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高中教案 > 化学教案 >

高中化学教案模板怎么写

时间: 金成 化学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小编带来高中化学教案模板怎么写7篇,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化学教案模板怎么写

高中化学教案模板怎么写篇1

一、教材分析:

必修模块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是以典型有机物的学习为切入点,让学生在初中有机物常识的基础上,能进一步从结构的角度,加深对有机物和有机化学的整体认识。选取的代表物都与生活联系密切,是学生每天都能看到的、听到的和摸到的,使学生感到熟悉、亲切,可以增加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必修模块的有机化学具有双重功能,一方面为满足公民基本科学素养的要求,提供有机化学中最基本的核心知识,使学生从熟悉的有机化合物入手,了解有机化学研究的对象、目的、内容和方法,认识到有机化学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能用所学知识解释和说明一些常见的生活现象和物质用途;另一方面为进一步学习有机化学的学生,打好最基本知识基础、帮助他们了解有机化学的概况和主要研究方法,激发他们深入学习的欲望。

苯就是几种典型代表物之一,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被列为必修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苯的物理性质、分子结构、化学性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从结构角度适当深化对 学生苯的认识,建立有机物“(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认识关系,使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方法,形成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苯分子结构中特殊的化学键决定了苯的化学性质。它是对中学阶段烃类成键知识以及性质的总结与拓展。学好苯的知识对后续有机物的学习具有指导作用。通过这节课,学生基本掌握了有机化学的学习方法,能利用物质的结构推断物质的性质,利用物质的性质来推断物质的结构。

二、学生情况分析:

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在学习苯的`知识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甲烷和烷烃、乙烯,初步掌握了碳碳单键、碳碳双键的结构特征和特征反应。根据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这些知识就是学生学习新知识之前已经具备的“先行组织者”,苯有关知识的学习要以此为基础,注意新知识和“先行组织者”之间的联系。学生运用“先行组织者”对苯分子的结构进行推测,继而根据分子结构推测苯的化学性质。

三、具体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例举苯的主要物理性质(颜色、状态、熔点、沸点);掌握苯的分子结构并能够描述其结构特征; 通过苯与溴、浓硝酸等反应,掌握苯能燃烧、易取代、难加成的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苯分子组成及结构、性质的探究加强观察、归纳、推理等方法及技能的训练,进一步认识研究有机物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以苯为例,论证物质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辨证关系;参与苯分子结构的探究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发展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明显地表现出科学解释必须与实验证据、自然观察相一致的实证精神;

能从历史的角度理解科学家们提出的理论在当时具有的意义,从而理解科学的本质; 体会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认识技术的更新对科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以假说的方法研究苯的结构,掌握苯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苯分子的结构特点和苯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以化学史为载体的科学探究法

五、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

20_年4月颁布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提出“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这一理念,要求课堂教学要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使学生学习“有用的化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根据建构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教学设计思想,依据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原则,在构建学生的学习环境时,采用的是“抛锚式教学”。

本节课沿着历史的发展脉络设置了八个学习任务,将一个完整的发现苯、认识苯的过程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运用引导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亲历 “苯的发现之旅”,体会科学研究的过程和乐趣,训练科学方法。本课采用化学史和科学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把演示实验、探究实验、苯分子结构假说的提出和证实(或发展)串联起来,按科学发现基本过程的顺序设计教学程序。从发展学生自主性、创新性的角度出发,先启发学生自己写出C6H6可能的链烃结构简式,然后设计实验否定苯具有链式结构,从而发现并明确问题。再通过介绍凯库勒等科学家的研究工作,从运用假说的角度让学生认识并体验科学探索的基本过程。

六、教学信息技术

依据心理学知识,人类获取的信息80%来源于视觉,多种感觉协调运用时,获取的信息量就更大。因此本节课采用多媒体幻灯片与板书结合的呈现方式增强信息刺激力度,调动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尽可能多地获取有效信息。

教具:苯分子结构模型 、投影仪、多媒体课件、相关实验装置及其药品。

高中化学教案模板怎么写篇2

一、教学目标

1.物理知识方面的要求:

