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初中教案 > 八年级教案 > 地理教案 >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时间: 冰纯2 地理教案

地理是一门关于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与他所处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一般来讲,地理所涉及的范围包括人类生活的各种环境,也就是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供大家参考。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1:气候

【教学目标】

1.学会初步阅读等降水量线分布图,说出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2.结合干湿地区分布图说出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分布。

3.结合实例,说明气候差异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4.通过阅读我国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及季风气候显著的特征。

5.通过阅读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描述我国各气候类型的主要特征。

6.运用资料说出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教学重点】

1、阅读等值线地图,干湿地区的分布图。

2、说出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及季风气候显著的特征。

【教学难点】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冬季气温分布规律和夏季气温分布规律,了解了我国的气温分布特点,那么东西的降水干湿状况又是什么样的呢?我国又有怎样的气候特点呢?

二、讲授新课

1.展示图2.18“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

(1)图中的红线是什么线?旁边的数字代表什么?降水量的单位是什么。

(2)在图中找到800mm、400mm、200mm年降水量线。

(3)我国什么地方降水多,什么地方降水少?年降水量分布的趋势是怎样的

(4)我国降水最多和最少的地方各在哪里?\【小结】从总体上看,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很不均匀。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承转)我国降水的时间分配也不均匀。\

【讲解】一个地方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反映了该地气候的湿润程度。若降水量远大于蒸发量,则该地为湿润地区;若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则该地为半湿润地区;若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则该地为干旱地区;若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则该地位半干旱地区。(过渡)我国的干湿地区是如何划分的?

3.展示图2.22“中国的干湿地区的划分图”, 请同学们仔细读图,记忆各干湿地区的分布,明确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结合教材,分析我国四类干湿地区各以什么植被为主。

(1)我国四大干湿地区是如何分布的?

(2)不同的干湿地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哪些不同呢?完成P37页活动题第1、2题。

(3)干湿地区的划分与降水量分布和植被之间存在着怎么的关系?

4.总结不同干湿地区的分布范围和对应得植被类型。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干湿地区

干湿状况

分布地区

植被类型

湿润地区

年降水量>800毫米

降水量>蒸发量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东北三省东部和青藏高原东南边缘

森林

半湿润地区

年降水量>400毫米

降水量>蒸发量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南部和青藏高原东南部

森林草原

半干旱地区

年降水量<400毫米

降水量<蒸发量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大部分

草原

干旱地区

年降水量<200毫米

降水量<蒸发量

新疆、内蒙古高原西部和青藏高原西北部

多荒漠

5.读图2.24“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图”,归纳我国气候类型的特征:

(1)我国主要气候类型有哪些?

(2)我国东部地区由北向南分布着哪些气候类型?

(3)我国有一些高大的山地,气候呈明显的垂直变化,请以横断山脉为例举例说明。

(2)据此归纳,我国的气候类型有什么样的特征?(复杂多样)

6.我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是世界上受季风影响显著的国家。什么是季风?一年内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显著变化的就是季风;受季风影响而形成的气候叫季风气候。

读图2.28“中国的冬季风和夏季风示意图”,演示冬夏季风形成,回答下列问题: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读图分析】:我国一共有五种气候类型:高原山地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大家看下面这两张气温降水图,分别应该是哪种气候类型。

这是我国西部的两种气候类型,大家来判断分别是哪种气候呢? 要判断是哪种气候类型,得先看它们的气候特点。

【转承】:我们再来看这三张图,又分别有什么特点,属于什么气候类型呢?]它们分别是: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湿润的温带季风气候,对应漠河;冬季温和少雨、夏季炎热多雨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上海;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的热带季风气候,对应海口。这三种气候有着共同的特点──雨热同期,这一特点对农作物的生长十分有利,所以我国的季风气候区也是重要的农业区。

总结归纳:由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首先我国气候类型复杂多样。此外,我国东部地区受季风影响,广泛分布着三种季风气候,构成了我国气候的另一特点──季风气候显著,我国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典型的区域。

分析季风对我国气候的影响,完成P41页活动题。

【小组讨论】(1)有人把我国长江以南地区称为“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阅读图2.29,阿拉伯半岛和我国长江以南地区纬度相近,但景观差异很大,想想这是什么原因?

三、课下习题:

(2)阅读表2.3,分析季风对我国气温的影响。

地点

纬度

1月平均气温/℃网]

7月平均气温/℃

气温年较差/℃

齐齐哈尔

巴黎

47°23′N

48°58′N

-19.2[来

3.5

22.8

18.4

42

14.9

北京

纽约

39°54′N

40°40′N

-4.3

-0.4

25.9

24.2

30.2

24.6

① 1月,齐齐哈尔、北京的平均气温,分别比巴黎、纽约低多少?

