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读后感 >

红楼梦3000字的读后感

时间: 新华 读后感

写读后感需要对原文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因此需要选择一些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材料进行分析和讨论。想知道如何写出优秀的红楼梦3000字的读后感吗?这里为大家分享红楼梦3000字的读后感,快来学习吧!

红楼梦3000字的读后感篇1

初读《红楼梦》之时,仅为小学六年级,那个时候仅仅是被小说的内容而吸引。我喜欢一系列有趣的情节,喜欢黛玉葬花的唯美场景,我喜欢宝玉顽皮自由的样子,喜欢黛玉楚楚可怜、清高的姿态,但我不喜欢的是永不知趣总是和黛玉抢宝玉的宝钗,不喜欢精明能干却中饱私囊的王熙凤,也不喜欢没有见过世面的刘姥姥进大观园时对什么都无比好奇的样子。当时的我一直都以为所有的故事中男女主才是故事的核心,一个好的故事也只需要男女主就够了。后来啊,看的书多了,知识层面也丰富了,才发现那时的自己也真的是孤陋寡闻了。

后来,我又读了一遍这个故事,这个如同于宫廷剧的故事,一个家族的从兴昌到灭亡的故事,再读时带给我的感受,与初读时相比,却已截然不同。

这个故事如同神话一样奇幻地向我们展开而来,故事中的主人公是在京城大户中含玉出生,因此取名为贾宝玉,宝玉天性顽皮,不爱读书,因有众多的姐妹,虽说并不都是亲血脉,但她们一起跟宝玉读书写字,倒也关系处的很不错。贾母有个女儿,嫁出去后生了个女孩,唤作林黛玉,她从小体弱多病,但却聪明秀丽,父母视她如珍宝般抚养,岂料黛玉的母亲早年因病去世,父亲怕照管不周,黛玉便被接到了贾府,由此开始了和宝玉的一段感情故事。话说宝玉黛玉第一次相见时都互相感觉对方眼熟,这里便也为下文两人的爱情做下了铺垫。不久后,宝玉生母王夫人的同母姐妹薛姨妈也带着她的儿女入住贾府与王夫人叙旧,她的女儿薛宝钗,生得肌肤润泽,举止娴雅,悟性十分高,与宝玉黛玉这些人便也很快地玩在了一起。林黛玉进了贾府后,贾母疼爱她,众姐妹与她交好,宝玉对她自是更加关怀备至,她倒也是舒心。这样的地方,知己陪伴左右,欢声笑语,我想我也是羡慕的吧。

事情没有永远的平静,一切的沉默不是爆发,就是灭亡。不久后,贾府也倒发生了一件大事,便是大小姐元春入宫为元妃娘娘,初得此消息时,所有人都因此而高兴不已,但没有人知道这也是悲剧的开始。宝玉和黛玉日日相处,情义愈深,后来也便难舍难分,起初认为这是正常的兄妹情,倒也无什么。后来黛玉听说到宝钗小时候有个和尚说她是金命,必须要嫁个有玉的男子,黛玉一想到宝玉有玉,心中便不快。自此后,宝玉只要和宝钗有交往,黛玉知道后便不想理睬宝玉,常常心中不开心,加上初来时,贾母对她关怀备至,她与宝玉迎春探春一行人十分交好,日子过得也是称心如意,可偏偏又来了个宝钗,长得美若天仙,论起吟诗作画,一点也不逊于林黛玉,而且宝钗善解人意,不比黛玉这般总耍小脾气,因此贾母和众姐妹自然会分一些关心给宝钗,这就另黛玉闷闷不乐,再想起金玉良缘便更加不开心,日子久了,便日日以泪洗面。后来经过一番相处沟通后,两人都互相明白了彼此对自己的心意,倒也给了黛玉心中一些慰藉,可是贾母却丝毫没有让两人在一起的意思,黛玉晚上睡了后做梦梦见贾母让她嫁给别人,宝玉为了证明自己对黛玉的爱,便掏心证明,梦醒后发现宝玉这一晚上睡觉时大哭心疼,这让黛玉心中也久久不能平静,本就体弱多病,一咳竟然咳出了血。后来偶然有听到丫鬟说宝玉定了亲,本来她就一腔心事,这下更是千愁万恨,涌上心头,一想到自己的爹娘都去世了自己孤苦一人,就想着与宝玉为伴,可曾料想,宝玉也定亲了,便一心想着求死,之后便眼不见心不烦了,从此就开始折磨着自己的身体,宝玉来看望她两人相互寒暄,却是亲极反疏了。贾母王夫人以为她是旧病复发,又不知她的心病,黛玉后来吃饭也愈来愈少,不肯吃药,身子果真虚弱之甚。后来黛玉听着宝玉成亲之事有假,病竟好了,贾母等人对宝玉黛玉的情意也猜出了十有八 九,但她们最终商讨还是认为将宝钗许配给宝玉最妥。