(1)知道并记住什么是布朗运动,知道影响布朗运动激烈程度的因素,知道布朗运动产生的原因。

(2)知道布朗运动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

(3)知道什么是分子的热运动,知道分子热运动的激烈程度与温度的关系。

2.通过对布朗运动的观察,发现其特征,分析概括出布朗运动的原因;培养学生概括、分析能力和推理判断能力。

从对悬浮颗粒无规则运动的原因分析,使学生初步接触到用概率统计的观点分析大量偶然事件的必然结果。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通过学生对布朗运动的观察,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出布朗运动不是外界影响产生的,是液体分子撞击微粒不平衡性产生的。布朗运动是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反映了液体分子的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这一连串结论的得出是这堂课的教学重点。

2.学生观察到的布朗运动不是分子运动,但它又间接反映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特点。这是课堂上的难点。这个难点要从开始分析显微镜下看不到分子运动这个问题逐渐分散解疑。

三、教具

1.气体和液体的扩散实验:分别装有H氧化氮和空气的玻璃储气瓶、玻璃片;250毫升水杯内盛有净水、红墨水。

2.制备好的有藤黄悬浮颗粒的水、显微镜用载物片、显微摄像头、大屏幕投影电视。

四、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让学生观察两个演示实验:

1.把盛有二氧化氮的玻璃瓶与另一个玻璃瓶竖直方向对口相接触,看到二氧化氮气体从下面的瓶内逐渐扩展到上面瓶内。

2.在一烧杯的净水中,滴入一二滴红墨水后,红墨水在水中逐渐扩展开来。

提问:上述两个实验属于什么物理现象?这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上述实验是气体、液体的扩散现象,扩散现象是一种热现象。它说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而且扩散现象的快慢直接与温度有关,温度高,扩散现象加快。这些内容在初中物理中已经学习过了。

(二)新课教学过程

1.介绍布朗运动现象

1827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用显微镜观察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发现花粉颗粒在水中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后来把颗粒的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布朗运动。不只是花粉,其他的物质加藤黄、墨汁中的炭粒,这些小微粒悬浮在水中都有布朗运动存在。

介绍显微镜下如何观察布朗运动。在载物玻璃上的凹槽内用滴管滴入几滴有藤黄的水滴,将盖玻璃盖上,放在显微镜载物台上,然后通过显微镜观察,在视场中看到大大小小的许多颗粒,仔细观察其中某一个很小的颗粒,会发现在不停地活动,很像是水中的小鱼虫的运动。将一台显微镜放在讲台上,然后让用显微摄像头拍摄布朗运动,经过电脑在大屏幕上显示投影成像,让全体学生观察,最好教师用教鞭指一个颗粒在屏幕上的位置,以此点为点,让学生看这颗微粒以后的一些时间内对点运动情况。

让学生看教科书上图,图上画的几个布朗颗粒运动的路线,指出这不是布朗微粒运动的轨迹,它只是每隔30秒观察到的位置的一些连线。实际上在这短短的30秒内微粒运动也极不规则,绝不是直线运动。

2.介绍布朗运动的几个特点

(1)连续观察布朗运动,发现在多天甚至几个月时间内,只要液体不干涸,就看不到这种运动停下来。这种布朗运动不分白天和黑夜,不分夏天和冬天(只要悬浮液不冰冻),永远在运动着。所以说,这种布朗运动是永不停息的。

(2)换不同种类悬浮颗粒,如花粉、藤黄、墨汁中的炭粒等都存在布朗运动,说明布朗运动不取决于颗粒本身。更换不同种类液体,都不存在布朗运动。

(3)悬浮的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颗粒大了,布朗运动不明显,甚至观察不到运动。

(4)布朗运动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愈加激烈。

3.分析、解释布朗运动的原因

(互)布朗运动不是由外界因素影响产生的,所谓外界因素的影响,是指存在温度差、压强差、液体振动等等。

分层次地提问学生:若液体两端有温度差,液体是怎样传递热量的?液体中的悬浮颗粒将做定向移动,还是无规则运动?温度差这样的外界因素能产生布朗运动吗?

