库。如有婚丧等事,则由国库发给一定数量的钱币和实物。通过这些详尽而细致的规定,太平天国是想使每一个公民都能永保一份平均财产,建立所谓的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的理想社会。这是太平天国设计的理想蓝图,这一美好社会能否实现呢?(讲讲农村公社时期事情化和太平天国领导人的腐化堕落的事情以助于理解)。所以说这一纲领具有空想性和落后性。
三、天国的悲剧(板书)
(一)天京变乱——由胜而衰的转折点(1856年)(板书)
1、天京变乱的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板书)
政治上,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
阶级局限性
思想上,不能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组织上,难形成统一坚强的领导核心
2、经过(书内容和画图结合)(板书)
3、影响: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从战略进攻走向战略防御的转折点。(板书)
【过渡】:经过这场变乱,太平天国元气大伤,出现国中无人、朝中无将的危险局面。敌人得到了喘息之机,重建江北、江南大营,再次围困天京,太平天国的军事斗争开始转入防御阶段。这个时候虽然洪教主虽然骄奢淫逸,但还是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采取了一些措施:
(二)重建领导核心——英王、忠王、干王(板书)
【设问】:为了打破敌人的包围与封锁,挽狂澜于既倒,拯救岌岌可危天国事业,进行那些军事斗争?
(三)后期防御战(1856——1864):再破江北大营—三河镇大捷—再破江南大营(但是这已经是回光返照吧了)—受挫上海—安庆失守——天京沦陷。
【过渡】当然除了在军事做出这些回应之外,为重振朝纲,在洪仁轩的而主持下颁布了《资政新篇》。
(四)《资政新篇》(1859)(板书)
【设问】:《资政新篇》是洪仁玕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的?内容包括那些方面?
1、背景:天京变乱,国势大衰,为重振朝纲,提出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系统的新方案。
1)政治:提倡建立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
2 (2)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3)文教:学习近代教育和先进技术
4)外交: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
3、 评价:
⑴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近切愿望。
⑵它没有把发展资本主义与消灭封建剥削制度联系起来,没有同太平天国当时现实斗争联系起来,只字不提农民最关心的土地问题,因此这个方案得不到太平天国广大将士的拥护,对太平天国的现实斗争没有任何积极作用,而且,太平天国迫于当时严峻的形势,《资政新篇》没能实行。(强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四)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及历史意义(可以作为补充内容)
【设问】:作为中国历规模,斗争水平的农民战争,太平天国运动历时长达14年,席卷十多个省份,并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尽管如此,最终还是归于失败。那导致其失败的原因有那些呢?(提示学生从领导力量、斗争对象等角度分析)
1、 失败原因:
(1)主观: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2)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2,时代特点:
(1)反封建的同时反侵略,从而具有了民主革命的性质。
(2)一些领导入主张学习西方,向西方寻找真理。
(3)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而失败。
(4)作为“亚洲革命风暴”的组成部分,太平天国还同其他国家人民反殖民主义斗争相互推动、相互影响。
[课堂小结]
2023高考历史复习教案精选篇7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的变法
1、课前导学
[课程标准] 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一、社会变化的新气象
1.特征: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大动荡、________的重要时期。
2.表现
(1)经济上
①农业:________和______出现并逐步推广,大量荒地得到开垦。②手工业:技术日益进步。③商 业:邯郸、______、宛、陶等城市成为繁华的商业中心。
(2)政治上
①社会的发展要求逐步废除奴隶主贵族政治制度,建立和强化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封邑制局面需要打破。
(3)军事上:战争更加频繁,春秋以____________为主,战国以____________为主。
(4)文化上
①____________风气兴起,民间办学兴盛,思想文化呈现出繁荣 景象。②____________成为各国推行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
二、风起云涌的改革和变法
国别 主持者 内容 目的 性质
春秋 齐 管仲 ①发展____________
②整顿和发展军备
③改革赋税制度,______________ 富国强兵 奴隶主阶级进行的改革
鲁 初税亩
战国 魏 李悝 ①发展农业生产,“____________”
②稳定经济,推行“________”
③制定《法经》,加强法制 地主阶级进行的改革
楚 吴起 ①限制贵族权力,改变世袭的______
②变相没收________的土地
③裁官、削俸、养兵和奖励军功