② 7月,齐齐哈尔、北京的平均气温,分别比巴黎、纽约高多少?

③ 齐齐哈尔、北京的气温年较差,分别比巴黎、纽约大多少?

④ 归纳季风对我国气温的影响。

四、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2:农业

一、说教材

《农业》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的第二节,内容包括农业与我们、农业的地区分布、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四个部分。

1、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农业大国,农业对国家的稳定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农业的生产和布局也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点和学生学习的难点。所以,本节课具有较强的实际和应用价值。另外,本节内容又是本章第三节工业的分布与发展进一步学习所必备的基础知识。

2、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农业和我们生产生活的关系及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能够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明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和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

学会根据资料图片、乡土地理知识,说明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注重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家乡农业生产发展,培养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3、教学重难点及依据

重难点:农业在我国地区分布上的差异;理解农业分布差异的原因。

依据:农业在我国仍然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我国疆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差异较大。只有充分认识农业的地区差异,才能树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思想。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学习地理知识的初步方法,具有一定的读图、识图能力,但分析综合能力,通过地理表象探究规律和成因的能力尚待提高。因此我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增强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读图识图能力以及主动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法

在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充分运用图文、活动、案例进行形象、生动、直接的启发,主要采用讲解、谈话教学法,比较归纳法和图文分析法,力求实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

四、说学法

本节课的学法主要有:

① 自主探究法:以完成任务为目标,进行自主学习,掌握知识要点。

② 小组合作探究法:小组成员积极进行交流和探讨,各抒己见。

③图文文析法:阅读图文、归纳分析。

④答问竞赛法:抢答问题,提高竞争意识。

五、说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锄各种水果

设问:炎炎的夏日来临,水果成了我们必不可少的食物。你知道他们来自于哪个生产部门吗?

学生发言:农业生产

情境启发:能否把芒果种植到华北平原?

导出本节新课——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自主探究 学习新课

一、学生自主学习——农业和我们

设问:你知道天津有什么特色农产品吗?

学生举例回答。

教师总结过渡:看来,农业与我们息息相关。你理解的农业是什么呢?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过渡:请同学们利用课本P90-91页的相关内容,自主学习农业的概念和我国农业的地位与作用。给大家三分钟的时间。

请学生展示自学成果。

二、农业的地区分布

设问过渡:(幻灯片展示四张图片)这四幅图片,与哪些农业部门相关呢?

学生发言

设问:如果把天津的小站稻种植到广阔的内蒙古大草原上可以吗?

学生发言

教师总结过渡:由于我国自然环境的千差万别,农业生产也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如果把我国农业部门、主要农作物的分布等反映在地图上,就会清楚地看出,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主要表现为东部与西部、南方与北方的差异。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探究我国农业部门的分布差异及原因。

活动一:探究我国农业的东西差异 读图P93——4.10,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中指出种植业、林业、渔业、畜牧业的分布地区,并分析原因。

提示:利用地图《中国地形图》、《中国温度带的划分》、《中国干湿地区图》、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布图》等。

2、总结我国农业的东西差异

地区分布

西部地区

分界线

东部地区

 

主要农业部门

 



差异因素


(过渡)除了农业部门,我国的大多数农作物在地区分布上也有明显的差异。

教师讲授:了解农作物——分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

简单区分粮食作物(直接食用)和经济作物(生产再加工)。

活动二:探究我国农业的南北差异 读图P94——4.11,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中描画出秦岭、淮河

2、总结我国农业的南北差异

地区

耕地类型

(旱田/水田)

作物熟制

主要农作物

以北地区




分界线


以南地区




(补充)在我国的西南山区,农作物的种类、耕作制度还会随着海拔高低的不同而不同,呈现出明显的垂直分布。

转承

现在,来了个难题,这唐僧师徒四人又有难了!!我们就给这师徒帮忙吧!!

同学们支的妙招儿,其实体现了农业发展的重要原则——因地制宜。

(展示图片)这些图片又能反映出我国农业发展的什么特点呢?

科技的重要性

学以致用 反馈训练

我们做个反馈训练,检验本节课的学习成果。

下列选项中,哪些不正确,你能将它改正吗?