归纳学生回答,液体存在着温度差时,液体依靠对流传递热量,这样是浮颗粒将随液体有定向移动。但布朗运动对不同颗粒运动情况不相同,因此液体的温度差不可能产生布朗运动。又如液体的压强差或振动等都只能使液体具有走向运动,悬浮在液体中的小颗粒的定向移动不是布朗运动。因此,推理得出外界因素的影响不是产生布朗运动的原因,只能是液体内部造成的。

(2)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微小颗粒受到液体各个方向液体分子撞击作用不平衡造成的。

显微镜下看到的是固体的微小悬浮颗粒,液体分子是看不到的,因为液体分子太小。但液体中许许多多做无规则运动的分子不断地撞击微小悬浮颗粒,当微小颗粒足够小时,它受到来自各个方向的液体分子的撞击作用是不平衡的。如教科书上的插图所示。

在某一瞬间,微小颗粒在某个方向受到撞击作用强,它就沿着这个方向运动。在下一瞬间,微小颗粒在另一方向受到的撞击作用强,它又向着另一个方向运动。任一时刻微小颗粒所受的撞击在某一方向上占优势只能是偶然的,这样就引起了微粒的无规则的布朗运动。

悬浮在液体中的颗粒越小,在某一瞬间跟它相撞击的分子数越小。布朗运动微粒大小在10-’m数量级,液体分子大小在 10-“m数量级,撞击作用的不平衡性就表现得越明显,因此,布朗运动越明显。悬浮在液体中的微粒越大,在某一瞬间跟它相撞击的分子越多,撞击作用的不平衡性就表现得越不明显,以至可以认为撞击作用互相平衡,因此布朗运动不明显,甚至观察不到。

高中化学教案模板怎么写篇3

一、教材分析:

1.本节课在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乙醇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的第三节常见的两种有机物.学好这一节,可以让学生掌握在烃的衍生物的学习中,抓住官能团的结构和性质这一中心,确认结构决定性质这一普遍性规律,既巩固了烷、烯、炔、芳香烃的性质,又为后面的酚、醛、羧酸、酯和糖类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学会以点带面的学习方法,提高了学生思维能力,带动了学生学习素质的提高。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本课的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

掌握乙醇的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

(2)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

②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和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精神。

3.教学重点、难点

(1)乙醇是醇类物质的代表物,因而乙醇的结构和性质是本节的重点,同时也是本节的难点。

(2)重点、难点的突破,可设计两个突破点:

①乙醇结构的特点可通过问题探究、化学计算和分子模型来推导,电脑展示来确定,充分地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使学生在掌握乙醇结构的同时,也学会逻辑推理的严密性;

②通过实验探究和电脑多媒体动画演示的办法认识和掌握乙醇的化学性质。

二、教法活用

教学活动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根据这一基本原理我采用了如下教学方法:

1.情境激学法,创设问题的意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在意境中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

2.实验促学法:通过教师演示,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掌握乙醇的化学性质。

3.计算机辅助教学法: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将微观现象宏观化,瞬间变化定格化,有助于学生掌握乙醇化学反应的本质。

4.归纳法:通过学生的归纳和逻辑推导,最终确定乙醇的分子结构。

三、教学辅助手段

1. 说实验:

① 乙醇与钠反应,可作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对比实验,且取用的金属钠尽量大小一致,表面积相差不大。

② 乙醇氧化,铜丝一端卷成螺旋状,以增大催化剂的表面积,使反应速度加快。 2. 说现代化教学手段: 乙醇主要化学性质可用以下两个方程式作代表:

(1)2Na + 2CH3CH2OH → 2CH3CH2ONa + H2↑ (2)2CH3CH2OH + O2 →2CH3CHO +2H2O

以上二个反应的过程可用电脑动画模拟,以便让学生深刻了解、掌握各反应的本质及断键的部位,让微观反应宏观化。

四、教学程序引入课题:

富有感情的朗诵唐朝诗人杜牧的诗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讲述]:从杜牧的诗句中可知,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已经掌握了酿酒的方法。酿酒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设问]:同学们可知酒的主要化学成分是什么?它的分子式如何写?它有哪些主要化学性质?