④要求官吏秉公执法,严禁私门请托
三、处在十字路口的秦国
1.不利形势
(1)秦国偏居______,比中原各国都要落后。
(2)初步改革成效不大。
2.有利条件
(1)国君权力比较集中,旧贵族势力相对较弱。
(2)____________受到秦国君臣民众的认同。
(3)民风质朴,____________充斥。
3.历史机遇
(1)长期扼制秦国发展的晋国力量削弱。
(2)中原士人游说各国,追求建功立业。
(3)秦孝公决心发愤图强,进行改革。
4.直接原因:商鞅来到秦国,受到________重用。
2、课堂识真
知识点一 社会变化的新气象
1.“画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
A.生产力的发展 B.争霸战争频繁
C.思想文化繁荣 D.社会动荡变革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化出现新气象,其中在经济方面的表现有( )
①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 ②出现了邯郸、临淄等较为繁华的商业中心 ③封建土地日益私有化 ④人身依附关系日趋强化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春秋时期的下列现象不能反映社会转型的是( )
A.“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B.“相地而衰征”
C.生产力的提高 D.井田制瓦解
知识点二 风起云涌的改革和变法
4.春秋前期齐国的管仲 改革产生的社会效果不包括( )
A.经济实力增强 B.军 事力量加强
C.社会性质变化 D.实现称霸目标
5.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胜利完成长征。吴起镇的得名与古代的改革家吴起相关,在吴起镇至今还有吴起的雕像(如图)。吴起改革的措施不可能包括( )
A.强化“世卿世禄制” B.限制贵族的权力
C.奖励军功 D.严禁私门请托
6.战国时期战争连绵不断,但社会经济却得到相当大的发展,其根本原因是( )
A.封建制度的确立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
B.各诸侯国为争霸注重生产
C.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D.农民对土地的依附关系减轻
知识点三 处在十 字路口的秦国
7.《诗经》中描写秦国,“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这反映出当时的秦国( )
A.政治清明 B.经济发达 C.民风强悍 D.矛盾重重
8.从地理位置分析,春秋时期秦国争霸中原的障碍是( )
A.晋国 B.齐国 C.楚国 D.宋国
3、课后见功
材料二 “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
——《孟子•梁惠王》
请完成:
(1)根据材料概括墨子和孟子的用人标准。
(2)上述用人标准的提出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发生了 什么重大变化?
(3)分析发生上述变化的社会根源。
4、拾遗补缺(学习交流展示即效果展示)
5、拓展空间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季康子欲以田赋(以田出赋),使冉有访诸仲尼,仲尼不对。私于冉有曰:“求(冉有名)来,汝不闻乎?先王制土,籍田以力……先王以为足。若子季欲其法也,测有周公之籍(指籍田之法)矣;若欲犯法,则苟(苟:急)而赋,又何访焉!” ——《国语•鲁语下》
材料二 周室既衰,暴 君污吏,慢其经界,徭役横作,政令不信,上下相诈,公田不治。故鲁宣公“初税亩”,《春秋》谶焉。
——《汉书•食货志》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先王制土,籍田以力”实行的是什么土地制度?仲尼对季康子主张的态度如何?
(2)简释材料二中“初税亩”的含义。出现这一赋税政策的原因是什么?
(3)“初税亩”最初在哪里实行?实施“初税亩”的目的是什么?带来的客观后果是什么?
参考答案(第4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1、课前导学
一、1.大变革 2.(1)①铁农具 牛耕 ③临淄 (2)①封建专制统治 ②世卿世禄 (3)争霸战争 兼并战争 (4)①私人讲学 ②法家学说
二、①农工商业 ③“相地而衰征” ①尽地力之教 ②平籴法 ①分封制 ②旧贵族
三、1.(1)关中 2.(2)法家学说 (3)尚武精神 4.秦 孝公
2、课堂识真
1-8 D A C C A A C A
3、课后见功
9.(1)墨子:选举贤能,根据才干来确定爵位、俸禄及其任免。孟子:根据国人的评价,并结合考察进行推举。
(2)旧有的世卿世禄制受到冲击,选贤任能成为时代的要求。
(3)春秋战国时期,随着 生产力的发展,新的生产关系正在逐步形成,阶级关系发生新的变动。新兴地主阶级和广大自耕农要求进行上层领域的变革,解除封建束缚。
解析 回答第(1)问,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即可。回答第(2)问,要说明春秋战国时期,人才的选拔对诸侯国的重要性。回答第(3)问,要结合当时经济基础和上层领域的重大变化进行分析。
5、拓展空间
10.(1)西周实 行的井田制。反对按田亩多少征收田赋的办法。
(2)含义:“履亩而税”,即按亩收税。原因:周王室衰微,吏治败坏;私田大量出现;为增强鲁国的实力。
(3)鲁国。目的: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客观后果:承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有利于封建剥削方式的出现,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解析 第(1)问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进行分析回答。第(2)、(3)问考查“初税亩”实施的背景、含义、目的、后果,要结合教材内容和材料分析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