一段安静日子后,祸不单行的日子也真正来到了,元春忽然暴病去世,宝玉突然丢失了玉而神魂失散,像个呆子,大老爷王子腾赶着进京,路上遇病而亡,寻玉无果后,王夫人因担心宝玉也倒在床上,在接二连三的事情下,贾政也被皇上派去做江西道台,家中事情繁多,却又不敢延期上任。此时贾母最终做了决定,将宝钗许配给宝玉,为宝玉冲喜,却将这件事彻底保密,为了让宝玉服从安排,欺骗他娶的人是他心心念念的林妹妹,人算不如天算,黛玉最终还是知道了这件事,她这次也真的是非死不可了,她已经没有了活下去的期盼了,最终在宝玉拜堂的那一晚,黛玉也含恨走了,在她最爱的人娶了别人的时候她离开了这个世界。宝玉最终也知道了自己娶的人是宝钗,他也知道了黛玉死了,他也清醒了过了,前所未有的清醒。后来,贾府被抄,贾母也没熬过去世了,凤姐自知罪孽深重,也撒手人寰。可能宝玉仍旧放不下他的林妹妹,他也不想在留在这个已经没有他值得留恋的家里,他也走了,正如他说的“走了走了,不用胡闹,完事了!”

黛玉走了,因为她仅仅拥有的宝玉已经不是她的,她却已无力挽回,所以她含恨走了。宝玉走了,因为他一直心心念念的林妹妹已不在了,他应该很痛恨大家的谎言,可他却不能怪罪于他们,所以他就让自己也走了,也不用再计较胡闹什么了。

第一次看到黛玉死的那晚上,我哭的泪流不止,我对黛玉感到同情,明明在自己都要死了的时候,说爱她的姥姥也还再误解她,只是想让她遵循自己的安排。我也感觉这样的故事真是可笑,在黛玉死的时候恰好却是她最爱的宝玉娶了别人的时候,而宝玉还不知道。我也心疼宝钗,因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她嫁给了并不喜欢自己的人,最后落下孤身一人的结果,以前恨她是因为有她所以宝玉黛玉不能在一起,可是她也是最可怜的那个人,就算没有她,还会出现第二个宝钗,第四个宝钗,她不过是个牺牲品罢了。

宝玉他厌恶读圣贤的经典,拒绝走封建时代的路,可以说他是封建家庭的反叛分子,可能他有一丝毫的能力让所有的事都可以不同,但他还是输了,他的爱情甚至他的灵魂却在封建迷信的摧残下夭折了。

黛玉她是宝玉的知己,同宝玉一样,对封建教条有天生的反感,可是她无力对抗,只能含泪而终。宝钗她是封建淑女的典范,谈吐不俗,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博得赞颂,可她却也是封建迷信的牺牲品,她将自己的一生都搭在了里面。

我喜欢作者曹雪芹对这篇文章最开始的写法,也喜欢续写者高鹗后来对这些人最终命运的安排,我也明白了所有的故事结局不一定都是好的,所有的故事也不能仅仅只有男女主人公,也许是前面欢声笑语中的明示与暗示让我记忆这么深刻,也许是这种悲剧式的结尾给了我这么深刻的影响,总之从书中明白的一些道理,我却是永远也不会忘了。

他们的爱情是伟大的,也是卑微的,他们没有了彼此就根本没有了灵魂,这样的感情值得我们感动,值得我们赞颂。可我不明白的是,黛玉为什么不反抗,为什么要让自己的爱成为所有人思想的牺牲品,为什么就想早早结束自己的生命而不去做努力,以前感到她可怜,现在仍旧觉得她可怜,无非还加了一些痛恨罢了。对于宝玉,我认为他是有能力做抗争的,可是恰好他病了,所以也失去了机会,当他真正意识过来时,他却已经失去了最爱的人,所以,我也痛恨命运的不公。

最终黛玉因病而逝,宝玉尘缘已尽,贾府不复存在,从前的吟诗作对,其乐融融,欢声笑语,包括痛苦与灰暗也都消失了。也许这个故事正如它的名字一样,不过是“红楼”这个地方的一场梦罢了,一群人在这里经历了欢声笑语,生死离别,直到最后终究曲终人散,该在的人都不在了,那个地方也不是曾经的地方了,以前发生的种种事情,不过就是一场梦而已,梦醒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生活又岂不是这样,复复杂杂的人生不过就是一场场简单的梦,一场美好的梦,需要梦的参与者的努力,这份美好才能更加持久。一场坏的梦,需要梦中人的去坚持解决梦中的问题,才会让这场梦变成一场好梦,不管好梦坏梦,人生就是需要我们去敢于努力,敢于坚持,敢于反抗的,那样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持久地美好。