通过诗歌引入可以使学生感受诗境美,了解乙醇的化学发展史,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1.乙醇的分子结构的探究:

投影一道简单的试题:某有机物4.6克,完全燃烧后生成0.2mol二氧化碳和5.4克水,且此有机物的蒸气的相对密度是相同状况下氢气的23倍,求此有机物的分子式。 通过试题引出乙醇的分子组成C2H6O,(意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为醇的同分异构体教学做铺垫)。继续引导学生将乙烷(C2H6)与乙醇进行比较,根据碳四价,氧两价引导学生探究出以下两种可能的结构式:

通过观察讨论让学生判断出(A)式中有1个氢原子与其它5个氢原子不一样,而(B)式中的6个氢完全相同。

继续探究,投影练习:已知乙醇跟钠反应放出氢气,现有 1 mol无水乙醇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可得到0.5 mol H2,根据这个实验数据,你可以得出结论了吗?1 mol乙醇可得到0.5 mol H2,即1 mol H,得出乙醇中一定有一个氢原子与其他5个氢原子不同,进而让学生判断出乙醇的结构式为(A)式。展示乙醇的球棍模型。小结得出乙醇分子是乙基CH3CH2-结合着羟基-OH。羟基是官能团,决定乙醇的化学性质。(以上是对学生的书写,概括、观察等各项能力进行训练,达到掌握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2.分析乙醇的物理性质 :

首先取出一瓶无水乙醇,请学生观察颜色、状态,并闻其气味,然而让学生归纳出一部分物理性质。最后通过演示:乙醇与水,乙醇与碘单质,乙醇与苯的溶解实验,总结出乙醇的溶解性。其中穿插茅苔酒故意碎瓶获国际金奖的故事及山西朔州假酒案,帮助同学理解性地记忆乙醇的易挥发性和水溶性。(以上是通过对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品质和优良的习惯,同时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3.分析乙醇的化学性质 :

结构决定着化学性质,首先可以从结构上来认识乙醇的化学性质。讲解:在乙醇分子中,由于O原子的吸引电子能力比C、H强,使得C-O键,O-H键均具有极性,在化学反应中均有可能断裂。

(1)与活泼金属Na反应 :

首先,做无水乙醇与钠反应和水与钠反应的对比实验,请同学们通过实验现象的剖析,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思维得出乙醇羟基上的氢原子没有水中的氢原子活泼的结论。然后用电脑模拟出乙醇与钠反应的本质,最后请同学们写出反应方程式,讨论其反应类型并推广到乙醇与其它活泼金属K、Mg、A1等与乙醇的反应。

(2)氧化反应 :

首先,拿起一个点燃的酒精灯,请学生写出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教师接着讲解,乙醇除可被O2直接完全氧化生成CO2和H2O外。分子中的-CH2OH在催化剂(如Cu、Ag)作用下也可被氧化成-CHO,同时生成水。教师演示实验,并引导学生观察铜丝表面颜色的变化来判断反应是否已经发生。接着用电脑显示,乙醇的断键部位和已形成的乙醛的结构式,让学生掌握反应的本质是与醇羟基相连的碳原子有氢才能被局部氧化形成碳氧双键。最后让学生判断以下几种醇能否被局部氧化CH3CH2CH2OH、(CH3)2CHOH。让学生真正掌握并巩固醇被局部氧化的本质。从而达到以点带面的目的,减轻的学生的负担。

归纳小结

乙醇化学性质主要与官能团-OH有关。 从结构上看:都涉及到-OH。

从反应类型看:取代反应、氧化反应、消化反应。从反应条件看:不同条件、产物不同。

高中化学教案模板怎么写篇4

一、教材分析: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和应用的科学。要研究物质的宏观性质,必须从微观粒子入手,才能寻找到原因。化学学科涉及分子、离子、原子、质子、中子、核外电子等多种微观粒子,但最重要的是原子。只要了解了原子的结构,才可以进一步了解分子、离子结构,进而深入认识物质的组成和结构,了解化学变化规律。在初中,学生已初步了解了一些化学物质的性质,因此有必要让学生进入微观世界,探索物质的奥秘。通过本节了解原子构成、核素、同位素概念,了解质子数、中子数和质量数间的关系,为后续周期律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明确质量数和AZX的含义。

