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高中教案 > 生物教案 >

高一年级生物教案

时间: 沐钦 生物教案

生理学是研究生物机能的学科,生理学的研究方法是以实验为主。按研究对象又分为植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和细菌生理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高一年级生物教案七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一年级生物教案

高一年级生物教案【篇1】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

1、理解感觉器官的概念和意义,以及耳的结构和功能。

2、了解近视和远视,眼睛的卫生保健知识,以及耳的结构和功能,听觉的形成,耳的卫生保健。

能力目标:培养预防近视沙眼中耳炎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眼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难点:视觉的形成与视觉异常,听觉的形成、耳的结构

教具准备

眼、耳结构的挂图与视觉、听觉形成的示意图及凸透镜成像实验演示装置等。

课时安排

本节内容分配为2课时。

教学过程

(感觉器官→眼的结构→凸透镜成像实验演示→视觉的形成→近视与远视)

引入新课:从“任何反射的产生都开始于某感受器对刺激的感受”出发,引出本节课题:感觉器官与人的视觉和听觉。

主体内容:首先明确,特殊的感受器与其附属结构所组成的器官称为感觉器官,然后指出眼和耳是关系视觉与听觉形成的感觉器官。再进一步指出,视觉对我们认识周围事物是最为重要的功能,我们首先学习眼与视觉的知识。

提出:眼的结构是功能的基础,它的结构是怎样的?让学生们一面观察见图,一面互相观察眼的外部结构,认识角膜、虹膜、瞳孔、巩膜等可见部分的结构部位。接着出示见图,并可配合模型由前向后,由外到内地简要介绍眼球的解剖结构。以板书形式逐一归纳之,最后简单介绍眼球附属结构及功能。

接着指出,视觉形成的第一步是光线首先射入眼球,这一过程类似这样一个实验现象——演示透镜成像实验,学生们仔细观察实验过程。教师一方面简单明确地介绍实验装置,一方面提示学生注意纸屏、凸镜、蜡烛之间的距离与成像状况的关系及透镜凸度与成像状况的关系。简明记录实验结果。

要求学生观察见图,并联系刚才的实验现象。教师请学生回答:物像是怎样在视网膜上形成的?然后一步步引出视觉产生的全过程,同时以板书形式归纳。

再提出:当物体远近、大小变化时,如何使视网膜上的成像清晰?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眼球结构,认识到晶状体曲度调节的意义,同时引出近视与远视的现象及纠正的方法

高一年级生物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描述细胞衰老的特征。

2.简述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区别。

3.探讨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关注老年人的健康状况。

4.进行与社会老龄化相关的问题的资料收集和分析。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细胞衰老的特征。

(2)细胞凋亡的含义。

2.教学难点

细胞凋亡的含义以及与细胞坏死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老年人的特征

以老年人的衰老特征提问,引出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

二、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

1单细胞生物,细胞衰老或死亡就是个体衰老或死亡。

2.多细胞生物,个体衰老的过程也是组成个体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

三、细胞衰老的特征

细胞衰老的特征:一大(细胞核)

一小(细胞体积)

一多(色素含量)

四低(代谢速率、酶活性、呼吸速率、运输速率)

四、细胞凋亡

1.细胞凋亡的概念

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2细胞凋亡举例

蝌蚪尾的消失、胎儿手的发育

3.细胞凋亡的特征

有益、主动

4.细胞凋亡的意义

完成生物体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稳定,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

五、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区别

1.细胞坏死的概念

种.种不利因素下,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

2.细胞坏死举例

割伤、烫伤的细胞

3细胞坏死的特征

有害、被动

4.细胞凋亡和坏死的区别

凋亡强调主动、有益,坏死强调被动、有害。

六、课堂练习

书后练习

高一年级生物教案【篇3】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掌握细胞的分化的概念、特点和意义。

2.理解细胞的全能性。

3.掌握细胞全能性实例。

教学重难点

(1)细胞分化的概念和意义。

(2)细胞全能性的概念。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思考:1、一般多细胞生物体发育起点是什么?