红楼梦3000字的读后感篇2

《红楼梦》第三十三回“宝玉挨打”是一出重头戏,原题是:“手足眈眈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承笞挞”。手足耽耽,手足是兄弟的意思;眈眈,是亲密的意思。小动唇舌,是贾环在父亲面前搞小动作,诬陷宝玉对金钏强奸不遂。不肖,这里是指违反封建礼教的事,一桩接一桩,如身为贵族公子,竟和戏子交朋友,还互换汗巾,和丫头谈情说爱等等。大承笞挞,挨了非常重的打。

“严父教子”,这在传统中国家庭中是屡见不鲜的情景,在曹雪芹天才的笔下却写得那样波澜起伏、曲折有致,写得如此错综复杂、精彩纷呈。

宝玉挨打实质是两种世界观、两种价值取向、两种文化思潮、两种人生道路的冲突,这种冲突一旦激化,就会成为你死我活的激烈的斗争。宝玉是贾府的希望所在。按照贾政所理解的正常的生活道路,宝玉该以道德文章、仕途经济为重,立身扬名,干国承家;一句话,他应具备强烈的事业心和慷慨挥洒的风度。然而宝玉却钻在“情”中出不来,终日缠缠绵绵,痴痴呆呆,“杂学旁收”,离经叛道,说些化灰化烟的荒.唐话。贾宝玉的精神状态太萎靡,太灰暗——这是贾政的结论。平日也不时教训一番,无奈“有众人护持”,尤其是老太太娇宠得紧,使贾政难以克尽父职。这一次,贾政再也按捺不住自己的愤怒了。与其“得上辱先人,下生逆子之罪”,不如狠心用“板子”来矫正宝玉,说不定还有些效果。他对那些“恳求夺劝”的门客说:“你们问问他干的勾当,可饶不可饶!素日皆是你们这些人把他酿坏了,到这步田地,还来劝解!明日酿到他弑父弑君,你们才不劝不成?”这自是贾政的愤激之词,但无疑地,贾政认为,宝玉既然年纪轻轻便“在外流荡优伶,表赠私物,在家荒疏学业,逼淫母婢”,他堕落为社会渣滓并非不可能的事情。贾政的望子成龙与宝玉的“不成器”形成巨大的反差,做父亲的终于忍无可忍,往死里打宝玉了。先是由小厮们“举起大板,打了十来下”,接着是“贾政还嫌打的轻,一脚踢开掌板的,自己夺过板子来,狠命的又打了十几下”,王夫人进来,贾政因怪她平日护着宝玉,不让他管教,越发恼火,“火上加油,那板子越下去的又狠又快”,把宝玉打得从腿至臀,“或青或紫,或整或破,竟无一点好处”。

贾政真是要打死宝玉吗?或者说,他真的以毒打宝玉为快吗?这样看,就错了。他只有这一个儿子,爱子之心也跟王夫人同样真切。在毒打宝玉之前,他已“喘吁吁直挺挺的坐在椅子上,满面泪痕”,不难想见其内心的痛苦。如果不是“恨铁不成钢”,如果不是对宝玉期望太殷,他又何至于如此狠心?所以,毒打宝玉之后,当王夫人大哭:“我如今已五十岁的人了,只有这个孽障„„”时,“贾政不觉长叹一声,向椅上坐了,泪如雨下”;当王夫人和李纨“抽抽嗒嗒”哭去世的贾珠时,“贾政听了,那泪更似走珠一般滚了下来”;后来“看看宝玉,果然打重了”,也就灰心自己不该下毒手打到如此地步。写出贾政作为父亲的慈爱之情,赋予了这一形象以立体感和深度。

宝玉挨打,事情发生得很急,有似迅雷不及掩耳。但小说写得很有层次。先是众门客劝阻;然后是王夫人,接下来是李纨、凤姐及迎、探姊妹;最后是贾母。而且,每个人的言行,都写得极耐寻味。比如王夫人来劝阻,先是哭诉哀求,兼有威胁要挟。“打死宝玉事少,写得极耐寻味。比如王夫人来劝阻,先是哭诉哀求,兼有威胁要挟。“打死宝玉事小,倘或老太太一时不自在了,岂不事大?”接着撒泼进逼:“今日越发要弄死他,岂不是有意绝我呢?既要勒死他,索性先勒死我,再勒死他!”说毕放声大哭起来,最后更抛出了杀手锏,失声大哭起“苦命的儿”来,叫着贾珠心态,,哭道:“若有你活着,便死一百个,我也不管了。”这句话一语双关,用意深长。表面上是想念贾珠,借此宣泄对宝玉的愤慨,实际上是警告贾政,采用的是攻心战术。因为嫡传一向被认为是封建宗法制度所维护的家族正支,宝玉既然是贾珠死后贾政唯一的嫡传子,他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由此可以看出,王夫人的言行充分反映了他的心态,他同贾政一样,也是封建礼教的忠实维护者。他的劝阻主要是起提醒贾政的作用罢了。