2.认识核素、同位素等概念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

提高同学们辨别概念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原子结构的研究,激发学生从微观角度探索自然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明确质量数和AZX的含义。

难点:认识核素、同位素等概念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四、学情分析:

同学们在初中已经有了关于原子结构的知识,所以这节课原子表示方法比较容易接受,但对于核素同位素的概念是新知识。

五、教学方法:学案导学

六、课前准备:

学生学习准备:导学案

教师教学准备:投影设备

七、课时安排:一课时

八、 教学过程:

(一)、检查学案填写,总结疑惑点(主要以学生读答案展示的方式)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构成物质的微粒还有离子、分子等),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都都与原子结构密切相关,同种原子性质和质量都相同。那么原子能不能再分?原子又是如何构成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原子的几个概念。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核素和同位素

1、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在原子的中心,由带正电的质子与不带电的中子构成,带负电的电子绕核作高速运动。也就是说,质子、中子和电子是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在原子中,原子核带正电荷,其正电荷数由所含质子数决定。

(1)原子的电性关系: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2)质量数:将原子核内所有的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加起来所得的数值,叫质量数。

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

(3)离子指的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带正电荷的粒子叫阳离子,带负电荷的粒子叫阴离子。

当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时,该粒子是阳离子,带正电荷;

当质子数(核电核数<核外电子数时,该粒子是阴离子,带负电荷。

(4)原子组成的表示方法

高中化学教案模板怎么写篇5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选择于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这一节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有机物结构和性质。烃作为一切有机物的母体,而甲烷又是最简单的有机物,学生对甲烷的理解将直接影响到今后对各种有机物的理解。

2、教材的功能与价值

提高公民的基本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有机物学习方法。学会用生活的眼光看化学,再用化学知识服务于生活。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甲烷的结构特点和取代反应。

难点:建立甲烷的立体结构模型,从化学键的层面认识甲烷的结构和性质。

二、学情分析

1、知能储备

知道甲烷是一种化石燃料,能从组成上认识燃烧产物;不能从结构角度认识甲烷的性质;储备了物质结构和化学键知识,具备了学习甲烷的理论基础。

2、学习方式

喜欢从熟悉的事物入手学习新知,对图片、实物等感兴趣,喜欢自己动手。

3、认知方式

缺乏对知识进行主动的探究和建构。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甲烷的结构特点和取代反应,掌握甲烷的化学性质。以甲烷的结构为例,认识有机物分子的立体结构,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建立有机物“结构性质用途”的认识关系。

2、过程与方法

运用模型制作、实验探究、观察、交流讨论等手段,结合多媒体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运用能力和形成有机化学的学习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能源危机及可燃冰开发情况的了解,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科学与生产和社会发展的密切联系,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并体验科学探究的喜悦。

四、教法与学法

1、教学方法

“以问题为索引,学生为主体”的科学探究,并与实验探究、多媒体有机的结合,营造出师生互动和谐的课堂。

2、学习方法

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充分的进行探究和讨论、交流。体现以学

高中化学教案模板怎么写篇6

一、教材分析:

1、甲烷分子中的4条c—H键完全等同。

2、H与c之间的距离和每个夹角也完全相同。学生再重新思考自己作品的正误,根据科学信息进行交流和讨论后,主要认为甲烷存在正四边形或正四面体这两种结构。在学生产生疑惑时,老师再给出第三条信息:如果把甲烷中的两个氢原子换成两个氯原子后也只有一种结构,学生分小组再次动手进行实践活动,再结合科学信息得出甲烷是正四面体的立体结构。用电脑制作出正四面体的立体结构,以便学生直观的认识。同时让学生按照教材要求进行手工制做,在实践活动中再次建构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甲烷结构的研究,学会科学的质疑和能根据科学信息进行有效的实践活动,同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表象能力。通过对甲烷的模型观察,正确认识了甲烷的分子结构,为甲烷的性质学习打下了基础。