2、受精卵进行分裂的方式是什么?

3、有丝分裂后,亲代和子代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否相同?

近年来,关于细胞的分化、癌变和衰老的研究,已经成为细胞生物学的重要课题。这是因为:细胞分化和生物发育有关;细胞癌变与当今世界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的癌症有关;细胞衰老与人类及动植物的寿命有关

大家都是从一个受精卵生长发育而来,为何一个细胞能发育为这么多种不同的细胞呢?学生活动:学生思考讨论“问题探讨”的“讨论”,教师提示。

提示1.健康人会不断产生新的血细胞,补充到血液中去。

2.骨髓中造血干细胞能够通过增殖和分化,不断产生不同种类的血细胞。

一、细胞分化: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课P117,总结出分化的概念。

1、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中,有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详见课件图片展示

成年人全身细胞总数约1014个,细胞种类有200多种,这么多种类细胞均来自一个受精卵。

2、细胞分化的特点:

1.细胞分化的持久性:发生于整个生命进程中。

2.细胞分化的差异性:高等生物比低等生物分化显著;动物比植物分化显著。

3.细胞分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一般情况下细胞分化是不可逆转的过程。

问:多细胞生物体在胚胎早期随着细胞的有丝分裂,细胞数目迅速增加。这些细胞的遗传物质相同吗?(复习有丝分裂特点)从理论上讲具有同样的遗传性的体细胞就应该表现出相同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特点。事实果真如此吗?为什么?

学生活动:P118第三段得到答案。

3、结果:增加细胞的类型,产生出不同形态、结构、功能的细胞,不同类型的细胞构成不同的组织和器官。

4、分化的实质: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同一生物个体不同部位细胞、DNA、基因、tRNA相同,但mRNA、蛋白质的种类不同。

5、分化的意义:是个体发育的基础;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学生活动:通过总结比较细胞分化与细胞分裂的异同,完成课件中的表格

思考:既然细胞分化具有稳定性、持久性、不可逆性,那么已经发生高度分化的细胞,还能像早期胚胎细胞那样,再分化成其它细胞吗?

1958年,美国科学家斯图尔德用胡萝卜韧皮部细胞成功地培育出了一棵完整的植株。实验证明: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能,即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二、细胞的全能性

1、概念: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2、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详见课件

3、动物细胞的全能性:

动物细胞的全能性随着细胞分化程度的提高而逐渐受到限制,细胞分化潜能变窄,这是指整体细胞而言。可是细胞核则不同,它含有保持本物种遗传性所需要的全套基因,并且并没有因细胞分化而失去基因,因此,高度分化的细胞核仍然具有全能性。这可以从细胞核移植实验以及其他的实验证据中得到证实。详见课件

课堂练习

1、下列关于细胞分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A、细胞分化与生物发育密切相关。

B、细胞分化是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C、细胞分化仅发生在胚胎期D、细胞分化是生物界的一种普遍现象。

2、下列有关细胞分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同一生物个体不同的细胞中DNA、mRNA、蛋白质的

种类和数量互不相同

B.红细胞的形成与基因表达有关而与细胞分化无关

C.胡萝卜叶肉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后不具全能性

D.分化是基因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3、下列发生了细胞分化且能体现体细胞全能性的生物学过程是()

A、玉米种子萌发长成新植株B、小鼠骨髓造干细胞形成各种血细胞

C、小麦花粉经离体培养发育志单倍体植株

D、胡萝卜根韧皮部细胞经组织培养发育成新植株

4、花药离体培养是指把分裂旺盛的花药细胞用人工的方法培育成植株。这成果利用了细胞的()

A、应激性B、全能性C、变异性D、适应性

高一年级生物教案【篇4】

杂交育种

1、原理:

2、举例:有两个不同的番茄品种,一个是抗病、黄果肉(ssrr),另一个是易感病、红果肉的品种(SSRR),目标是培育出一个能稳定遗传抗病又是红果肉的新品种(ssRR)。写出育种过程。

3、方法过程:

4、优点——最简捷、常规

5、缺点——育种年限长,进程缓慢

一、诱变育种

1、原理:

2、方法:(1)(2)

3、实例:高产青霉素菌株的培育

4、优点:(1)能提高变异的频率;(2)短时间内改良生物品种的某些性状;

(3)改良作物品质,增强抗逆性。

5、缺点:有利个体不多,须大量处理供试材料,工作量大。

二、单倍体育种

1、原理:(染色体组成倍减少)

2、方法过程:杂交→花药离体培养→诱导染色体加倍(秋水仙素处理)→人工选择

3、优点:(1)(2)

4、缺点:技术难度高,不能独立进行

5、实例:现有宽叶、不抗病(AAbb)和窄叶、抗病(aaBB)两个烟草品种,目标是培育宽叶、抗病(AABB)的新品种。写出育种过程。

三、多倍体育种

1、原理:(染色体组成倍增加)

2、方法过程:选材→诱导染色体加倍(秋水仙素处理)→新品种

秋水仙素的作用是

3、实例:三倍体无子西瓜

写出三倍体无子西瓜培育过程

五、转基因技术

1、原理:

2、方法过程:

获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与运载体重组→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表达

3、优点:定向改造遗传物质,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目的性强,针对性高。

4、缺点:技术性高,可能引发生态危机

高一年级生物教案【篇5】

一、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的学生,经过两年的生物学学习,学生已经储备了很多生物学知识,具有一定的生物学基础。本节课主要讲述酶在生物新陈代谢中的重要作用及其生理特性,教材对酶的本质和特性作了重点介绍。本章本节课内容是高二生物教材的重难点内容。自然界中的一切生命现象皆与酶的活动有关。在本章节中通过探索验证酶的特性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精神。

首先,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对酶的发展历程、特性、作用等都已经知道并理解。这些都与接下来的酶的特性紧密相关。也一定程度上反馈了上节课的上课质量和学生的掌握情况。并且为接下来的教学作为指导。其次,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比如说加酶洗衣粉,学生都可能接触过,那么他们就会有很多问题出现了:加酶洗衣粉添加了什么类型的酶呢?酶在洗衣粉里是怎样工作的?在使用加酶洗衣粉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等等的问题。这样,一方面学生会形成无意注意,一定程度上提高学习欲望,学习效果也大大提高。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从这方面下手,收集资料,增大信息量,活跃课堂气氛。再者,酶的生产应用的引入,一定程度上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觉得生物对他们来说,不是只是抽象的某某技术,某某发现,某某科学家等等,而是贴近日常生活的,很常见的东西,他们会有这样的想法:“如果我掌握了这个,那我是不是就相当于令人羡慕的科学家了呢?”这样,也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欲望。也为以后的择业多一个选择。

二、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知识结构:

在这节课中,我打算先回顾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酶的本质,作用。然后问大家一个问题:“生活中你遇到酶了吗?”其次,给大家展示几张酶的在生活中应用的图片,看大家反应,并尝试总结。再者,就用几个案例来一一说明酶具有哪些特性。

2、本节课的生物学概念:

1、酶的特性:酶特别具有的。与众不同的性质。

2、酶的专一性:酶对所作用的底物有严格的选择性。一种酶仅能作用于一种物质,或一类分子结构相似的物质,促其进行一定的化学反应,产生一定的反应产物。

3、酶的高效性: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具有高效率的催化能力。

4、酶的作用条件温和: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其代表是温度跟酸碱度。

三、学习动机的唤起和保持

1、通过提问一些看似跟学习无关的,其实大有玄机的问题。比如说:“你们家用什么牌子的洗衣粉?你们喜爱的牛仔裤是怎样子做成的呢?”当然,在众多的答案中,教师要绕回主题。