贾母的表现则不同。他气势汹汹,锋芒逼人,言辞激切,尖酸刻薄,唇枪舌剑,毫不留情,用连珠炮式的叱呵讥讽来对待这件事。他人还没出现就来了个下马威:“先打死我,再打死他,就干净了!”见贾政陪笑迎出,又揶揄道:“你原来和我说话!我倒有话吩咐,只是我一生没养个好儿子,却叫我和谁说去!”接着又是奚落威胁,又是申斥嗤笑,冷嘲热讽中夹杂着摇头喘气、啐一口、冷笑、哭个不了等动作,把一个贵胄老妪至高无上、唯我独尊的形象和性格,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给人以真实生动、惟妙惟肖的感觉。

宝玉挨打,疾风暴雨,贾政与贾母等的矛盾陡然加剧,但最后他们达成了一致。贾政说:“老太太也不必伤感,都是儿子一时性急,从此以后,再不打他了。”贾母说:“儿子不好,原是要管的,不该打到这个份儿!”都承认了对方的合理性。不过,真正深刻的矛盾——贾政与宝玉的价值取向的不同——并未消失,倒是更深刻化了。正统与叛逆都在加强着自己。

“宝玉挨打”也体现了《红楼梦》的情节经营艺术。

第一,远处蓄势,渐渐逼来。从导火线可以体现出来1)宝玉“听见金钏儿含羞自尽,心中早已五内摧伤”,于是“茫然不知所往”,“恨不得也身亡命殒”,心里想的完全是受害者金钏儿悲惨的命运。而贾政平时想的全是封建官场的仕宦之道,这时正责怪宝玉见到贾雨村时“全无一点慷慨挥洒的谈吐”,又听到宝玉“垂头丧气”的叹气声,看到应答时的惶悚表情,自以为受到刺激,不免怒火中烧,“原本无气的,这一来,倒生了三分气”。这说明,贾政和宝玉要走的生活道路不同,所关心的事情也不一样。这是宝玉挨打的远因,也正是宝玉挨打的最根本原因。2)忠顺府长府官前来寻找小旦琪官,临走时威胁说:“我且去找一回,若有了便罢;若没有,还要来请教。”贾政受到激将,认为宝玉庇护那不去奉承王爷却隐居乡野的琪官是“何等草莽”、是“无法无天的事”,惹了王爷要“祸及于我”,因而“气得目瞪口歪”。可见,忠顺府长府官的激将,实际是宝玉挨打的近因。

3)等到贾环诬告宝玉拉着金钏儿“强奸不遂”,“金钏儿便赌气投井死了”。这一番激将的话如火上浇油,“把个贾政气得面如金纸”,成为宝玉挨打的成因和导火线。贾政给宝玉归结了“在外流荡优伶、表赠私物,在家荒疏学业,逼淫母婢”的罪名,且有大逆不道“明日弑父弑君”的隐患,于是横下一条心,“狠命”毒打宝玉,甚至想要“趁今日结果了他的狗命,以绝将来之患!”

第二,分层出场,高潮迭起。1)母亲先到——从上而下,由外而内,因情及理,以哭造势。2)祖母后到——先声夺人,自责责人,以退为进,旁敲侧击。

3)凤姐收局——干练泼辣,语含指责。4)袭人探因,心细虑远,体贴周到。 “宝玉挨打”是《红楼梦》最重要最精彩的章节之一。它通过宝玉挨打这个触目惊心的非常事件,把统治阶级内部封建卫道者和封建背叛者的矛盾冲突推向了高潮,达到水火不容这样尖锐激烈的程度,在情节展开过程中塑造了许多形象,突出了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初步表达了小说的主题思想,使这一部分在全书起着承前启后、统领全文的作用。而且这一部分故事生动,情节感人,具有强烈的戏剧性,在非常紧凑的时间衔接和场景变化中,展现出一幅正在变态的钟鸣鼎食封建贵族之家的图画,描写人物手法多样,刻画人物入木三分,显示了作者塑造人物的高超技巧和创作小说的深厚功力。从中可以看出,《红楼梦》不愧是我国古典小说创作的顶峰,值得我们很好学习。

83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