板块三:甲烷的氧化反应。创设情境,展示甲烷的比例模型和球棍模型,学生根据结构猜想其性质。分别将甲烷分别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加有石蕊试液的强碱溶液中。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探究,交流和总结。得出结论:甲烷的性质在通常情况下稳定,但在点燃条件下就会燃烧。展示sTs素材让学生感知甲烷是一种清洁燃料。

拓展知识:通过提供资料卡片和矿难图片进行安全教育。引导学生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化学物质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利与弊。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用实验方法研究甲烷的性质,体验了结构决定性质这一有机思想。sTs素材的呈现,提高了公民的基本素养,加深了学生对甲烷的认识。

板块四:甲烷的取代反应

在两支试管中都按比例收集好甲烷和氯气,一支用纸包好避光,另外一支用点燃的镁条照射进行对比试验。学生观察并思考以下两个问题:①实验中得到哪些信息。②从所得信息中你能获得哪些启示。然后小组内交流和小组间汇报,得出结论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了反应。

组织学生,用球棍模型制作出其可能的产物。学生再次动手实践运用甲烷的结构探究其性质,展示同学们的作品,用电脑模拟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帮助学生从化学键的角度了解取代反应的本质。完成方程式书写,老师再分析和评价,并介绍取代产物的用途。

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思维方法,形成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从物质的微粒观来分析化学反应的本质过程,透过现象看本质,明白实验手段是检验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并从中体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

然后学生通过简洁工整,知识层次清晰的板书设计,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和总结。完成课堂反馈(设计这两道试题的目的是从结构和性质两个角度检验“教”和“学”的效果,有助于下节课的教学实施。),再将所学的化学知识联系到生活中去,并上网了解沼气的使用知识,然后给周围的农户推广,做一名节能减排的倡导者。

设计意图: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知识进行运用并指导生活。

七、教学评价

对于本节课的重点甲烷的结构和甲烷的性质都是由老师提出了问题,然后学生的观点发生碰撞,然后师生一起分析提升,老师再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以促成学生认识的转变和产生情感的共鸣,最终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

本节课的教学贯穿了两条线索,即:生活线和知识线。从天然气的利用到甲烷的氧化反应体现其可做燃料,甲烷的取代产物在生活中的运用,以及沼气的推广使用,西气东输工程等都体现了甲烷的社会价值。从物理性质开始了解甲烷,再从结构去了解化学性质,甲烷的氧化反应和取代反应,这些性质也体现了甲烷的用途,是一种很好的化工原料,体现了甲烷的学科价值。也帮助学生建立了结构决定性质,性质体现用途的认识关系。

高中化学教案模板怎么写篇7

一、教学目标

1.会写甲烷的结构式和电子式,能识别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

2.了解甲烷的化学性质,理解取代反应的含义。

3.通过甲烷的分子结构的探究,解析其可能有的性质,并设计实验来证明,初步掌握研究物质的方法。

4.认识化学微观世界分子结构的立体美。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甲烷分子结构,化学性质及取代反应的含义。

【难点】

理解甲烷分子结构决定了性质,理解取代反应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在我们前面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很多种物质,比如碱金属元素、卤素、氧族元素、氮族元素及其化合物;也曾了解和接触过另外一类物质,如甲烷、乙烯、乙炔、蔗糖、葡萄糖、酒精等等。前一类物质我们称之为无机物,后者就是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即将学习和讨论的一类重要的物质——有机物。有机物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在人们的衣、食、住、行、医疗保健、工农业生产及能源、材料和科学技术领域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环节二:新课讲授

1.甲烷的结构

【提出问题】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这是因为它本身只含有一个碳原子,而且只含有有机物必须含有的两种元素:碳和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资料,找出甲烷的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

【教师讲解】教师讲解结构式。

【过渡提问】那么甲烷分子中的原子在空间是如何分布的呢?(过渡提问,可不回答。)

【教师讲解】实际上,科学研究发现,甲烷分子是一个以碳为中心的正四面体结构,碳与每个氢间形成的键长键角都是相同的。下面我们大家都用自己手中的橡皮泥和牙签是做一个甲烷的模型,观察一下它的结构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活动】学生动手开始制备,教师巡回进行指导。

【教师展示】通过展示实验室中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进一步验证甲烷分子的空间构型,它是一个正四面体结构。

2.甲烷的物理性质

【教师引导】从多媒体播放的视频(关于甲烷应用和物理性质的趣味资料)中,你能从中提取哪些关键信息?