2、展示一些能够引起注意的图片,比如说面包,啤酒。也能引起他们的无意注意,也能激发他们的有意后注意等等。以达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

3、教师的语言当然也要适当地调整,尽量使用贴近学生的,但又不失专业的语言。也一定程度上引起注意。

4、可以尝试布置学生去查阅关于酶的资料,并综合汇报展示。

四、落实课程目标

本节课要实现的高中生物学课程内容是: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二、酶的特性

具体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案例分析:酶的特性

收集酶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并加以分析运用了酶的哪些特性,再综合汇总,然后汇报。

五、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达到以下目标:

1、知识目标:(1)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特性。

(2)能够准确说出酶的特性包括那个方面,并举例说明。

2、能力目标:(1)通过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使学生学会与人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2)试图准确辨认酶在生活生产中(比如说某商品)运用了哪些特性。尝试搜集感兴趣的相关资料,汇总、分析、总结。

(3)通过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的虚拟实验活动,使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程序和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3、情感目标:(1)感受酶在生活中的应用,自然地形成酶在生活中应用多样,种类多样,但用的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它的特性。也形成了一种观念:生物其实离我们很近,它不仅仅是科学家的事,我们也可以当“科学家”。(2)在学习的过程中,懂得一个道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而且也使学生养成好奇、勇于质疑、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科学探究精神。

六、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酶的三特性: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温和及其案例

教学难点:1酶如何“娇气”了?

2低温的时候酶失活了吗,为什么?

七:课前准备

1、教师课前收集相关资料,比如说酶的应用的图片,案例。

2、在课前布置学生收集资料,并加以指导。

高一年级生物教案【篇6】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简述氨基酸的结构特点;

2.理解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自主对比观察几种氨基酸的结构,思考讨论后得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提高观察分析能力。

2.通过图文结合的形式,在获取形象的、信息内容的同时,提高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树立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氨基酸的结构及其形成蛋白质过程。

难点:氨基酸形成蛋白质过程和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电影《蜘蛛侠》的片段。设问:电影中的主人公是谁?他最有力的武器是什么?

接着,ppt展示两组图片:(1)黑寡妇蜘蛛的图片,黑寡妇蜘蛛因为它蛛丝中的“蛛丝蛋白”,使得它的蛛丝的强度异常的高。(2)荧光水母的图片,荧光水母因为它体内的“荧光蛋白”,使得它能发出美丽的荧光。

问:从这些画面中我们应该不难发现这些神奇的生命现象是由谁来承担的?蛋白质有什么样的结构?它又有哪些功能呢?(引出课题)。

(过渡)研究表明蛋白质的结构是复杂的,可是这种复杂的分子却是由一些结构简单的氨基酸分子作为基本单位所构成。所以认识蛋白质的结构,首先就必须了解氨基酸的结构。

(二)资料分析,探究氨基酸的通式

PPT上展示拥有4种氨基酸,让学生思考讨论如下问题:

(1)四种氨基酸都由哪些元素组成?有什么共同特点?区别是什么?

(2)如果将各氨基酸的不同部分用字母R表示(—R),尝试归纳氨基酸的通式。

提示:每种氨基酸都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每个分子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共同点);R基不同(不同点)。

教师邀请两位学生到黑板上演板,其他学生尝试在纸上书写。并请学生评价演板的两位同学尝试写出的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教师最后总结,并针对错误进行说明。

(过渡)现在我们知道了氨基酸的结构,但是由氨基酸作为基本单位又是如何形成蛋白质的呢?

(三)动手操作,演示蛋白质的形成

用角色扮演法让一组学生代表不同的氨基酸,尝试怎样才能连接起来。学生会很容易想到“手拉手”。

提问:

(1)描述氨基酸分子间是如何“相互连接”的?