A、俺是东北人,俺们这都是黑土地,农作物长的可好了,尤其是那黑黑的大甘蔗老甜了。

B、我来自天津蓟县,我的家乡有很多的宝贝,盘山柿子,听说过吧,一个字“甜”。

C、我来自海南,热量充足,降水丰富,每年我们可以收三季粮食。

巩固新知——构建知识体系

带领学生总结笔记

课外延伸,情感提升

课后活动:我们的家乡——天津怎样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总结: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大家对我国农业有了更深刻和系统的认识。希望今后,同学们能用地理的眼光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热爱生活。

六、板书设计

原因分析

因地制宜

农业和我们 农业的地区分布 发展农业

重视科技

东西部差异 南北方差异 垂直分布

七、说教学效果评价

本节课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学生之间团结协作的能力。同时,这节课也很好地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最终使得学生们在快乐探索中寻找知识,丰富了学生的课堂生活,培养了学生的积极的情感态度。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3:走向世界的中国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回忆已学中国区域地理基础知识,同时获取新知。

2.初步领会地理环境要素的综合性和区域差异性及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3.通过搜集有关信息,明确中国的国情和世界的发展趋势及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能力目标

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搜集、分析地理信息能力及与他人交流能力。

德育目标

1.通过关心身边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2.明确我国的综合国力,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3.关注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发展情况,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

4.了解全球的变化趋势和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在世界中求发展。

※教学难点

在世界中求发展

※教学方法

小组活动法、读图观察法、联系对比法等。

※教具准备

投影片、有关录像片或VCD光盘。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前段时间,我们班分成四个社会调查小组,按协商选择的办法分别对我们家乡的自然、人文、经济、教育等方面进行了认真详细的社会调查,经过对调查材料的整理,写成了较好的社会调查报告。现在请一位同学向全班汇报一下调查结果。然后,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分析一下家乡的区域发展有什么优势?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想一想为什么要促进一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呢?

板书:一、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讲授新课]

1.区域差异很大

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边观察中国地图边回忆所学知识:同学们还记得在中国区域地理中我们学习的大小不等的那些区域吗?它们有什么差异或特点呢?(请男女同学轮流回答,区域特点把握不准的,教师激励评价后加以点拨补充)

教师讲解:从地图上,从同学们的回忆中可知,我国国土辽阔,东西南北中各方的地区(或区域)差异很大,可以说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由此可见,我国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区域差异很大。(教师在适当位置上及时板书)

2.区域发展不同

过渡:不同地区或区域的特点不同,发展的方向、途径和所走的发展道路也不尽相同。

投影:《东北平原》(图9.1)引导学生读图,了解东北平原粮食生产情况。

东北平原面积广大,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人口密度较低,适宜大规模机械化作业,已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提问:从图9.1上可以看出东北平原的地形地势有什么特点呢?可以想象出东北平原的土壤、农业生产有什么特点呢?

评价点拨:学生回答,教师激励评价后指出:东北平原地势平坦、面积广大,是我国的平原。此外,东北平原以肥沃的黑土著称,人口密度较低。这是与其他地区相比东北平原的一大优势。利用这些优势条件,进行大规模的农业机械化生产,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商品粮,而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提问:看过东北平原因地制宜发展地区经济的例子,我们来看看自己的家乡发展经济有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地理条件?(轮流请男同学说不利的地理条件,女同学说有利的地理条件,教师简练地为学生板书)

过渡:大家在找出我们家乡发展经济有利和不利的地理条件的基础上,想一想应如何因地制宜地发展我们家乡的经济呢?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带着上述问题分小组讨论,派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

评价点拨:(小组讨论,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教师激励评价后点拨)大家刚才在找出有利和不利于经济发展的地理条件时都提到我们地区的人口问题,不利方面认为人口多,人均资源少;有利方面提出人口多,劳动力充足。针对这一矛盾,有同学提出在本区发展需要较多劳动力发展简单的加工工业,不但充分利用了大量的人力资源,而且可创造更多的产值。可见,因地制宜地发展区域经济,限度地发挥自身优势,也就是程度地克服不利因素的影响。

提问:我国的平原——东北平原与我们自己家乡的发展情况相同吗?(学生:不相同)

评价点拨:学生回答,教师激励评价后指出:正是由于两个区域的自然、人文地理等方面的条件不同,因此区域发展的方向、发展的途径和发展的道路也不尽相同。可见,区域发展不同(教师在适当位置及时板书),也是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过渡:怎样才能促进一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呢?仅仅依靠本区域的有利条件就能促进本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吗?(学生:不能)那该怎么办呢?(学生:与其他区域合作)

教师:回答得有道理!促进一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进行区域合作。(教师及时板书)

板书:3.区域合作

教师讲解:发挥了我们的优势,是否就可以发展好了?如果东北平原生产的粮食没有地方需要,如果我们加工的产品没有地方销售,优势也就无法实现。因此,我们的发展,需要与其他区域的交流、合作。正如大家都知道的北煤南运、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目前我国这些重点工程的实施,可以说都是区域合作的结果(教师及时板书:区域合作),离开区域间的合作,任何一项国家重点工程,都是难以实施、难以完成的。

播放录像:引导学生收看有关“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的专题录像,搞清这些工程的概况,明确区域合作对国家重点工程的建设,对国家各区域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有着重要的意义。

投影:“三北防护林的分布图”,然后,引导学生读图判断三北防护林地跨我国哪三北和哪些省级行政区?

1611