【学生回答】甲烷俗名叫沼气,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可用作燃料;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甲烷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6,空气的平均分子量为29,因此甲烷密度比空气小。

【过渡提问】了解了甲烷的物理性质,那甲烷有什么化学性质呢?

3.甲烷的化学性质

(1)甲烷的氧化反应

【教师引导】相信大部分同学家里都使用天然气吧,那我们很容易就能得到甲烷可以燃烧的化学性质,请推测一下燃烧产物是什么?

【学生回答】可能是二氧化碳和水。

【视频演示】确实是,接下来请同学们观看验证甲烷燃烧生成产物的实验视频,通过烧杯壁的水珠以及变浑浊的澄清石灰水进一步验证了刚刚同学们的猜想。请同学们写出反应方程式。

【学生回答】进行书写。

【教师补充】把等号改成箭头,这是有机反应的一个特殊之处:

同时提醒学生可燃性气体在点燃前要验纯。

【教师讲解】甲烷燃烧是一个氧化的过程。但是甲烷性质稳定,不与酸性高锰酸钾这样的强氧化剂反应,也不易与酸或碱反应。甲烷四条碳氢键,它们是饱和键,由结构决定性质也可以推断出,甲烷的性质稳定。

(2)甲烷的取代反应

【过渡】甲烷的性质稳定,与一般的物质不反应。其实,除了会与氧气反应以外,甲烷还会与氯气发生反应,那会产生什么现象,同学们注意观察。

【教师演示】演示科学探究中的实验。同学们观察到了什么?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光亮地方的集气瓶中气体的颜色变浅,证明有新的物质生成了,有白雾产生,试管内壁油状液滴,这些是生成物。

【教师提问】根据反应物的元素组成,你能推测出生成物吗?

【小组讨论】白雾可能为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气体是甲烷中的氢原子与氯气中的氯原子的结合,你能由此推测油状物的成分吗?

【学生回答】油状物可能为甲烷中剩余原子与氯原子的结合,即甲烷中一个氢原子被氯原子替换了。

【教师讲解】同学们的猜想非常好,你能尝试写出这个反应吗?

【教师讲解】方程式书写的非常准确,甲烷中的氢原子确实可以被氯原子取代,但取代一个氯原子的时候生成的物质却是气态的,而非油状物,这就证明反应还有其他物质生成。其实甲烷与氯气的反应是分步进行的,一个氢原子被替代后的产物中氢能继续被替代,共分四步完成。

【提出问题】你能猜想一下生成的其他几种物质是什么吗,并类比第一个反应写出它们的方程式吗?

【动画展示】观看视频动画展示的甲烷与氯气发生反应时分子模型的变化,验证学生的猜想。

【教师讲解】一氯甲烷为气体,二、三、四氯甲烷为液体,三氯甲烷(又叫氯仿),四氯甲烷又称四氯化碳,为常用的溶剂。并由黑布下的集气瓶没明显现象,得出反应需要光照的条件,提醒学生补充反应条件。并介绍其为取代反应。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总结取代反应的概念?

【学生回答】有机物分子力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替代的反应叫取代反应。

环节三:巩固提升

环节三:小结作业

请学生回答本堂课的收获:可以是知识,也可以是学习方法。

布置作业:大家看到这个取代反应,能不能想到哪个无机反应类型与之是十分相似的呢?对,就是置换反应,那么同学们就在课下整理一下置换反应与取代反应的基本特点,并形成表格下节课我们一起来分享。

23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