(2)有没有“左右手”和“握手的地方”?(总结出“肽键”)。

(3)虽然和手牵手有相似的地方,但有没有不同的地方?(总结出这种“相互连接”称为“脱水缩合”)。

(4)这是不是一种新的分子,指出“二肽”。

(5)二肽还能继续进行“脱水缩合”吗?

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总结出“三肽”、“多肽”、“肽链”,以及一条肽链中“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和“氨基酸数”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用表格的形式)。

创设情景:观看蛋白质形成的flash动画。

课件展示:胰岛素的空间结构。

师生共同探讨归纳蛋白质的形成过程。

(过渡)展示一些常见蛋白质的结构图片,指出这些蛋白质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并指出生物界中蛋白质的种类有1010—1012种,可是构成这些蛋白质的氨基酸只有约20种,这些氨基酸是怎样形成数量如此多的蛋白质分子呢?

(四)合作探究,深度理解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

活动:将学生分成每6人一组,请其中一组的同学到台上来扮演氨基酸,其它组同学相互讨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多样性,请2组学生代表发表蛋白质分子多样的原因。

评价并总结:结构多样性的原因(氨基酸种类不同;氨基酸数目成百上千;氨基酸排列顺序变化多端;多肽链盘曲折叠形成的蛋白质空间结构千差万别。)

(五)巩固新知,归纳总结概念图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概念图。

(六)作业拓展

课后调查资料:科学上第一个人工蛋白质的诞生和“国际人类蛋白质组计划”的研究进展及成就。

四、板书设计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一、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和结构通式

二、蛋白质结构的形成

三、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

高一年级生物教案【篇7】

一、教学目标:

【知识】初步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了解中国合成牛胰岛素事件。

【技能】培养分析分析资料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了解中国是首个人工合成有生物活性的有机物的国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初步了解分子生物学的成果,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目标;阅读访谈,学习科学家们实事求是、艰苦钻研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激发学生对高中生物的兴趣是本课的重点。

三、教学用具:

ppt幻灯片

四、教学准备

五、教学过程:

(一)以概述《细胞与分子》模块作为引入。

师:比较初中阶段所学习的生物知识特点,大家拿到课本可能会想,初中的时候不是已经学过细胞了吗?为什么高中还要再学呢?初中的生物知识着重让学生了解生物学的大概情况,而且因为学生没有相关的化学知识和足够的空间想象能力,所以很多知识在初中阶段是没有办法说明白的。

就拿细胞结构来说吧,初中的时候,老师只能让学生知道动物细胞是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至于细胞为什么是有生命的,细胞是怎么样生活的,都没有办法说得清楚。只有在同学们在初三、高一学习了化学的基础知识后我们才可以对生命进一步的学习。学习科学就是这样,当你掌握的知识越多时候,反而觉得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就更多。

这个学期开设的《分子与细胞》模块,将为我们在化学分子的层面上,解释细胞的结构以及生命活动。解答在初中阶段没有办法解开的谜团,也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事件以及科学家访谈录

师:要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我们先来看一个我们国家在这方面的杰出成果。(展示出我国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背景资料)。

学生阅读背景资料和阅读课文中的访谈录,以问题引导: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在生物学上有什么重大的意义?从访谈录中,你认为造就了这次成功的因素是什么?阅读完了这些资料,你觉得对于你学习高中生物,在方法上有什么启发呢?

(三)简单介绍高中生物的教材、学习方法和意义

1.教材分为必修3个模块、选修3个模块。必修: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简述三者之间知识结构上的关系;

2.高中新教材的特点:需要学生更多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增加了探究活动(什么是探究活动、探究活动的流程:发现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作出结论)、模型制作等,这些都要求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

3.学习生物学的意义:生物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相关领域的成果,各个学科之间

的边界已经模糊,而出现了多学科的交叉;学习生物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互动,更加是能力培养和思维方式不断完善的过程。

26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